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后方悬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3019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后方悬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工具的后方悬架的改进,所述交通工具例如自行 车、摩托车或者类似的交通工具,所述交通工具为包括车架、与构架 相结合且支承驱动后轮的轮毂的轮轴的摆臂以及减震器的类型,其端 部分别连接于所述构架及摆臂或者连接杆,所述悬架提供所谓的防跳跃(anti-pumping)效应。
背景技术
全地形山地自行车(all terrain mountain bikes),即所谓的ATBs, 是广为人知的,其包括后方悬架,该悬架包括在车座管下部的铰接摆 臂,所述车座管与减震器相配合。所述摆臂绕固定轴线发生枢转,所 述轴线平行于由曲柄装置底部托架支承的驱动链轮的轮轴,该曲柄装 置底部托架位于所述构架的下端,亦即,位于后者的倾斜管和车座管 的结合部。另外,减震器的端部分别连接于所述摆臂和水平管,该水平管将 车座管连接于自行车的车叉或者中间管,该中间管整体上从所述曲柄 装置底部托架向所述水平管延伸,所述车座管中断从而使得减震器通 过。这种后方悬架在有力的踏板踩踏的作用下引起所谓的跳跃效应, 所述踩踏例如用于重启自行车的踏板踩踏或者当骑车者采用所谓的站 立位置在踏板上的情况,所述跳跃效应通过所述悬架的周期性下沉得 以表现,甚至是在完美平坦的地面上。因此,这种后方悬架具有浪费 部分驱动转矩的缺点,该驱动转矩由骑车者产生并作用于减震器而未 应用于所述自行车的骑行性能。全地形自行车(即所谓的ATBs)也是已知的,其后方悬架包括通 过两个连接杆或者类似的装置而铰接于所述构架的车座管和/或倾斜管 的摆臂,所述摆臂或所述连接杆中的至少一个与减震器相配合。因此,所述摆臂绕移动有效(virtual)枢轴点(又称旋转瞬间中心)发生枢转, 其对应于通过所述连接杆的各个轴的直线的交点。例如,美国专利申请US 2002/0109332的案例,该案例说明了这种 自行车后方悬架。例如,当经过例如颠簸物的障碍物时,当所述摆臂 向上移动时,所述瞬间中心在下前象限移动且从前向后、从上向下移 动。这种具有旋转瞬间中心(又称有效枢轴点)的后方悬架具有产生 所谓跳跃效应的缺点。发明内容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通过提出一种例如ATB或类似物 的交通工具的后方悬架,找到所述缺点的补救方法,该悬架为具有防 跳跃效应的简单而廉价的设计。为实现这个目的,并根据本发明,自行车的后方悬架包括支承所 述后方车轮的轮毂且通过至少两个铰接装置铰接于支承曲柄装置底部 托架的构架的后方摆臂,所述自行车包括在驱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之间 延伸的传动链,该驱动链轮称为链圈(chain ring)且连接于曲柄装置 底部托架,所述从动链轮连接于所述后方车轮的轮毂的轮轴,所述摆 臂绕旋转瞬间中心枢转,所述旋转瞬间中心对应通过所述摆臂的各个 铰接装置的旋转轴线的直线的交点;所述悬架的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瞬 间中心在静态平衡的位置上接近所述链的上方部分且在水平带状区域 内移动,从而在经过障碍物而摆臂向上移动的时候,所述瞬间中心水 平移动。这种瞬时旋转中心的轨迹通过产生回复力矩而提供防跳跃效应, 通过踩踏板该回复力矩趋向于将所述摆臂回复到其静态平衡的位置。在静态平衡的位置上,所述带状区域由上方直线和下方直线确定, 所述直线分别在所述链的上方部分或从其延伸出的直线之上以及之下 延伸。另外,所述带状区域的上方直线与下方直线分开的距离小于或者 等于所述后方车轮的轮毂的最大垂直位移的一半。当所述摆臂向上移动的时候,所述旋转瞬间中心和所述传动链的上方部分或者从其延伸出的直线之间的所述距离增大。优选地,当所述摆臂向上移动的时候,所述瞬间中心和所述传动链的上方部分或者从其延伸出的直线之间的距离线性增大。当所述摆臂移动的时候,所述旋转瞬间中心遵循线性轨迹。 根据基于本发明的悬架的可选实施例,当摆臂向上移动的时候,所述瞬间中心和所述传动链的上方部分或者从其延伸出的直线之间的距离非线性增大。


