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汽车减震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91293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新型汽车减震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汽车减震套。
【背景技术】
[0002]作为汽车减震系统中的重要部件,汽车减震套利用弹性体可压缩并能自动回弹恢复形状的特点,使得当汽车受到压力或冲击时,能够通过弹性体部分减缓压力或冲击力,从而实现了对汽车的减震、降噪作用,因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对于现有的汽车减震套来说,其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仍不能很好地应对汽车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持续性或间歇性的压力或冲击力,并且承受力差,磨损严重,易于变形移位,从而大大影响了汽车部件之间的减震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承受力和耐磨性强,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不易产生变形移位的新型汽车减震套。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汽车减震套,包括外管、内管以及设在所述外管和内管之间的弹性体,在所述内管的外侧壁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内管凸体,所述内管凸体为条形且沿所述内管的轴向设置,同时在所述外管的内侧壁上也均匀分布有多个外管凸体,所述外管凸体同样为条形且沿所述外管的轴向设置,且所述外管凸体的数目等于所述内管凸体的数目;在所述内管凸体的外表面上还沿所述内管凸体的长度方向从上至下分布有多个内凸体缺口,在所述外管凸体的外表面上还沿所述外管凸体的长度方向从上至下分布有多个外凸体缺口,所述弹性体的内侧壁与所述内管的外侧壁及所述内管凸体的外表面之间为紧贴配合,所述弹性体的外侧壁与所述外管的内侧壁及所述外管凸体的外表面之间也为紧贴配合。
[0005]上述新型汽车减震套,其中位于所述内管凸体上部及下部的相邻两个内凸体缺口之间的间距小于位于所述内管凸体中部的相邻两个内凸体缺口之间的间距,并且位于所述外管凸体上部及下部的相邻两个外凸体缺口之间的间距也同样小于位于所述外管凸体中部的相邻两个外凸体缺口之间的间距。
[0006]上述新型汽车减震套,其中所述外管凸体上的外凸体缺口的数目大于所述内管凸体上的内凸体缺口的数目。
[0007]上述新型汽车减震套,其中所述内管上的内管凸体的数目和所述外管上的外管凸体的数目均为4个至6个,并且所述内管凸体外表面及外管凸体外表面的水平截面形状均为弧形。
[0008]上述新型汽车减震套,其中在所述外管的上下两端还分别设有向所述内管方向折弯的收口,并且在所述弹性体上还设有至少2个沿所述内管的轴向方向延伸的条形孔。
[0009]上述新型汽车减震套,其中所述弹性体采用橡胶材质,且所述弹性体与所述外管的内侧壁和所述内管的外侧壁之间均为粘接连接。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承受力和耐磨性强,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不易产生变形移位,其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能够很好地应对汽车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持续性或间歇性的压力或冲击力,从而大大保证了汽车部件之间的减震效果和降噪效果。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2]图1是新型汽车减震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新型汽车减震套沿图1中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外管1,内管2,弹性体3,内管凸体4,外管凸体5,内凸体缺口 6,外凸体缺口7,条形孔8。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如图1和图2所不,一种新型汽车减震套,包括外管1、内管2以及设在外管I和内管2之间的弹性体3,在内管2的外侧壁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内管凸体4,内管凸体4为条形且沿内管2的轴向设置,同时在外管I的内侧壁上也均匀分布有多个外管凸体5,外管凸体5同样为条形且沿外管I的轴向设置,且外管凸体5的数目等于内管凸体4的数目,在内管凸体4的外表面上还沿内管凸体4的长度方向从上至下分布有多个内凸体缺口 6,在外管凸体5的外表面上还沿外管凸体5的长度方向从上至下分布有多个外凸体缺口 7,弹性体3的内侧壁与内管2的外侧壁及内管凸体4的外表面之间为紧贴配合,弹性体3的外侧壁与外管I的内侧壁及外管凸体5的外表面之间也为紧贴配合。
[0016]通过采用上述结构,位于外管I和内管2之间的弹性体3分别与外管I和内管2为紧贴配合,同时通过设有上述内管凸体4、外管凸体5以及内凸体缺口 6、外凸体缺口 7,使得弹性体3更为紧密稳固地被嵌设夹持在外管I和内管2之间,不仅使得承受力和耐磨性强,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也不易产生变形、轴向移位或旋转移位,从而保证了其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能够很好地应对汽车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持续性或间歇性的压力或冲击力。
