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品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5439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品加工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装置,特别是一种食品加工机。
背景技术
: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家庭使用的电器产品也越来越多。诸如料理机、榨汁机、切菜机、面食机等食品加工机。而这些所有的食品加工机都有一个共同的模块,就是驱动电机所带动的动力单元。每款电器都有一个动力单元造成了一定的浪费,也占据了很大的空间,不便于存放。所以将这些电器集中起来,统一使用一个动力单元,不但可以节省成本,还可以有效的利用空间。由于不同的功能,针对转速和扭矩的需求也不相同,而一个动力单元要实现输出多种不同的转速和扭矩,就需要使用减速机构,但是由于减速机构与驱动电机时刻保持传动连接,在一些需要高转速而不需要减速机构的情况下,减速机构仍然处于运转状态,这就导致减速机构的齿轮磨损加剧,极大的降低了减速机构的使用寿命。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食品加工机,由一个动力单元配备多个不同功能的杯体,在不需要减速机构时,可以不接入减速机构,提高减速机构的使用寿命。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食品加工机,包括机座和多个杯体,每个杯体均可单独安装于机座上,每个杯体设有传动轴,机座内设有驱动电机和减速机构,减速机构具有一个输入端和至少一个输出端,杯体的传动轴择一与驱动电机的电机轴、减速机构的输出端连接传动,减速机构的输入端通过离合器与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传动连接,离合器保持分离为常态,杯体的传动轴与驱动电机的电机轴连接传动时使离合器保持分离,杯体的传动轴与减速机构的输出端连接传动时使离合器保持接合。进一步的,所述离合器包括上离合件和下离合件,上离合件与减速机构的输入端滑动连接并沿电机轴的轴向滑动,下离合件与电机轴固定连接,杯体安装于机座上使上离合件滑动与下离合件接合。进一步的,所述机座设有作用于上离合件的连动件,杯体上设有凸起,凸起作用于连动件使连动件带动上离合件滑动与下离合件接合。进一步的,所述连动件设有多个悬臂,连动件通过多个悬臂的端部作用在上离合件上,多个悬臂的端部环绕电机轴的轴线均布。进一步的,所述上离合件包括配合部和受压部,配合部与受压部通过过渡轴承连接,配合部与减速机构的输入端滑动连接,连动件作用于受压部。进一步的,所述连动件与受压部连接并同步运动,连动件和/或上离合件设有使上离合件与下离合件分离的复位弹簧。进一步的,所述连动件压在上离合件上,上离合件上设有使上离合件与下离合件分离的复位弹簧。进一步的,所述机座设有检测件,至多一个杯体不设置触发件,其余杯体设有触发检测件的触发件,不同的杯体触发不同的检测件;或者,所述机座设有检测件,杯体的传动轴与减速机构的输出端连接传动时触发检测件。进一步的,所述减速机构包括三级行星齿轮机构,三级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一级太阳轮套在电机轴上并作为减速机构的输入端与电机轴传动连接,第一级行星架设有伸出机座的第一连接筒,第三级行星架设有伸出机座的第二连接筒,第一连接筒套在电机轴外侧,第二连接筒套在第一连接筒外侧,第一连接筒与第二连接筒形成减速机构的两个输出端。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筒与第一连接筒之间设有含油轴承;或者,所述第二连接筒与第一连接筒为粉末冶金工艺制成的结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首先,由一个动力单元即机座配备了多个杯体,这些杯体可以用于实现不同功能,可以实现多种食品的加工,例如切削、搅拌、粉碎、制浆、研磨、榨汁等等;其次,杯体在设计时就已经确定了使用时所对应的转速,当杯体装配在机座上的时候,就已经与对应转速的输出端进入连接传动,同时通过杯体的安装,来确定离合器是否接合,在选用的杯体需要高转速时,该杯体的传动轴会与驱动电机的电机轴连接传动,同时使离合器保持分离,此时减速机构不会工作,降低齿轮的磨损,可以提高使用寿命,只有在选用的杯体需要较低转速工作时,离合器才会接合,通过减速机构输出较低的转速给杯体;第三,用户选择并安装好杯体之后,就已经确定了杯体所能获得的转速,不需要人工选择转速,使用起来更加方便。