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80853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提供在维持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的同时提高冰雪路面、湿滑路面上的牵引性能(驱动力传递性能)方面有利的充气轮胎。在以轮胎赤道(C)为中心的胎面接地宽度(TW)的X%(30≤X≤70)的胎面中心区域(22)所配置的块(18)在轮胎周向上细长地形成,使得块比率(S1/S2)为1.5以上。在块(18)所设置的刀槽花纹(20)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至少与纵槽(14)连通。在与纵槽(14)连通的刀槽花纹(20)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在构成刀槽花纹(20)的互相相对的刀槽花纹壁面设有能够互相啮合的凸部(30)和凹部(32)。
【专利说明】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充气轮胎,更具体地说,涉及在提高冰雪路面、湿滑路面的牵引性能 (驱动力传递性能)方面有利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0002] 已知以提高无防滑钉轮胎的冰上制动力为目的而在轮胎图案中配置有多个刀槽 花纹的胎面图案。而且,近年来,刀槽花纹的数量有逐年增加的倾向。但是,若增加刀槽花 纹的数量以提高刀槽花纹密度,则边缘数量也会增加,但是会产生块整体的刚性下降、冰上 制动性能也下降这一问题。因此,有的通过在刀槽花纹内配置凹凸来抑制由刀槽花纹所夹 的块的部分的倾倒且抑制块刚性下降(专利文献1)。
[0003] 另一方面,在着眼于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和冰雪路面、湿滑路面上的牵引性 能的情况下,仅靠上述在刀槽花纹内配置的凹凸不能在维持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的同 时提高冰雪路面、湿滑路面上的牵引性能。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180160号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8] 本发明的发明人为了在维持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的同时提高冰雪路面、湿滑 路面上的牵引性能,对刀槽花纹、凹凸、块的形状等进行了锐意研究,结果得到了本发明。
[0009] S卩、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在维持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的同时提高冰雪路面、 湿滑路面上的牵引性能方面有利的充气轮胎。
[0010]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0011]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在胎面表面上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隔着间隔 地设置有多个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纵槽并且在轮胎周向上隔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在与所 述纵槽相交的方向上延伸的横槽,由这些纵槽和横槽划分出多个块,在所述块中设置有在 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刀槽花纹,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在以轮胎赤道为中心的胎面 接地宽度的X% (30 < XS 70)的胎面中心区域所配置的所述块,以轮胎周向的尺寸相对于 轮胎宽度方向的尺寸之比即块比率为1. 5以上的方式在轮胎周向上细长地形成,在配置于 所述胎面中心区域的所述块中所设置的所述刀槽花纹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个端部与所述 纵槽连通,在与所述纵槽连通的所述刀槽花纹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在构成所述刀槽花 纹的互相相对的刀槽花纹壁面设置有能够互相啮合的凸部和凹部。
[0012] 发明效果
[0013] 将在以不受设置于胎肩区域的曲折槽的影响的轮胎赤道为中心的胎面接地宽度 TW的30%到70%的胎面中心区域设置的块作为对象,通过使其块比率为1. 5以上,而确保 块的刚性,并在维持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的同时提高冰雪路面、湿滑路面上的牵引性 能。