其它优点和特征通过下文中参考附图给出的说明将变得更加明 确,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后方悬架的以非限定性实例给出的若干可选实 施例,在附图中-图1是装配有根据本发明的后方悬架的自行车的局部侧视图,其 中只表示有所述构架和所述摆臂,-图2是如图1中所示的装配有根据本发明的后方悬架的自行车的 示意图,-图3是装配有根据本发明的后方悬架的可选实施例的自行车的 示意图,-图4是装配有根据本发明的后方悬架的另一可选实施例的自行 车的构架的示意图,-图5是当所述后方车轮遇到障碍物时,表示装配有根据本发明的 后方悬架的自行车的后方车轮的轨迹的曲线,-图6是当所述后方车轮遇到障碍物时,表示链保持长度CSL与 后方车轮的位移D的关系的曲线,-图7是表示所述链保持长度CSL与所述后方车轮的位移D的关 系的一阶导数的曲线,-图8是表示所述链保持长度CSL与所述后方车轮的位移D的关 系的二阶导数的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非限定性的例子,全地形骑行自行车类型(all terrain mounting
bike type, ATB)的自行车的后方悬架将在下文中描述;然而,根据本 发明的后方悬架在不背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可适用于任何其它交通 工具。通过参考图1, ATB包括车架1,所谓的菱形图案的构架包括整体 垂直车座管2、通过焊接到车座管2的下端组装的倾斜管3以及水平管 4,该水平管的端部通过分别焊接到车座管2的上端和整体垂直的车叉 管5组装,倾斜管3也通过焊接固定于所述车叉管5。该车叉管5容纳 伸縮型车叉6,在其下端承受ATB的前方车轮7的轮毂的轮轴。手把 8常规地固定于车柄9的远端,该车柄9固定于所述车叉6的上端,以 提供ATB的操控。所述车座管2能够容纳车座柱10,该车座柱在其上端包括车座11 , 骑车者可在所述车座上就位。显然的是,构架1的不同的车座管2、倾斜管3、水平管4和车叉管5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公知的适当的方式进行组装,例如通过粘合剂结合和/或例如通过将它们组合在一起。所述车座管2的下端,亦即,所述倾斜管3和所述车座管2的结合部包括曲柄装置底部托架12,该托架常规地支承一般被称为链圈的 驱动链轮13的轮轴,对其来说诸旋转轴线共轴。踏板14在所述ATB 的构架1的任一侧面上连接于驱动链轮13的轮轴。所述ATB还包括摆臂15,该摆臂包括两件V形组件15g、 15^ 所述组件在构架1的中间平面的任一侧面上延伸。所述组件15§、 15h 通过一个或多个图1中未表示出的间隔装置进行连接。所述摆臂15的 每一组件15§、 15^均包括倾斜管16 (所谓的支柱)和下方管17,所 述部件两两通过焊接进行连接。所述支柱16和所述下方管17的结合 部支承后方车轮20的轮毂19的轮轴18。常规地,所述后方车轮20通过传动链21被驱动而旋转,所述传 动链在曲柄装置底部托架12的驱动链轮13和从动链轮22之间延伸, 在骑车者踩踏板的时候,所述从动链轮由驱动后方车轮20的轮毂19 的轮轴18进行支承。显然的是,所述摆臂12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内可具有例如三角 形或整体直线的外形的任意外形。
