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散热器和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13739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发动机散热器和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动机散热器和发动机。
背景技术
散热器是各种车辆和工程机械的发动机都配备的部件,散热器中注有散热用的冷却液。合格的冷却液是以水和乙二醇为主要成分,再加入一些指定的无机盐和有机盐类而制成,乙二醇含量在40-60%之间。冷却液的冰点可达_37°C,沸点可达108°C,冬天防冻,夏天防沸,同时具有防腐防锈防水垢功能。在车辆或工程机械的使用过程中,冷却液会逐渐的损耗,损耗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将影响车辆或机械的正常工作,必须进行相应的补充。一些情况下,操作人员经常会随意取材,用井水、河水、自来水、雪水等天然水替代冷却液。而天然水含有各种对散热器有害的盐类,易在发动机水套及水箱散热管壁上形成水垢,影响热量传递;过量加入天然水后,降低了冷却液的浓度,使其逐步丧失防腐防锈等功能,久而久之,造成散热器内部腐蚀生锈,出现气蚀、点蚀甚至泄露;天然水中含有各种杂质,进入散热器还会造成内部堵塞,冷却液循环不畅,发动机过热,损坏机件。据统计,近90%的发动机冷却系统故障是由于使用不合格或假冒的冷却液造成的。目前,为了杜绝以上情况的发生,一般采用的做法是,通过在加注口增加过滤网,来阻挡其中的杂质进入散热器。然而,在现有技术中采用过滤网的做法,并不能改变加注的液体的成分,若加入天然水,还是存在结垢、生锈、腐蚀等问题,造成散热器甚至发动机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散热器和发动机,以防止滥加冷却液而造成的散热器和发动机损坏,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种发动机散热器,包括散热器主体(I)、预加注室(2)、第一阀门(3)、传感器⑷,其中预加注室⑵上部设置有入水口(5);预加注室(2)设置于散热器主体(I)的上部,与散热器主体(I)连通;预加注室(2)与散热器主体(I)的连通处安装有第一阀门(3);预加注室⑵的内部设置有传感器⑷。优选的,预加注室⑵设置有排水口(6);排水口(6)处安装有第二阀门(7)。优选的,传感器⑷与控制器⑶电性连接;第一阀门(3)上安装有电驱动装置(9),与控制器(8)电性连接。[0018]优选的,传感器⑷与控制器⑶电性连接;第一阀 门(3)上安装有电驱动装置(9),与控制器⑶电性连接;第二阀门(7)上安装有电驱动装置(9),与控制器⑶电性连接。优选的,电驱动装置(9)具体为电动机。优选的,入水口(5)上设置有入水口盖(10)。一种发动机,包括如上所述的发动机散热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散热器,包括散热器主体、预加注室、第一阀门、传感器,预加注室上部设置有入水口,预加注室设置于散热器主体的上部,与散热器主体连通,预加注室与散热器主体的连通处安装有第一阀门,预加注室的内部设置有传感器,通过此结构可以防止滥加冷却液而造成的散热器和发动机损坏。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散热器中预加注室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散热器中阀门和电驱动装置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I、散热器主体2、预加注室3、第一阀门4、传感器5、入水口6、排水口7、第二阀门8、控制器9、电驱动装置10、入水口盖11、阀门安装孔 12、传感器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描述。如图I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散热器,包括散热器主体I、预加注室2、第一阀门3、传感器4,其中预加注室2上部设置有入水口 5 ;预加注室2设置于散热器主体I的上部,与散热器主体I连通;预加注室2与散热器主体I的连通处安装有第一阀门3 ;预加注室2的内部设置有传感器4。上述结构中,通过入水口 5可以将冷却液加入到预加注室2中,预加注室2中传感器4用于监测加入的冷却液的成分是否合格,并将监测的结果进行输出(例如,将监测结果输出到显示设备或者输出给某控制设备)。如果冷却液的成分合格,则可以打开第一阀门3,这时,通过重力作用,预加注室2中的冷却液将流入到散热器主体I中。优选的,预加注室2还可以设置排水口 6,排水口 6处安装有第二阀门7。排水口 6优选的可以设置在预加注室2的底部。当传感器4监测到冷却液的成分不合格,则可以打开第二阀门7,将预加注室2中不合格的冷却液通过排水口 6排出。[0040]具体的,如图2所示,可以在预加注室2与散热器主体I的连通处设置一组阀门安装孔11,将第一阀门3安装于该阀门安装孔11内;在排水口 6处设置一组阀门安装孔11,将第二阀门7安装于该阀门安装孔11内;并在预加注室2侧壁上设置传感器安装孔12,用于安装传感器4。 