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93498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提高操纵稳定性能,特别是转向响应性能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在司机转动方向盘的情况下,对应于该转向操作而使车辆的横摆加速度、横向加速度提高的现象、即转向响应性能,在车辆的操纵稳定性能中也是重要的性能。而且,关于该转向响应性能、特别是滑移角较小的N(neutral)附近的响应性能,已知与轮胎构造和轮胎的外形形状等有很强关联,根据该观点,以往进行了致力于提高转向响应性能的配合研究。然而,只改进该轮胎的内部构造和外形形状,对转向响应性能的提高是有限的。因此,本发明人着眼于轮胎的胎面花紋,就该胎面花紋与转向响应性能的关联进行了研究。具体而言,根据以往的经验,花紋的刚性较大者可期待转向响应性能,作成了如图18(A)~(D)所示的花紋A及花紋Bl~B4的轮胎(尺寸225/60R16)。花紋A的轮胎是市场上出售的标准的轮胎,花紋B1B4的轮胎,作成了与花紋A的轮胎的内部构造等相同而只是胎面花紋不同的轮胎。各花紋A、B1~B4,均是由沟深7.0mm以上的四条纵向主沟g将胎面划分为五条周向陆地部a,花紋全体的刚性为B1<B2<B3<A<B4的顺序。另外,花紋Bl和花紋B2是相同花紋,只是沟深不同。而且,对各轮胎进行实车行驶测试,并根据驾驶员的官能评价,对N附近的转向响应性能采用以花紋A为6的10分法进行评价。其结果如表1所示,与以往的经验不同,判定为在花紋全体的刚性与N附近的转向响应性能之间不存在单纯的相互关系。因此,本发明人对每个轮胎在各周向陆地部a中的每周向单位长度的周向刚性KX和轮胎轴向刚性KY进行测量,并对该刚性KX、KY与N附近的转向响应性能的关联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是,轴向陆地部a的刚性分布,特别是周向刚性KX的分布,对转向响应性能带来较强的影响,并且研究得出,通过确定该周向刚性KX的分布,能够提高N附近的转向响应性能。表l<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
发明内容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特定由纵向主沟所划分的周向陆地部的周向刚性的分布为基本,提高N附近的转向响应性能,并提高操纵稳定性能的充气轮胎。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3801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67624号,>才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是这样一种充气轮胎,其具有胎面花紋,通过在胎面上配设多条沿着轮胎周向延伸且沟深在7.0mm以上的纵向主沟,从而该胎面花紋具有由多个周向陆地部构成的周向陆地部组,其中,上述周向陆地部包括花紋条或花紋块列,上述花玟条被划分在上述纵向主沟之间以及上述纵向主沟和胎面端边之间,而上述花紋块列是由花紋块沿周向排列而成的,且该花紋块是通过横沟将上述纵向主沟之间或者上述纵向主沟与胎面端边之间分隔开而形成的,其特征在于,将胎面在正规载荷负栽状态下接地的胎面接地面以相等宽度假想划分为五个宽度区域,即轮胎赤道上的中央区域、胎面接地端侧的胎肩区域以及上述中央区域与上述胎肩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并且上述周向陆地部组,包括中央的周向陆地部列,是由将表面的面积重心位于上述中央区域处的中央的周向陆地部而构成的;以及胎肩的周向陆地部列,是由将表面的面积重心位于上述胎肩区域处的胎肩的周向陆地部而构成的,并且当各上述周向陆地部的每周向单位长度的周向刚性为KX时,将上述中央的周向陆地部的周向刚性KXc,3殳为小于上述胎肩的周向陆地部的周向刚性KXs。