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后纵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3020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的后纵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后纵梁结构,其沿客车或商用车主体的纵向方向 延伸并且设置在车辆主体的后部中。
背景技术
在车辆中,如在专利文献1中披露的,有后纵梁结构,其中朝着主体后部上升的上弯部(专利文献1的图2中的lb、 lc)设在后纵梁 (专利文献1的图1和2中的1)上,并且座椅安全带锚定支架结合到 上弯部,并且悬架弹簧(专利文献1的图2中的10)支撑在上弯部上。专利文献l: JP-A-11-29063 (图2禾口3)例如,在两厢式客车中,考虑增加后座的纵向滑动量以便允许后 座比现在向后滑动得更远。当以这种方式增加后座的纵向滑动量时,产生了比现在进一步向 下降低座椅安全带锚定支架的位置的必要性。这是因为当后座从最前 位置滑动到最后位置时,从坐在后座中的乘员的髋部点拉座椅安全带 的方向(角度)被安排成指向预定方向(落入预定角度范围内)。当如上所述产生了降低座椅安全带锚定支架的位置的必要性时, 考虑根据座椅安全带锚定支架的位置降低上弯部的位置。但是,当采 用该构造时,上弯部上的支撑悬架弹簧的位置也被降低,由此悬架弹 簧的行程减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种车辆后纵梁结构,其构造成能保证悬架 弹簧的行程,同时允许降低结合到上弯部的座椅安全带锚定支架的位 置。(构造)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一种如下构造的车辆后纵梁结构。一种车辆后纵梁结构,包括后纵梁,该后纵梁设置在主体的后 部中以沿所述主体的纵向方向延伸,并且包括朝着所述主体的后面升 起的上弯部,所述上弯部具有在其上部中形成以向下凹入的凹部;设 于所述凹部处的加强件;通过所述加强件结合到所述凹部的座椅安全 带的锚定支架;以及用于支撑设置在后纵梁下表面部分中的悬架弹簧 的弹簧支撑件,该弹簧支撑件设置在后纵梁的下表面部分,该下表面 部分与上弯部的凹部相对。(功能)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当将朝着主体后部上升的上弯部设在以 沿主体纵向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在主体后部中的后纵梁上时,凹部以 向下凹入的方式形成在上弯部的上部中。通过该构造,通过允许座椅 安全带锚定支架进入上弯部的凹部中以便结合到上弯部的凹部,能降 低座椅安全带锚定支架的位置。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由于通过以向下凹入的方式在上弯部的 上部中形成凹部而非通过完全降低上弯部的位置来处理座椅安全带锚 定支架的位置的降低,所以不需要降低上弯部的位置。通过该构造, 可能避免悬架弹簧的行程由于上弯部的位置被完全降低而减小的情 况。尽管造成一种担心,即由于在不降低上弯部位置的情况下在上弯 部的上部中形成凹部而使上弯部的强度降低,但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
通过将加强件结合到上弯部的凹部,保证了上弯部的强度。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由于将座椅安全带锚定 支架结合到与加强件相对的上弯部上部中的凹部并将支撑悬架弹簧的 弹簧支撑件结合到与上弯部的凹部相对的后纵梁下表面部分,所以座椅安全带锚定支架位于加强件上方,并且弹簧支撑件位于加强件下方。 因而,由于使得施加在座椅安全带锚定支架上的载荷和施加在弹簧支 撑件上的载荷施加在加强件上,所以能使该加强件充当座椅安全带锚 定支架和弹簧支撑件的加强件。(优点)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车辆后纵梁结构中,能降低座椅安全 带锚定支架的位置,同时避免悬架弹簧的行程减小的情况,由此在保 证由于悬架弹簧行程得到保证而产生的良好驾驶舒适性的同时,能适 当地处理后座的纵向滑动量的增加。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由于通过以向下凹入的方式在上弯部的 上部中形成凹部并在上弯部处设置加强件,所以能使加强件充当用于 座椅安全带锚定支架和弹簧支撑件的加强件,能消除用于座椅安全带 锚定支架的专用加强件和用于弹簧支撑件的专用加强件的需要(即使 在提供专用加强件的情况下,它们也可以是小型的),并且这在简化 后纵梁结构和减小其重量上是有利的。


