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侧围总成和地板总成的连接加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0270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车身零部件领域,具体是一种汽车侧围总成和地板总成的连接加强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的侧围总成、地板总成均属于汽车的重要总成,对车身整体刚度、强度、车身的碰撞性能起着重要作用。已有千斤顶加强板同汽车地板总成和侧围总成共同焊接连接,千斤顶加强板的一部分会伸出作为千斤顶作用的支撑点,当千斤顶进行作业时千斤顶加强板与侧围总成、地板总成共同受力,但这样的连接仍较为薄弱,受力多次后连接处容易发生松动变形,尤其是侧围总成和地板总成形成的空腔结构容易溃缩,使得车辆局部结构遭到破坏,同时会影响车辆NHV性能,汽车结构整体性变弱,强度变低。

公开号为CN 105905166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车身后千斤顶加强结构,其中包括在门槛后段和门槛后连接板之间设置有千斤顶加强板,该千斤顶加强板呈L 型结构且布置有多处焊点。该发明中使用的千斤顶加强板虽然可以有效分担千斤顶作用时侧围外板所受的载荷,但并不能使得侧围总成和地板总成形成的腔体加固,同时连接处易出现疲劳破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侧围总成和地板总成的连接加强结构,解决千斤顶作业时侧围总成、地板总成和千斤顶加强板的连接处薄弱以及侧围总成和地板总成形成的腔体易于变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侧围总成和地板总成的连接加强结构,包括侧围总成和地板总成,所述侧围总成后部和所述地板总成后部连接处设置有后千斤顶加强板改进结构;所述后千斤顶加强板改进结构包括上翻边、加强板主体和下连接部,所述上翻边分别与所述地板总成的上部贴合连接;所述下连接部分别与所述侧围总成的下部、所述地板总成的下部连接;所述加强板主体的左侧与所述地板总成的外侧贴合连接;所述加强板主体的右上角与所述侧围总成下侧贴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1)在侧围总成和地板总成的连接处设置了后千斤顶加强板改进结构,解决了侧围总成和地板总成的连接处连接薄弱,受千斤顶作用易于变形的问题,加强整个汽车侧围和地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提升了车辆NHV 性能;2)后千斤顶加强板改进结构与侧围总成和地板总成之间形成闭合的空腔结构,提高了汽车局部耐受性。

进一步地,所述侧围总成包括侧围外板、纵梁加强板和后翼子板下里板,所述地板总成包括后纵梁和纵梁盖板,所述上翻边与所述后纵梁的上板直接贴合连接;所述下连接部与所述侧围外板的下部、所述纵梁加强板的下部以及所述后纵梁的下部延伸处贴合连接,所述加强板主体的左侧里侧与所述后纵梁外侧贴合连接;所述加强板主体的右上角外侧与所述后翼子板下里板下侧的里侧贴合连接。后千斤顶加强板改进结构在各个连接处与其他部件设计相匹配,增加了连接的刚度,加强了局部结构的耐受性。

进一步地,所述后千斤顶加强板改进结构与所述后纵梁和所述纵梁加强板之间形成的腔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后千斤顶加强板改进结构在腔体结构内部贯通。千斤顶加强板改进结构支撑在整个大空腔内部,腔体结构由原始的大空腔,变成分隔的空腔,使空腔的局部强度更高。

进一步地,所述后千斤顶加强板改进结构上设置有工具过孔、焊接工艺过孔、焊接定位孔或加强筋的一种或多种。设置孔可以减轻整个结构的重量,同时方便各工艺阶段作业;设置加强筋可使整个千斤顶加强板改进结构的强度变高。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板主体左侧为锯齿型。锯齿形的设计可以减小整个千斤顶加强板改进结构的重量。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板主体左侧与加强板主体所在平面之间具有大于90度的翻折角度。主要用于冲压拔模工艺。

进一步地,所述后千斤顶加强板改进结构的下连接部与加强板主体之间形成弯折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弯折角度为90-100度。此弯折角度的形成方便整个千斤顶加强板改进结构的布置,准确地使得下连接部与内纵梁、侧围外板的连接;同时有一定的缓冲作用。

最后,所述后千斤顶加强板改进结构的外形和尺寸都与所述侧围外板、所述纵梁加强板、所述后纵梁、所述后翼子板下里板的连接处匹配设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车身的位置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截面的断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4为后千斤顶加强板改进结构的主视图。

图5为多数车型侧围总成和地板总成与千斤顶加强板连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便于更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下述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汽车侧围总成和地板总成的连接加强结构,包括侧围总成1和地板总成2,其中侧围总成1包括侧围外板1-1、纵梁加强板1-2 和后翼子板下里板1-3;所述地板总成2包括后纵梁2-1和纵梁盖板2-2。后千斤顶加强板改进结构3在门槛梁总成腔体内部贯通,使得所述后千斤顶加强板改进结构3与所述后纵梁2-1和所述纵梁加强板1-2之间形成腔体结构。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侧围总成1后部和所述地板总成2后部连接处设置有后千斤顶加强板改进结构3;所述后千斤顶加强板改进结构3包括上翻边3-1、加强板主体3-2和下连接部3-3;上翻边3-1与后纵梁2-1的上板直接贴合连接;下连接部3-3与侧围外板1-1的下部、纵梁加强板1-2的下部以及后纵梁2-1的下部延伸处贴合连接,加强板主体3-2的左侧3-2-1的里侧与所述后纵梁2-1外侧贴合连接;所述加强板主体3-2的右上角3-2-2的外侧与所述后翼子板下里板1-3的下侧1-3-1的里侧贴合连接。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后千斤顶加强板改进结构3上设置有工具过孔3-4、焊接工艺过孔3-5、焊接定位孔3-6和加强筋3-7。所述后千斤顶加强板改进结构3 的下连接部3-3与加强板主体3-2之间形成弯折角度4为95度。加强板主体3-2 的左侧3-2-1为锯齿型,加强板主体3-2的左侧3-2-1与加强板主体3-2所在平面之间具有100度的翻折角度5,用于冲压拔模工艺。后千斤顶加强板改进结构3 的外形和尺寸与所述侧围外板1-1、所述纵梁加强板1-2、所述后纵梁2-1和所述后翼子板下里板1-3的连接处匹配设计。

如图5所示,现有技术中,多数汽车的后千斤顶加强板6与侧围总成1和地板总成2的下部连接处进行焊接连接,作用面小,受力多次时,容易出现疲劳损耗,使连接处开裂或者整个侧围总成1和地板总成2形成的腔体变形,影响整个汽车的性能。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后千斤顶加强板改进结构3贯穿于整个侧围总成1和地板总成2形成的腔体中,支撑了整个空腔结构,增大了焊接作用面,增加了局部结构耐受程度,提高了局部刚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方位以千斤顶加强板改进结构的主视图所示的左右上下为描述基础,里外的描述则以汽车车身构件相对于外部环境的位置为基础做描述。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汽车侧围总成和地板总成连接加强结构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还可衍生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