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叶片式水泵壳体的涂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34122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叶片式水泵壳体的涂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泵体的加工设备,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叶片式水泵壳体的涂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的发展及其不断提高的性能要求,涂胶作为水泵壳体生产所必需的一类重要辅助材料,应用越来越广泛。喷胶技术在水泵壳体制造上的应用,起到增强泵体结构、紧固防锈、隔热减振和内外装饰的作用。在呈叶片式的水泵壳体大面上,沟槽往往也是呈叶片形的,而常规的喷胶装置难以对这种形状的沟槽进行喷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上述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出了方便对叶片形沟槽喷涂的一种用于叶片式水泵壳体的涂胶装置。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叶片式水泵壳体的涂胶装置,包括底座和两个侧挡板,所述两个侧挡板的上部之间设有固定板架,所述固定板架上通过轴承安装有左轴和右轴,所述左轴、右轴均连接有一号带轮,两个一号带轮之间具有将二者传动相连的皮带,所述皮带上咬合安装有水平滑动安装在固定板架上端的滑移座,所述滑移座下端安装有喷涂枪。

所述左轴后端连接有总驱电机,所述左轴前端连接有二号带轮。

所述固定板架正下方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支承架,所述支承架上设有滑槽,所述支承架下方具有通过轴承座安装在底座上的丝杠,所述丝杠螺纹连接有与滑槽滑动相配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固装有十字安装架。

所述丝杠前端连接有二号带轮,两个二号带轮之间具有将二者传动相连的绳带。

所述总驱电机固定安装在固定板架的后端。

本发明在使用时,先将叶片式水泵壳体的以大面朝上安装到安装座上的十字安装架上进行支撑固定。然后直接启动总驱电机,驱动左轴逆时针旋转,即皮带上部带动喷涂枪向左滑动,绳带将旋转运动传递给丝杠,继而使得固定板架以及叶片式水泵壳体向后滑动,即喷涂枪相对叶片式水泵壳体向前滑动,喷涂枪在向左滑动和向前滑动的复合运动下,能够将胶喷入至右下部弧形轨迹的沟槽内。

进一步的,总驱电机反转,使左轴由逆时针旋转转变为顺时针旋转,即喷涂枪开始向右运动。与此同时,丝杠的转动方向也开始逆转,使得固定板架以及叶片式水泵壳体向前滑动,喷涂枪相对叶片式水泵壳体向后滑动,喷涂枪在向右滑动和向后滑动的复合运动下,能够将胶喷入至左上部弧形轨迹的沟槽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在单个控制元件的驱动下,能够同步驱动皮带传动和丝杠传动,继而能够使得喷涂枪在复合式驱动下进行圆弧运动,达到对叶片式沟槽进行涂胶的效果,操作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为水泵壳体叶片式水泵壳体大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发明进一步阐述。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用于叶片式水泵壳体的涂胶装置,包括底座1和两个侧挡板2,所述两个侧挡板2的上部之间设有固定板架3,所述固定板架3上通过轴承安装有左轴4和右轴5,所述左轴4、右轴5均连接有一号带轮6,两个一号带轮6之间具有将二者传动相连的皮带7,所述皮带7上咬合安装有水平滑动安装在固定板架3上端的滑移座8,所述滑移座8下端安装有喷涂枪9。

所述左轴4后端连接有总驱电机10,所述左轴4前端连接有二号带轮12。

所述固定板架3正下方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支承架13,所述支承架13上设有滑槽13a,所述支承架13下方具有通过轴承座安装在底座1上的丝杠14,所述丝杠14螺纹连接有与滑槽13a滑动相配的安装座15,所述安装座15上固装有十字安装架16。

所述丝杠14前端连接有二号带轮12,两个二号带轮12之间具有将二者传动相连的绳带18。

所述总驱电机10固定安装在固定板架3的后端。

本发明在使用时,先将叶片式水泵壳体的以大面朝上安装到安装座15上的十字安装架16上进行支撑固定。然后直接启动总驱电机10,驱动左轴4逆时针旋转,即皮带7上部带动喷涂枪9向左滑动,绳带18将旋转运动传递给丝杠14,继而使得固定板架3以及叶片式水泵壳体向后滑动,即喷涂枪9相对叶片式水泵壳体向前滑动,喷涂枪9在向左滑动和向前滑动的复合运动下,能够将胶喷入至如图3中的右下部弧形轨迹的沟槽11内。

进一步的,总驱电机10反转,使左轴4由逆时针旋转转变为顺时针旋转,即喷涂枪9开始向右运动。与此同时,丝杠14的转动方向也开始逆转,使得固定板架3以及叶片式水泵壳体向前滑动,喷涂枪9相对叶片式水泵壳体向后滑动,喷涂枪9在向右滑动和向后滑动的复合运动下,能够将胶喷入至如图3中的左上部弧形轨迹的沟槽11内。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