优选的,传感器4与控制器8电性连接,第一阀门3上安装有电驱动装置9,与控制器8电性连接,阀门与电驱动装置的连接结构可以如图3所示。其中,控制器8可以是该工程机械或车辆的总控制器,也可以是独立的控制器。传感器4将监测的结果上报给控制器8,控制器可根据上报的结果,通过电驱动装置9对第一阀门3进行相应的控制。在向预加注室2中加注冷却液时,控制器8则控制电驱·动装置9关闭第一阀门3 ;在接收到传感器4发送的监测合格的信号时,控制器8则控制电驱动装置9打开第一阀门3 ;在接收到传感器4发送的监测不合格的信号时,控制器8则保持第一阀门3关闭。具体的,可以使用电动机作为电驱动装置9。优选的,传感器4与控制器8电性连接;第一阀门3上安装有电驱动装置9,与控制器8电性连接;第二阀门7上安装有电驱动装置9,与控制器8电性连接。在向预加注室2中加注冷却液时,控制器8则分别控制电驱动装置9关闭第一阀门3和第二阀门7 ;在接收到传感器4发送的监测合格的信号时,控制器8则控制电驱动装置9打开第一阀门3,并保持第二阀门7关闭;在接收到传感器4发送的监测不合格的信号时,控制器8则保持第一阀门3关闭,并控制电驱动装置9打开第二阀门7。优选的,在入水口 5上可以设置入水口盖10,在不加注冷却液时,则可以通过入水口盖10将入水口 5封闭住。基于上述结构,冷却液的加注流程可以具体为初始状态下,第一阀门3和第二阀门7都处于关闭状态,打开入水口盖10,通过入水口 5将冷却液加入到预加注室2中,与传感器4相接触,传感器4对冷却液的成分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发送给控制器8,如果监测结果为合格,控制器8则保持第二阀门7关闭,并控制电驱动装置9打开第一阀门3,将冷却液注入散热器主体I,如果监测结果为不合格,控制器8则保持第一阀门3关闭,并控制电驱动装置9打开第二阀门7,将冷却液从排水口 6排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包括如上所述的发动机散热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发动机散热器包括散热器主体、预加注室、第一阀门、传感器,预加注室上部设置有入水口,预加注室设置于散热器主体的上部,与散热器主体连通,预加注室与散热器主体的连通处安装有第一阀门,预加注室的内部设置有传感器,通过此结构可以防止滥加冷却液而造成的散热器和发动机损坏。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发动机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器主体(I)、预加注室(2)、第一阀门(3)、传感器(4),其中 预加注室(2)上部设置有入水口(5); 预加注室(2)设置于散热器主体(I)的上部,与散热器主体(I)连通; 预加注室(2)与散热器主体(I)的连通处安装有第一阀门(3); 预加注室(2)的内部设置有传感器(4)。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动机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预加注室(2)设置有排水口 (6); 排水口(6)处安装有第二阀门(7)。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动机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传感器⑷与控制器⑶电性连接; 第一阀门⑶上安装有电驱动装置(9),与控制器⑶电性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传感器⑷与控制器⑶电性连接; 第一阀门⑶上安装有电驱动装置(9),与控制器⑶电性连接; 第二阀门(7)上安装有电驱动装置(9),与控制器⑶电性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发动机散热器,其特征在于,电驱动装置(9)具体为电动机。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动机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入水口(5)上设置有入水口盖(10)。
7.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散热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散热器和发动机,该发动机散热器包括散热器主体(1)、预加注室(2)、第一阀门(3)、传感器(4),其中预加注室(2)上部设置有入水口(5);预加注室(2)设置于散热器主体(1)的上部,与散热器主体(1)连通;预加注室(2)与散热器主体(1)的连通处安装有第一阀门(3);预加注室(2)的内部设置有传感器(4)。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以防止滥加冷却液而造成的散热器和发动机损坏。
文档编号F01P11/14GK202768137SQ201220048119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5日
发明者周永鑫, 刘昌林, 马先芒 申请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