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络筒大小头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8508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络筒大小头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止络筒大小头的装置,尤其涉及络筒机上的防止络筒大小头的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络筒机防大小头是完全依靠人工不定时巡查调节导丝钩。络筒机开始运行后,工人根据筒管上纱线缠绕的位置以及导丝钩行程的始末位置,通过拧动蝶形螺母,将导丝钩调节至合适的位置。当发现纱线堆叠到筒管上端面附近,或发现导丝钩行进的始末位置分别高于筒管的上下端面时,则需要将导丝钩向下调节;当发现纱线堆叠到筒管下端面附近,或发现导丝钩行进的始末位置分别低于筒管的上下端面时,则需要将导丝钩向上调节。

能否及时发现络纱大小头以及导丝钩调节的程度是否过大、过小都因人而异,个性差异较大,准确度不高,这些都将引起络纱成型不良,从而对后道工序的顺利进行造成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首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止络筒大小头的装置,能够克服完全依靠手动调节所存在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止络筒大小头的装置,包括导丝钩,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控制器、远红外探头、导丝钩往复运动极限位置的调节机构;

所述导丝钩和远红外探头处在移动架上,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电机和连接机构,所述移动架和连接机构相连,所述电机通过连接机构带动所述移动架以调节其位置;

所述控制器与远红外探头和电机分别联接,所述控制器能够通过所述联接获 得远红外探头信号,所述电机能够通过所述联接根据控制器的控制而启动和停止。

在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或对这些即你要不的技术方案组合使用: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螺杆,所述螺杆和电机连接,由电机驱动旋转,所述螺杆和移动架上的螺母螺纹连接,所述移动架还配设有其移动的导向机构。

所述导丝钩通过能够手动调节其位置的机构连接到所述移动架上。

所述远红外探头与所述导丝钩在导丝钩的往复运动方向上处于同一位置。

所述电机的安装座与使导丝钩产生往复运动的连接梁连接。

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对各导丝钩的行程中点或运动极限位预先标定,从导丝钩的运动入手,使各导丝钩能按其标定的中点或运动极限位进行往复运动,改善了络筒纱线成型不良的问题,有效地避免络筒大小头的问题,本装置操作简单方便,省时省力,比人工巡视手动调节导丝钩更准确高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为图2中D部位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理想的络筒形状示意图。

图5、6分别为需要避免的一头大一头小的络筒形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止络筒大小头的装置,安装在络筒机上,所述装置包括导丝钩9,所述装置还包括控制器4、远红外探头6、导丝钩往复运动极限位置的调节机构。

所述导丝钩9和远红外探头6处在移动架12上,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电机11 和连接机构,所述移动架12和连接机构相连,所述电机11通过连接机构带动所述移动架12以调节其位置。

所述远红外探头6用于产生与导丝钩9到达筒管2绕丝极限位相关的信号。

所述控制器4与远红外探头6和电机11分别联接,所述控制器4能够通过所述联接获得远红外探头6的信号,所述电机11能够通过所述联接根据控制器4的控制而启动和停止。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螺杆8,所述螺杆8和电机1连接,由电机1驱动旋转,所述螺杆8和移动架12上的螺母螺纹连接,螺杆8旋转时带动螺母沿螺杆的轴向运动,使所述移动架12移动位置,所述移动架12还配设有其移动的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杆7,导杆7安装在电机的固定座13上,移动架12上有与导杆7配合的导向套或孔。

如果络筒的筒管2是垂直设置的,则导丝钩9的往复运动方向为垂直方向,调节机构的调节方向也为垂直方向,螺杆8、导杆7均为垂直设置,如果络筒的筒管2是水平设置的,则导丝钩9的往复运动方向为水平方向,调节机构的调节方向也为水平方向,螺杆8、导杆7均为水平设置。

除了上述连接结构之外,也可采用能在相应方向上使移动架12移动而被调节位置的连接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导丝钩9是通过能够手动调节其位置的机构连接到所述移动架11上。该手动调节和上述调节机构的调节方向平行,所述手动调节导丝钩位置的机构包括蝶形螺母10,导丝钩9通过螺杆90与蝶形螺母10螺纹连接,通过旋转螺母10,使螺杆90在导丝钩往复运动方向上运动,以调节导丝钩的位置。

所述手动调节其位置的机构也可以是由若干档安装位及与其可拆式连接的部件构成,通过安装在不同档的安装位而调整位置。

所述电机的安装座13与使导丝钩产生往复运动的连接梁3连接,所述连接梁3的往复运动带动所有导丝钩、所有防止络筒大小头的装置的电机11等部件 一起往复运动,附图标号5为连接梁3与安装座13之间的连接杆。所述控制器4可以设置在连接梁3,也可设置在其它固定部位上。

进一步地,所述远红外探头6与所述导丝钩9在导丝钩的往复运动方向上处于同一位置,这样能使导丝钩行程的中点位置的标定、与其配合的结构最为简单。

所述控制器4可采用单片机等具有存储和运算功能的装置,其可为带显示器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7可设置有用于人机交互的输入装置,比如键盘或者所述显示器为触摸屏等。

每台络筒机每次生产使用的是同一规格的筒管2,但它们的自身高度仍有差异,筒管2的安装高度以及导丝钩9固定在移动架12上的高度也存在偏差。将每个筒管的下端面100定为相应导丝钩行程的零位,其中所处位置最低的那个零位又叫基准零位,如图1中A、B、C三个锭位,C锭位的下端面所处位置最低,称其为基准零位。首先根据筒管2的高度确定连接梁3的具体行程长度,接着下降连接梁3至导杆7底面与基准零位平齐或者稍微偏下的位置;再给控制器4一个命令,接着控制器4会启动所有电机11,所有移动架12通过螺杆8的转动而上升,当导丝钩9和远红外探头6上升至最高点(比如移动架12的顶面与安装座13的底面重合或碰到限位)时,控制器4会再次给所有电机11一个信号,命令所有电机11反向旋转,此时所有移动架12不断下降,直到下端面最低的那个筒管所对应的防止络筒大小头的装置远红外探头6感应到该筒管的导丝钩9位于基准零位,然后远红外探头6将信息反馈给控制器4,再由控制器4关闭所有电机11,这就是确定导丝钩零位的整个过程。

理论上确定了行程长度和零位,也就确定了行程的中点位置,但是筒管2自身高度有差异,可通过筒管2上端面200来优化导丝钩9的固定位置。由于筒管2高度不一,所以连接梁3升至行程终点时,导丝钩9相对于筒管2上端面的位置也不尽相同。当筒管高度小于行程长度时,整个行程结束后其对应的导丝钩位于筒管上端面的上方,然而在连接梁3上升过程中导丝钩9会在某个时间点到达 筒管2上端面,这时远红外探头6会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4,然后控制器4根据行程长度、零位以及导丝钩9高出上端面的距离进行处理分析,驱动相应的电机11将该导丝钩9适当地下调,最终确定导丝钩行程的中点位置;当筒管2高度大于行程长度时,连接梁3上升过程中对应的导丝钩9始终在筒管上端面下方,行程结束后,控制器4会命令相应的电机11带动该导丝钩9上升,直到远红外探头6探索到导丝钩9到达筒管上端面200,然后控制器4根据行程长度、零位以及导丝钩9低于上端面200的距离进行数据分析,再将导丝钩适当地下调,最终确定导丝钩行程的中点位置。由此每锭纱线卷绕20皆均匀地分布在筒管中部,如图4所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