另外,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周向陆地部组包括中间的周向陆地部列,其是由将表面的面积重心位于上述中间区域处的中间的周向陆地部构成的,将上述中间的周向陆地部的周向刚性KXm,设为大于上述周向刚性KXc并且小于上述周向刚性KXs。另外,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当各上述周向陆地部的每周向单位长度的轮胎轴向的轴向刚性为KY时,将上述中央的周向陆地部的轴向刚性KYc,^没为在上述胎肩的周向陆地部的周向刚性KYs以上。另外,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周向陆地部组包括中间的周向陆地部列,其是由将表面的面积重心位于上述中间区域处的中间的周向陆地部构成的,并且该中间的周向陆地部的轴向刚性Kym,i殳为在上述轴向刚性KYc以下并且在上述轴向刚性KYs以上。另外,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周向陆地部组中,至少一个周向陆地部列使用了周向的复弹性率和轮胎轴向的复弹性率不同的橡胶原料。另外,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周向陆地部组中,至少一个周向陆地部列使用了与其它的周向陆地部列的拉伸弹性模量不同的橡胶原料。另外,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周向陆地部组非对称地形成有被配设于轮胎赤道的一侧的第一胎肩的周向陆地列部;以及被配设于轮胎赤道的另一侧的第二胎肩的周向陆地部列,并且改变第一胎肩的周向陆地部列的第一胎肩的周向陆地部、和第二胎肩的周向陆地部列的第二胎肩的周向陆地部的拉伸弹性模量,将上述第一胎肩的周向陆地部的周向刚性KXsl与上述第二胎肩的周向陆地部的周向刚性KXs2之比KXsl/KXs2设于l.O士O.l的范围。在本说明书中,上述"正规载荷负载状态,,是指,在组装于正规轮辋且填充了正规内压的轮胎上,负载了正规栽荷的状态。另外,上述"正规轮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按每一轮胎规定该规格的轮辋,例如,如果是JATMA,则为标准轮辋,如果是TRA则为"设计轮辋(DesignRim)",或者如果是ETRTO,则为"测量轮辋(MeasuringRim)"。上述"正规内压"是指,按每一轮胎规定上述规格的空气压力,如果是JATMA,则为最高空气压力,如果是TRA,则为表"TIRELOADLIMITSATVARIOUSCOLDINFLATIONPRESSURES"所记载的最大值,如果是ETRTO,则为"充气压力(INFLATIONPRESSURE),,,然而在轿车用轮胎的情况下则为180kPa。上述"正规载荷"是指,按每一轮胎规定上述规格的载荷,如果是JATMA,则为最大负载能力,如果是TRA,则为表"TIRELOADLIMITSATVARIOUSCOLDINFLATIONPRESSURES,,所记载的最大值,如果是ETRTO,则为"负载能力(LOADCAPACITY)"本发明如上所述,采用如下刚性分布的胎面花紋,即,将中央的周向陆地部的每周向单位长度的周向刚性KXc设为,小于胎肩的周向陆地部的每周向单位长度的周向刚性KXs。因此,根据后述理由,能够使转弯力的提高变快,提高N附近的转向响应性能。图l是表示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紋的展开图。图2是表示中央的周向陆地部的局部立体图。图3(A)、(B)是表示中间的周向陆地部的局部立体图。图4(A)、(B)《一表示胎肩的周向陆地部的局部立体图。图5另一表示周向陆地部为花紋块列的情况的立体图。图6(A)、(B)另j兌明周向刚性以及轴向刚性的测定方法的剖视图。图7(A)、(B)A^示样^胎中的周向刚性以及轴向刚性的刚性分布的线图。图8另_表示样4^胎的转弯力的测量结果的线图。图9(A)、(B)是比较在样a胎中的刚性分布以及转弯力的图。图10(A)~(C)是比较在样4*胎中的刚性分布以及转弯力的图。图11(A)~(C)是比较在样4^胎中的刚性分布以及转弯力的图。