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中连动件与上离合件配合的示意图(一);图3为实施例一中连动件与上离合件配合的示意图(二);图4为实施例一中连动件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一中利用霍耳元件与磁铁来检测杯体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一中利用微动开关与压板来检测杯体的示意图;图7为图中I处的放大图;图8为图中II处的放大图;图9为实施例一中机座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食品加工机,包括机座和多个杯体,每个杯体均可单独安装于机座上,每个杯体设有传动轴,机座内设有驱动电机和减速机构,减速机构具有一个输入端和至少一个输出端,杯体的传动轴择一与驱动电机的电机轴、减速机构的输出端连接传动,减速机构的输入端通过离合器与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传动连接,离合器保持分离为常态,杯体的传动轴与驱动电机的电机轴连接传动时使离合器保持分离,杯体的传动轴与减速机构的输出端连接传动时使离合器保持接合。离合器的离合可以通过机械方式来实现,也可以通过电控方式来实现,而机械方式相对可靠,稳定性好。下面就以离合器以机械方式离合来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杯体2安装在机座1的顶部,传动轴21设在杯体2的底部并贯穿杯体2的底壁,杯体2顶部设有杯盖22,机座1内设有安全开关101和作用在安全开关101上的顶杆102,杯体2的侧壁内部设有传动连杆201,杯盖22与杯体2装配好之后会将传动连杆201向下压,杯体2与机座1装配好之后,由于传动连杆201向下运动,会作用到顶杆102上使安全开关101动作,机器才能开机工作。减速机构3通过减速箱31安装在机座1内,离合器4位于驱动电机5与减速箱31之间。离合器4包括上离合件41和下离合件42,上离合件41与减速机构3的输入端滑动连接并沿电机轴51的轴向滑动,下离合件42与电机轴51固定连接,杯体2安装于机座1上使上离合件41滑动与下离合件42接合。具体是在机座1设有作用于上离合件41的连动件11,杯体2上设有凸起202,凸起202作用于连动件11使连动件11带动上离合件41滑动与下离合件42接合。本实施例中,减速机构3采用三级行星齿轮机构,三级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一级太阳轮3011套在电机轴51上并作为减速机构3的输入端与电机轴51传动连接,因此上离合件41与第一级太阳轮3011滑动连接,可以采用花键结构,使得上离合件41可以相对第一级太阳轮3011滑动,同时又与第一级太阳轮3011同步旋转。由于连动件11相对电机轴51偏心设置,因此杯体2对连动件11产生的作用力再作用到上离合件41后,会对上离合件41产生使上离合件41偏转的力矩,可能导致上离合件41与第一级太阳轮3011之间卡死而无法顺畅滑动,因此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出现,如图2至图4所示,连动件11设有多个悬臂111,连动件11通过多个悬臂111的端部作用在上离合件41上,多个悬臂111的端部环绕电机轴51的轴线均布。悬臂111的端部设置有凸点112并通过凸点112与上离合件41进行接触来传递作用力。这样可以确保连动件11作用到上离合件41的作用力的合力经过电机轴51的轴心,不会产生使上离合件41偏转的力矩,使得上离合件41滑动的方向能够与电机轴51的轴向保持一致,使得离合器4的离合更加可靠。悬臂111的数量一般可以设置两到四个,当然也可以设置更多数量。为了让上离合件41能够及时恢复到常态,即与下离合件42分离的状态,在上离合件41上设有使上离合件41与下离合件42分离的复位弹簧43。