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抬坛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29674发布日期:2020-11-25 14:30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抬坛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酿酒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抬坛夹具。



背景技术:

由于高度白酒贮藏越久越香,很多客户热衷于高度白酒贮藏,大多白酒企业为满足客户需求纷纷推出私人定制酒项目,该项目所用酒都是高端白酒,价格昂贵,但使用的装酒陶坛大多未设提手。陶坛的颈部都有一圈凹陷,没有方便徒手人工搬运的施力点。陶坛装酒后合计40kg左右,而且体型也较为庞大,因此装该类酒的陶坛在搬运过程非常不便利,不仅劳动强度大、移动速度慢,而且酒液易外溅造成白酒的浪费,外溅的酒液蘸在酒坛表面,极易造成酒坛搬运过程中的滑落砸坏,这将给企业造成重大成本损失和人员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抬坛夹具,拟解决如何提高陶坛的运输效率,节省搬运人员的体力,避免陶坛滑落砸坏而造成的企业损失及搬运人员的人身伤害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抬坛夹具,包括左夹1、右夹2、转轴3和锁杆4;所述左夹1包括第一弯杆11、第二弯杆12、第一手柄13和第一弧形杆14;所述第一弯杆11左端和第二弯杆12左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手柄13两端;所述第一弯杆11右端和第二弯杆12右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弧形杆14两端;所述第一弧形杆14用于配合坛颈外侧的右边;所述右夹2包括第三弯杆21、第四弯杆22、第二手柄23和第二弧形杆24;所述第三弯杆21右端和第四弯杆22右端分别固定在第二手柄23两端;所述第三弯杆21左端和第四弯杆22左端分别固定在第二弧形杆24两端;所述第二弧形杆24用于配合坛颈外侧的左边;所述第一弯杆11和第三弯杆21共同铰接在转轴3一端;所述第二弯杆12和第四弯杆22共同铰接在转轴3另一端;所述锁杆4一端铰接在第四弯杆22上,锁杆4另一端设有锁钩;所述第二弯杆12上设有锁柱5;所述锁杆4可转动使锁钩从上往下搭接在锁柱5上,用于锁定左夹1和右夹2。由上述结构可知,左夹1和右夹2以转轴3为中心铰接,构成一个类似剪刀的形状,用来夹在陶坛的颈部。所述左夹1的第一弯杆11左端和第二弯杆12左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手柄13两端,一个人向上提第一手柄13,此时第一弧形杆14就会压在坛颈外侧的右边,即护在陶坛的颈部凹陷右侧;所述右夹2的第三弯杆21右端和第四弯杆22右端分别固定在第二手柄23两端,另一个人向上提第二手柄23,此时第二弧形杆24就会压在坛颈外侧的左边,即护在陶坛的颈部凹陷左侧;当两个人同时向上抬左夹1的第一手柄13和右夹2的第二手柄23时,第一弧形杆14和第二弧形杆24就会收缩,紧紧夹在坛颈上,左右两个人轻松可以将陶坛平稳抬起,避免了酒液洒出以及陶坛滑落造成的企业损失和员工伤害。为了防止搬运过程中左夹1和右夹2相对转动,所述锁杆4一端铰接在第四弯杆22上,锁杆4另一端设有锁钩;所述第二弯杆12上设有锁柱5;我们可转动可以锁杆4使锁钩从上往下搭接在锁柱5上,左夹1、右夹2和锁杆4构成稳定的三角形,左夹1、右夹2不会相对转动,被锁死,确保了搬运过程中左夹1、右夹2不会松开坛颈。

进一步的,还包括拉簧6;所述第一弯杆11在第一手柄13和转轴3之间的部位上设有挂耳;所述第三弯杆21在第二手柄23和转轴3之间的部位上也设有挂耳;所述拉簧6两端分别挂在第一弯杆11和第三弯杆21的挂耳上,使第一弧形杆14和第二弧形杆24有靠近的趋势。由上述结构可知,拉簧6拉着第一弯杆11和第三弯杆21,第一弧形杆14和第二弧形杆24就会有有靠近的趋势,自动夹住坛颈,方便夹具快速匹配坛颈,操作更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弧形杆14和第二弧形杆24均外套有pu管。由上述结构可知,第一弧形杆14和第二弧形杆24一般是金属的,质地坚硬,如果压力过大可能造成陶坛颈部的磨损,通过第一弧形杆14和第二弧形杆24均外套有pu管,避免了陶坛颈部的磨损。