图12(A)、(B)是比较在样4^胎中的刚性分布以及转弯力的图。图13(A)、(B)是比较在样a胎中的刚性分布以及转弯力的图。图14(A)~(D)是表示各向异性的橡胶原料的使用例的胎面部的简略剖视图。图15(A)是表示胎面花紋的另一例的展开图,(B)是表示此时的橡胶原料的4吏用例的胎面部的简略剖视图。图16是例示此时的周向刚性的刚性分布的线图。图17是例示表2所示的轮胎的周向刚性及轴向刚性的刚性分布的线图。图18(A)~(D)是在发明人的基础实验中使用的测试轮胎的胎面花紋的展开图,(E)^2的实施例3的轮胎的胎面花紋的展开图。图中符号2…胎面;2S…胎面接地面;3…纵向主沟;4、4c、4m、4s…周向陆地部;5…花紋条;7…横沟;8…花紋块;9…花紋块列;R、Rc、Rm、Rs…周向陆地部列;Sc...中央区域;Ss...胎肩区域;Sm…中间区域。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照图示例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l是表示本发明的充气轮胎,说明作为轿车用子午线轮胎的情况下的胎面花紋的展开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的胎面花紋,在胎面2上通过配置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多条纵向主沟3,具有周向陆地组,该周向陆地组由在该纵向主沟3、3之间以及上述纵向主沟3和胎面端边之间所划分的多个周向陆地部4而构成。而且,当用相等宽度将上述胎面2在正规载荷负载状态下接地的胎面接地面2S假想划分为轮胎赤道C上的中央区域Sc、胎面接地端TE侧的胎肩区域Ss以及它们之间的中间区域Sm的五个宽度区域时,上述周向陆地部组的构造至少包括中央的周向陆地部列Rc,其由一条以上将周向陆地部4的表面的面积重心(图中心)位于上述中央区域Sc处的中央的周向陆地部4c而构成;胎肩的周向陆地部列Rs,其由一条以上将周向陆地部4的表面的面积重心位于上述胎肩区域Ss处的胎肩的周向陆地部4s而构成。另外,上述正规载荷负载状态如上述的定义。另外,胎面接地端TE是指,上述胎面接地端2S的轮胎轴向最外端的位置。当对本例的胎面花紋进行具体地说明时,上述纵向主沟3由配设于轮胎赤道C两侧的内纵向主沟3i、3i,和配设于其轮胎轴向外侧的纵向主沟3o、3o的共4条而构成,由此,在上述胎面2形成由五条周向陆地部4构成的周向陆地部组。而且,该周向陆地部组的形成包括中央的周向陆地部列Rc,其在将面积重心位于上述中央区域Sc处的本例中由一条的中央的周向陆地部4c而构成;中间的周向陆地部列Rm,其在配设于其外侧并且将面积重心位于上述中间区域Sm处的本例中由一条的中间的周向陆地部4m而构成;胎肩的周向陆地部列Rs,其在配*没于其更外侧并且将面积重心位于上述胎肩区域Ss处的本例中由一条的胎肩的周向陆地部4s而构成,另外,各周向陆地部列Rc、Rm、Rs,也可以分别由多条(例如两条)周向陆地部4c、4m、4s而形成。在此,上述纵向主沟3是距离胎面2的沟深Dg(图2所示)为7.0mm以上的沟体,并且沿着轮胎周向以直线状或者锯齿状(包括波状等)延伸。另外,根据排水性的观点优选为直线状。另外,上述纵向主沟3的沟宽度Wg,根据轮胎类别等而不同,然而在轿车用轮胎的情况下,根据排水性、抗磨损性、操纵稳定性等的观点,适合采用515mm的范围。另外,上述沟深Dg的上限值,也根据轮胎类别等而不同,然而在轿车用轮胎的情况下,优选为9mm以下。接着,上述周向陆地部4可以形成为,沿轮胎周向实质上连续地延伸的花紋条5,或者如图5例示的那样,由横沟7所划分的花紋块8沿周向排列的花紋块列9。另外,"实质上连续"是指,容许由接地时沟宽度闭合的切缝,即刀槽花紋所划分的情况。在本例中,如图1、2所示,上述中央的周向陆地部4c为花紋条5,在其表面上,沿周向隔开设置有横切该周向陆地部4c的多条横的刀槽花紋IO。另外,上述中间的周向陆地部4m,在本例中如图l、3所示,形成为花紋条5。