所述摆臂15通过两个铰接装置23和24固定于所述构架1。所述第一铰接装置23包括所谓的下连接杆23,所述下连接杆23 的旋转轴线23^和23比设置在其自由端上,分别铰接于摆臂15的下方 管17的远端和紧邻曲柄装置底部托架12的车座管2上。当所述ATB 处于静态平衡的位置上时,亦即,当平均体重的骑车者在所述ATB的 车座上就位时,所述下连接杆23在所述ATB的构架1的车座管2的 后方整体上水平延伸。通过平均体重的骑车者意味着对于具有任何体 重的骑车者来说,减震器已经根据生产商的推荐针对他的/她的体重进 行了调整。更特别地,所述下连接杆23从上向下且从前向后轻微发生 倾斜,从而与图1中所示的水平虚线H形成在0到10。之间且优选为 大约5。的角度a。所述第二铰接装置24为所谓的上连接杆24,该上连接杆24的旋 转轴线24^_和24L设置在其自由端部,分别铰接于摆臂15的支柱16 的远端和所述构架1的水平管4的下方的车座管2上。当所述ATB处 于静态平衡的状态时,上连接杆24整体上在所述ATB的构架1的车 座管2和倾斜管3之间垂直延伸。更特别地,所述上连接杆24从上向 下且从后向前发生倾斜,与图1中所示的垂直虚线V形成30。至60。之 间且优选为大约45。的角度。所述下连接杆23和所述上连接杆24的方向对应图1中所示的静 态平衡的位置。显然的是,当所述自行车不承载负荷的时候,所述连接杆23和24 的方向相对于所述连接杆23和24处于静态平衡的位置可相差可达5° 的角度。旋转瞬间中心25由直线山和d2的交点限定,所述直线di和(12分 别通过下连接杆23的轴线23^、 23^和上连接杆24的轴线24且、2化, 所述旋转瞬间中心位于所述构架1的上前象限。如图1所示,在静态平衡的位置上,所述旋转瞬间中心25位于从 传动链21的上方部分延伸的直线上。另外,当后方车轮20遇到障碍物时,摆臂15向上移动,从而驱 使下连接杆23在顺时针方向发生旋转以及上连接杆24在逆时针方向 发生旋转。从而旋转瞬间中心25沿着稍许为曲线的轨迹向前移动,亦 即,具有较大曲率半径的曲线轨迹,其凹度方向向上。将注意到的是,基于所述的下连接杆23和上连接杆24的长度的 比值、基于所述连接杆23和24在静态平衡位置时的位置,特别地, 旋转瞬间中心25可沿着整体上直线的且水平的轨迹移动。另外,显然的是,所述旋转瞬间中心25在处于静态平衡的位置上 时可以位于接近传动链21的上方部分的位置上,或者位于接近从所述 链21的所述部分延伸出来的直线的位置上,亦即,位于所述传动链21的上方部分或者从其延伸出的直线的正好以上或正好以下。最后,所述ATB包括减震器26,该减震器的自由端分别连接于水平管4和摆臂15的支柱16或者上连接杆24的远端。显然的是,所述减震器的调节将根据骑车者的体重实现。这种调节一般包括根据体重调整所述减震器的压力,从而在骑车者在所述自行车上就位时,所述减震器处于其"下垂"位置。"下垂"意味着所述减震器的最小下沉位置。现通过参考图1和图2,解释装配有根据本发明的后方悬架的ATB的操作。在所述的静态平衡位置,如前述,旋转瞬间中心25位于在上前象 限中从传动链21的上方部分延伸出来的直线上。当所述后方车轮20的轮毂19的轮轴向上移动时,如图1和图2 的箭头l所示,所述下连接杆23在顺时针方向上枢转,所述上连接杆 24在相反方向上枢转。从而,旋转瞬间中心25沿整体水平且稍许为曲 线的轨迹向前移动,该轨迹的凹度方向向上。在静态平衡的位置上, 所述旋转瞬间中心25在水平带状区域27内移动,所述带状区域27由 上方直线27^和下方直线27^确定,所述直线分别在链21的上方部分 或从其延伸出的线之上以及之下延伸。将注意到的是,在该特别的例示性实施例中,所述传动链21的上 方部分和所述的旋转瞬间中心在其中移动的带状区域27水平延伸。然 而,显然的是,所述链21的上方部分和相应的带状区域27可在不背 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发生倾斜。所述带状区域27的上方直线27^与下方直线27^分开的距离小于 或者等于后方车轮20的轮毂19的最大垂直位移的一半,且优选地小
