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撞结构的前副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8619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撞结构的前副车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防撞结构的前副车架,在前横梁(5)的前方,设有水平横向的防撞梁(6);在防撞梁(6)的两端,分别设置左吸能盒(4)、右吸能盒(7),防撞梁(6)通过左吸能盒(4)、右吸能盒(7)与前横梁(5)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汽车前副车架的前端,设置带吸盒能结构的防撞横梁,将碰撞产生的巨大冲击能量,消耗在防撞梁与吸能盒之间,减少前副车架的前横梁碰撞变形,提高汽车行驶的操控性和安全性。
【专利说明】一种具有防撞结构的前副车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构造的【技术领域】,涉及汽车的车架结构,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防撞结构的前副车架。
【背景技术】
[0002]乘用车汽车前副车架,是汽车底盘承载结构件,在前副车架上,安装了汽车前轮悬挂系统的摆臂、发动机、转向机构,是汽车的安全构件之一。副车架与其它构件,共同组成了汽车前悬挂系统及转向系统,发动机悬置安装支点系统,通过柔性联接与车身底架相连,有效地减少了轮胎与路面的震动噪声、发动机振动向汽车身内传播,提高了乘坐人员的舒适性。
[0003]现有技术中的前副车架缺点:
[0004]由于前副车架安装在汽车发动机舱的底部,同时又位于汽车底盘的前部,又是底盘的相对低点,在路面有凸起或石块等硬性障碍物,此障碍物又低于汽车前保险杠,驾驶人员未能及时发现、及时避让,会发生前副车架前横梁与硬性障碍物碰撞。在与道路硬性障碍碰撞时,前副车架前横梁会直接受冲撞产生变形,直接影响前悬挂系统、汽车转向系统、发动机悬置安装点的结构稳定性;影响了副车架上安装的前悬挂系统的调校精度,以及发动机悬置安装点系统的稳定性,会影响汽车的操控性,影响汽车的行驶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防撞结构的前副车架,其目的是减少前副车架的前横梁碰撞变形。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7]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防撞结构的前副车架,包括前横梁、后横梁、左边梁和右边梁;在所述的前横梁的前方,设有水平横向的防撞梁;在所述的防撞梁的两端,分别设置左吸能盒、右吸能盒,所述的防撞梁通过左吸能盒、右吸能盒与前横梁连接。
[0008]所述的防撞梁是两个截面为C槽形的型钢沿口对接后焊接而成,形成中空的矩形截面。
[0009]所述的左吸能盒、右吸能盒均是两个截面为C槽形的型钢沿口对接后焊接而成,形成中空的矩形截面;所述型钢的纵向与车身纵向一致。
[0010]所述的左吸能盒、右吸能盒均设有波纹结构。
[0011]所述的波纹结构是垂直于所述型钢纵向的多道波浪凹凸槽。
[0012]在所述的左边梁和右边梁上,分别设置左轮悬挂摆臂安装点和右轮悬挂摆臂安装点。
[0013]在所述的左边梁和右边梁上,均设置发动机悬置安装点。
[0014]在所述的后横梁上设置转向机安装点。
[0015]在所述的前横梁与左边梁、右边梁的连接处,分别设置车身前安装点8[0016]在所述的左边梁、右边梁的后端,分别设置车身后安装点。
[0017]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汽车前副车架的前端,设置带吸盒能结构的防撞横梁,将碰撞产生的巨大冲击能量,消耗在防撞梁与吸能盒之间,减少前副车架的前横梁碰撞变形,提高汽车行驶的操控性和安全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防撞梁和吸能盒的结构放大的示意图。
[0021]图中标记为:
[0022]1、左边梁,2、后横梁,3、右边梁,4、左吸能盒,5、前横梁,6、防撞梁,7、右吸能盒,8、车身前安装点,9、车身后安装点,10、发动机悬置安装点,11、转向机安装点,12、左轮悬挂摆臂安装点,13、右轮悬挂摆臂安装点,14、波纹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0024]如图1、图2所表达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为一种具有防撞结构的前副车架,包括前横梁5、后横梁2、左边梁I和右边梁3。副车架左边梁1、副车架后横梁2、副车架右边梁
3、副车架前横梁5,构成前副车架主体,通过焊接连接,形成框式结构的前副车架。
[0025]在所述的左边梁I和右边梁3上,分别设置左轮悬挂摆臂安装点12和右轮悬挂摆臂安装点13。
[0026]在所述的左边梁I和右边梁3上,均设置发动机悬置安装点10。
[0027]在所述的后横梁2上设置转向机安装点11。
[0028]在所述的前横梁5与左边梁1、右边梁3的连接处,分别设置车身前安装点8
[0029]在所述的左边梁1、右边梁3的后端,分别设置车身后安装点9。
