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3038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被指定了相对于车辆的轮胎正反的安装方向的充气轮胎,更加详细而言,涉及既能确保干路面性能又能改善湿路面性能和车外噪音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在充气轮胎中,如果为了提高湿路面性能,增大胎面部的槽面积比例,则会导致干路面性能降低。还有,如果为了提高湿路面性能而使胎面部的花紋槽成分增加,则有车外噪音增加的倾向。因此,难以同时满足对于干路面性能、湿路面性能和车外噪音的改4^求。已往,为了兼顾千路面性能、湿路面性能和车外噪音,针对被指定了车辆安装时的旋转方向的充气轮胎,提出了这样的方案在胎面部设置沿轮胎周方向延伸的多条主槽,并且设置从胎面中央区域朝向两胎肩区域分别相对于轮胎周方向沿相互相反的方向倾斜的多条辅助槽,在胎面中央区域配置中央条形花紋,另一方面在胎肩区域配置胎肩花紋块列,在胎肩花紋块列的内侧配置其他的花紋块列,规定了辅助槽的形状、配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但是,存在上述那样的充气轮胎不能充分满足当今的改善要求的现状。还有,针对被指定了相对于车辆的轮胎正反的安装方向的充气轮胎,提出了各种改善以其安装方向为前提的轮胎性能的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但是,这样的充气轮胎,也难以同时满足对于干路面性能、湿路面性能以及车外噪音的改善要求。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平7-164829号公才艮3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5655号公报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确保干路面性能又能改善湿路面性能和车外噪音的充气轮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充气轮胎,是被指定了相对于车辆的轮胎正反的安装方向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胎面部设有沿轮胎周方向延伸的4根主槽,这些主槽在轮胎赤道的两側各配置2根,通过该主槽划分出5列陆部,将位于轮胎赤道上的中央陆部设为沿轮胎周方向不断开地连续延伸的条形花紋,在位于该中央陆部的两侧的一对第二陆部分别设置呈圆弧状延伸的多根圆弧槽,各圆弧槽的一端与其车辆内侧的主槽连通,各圆弧槽的另一端与相邻的圆弧槽连通,并且车辆外侧的第二陆部中的圆弧槽的重复间距Po大于车辆内側的第二陆部中的圆弧槽的重复间距Pi,其比Po/Pi设定在1.5~3.0的范围内。在本发明中,在被指定了相对于车辆的轮胎正反的安装方向的充气轮胎中,将中央陆部设为条形花紋,另一方面,在第二陆部设置多条圆弧槽,各圆弧槽的一端与其车辆内侧的主槽连通,各圆弧槽的另一端与相邻的圆弧槽连通,并且如上那样规定车辆外侧的第二陆部中的圆弧槽的重复间距Po与车辆内侧的第二陆部中的圆弧槽的重复间距Pi之比Po/Pi,由此,既能够确保干路面性能又能够改善湿路面性能和车外噪音。在本发明中,优选,在位于胎面部的胎肩区域的一对胎肩陆部,分别设有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多根花紋槽。这些胎肩陆部的花紋槽有助于提高湿路面性能。还有,优选,在胎肩陆部设置有花紋槽的情况下,在车辆内侧的胎肩陆部设有沿轮胎周方向延伸的细槽,在该细槽与最靠车辆内侧的主槽之间划分出沿轮胎周方向不断开地连续延伸的条形花紋。即,在胎肩陆部设置有花紋槽的情况下,尤其在车辆内侧的胎肩陆部容易发生偏磨损(多边形磨损),但通过在车辆内侧的胎肩陆部的一部分上配置条形花紋,能够抑制偏磨损。在此,优选,车辆内侧的胎肩陆部的花紋槽配置成与细槽连通,车辆外侧的胎肩陆部的花紋槽配置成与最靠车辆外侧的主槽连通。通过这样4吏车辆外侧的胎肩陆部的花紋槽与最靠车辆最外侧主槽相连,能够提高在湿路面上的转弯时的排水性。优选,最靠车辆外侧的主槽的槽宽相对于其他主槽的槽宽之比设定在0.6~0.9的范围内。