详细而言,中间的周向陆地部4m,通过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纵的细沟11,被沿轮胎轴向区分为宽度较宽的主陆地部4ma和宽度较窄的副陆地部4mb,并且上述副陆地部4mb,形成为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花紋条状体。另外,上述主陆地部4ma,形成为花紋块列状体,其为通过横切该主陆地部4ma的横状沟12所划分的花紋块状部13沿周向排列而形成。在该花紋块状部13上,配设有以与上述横状沟12基本相同地倾斜而延伸的横刀槽花紋14。在此,上述周向陆地部4m,被看作花紋条5的理由,是由于至少包括沿着上述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花紋条状体即副陆地部4mb,因此,当只在花紋块列状体、即主陆地部4ma形成周向陆地部4m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则上述横状沟12构成横切周向陆地部4m的横沟7,因此,上述周向陆地部4m形成为花紋块列9,其通过横沟7所划分的花紋块8沿周向排列而成。另外,上述胎肩的周向陆地部4s,也如本例中的图1、图4所示形成为花紋条5。该胎肩的周向陆地部4s,通过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纵的细沟15,被区分为宽度较宽的主陆地部4sa和宽度较窄的副陆地部4sb,并且上述副陆地部4sb,形成为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花紋条状体。另外,上述主陆地部4sa形成为花紋块列状体,该花紋块列状体为通过横切该主陆地部4sa的横状沟16所划分的花紋块状部17沿周向排列而形成。在该花紋块状部17上,配设有以与上述横状沟16基本相同地倾斜而延伸的橫刀槽花紋18。另外,上述纵的细沟11、15至少其沟深D1为小于7mm的较浅的沟体,从而与上述纵向主沟3进行区别。另外,上述横状沟12、16以及横沟7的沟深D2,虽未特别规定然而可以为7mm以上,至少是上述沟深Dg的100。/。以下,优选地被i殳定为50%~90%的范围。另外在上述横状沟12、16以及横沟7的沟底,可以局部地形成从其沟底隆起的花紋沟加强筋。而且,在本发明中,当将上述周向陆地部4的每周向单位长度的周向刚性设为KX时,则将上述中央的周向陆地部4c的周向刚性KXc设为小于上述胎肩的周向陆地部4s的周向刚性KXs(KXc<KXs)。此时,上述中间的周向陆地部4m的周向刚性KXm,优选地,大于上述周向刚性KXc并且小于上述周向刚性KXs(KXc<KXm<KXs)。在此,周向陆地部4的每周向单位长度的周向刚性KX,如图6(A)所示,以在上述正规栽荷负载状态下的轮胎赤道C上的接地长度L,切出10周向陆地部4的样本Q,并且固定该样本Q的基部Qa。而且,在使样本Q的表面(胎面)负栽了200kpa的压力P的竖向载荷负荷状态下,将周向载荷Fx作用于上述表面,并从此时的上述表面的周向位移6x求出Fx/8x之比。而且,通过将该Fx/5x除以上述样本Q的周向长度L,从而能够得到每周向单位长度的周向刚性KX。另外,周向陆地部4的每周向单位长度的轮胎轴向的轴向刚性KY,如图6(B)所示,在使上述样本Q的表面(胎面)负载了200kpa的压力P的竖向栽荷负荷状态下,将轮胎轴向载荷Fy作用于上述表面,并从此时的上述表面的轮胎轴向位移求出Fy/Sy之比。而且,通过将该Fy/3y除以上述样本Q的周向长度L,从而能够得到每周向单位长度的轴向刚性KY。另外,即使在上述周向陆地部4为花紋块列9的情况下,也用接地长度L切出周向陆地部4的样本Q,并通过相同的手法来测量。而且,在这样求出的周向刚性KX中,优选为KXc〈KXs,更优选为KXc<KXm<KXs,因此能够提高N附近的转向响应性能。这从本发明人进行的下述实验的结果能够得到确认。具体而言,以图1所示的花紋为基础,作成了九种样本轮胎(尺寸225/60R16)Tl~T9,该九种样本轮胎,纵向主沟3、纵的细沟11、15、横状沟12、16的深度,刀槽花紋10、14、18的深度和条数,以及在胎面胶中构成各周向陆地部列Rc、Rm、Rs的橡胶的拉伸弹性模量等不同。在图7(A)中,表示有在各样本轮胎T1~T9中的周向刚性KXc、KXm、KXs的分布。