而连动件11上也可以设置使连动件11复位的复位弹性元件12,如弹簧等等,或者连动件11也可以利用杠杆配合重块来复位。而为了实现自动对不同的杯体2进行检测并加以区别,机座1设有检测件,至多一个杯体2不设置触发件,其余杯体2设有触发检测件的触发件,不同的杯体2触发不同的检测件。例如有三种不同功能的杯体2,则可以在机座1设置两个检测件,其中一个杯体2不设置触发件,另外两个杯体2分别设置一个触发件,并且这两个触发件分别触发不同的检测件,当杯体2安装到机座1上,要么所有的检测件都不被触发,要么其中一个检测件被触发,因此机器的控制系统可以识别出不同的杯体2,控制系统就可以控制操作面板上仅显示与该杯体2功能相对应的功能按键可以操作,其他无关功能则暂时失效,可以避免用户错误使用杯体2。当然,识别三个杯体2,也可以在机座1上设置三个不同的检测件,三个杯体2上分别设置触发件,每个杯体2的触发件去触发不同的检测件即可。检测件可以采用霍耳元件或干簧管,触发件相应采用磁铁,检测件也可以采用微动开关,触发件相应采用推动微动开关弹片的结构。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只需要对需要高转速和低转速的杯体2加以区别,即杯体2的传动轴21与减速机构3的输出端连接传动时触发检测件,因此仅需要在与离合器4的离合动作相关的零部件上设置触发件去触发检测件。具体见图5,在机座1设置霍耳元件103,连动件11上设置有磁铁113,当需要低转速的杯体2安装于机座1上,连动件11被驱动,使得磁铁113靠近并触发霍耳元件103,机器的控制系统得到霍耳元件103发出的信号判断出需要低转速的杯体2已经安装到机座1上。另外,也可以采用图6所示的微动开关104,连动件11上设置可以作用到微动开关上的压板114,当需要低转速的杯体2安装于机座1上,连动件11被驱动,压板114作用到微动开关104上使微动开关104的弹片与触点接触,机器的控制系统得到微动开关104导通的信号判断出需要低转速的杯体2已经安装到机座1上。触发件也可以设置到上离合件41上,检测件相应设置在与触发件对应的位置。本实施例中为实现减速机构3有多个输出端而采用了三级行星齿轮机构,具体如图4所示,三级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一级太阳轮3011、第一级行星轮3012、第一级行星架3013、第二级太阳轮3021、第二级行星轮3022、第二级行星架3023、第三级太阳轮3031、第三级行星轮3032和第三级行星架3033,第一级太阳轮3011套在电机轴51上,第一级行星轮3012与第一级太阳轮3011啮合,第一级行星架3013套在电机轴51上,第一级行星架3013上设有安装第一级行星轮3012的第一级轮轴,第一级行星架3013设有伸出机座1的第一连接筒3015,第二级太阳轮3021与第一级行星架3013固定为一体,第二级太阳轮3021与第二级行星轮3022啮合,第二级行星架3023套在第一连接筒3015上,第二级行星架3023设有安装第二级行星轮3022的第二级轮轴,第三级太阳轮3031与第二级行星架3023固定为一体,第三级行星轮3032与第三级太阳轮3031啮合,第三级行星架3033套在第一连接筒3015上,第三级行星架3033上设有安装第三级行星轮3032的第三级轮轴,第三级行星架3033设有伸出机座1的第二连接筒3035,第一连接筒3015套在电机轴51外侧,第二连接筒3035套在第一连接筒3015外侧,第二连接筒3035与第一连接筒3015形成减速机构3的两个输出端。本实施例中,第一级行星架3013、第二级太阳轮3021和第一连接筒3015为一体结构,第二级行星架3023与第三级太阳轮3031为一体结构。第一级行星轮3012除了第一级轮轴安装定位,也可以通过在第一级行星架3013设置与第一级行星轮3012啮合的第一级内齿圈来实现定位。同样的,第二级行星轮3022也可以通过在第二级行星架3023设置与第二级行星轮3022啮合的第二级内齿圈来实现定位,第三级行星轮3032也可以通过在第三级行星架3033设置与第三级行星轮3032啮合的第三级内齿圈来实现定位。减速箱31包括箱体311、前端板312和后端板313,前端板312固定在机座1上,第一级太阳轮3011通过轴承与前端板312连接,后端板313盖住箱体311并通过轴承与第二连接筒3035装配。由于第一连接筒3015和第二连接筒3035类似空心轴结构,如果第一连接筒3015仅通过第一级行星架3013实现定位,在伸出机座1的端部会产生较大的径向跳动,导致减速机构3输出时产生较大的震动。