还有,优选,车辆外侧的胎肩陆部的花紋槽的槽宽(最窄部分的槽宽)相对于车辆内侧的胎肩陆部的花紋槽的槽宽(最窄部分的槽宽)之比设定在0.6~0.9的范围内。即,通过使对车外噪音影响较大的车辆外侧的主槽、花紋槽的槽宽相对较小,能够降低车外噪音。在本发明中,主槽是宽度为5mm~16mm、深度为5mm~12mm的槽。细槽是宽度为0.5mm3mm、深度为lmm~5mm的槽。花紋槽、圆弧槽并不特别限定槽宽以及槽深。还有,槽宽意味着胎面表面处的槽宽,槽深意味着从胎面表面起的最大深度。图l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紋的展开图。图2是表示现有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紋的展开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关于本发明的结构,参照说明书附图详细说明。图l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紋的展开图。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是被指定了对于车辆的轮胎正反的安装方向的轮胎。在图1中,"内"表示车辆安装时的车辆内侧,"外"表示车辆安装时的车辆外侧。如图1所示,在胎面部1,形成有沿轮胎周方向直线状延伸的4根主槽2a2d,主槽2a2d在轮胎赤道E的两侧各配置2根。通过这些主槽2a2d划分出5列陆部10、20、30、40、50。即,中央陆部10位于轮胎赤道E上,第二陆部20、30位于中央陆部10的两侧,胎肩陆部40、50位于胎面部1的胎肩区域。5中央陆部10,由沿轮胎周方向不断开地连续延伸的条形花紋(rib)构成。在中央陆部IO形成有多个切口11。切口11,一端与其车辆内侧的主槽2b连通,另一端在中央陆部10内终止。在车辆内侧的第二陆部20上,形成有圆弧状延伸的多根圆弧槽21。各圆弧槽21,一端与其车辆内侧的主槽2a连通,另一端与相邻的圆弧槽21连通。由此,在圆弧槽21与其车辆内侧的主槽2a之间划分出多个花紋块22,在圆弧槽21与其车辆外側的主槽2b之间划分出沿轮胎周方向不断开地连续延伸的条形花紋23。另一方面,在车辆外侧的第二陆部30,形成有圆弧状延伸的多根圆弧槽31。各圆弧槽31,一端与其车辆内侧的主槽2c连通,另一端与相邻的圆弧槽31连通。由此,在圆弧槽31与其车辆内侧的主槽2c之间划分出多个花紋块32,在圆弧槽31与其车辆外侧的主槽2d之间划分出沿轮胎周方向不断开地连续延伸的条形花紋33。车辆外侧的第二陆部30中的圆弧槽31的重复间距Po大于车辆内侧的第二陆部20中的圆弧槽21的重复间距Pi。更加具体而言,将比Po/Pi设定在1.5~3.0的范围内,更加优选设在2.0~2.5的范围内。在采用间距变化的情况下,重复间距Pi、Po分别设为第二陆部20、30的外周长除以圆弧槽21、31的间距数量所得的值。优选,将圆弧槽21的轮胎周方向上的间距数量设为48~72,将圆弧槽31的轮胎周方向上的间距数量设为24~36。在车辆内侧的胎肩陆部40,形成有沿轮胎周方向延伸的1根细槽41和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多根花紋(lug)槽42。花紋槽42与细槽41连通。由此,在细槽41和最靠车辆内侧的主槽2a之间划分出沿轮胎周方向不断开地连续延伸的条形花紋43,在比细槽41靠胎肩侧处划分出多个花紋块44。在这些花紋块44上,形成有与花紋槽42平行地延长并与细槽41相连的刀槽花紋45。在车辆外側的胎肩陆部50,形成有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多根花紋槽52。花紋槽52与最靠车辆外側的主槽2d连通。由此,在比主槽2d靠胎肩侧处划分出多个花紋块54。还有,在胎面部1,为了控制各陆部的刚性、满足操纵稳定性、耐磨损性等的要求特性,可以追加切口、刀槽花紋。根据上述的充气轮胎,将中央陆部10设为条形花紋,另一方面,在第二陆部20、30设置多根圆弧槽21、31,使各圆弧槽21、31的一端与其车辆内側的主槽连通,使各圆弧槽21、31的另一端与相邻的圆弧槽连通,并且规定了车辆外侧的第二陆部30中的圆孤槽31的重复间距Po与车辆内侧的第二陆部20中的圆弧槽21的重复间距Pi之比Po/Pi,所以能够既确保干路面性能又改善湿路面性能和车外噪音。