在图7(B)中,表示有在各样本轮胎T1T9中的轴向刚性KXc、KXm、KXs的分布。另外,对样本轮胎Tl~T9的CF(转弯力)进行测量,其结果表示于图8。上述CF的测量使用室内试验仪,并在以下的条件下进行的,即,轮辋(16x6.5JJ)、内压(230kPa)、竖向栽荷(4.8kN)、速度(20km/h)、滑移角(0.13。)。(1)将样本轮胎Tl、T2、T3的刚性分布和CF进行比较,并将其关系表示于图9(A)、(B)。样本轮胎T1、T2、T3,关于周向刚性KX以及轴向刚性KY,分别构成中央侧较低、胎肩侧较高的V状分布,且分布形状相互近似。此时,样本轮胎T1、T2、T3的周向刚性KX以及轴向刚性KY,分别以T3<T2<T1的顺序变高,与此相对,如图9(B)所示,CF的值以T3〈T1〈T2的顺序变高。根据该结果可知,刚性值过低时则CF值减少。另外,在刚性值中可以存在最佳值。(2)其次,将样本轮胎T1、T4、T5的刚性分布和CF进行比较,并将其关系表示于图10(A)~(C)。样本轮胎T1、T4、T5,也是关于周向刚性KX以及轴向刚性KY,分别构成V状分布。此时,将周向刚性KX的刚性值基本相等的样本轮胎Tl、T4进行比较时,如图10(B)所示,周向刚性KY的刚性值为T1>T4,与此相对,CF值为T1>T4。另外,将轴向刚性KY的刚性值基本相等的样本轮胎T1、T5进行比较时,如图10(C)所示,周向刚性KX的刚性值为T1>T5,与此相对,CF值为T1—T4。根据该结果可知,由于刚性值降低时引起的CF值的减少,对轴向刚性KY的影响相对较大,然而对周向刚性KX的影响较小。(3)接着,将样本轮胎T2、T6、T7的刚性分布和CF进行比较,并将其关系表示于图11(A)~(C)。关于周向刚性KX,样本轮胎T2构成V状分布,样本轮胎T6、T7构成A状分布,关于轴向刚性KY,样本轮胎T2、T7构成V状分布,样本轮胎T6构成A状分布。而且,将轴向刚性KY都构成为V状分布的样本轮胎T2、T7进行比较时,根据上述(2)可知,由于轴向刚性KY的刚性值为T2〈T7,因此预想CF的值也为T2〈T7,然而,与此相反,如图11(B)所示,得到了T2>T7的结果。另外,将使上述样本轮胎T7中的轴向刚性KY从V状分布改变为A状分布的样本轮胎T6,和上述样本轮胎T2进行比较时,如图11(C)所示,几乎未发现在样本轮胎T7的情况下的CF值的变化。根据该结果可知,当周向刚性KX和轴向刚性KY变为A状分布时,则CF值显著减小,另外,即使只将周向刚性KX变为A状分布时,CF值也显著减小。(4)然后,将样本轮胎T2、T8的刚性分布和CF进行比较,并将其关系表示于图12(A)、(B)。关于周向刚性KX,样本轮胎T2、T8构成V状分布,关于轴向刚性KY,样本轮胎T2构成V状分布,样本轮胎T8构成A状分布。而且,将周向刚性KX都构成为V状分布的样本轮胎T2、T8进行比较时,根据上述(3)可知,即使轴向刚性KY从V状分布改变为A状分布,也被预想对CF值的影响较少,然而,与此相反,如图12(B)所示,发现CF值显著地增加。根据该结果,当周向刚性KX为V状分布时,如果轴向刚性KY也为V状分布时,则CF值能够显著增加。另外,周向刚性KX为A状分布时,即使轴向刚性KY变为V状分布,如图11(B)的与样本轮胎T7的比较,也不能预计CF值的增加。(5)接着,将样本轮胎T2、T9的刚性分布和CF进行比较,并将其关系表示于图13(A)、(B)。关于周向刚性KX,样本轮胎T2构成V状分布,样本轮胎T9构成平坦(恒定)分布,关于轴向刚性KY,样本轮胎T2、T9构成V状分布。将轴向刚性KY都构成为V状分布的样本轮胎T2、T9进行比较时可知,在周向刚性KX构成平坦分布的情况下,也与A状分布同样地CF值减少。根据以上所述,研究得出如下结果'至少周向刚性KX,通过构成为V状分布,从而能够使CF值增加。通过在周向刚性KX构成V状分布的情况下,特别是轴向刚性KY构成A状分布,从而能够预计CF值进一步增加。-在周向刚性KX构成A状分布或者平坦分布的情况下,由轴向刚性KY的分布带来的影响基本不存在,然而不论轴向刚性KY为A状分布、V状分布的哪一种,CF值都较小。在此,对于通过上述周向刚性KX构成V状分布,从而CF值增加的理由还不清楚。然而,在赋予轮胎滑移角时,众所周知,由于胎面与路面粘着而在侧后方引起拉磨而剪切变形,由此产生的横向力超过了最大摩擦力的时刻变为滑动区域而开始与路面滑动,并返回到原来的状态。