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搅拌站出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90530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搅拌站出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搅拌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混凝土搅拌站出料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公路、桥梁、水坝以及房屋建设中都不可缺少的原料之一。传统的混凝土均是在施工现场搅拌加工而成,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会产生大量的扬尘及噪音污染,尤其是在一些繁华地段的施工场地,现场制作混凝土的上述问题也越来越为人们所诟病。

近年来,商品混凝土由于其方便、快捷以及制造过程污染小等优点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青睐,作为商品混凝土的搅拌设备,混凝土搅拌站也由此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混凝土搅拌站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个为搅拌主机,另一个则是用于将搅拌主机拌合好的混凝土卸入相应的搅拌车的砼出料斗,其中砼出料斗包括斗体和设于斗体下部的斗门。生产过程中,首先通过搅拌主机对混凝土进行拌合,拌好后的混凝土首先落入砼出料斗的斗体中,然后再由斗体导入至相应的搅拌车。

通过以上对混凝土搅拌站的工作过程的描述可知,在其卸放混凝土的过程中,砼出料斗的斗体是会受到落料的冲击的,尤其是对于斗体的下部锥段来说,从搅拌主机中下落的混凝土将直接落在该部分上,因此极易被磨损、破坏。目前,为了防止斗体被磨损,常用的办法是在斗体的内侧加装耐磨衬板,但是由于斗体的下口小,且是混凝土进料的正下方,混凝土下料冲击大,砂石与斗体滑动磨擦剧烈,出料斗下部衬板的更换频繁,其维护成本很高。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公开号为CN20351048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砼出料斗,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斗体和斗门,而且斗体的内侧设有围绕其出料口的、环形的藏料夹槽。这种砼出料斗通过混凝土在藏料夹槽中逐渐堆积并借此形成一个混凝土衬垫,借此避免后续的混凝土直接撞击斗体的内壁,避免了斗体的损坏。

但是在卸料完成后,藏料夹槽中堆积的混凝土无法及时得到清理,时间一长混凝土就会凝固,造成出料的卸料孔径变小,降低了以后的出料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搅拌站出料装置,具有方便清理藏料槽内的堆积的混凝土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混凝土搅拌站出料装置,包括斗体和设置在斗体上的出料口,所述斗体的内壁上设有挡料组件,所述挡料组件包括多根固定在所述的斗体内壁上的支撑杆以及固定在所述支撑杆端部且倾斜向上设置的挡料环,所述挡料环的与所述斗体内壁之间形成有开口向上的藏料槽,且所述挡料环与所述斗体的内壁相间隔并在所述藏料槽下方形成卸料口;所述藏料槽内还设有用于清理所述藏料槽的卸料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生产完后的混凝土从出料斗出料时,混凝土聚集在藏料槽内,从而在斗体的内壁上和挡料板的内壁上形成一个隔离带,后续下落的混凝土就只会冲击隔离带,减少了混凝土对斗体内壁表面的冲击,从而减少的斗体内壁和挡料板的损坏;在下料的同时,聚集在藏料槽内的混凝土会有少量的从卸料口中漏出,因此卸料口的大小需要设置成在单位时间内藏料槽的进料量大于卸料口的进料量,从而保证在藏料槽内可以聚集一定量的混凝土形成隔离带;当出料完成时,聚集在藏料槽内的混凝土即会从卸料口的逐渐流出,最终使藏料槽内的混凝土排空,从而完成藏料槽内的混凝土自动清理;同时通过卸料组件,可以对藏料槽内的混凝土进行清理,加快藏料槽内混凝土的排出和清理,清理过程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卸料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藏料槽内且与所述藏料槽相配合的卸料块和固定在所述卸料块上并穿过所述卸料口延伸至所出料口处的推料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卸料完成后,推动推料板,使推料板绕着斗体的内壁转动,从而带动卸料块在藏料槽内转动,卸料块在转动的过程中会对斗体的内壁和挡料板的表面形成“刮料”的作用,使粘接的斗体内壁和挡料板表面的混凝土刮干净,从而保持藏料槽内的清洁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料板固定连接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转动连接在所述斗体的出料口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转动环即可带动推料板沿斗体的内壁转动,从而带动卸料块在藏料槽内转动,从而使藏料槽清理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卸料组件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卸料组件均匀分布在藏料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卸料组件可以同时进行卸料工作,从而时卸料过程更加迅速,且清理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斗体上还设有用于驱动所述转动环转动的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驱动组件,使卸料实现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套设在所述转动环上的传动齿轮、固定在所述斗体上的驱动电机、以及固定在所述驱动电机转轴上且与所述传动齿轮相啮合的驱动齿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驱动电机,驱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传动齿轮转动,转动环随传动齿轮同时转动,最终带动卸料块在藏料槽中转动,实现对藏料槽内的混凝土的自动清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所述转动环上的驱动杆、固定在所述斗体上的驱动气缸、以及两端分别铰接在所述驱动杆和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上的连接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驱动气缸,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往复伸缩,从而带动连接杆移动,由于连接杆铰接在驱动杆上,在连接杆移动的过程中即会带动驱动杆转动,最终带动卸料块在藏料槽中转动,实现对藏料槽内的混凝土的自动清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往复伸缩一次,所述卸料块往复转动相邻卸料块之间的弧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组卸料组件恰好完成对藏料槽清理一周,从而减少了转动环的转动角度,提高了清理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卸料块的两端倾斜向内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卸料块在在转动的过程中,卸料块的两侧会对藏料槽内的混凝土形成一个向下的推移力,从而时藏料槽内的混凝土更加快速的从卸料口中流出,从而提高了清理效果和清理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料板上位于所述卸料口的下方设有倾斜向下的引流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卸料口中漏出的混凝土即落入到引流板上,经引流板的引流作用从出料口中流出,从而减少了混凝土沿推料板下滑至转动环上,导致转动环转动困难的情况发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通过设置支撑杆和挡料板,在出料时形成隔离带,减少了混凝土冲击斗体内壁,从而减少了斗体内壁的损坏;挡料板和斗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卸料口,减少了混凝土在藏料槽中的聚集,实现混凝土的自动清理;