[0014] 此外,为了在确保块的刚性的同时有效地发挥边缘效应、排水性能,而将设置于块 的刀槽花纹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与纵槽连通,在与该纵槽连通的刀槽花纹的端部,设置 能互相啮合的凸部和凹部,从而在维持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的同时提高冰雪路面、湿 滑路面上的牵引性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图案的展开图。
[0016] 图2是在凸部和凹部的部分剖开的块的剖视图。
[0017] 图3是块的俯视图。
[0018] 图4是刀槽花纹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封闭的块的俯视图。
[0019] 图5是在刀槽花纹的长度方向上隔着间隔地设有多个凸部和凹部的块的俯视图。
[0020] 图6(A)是在块的宽度方向的一端沿轮胎周向排列三个设有凸部和凹部的刀槽花 纹的端部的块的俯视图,图6(B)是在块的宽度方向的一端沿轮胎周向交错排列设有凸部 和凹部的刀槽花纹的端部与不设有凸部和凹部的刀槽花纹的端部的块的俯视图。
[0021] 图7(A)是在块的宽度方向的一端沿轮胎周向排列三个设有凸部和凹部的刀槽花 纹的端部的块的俯视图,图7(B)是在块的宽度方向的一端沿轮胎周向交错排列设有凸部 和凹部的刀槽花纹的端部与刀槽花纹封闭的部位的块的俯视图。
[0022] 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充气轮胎的胎面图案的展开图。
[0023] 图9(A)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块的俯视图,图9(B)是图9(A)的BB线方 向图。
[0024] 图10(A)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充气轮胎的块的俯视图,图10⑶是图10(A) 的BB线方向图。
[0025] 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图案的展开图。
[0026] 图12(A)是在块的宽度方向的一端沿轮胎周向排列三个设有凸部和凹部的刀槽 花纹的端部的块的俯视图,图12(B)是在块的宽度方向的一端沿轮胎周向交错排列设有凸 部和凹部的刀槽花纹的端部与不设有凸部和凹部的刀槽花纹的端部的块的俯视图。
[0027] 图13(A)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块的俯视图,图13⑶是图13(A)的BB线 方向图。
[0028] 图14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块磨损时的说明图,图14(A)是与图13(B)相 同的图,图14(B)是轮胎磨损达图14(A)的BB线的状态的胎面表面的俯视图。
[0029] 图15是从胎面表面到凸部和凹部的深度与从胎面表面到刀槽花纹底面的深度的 关系图。
[0030] 图16(A)是在块的宽度方向的一端沿轮胎周向排列三个设有凸部和凹部的刀槽 花纹的端部的块的俯视图,图16(B)是在块的宽度方向的一端沿轮胎周向交错排列设有 凸部和凹部的刀槽花纹的端部与不设有凸部和凹部的刀槽花纹的端部的块的俯视图,图 16(C)是由刀槽花纹所夹的块的部分在块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交错倾倒时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第一实施方式)
[0032] 如图1所示,在充气轮胎(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无防滑钉轮胎)10的胎面表面12上 设置有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多个纵槽14并且且设置有与纵槽14相交的多个横槽16,在胎 面表面12上由该纵槽14和横槽16划分出了多个块18。而且,由该块18在轮胎宽度方向 上隔着间隔地设有多个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块列18A。如图2、图3所示,在块18的胎面表 面12上,在轮胎周向上隔着间隔地设有多个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刀槽花纹20。
[0033] 胎面表面12与路面接触的轮胎接地面具有位于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的胎面中心 区域22和其两侧的胎肩区域24。如图1、图3所示,在以轮胎赤道C为中心的胎面接地宽度 TW的X% (30彡X彡70)的胎面中心区域22所配置的块18形成为,轮胎周向的尺寸Sl相 对于轮胎宽度方向的尺寸S2的比即块比率(S1/S2)为1. 5以上,形成为沿轮胎周向细长。
[0034]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胎面中心区域22是以轮胎赤道C为中心的胎面接 地宽度TW的70%的区域,胎面中心区域22的两侧的胎肩区域24分别为胎面接地宽度TW 的15%的区域。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轮胎赤道C两侧的两个块列18A的块18成为 对象。
