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脱模模具行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2853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双向脱模模具行位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脱模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向脱模模具行位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对内侧面带有螺钉孔或者柱子的产品进行脱模时,其中采用的铲基和两侧的行位为一体的结构。实际使用时,当铲基和两行位整体同时向后运动,对产品进行脱模,由于产品上还有很多螺钉孔或者柱子,若强制脱模,则会将螺钉孔或者柱子拉断,严重影响产品的成型率。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型率高和节能成本的双向脱模模具行位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向脱模模具行位机构,其中,包括第一行位座、在第一行位座一侧设有的第二行位座、在第二行位座上设有向外伸出的铲基、在铲基两侧分别设有的第一行位和第二行位,及在第一行位座与第二行位座之间设有驱动铲基运动脱模的导向装置。铲基固定于第一行位座上。导向装置包括在铲基两侧的第一行位座和第二行位座之间设有的复位弹簧、在第一行位座上设有的导柱固定座和在导柱固定座上设有中通的斜孔,及在对应斜孔位置的第一行位座内设有穿出第一行位座且延伸至斜孔内的斜导柱。铲基两侧的第一行位和第二行位与第二行位座设置有挤压弹簧。铲基与两侧的第一行位和第二行位之间分别设置有斜导装置。斜导装置包括固定于铲基上且带有导向面的导向块和夹于导向面上且在第一行位或者第二行位上设有T形槽。铲基向后移动后,第一行位和第二行位同时向中间位置平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铲基,及在铲基两侧的第一行位和第二行位在脱模前组合状态为梯形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行位座上设置有勾住第二行位座的第一扣机;所述的第一行位座上设置有勾住第一扣机的第二扣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成型率高和节能成本的效果。由于铲基在斜导柱作用下向后移动,两侧的第一行位和第二行位在挤压弹簧的作用下,向中间位置平移,之后第一行位和第二行位脱离产品倒扣,即倒扣为产品内侧面的柱子、螺丝孔、方块和倒钩等。此时第一次开模,则第一扣机扣住第二行位座,第一行位座和第二行位座处于脱离的状态。第二次开模,则第一行位座在上述斜导柱作用下向后移动,第一行位座和第二行位座处于分开31mm的状态,通过斜导柱继续斜向上运动使整个第一行位和第二行位完全脱离产品。因此,整个脱模过程,保证了产品的完整性,避免了废料的产生,具有成型率高和节能成本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铲基,及第一行位和第二行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铲基,及第一行位和第二行位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铲基,及第一行位和第二行位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7所示,双向脱模模具行位机构,包括第一行位座01、在第一行位座01一侧设有的第二行位座02、在第二行位座02上设有向外伸出的铲基03、在铲基03两侧分别设有的第一行位04和第二行位05,及在第一行位座01与第二行位座02之间设有驱动铲基03运动脱模的导向装置06。铲基03固定于第一行位座01上。导向装置06包括在铲基03两侧的第一行位座01和第二行位座02之间设有的复位弹簧61、在第一行位座01上设有的导柱固定座62和在导柱固定座62上设有中通的斜孔63,及在对应斜孔63位置的第一行位座01内设有穿出第一行位座01且延伸至斜孔63内的斜导柱64。铲基03两侧的第一行位04和第二行位05与第二行位座02设置有挤压弹簧07。铲基03与两侧的第一行位04和第二行位05之间分别设置有斜导装置08。斜导装置08包括固定于铲基上且带有导向面的导向块81和夹于导向面上且在第一行位04或者第二行位05上设有T形槽82。铲基03向后移动后,第一行位04和第二行位05同时向中间位置平移。铲基03,及在铲基03两侧的第一行位04和第二行位05在脱模前组合状态为梯形体。第二行位座02上设置有勾住第二行位座02的第一扣机09,第一行位座01上设置有勾住第一扣机09的第二扣机10。

应用时,铲基03在斜导柱64作用下向后移动,两侧的第一行位04和第二行位05在挤压弹簧07的作用下,向中间位置平移,之后第一行位04和第二行位05脱离产品11倒扣,即倒扣为产品11内侧面的柱子、螺丝孔、方块和倒钩等。此时第一次开模,则第一扣机09扣住第二行位座02,第一行位座01和第二行位座02处于脱离的状态。第二次开模,则第一行位座01在上述斜导柱64作用下向后移动,第一行位座01和第二行位座02处于分开31mm的状态,通过斜导柱64继续斜向上运动使整个第一行位04和第二行位05完全脱离产品11。因此,整个脱模过程,保证了产品11的完整性,避免了废料的产生,具有成型率高和节能成本的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