进一步的,所述锁柱5为永磁铁,锁钩为铁磁体;所述锁柱5通过磁力使锁钩有搭接在锁柱5上的作用力。由上述结构可知,锁柱5为永磁铁,锁钩为铁磁体,这样锁钩就可以自动搭接在锁柱5上,不会轻易脱离,确保陶坛运输安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手柄13包括第一手柱和第一套筒15;所述第一弯杆11左端和第二弯杆12左端分别焊接在第一手柱两端;所述第一套筒15外套在第一手柱上,并可相对第一手柱转动。由上述结构可知,第一套筒15和第一手柱之间可以相对转动,便于运输人员握住第一套筒15对第一手柱施加力时自动调整最佳施力角度,达到省力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手柄23包括第二手柱和第二套筒25;所述第三弯杆21右端和第四弯杆22右端分别焊接在第二手柱两端;所述第二套筒25外套在第二手柱上,并可相对第二手柱转动。由上述结构可知,第二套筒25和第二手柱之间可以相对转动,便于运输人员握住第二套筒25对第二手柱施加力时自动调整最佳施力角度,达到省力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抬坛夹具,属于酿酒技术领域,包括左夹、右夹、转轴和锁杆;左夹和右夹以转轴为铰接中心,构成剪刀状,来夹住陶坛颈部,搬运陶坛;左夹的第一弧形杆用于配合坛颈外侧的右边;右夹的第二弧形杆用于配合坛颈外侧的左边;第一弯杆和第三弯杆共同铰接在转轴一端;第二弯杆和第四弯杆共同铰接在转轴另一端;锁杆一端铰接在第四弯杆上,锁杆另一端设有锁钩;第二弯杆上设有锁柱;锁杆可转动使锁钩从上往下搭接在锁柱上,用于锁定左夹和右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抬坛夹具,能够提高陶坛的运输效率,节省搬运人员的体力,避免陶坛滑落砸坏而造成的企业损失及搬运人员的人身伤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后视并配合陶坛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左夹、2-右夹、3-转轴、4-锁杆、11-第一弯杆、12-第二弯杆、13-第一手柄、14-第一弧形杆、21-第三弯杆、22-第四弯杆、23-第二手柄、24-第二弧形杆、5-锁柱、6-拉簧、15-第一套筒、25-第二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一:

见附图1~3。一种抬坛夹具,包括左夹1、右夹2、转轴3和锁杆4;所述左夹1包括第一弯杆11、第二弯杆12、第一手柄13和第一弧形杆14;所述第一弯杆11左端和第二弯杆12左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手柄13两端;所述第一弯杆11右端和第二弯杆12右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弧形杆14两端;所述第一弧形杆14用于配合坛颈外侧的右边;所述右夹2包括第三弯杆21、第四弯杆22、第二手柄23和第二弧形杆24;所述第三弯杆21右端和第四弯杆22右端分别固定在第二手柄23两端;所述第三弯杆21左端和第四弯杆22左端分别固定在第二弧形杆24两端;所述第二弧形杆24用于配合坛颈外侧的左边;所述第一弯杆11和第三弯杆21共同铰接在转轴3一端;所述第二弯杆12和第四弯杆22共同铰接在转轴3另一端;所述锁杆4一端铰接在第四弯杆22上,锁杆4另一端设有锁钩;所述第二弯杆12上设有锁柱5;所述锁杆4可转动使锁钩从上往下搭接在锁柱5上,用于锁定左夹1和右夹2。由上述结构可知,左夹1和右夹2以转轴3为中心铰接,构成一个类似剪刀的形状,用来夹在陶坛的颈部。所述左夹1的第一弯杆11左端和第二弯杆12左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手柄13两端,一个人向上提第一手柄13,此时第一弧形杆14就会压在坛颈外侧的右边,即护在陶坛的颈部凹陷右侧;所述右夹2的第三弯杆21右端和第四弯杆22右端分别固定在第二手柄23两端,另一个人向上提第二手柄23,此时第二弧形杆24就会压在坛颈外侧的左边,即护在陶坛的颈部凹陷左侧;当两个人同时向上抬左夹1的第一手柄13和右夹2的第二手柄23时,第一弧形杆14和第二弧形杆24就会收缩,紧紧夹在坛颈上,左右两个人轻松可以将陶坛平稳抬起,避免了酒液洒出以及陶坛滑落造成的企业损失和员工伤害。为了防止搬运过程中左夹1和右夹2相对转动,所述锁杆4一端铰接在第四弯杆22上,锁杆4另一端设有锁钩;所述第二弯杆12上设有锁柱5;我们可转动可以锁杆4使锁钩从上往下搭接在锁柱5上,左夹1、右夹2和锁杆4构成稳定的三角形,左夹1、右夹2不会相对转动,被锁死,确保了搬运过程中左夹1、右夹2不会松开坛颈。