此时,上述最大摩擦力基本与周向摩擦力和轴向摩擦力的平方和的平方根相等。另一方面,在周向刚性KX较高的情况下,在接地面内在緩冲层和胎面之间发生了周向位移时产生巨大的前后力,受此影响,在轴向摩擦力较小时到达滑动区域,从而推测CF降低。而且在接地压最大的中央区域在周向刚性KX较高的情况下,CF的降低表现得更为显著。因此,与此相反,i/^为是通过周向刚性KX为V状分布,且相对地减少中央的周向陆地部4c的周向刚性KXc,从而提高轮胎的CF的原因。另外,在周向刚性KX中,由于为V状分布,因此至少需要KXc〈KXs。此时,也可以为KXm^KXc,或者KXm^KXs,然而根据转弯力以及花紋刚性的平衡的观点,优选为KXc〈KXm〈KXs。另外在轴向刚性KY中,由于不构成V状分布,因此优选为KYc^KYs,更优选为KYc^KYm^KYs。另外,在周向刚性KX中,KXc/KXc之比根据上述转弯力的观点,优选为0.84以下,更优选为0.78以下。另外上述KXc/KXc之比的下限值为0.6以上,这是根据抗磨损性的观点所优选的。另外,在形成有多条中央的周向陆地部4c、形成有多条中间的周向陆地部4m、以及形成有多条胎肩的周向陆地部4s的情况下,在周向陆地部4c、4m、4s的全体中,周向刚性KX,满足上述KXc〈KXs,优选地满足KXc〈KXm〈KXs的关系。更优选为,周向陆地部4从胎肩一侧朝向轮胎赤道侧依次减少其周向刚性KX。另外,在轴向刚性KY中,也是在周向陆地部4c、4m、4s的全体中,满足上述KYc^KYs,优选地满足KYc^KYm^KYs的关系。更优选为,周向陆地部4从胎肩一侧朝向轮胎赤道侧依次增大其轴向刚性KY。另外,在上述胎面花紋中,也可以不形成中间的周向陆地部4m。接着,在胎面胶2G跨越全宽使用了相同的橡胶材料的情况下,为了将上述周向刚性KX成为V状分布,另外将轴向刚性KY成为A状分布,有如下倾向,即,要求为了在中央的周向陆地部4c中减少周向刚性KXc,而增加横向刀槽花紋10的形成数,或者为了在胎肩的周向陆地部4s中减少轴向刚性KYs,而形成周向的刀槽花紋或者增加其形成数。然而,在该情况下会导致降低除转向响应性能以外的轮胎性能,例如坑磨损性能和转弯性能这样的缺点。因此,优选地,至少在一个周向陆地部列R中,使用周向复弹性率E*x与轴向复弹性率E*y不同的各向异性的橡胶原料(为了方便有时也称为各向异性橡胶)Ga。由此,无需对花紋图案、沟宽度、沟深、刀槽花紋进行较大的变化,能够容易地形成这样的胎面部,即,构成周向刚性KX和轴向刚性KY分别不同的刚性分布的胎面部。其结果是,能够容易地进行花紋设计,且提高其自由度,并且能够抑制上述抗磨损性和转弯性能的降低。为了充分发挥该效果,优选地将上述复弹性率之差IE*y-E*xI设为2.5Mpa以上。或者优选地,将E*y/E*x之比或£*乂/丑*7之比设为0.5以下。另外,复弹性率为使用粘弹性光谮仪,并在温度70。C、频率10Hz、初始拉伸应变10%、动应变的振幅±2%的条件下测量的值。14在此,上述各向异性橡胶Ga是由短纤维复合橡胶构成的,本例中通过使短纤维在轮胎轴向取向,从而使用轮胎轴向的复弹性率E*y大于周向复弹性率E*x(E*y>E*x)的轴向的各向异性橡胶Gay。详细地,如图14(A)所示,在+央以及中间的周向陆地部列Rc、Rm中,使用上述轴向的各向异性橡胶Gay,而在胎肩的周向陆地部列Rs中,使用周向复弹性率E*x和轮胎轴向的复弹性率E*y相等的各向同性的橡胶原料(为了方便,有时也称为各向同性橡胶)G0。此时,如图14(B)所示,在中央的周向陆地部列Rc中,使用各向异性(即,复弹性率之差IE*y-E*xI)较大的各向异性橡胶Gayc,而在中间的周向陆地部列Rm中,可以使用各向异性(即,复弹性率之差IE*y-E*xI)较小的各向异性橡胶Gaym。另外,如图14(c)所示,也可以只在中央的周向陆地部列Rc中,使用各向异性橡胶Gay。另外,作为各向异性橡胶Ga,通过使短纤维在轮胎周向取向,从而能够使用复弹性率E*x大于轮胎轴向复弹性率E*y(E*x>E*y)的周向的各向异性橡胶Gax。在该情况下,如图14(D)所示,在胎肩的周向陆地部列Rs中,使用各向异性橡胶Gax,并且在中央的周向陆地部列Rc中,使用各向同性橡胶GO。