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直接硼氢化钠燃料电池Co/N/C阴极生产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04794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直接硼氢化钠燃料电池Co/N/C阴极生产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电极制备领域,特别涉及直接硼氢化钠燃料电池阴极制备领域。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是一种直接将储存在燃料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发电技术,由于其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低排放、无污染和无噪音等优点,被认为是继火力、水力、核能之外的第四种发电方法。开发非贵金属催化剂一直是降低燃料电池成本,推动燃料电池技术实用化的关键问题之一 [Michel Lefevre, Eric Proietti, Frederic Jaouen, et al.,Science, 2009, 324:71-74]。Co/N/C催化剂被认为是最有潜力取代昂贵的Pt/C作为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之一。Co/N/C催化剂包含金属钴或者钴的化合物,N元素以及碳载体。已有研究表明将碳载体在高温通以氮气或者氨气能使部分氮原子掺杂到碳载体中,然后用这种掺杂了氮的碳载体与钴或其化合物混合所得的复合物具有较好的对氧气还原反应的催化活性。可以把该复合物粉末与憎水乳液(如聚四氟乙烯等)混合调浆涂抹到碳纸晾干烧结制得直接硼氢化钠燃料电池所用的阴极,进而与阳极、质子交换膜、极板等一起装配为完整的电池。憎水处理对于阴极的电化学活性有很大的影响,憎水物质的用量较少将使阴极憎水性质不佳进而导致电池工作时出现水淹情况阻碍氧气扩散,而提高憎水物质的用量虽能改善憎水性质但将伴随出现导电性下降的结果。因此憎水物质的用量存在一个中间最优值。这增加了阴极制 备质量稳定性控制的难度,同时使阴极制备流程繁琐复杂化,不利于直接硼氢化钠燃料电池的规模化工业制造。石墨烯是碳原子以sp2混成轨域呈蜂巢晶格排列构成的单层二维晶体材料,它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高理论比表面积(约2630 m2 g—1)、高化学稳定性、高电导率(IO6S cnT1)和易功能化等[Dongsheng Geng, Songlan Yang, Yong Zhang, et al.,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11, 257:9193 - 9198],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最近氮掺杂石墨烯的合成及其电化学特性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DongshengGeng, Songlan Yang, Yong Zhang, et al. ,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11,257:9193 - 9198; Yuyan Shaoj Sheng Zhang, Mark H. et al. , Journal of MaterialsChemistry, 2010,20:7491 - 7496; Liangti Quj Yong Liu, Jong-Beom Baekj et al.,Nano, 2010, 4:1321 - 1326 ]。研究表明,氮掺杂石墨烯后可以有效提高石墨烯的电导率和耐腐蚀性;[Dongsheng Geng, Songlan Yang, Yong Zhang, et al. , Applied SurfaceScience, 2011, 257:9193 - 9198];而Shao等人研究表明,由于氮功能团和表面结构缺陷的引入,氮掺杂石墨烯对氧气和双氧水还原反应的催化活性明显高于纯石墨烯[YuyanShao, Sheng Zhang, Mark H. et al. ,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2010,20:7491 - 7496];由此可见,氮掺杂石墨烯是一种非常有潜力应用到燃料电池非贵金属阴极催化剂的新型材料。