[0035] 此处,将在以轮胎赤道C为中心的胎面接地宽度TW的70%以下的胎面中心区域 22所配置的块18为对象,是为了在该区域配置的块18在不受在胎肩区域24设置的花纹槽 的影响、维持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方向变得有利并在提高冰雪路面、湿滑路面上的牵 引性能方面变得有利。
[0036] 此外,使块比率(S1/S2)为1. 5以上,是为了确保块18的刚性、并在维持干燥路面 上的操纵稳定性的同时提高冰雪路面、湿滑路面上的牵引性能。若使块比率(S1/S2)为2. 0 以上,则以块18的长度变大的量,确保胎面中心区域22的块18的刚性,在维持干燥路面上 的操纵稳定性方面变得更有利,此外,在通过刀槽花纹20来提高冰雪路面、湿滑路面上的 牵引性能方面变得更有利。再有,若使块比率(S1/S2)超过4.0,则对于干燥路面上的操纵 稳定性、冰雪路面、湿滑路面上的牵引性能的效果不变。
[0037] 例如,关于应用了本发明的周向上最长的块18,因为横槽16位于块18的延伸方向 的两端,因此若考虑到轮胎均匀性等,则成为胎面表面12处的轮胎外周的大体1/2,轮胎的 直径越大则块比率(S1/S2)的上限值越大,根据轮胎的直径而不同。
[0038] 此处,胎面接地宽度TW (轮胎接地宽度TW)是将充气轮胎轮辋组装于正规轮辋,填 充正规内压并且施加正规载荷的70%时、该充气轮胎的胎面表面12与路面接触的区域即 轮胎接地区域(胎面接地面)的轮胎宽度方向的最大宽度。
[0039] 再有,所谓正规轮辋是JATM规定的"标准轮辋"、TRA规定的"设计轮辋"或者 ETRTO规定的"测量轮辋"。此外,所谓正规内压是在JATM规定的"最高空气压力"、TRA规 定的"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不同冷充压力下的轮胎 负荷极限"记载的最大值或者ETRTO规定的"INFLATION PRESSURES,充气压力"。此外,所谓 正规载荷是在JATMA规定的"最大负荷能力"、TRA规定的"TIRE LOAD U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不同冷充压力下的轮胎负荷极限"记载的最大值或由ETRTO规 定的"LOAD CAPACITY,载荷能力"。
[0040] 刀槽花纹20的宽度,为了使其有效地发挥边缘效应、排水性能而优选为0. 3mm以 上且I. 5mm以下。
[0041] 在本实施方式中,刀槽花纹20是互相相对的刀槽花纹壁面由平面形成且从胎面 表面12观察没有振幅的直线状刀槽花纹。再有,从胎面表面12观察的刀槽花纹20的形状 不限于直线状,也可以蜿蜒状延伸,其长度方向的形状是任意的。此外,刀槽花纹20的深度 方向上的形状不限于相对于胎面表面12沿垂直方向延伸的直线,也可以从胎面向刀槽花 纹20的底部弯曲延伸。
[0042] 为了在确保块18的刚性的同时使其有效地发挥边缘效应、排水性能,设置在配置 于胎面中心区域22的块18中的刀槽花纹20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至少与纵槽14连通。 如图1?图3所示,刀槽花纹2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个端部既可以与纵槽14连通,或者,也 可以如图4所示是封闭的。
[0043] 在与纵槽14连通的刀槽花纹20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在与构成刀槽花纹20的互相 相对的刀槽花纹壁面设有能够互相啮合的凸部30和凹部32。凸部30和凹部32在刀槽花 纹20的深度方向上隔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三个。
[0044] 凸部30和凹部32通过相互啮合来抑制由刀槽花纹20所夹的块部分的倾倒,并在 维持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且提高利用刀槽花纹20所得到的冰雪路面、湿滑路面上的 牵引性能方面变得有利。
[0045] 此外,通过将凸部30和凹部32在刀槽花纹20的深度方向上隔着间隔地设置多 个,由此,从新品时到轮胎磨损后将块18的刚性保持为相同程度,维持干燥路面上的操纵 稳定性且提高利用刀槽花纹20所得到的冰雪路面、湿滑路面上的牵引性能。
[0046] 再有,根据凸部30和凹部32的大小或者刀槽花纹20的深度,有时在刀槽花纹20 的深度方向上仅设置一个凸部30和凹部32。
[0047] 凸部30具有相对于刀槽花纹壁面垂直方向的高度,如图2所示,从有效地抑制块 部分的倾倒且确保边缘效应观点来看、即、从维持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并提高冰雪路 面、湿滑路面上的牵引性能的观点来看,凸部30的高度H优选为0? 5mm以上3mm以下。这 是因为:若凸部30的高度H不满0. 5_,则抑制块18部分的倾倒的效果减小,并且,若凸部 30的高度H超过,则边缘效应、排水性能减小。
[0048] 如图1?图3所示,凸部30既可以呈半球状,或者,也可以从刀槽花纹壁面突出的 部分呈圆柱状且前部呈半球状,凸部30和凹部32只要是在块部分倾倒时互相啮合且抑制 块18倾倒的形状即可。
[0049] 在刀槽花纹2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与纵槽14连通的情况下,凸部30和凹部32既 可以如图1?图3所示那样仅设置于刀槽花纹20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或者,也可以设 置于刀槽花纹20多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或者,也可以如图5所示,除在与纵槽14连通的刀 槽花纹20的端部所设置的凸部30和凹部32外还在刀槽花纹20的长度方向上隔着间隔设 置有多个。