更加具体而言,由于中央陆部10由刚性比花紋块列高的条形花紋构成,能够提高在干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尤其是直行时的稳定性)。还有,通过在胎面部1配置沿轮胎周方向延伸的4根主槽2a2d,能够确保直行时的防滑水性能(八一K口性能)。而且,通过使车辆外侧的第二陆部30中的圆弧槽31的重复间距Po相对较大,确保车辆外侧的第二陆部30的刚性、确保干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并且能够确保在湿路面上的对于横方向(轮胎宽度方向)力的边角效应(edgeeffect)、确保在湿路面上的搡纵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使车辆内侧的第二陆部20中的圆弧槽21的重复间距Pi相对较小,能够确保在湿路面上的对于纵方向(轮胎周方向)力的边角效应、确保在湿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这里,需要将比Po/Pi设定在1,5~3.0的范围内,如果该比Po/Pi偏离上述范围,就不能得到兼顾干路面性能和湿路面性能的效果。还有,各圆弧槽21、31的一端与其车辆内侧的主槽连通、另一端与相邻的圆弧槽连通,所以能够降低向车辆外侧释放的巨大声响(slappingsound),改善车外噪音。在上述充气轮胎中,在位于胎面部1的胎肩区域的一对胎肩陆部40、50,分别设置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多根花紋槽42、52,基于这些花紋槽42、52能发挥良好的湿路面性能,与此同时,在车辆内侧的胎肩陆部40设置沿轮胎周方向延伸的细槽41,在该细槽41与最靠车辆最内侧的主槽72a之间划分出条形花紋43。通过这样在车辆内侧的胎肩陆部40的一部分上设置条形花紋43,能够抑制以多边形磨损为代表的偏磨损。而且,车辆内侧的胎肩陆部40的花紋槽42与细槽41连通地配置,车辆外侧的胎肩陆部50的花紋槽52与最靠车辆外侧的主槽2d连通地配置,所以能够充分确保车辆外侧的排水能力,提高在湿路面上的转弯时的排水性。在上述充气轮胎中,最靠车辆外侧的主槽2d的槽宽Mo比其他的主槽2a2c的槽宽Mi小,将其比Mo/Mi设定在0.6~0.9的范围内,更优选设定在0.70.8的范围内。主槽2a2c的槽宽可以互不相同,在这样的情况下,要使得主槽2a3c各自的槽宽与主槽2d的槽宽满足上述关系。还有,车辆外侧的胎肩陆部50的花紋槽52的槽宽Lo小于车辆内侧的胎肩陆部40的花紋槽42的槽宽Li,将其比Lo/Li设定在0.6~0.9的范围内,更加优选0.7~0.8的范围内。即,通过使对车外噪音影响较大的车辆外侧的主槽2d、花紋槽52的槽宽相对较小,能够降低车外噪音。但是,主槽2d、花紋槽52的槽宽过窄会对排水性产生恶劣影响,所以要在上述范围内调整槽宽。以上,对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详细进行了说明,但应该理解为只要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以及范围,就能够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化、代替以及置换。实施例制造具有图1的胎面花紋的充气轮胎(实施例1~3以及比较例1)、和具有图2的胎面花紋的充气轮胎(现有例1),其中,这些充气轮胎的轮胎尺寸为245/40R18。还有,图2的胎面花紋是在胎面部61具有主槽62、花紋槽63、细槽64的方向性花紋。在实施例1~3以及比较例1中,车辆外侧的第二陆部中的圆弧槽的重复间距Po与车辆内侧的第二陆部中的圆弧槽的重复间距Pi的比Po/Pi、最靠车辆外侧的主槽的槽宽Mo与其他的主槽的槽宽Mi的比Mo/Mi、车辆外侧的胎肩陆部的花紋槽的槽宽Lo与车辆内侧的胎肩陆部的花紋槽的槽8宽Li的比Lo/Li,如表1所示有各种变化。还有,在实施例1~3以及比较例1中,将车辆外侧的第二陆部中的圆弧槽的重复间距Po设为同一尺寸。还有,在实施例1~3以及比较例1中,将最靠车辆外侧的主槽以外的主槽设为同一槽宽。通过下述的评价方法,对这些轮胎,评价干路面性能、湿路面性能、车外噪音,其结果一并在表l中示出。