实施例二:

见附图1~3。一种抬坛夹具,包括左夹1、右夹2、转轴3和锁杆4;所述左夹1包括第一弯杆11、第二弯杆12、第一手柄13和第一弧形杆14;所述第一弯杆11左端和第二弯杆12左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手柄13两端;所述第一弯杆11右端和第二弯杆12右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弧形杆14两端;所述第一弧形杆14用于配合坛颈外侧的右边;所述右夹2包括第三弯杆21、第四弯杆22、第二手柄23和第二弧形杆24;所述第三弯杆21右端和第四弯杆22右端分别固定在第二手柄23两端;所述第三弯杆21左端和第四弯杆22左端分别固定在第二弧形杆24两端;所述第二弧形杆24用于配合坛颈外侧的左边;所述第一弯杆11和第三弯杆21共同铰接在转轴3一端;所述第二弯杆12和第四弯杆22共同铰接在转轴3另一端;所述锁杆4一端铰接在第四弯杆22上,锁杆4另一端设有锁钩;所述第二弯杆12上设有锁柱5;所述锁杆4可转动使锁钩从上往下搭接在锁柱5上,用于锁定左夹1和右夹2。由上述结构可知,左夹1和右夹2以转轴3为中心铰接,构成一个类似剪刀的形状,用来夹在陶坛的颈部。所述左夹1的第一弯杆11左端和第二弯杆12左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手柄13两端,一个人向上提第一手柄13,此时第一弧形杆14就会压在坛颈外侧的右边,即护在陶坛的颈部凹陷右侧;所述右夹2的第三弯杆21右端和第四弯杆22右端分别固定在第二手柄23两端,另一个人向上提第二手柄23,此时第二弧形杆24就会压在坛颈外侧的左边,即护在陶坛的颈部凹陷左侧;当两个人同时向上抬左夹1的第一手柄13和右夹2的第二手柄23时,第一弧形杆14和第二弧形杆24就会收缩,紧紧夹在坛颈上,左右两个人轻松可以将陶坛平稳抬起,避免了酒液洒出以及陶坛滑落造成的企业损失和员工伤害。为了防止搬运过程中左夹1和右夹2相对转动,所述锁杆4一端铰接在第四弯杆22上,锁杆4另一端设有锁钩;所述第二弯杆12上设有锁柱5;我们可转动可以锁杆4使锁钩从上往下搭接在锁柱5上,左夹1、右夹2和锁杆4构成稳定的三角形,左夹1、右夹2不会相对转动,被锁死,确保了搬运过程中左夹1、右夹2不会松开坛颈。

还包括拉簧6;所述第一弯杆11在第一手柄13和转轴3之间的部位上设有挂耳;所述第三弯杆21在第二手柄23和转轴3之间的部位上也设有挂耳;所述拉簧6两端分别挂在第一弯杆11和第三弯杆21的挂耳上,使第一弧形杆14和第二弧形杆24有靠近的趋势。由上述结构可知,拉簧6拉着第一弯杆11和第三弯杆21,第一弧形杆14和第二弧形杆24就会有有靠近的趋势,自动夹住坛颈,方便夹具快速匹配坛颈,操作更方便。

实施例三:

见附图1~3。一种抬坛夹具,包括左夹1、右夹2、转轴3和锁杆4;所述左夹1包括第一弯杆11、第二弯杆12、第一手柄13和第一弧形杆14;所述第一弯杆11左端和第二弯杆12左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手柄13两端;所述第一弯杆11右端和第二弯杆12右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弧形杆14两端;所述第一弧形杆14用于配合坛颈外侧的右边;所述右夹2包括第三弯杆21、第四弯杆22、第二手柄23和第二弧形杆24;所述第三弯杆21右端和第四弯杆22右端分别固定在第二手柄23两端;所述第三弯杆21左端和第四弯杆22左端分别固定在第二弧形杆24两端;所述第二弧形杆24用于配合坛颈外侧的左边;所述第一弯杆11和第三弯杆21共同铰接在转轴3一端;所述第二弯杆12和第四弯杆22共同铰接在转轴3另一端;所述锁杆4一端铰接在第四弯杆22上,锁杆4另一端设有锁钩;所述第二弯杆12上设有锁柱5;所述锁杆4可转动使锁钩从上往下搭接在锁柱5上,用于锁定左夹1和右夹2。由上述结构可知,左夹1和右夹2以转轴3为中心铰接,构成一个类似剪刀的形状,用来夹在陶坛的颈部。所述左夹1的第一弯杆11左端和第二弯杆12左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手柄13两端,一个人向上提第一手柄13,此时第一弧形杆14就会压在坛颈外侧的右边,即护在陶坛的颈部凹陷右侧;所述右夹2的第三弯杆21右端和第四弯杆22右端分别固定在第二手柄23两端,另一个人向上提第二手柄23,此时第二弧形杆24就会压在坛颈外侧的左边,即护在陶坛的颈部凹陷左侧;当两个人同时向上抬左夹1的第一手柄13和右夹2的第二手柄23时,第一弧形杆14和第二弧形杆24就会收缩,紧紧夹在坛颈上,左右两个人轻松可以将陶坛平稳抬起,避免了酒液洒出以及陶坛滑落造成的企业损失和员工伤害。为了防止搬运过程中左夹1和右夹2相对转动,所述锁杆4一端铰接在第四弯杆22上,锁杆4另一端设有锁钩;所述第二弯杆12上设有锁柱5;我们可转动可以锁杆4使锁钩从上往下搭接在锁柱5上,左夹1、右夹2和锁杆4构成稳定的三角形,左夹1、右夹2不会相对转动,被锁死,确保了搬运过程中左夹1、右夹2不会松开坛颈。

还包括拉簧6;所述第一弯杆11在第一手柄13和转轴3之间的部位上设有挂耳;所述第三弯杆21在第二手柄23和转轴3之间的部位上也设有挂耳;所述拉簧6两端分别挂在第一弯杆11和第三弯杆21的挂耳上,使第一弧形杆14和第二弧形杆24有靠近的趋势。由上述结构可知,拉簧6拉着第一弯杆11和第三弯杆21,第一弧形杆14和第二弧形杆24就会有有靠近的趋势,自动夹住坛颈,方便夹具快速匹配坛颈,操作更方便。

所述第一弧形杆14和第二弧形杆24均外套有pu管。由上述结构可知,第一弧形杆14和第二弧形杆24一般是金属的,质地坚硬,如果压力过大可能造成陶坛颈部的磨损,通过第一弧形杆14和第二弧形杆24均外套有pu管,避免了陶坛颈部的磨损。

所述锁柱5为永磁铁,锁钩为铁磁体;所述锁柱5通过磁力使锁钩有搭接在锁柱5上的作用力。由上述结构可知,锁柱5为永磁铁,锁钩为铁磁体,这样锁钩就可以自动搭接在锁柱5上,不会轻易脱离,确保陶坛运输安全。

所述第一手柄13包括第一手柱和第一套筒15;所述第一弯杆11左端和第二弯杆12左端分别焊接在第一手柱两端;所述第一套筒15外套在第一手柱上,并可相对第一手柱转动。由上述结构可知,第一套筒15和第一手柱之间可以相对转动,便于运输人员握住第一套筒15对第一手柱施加力时自动调整最佳施力角度,达到省力的目的。

所述第二手柄23包括第二手柱和第二套筒25;所述第三弯杆21右端和第四弯杆22右端分别焊接在第二手柱两端;所述第二套筒25外套在第二手柱上,并可相对第二手柱转动。由上述结构可知,第二套筒25和第二手柱之间可以相对转动,便于运输人员握住第二套筒25对第二手柱施加力时自动调整最佳施力角度,达到省力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