[0050] 在刀槽花纹2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与纵槽14连通、且仅在与纵槽14连通的刀槽花 纹20的一个端部设置凸部30和凹部32的该情况下,若如图6 (A)所示,在块18的宽度方 向的一个端部连续地配置三个以内的设置有凸部30和凹部32的刀槽花纹20的端部,则由 刀槽花纹20形成的水路方向的朝向在块18内高效地配置,在提高水膜除去的效果、维持干 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且提高刀利用槽花纹20所得到的冰雪路面、湿滑路面的牵引性能 方面变得有利。
[0051] 在该情况下,在块18的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若如图6(B)所示,位置交错地配置 设有凸部30和凹部32的刀槽花纹20的端部和没有设置凸部30和凹部32的刀槽花纹20 的端部,则由刀槽花纹20形成的水路方向的朝向在块18内高效地配置,在进一步提高水膜 除去的效果、维持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且提高刀利用槽花纹20所得到的冰雪路面、湿 滑路面的牵引性能方面变得更为有利。
[0052] 基于同样的理由,在刀槽花纹20的长度方向一端与纵槽14连通而刀槽花纹20的 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封闭、仅与纵槽14连通的刀槽花纹20的一个端部设置凸部30和凹部32 的情况下,优选,如图7 (A)所示,在块18的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连续地配置有三个以内的 设置有凸部30和凹部32的刀槽花纹20的端部。
[0053] 在该情况下,在块18的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若如图7(B)所示,也位置交错地配 置设有凸部30和凹部32的刀槽花纹20的端部和没有设置凸部30和凹部32的刀槽花纹 20的端部,则在提高水膜除去的效果、提高牵引性能方面变得更为有利。
[0054] 再有,在以上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对胎面中心区域22为以轮胎赤道C为中心的胎 面接地宽度TW的70%的区域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如图8所示,在使胎面中心区域22 为以轮胎赤道C为中心的胎面接地宽度TW的50%的区域的情况下,与70%的区域的情况 相比,冰雪路面、湿滑路面上的牵引性能稍下降,但是,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提高。在该 情况下,构成轮胎赤道C上的单一块列18A的块18成为对象。
[0055] (第二实施方式)
[0056]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57] 再有,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在以轮胎赤道C为中心的胎面接地宽度TW的X% (30 < X < 70)的胎面中心区域22所配置的块18形成为块比率(S1/S2)为L 5以上(优 选为2以上)且形成为在轮胎周向上细长、在配置于胎面中心区域22的块18中设置的刀 槽花纹20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个端部与纵槽14连通、在与纵槽14连通的刀槽花纹20的 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设有能啮合的凸部30和凹部32、刀槽花纹20的宽度、凸部30和凹部 32的形状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标注相同的标记并 省略其说明。
[0058] 第二实施方式具有与图1所不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胎面图案,与第一实施方式 的不同之处在于:在以轮胎赤道C为中心的胎面接地宽度TW的X% (30彡X彡70)的胎面 中心区域22配置的块18的胎面表面12所形成的刀槽花纹20的形状。即、如图9 (A)、(B) 所示,刀槽花纹20的延伸方向的中间区域由三维刀槽花纹20A形成,除中间区域外的刀槽 花纹20的延伸方向的两端由直线状刀槽花纹20B形成,该直线状刀槽花纹20B其刀槽花纹 壁面由平面形成且从胎面表面12观察没有振幅。
[0059] 再有,图9 (B)表示从图9 (A)的BB线观察的刀槽花纹壁面,在图9 (B)中,"M"表 示成为三角锥状的突起的部位,"V"表示凹陷为三角锥状的凹部。再有,该"M"、"V"在其他 实施方式的三维刀槽花纹的刀槽花纹壁面的图中也表示相同的意义。
[0060] 而且,凸部30和凹部32,如图9 (B)所示,在一个直线状刀槽花纹120B的部位在刀 槽花纹20的深度方向上隔着间隔地设置有两个,或者,如图10 (A)、(B)所示,在两个直线状 刀槽花纹20B的部位分别在刀槽花纹20的深度方向上隔着间隔地设置有两个。