其二,设置卸料组件,使藏料槽内的清理的更加干净;

其三,设置驱动组件,实现卸料和清理的自动化,提高了清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沿斗体轴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斗体;11、出料口;2、挡料组件;21、支撑杆;22、挡料环;221、藏料槽;222、卸料口;3、卸料组件;31、卸料块;32、推料板;321、引流板;4、转动环;5、驱动组件;51、传动齿轮;52、驱动电机;53、驱动齿轮;54、驱动杆;55、驱动气缸;56、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一种混凝土搅拌站出料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斗体1的底部设有出料口11,斗体1的内壁上设有挡料组件2,挡料组件2包括多根固定在斗体1内壁上的支撑杆21和固定在支撑杆21端部的挡料环22;支撑杆21呈水平设置,且绕斗体1的内壁均匀分布;挡料环22为绕斗体1内壁的环形结构,挡料环22倾斜向上设置且倾斜方向与斗体1的倾斜方向相反,且挡料环22与斗体1内壁间隔一段距离,从而在挡料环22与斗体1内壁之间形成有开口向上藏料槽221,在藏料槽221的底部形成有卸料口222;由于在下料的同时,聚集在藏料槽221内的混凝土会有少量的从卸料口222中漏出,因此卸料口222的大小需要设置成在单位时间内藏料槽221的进料量大于卸料口222的进料量。

如图1和图2所示,藏料槽221内设有沿斗体1的内壁均匀设置有多个卸料组件3,本实施例中设有六个卸料组件3,卸料组件3包括设置在藏料槽221内的卸料块31和固定在卸料块31上的推料板32;卸料块31与藏料槽221相匹配,且卸料块31与藏料槽221的内壁相贴合,即与挡料板的表面和斗体1的内壁相贴合,卸料块31的两端为斜面,且均倾斜向内设置,从而使卸料块31在整体上呈上大下小的凸台状;推料板32呈与斗体1的内壁相适配的弧形,且挡料板穿过卸料口222并延伸出出料口11;在挡料板上位于卸料口222的下方固定有引流板321,引流板321倾斜向下设置且呈开口向上的“V”形,这样从卸料口222中漏出的混凝土落在推料板32上的部分即在引流板321的引流作用下落下,从而不会沿推料板32下滑。

如图1所示,斗体1上位于出料口11出转动连接有转动环4,可以在出料口11出套设轴承,转动环4套设在轴承上,或在转动环4的一侧设置卡扣,在斗体1的外壁上设有与卡扣相配的卡槽,从而实现了转动环4与斗体1的转动连接;各推料板32固定连接在转动环4上,从而转动转动环4即可带动卸料块31在藏料槽221内转动。

如图1所示,斗体1上还有用于驱动转动环4转动的驱动组件5,驱动组件5包括套设在转动环4上的传动齿轮51、固定在斗体1上外壁上的驱动电机52、以及固定在驱动电机52的转轴上且与传动齿轮51相内啮合的驱动齿轮53,通常在斗体1的外壁上固定有支撑板,以方便固定驱动电机52,同时驱动齿轮53的直径小于传动齿轮51的直径,这样在传动过程中,转动环4的转速不会太快。

当生产完后的混凝土从出料斗出料时,混凝土聚集在藏料槽221内,从而在斗体1的内壁上和挡料板的内壁上形成一个隔离带,后续下落的混凝土就只会冲击隔离带,减少了混凝土对斗体1内壁表面的冲击,从而减少的斗体1内壁和挡料板的损坏;当出料完成时,聚集在藏料槽221内的混凝土即会从卸料口222的逐渐流出,最终使藏料槽221内的混凝土排空,从而完成藏料槽221内的混凝土自动清理;同时启动驱动电机52,带动转动环4转动,从而使推料板32绕着斗体1的内壁转动,从而带动卸料块31在藏料槽221内转动,卸料块31在转动的过程中会对斗体1的内壁和挡料板的表面形成“刮料”的作用,使粘接的斗体1内壁和挡料板表面的混凝土刮干净,从而保持藏料槽221内的清洁度。

实施例二:一种混凝土搅拌站出料装置,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驱动组件5包括固定在转动环4上的驱动杆54、固定在斗体1上的驱动气缸55、以及两端分别铰接在驱动杆54和驱动气缸55的活塞杆上的连接杆56,连接杆56的长度根据转动环4需要转动的角度来设定,通常将连接杆56的长度设置为使活塞杆往复伸缩一次卸料块31往复转动相邻卸料块31之间的弧度距离的长度,这样减少了转动环4的转动角度,从而提高了清理效率。

出料完成后,启动驱动气缸55,驱动气缸55的活塞杆往复伸缩,从而带动连接杆56移动,由于连接杆56铰接在驱动杆54上,在连接杆56移动的过程中即会带动驱动杆54转动,最终带动卸料块31在藏料槽221中转动,实现对藏料槽221内的混凝土的自动清理。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