图1图1是车辆主体的后部的左侧视图;图2图2是上弯部、锚定支架、上部件、加强件和弹簧支撑 件的周围的垂直剖视侧视图;图3图3是上弯部、锚定支架、然后上部件、加强件和弹簧 支撑件的周围的垂直剖视正视图;图4图4是加强件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两厢式四门客车的左后部,并且右和左后纵梁1设置在 车辆主体的后部中以沿着主体的纵向方向延伸,上弯部2设在右和左 后纵梁1的每一个后纵梁中以朝着主体后面倾斜地上升。支架3通过 焊接结合到右和左后纵梁1的每一个后纵梁的下部,并且支撑后轮4的后悬架臂5以自由垂直摆动的方式支撑在支架3的横轴中心Pl上, 悬架弹簧13和减振器14安装成在上弯部2和后悬架臂5之间扩展。如图1、 2、 3中所示,上弯部2形成为具有U形横截面(下部2a, 位于主体内侧上的内壁部2b,位于主体外侧上的外壁2c),后底板8 设置在上弯部2的上侧上,后座7安装在后底板8上,并且上弯部2 和后底板8通过点焊结合在一起。在设置在上弯部2上侧上的后底板8 中,稍后描述的锚定支架9的周围被切掉,并且设置上部件6(与上弯 部2的上部对应),该上部件6是单独的构件,并且上部件6形成为 有几分象向下凹入的凹部。如图2和3中所示,位于前和后侧上的前和后凸缘部6a、位置向 着主体内部的水平定向的内水平凸缘部6b、和位于主体外侧上的垂直 定向的外垂直凸缘部6c设在上部件6的外周部上。上部件6的前和后 凸缘部6a与后底板8的凸缘部8a通过点焊结合在一起。上部件6的内 水平凸缘部6b、后底板8的凸缘部8b和上弯部2的内壁部2b的凸缘 部2d通过点焊结合在一起。上部件6的外垂直凸缘部6c和上弯部2 的外壁部2c通过点焊结合在一起。尽管从图2和3是不清楚的,但上部件6的厚度被设定成比后底 板8的厚度厚,并且上弯部2的厚度被设定成比上部件6的厚度厚。在这种情况下,能通过改变上部件6的厚度(例如,将上部件6 的厚度设定成比上弯部2的厚度厚)或改变上部件6的纵向长度(图2
的纸上的水平长度)来处理后座7的纵向滑动量的不同模式或改变。如图1、 2、 3中所示,加强件10被置于上弯部2的下部2a和上 部件6之间。如图4中所示,加强件10由基板部10a、从基板部10a 的前部向前向下倾斜地延伸的前腿部10b、从基板部10a的后部向后向 下倾斜地延伸的后腿部10c、固定到基板部10a的螺母10d、设在前腿 部10b上的凸缘部10e、设在后腿部10c上的凸缘部10f和设在基板部 10a上的凸缘部10g组成。如图2、 3、 4中所示,加强件10的凸缘部10e、 10f和上弯部2 的下部2a通过点焊结合在一起,加强件10的凸缘部10g和上弯部2 的外壁部2c通过点焊结合在一起。上部件6如此设置以便骑在加强件 IO的基板部10a上,并且锚定支架9如此设置以便骑在上部件6上, 由此锚定支架9、上部件6和基板部10a (螺母10d)通过单个螺栓11 结合在一起。座椅安全带16关于后座7的端部结合到锚定支架9。艮卩, 加强件设在上弯部的凹部处,并且座椅安全带的锚定支架通过加强件 结合到凹部。如图l、 2、 3中所示,设置具有底部的圆柱形弹簧支撑件12,并 且凸缘部12a设在弹簧支撑件12的外周部上。弹簧支撑件12设置在上 弯部2下部2a的与加强件10相对的下表面部分上,并且弹簧支撑件 12的凸缘部12a和上弯部2的下部2a通过点焊结合在一起以便当从顶 部观察时,加强件10的凸缘部10e和弹簧支撑件12的凸缘部12a的前 部在相同的位置中彼此重叠。如图3中所示,弹簧支撑件12的凸缘部12a的侧部被制成比上弯 部2的下部2a在横向上向外凸出得稍微更远一些(在绘制图3的纸张 的表面上更远地向右)。设置加强件15,并且加强件15的下部和弹簧 支撑件12的凸缘部12a的侧部通过点焊结合在一起。加强件15的上部 和上弯部2的外壁部2c通过点焊结合在一起以便当从侧面观察时,加
强件10的凸缘部10g和加强件15的上部在相同的位置中彼此重叠,由此悬架弹簧13的上部支撑在弹簧支撑件12上。本发明不仅能应用于两厢式(有仓门式后背的)客车,而且能应 用于单厢式或三厢式客车。工业适用性通过本发明的后纵梁结构,允许降低座椅安全带的锚定支架的位 置,同时避免了悬架弹簧的行程减小的情况,从而使得能在通过保证 悬架弹簧的行程而保证良好驾驶舒适性的同时,处理后座的纵向滑动 量的增加。
权利要求
1. 一种车辆后纵梁结构,包括后纵梁,该后纵梁设置在主体的后部中以沿所述主体的纵向方向延伸,并且包括朝着所述主体的后面升起的上弯部,所述上弯部具有在其上部中形成以向下凹入的凹部;设于所述凹部处的加强件;通过所述加强件结合到所述凹部的座椅安全带的锚定支架;以及用于支撑悬架弹簧的弹簧支撑件,所述弹簧支撑件设置在所述后纵梁的下表面部分处,所述下表面部分与所述上弯部的所述凹部相对。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车辆后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 件和所述弹簧支撑件分别包括第一凸缘部和第二凸缘部,所述第一凸 缘部和第二凸缘部设置成通过所述后纵梁彼此部分重叠。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后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后纵梁结构还包括上部件,该上部件包括第三凸缘部,所述加强件包 括第四凸缘部,该第四凸缘部在被保持在所述上弯部的外壁部和所述 第三凸缘部之间的同时被结合。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后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件的压力比后底板的压力厚。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后纵梁结构,其能保证悬架弹簧的行程,同时降低了与上弯部相连的座椅安全带锚定支架的位置。凹部以向下凹入的形式形成在上弯部2的上部6上,并且加强件10在上弯部2的上部6处与凹部相连。座椅安全带16的锚定支架9通过加强件10与上弯部2的凹部相连。用于支撑悬架弹簧13的弹簧支撑件12与后纵梁1的下表面部分相连,所述下表面部分与上弯部的凹部相对。
文档编号B62D25/08GK101400563SQ200780009170
公开日2009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15日
发明者新开有里, 福田保和 申请人:大发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