[0061] 此处,三维刀槽花纹20A是在轮胎宽度方向、轮胎周向、轮胎径向上弯曲延伸的刀 槽花纹,例如,可以举出组合三角锥状的突起而形成刀槽花纹壁面的金字塔刀槽花纹等。
[0062]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刀槽花纹20的延伸方向的中间区域使用三维刀槽花纹 20A,从而能在维持边缘效应的同时抑制块18倾倒,因此在维持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 且提高利用刀槽花纹20所得到的冰雪路面、湿滑路面的牵引性能方面变得更为有利。
[0063] 此外,通过在与纵槽14连通的直线状刀槽花纹20B的部位,在刀槽花纹20的深度 方向上隔着间隔地设置多个凸部30和凹部32,从而能不抬高刀槽花纹地抑制块18的刚性 下降,另外,在磨损发展中凸部30和凹部32在胎面表面12露出并确保边缘量方面也变得 有利。
[0064] 再有,根据凸部30和凹部32的大小或者刀槽花纹20的深度,有时也在刀槽花纹 20的深度方向上仅设置一个凸部30和凹部32。
[0065](第三实施方式)
[0066] 接着,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67] 第三实施方式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如图11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胎面图案 与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不同。即、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 在以轮胎赤道C为中心的胎面接地宽度TW的X% (30彡X彡70)的胎面中心区域22所配 置的块18是在以轮胎赤道C为中心的胎面接地宽度TW的30%的胎面中心区域22所配置 的块18、也是构成在包括轮胎赤道C的部位所配置的一个块列18A-1的块18。
[0068] 构成该块列18A-1的块18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之处在于:块比率(S1/S2)为1. 5 以上(优选为2以上)且形成为在轮胎周向上细长,设置于块18的刀槽花纹20的长度方 向的至少一个端部与纵槽14连通,等等。
[0069] 此外,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之处在于:刀槽花纹20的延伸方向的中间区域由三维 刀槽花纹20A形成,除中间区域外的刀槽花纹20的延伸方向的两端由直线状刀槽花纹20B 形成;和在一个直线状刀槽花纹20B的部位,如图9(B)所示,在刀槽花纹20的深度方向上 隔着间隔地设置有两个,或者,如图10(A)、(B)所示,在两个直线状刀槽花纹20B的部位分 别在刀槽花纹20的深度方向上隔着间隔地设置有两个。
[0070] 再有,在本发明中,所谓在以轮胎赤道C为中心的胎面接地宽度TW的X% (30 < X < 70)的胎面中心区域22所配置的块18,是指所有部分进入以轮胎赤道C为中心 的胎面接地宽度TW的X% (30彡X彡70)的胎面中心区域22的块18,不包括一部分跨越 该区域的块18。
[0071]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所谓在以轮胎赤道C为中心的胎面接地宽度 TW的X% (30彡X彡70)的胎面中心区域22所配置的块18,包括构成所有部分进入的块 列18A-1的块18,但是,不包括构成一部分跨越以轮胎赤道C为中心的胎面接地宽度TW的 X% (30彡X彡70)的胎面中心区域22的块列18A-2的块18。
[0072]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在刀槽花纹20的延伸方向的中间区 域也使用三维刀槽花纹20A,从而能在维持边缘效应的同时抑制块18的倾倒,因此在维持 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且提高利用刀槽花纹20所得到的冰雪路面、湿滑路面的牵引性 能方面变得更为有利。
[0073] 在第二、第三实施方式中,如图9、图11所示,在将凸部30和凹部32仅设置在一 个直线状刀槽花纹20B的部位的情况下,若如图12(A)所示,在块18的宽度方向的一个端 部,连续地配置有三个以内的设置有凸部30和凹部32的刀槽花纹20的端部,则由刀槽花 纹20形成的水路方向的朝向在块18内高效地配置,提高水膜除去的效果,在维持干燥路面 上的操纵稳定性且提高利用刀槽花纹20所得到的冰雪路面、湿滑路面的牵引性能方面变 得有利。
[0074] 在该情况下,在块18的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若如图12(B)所示,位置交错地配置 设有凸部30和凹部32的刀槽花纹20的端部和没有设置凸部30和凹部32的刀槽花纹20 的端部,则水膜除去的效果进一步提高,在维持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且提高利用刀槽 花纹20所得到的冰雪路面、湿滑路面的牵引性能方面变得更为有利。
[0075](第四实施方式)
