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芪注射液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179718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黄芪注射液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黄芪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属于中药制剂领域。
背景技术
黄芪为中药益气药,现已证实对机体的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实验表明,黄芪能显著地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其作用强度与卡介苗相近,黄芪与党参合用,其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的作用尤为显著,较卡介苗为强。又具有细胞免疫功能增强作用,能促进健康人淋巴细胞转化的功能,大多数乙型肝炎病人在获得疗效的同时SK—SD皮试转阳和增强。服用黄芪可明显提高人体白细胞诱生干扰素的功能,且见易感冒患者鼻分泌中IgA和lgG的含量上升。黄芪及其提取物可使小鼠血浆环磷腺苷(cAMP)水平提高,这可能与其提高干扰素的含量有关。动物试验可见白细胞及多核白细胞明显地增加。
临床研究表明,黄芪注射液可用于各种类型的肝炎病人,尤适用于细胞免疫功能降低的慢性持续性肝炎(CPH)和慢性活动性肝炎(CAH)的病人,可增进食欲,改善肝功能,增强细胞免疫,降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滴度或使之转阴。用于典型脾虚症状的慢性气管炎患者,大部分病人20天内脾虚症状改善。实验研究表明,黄芪对小鼠I型副流感病毒感染有轻度保护作用,经人群试验确证黄芪有防治感冒的效果。与党参配伍肾炎蛋白尿有治疗作用。临床上常用防已苓荟汤治疗肾炎,这可能与其能抑制变态反应,又能增强机体抵抗力有关。黄芪也常用于白细胞减少以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因此,有关黄芪提取工艺的报道有不少。比如,专利文献99106225.6,发明名称一种精制黄芪注射液制备工艺,其取黄芪通过煎煮、过滤、浓缩、然后醇沉3次,浓度为70%、80%、85%、每次醇沉后冷藏0℃放置数小时、回收乙醇并浓缩、用注射用水稀释,冷藏至0-4℃,放置24小时、过滤、用2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煮沸加入活性炭、再加2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最后过滤、灌封、灭菌、质检、包装而成。该申请只采用了醇沉,使所得浓缩液纯度低,制剂颜色深,虽然进行多次醇沉处理,但也不能很好的大幅度地去除杂质。
专利文献03114789.5,发明名称黄芪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黄芪在水中煎煮,过滤,减压浓缩滤液,加入乙醇静置,过滤,减压浓缩,加水稀释,冷藏,过滤,减压浓缩,用大孔树脂进行分离,收集洗脱液;用水稀释,加入L-精氨酸,调节pH至7.0~7.5,加入活性炭,过滤脱炭,加水稀释,即获得黄芪注射液。并可加水稀释至40g黄芪生药/250ml,渗透压为300mosm左右,黄芪甲甙量不低于8mg/250ml,灌装于250ml输液瓶中,加膜压盖,灭菌。该申请采用先醇沉后上树脂柱洗脱的工艺,所得浓缩液因树脂的降解物和致孔剂等可能污染提取物的物质不能被有效除去,因而杂质也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黄芪注射液的制备方法,该方法获得的提取物纯度高,应用安全。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的一种黄芪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黄芪切片,加入生药4~12倍量的水,45~65℃浸30~60分钟,煮沸1~3小时;滤出,加生药2~10倍量的水,煮沸0.5~2小时;合并滤液,冷却,静置1~5小时,过滤,冷却至30℃以下;2)然后上树脂柱浸30~60分钟,以18~21升/分钟的流速过柱吸附,以树脂3~5倍量的纯化水冲柱,以树脂1~3倍量的20~40%乙醇冲柱,再以树脂1~3倍量的纯化水冲柱,最后以树脂4~5倍量的60~85%乙醇浸30~60分钟,以15~16.5升/分钟流速洗脱;
