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重型商用车后悬架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平衡悬架用平衡轴总成。
背景技术:
重型商用车后悬架系统多采用平衡悬架结构,该结构的关键零部件即为平衡轴总成。平衡轴总成是连接车架与悬架钢板弹簧的关键零部件,保证了双后桥载荷的实时均衡性,对提高车辆的驱动性能、通过性能具有重要作用。平衡轴总成目前主要分为两大类:断开式平衡轴和连接式平衡轴两种。
如图1所示为目前平衡悬架用的连接式平衡轴总成,包括左右对称的左平衡轴支座01和右平衡轴支座、板簧座03、芯轴02及连接芯轴04。
现有技术方案所采用的连接芯轴04为贯通轴结构,整体穿过左平衡轴支座和右平衡轴支座,通过盖板05采用螺栓实现连接芯轴与左平衡轴支座的连接,以及连接芯轴与右平衡支座的连接,连接芯轴的安装较为复杂,并且螺栓连接装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长时间的运行易导致螺栓的松动。
该平衡轴总成下端与推力杆的安装是通过安装在连接芯轴两侧的四个支座06进行装置,使得商用车后悬架系统整体装配过程复杂,并且支座的额外重量较大,不利于系统的轻量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平衡悬架用平衡轴总成,以解决现连接芯轴的装配复杂、系统额外重量大,不利于系统轻量化的问题;同时方便了推力杆总成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平衡悬架用平衡轴总成,包括左平衡轴支座、右平衡轴支座、左板簧座总成、右板簧座总成、左芯轴、右芯轴及连接轴;
所述左平衡轴支座与所述左板簧座总成通过所述左芯轴连接;
所述右平衡轴支座与所述右板簧座总成通过所述右芯轴连接;
在所述左平衡轴支座上设置有左连接轴安装孔;在所述右平衡轴支座上设置有右连接轴安装孔;
所述连接轴的左端插入所述左连接轴安装孔内;所述连接轴的右端插入所述右连接轴安装孔内;
所述连接轴的左端通过左连接销与所述左平衡轴支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右端通过右连接销与所述右平衡轴支座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轴为圆管梁结构,包括连接轴本体及与所述连接轴本体的两端为一体结构的左连接部和右连接部;
所述连接轴本体为弧形;
在所述左连接部上设置有左销孔,所述左连接销穿过所述左销孔;在所述右连接部上设置有右销孔,所述右连接销穿过所述右销孔。
在所述左连接部的端部设置有左封板;在所述右连接部的端部设置有右封板。
在所述左连接部上的左销孔至所述左连接部的端部之间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连接轴的内腔连通;
在所述右连接部上的右销孔至所述右连接部的端部之间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连接轴的内腔连通。
在所述左平衡轴支座上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应处设置有第三通孔;在所述右平衡轴支座上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对应处设置有第四通孔。
在所述左平衡轴支座上及所述右平衡轴支座上均集成有推力杆安装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通过改进连接轴与左右平衡轴支座的连接方式,减少了零部件总量,优化了平衡轴总成的装配,并方便了推力杆总成的安装。
本申请通过对左右平衡轴支座的结构的改进,实现了系统的集成,在保证平衡轴总成强度和刚度要求的前提下降低了系统的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目前平衡悬架用的连接式平衡轴总成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平衡轴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平衡轴总成的装配图;
图4为图2的局部剖面的正视图;
图5为图4的A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连接轴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01左平衡支座,02芯轴,03板簧座,04连接芯轴,05盖板,06支座,1左平衡轴支座,2右平衡轴支座,3左板簧座总成,4右板簧座总成,5左芯轴,6右芯轴,7连接轴,8推力杆,9左连接销,11推力杆安装部,71连接轴本体,72左连接部,73右连接部,74第一通孔,75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衡悬架用平衡轴总成,如图2至图6所示,包括左平衡轴支座1、右平衡轴支座2、左板簧座总成3、右板簧座总成4、左芯轴5、右芯轴6及连接轴7。
所述左平衡轴支座1与所述左板簧座总成3通过所述左芯轴5连接;此连接方式与现平衡轴总成的连接方式相同,在此不进行详细的说明。
所述右平衡轴支座2与所述右板簧座总成4通过所述右芯轴6连接;此连接方式与现平衡轴总成的连接方式相同,在此不进行详细的说明。
并且在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左板簧座总成的结构及形状,以及右板簧座总成的结构及形状均与现技术的板簧座总成的结构及形状均相同,因此,在本申请中,左板簧座总成和右板簧座总成的结构及形状并不是本申请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在所述左平衡轴支座1上设置有左连接轴安装孔;在所述右平衡轴支座2上设置有右连接轴安装孔。
所述连接轴7的左端插入所述左连接轴安装孔内,在本申请中,连接轴的左端与左连接轴安装孔为过渡配合,保证装配精度及装配强度;所述连接轴的右端插入所述右连接轴安装孔内;在本申请中,连接轴的右端与右连接轴安装孔也为过渡配合,保证装配精度及装配强度。
所述连接轴7的左端通过左连接销9与所述左平衡轴支座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7的右端通过右连接销与所述右平衡轴支座2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轴7为圆管梁结构,以实现重量的降低,同时能够保证平衡轴总成的柔性和刚度;连接轴7包括连接轴本体71及与所述连接轴本体71的两端为一体结构的左连接部72和右连接部73;在所述左连接部的端部设置有左封板;在所述右连接部的端部设置有右封板;左封板和右封板的作用是防止连接轴内腔的锈蚀。
所述连接轴本体为弧形;弧形的连接轴本体能够保证平衡轴总在的柔性和刚度。
在所述左连接部上设置有左销孔,左销孔为在左连接部相对的两侧各形成一个通孔;在左连接轴安装孔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左销孔相对的通孔,所述左连接销穿过左连接轴安装孔侧壁上的通孔及所述左销孔将连接轴与左平衡轴支座固定连接。
在所述右连接部上设置有右销孔,右销孔为在右连接部相对的两侧各形成一个通孔;在右连接轴安装孔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右销孔相对的通孔,所述右连接销穿过右连接轴安装孔侧壁上的通孔及所述右销孔将连接轴与右平衡轴支座固定连接。
在所述左连接部上的左销孔至所述左连接部的端部之间设置有第一通孔74;所述第一通孔74与所述连接轴的内腔连通;在所述左平衡轴支座上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应处设置有第三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三通孔的加工方式为平衡轴总成装配完毕后,一次加工而成,以保证平衡轴总成装配尺寸满足要求,并且进一步提高了连接轴的安装的安全性。
在所述右连接部上的右销孔至所述右连接部的端部之间设置有第二通孔75;所述第二通孔75与所述连接轴的内腔连通;在所述右平衡轴支座上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对应处设置有第四通孔。第二通孔与第四通孔的加工方式为平衡轴总成装配完毕后,一次加工而成,以保证平衡轴总成装配尺寸满足要求,并且进一步提高了连接轴的安装的安全性。
在所述左平衡轴支座1上及所述右平衡轴支座2上均集成有推力杆安装部11。推力杆8安装于推力杆安装部11上,提高了推力杆总成的装配方便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推力杆安装部的强度。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