于或者等于其四分之一。由于ATB的后方车轮20的轮毂19的垂直位 移一般在80mm到200mm之间,所述带状区域27的上方直线27i与 下方直线27^分开的距离在40到100mm之间,且优选为20到50mm 之间。另外,当所述后方车轮20的轮毂19的轮轴向上移动的时候,所 述传动链21的上方部分和从其延伸出的所述线绕曲柄装置底部托架 12的轴线进行枢转并从上向下且从后向前逐渐发生倾斜。因此,当所述后方车轮20的轮毂19的轮轴向上移动的时候,所 述旋转瞬间中心25沿着其水平轨迹移动且位于传动链21的部分或者 从其延伸出的直线的上方。按这种方式,当摆臂15向上移动的时候,所述旋转瞬间中心25 与所述传动链21的上方部分或者从其延伸出的直线之间的距离增加。 所述距离表示标准部分的长度,亦即与链21的部分或与从所述部分延 伸出的线正交,将旋转瞬间中心25与链21的上方部分或与从其延伸 出的直线分开。该距离整体上成线性增长。然而,显然的是,对于特别的连接杆长度23、 24,所述距离在不 背离本发明的范围内可非线性增大。因此,在踩踏板的过程中, 一方面与所述传动链21的上方部分的 张紧力成比例以及另一方面与旋转瞬间中心25与传动链21上方长度 或与从其延伸出的直线分开的距离成比例的回复力矩增大。该回复力 矩将摆臂15回复到其静态平衡的位置。因此,将摆臂15回复到其静态平衡位置的力矩与其方向无关并且 在每一时刻与抑制寄生振荡作用(parasitic oscillatoiy motion)的开始 相反,所述抑制寄生振荡作用是通过骑车者的踏板运动产生的所谓的 跳跃运动。另外,将注意到的是,与在平坦地面上骑行相对应的静态平衡的 位置,旋转瞬间中心25位于传动链21的上方部分,骑车者的踩踏不 产生任何力矩,从而摆臂15仍然处于其静态平衡的位置上。根据装配有基于本发明的后方悬架的所述ATB的可选实施例,并 通过参考图3,从上向下且从后向前发生倾斜、与垂线V形成30°到 60。之间的且优选为大约45。的角度的所述上连接杆24被整体上水平延 伸的连接杆24所取代。然而,该上连接杆24从上向下且从前向后发 生稍许倾斜,与垂线V形成大约85。的角度,并且它不平行于下连接 杆23延伸。所述旋转瞬间中心25由分别通过所述下连接杆23的轴线23且、23b 和通过所述上连接杆24的轴线24^、 24bJ勺直线山和d,的交点限定, 该旋转瞬间中心位于所述构架1的上后象限中。在静态平衡的位置上,如图3所示,所述旋转瞬间中心25位于从 传动链21的上方部分延伸出的直线上。另外,当所述后方车轮20遇到障碍物时,所述摆臂15向上移动, 从而驱动所述下连接杆23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且驱动上连接杆24 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从而,所述旋转瞬间中心25在所述传动链21 的上方部分以下、所述后方车轮20的轮毂19的后方、沿着稍许为曲 线的轨迹向前移动,亦即,具有较大的曲率半径的曲线轨迹,其凹度 方向向上。将注意到的是,根据下连接杆23和上连接杆24的长度的比例, 在处于静态平衡的位置上时的所述连接杆23和24的位置上,所述旋 转瞬间中心25可显著地、在所述后方车轮20的轮毂19的后方、沿着 整体上为直线的且为水平的轨迹向前或者向后移动。另外,显然的是,所述旋转瞬间中心25在静态平衡的位置上可位 于接近传动链21的上方部分的位置上,或者接近从链21的所述部分 延伸出的直线的位置上,亦即,位于所述传动链21的上方部分或者从 其延伸出的直线的正好上方或正好下方。按如前述的相同的方式,当所述摆臂15向上移动的时候,所述旋 转瞬间中心和所述传动链21的所述上方部分或者从其延伸出的直线之 间的距离增大,从而一方面与所述传动链21的上方部分的张紧力成比 例、另一方面与所述旋转瞬间中心25与所述传动链21的上方长度或 从其延伸出的直线分开的距离成比例的回复力矩产生,通过踩踏所述 回复力矩倾向于将所述摆臂15回复到其静态平衡的位置。另外,显然的是所述摆臂15可包括任何外形的臂,例如不背离本 发明的范围的整体上直线的臂。另外,所述构架1也可具有任何外形,例如倾斜的V字形或者倾 斜的L字形。在所述构架1上形成所述摆臂15的铰接装置的所述下连接杆23 和所述上连接杆24可由任何其它的等效装置所代替,例如,在轨道上 滑动的偏心轮或者导向件。