3)收集洗脱液,过滤,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14~1.18(80℃±2测);加入高醇使含醇量达到75~85%,室温静置12~24小时,滤膜过滤,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注射用水至每1ml含原生药2~4g,搅拌溶解,调pH值至3.0~4.0,灌装灭菌,冷冻至结冰,0~6℃冷藏5~9天;4)将冷藏液经微孔滤膜过滤,调pH 7.5~9.5,加0.05~0.5%活性炭煮15~25分钟,待温度下降至50℃以下,过滤,灌装灭菌;冷冻至结冰后,于阴凉干燥处或室温放置15~30天;5)然后先粗滤,再经微孔滤膜过滤,并超滤后得超滤液;将其与40℃以下的超滤后的注射用水合并,调pH值7.5~10.0,再补加超滤后的注射用水至每1ml含原生药2g;待药液冷却至30℃以下精滤,灌装灭菌即得。
优选的步骤为1)黄芪切片,加入生药4~8倍量的水,50~60℃浸30~50分钟,煮沸1.5~2小时;滤出,加生药2~6倍量的水,煮沸1~2小时;合并滤液,冷却,静置1~3小时,过滤,冷却至30℃以下;2)然后上树脂柱浸30~50分钟,以18~21升/分钟的流速过柱吸附,以树脂3~4倍量的纯化水冲柱,以树脂1~2倍量的30~40%乙醇冲柱,再以树脂1~2倍量的纯化水冲柱,最后以树脂4~5倍量的70~85%乙醇浸30~50分钟,以15~16.5升/分钟流速洗脱;3)收集洗脱液,过滤,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14~1.18(80℃±2测);加入高醇使含醇量达到80~85%,室温静置12~18小时,滤膜过滤,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注射用水至每1ml含原生药2g,搅拌溶解,调pH值至3.0~3.5,灌装灭菌,冷冻至结冰,0~6℃冷藏7~9天;4)将冷藏液经微孔滤膜过滤,调pH 8.0~9.0,加0.1~0.3%活性炭煮15~20分钟,待温度下降至50℃以下,过滤,灌装灭菌;冷冻至结冰后,于阴凉干燥处或室温放置15~20天;5)然后先粗滤,再经微孔滤膜过滤,并超滤后得超滤液;将其与4 0℃以下的超滤后的注射用水合并,调pH值7.5~9.5,再补加超滤后的注射用水至每1ml含原生药2g;待药液冷却至30℃以下精滤,灌装灭菌即得。
其中,步骤3)中滤膜采用0.45~0.65μm孔径的滤膜。
步骤4)中微孔滤膜采用0.2~0.45μm孔径的。
步骤5)中微孔滤膜采用0.2μm孔径的;超滤采用6000~10000分子量的超滤器;精滤采用0.2μm微孔滤膜和筒式除菌滤器。
灭菌可采用在110~120℃高压下处理20~40分钟。
本发明黄芪注射液的制备方法采用先上柱洗脱再醇沉,能更好的去除鞣质、蛋白质等大分子杂质,并通过醇沉将树脂的降解物和致孔剂等可能污染提取物的树脂残留除去,所得浓缩液的纯度更高,应用更安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黄芪切片(厚度为2-4mm),加入生药8倍量的水,60℃温浸30分钟,煮沸1.5小时。滤出,加生药6倍量的水,煮沸1小时。
合并滤液,冷却,静置1小时,过滤,冷却至30℃以下,上大孔吸附树脂柱浸30分钟,以18升/分钟的流速过柱吸附,以树脂3倍量的纯化水冲柱,然后以树脂1倍量的30%乙醇冲柱,再以树脂1倍量的纯化水冲柱,最后以树脂4倍量的70%乙醇浸30分钟,以15升/分钟流速洗脱。收集洗脱液,过滤,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16±0.02(80℃±2测)。
加入高醇使含醇量达到85%,室温静置12小时,0.45μm滤膜过滤,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注射用水至每1ml含原生药2g,搅拌溶解,调pH值至3.2,灌装,115℃高压灭菌40分钟,冷冻至结冰,0℃冷藏7天。
将冷藏液经0.45μm微孔滤膜过滤,用氢氧化钠溶液调pH 9.0,加0.1%活性炭煮15分钟,待温度下降至50℃以下,过滤,经115℃灭菌40分钟。冷冻至结冰后及时取出缓化,于室温放置半个月。
用200目绢布过滤,然后经0.2μm微孔滤膜过滤,经6000分子量超滤器超滤后得超滤液。再将其与40℃以下的超滤后的注射用水合并,用10%NaOH调pH值9.5,再补加超滤后的注射用水至每1ml含原生药2g。待药液冷却至30℃以下经0.2μm微孔滤膜、筒式除菌滤器精滤,灌装灭菌即得。
实施例2黄芪切片(厚度为2-4mm),加入生药6倍量的水,50℃温浸60分钟,煮沸1小时。滤出,加生药4倍量的水,煮沸2小时。
合并滤液,冷却,静置2小时,过滤,冷却至30℃以下,上大孔吸附树脂柱浸50分钟,以20升/分钟的流速过柱吸附,以树脂3倍量的纯化水冲柱,然后以树脂2倍量的30%乙醇冲柱,再以树脂2倍量的纯化水冲柱,最后以树脂5倍量的60%乙醇浸60分钟,以16.5升/分钟流速洗脱。收集洗脱液,过滤,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16±0.01(80℃±2测)。
加入高醇使含醇量达到75%,室温静置16小时,0.65μm滤膜过滤,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注射用水至每1ml含原生药4g,搅拌溶解,调pH值至3.5,灌装,120℃高压灭菌30分钟,冷冻至结冰,6℃冷藏5天。