[0017]作为优选,对于上述新型汽车减震套,其中位于内管凸体4上部及下部的相邻两个内凸体缺口 6之间的间距小于位于内管凸体4中部的相邻两个内凸体缺口 6之间的间距,并且位于外管凸体5上部及下部的相邻两个外凸体缺口 7之间的间距也同样小于位于外管凸体5中部的相邻两个外凸体缺口 7之间的间距,并且进一步地,对于上述新型汽车减震套,其中外管凸体5上的外凸体缺口 7的数目大于内管凸体4上的内凸体缺口6的数目。这样,便实现了能够进一步根据弹性体3的实际的受力和磨损情况对重点位置的内凸体缺口 6和外凸体缺口 7的分布进行更合理的布置,从而更有效地保证了减震套的长期稳定使用。
[0018]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对于上述新型汽车减震套,其中内管2上的内管凸体4的数目和外管I上的外管凸体5的数目均为4个至6个,并且内管凸体4外表面及外管凸体5外表面的水平截面形状均为弧形。此外,对于上述新型汽车减震套,其中弹性体3采用橡胶材质,且弹性体3与外管I的内侧壁和内管2的外侧壁之间均为粘接连接。
[0019]作为再进一步的优选,对于上述新型汽车减震套,其中在外管I的上下两端还分别设有向内管2方向折弯的收口,并且在弹性体3上还设有至少2个沿内管2的轴向方向延伸的条形孔8。这样,一方面通过收口使得弹性体3能够被更稳定可靠地夹持在外管I与内管2之间,另一方面通过在弹性体3上开设条形孔8而使得弹性体3在受到挤压或冲击的情况下能够得到更好地缓冲和减震,并进一步避免了弹性体3的异常变形或移位。
[0020]综上所述,通过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承受力和耐磨性强,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不易产生变形移位,其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能够很好地应对汽车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持续性或间歇性的压力或冲击力,从而大大保证了汽车部件之间的减震效果和降噪效果。
[0021]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主权项】
1.一种新型汽车减震套,包括外管、内管以及设在所述外管和内管之间的弹性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管的外侧壁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内管凸体,所述内管凸体为条形且沿所述内管的轴向设置,同时在所述外管的内侧壁上也均勾分布有多个外管凸体,所述外管凸体同样为条形且沿所述外管的轴向设置,且所述外管凸体的数目等于所述内管凸体的数目;在所述内管凸体的外表面上还沿所述内管凸体的长度方向从上至下分布有多个内凸体缺口,在所述外管凸体的外表面上还沿所述外管凸体的长度方向从上至下分布有多个外凸体缺口,所述弹性体的内侧壁与所述内管的外侧壁及所述内管凸体的外表面之间为紧贴配合,所述弹性体的外侧壁与所述外管的内侧壁及所述外管凸体的外表面之间也为紧贴配入口 O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减震套,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内管凸体上部及下部的相邻两个内凸体缺口之间的间距小于位于所述内管凸体中部的相邻两个内凸体缺口之间的间距,并且位于所述外管凸体上部及下部的相邻两个外凸体缺口之间的间距也同样小于位于所述外管凸体中部的相邻两个外凸体缺口之间的间距。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减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凸体上的外凸体缺口的数目大于所述内管凸体上的内凸体缺口的数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减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上的内管凸体的数目和所述外管上的外管凸体的数目均为4个至6个,并且所述内管凸体外表面及外管凸体外表面的水平截面形状均为弧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减震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管的上下两端还分别设有向所述内管方向折弯的收口,并且在所述弹性体上还设有至少2个沿所述内管的轴向方向延伸的条形孔。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减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采用橡胶材质,且所述弹性体与所述外管的内侧壁和所述内管的外侧壁之间均为粘接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汽车减震套,包括外管、内管以及设在外管和内管之间的弹性体,在内管的外侧壁上和外管的内侧壁上分别均匀分布有数目相等的多个内管凸体和外管凸体,且内、外管凸体均为条形并沿内管和外管的轴向设置,在内管凸体的外表面上还从上至下分布有多个内凸体缺口,在外管凸体的外表面上还从上至下分布有多个外凸体缺口,且弹性体的内侧壁与内管的外侧壁及内管凸体的外表面之间为紧贴配合,弹性体的外侧壁与外管的内侧壁及外管凸体的外表面之间也为紧贴配合,通过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承受力和耐磨性强,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不易产生变形移位,从而大大保证了减震及降噪效果。
【IPC分类】B60G7/00
【公开号】CN205202641
【申请号】CN201520836746
【发明人】梁枫
【申请人】成都绿迪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4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