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2426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缩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压缩机。



背景技术:

压缩机是将低压气体提升为高压气体的一种从动的流体机械,是制冷系统的心脏。它从吸气管吸入低温低压的气体,通过电机运转带动活塞对其进行压缩后,向排气管排出高温高压的气体,为制冷循环提供动力,从而实现压缩→冷凝(放热)→膨胀→蒸发 ( 吸热 ) 的制冷循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的技术现状,提供一种工作时能保持低温的压缩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压缩机,主轴2两侧分别是进气室1和叶轮41,进气室1的气体进入叶轮41后被压入扩容器5中,扩容器5与回流器6之间通过弯道相连,主轴2的下方安装有水箱9,与注水腔10相连的水流道12伸入压缩机主体并向下方延伸,水流道12的外壁分别与主轴2、叶轮41、扩容器5、回流器6紧贴,水流道12末端接入用于收集冷却水的水箱9。

进一步的,所述的水流道12为拱桥状,水流道12中间部分具有向上延伸的突起部121。

进一步的,所述的水流道12末端与水箱9相交处安装轴流泵91。

进一步的,所述的叶轮41的一侧具有定子42,定子42一侧设置有平衡盘43,平衡盘43的一侧压力是叶轮41侧间隙中的压力。

进一步的,所述的回流器6末端设置有蜗壳7。

进一步的,所述的主轴2与电机8相连,电机8位于压缩机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的水箱9下方具有出水腔11,出水腔11上设置有用于快速取水的出水端111。

进一步的,所述的注水腔10上具有用于快速注水的注水端10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压缩机工作过程温度保持低温,使电机的余隙损耗减小,降低压缩机压缩能耗,提高压缩机抗过载能力;水箱与外部换热装置连通,使箱内能够实现快速过水,无须对水进行长时间的降温处理,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审查委员能对本实用新型之目的、特征及功能有更进一步了解,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所示,系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压缩机,主轴2两侧分别是进气室1和叶轮41,进气室1的气体进入叶轮41后被压入扩容器5中,气体从叶轮41流出时,仍具有较高的流动速度,为了充分利用这部分速度能,在叶轮41后面设置了流通面积逐渐扩大的扩容器5,扩容器5与回流器6之间通过弯道相连,主轴2的下方安装有水箱9,水箱9下方具有出水腔11,出水腔11上设置有用于快速取水的出水端111,注水腔10上具有用于快速注水的注水端101,与注水腔10相连的水流道12伸入压缩机主体并向下方延伸与水箱9相连接,水流道12为拱桥状,水流道12中间部分具有向上延伸的突起部121,冷却水注入注水端101后,利用冷却水短暂的冲击力越过突起部121,随后通过自身重力实现冷却水快速经过水流道12,水流道12的外壁分别与主轴2、叶轮41、扩容器5、回流器6紧贴,使这些部件工作时与水流道12相接触而保持低温,因此水流道12拱桥状的外轮廓保证其能适应压缩机内发热部件的结构及其整体布局,使其与压缩机部件的接触面积实现最大化。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水流道12末端与水箱9相交处安装轴流泵91,轴流泵91用于从注水腔10处抽入冷却水。叶轮41的一侧具有定子42,定子42一侧设置有平衡盘43,平衡盘43的一侧压力是叶轮41侧间隙中的压力。

所述的回流器6末端设置有蜗壳7,蜗壳7是把扩容器5后或叶轮41后流出的气体汇集起来引出设备;所述的主轴2与电机8相连,电机8位于压缩机的外侧。

当然,以上图示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故,凡是在本实用新型原理上做等效改变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