所述铰接装置23、 24的至少一件可沿曲线轨迹移动,所述轨迹的 曲率半径增大且/或减小,所述曲线轨迹具有螺旋、抛物线、双曲线、 或者类似部分,所述曲率半径线性或非线性增大且/或减小。根据第二可选实施例,通过参考图4,所述ATB按如前述的相同 方式包括车架l,所谓的菱形构架,包括整体垂直的车座管2、通过焊 接到所述车座管2的下端组装的倾斜管3和水平管4,该水平管的端部 通过分别焊接到所述车座管2的上端和整体垂直的车叉管5组装,所 述倾斜管3也通过焊接固定于所述车叉管5。所述ATB还包括摆臂15,该摆臂包括在所述构架1的中间平面的 任一侧面上延伸的两个V形组件15且、15b。所述摆臂15的每一组件 15§、 15^包括两两焊接连接的倾斜管16 (所谓的支柱)及下方管17。 所述支柱16和所述下方管17的结合部支承未在图4表示的后方车轮 的轮毂的轮轴。所述摆臂15通过两铰接装置23和24连接于所述构架1。所述第一铰接装置23包括所谓的下连接杆23,所述下连接杆23 的旋转轴线23i和23k设置在其自由端上,分别铰接于所述摆臂15的 下方管17的远端和紧邻曲柄装置底部托架12的车座管2上,正好位 于后者的上方。当所述ATB处于静态平衡位置时,亦即,当平均体重 的骑车者在所述ATB上就位时,该下连接杆23在所述ATB的构架1 的车座管2的后方整体上水平延伸。更特别地,所述下连接杆23从上 向下且从前向后发生稍许倾斜,从而与图1中所示的水平虚线H形成 10°到30。之间且优选为大约20。的角度a。所述第二铰接装置24为所谓的上连接杆24,该上连接杆的旋转轴 线24§_和24^设置在所述上连接杆24的自由端,且分别铰接于所述摆 臂15的支柱16的远端和所述构架1。所述连接杆24的旋转轴线2处 通过片28铰接于所述车座管2和所述水平管的结合部。当所述ATB 处于静态平衡时,该上连接杆24在所述ATB的构架1的所述车座管2、
所述水平管4和所述倾斜管3之间整体上垂直延伸。更特别地,所述上连接杆24从上向下且从后向前发生倾斜,从而与图4中所示的垂直 虚线V形成10。到20。之间的且优选为大约10°的角度卩。根据图4中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ATB构架1处于非负载的位置, 从而在静态平衡的位置上时,所述连接杆23和24的方向可与图中所 示的方向不同,其角度可达5°。按前述相同的方式,所述旋转瞬间中心25由分别通过所述下连接 杆23的轴线23^、 23^以及所述上连接杆24的轴线24a、 24^_的直线 山和d2的交点限定,所述瞬间中心位于所述构架1的上前象限中。另外,在静态平衡的位置上,所述旋转瞬间中心25位于从所述传 动链(未在图4中表示)的上方部分延伸出的直线上。另外,当所述后方车轮遇到障碍物时,所述旋转瞬间中心25沿着 稍许为曲线的轨迹向前移动,亦即具有较大曲率半径的曲线轨迹,其 凹度方向向上。最后,所述ATB包括减震器26,该减震器的自由端分别连接于所 述倾斜管3和所述摆臂15的支柱16的远端或者所述上连接杆24。通过参考图5将注意到的是,当所述后方车轮遇到障碍物时,该 车轮的轨迹为曲线,该曲线不包括任何偏离点且其凹度朝向所述ATB 的前方。所述链线的长度称为CSL (链保持长度,Chain Stay Length), 其基于所述后方车轮的位移D稳定地增大。另外,通过参考图6,所 述链保持长度相对于所述位移的一阶导数,亦即",),确实为正数且整体上为线性增加的曲线。另外,所述链线CSL的长度相对于所述位移的二阶导数,亦即,牟P,确实为正数且在0到60mm之间的c/(Z))2位移为下降曲线,在60到160mm之间的位移上升。这种特征表明,当后方车轮遇到障碍物时可发生踢回现象。踢回 意为,由于所述链的上方长度的张紧力的增大,在相反方向上的踏板 旋转的现象。然而,当所述链的长度的增加较小时,这种踢回现象未 被使用本发明的悬架的骑车者察觉。