石墨烯的物理化学性能与石墨烯的层数密切相关,理论上而言单原子层的石墨烯具有最佳的物理化学性能。研究发现在金属镍表面容易生长多层石墨烯,且在生长过程中难以通过控制反应组元、温度等参数简单调控石墨烯的层数。为了同时解决电极憎水处理和开发新型高催化活性的阴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自憎水性能的新型Co/N/C催化剂阴极,并提供了一种制备该阴极的规模化工业生产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以下思路利用石墨烯本身具有良好的憎水性免除常规阴极的憎水处理,利用石墨烯良好的导电性和多孔透气性充当气体扩散层和导电层,同时以石墨烯作为特殊碳载体进行氮掺杂和担载钴化合物成为自憎水Co/N/C催化剂阴极。本发明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在密闭的可抽真空和通气氛的安装有电动收卷放卷装置的反应器中,将泡沫镍和碳布双层卷放在左侧转轴,抽出泡沫镍和碳布一头穿过中间反应区固定于右侧收卷机构。将反应器抽真空至10_2 Pa并充氮气再抽真空,反复数次使反应器内氧气残余量小于10_4 Pa。将中间反应区温度升至1050 °C,开始通入甲烷和氮气混合气体,同时开动右侧传动收卷机构使泡沫镍和碳布连续通过中间反应区,使泡沫镍表面生长有石墨烯。当泡沫镍和碳布完全收卷于右侧后停止加热和通气,使反应器内温度降低至100 °c以下后打开反应器取出泡沫镍和碳布双层卷。然后利用去除泡沫镍并吸附硝酸钴的连续收卷装置,将该双层卷连续通过FeCl3/HCl腐蚀液槽和Co (NO3) 3液槽并保持泡沫镍层在碳布层上方,使得泡沫镍溶解且石墨烯网络中间吸附Co(N03)3。将所收得的碳布卷在60°(烘干后再次装入反应器,抽真空至10_2 Pa并充氮气再抽真空,反复数次使反应器内氧气残余量小于10_4 Pa。将反应区温度升至900 1050 °C,开始通入氨气和氮气混合气体,同时开动收卷机构使碳布卷以一定的速度连续通过中间反应区,从而得到包含纳米钴氧化物的氮掺杂石墨烯碳布卷,将反应器内温度降低至100 °C以下后打开反应器取出卷。根据燃料电池流场面积,从卷中裁剪适当尺寸的碳布,与质子交换膜和阳极直接组装成MEA,之后与流场极板装配为直接硼氢化钠燃料电池。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实现了氮掺杂石墨烯载钴催化剂原位一体地应用于直接硼氢化钠燃料电池阴极并使电池获得高的发电性能;免去难控制的憎水工序,极大地简化了电池阴极的制备技术;实现阴极大批次规模化工业生产,提高电池生产率并降低生产成本。


图I原位反应器示意图
图2去除泡沫镍并吸附硝酸钴的连续收卷机构示意图 图3氮掺杂石墨烯载钴碳布卷的结构示意图 图4 MEA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 :
在如图I所示的反应器中,将泡沫镍和碳布双层卷放在左侧转轴,抽出泡沫镍和碳布一头穿过中间反应区固定于右侧收卷机构。将反应器抽真空至10_2 Pa并充氮气再抽真、空,反复数次使反应器内氧气残余量小于10_4 Pa。将中间反应区温度升至1050 °C,开始通入甲烷和氮气混合气体(甲烷体积分数为40%,氮气体积分数为60%),同时开动右侧传动收卷机构使泡沫镍和碳布以0. 5 mm/min的速度连续通过中间反应区,使泡沫镍表面生长有石墨烯。当泡沫镍和碳布完全收卷于右侧后停止加热和通气,使反应器内温度降低至100 0C以下后打开反应器取出泡沫镍和碳布双层卷。然后利用去除泡沫镍并吸附硝酸钴的连续收卷装置,将该双层卷以I mm/min的速度连续通过FeCl3/HCl腐蚀液槽和Co (NO3) 3液槽(Co (NO3)3浓度为I mol/L)并保持泡沫镍层在碳布层上方,使得泡沫镍溶解且石墨烯网络中间吸附Co(N03)3。将所收得的碳布卷在60 °C烘干后再次装入图I的反应器,抽真空至10_2 Pa并充氮气再抽真空,反复数次使反应器内氧气残余量小于10_4 Pa。将反应区温度升至900 °C,开始通入氨气和氮气混合气体(氨气体积分数为10%,氮气体积分数为90%),同时开动收卷机构使碳布卷以0. 5 mm/min的速度连续通过中间反应区,从而得到包含纳米钴氧化物的氮掺杂石墨烯碳布卷,将反应器内温度降低至100 0C以下后打开反应器取出卷。根据燃料电池流场面积,从卷中裁剪适当尺寸的碳布,与质子交换膜和阳极直接按图4结构组装成MEA,之后与流场极板装配为直接硼氢化钠燃料电池。该电池以IOwt. %Na0H-5wt. %NaBH4为燃料在80 0C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可达到300 mW/cm2。
