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前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9170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前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前体结构,特别涉及用于装配中在前端组件的前照灯部件和前翼子板之间获得预定尺寸的统一间隙的结构。
背景技术
在车身制造过程中,包括安装有散热器支架和前照灯部件等的前端组件在副装配线下装配,然后送到主装配线去安装到车身上。在这个装配流程中,在前端组件的前照灯部件和车身的前翼子板之间的间距调节为预定尺寸。
已经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3-267123公开了一种前照灯部件的装配结构,其允许对前照灯部件和前翼子板之间的间距螺钉调整,在前照灯部件外壳的伸出部分上和在散热器支架的连接部分上提供倾斜的滑动接触面。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装配结构中,很难在前照灯部件和前翼子板之间获得统一和恒定的间距。如果所述螺钉的夹紧扭矩太大,前照灯部件就会很接近翼子板,从而使得前照灯部件可能妨碍前翼子板。同时,如果所述螺钉的夹紧扭矩太小,在前照灯部件和前翼子板之间的间距可能变得很大。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前体结构,其能够在前照灯部件和前翼子板之间获得预定尺寸的统一间隙,以及提供前照灯部件的方便的装配。
本发明的一方面是包括固连到车身前端的前端组件的一种车辆前体结构,所述前端组件包括框架构件和支撑在所述框架构件上的前照灯部件,其中所述前照灯部件设有装配装置,所述装配装置配置为将前照灯部件柔性地支撑在所述框架构件上、以及提供一种趋势,即超过预定限值的力作用到所述前照灯部件之后,使所述前照灯部件移动到其连接位置。


现在将参照相应的附图描述本发明,其中图1是按照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车辆前体结构的透视图。
图2是按照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车身前部结构从上面倾斜的看地透视图,其中前端组件是用螺栓固定在发动机罩边缘部件上,以及前照灯部件是临时支撑在所述前端组件的框架构件上。
图3是沿着图2的III-III线放大的所述前照灯部件的连接部分的剖视图。
图4是所述前照灯部件的连接部分的放大剖视图,示出了所述前照灯部件正在相对于所述前端组件向后方移动的状态。
图5是所述前照灯部件的连接部分的放大剖视图,示出了所述前照灯部件已经移动到其连接位置的状态。
图6是示出用螺栓将所述前照灯固定于所述前端组件的框架构件的状态。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解释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其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参考标记表示。
如图1所示,其上安装有前照灯部件5的前端组件1连接到车身前端的发动机罩边缘部件3和前翼子板(front fender)7。
所述前端组件1包括沿车辆横向方向延伸的作为所述前端组件的框架构件的散热器支架9,以及支撑在所述散热器支架9的两个横向外侧上的一对前照灯部件5。所述散热器支架9构成所述车身前端的结构框架部件。所述散热器支架9具有在所述车辆上部和下部沿横向方向延伸的上横梁11,以及基本上地与所述上横梁11平行的加固部分(armature portion)17。所述上横梁11和加固部分17通过二者间纵向的机罩锁支杆19彼此连接。
在所述前端组件1的每个横向外侧上,上部的连接片21从其上端向后延伸,以及下部的连接块23从其下端向后延伸。设有分别通过所述上部的连接片21和下部的连接块23的螺栓孔25和27。如图1和2所示,所述上部的连接片21放在所述发动机罩边缘部件3的顶面、以及用穿过所述螺栓孔25的螺栓29固定在该处,所述下部的连接块23放置于所述前翼子板7下部的前端、以及用穿过所述螺栓孔27的螺栓31固定在该处。所述前端组件1是如此安装到所述车身上的。在这个状态里,所述前照灯部件5是支撑在所述前翼子板7的前面位置,在所述前翼子板7和前照灯部件5之间提供有预定尺寸的间隙。