[0076] 接着,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77] 第四实施方式是第二、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如图13(A)、(B)所示,在三维刀槽 花纹20A的两端的直线状刀槽花纹20B中的一个直线状刀槽花纹20B在刀槽花纹20的深 度方向上隔着间隔地设有两个凸部30和两个凹部32这方面与第二、第三实施方式相同,但 是,在在将刀槽花纹20的最深的深度记为D2的情况下、以满足D2X0.3 = Dl = D2X0.5 的关系式的方式使另一个直线状刀槽花纹20B的深度Dl变浅这方面与第二、第三实施方式 不同,标记2002表示抬高了的刀槽花纹20的底面。
[0078] 此处,将直线状刀槽花纹20B的深度变浅到满足D2 X 0? 3兰Dl兰D2 X 0? 5的关系 式,这是为了维持没有凸部30和凹部32的刀槽花纹20的部位的块刚性以确保干燥路面上 的操纵稳定性。
[0079] 再有,根据该凸部30和凹部32的大小或者刀槽花纹20的深度,有时在刀槽花纹 20的深度方向上仅设置一个凸部30和凹部32。
[0080]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与第二、第三实施方式同样,能在维持边缘效应、排水性能的 同时抑制块18倾倒,因此在维持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且提高利用刀槽花纹20所得到 的冰雪路面、湿滑路面的牵引性能方面变得有利,此外,在磨损发展中在确保边缘量方面也 变得有利。
[0081] 此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在一个直线状刀槽花纹20B在深度方向上隔着间隔地 设置多个刀槽花纹20,并且使另一个直线状刀槽花纹20B变浅,因此即使磨损发展到图 14(A)所示的BB线,抬起的直线状刀槽花纹20B消失了,如图14(B)所示,凸部30和凹部 32也在胎面表面12出现,因此,能在凸部30和凹部32的部分确保边缘量,在维持干燥路面 上的操纵稳定性且提高利用刀槽花纹20所得到的冰雪路面、湿滑路面的牵引性能方面变 得有利。
[0082] 在该情况下,优选,如图15所示,在刀槽花纹20内位于上方的凸部30或凹部32 离胎面表面12的深度Hl和在刀槽花纹20内位于下方的凸部30或凹部32离胎面表面12 的深度H2之和,比刀槽花纹20的深度H3大。即、若设为H1+H2 > H3,贝U即使磨损发展,变 浅了的直线状刀槽花纹20B消失了,也能在凸部30和凹部32的部分确保边缘量,在维持干 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且提高利用刀槽花纹20所得到的冰雪路面、湿滑路面的牵引性能 方面变得有利。
[0083] 再有,在第四实施方式中,若如图16(A)所不,在块18的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连续 地配置有三个以内的设置有凸部30和凹部32的刀槽花纹20的端部,则由刀槽花纹20形 成的水路方向的朝向在块18内高效地配置,在提高水膜除去的效果、维持干燥路面上的操 纵稳定性且提高利用刀槽花纹20所得到的冰雪路面、湿滑路面的牵引性能方面变得有利。
[0084] 在该情况下,在块18的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若如图16(B)所示,位置交错地配置 设有凸部30和凹部32的刀槽花纹20的端部和没有设置凸部30和凹部32的刀槽花纹20 的端部,则如图16(C)所示,由刀槽花纹20所夹的块的部分在块18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交替 地倾倒,擦拭水膜的方向X在每个刀槽花纹20成为相反的朝向,在提高水膜除去的效果、维 持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且提高利用刀槽花纹20所得到的冰雪路面、湿滑路面的牵引 性能方面变得有利。再有,在图16(C)中标记Y表示驱动力,标记Z表示车辆的行进方向。
[0085] 下面参照表1?表4来对实施例1?4进行说明。
[0086] 再有,在以下的实施例中,将在胎面表面12上由纵槽14和横槽16划分出的块18、 在各块18的胎面表面12上在轮胎周向上隔着间隔地设置多个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多 个刀槽花纹20的195/65R15径向无防滑钉轮胎装配于15X6JJ的轮辋,并使轮胎内压为 210KPa而安装于排气量2000cc的RV车的四轮,关于比较例、实验例,对湿滑路面牵引性能、 冰路面牵引性能、雪路面牵引性能、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进行试验。
[0087] 对于湿滑路面牵引性能、冰路面牵引性能、雪路面牵引性能,计测试验车时速为 lOKm/h的、试验车与路面的滑距比为50%时的牵引力,在表1所示的实施例1中,用将比较 例2设为100的指数来表示,在表2所示的实施例2中,用将比较例1设为100的指数来表 示,在表3所示的实施例3及表4所示的实施例4中,分别用将实施例2设为100的指数来 表示,并进行比较。数值越大则意味着牵引性能越优良。