将冷藏液经0.2μm微孔滤膜过滤,用氢氧化钠溶液调pH 8.0,加0.3%活性炭煮20分钟,待温度下降至50℃以下,过滤,经120℃灭菌20分钟。冷冻至结冰后及时取出缓化,置阴凉干燥处半个月。
用200目绢布过滤,然后经0.2μm微孔滤膜过滤,经8000分子量卷膜式超滤器超滤后得超滤液。再将其与40℃以下的超滤后的注射用水合并,用10%NaOH调pH值7.7,定容。待药液冷却至30℃以下经0.2μm微孔滤膜、筒式除菌滤器精滤,灌装灭菌即得。
实施例3黄芪切片(厚度为2-4mm),加入生药4倍量的水,65℃温浸40分钟,煮沸2小时。滤出,加生药2倍量的水,煮沸0.5小时。
合并滤液,冷却,静置5小时,过滤,冷却至30℃以下,上大孔吸附树脂柱浸40分钟,以21升/分钟的流速过柱吸附,以树脂4倍量的纯化水冲柱,然后以树脂3倍量的20%乙醇冲柱,再以树脂3倍量的纯化水冲柱,最后以树脂4倍量的85%乙醇浸40分钟,以16升/分钟流速洗脱。收集洗脱液,过滤,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16±0.02(80℃±2测)。
加入高醇使含醇量达到80%,室温静置20小时,0.55μm滤膜过滤,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注射用水至每1ml含原生药3g,搅拌溶解,调pH值至3.0,灌装,110℃高压灭菌30分钟,冷冻至结冰,0℃冷藏9天。
将冷藏液经0.35μm微孔滤膜过滤,用氢氧化钠溶液调pH 9.5,加0.5%活性炭煮25分钟,待温度下降至50℃以下,过滤,经115℃灭菌40分钟。冷冻至结冰后及时取出缓化,室温放置20天。
用200目绢布过滤,然后经0.2μm微孔滤膜过滤,经10000分子量超滤器超滤后得超滤液。再将其与40℃以下超滤后的注射用水合并,用10%NaOH调pH值7.5,定容。待药液冷却至30℃以下经0.2μm微孔滤膜、筒式除菌滤器精滤,灌装灭菌即得。
实施例4黄芪切片,加入生药12倍量的水,45℃温浸30分钟,煮沸1小时;滤出,加生药10倍量的水,煮沸2小时。
合并滤液,冷却,静置3小时,过滤,冷却至30℃以下,上大孔吸附树脂柱浸60分钟,以18升/分钟的流速过柱吸附,以树脂5倍量的纯化水冲柱,然后以树脂2倍量的40%乙醇冲柱,再以树脂1倍量的纯化水冲柱,最后以树脂5倍量的65%乙醇浸50分钟,以15升/分钟流速洗脱。收集洗脱液,过滤,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16±0.01(80℃±2测)。
加入高醇使含醇量达到75%,室温静置24小时,0.45μm滤膜过滤,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注射用水至每1ml含原生药2g,搅拌溶解,调pH值至4.0,灌装,115℃高压灭菌40分钟,冷冻至结冰,2℃冷藏7天。
将冷藏液经0.20μm微孔滤膜过滤,用氢氧化钠溶液调pH 7.5,加0.05%活性炭煮15分钟,待温度下降至50℃以下,过滤,经120℃灭菌30分钟。冷冻至结冰后及时取出缓化,置阴凉干燥处30天。
用200目绢布过滤,然后经0.2μm微孔滤膜过滤,经80000分子量超滤器超滤后得超滤液。再将其与40℃以下的超滤后的注射用水合并,用10%NaOH调pH值10.0,定容。待药液冷却至30℃以下经0.2μm微孔滤膜、筒式除菌滤器精滤,灌装灭菌即得。
实验例本试验例在于研究黄芪注射液的纯度与安全性。
1)鞣质的检查取黄芪注射液2ml,加新配制的含1%鸡蛋清的生理氯化钠溶液5ml,放置15分钟,未出现混浊。
2)蛋白质的检查取黄芪注射液1ml,加新配制的30%磺基水杨酸溶液1ml,混匀,放置5分钟,未出现混浊。
3)D-101大孔吸附树脂有机溶剂残留的检查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进行检测,未检出正己烷、苯、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苯乙烯和二乙烯苯等残留物。
4)异常毒性检查取小鼠5只,每只小鼠静脉注射黄芪注射液0.5ml。5只小鼠在给药后48小时内未死亡。
5)溶血与凝聚检查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XVIII B),无溶血与凝聚现象发生。