此外,如图2和3所示,所述前照灯部件5由支承件15和弹性部件41柔性地支撑在所述前端组件1上,支承件15和弹性部件41一起组成了设于所述前照灯部件5后侧上的安装装置13。
所述支承件15从所述前照灯部件5的后侧向后延伸。在所述支承件15的后部上设有沿其纵向延伸的长圆孔33。所述支承件15形成为在所述支承件15的底侧上具有向下突出的凸出部分35,该凸出部分35具有面向前的斜面37a(其法向矢量具有向前的分量)、面向后的斜面37b(其法向矢量具有向后的分量)、和脊部37c,在脊部37c处这些斜面相互交叉。特别地,所述凸出部分35在与所述支承件15的纵向平行的垂直剖面中基本上形成为三角形,该三角形在其纵向上的宽度越向下越窄。
所述弹性部件41固定在所述散热器支架9上部的拐角部顶面上。所述弹性部件41设置于所述支承件15下面,并且具有设在所述散热器支架9的顶面上的基部43,以及从所述基部43向前延伸的弹性部分47。所述弹性部分47在与本体纵向平行的垂直剖面中基本上形成为三角波形。所述弹性部分47形成为在其基部后部中具有朝上开口的V形凹进部分45,该凹进部分45具有面向后的斜面45a(其法向矢量具有向后的分量)、面向前的斜面45b(其法向矢量具有向前的分量)、以及凹陷线状部45c在所述凹陷线状部45c处这些斜面相互交叉。所述凹进部分45与所述支承件15的凸出部分35相啮合。此外,所述弹性部件41形成为在所述凹进部分45前部的远端侧部上具有面向前的斜面39以及所脊部39a,在所述脊部39a处所述斜面39和斜面45a相互交叉。所述弹性部件41是形成为在垂直方向中可弹性地变形的弹簧板。特别地,所述弹性部分47围绕在所述基部43和弹性部分47之间的支撑点49在垂直方向中摆动。
以下将描述将如上所述的前端组件1安装到所述车体上的过程。
首先,如图2所示,所述前端组件1的左右端二者都附装在所述发动机罩边缘部件3和所述前翼子板7上。特别地,如图1所示,所述前端组件1的上部连接片21用螺栓29固定到所述发动机罩边缘部件3,所述下部连接块23用螺栓31固定到所述前翼子板7底部的前端。这时,如图3所示,用于所述前照灯部件5的连接的螺栓53不是完全紧固或拧紧到螺母51中的,螺母51焊在所述散热器支架9的背面,所述螺栓53的头的底面53a设置在上述的所述支承件15的顶面上,其之间有预定空间间隔δ2。
这样,所述前照灯部件5的支承件15被放在所述弹性部件41的顶面上的,弹性部件41是固定于所述散热器支架9上的,所述前照灯部件5是暂时支撑的,使得在所述支承件15的纵向方向或者在所述车辆纵向方向中是能活动的。这时,所述支承件15的凸出部分35设置在所述弹性部件41顶面上的凹进部分45的前面的位置上,其面向后的斜面37b与所述弹性部件41面向前的斜面39接触,以便当等于或大于预定限值的推力向后施加到所述前照灯部件5上时,所述前照灯部件5可以相对于所述前端组件1向后移动。
其次,如图4所示,当向后推所述前照灯部件5时,其所述支承件15相对于所述弹性部件41向后移动,所述支承件15的凸出部分35沿所述弹性部件41的斜面39上升,借此所述支承件15由所述弹性部件41向上推以及向上移动,所述弹性部件41向下弹性地变形(沿图4的实线箭头示出的方向)。然后,所述支承件15被升高而且其顶面15a达到所述螺栓头底面53a的高度。特别地,如图4的箭头所示,所述前照灯部件5在向后移动时也向上。
其后,所述前照灯部件5还被向后挤压。然后,如图5所示,所述支承件15的凸出部分35与在所述脊部39a的弹性部件41的背面侧上形成的凹进部分45相啮合,以及所述前照灯部件5被阻止再向后移动。如图6所示,即使所述凸出部分35不是完全容纳在所述凹进部分45内或与其相啮合、而且所述支承件15处于所述散热器支架9连接部分的上方的浮动情况中,所述支承件15可以被压靠在所述弹性部件41上并通过紧固所述螺栓53而给予向后的推力。然后,所述凸出部分35的斜面37a或脊部37c滑落在所述弹性部件41的凹进部分45的斜面45a上。因此,所述前照灯部件5还向后移动,如图5的箭头所示,所述前照灯部件5当向后移动时也向下移动。
以下将描述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功能和效果。
如上所述的安装装置13包括位于所述前照灯部件5后侧上而且具有突出在其上的凸出部分35的支承件15,以及设于所述散热器支架9上而且具有要与所述支承件15的凸出部分35相啮合的凹进部分45的弹性部件41。所述凸出部分35和凹进部分45被形成使得能彼此啮合,从而将所述前照灯部件5安全地固定到所述散热器支架9上。此外、所述凸出部分35包括所述斜面37a和37b,并且所述凹进部分45包括所述斜面45a、45b和39。因此,当向后挤压所述前照灯部件5时,所述支承件15的凸出部分35的脊部37c沿所述弹性部件41的斜面39上升、并且越过其脊部39a。在相对于所述散热器支架9以预定数量δ3向后移动所述前照灯部件5之后,所述支承件15的凸出部分35沿所述弹性部件41的凹进部分45的斜面45a滑落。所述滑动对所述前照灯部件5提供向后的推力。以这样的方式,有效地执行了所述前照灯部件5的安装工作。