[0030]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克服其缺陷,实现减少前副车架的前横梁碰撞变形的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31]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防撞结构的前副车架在其前横梁5的前方,设有水平横向的防撞梁6 ;在所述的防撞梁6的两端,分别设置左吸能盒4、右吸能盒7,所述的防撞梁6通过左吸能盒4、右吸能盒7与前横梁5连接,形成完整的、带吸能防撞梁结构的前副车架。
[0032]本实用新型在汽车前副车架的前端增加一个带吸盒能结构的防撞横梁,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当汽车底盘遭遇道路硬性障碍发生碰撞时,由于防撞梁在前副车架底的前部,防撞梁直接与道路障碍发生碰撞,防撞梁产生向后弯曲变形,弯曲力矩拉动吸能盒向内弯曲,正面撞击力传递到吸能盒,吸能盒设置的波浪凹凸槽,产生溃缩、弯曲变形,将碰撞产生的巨大冲击能量,消耗在防撞梁与吸能盒之间,减少了前副车架前横梁的碰撞变形,增强了汽车的行驶的操控性、安全性。[0033]所述的防撞梁6是两个截面为C槽形的型钢沿口对接后焊接而成,形成中空的矩形截面。防撞梁6是两片C形槽型件合装后焊接而成,中间形成空的矩形截面,在发生碰撞时能弯曲变形,承受一定的碰撞力;
[0034]所述的左吸能盒4、右吸能盒7均是两个截面为C槽形的型钢沿口对接后焊接而成,形成中空的矩形截面;所述型钢的纵向与车身纵向一致。
[0035]左吸能盒4、右吸能盒7也是由两片C形槽型件合装后焊接而成,吸能盒的C形槽型件,设置了 4道波浪凹凸槽。
[0036]所述的左吸能盒4、右吸能盒7均设有波纹结构14。
[0037]所述的波纹结构14是垂直于所述型钢纵向的多道波浪凹凸槽。
[0038]波浪凹凸槽据有导引变形的作用,在发生碰撞时产生溃缩变形,承接防撞梁变形的弯曲、冲击变形,从而减少了前副车架在碰撞时的变形。
[0039]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防撞结构的前副车架,包括前横梁(5)、后横梁(2)、左边梁(I)和右边梁(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前横梁(5)的前方,设有水平横向的防撞梁(6);在所述的防撞梁(6)的两端,分别设置左吸能盒(4)、右吸能盒(7),所述的防撞梁(6)通过左吸能盒(4)、右吸能盒(7)与前横梁(5)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撞结构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撞梁(6)是两个截面为C槽形的型钢沿口对接后焊接而成,形成中空的矩形截面。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撞结构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吸能盒(4)、右吸能盒(7)均是两个截面为C槽形的型钢沿口对接后焊接而成,形成中空的矩形截面;所述型钢的纵向与车身纵向一致。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防撞结构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吸能盒(4 )、右吸能盒(7 )均设有波纹结构(14 )。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防撞结构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波纹结构(14)是垂直于所述型钢纵向的多道波浪凹凸槽。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撞结构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左边梁(I)和右边梁(3)上,分别设置左轮悬挂摆臂安装点(12)和右轮悬挂摆臂安装点(13)。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撞结构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左边梁(I)和右边梁(3)上,均设置发动机悬置安装点(10)。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撞结构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后横梁(2)上设置转向机安装点(11)。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撞结构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前横梁(5)与左边梁(I)、右边梁(3)的连接处,分别设置车身前安装点(8)。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撞结构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左边梁(I)、右边梁(3)的后端,分别设置车身后安装点(9)。
【文档编号】B62D21/02GK203713973SQ201320869594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6日
【发明者】刘守伦 申请人:芜湖中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