实施例2
在如图I所示的反应器中,将泡沫镍和碳布双层卷放在左侧转轴,抽出泡沫镍和碳布一头穿过中间反应区固定于右侧收卷机构。将反应器抽真空至10_2 Pa并充氮气再抽真空,反复数次使反应器内氧气残余量小于10_4 Pa。将中间反应区温度升至1050 °C,开始通入甲烷和氮气混合气体(甲烷体积分数为20%,氮气体积分数为80%),同时开动右侧传动收卷机构使泡沫镍和碳布以5 mm/min的速度连续通过中间反应区,使泡沫镍表面生长有石墨烯。当泡沫镍和碳布完全收卷于右侧后停止加热和通气,使反应器内温度降低至100 0C以下后打开反应器取出泡沫镍和碳布双层卷。然后利用去除泡沫镍并吸附硝酸钴的连续收卷装置,将该双层卷以5 mm/min的速度连续通过FeCl3/HCl腐蚀液槽和Co (NO3) 3液槽(Co (NO3) 3浓度为5 mol/L)并保持泡沫镍层在碳布层上方,使得泡沫镍溶解且石墨烯网络中间吸附Co (NO3)3。将所收得的碳布卷在60 °C烘干后再次装入图I的反应器,抽真空至10_2 Pa并充氮气再抽真空,反复数次使反应器内氧气残余量小于10_4 Pa。将反应区温度升至1000 0C,开始通入氨气和氮气混合气体(氨气体积分数为40%,氮气体积分数为60%),同时开动收卷机构使碳布卷以5 mm/min的速度连续通过中间反应区,从而得到包含纳米钴氧化物的氮掺杂石墨烯碳布卷,将反应器内温度降低至100 °C以下后打开反应器取出卷。根据燃料电池流场面积,从卷中裁剪适当尺寸的碳布,与质子交换膜和阳极直接按图4结构组装成MEA,之后与流场极板装配为直接硼氢化钠燃料电池。该电池以IOwt. %Na0H-5wt. %NaBH4为燃料在80 0C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可达到350 mW/cm2。
实施例3
在如图I所示的反应器中,将泡沫镍和碳布双层卷放在左侧转轴,抽出泡沫镍和碳布一头穿过中间反应区固定于右侧收卷机构。将反应器抽真空至10_2 Pa并充氮气再抽真空,反复数次使反应器内氧气残余量小于10_4 Pa。将中间反应区温度升至1050 °C,开始通入甲烷和氮气混合气体(甲烷体积分数为40%,氮气体积分数为60%),同时开动右侧传动收卷机构使泡沫镍和碳布以50 mm/min的速度连续通过中间反应区,使泡沫镍表面生长有石墨烯。当泡沫镍和碳布完全收卷于右侧后停止加热和通气,使反应器内温度降低至100 0C以下后打开反应器取出泡沫镍和碳布双层卷。然后利用去除泡沫镍并吸附硝酸钴的连续收卷装置,将该双层卷以10 mm/min的速度连续通过FeCl3/HCl腐蚀液槽和Co (NO3) 3液槽(Co (NO3) 3浓度为20 mol/L)并保持泡沫镍层在碳布层上方,使得泡沫镍溶解且石墨烯网络中间吸附Co(N03)3。将所收得的碳布卷在60 °C烘干后再次装入图I的反应器,抽真空至10_2 Pa并充氮气再抽真空,反复数次使反应器内氧气残余量小于10_4 Pa。将反应区温度升至1050°C,开始通入氨气和氮气混合气体(氨气体积分数为80%,氮气体积分数为20%),同时开动收卷机构使碳布卷以50 mm/min的速度连续通过中间反应区,从而得到包含纳米钴氧化物的氮掺杂石墨烯碳布卷,将反应器内温度降低至100 °C以下后打开反应器取出卷。根据燃料电池流场面积,从卷中裁剪适当尺寸的碳布,与质子交换膜和阳极直接按图4结构组装成MEA,之后与流场极板装配为直接硼氢化钠燃料电池。该电池以IOwt. %Na0H-5wt. %NaBH4为燃料在80 0C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可达到330 mW/cm2。
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原理,本发明的不同改变和变化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在上文提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