所述支承件15的凸出部分35在横截面中形成为基本上的三角形。此外,所述弹性部件41的凹进部分45在横截面中形成为基本上的V形。因此,对所述前照灯部件5平滑地给出了向后的推力,以及更有效地执行了所述前照灯部件5的安装工作。
所述弹性部件41是板簧,所述板簧被形成使得能在垂直方向中、或者在与所述前照灯部件5对于其连接位置向后移动的方向基本上垂直的方向中弹性地变形,所述前照灯部件5的支承件15是柔性地支撑在所述弹性部件41上的。因此,在所述前照灯部件5和所述前翼子板7之间的间隙可以恒定地设置为预定尺寸。此外,即使当所述前照灯部件5被设置在其连接位置的后面的位置时,当所述弹性部件41恢复其原形时,所述支承件15的凸出部分35的面向后的斜面37b沿所述弹性部件41的凹进部分45的面向前的斜面45b滑落,从而自动地调节了所述前照灯部件5的位置。因此,可以防止在所述前照灯部件5和所述前翼子板7之间的相互干扰,这样就消除了对所述前翼子板7的刮蹭。而且,由所述弹性部件41的弹力对所述前照灯部件5给出了后推力,借此可以有效地完成所述前照灯部件5的安装工作。
而且,通过紧固用于将所述前照灯部件5的支承件15固定到所述散热器支架9的弹性部件41的螺栓53,所述前照灯部件5进一步向后移动到其最后的连接位置,这样就减少了取决于工作人员的在所述前照灯部件5的连接位置方面的差异。甚至在将所述前照灯部件5向背后推得太多的情况中,所述前照灯部件可以利用所述弹性部件41的弹力和所述螺栓53的紧固力而恢复到其最后的连接位置,借此将在所述前照灯部件5和所述前翼子板7之间的间隙被调节为预定尺寸。
在这里描述的优选实施例是说明性和非限制性的,以及可以不脱离其精神或实质特性的方式实施和体现。本发明的范围是由所述权利要求表明的,以及这里包含在权利要求意义范围内的所有变化。
本公开内容涉及包含于在2004年2月6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4-030569的内容,其所公开的内容在这里全部插入以便参照。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前体结构,包括固连到车身前端的前端组件,所述前端组件包括框架构件和支撑在所述框架构件上的前照灯部件,其中所述前照灯部件设有安装装置,所述安装装置配置为将前照灯部件柔性地支撑在所述框架构件上、以及提供了一种趋势,即当超过预定限值的力施加到所述前照灯部件上之后使所述前照灯部件移动到其连接位置。
2.按照权利要求1的所述车辆前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前照灯部件上的支承件,所述支承件具有在其上形成的凸出部分;以及设置于所述框架构件上的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在其上具有要与所述凸出部分啮合的凹进部分,其中所述支承件的凸出部分和所述弹性部件的凹进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形成为具有斜面。
3.按照权利要求2的所述车辆前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件的凸出部分形成为三角形截面,所述弹性部件的凹进部分形成为V形截面。
4.按照权利要求2的所述车辆前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包括板簧,所述板簧能沿与所述前照灯部件朝向其连接位置的运动方向基本上垂直的方向弹性地变形。
全文摘要
一种包括连接到车身前端的前端组件的车辆前体结构。所述前端组件包括框架构件以及支撑在所述框架构件上的前照灯部件。所述前照灯部件具有安装装置,所述安装装置配置为在所述框架构件上柔性地支撑所述前照灯部件、以及配置为依据施加到所述前照灯部件的超过前照灯部件预定限值力的作用来提供将所述前照灯部件移动到其连接位置的趋势。
文档编号B60Q1/04GK1651300SQ200510008108
公开日2005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6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6日
发明者田崎祐一, 木内丈浩, 金田真一, 山保达也 申请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