另外,可以在中间的周向陆地部列Rm中,采用各向异性橡胶Gax或者各向同性橡胶GO,在采用各向异性橡胶Gax的情况下,优选地,将其各向异性设为胎肩的各向异性橡胶Gax以下。接着,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5(A)所示,可以采用非对称的胎面花紋,该非对称的胎面花紋至少包括第一胎肩的周向陆地部列Rsl,其配设于轮胎赤道的一侧;和第二胎肩的周向陆地部列Rs2,其配设于轮胎赤道的另一侧。特别是,在本例中例示了配设于一侧的第一中间的周向陆地部列Rml,以及配i殳于另一侧的第二中间的周向陆地部列Rm2也构成非对称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起因于上述非对称花紋,而有如下倾向,例如对周向刚性KX,如图16所示的点划线,产生非对称分布,并对转向响应性能等带来恶劣影响。为此,如图15(B)所示,至少在上述第一胎肩的周向陆地部列Rsl和第二胎肩的周向陆地部列Rs2中,采用拉伸弹性模量E不同的橡胶原料Gbsl、Gbs2,由此优选地,将上述第一胎肩的周向陆地部4sl的周向刚性KXsl,和上述第二胎肩的周向陆地部4s2的周向刚性KXs2之比KXsl/KXs2,减少到l.O士O.l的范围,更优选地在1.0~1.1的范围。特别是,本例中,在上述第一中间的周向陆地部列Rml和第二中间的周向陆地部列Rm2中,也采用拉伸弹性模量E不同的橡胶原料Gbml、Gbm2,并且通过将上述第一中间的周向陆地部4ml的周向刚性KXml与上述第二中间的周向陆地部4m2的周向刚性KXm2之比KXml/KXm2,也同样地减少到l.O士O.l的范围,从而能够使花紋图案成为左右非对称的图案,并且周向刚性KX的刚性分布,形成为如图16的实线所示的左右对称的V状。另外,在左右对称的胎面花紋中,至少在一个周向陆地部列R中使用与其它的周向陆地部列R的拉伸弹性模量E不同的橡胶原料Gb,由此优选地,周向刚性KX的刚性分布形成为V状。在该情况下,在上述第一、第二胎肩的周向陆地部列Rsl、Rs2中使用拉伸弹性模量E相同的橡胶原料。另外,上述拉伸弹性模量为使用粘弹性光谱仪,并在温度70'C、频率10Hz、初始拉伸应变10%、动应变的振幅±2%的条件下测量的动弹性模量。以上,对本发明的特别是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详述,然而本发明不限定于图示的实施方式,也能够变形为各种方式而进行实施.实施例试作了轮胎尺寸为225/60R16的轿车用轮胎,该轮胎为通过使胎面花紋以及胎面胶不同,而将周向刚性KX以及轴向刚性KY构成如图17所示的刚性分布的轮胎。而且对于各轮胎的转弯力、转向响应性能、转弯性能、抗磨损性进行测试,并将其结果记载于表2。除了胎面花紋及胎面胶以外,其它的为相同规格。比较例1、2,实施例1~3,在各周向陆地部列R中,使用相同并且各向同性的橡胶原料。另外,比较例1、2相互为相同的花紋而沟深不同,另外,实施例1、2也是相互为相同的花紋而沟深不同。实施例4,在各周向陆地部列R中,使用作为短纤维复合橡胶的各向异性的橡胶原料。另外,实施例5在各周向陆地部列R中,使用拉伸弹性模量E不同的橡胶原料。(1)转弯力16使用室内试验仪,在轮辋(16x6.5JJ)、内压(230kPa)、竖向载荷(4.8kN)、速度(20km/h)、滑移角(0.13°)的条件下测量CF值,并以比较例1为100的指数来表示。指数越大的越好。(2)转向响应性能以及转弯性能在轮辋(16x6.5JJ)、内压(230kPa)的条件下安装于车辆(4300cc、FR车)的所有轮上,并在干燥沥青路面的轮胎测试路线上行驶,并根据驾驶员的官能评价,通过将比较例1设为6分的10分法,对转向响应性能以及转弯性能进行了评价。分数越大的越好。(3)抗磨损性使用上述车辆,在干燥沥青路面行驶了5000km之后,通过目视胎面的磨损外观,用以下的三个阶段进行了评价。O:作为商品合格的等级△:作为商品在容许的范围然而希望改进的等级X:作为商品不合格的等级表2<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7</column></row><table>权利要求1.