同样的道理,第二连接筒3035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因此在第二连接筒3035与第一连接筒3015之间设有含油轴承,使得第二连接筒3035与第一连接筒3015之间能够在径向上增加限位,提高两者的刚性,降低第二连接筒3035与第一连接筒3015转动时的径向跳动,减少震动。另外,也可以缩小第二连接筒3035与第一连接筒3015的配合间隙来提高两者的刚性,为此需要利用粉末冶金工艺制成第二连接筒3035与第一连接筒3015,在第二连接筒3035与第一连接筒3015转动过程中实现自润滑。在第一连接筒3015与电机轴51之间也可以采用相同的措施。本实施例中采用三级行星齿轮机构,利用其中的第一级行星架和第三级行星架来输出获得两种不同的转速。行星齿轮机构采用2Z-X型结构,第一级、第二级和第三级行星齿轮机构的传动比相等,其合理的传动比范围i=3~9,若i取3,第二连接筒3035输出的减速比i就为27,无法满足榨汁功能的扭矩要求。所以i的取值应大于3。当减速比越大,齿轮的直径也越大,所以本实施例中i可以取值3.9,机器各功能对应的输入转速如下表所示。功能输入转速(r/min)传动轴连接对象驱动电机转速(r/min)绞肉900~1200第一连接筒4680(i为3.9)切菜400~500第一连接筒1950(i为3.9)和面150~220第一连接筒858(i为3.9)榨汁80第二连接筒4744(i为59.3)由上表可见,各功能要求的输入转速均小于5000r/min,所以对应各功能,减速机构3的噪声比较小,对齿轮的磨损也较小,使用寿命可以更久。考虑到榨汁等工作时所需要的转速比较低,一级行星齿轮机构的减速比还难以达到,而采用二级行星齿轮机构,同样要求减速比较大,会导致行星齿轮机构中的齿轮尺寸变大,导致整个减速机构3体积变大,所以第一级行星轮3012架输出一种转速后,再通过两级减速获得更低的转速,可以采用更小尺寸的齿轮。而在此基础上,如果还有需要,可以继续增加行星齿轮机构的级数来获得更细的转速分级或者获得更低的转速。杯体2的传动轴21与电机轴51或减速机构3的输出端连接传动是通过联轴器实现的。结合图7和图8看,电机轴51上设有第一下联轴器611,需要高转速的杯体2的传动轴21上设置第一上联轴器,第一下联轴器611与第一上联轴器配合连接实现传动。第一连接筒3015上设置第二下联轴器621,需要中转速的杯体2的传动轴21上设置第二上联轴器622,第二下联轴器621与第二上联轴器622配合连接实现传动。第二连接筒3035上设置第三下联轴器631,需要低转速的杯体2的传动轴21上设置第三上联轴器,第三下联轴器631与第三上联轴器配合连接实现传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就是第二下联轴器621与第二上联轴器622配合连接的情况。实施例二:由于上离合件41与下离合件42接合后会转动,而连动件11不会转动,因此在实施例一中,两者之间接触的位置会产生滑动摩擦导致磨损加剧,为了避免这种磨损,可以在悬臂111上设置滚轮,通过滚轮与上离合件41滚动接触来实现。另外,也可以如图所示,上离合件41包括配合部411和受压部412,配合部411与受压部412通过过渡轴承413连接,配合部411与减速机构3的输入端滑动连接,即第一级太阳轮3011,连动件11作用于受压部412。由于配合部411转动时,受压部412不需要转动,因此受压部412与连动件11之间不存在相互运动,也就没有摩擦。由于受压部412与连动件11可以相互固定,即连动件11与受压部412连接成一体,可以是固定在一起,例如图10中用螺钉固定成一体,也可以直接做成一个零件,两者同步运动,因此复位弹簧43也可以连接在连动件11上,连动件11复位的同时带动受压部412复位,从而实现上离合件41的复位。而这种情况下,为防止上离合件41相对电机轴51的轴向偏转,可以在机座1上设置导向结构,连动件11沿导向结构滑动,导向结构的导向方向与电机轴51的轴向平行即可。除了采用机械方式控制离合器4的离合,也可以采用电控方式实现,例如利用电磁铁来驱动离合器4接合。而且可以与检测件结合使用,智能化程度更高,例如控制系统得到检测件的信号,判断出需要中转速或低转速的杯体2安装到机座1上,再控制电磁铁得电使离合器4接合。而需要高转速的杯体2安装到机座1上,电磁铁处于失电状态,离合器4保持分离,减速机构3不会工作。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