采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得到的提取物纯度更高,应用更安全。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黄芪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1)黄芪切片,加入生药4~12倍量的水,45~65℃浸30~60分钟,煮沸1~3小时;滤出,加生药2~10倍量的水,煮沸0.5~2小时;合并滤液,冷却,静置1~5小时,过滤,冷却至30℃以下;2)然后上树脂柱浸30~60分钟,以18~21升/分钟的流速过柱吸附,以树脂3~5倍量的纯化水冲柱,以树脂1~3倍量的20~40%乙醇冲柱,再以树脂1~3倍量的纯化水冲柱,最后以树脂4~5倍量的60~85%乙醇浸30~60分钟,以15~16.5升/分钟流速洗脱;3)收集洗脱液,过滤,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14~1.18(80℃±2测);加入高醇使含醇量达到75~85%,室温静置12~24小时,滤膜过滤,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注射用水至每1ml含原生药2~4g,搅拌溶解,调pH值至3.0~4.0,灌装灭菌,冷冻至结冰,0~6℃冷藏5~9天;4)将冷藏液经微孔滤膜过滤,调pH 7.5~9.5,加0.05~0.5%活性炭煮15~25分钟,待温度下降至50℃以下,过滤,灌装灭菌;冷冻至结冰后,于阴凉干燥处或室温放置15~30天;5)然后先粗滤,再经微孔滤膜过滤,并超滤后得超滤液;将其与40℃以下的超滤后的注射用水合并,调pH值7.5~10.0,再补加超滤后的注射用水至每1ml含原生药2g;待药液冷却至30℃以下精滤,灌装灭菌即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芪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1)黄芪切片,加入生药4~8倍量的水,50~60℃浸30~50分钟,煮沸1.5~2小时;滤出,加生药2~6倍量的水,煮沸1~2小时;合并滤液,冷却,静置1~3小时,过滤,冷却至30℃以下;2)然后上树脂柱浸30~50分钟,以18~21升/分钟的流速过柱吸附,以树脂3~4倍量的纯化水冲柱,以树脂1~2倍量的30~40%乙醇冲柱,再以树脂1~2倍量的纯化水冲柱,最后以树脂4~5倍量的70~85%乙醇浸30~50分钟,以15~16.5升/分钟流速洗脱;3)收集洗脱液,过滤,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14~1.18(80℃±2测);加入高醇使含醇量达到80~85%,室温静置12~18小时,滤膜过滤,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注射用水至每1ml含原生药2g,搅拌溶解,调pH值至3.0~3.5,灌装灭菌,冷冻至结冰,0~6℃冷藏7~9天;4)将冷藏液经微孔滤膜过滤,调pH 8.0~9.0,加0.1~0.3%活性炭煮15~20分钟,待温度下降至50℃以下,过滤,灌装灭菌;冷冻至结冰后,于阴凉干燥处或室温放置15~20天;5)然后先粗滤,再经微孔滤膜过滤,并超滤后得超滤液;将其与40℃以下的超滤后的注射用水合并,调pH值7.5~9.5,再补加超滤后的注射用水至每1ml含原生药2g;待药液冷却至30℃以下精滤,灌装灭菌即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黄芪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滤膜采用0.45~0.65μm孔径的滤膜。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黄芪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微孔滤膜采用0.2~0.45μm孔径的。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黄芪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微孔滤膜采用0.2μm孔径的。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黄芪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超滤采用6000~10000分子量的超滤器。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黄芪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精滤采用0.2μm微孔滤膜和筒式除菌滤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芪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其采用水煮、上柱洗脱和醇沉等步骤;该制备方法能更好的去除鞣质、蛋白质等杂质,并通过醇沉将树脂的降解物和致孔剂等可能污染提取物的树脂残留除去,所得浓缩液的纯度更高,应用更安全。
文档编号A61P31/00GK101049339SQ20071009911
公开日2007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11日
发明者方同华 申请人:黑龙江省珍宝岛制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