[0088] 对于干燥路面操作性,五名测试员反馈评价环绕测试车道时的操纵稳定性,并求 出其平均值。在表1所示的实施例1中,用将比较例2设为100的指数来表示,在表2所示 的实施例2中,用将比较例1设为100的指数来表示,在表3所示的实施例3中,用将实施 例3设为100的指数来表示,在表4所示的实施例4中,用将实施例2设为100的指数来表 示,并进行比较。数值越大则意味着干燥路面操纵稳定性越优良。
[0089] 实施例1
[0090] 首先,参照图1来对实施例1进行说明。
[0091] 在实施例1中,在比较例11、12、14及实施例11?15中,将在胎面中心区域22配 置的块18的块比率(S1/S2)设为1. 5,在比较例13中,将在胎肩区域24配置的块18的块 比率(S1/S2)设为1.5,相同的是,在块18设置的刀槽花纹20是宽度W为0.4mmm、深度D 为6mm且其延伸方向的两端与纵槽14连通的直线状刀槽花纹,将在刀槽花纹20设置的凸 部30的闻度设为lmm。
[0092] (比较例 11)
[0093] 比较例11为与图1相同的胎面图案,并将图1的胎面中心区域22的胎面接地宽 度TW从70 %扩大到80%。在该胎面接地宽度TW的80%的胎面中心区域22配置的块18 的宽度为55mm,在该块18的刀槽花纹20的长度方向的从轮胎赤道C离开的一侧的端部,如 图1、图2所示,在深度方向上隔着间隔地设置有三个凸部30和凹部32。
[0094] (比较例 12)
[0095] 比较例12将胎面中心区域22从以轮胎赤道C为中心的胎面接地宽度TW的80% 变为70%,并设为图1的胎面图案。与比较例11的不同点在于:在刀槽花纹20没有设置 凸部30和凹部32,其他方面与比较例11相同。
[0096] (比较例 13)
[0097] 比较例13与比较例12不同点在于:在配置于胎肩区域24的宽度为25mm的块18 上,在刀槽花纹20的长度方向上隔着间隔的五个部位分别在深度方向上隔着间隔地分别 设置三个凸部30和凹部32,其他方面与比较例12相同。
[0098] (实验例 11)
[0099] 实验例11中,在比较例12的胎面中心区域22配置的块18的刀槽花纹20的长度 方向的从轮胎赤道22离开侧的端部,如图2所示那样在深度方向上隔着间隔地设置三个凸 部30和凹部32。其他方面与比较例12相同。
[0100] (实验例 12)
[0101] 实验例12与实验例11的不同点在于:不仅在刀槽花纹20的长度方向的端部,而 且如图5所示那样在刀槽花纹20的长度方向上隔着间隔的五个部位,在深度方向上隔着间 隔地设置三个实验例11的凸部30和凹部32,其他方面与实验例11相同。
[0102] (实验例 I3)
[0103] 实验例13是图8的胎面图案,在以轮胎赤道C为中心的胎面接地宽度TW的50% 的胎面中心区域22所配置的块18的宽度为135mm,在该块18的刀槽花纹20的长度方向的 从轮胎赤道C离开一侧的端部在深度方向上隔着间隔地设置三个凸部30和凹部32。
[0104] (实验例 14)
[0105] 实验例14与实验例13的不同点在于:不仅在刀槽花纹20的长度方向的端部,而 且如图5所示那样在刀槽花纹20的长度方向上隔着间隔的五个部位,在深度方向上隔着间 隔地设置三个实验例13的凸部30和凹部32,其他方面与实验例13相同。
[0106] (实验例 I5)
[0107] 实验例15是图11的胎面图案,在以轮胎赤道C为中心的胎面接地宽度TW的30% 的胎面中心区域22所配置的块18的宽度为20mm,在该块18的刀槽花纹20的长度方向的 从轮胎赤道C离开一侧的端部在深度方向上隔着间隔地设置三个凸部30和凹部32。
[0108] (实验例 I6)
[0109] 实验例16与实验例15的不同点在于:不仅在刀槽花纹20的长度方向的端部,而 且如图5所示那样在刀槽花纹20的长度方向上隔着间隔的五个部位,在深度方向上隔着间 隔地设置三个实验例15的凸部30和凹部32,其他方面与实验例15相同。
[0110] (比较例 14)
[0111] 比较例14将胎面中心区域22从以轮胎赤道C为中心的胎面接地宽度TW的30% 变为20%,并设为与图11相同的胎面图案。在以轮胎赤道C为中心的胎面接地宽度TW的 20%的胎面中心区域22所配置的块18的宽度为14mm,在块18的刀槽花纹20的长度方向 的从轮胎赤道C离开一侧的端部在深度方向上隔着间隔地设置三个凸部30和凹部32。
[0112] 表 1
[0113]

【权利要求】
1. 一种充气轮胎,在胎面表面上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隔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在轮胎周向 上延伸的纵槽并且在轮胎周向上隔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在与所述纵槽相交的方向上延伸 的横槽,由这些纵槽和横槽划分出多个块,在所述块中设置有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刀 槽花纹,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 在以轮胎赤道为中心的胎面接地宽度的X% (30 70)的胎面中心区域所配置的 所述块,以轮胎周向的尺寸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的尺寸之比即块比率为1. 