一种牛血清白蛋白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8391798阅读:来源:国知局
关系见图2 ;
(2)将4mg双端马来酰亚胺化聚乙二醇溶解于Iml氯化钠溶液中,氩气保护下滴加到牛血清白蛋白溶液中,室温下搅拌2小时,制备示意图见图1,双端马来酰亚胺化聚乙二醇浓度与纳米微球直径的关系见图3 ;
(3)室温搅拌下滴加浓度为IN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混合溶液pH值为7,pH值与纳米微球直径的关系见图4 ;
(4)室温搅拌下滴加6倍体积的丙酮或乙醇,至溶液混浊;
(5)高速离心得到纳米微球,随后分别用蒸馏水、无水乙醇清洗,最后冷冻干燥得到牛血清白蛋白纳米微球。
[0025]图5为所得纳米微球在37°C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孵育24小时后的直径变化(实线为孵育前,虚线为孵育后),结果显示纳米微球在孵育前后,其直径变化很小,说明该纳米微球结构稳定,满足药物释放应用。
[0026]实施例2:
(1)配制浓度为1mM的氯化钠水溶液,将150mg牛血清白蛋白溶解于5ml氯化钠溶液;
(2)将5mg双端马来酰亚胺化聚乙二醇溶解于Iml氯化钠溶液中,氩气保护下滴加到牛血清白蛋白溶液中,室温下搅拌2小时;
(3)室温搅拌下滴加浓度为IN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混合溶液pH值为7;
(4)室温搅拌下滴加6倍体积的丙酮或乙醇,至溶液混浊;
(5)高速离心得到纳米微球,随后分别用蒸馏水、无水乙醇清洗,最后冷冻干燥得到牛血清白蛋白纳米微球。
[0027]实施例3:
(1)配制浓度为1mM的氯化钠水溶液,将150mg牛血清白蛋白溶解于5ml氯化钠溶液;
(2)将6mg双端马来酰亚胺化聚乙二醇溶解于Iml氯化钠溶液中,氩气保护下滴加到牛血清白蛋白溶液中,室温下搅拌3小时;
(3)室温搅拌下滴加浓度为IN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混合溶液pH值为8;
(4)室温搅拌下滴加7倍体积的丙酮或乙醇,至溶液混浊;
(5)高速离心得到纳米微球,随后分别用蒸馏水、无水乙醇清洗,最后冷冻干燥得到牛血清白蛋白纳米微球。
[0028]实施例4:
(1)配制浓度为1mM的氯化钠水溶液,将150mg牛血清白蛋白溶解于5ml氯化钠溶液;
(2)将7mg双端马来酰亚胺化聚乙二醇溶解于Iml氯化钠溶液中,氩气保护下滴加到牛血清白蛋白溶液中,室温下搅拌3小时;
(3)室温搅拌下滴加浓度为IN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混合溶液pH值为8; (4)室温搅拌下滴加7倍体积的丙酮或乙醇,至溶液混浊;
(5)高速离心得到纳米微球,随后分别用蒸馏水、无水乙醇清洗,最后冷冻干燥得到牛血清白蛋白纳米微球。
[0029]实施例5:
(1)配制浓度为1mM的氯化钠水溶液,将200mg牛血清白蛋白溶解于5ml氯化钠溶液;
(2)将9mg双端马来酰亚胺化聚乙二醇溶解于Iml氯化钠溶液中,氩气保护下滴加到牛血清白蛋白溶液中,室温下搅拌4小时;
(3)室温搅拌下滴加浓度为IN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混合溶液pH值为9;
(4)室温搅拌下滴加8倍体积的丙酮或乙醇,至溶液混浊;
(5)高速离心得到纳米微球,随后分别用蒸馏水、无水乙醇清洗,最后冷冻干燥得到牛血清白蛋白纳米微球。
[0030]实施例6:
(1)配制浓度为1mM的氯化钠水溶液,将250mg牛血清白蛋白溶解于5ml氯化钠溶液;
(2)将1mg双端马来酰亚胺化聚乙二醇溶解于Iml氯化钠溶液中,氩气保护下滴加到牛血清白蛋白溶液中,室温下搅拌4小时;
(3)室温搅拌下滴加浓度为IN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混合溶液pH值为9;
(4)室温搅拌下滴加8倍体积的丙酮或乙醇,至溶液混浊;
(5)高速离心得到纳米微球,随后分别用蒸馏水、无水乙醇清洗,最后冷冻干燥得到牛血清白蛋白纳米微球。
[0031]以上实施例涵盖了最具代表性的实验数据。
【主权项】
1.一种牛血清白蛋白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双端马来酰亚胺化聚乙二醇为交联分子,通过蛋白二聚作用及反相溶液法交联制备牛血清白蛋白,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室温下将牛血清白蛋白溶于氯化钠溶液中; 步骤2、氩气保护下加入双端马来酰亚胺化聚乙二醇溶液; 步骤3、室温搅拌下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 ; 步骤4、室温搅拌下滴加反相溶剂,至溶液混浊后停止搅拌; 步骤5、高速离心得到纳米微球,洗涤、冷冻、干燥后得到牛血清白蛋白纳米微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牛血清白蛋白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所述牛血清白蛋白在氯化钠溶液中的质量浓度为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牛血清白蛋白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双端马来酰亚胺化聚乙二醇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4?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牛血清白蛋白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加入双端马来酰亚胺化聚乙二醇后,混合溶液PH值调节至7?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牛血清白蛋白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加入滴加的反相溶剂为丙酮或无水乙醇,滴加量为混合溶液体积的61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牛血清白蛋白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先后用蒸馏水、无水乙醇洗涤。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牛血清白蛋白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提供了一种基于蛋白二聚作用交联蛋白纳米微球的手段。本发明以牛血清白蛋白为基体材料,通过蛋白二聚作用及反相溶液法,实现了牛血清白蛋白纳米微球的交联,得到了结构稳定的纳米微球类药物传递材料。本发明避免使用了有毒化学交联剂,保证了传递体系的使用安全性,同时有望保留被包埋药物的生物活性,从而可显著改善纳米微球体系的生物相容性。本发明工艺和设备简单、易行、操作安全,具有制备温度低、处理周期短等优点,在活性药物、蛋白或基因的包埋与传递方面有应用价值。
【IPC分类】C08L89-00, A61K47-42, C08J3-24, C08J3-12
【公开号】CN104710630
【申请号】CN201310687518
【发明人】谈华平, 肖超, 孙进晨, 高欣
【申请人】南京理工大学
【公开日】2015年6月17日
【申请日】2013年12月1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