根据最后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未在图中表示,第一铰接装置23可包括所谓的下连接杆23,所述连接杆23的旋转轴线23^_和23k设置在 其自由端,且分别铰接于所述摆臂15的下方管17的远端和接近曲柄 装置底部托架12的车座管2,这种铰接发生于所述曲柄装置底部托架 12的轴线上,亦即,所述旋转轴线23^或者与所述曲柄装置底部托架 12的轴线相一致,或者处于水平线H上,该水平线通过所述曲柄装置 底部托架12的轴线,或者处于该曲柄装置底部托架12的轴线下方。 在该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曲柄装置底部托架12在其后方部分包括一部 件,该部件能够容纳所述下连接杆23的旋转轴线23h。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地改变铰接装置23、 24的尺寸和轨迹,以 获得所述旋转瞬间中心25的轨迹,使得该瞬间中心在水平带状区域内 部移动,从而当摆臂向上移动的时候,所述旋转瞬间中心25和传动链 21的上方部分或者从其延伸出的直线之间的距离增大。本领域技术人 员可通过计算机程序获得显著的帮助,在所述程序中,他/她可将不同 的约束结合在一起,所述约束例如所述构架1和摆臂15的尺寸、所述 构架1和摆臂15的外形、所述构架1上的摆臂15的不同铰接装置23、 24相对于曲柄装置底部托架12的位置等……最后,显然的是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后方悬架可适用于包括车架、 支承铰接于该车架的至少一个驱动轮的轮毂的轮轴的摆臂和减震器的 各种交通工具,所述减震器的端部分别连接于所述车架和摆臂,所述 交通工具例如摩托车、有四盏前灯的汽车(quad)或者类似的交通工 具,所给出的例子均为特别的说明而绝不是限制本发明的应用领域。
权利要求
1、一种自行车的后方悬架,包括支承后方车轮(20)的轮毂(19)且通过至少两个铰接装置(23、24)铰接于支承曲柄装置底部托架(12)的构架(1)的后方摆臂(15),所述自行车包括在驱动链轮(13)和从动链轮(22)之间延伸的传动链(21),所述驱动链轮称为链圈且连接于曲柄装置底部托架(12),所述从动链轮连接于后方车轮(20)的轮毂(19)的轮轴,所述摆臂(15)绕旋转瞬间中心(25)枢转,该旋转瞬间中心对应分别通过所述摆臂(15)的各个铰接装置的旋转轴线(23<u>a</u>、23<u>b</u>;24<u>a</u>、24<u>b</u>)的直线(d1、d2)的交点,其特征在于,在静态平衡的位置,所述旋转瞬间中心(25)接近所述链(21)的上方部分,或者接近从其延伸出的直线,当经过障碍物而所述摆臂(15)向上移动的时候,所述旋转瞬间中心(25)在水平带状区域(27)内部移动,从而所述旋转瞬间中心(25)水平移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方悬架,其特征在于,在静态平衡位置 上,带状区域(27)由上方直线(27§)和下方直线(27b)确定,所 述直线分别在所述链(21)的上方部分或者从其延伸出的直线之上以 及之下延伸。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方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状区域(27) 的上方直线(27g)与下方直线(27b)分开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所述 后方车轮(20)的轮毂(19)的最大垂直位移的一半。
4、 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悬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摆臂(15) 向上移动的时候,所述旋转瞬间中心(25)和所述传动链(21)的上 方部分或者从其延伸出的直线之间的距离增大。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摆臂(15)向上 移动的时候,所述旋转瞬间中心(25)和所述传动链(21)的上方部 分或者从其延伸出的直线之间的距离线性增大。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方悬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摆臂(15)移动的时候,所述旋转瞬间中心(25)遵循线性轨迹。