1.一种直接硼氢化钠燃料电池用Co/N/C阴极的工业生产技术,包括如下步骤 1)在密闭的可抽真空和通气氛的安装有电动收卷放卷装置的容器中,将泡沫镍和碳布双层卷放在左侧转轴,抽出泡沫镍和碳布一头穿过中间反应区固定于右侧收卷机构;将反应装置抽真空至10_2 Pa并充氮气再抽真空,反复数次使反应器内氧气残余量小于10_4 Pa;将中间反应区温度升至1050 °C,开始通入甲烷和氮气混合气体,同时开动右侧传动收卷机构使泡沫镍和碳布连续通过中间反应区,使泡沫镍表面生长有石墨烯;当泡沫镍和碳布完全收卷于右侧后停止加热和通气,使反应器内温度降低至100 0C以下后打开反应器取出泡沫镍和碳布双层卷; 2)将步骤I)所获得的双层卷连续通过FeCl3/HCl腐蚀液槽和硝酸钴溶液槽并保持泡沫镍层在碳布层上方,使得泡沫镍溶解且石墨烯网络中间吸附硝酸钴; 3)将步骤2)所获得的碳布卷在60°C烘干后再次装入步骤I)所述的反应器,抽真空至10_2 Pa并充氮气再抽真空,反复数次使反应器内氧气残余量小于10_4 Pa;将反应区温度升至90(T1050 °C,开始通入氨气和氮气混合气体,同时开动收卷机构使碳布卷连续通过中间反应区,当反应器内温度降低至100 0C以下后打开反应器取出碳布卷; 4)将步骤3)所获得的碳布卷裁剪为合适尺寸作为阴极,与阳极、电解质膜制作成膜组件。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直接硼氢化钠燃料电池用Co/N/C阴极的工业生产技术,其特征在于双层卷或碳布卷的收卷速度为0. 5^50 mm/min。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直接硼氢化钠燃料电池用Co/N/C阴极的工业生产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I)所述的甲烷与氮气混合气体中甲烷体积比例为109^40% ;氮气体积比例为 60% 90%。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直接硼氢化钠燃料电池用Co/N/C阴极的工业生产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硝酸钴溶液浓度为f20 mol/L。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直接硼氢化钠燃料电池用Co/N/C阴极的工业生产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氨气与氮气的混合气体中氨气体积比例为109^80% ;氮气体积比例为20% 90%。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直接硼氢化钠燃料电池用Co/N/C阴极的工业生产技术,其特征在于所制备的Co/N/C中Co可以纯钴或者钴的氧化物或者氢氧化物的纳米颗粒或者纳米棒形式嵌在多孔状的石墨烯网络中。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直接硼氢化钠燃料电池用Co/N/C阴极的工业生产技术,其特征在于所制备的Co/N/C中石墨烯孔径分布在5微米和500微米出现峰值。
8.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其特征是其具备权利要求广7中任一项所述的阴极。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接硼氢化钠燃料电池用Co/N/C阴极的规模化工业生产技术,该技术包括多孔石墨烯载体的制备、钴化合物的担载和氮掺杂的原位处理以及膜组件的制备。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可以实现Co/N/C中石墨烯片层的可控生长和阴极的连续生产。避免传统工艺的憎水处理环节,显著简化了燃料电池阴极的制作流程,对促进燃料电池实用化具有重要意义。
文档编号H01M4/96GK102760889SQ201210263788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9日
发明者何燕, 刘嘉斌, 季振国, 李爱国, 王娟, 王宏涛, 秦海英 申请人:刘嘉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