5以上的方式在 轮胎周向上细长地形成, 在配置于所述胎面中心区域的所述块中所设置的所述刀槽花纹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 个端部与所述纵槽连通, 在与所述纵槽连通的所述刀槽花纹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在构成所述刀槽花纹的互 相相对的刀槽花纹壁面设置有能够互相啮合的凸部和凹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X满足30< X < 50。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胎面表面,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隔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块列,所述块列是所述块 在轮胎周向上排列而构成的,配置于所述胎面中心区域的所述块是构成在包括轮胎赤道的 部位配置的至少一个块列的块。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块比率为2. 0以上。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刀槽花纹是在观察胎面表面的情况下无振幅的直线状刀槽花纹, 除在所述一个端部设置的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外,还在所述刀槽花纹的延伸方向上隔 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仅设置于所述刀槽花纹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 在所述块中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所述刀槽花纹配置成,在所述块的宽度方向的一个端 部,设置有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的所述刀槽花纹的端部与没有设置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的 所述刀槽花纹的端部位置交替。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刀槽花纹的延伸方向的中间区域由三维刀槽花纹形成,除所述中间区域外的所述 刀槽花纹的延伸方向的两端部由在观察胎面表面的情况下无振幅的直线状刀槽花纹形成, 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设置于所述两端部的所述直线状刀槽花纹之中的至少一方的直 线状刀槽花纹的部位。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仅设置于所述刀槽花纹的延伸方向的一个端部的所述直线状刀 槽花纹的部位, 在所述块中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所述刀槽花纹配置成,在所述块的宽度方向的一个端 部,设置有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的所述刀槽花纹的端部与没有设置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的 所述刀槽花纹的端部位置交替。
9. 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仅设置于所述刀槽花纹的延伸方向的一个端部的所述直线状刀 槽花纹的部位, 位于所述刀槽花纹的延伸方向的另一端部的所述直线状刀槽花纹的深度D1变浅到在 将所述刀槽花纹的最深深度记为D2的情况下满足D2 X 0. 3 < Dl < D2 X 0. 5的关系式的深 度。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块中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所述刀槽花纹配置成,在所述块的宽度方向的一个端 部,设置有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的所述刀槽花纹的端部与没有设置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的 所述刀槽花纹的端部位置交替。
11. 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线状刀槽花纹的长度为1mm以上且5mm以下。
12. 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在所述刀槽花纹的深度方向上隔着间隔地设置有两个, 从所述胎面表面到位于所述胎面表面侧的所述凸部的中心或所述凹部的中心的距离 H1和从所述胎面表面到位于所述刀槽花纹的底侧的所述凸部的中心或所述凹部的中心的 距离H2相加所得的尺寸,比所述刀槽花纹的深度大。
13. 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的高度为〇? 5mm以上且3mm以下。
【文档编号】B60C11/12GK104334373SQ201380028302
【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9日
【发明者】长安政明 申请人: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