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方悬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摆臂(15) 向上移动的时候,所述旋转瞬间中心(25)和所述传动链(21)的上 方部分或者从其延伸出的直线之间的距离非线性增大。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方悬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摆臂(15) 移动的时候,所述旋转瞬间中心(25)遵循曲线轨迹,所述轨迹的凹 度方向向上。
9、 如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后方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 旋转瞬间中心(25)位于前象限。
10、 如权利要求1-8的任一项所述的后方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 转瞬间中心(25)位于后象限。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后方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瞬间中心位 于所述后方车轮(20)的轮毂(19)的后方。
12、 如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后方悬架,其特征在于所 述摆臂(15)的铰接装置(23、 24)包括两个连接杆,铰接于构架(1) 的车座管(2)的所谓的上连接杆(24)和铰接于接近曲柄装置底部托 架(12)的所述车座管(2)的下连接杆(23)。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后方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杆(23) 在静态平衡的位置上整体上水平延伸。
14、 如权利要求12和13所述的后方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 接杆(24)在静态平衡的位置上整体上垂直延伸。
15、如权利要求12和13所述的后方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杆(24)在静态平衡的位置上整体上水平延伸。
全文摘要
自行车用后方悬架,包括支承后方车轮(20)的轮毂(19)且通过至少两个在支承底部托架(12)的构架(1)上的枢轴装置(23、24)进行枢转的后方摆臂(15),所述摆臂(15)绕旋转瞬间中心(25)进行枢转,该瞬间中心对应于通过所述摆臂(15)的枢轴装置的旋转轴线(23a、23b;24a、24b)的直线(d1、d2)的交点;在静态平衡的位置上,所述旋转瞬间中心(25)接近链(21)的伸展上方长度或者接近从其延伸出的直线,当车轮经过障碍物而摆臂(15)向上移动的时候,所述瞬间中心在水平带状区域(27)内部移动,从而所述旋转瞬间中心(25)水平且向前移动。
文档编号B62K25/28GK101400565SQ200780009094
公开日2009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15日
发明者E·安东诺特 申请人:拉皮埃尔自行车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