一种充气轮胎,其具有胎面花纹,通过在胎面上配设多条沿着轮胎周向延伸且沟深在7.0mm以上的纵向主沟,从而该胎面花纹具有由多个周向陆地部构成的周向陆地部组,其中,上述周向陆地部包括花纹条或花纹块列,上述花纹条被划分在上述纵向主沟之间以及上述纵向主沟和胎面端边之间,而上述花纹块列是由花纹块沿周向排列而成的,且该花纹块是通过横沟将上述纵向主沟之间或者上述纵向主沟与胎面端边之间分隔开而形成的,其特征在于,将胎面在正规载荷负载状态下接地的胎面接地面以相等宽度假想划分为五个宽度区域,即轮胎赤道上的中央区域、胎面接地端侧的胎肩区域以及上述中央区域与上述胎肩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并且上述周向陆地部组,包括中央的周向陆地部列,是由将表面的面积重心位于上述中央区域处的中央的周向陆地部而构成的;以及胎肩的周向陆地部列,是由将表面的面积重心位于上述胎肩区域处的胎肩的周向陆地部而构成的,并且当各上述周向陆地部的每周向单位长度的周向刚性为KX时,将上述中央的周向陆地部的周向刚性KXc,设为小于上述胎肩的周向陆地部的周向刚性KXs。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上述周向陆地部组,包括中间的周向陆地部列,其是由将表面的面积重心位于上述中间区域处的中间的周向陆地部构成的,将上述中间的周向陆地部的周向刚性KXm,设为大于上述周向刚性KXc并且小于上述周向刚性KXs。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当各上述周向陆地部的每周向单位长度的轮胎轴向的轴向刚性为KY时,将上述中央的周向陆地部的轴向刚性KYc,设为在上述胎肩的周向陆地部的周向刚性KYs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上述周向陆地部组,包括中间的周向陆地部列,其是由将表面的面积重心位于上述中间区域处的中间的周向陆地部构成的,并且该中间的周向陆地部的轴向刚性Kym,设为在上述轴向刚性KYc以下并且在上述轴向刚性KYs以上。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周向陆地部组中,至少一个周向陆地部列使用了周向的复弹性率和轮胎轴向的复弹性率不同的橡胶原料。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周向陆地部组中,至少一个周向陆地部列使用了与其它的周向陆地部列的拉伸弹性模量不同的橡胶原料。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上述周向陆地部组非对称地形成有被配设于轮胎赤道的一侧的第一胎肩的周向陆地列部;以及被配设于轮胎赤道的另一侧的第二胎肩的周向陆地部列,并且改变第一胎肩的周向陆地部列的第一胎肩的周向陆地部、和第二胎肩的周向陆地部列的第二胎肩的周向陆地部的拉伸弹性模量,将上述第一胎肩的周向陆地部的周向刚性KXsl与上述第二胎肩的周向陆地部的周向刚性KXs2之比KXsl/KXs2设于l.O士O.l的范围。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能够提高操纵稳定性能,特别是转向响应性能的充气轮胎。通过在胎面上配设多条沟深在7.0mm以上的纵向主沟,从而具有周向陆地部组,周向陆地部组包括由花纹条或花纹块列构成的多个周向陆地部。将胎面接地面以相等宽度假想划分为五个宽度区域,即划分为轮胎赤道上的中央区域、胎面接地端侧的胎肩区域以及他们之间的中间区域之时,上述周向陆地部组包括将面积重心位于上述中央区域处的中央的周向陆地部;以及将面积重心位于上述胎肩区域处的胎肩的周向陆地部。当各周向陆地部的每周向单位长度的周向刚性为KX时,将中央的周向陆地部的周向刚性KXc,设为小于胎肩的周向陆地部的周向刚性KXs。文档编号B60C11/04GK101357567SQ20081012665公开日2009年2月4日申请日期2008年6月17日优先权日2007年8月1日发明者岩崎直明申请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