干路面性能将试验轮胎组装于轮辋尺寸18x8.5J的车轮后安装到试验车辆上,将空气压力设为230kPa,对在干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进行感觉评价。评价结果,通过以现有例为基准(3)的、5分满分的评价值表示。该评价值越大就说明干路面性能越优异。湿路面性能将试验轮胎组装于轮辋尺寸18x8.5J的车轮后安装到试验车辆上,将空气压力设为230kPa,分别对在湿路面上的前后方向牵引(traction)和横向抓地(grip)进行感觉评价。评价结果,通过以现有例为基准(3)的、5分满分的评价值表示。该评价值越大就说明湿路面性能越优异。车外噪音将试验轮胎组装于轮辋尺寸18x8.5J的车轮后安装到试验车辆上,将空气压力设为230kPa,以JASOC606为基准,计测以速度60km/h行驶时的车外噪音(dB)。评价结果,以现有例为基准,通过相对于该基准的差进行表示。负值意味着车外噪音比基准小。<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根据表1可知,实施例1~3的轮胎,与现有例相比,均能够既确保干路面性能又改善湿路面性能和车外噪音。另一方面,在比较例1中设为Po/Pi=1.0,结果在湿路面上的前后方向的牵引不够。权利要求1.一种充气轮胎,被指定了相对于车辆的轮胎正反的安装方向,其中,在胎面部设有沿轮胎周方向延伸的4根主槽,将这些主槽在轮胎赤道的两侧各配置2根,通过该主槽划分出5列陆部,将位于轮胎赤道上的中央陆部设为沿轮胎周方向不断开地连续延伸的条形花纹,在位于该中央陆部的两侧的一对第二陆部分别设置呈圆弧状延伸的多根圆弧槽,各圆弧槽的一端与其车辆内侧的主槽连通,各圆弧槽的另一端与相邻的圆弧槽连通,并且车辆外侧的第二陆部中的圆弧槽的重复间距Po大于车辆内侧的第二陆部中的圆弧槽的重复间距Pi,其比Po/Pi设定在1.5~3.0的范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栽的充气轮胎,其中,在位于所述胎面部的胎肩区域的一对胎肩陆部,分别设有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多根花紋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记栽的充气轮胎,其中,在车辆内侧的胎肩陆部设有沿轮胎周方向延伸的细槽,在该细槽与最靠车辆内侧的主槽之间划分出沿轮胎周方向不断开地连续延伸的条形花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充气轮胎,其中,车辆内侧的胎肩陆部的花紋槽配置成与所述细槽连通,车辆外侧的胎肩陆部的花紋槽配置成与最靠车辆外侧的主槽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记载的充气轮胎,其中,最靠车辆外侧的主槽的槽宽相对于其他主槽的槽宽之比设定在0.6~0.9的范围内。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一项所记载的充气轮胎,其中,车辆外侧的胎肩陆部的花紋槽的槽宽相对于车辆内側的胎肩陆部的花紋槽的槽宽之比设定在0.6~0.9的范围内。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既能够确保干路面性能又能够改善湿路面性能和车外噪音的充气轮胎。本发明的充气轮胎,被指定了相对于车辆的轮胎正反的安装方向,其中,在胎面部设有沿轮胎周方向延伸的4根主槽,这些主槽在轮胎赤道的两侧各配置2根,通过该主槽划分出5列陆部,将位于轮胎赤道上的中央陆部设为沿轮胎周方向不断开地连续延伸的条形花纹,在位于该中央陆部的两侧的一对第二陆部分别设置呈圆弧状延伸的多根圆弧槽,各圆弧槽的一端与其车辆内侧的主槽连通,各圆弧槽的另一端与相邻的圆弧槽连通,并且车辆外侧的第二陆部中的圆弧槽的重复间距Po大于车辆内侧的第二陆部中的圆弧槽的重复间距Pi,其比Po/Pi设定在1.5~3.0的范围内。文档编号B60C11/03GK101486300SQ200910002660公开日2009年7月22日申请日期2009年1月14日优先权日2008年1月15日发明者池上哲生申请人: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