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纯铝-铁复合脱氧剂块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0126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产纯铝-铁复合脱氧剂块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产纯铝-铁复合脱氧剂块的模具,属于生产脱氧剂块用的模具【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模具本体、第一吊把和第二吊把,所述的模具本体为矩形体结构,该模具本体的上表面开设有两行以上、两列以上的浇铸孔,所述的浇铸孔为圆台形结构,该浇铸孔的纵向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浇铸孔的底部直径小于开口部直径;所述的第一吊把、第二吊把分别设置于模具本体对称的两侧面上,上述的第一吊把和第二吊把为圆管结构,该第一吊把和第二吊把的中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且第一吊把和第二吊把的中轴线偏离模具本体的中轴线60~80mm。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原理简单,操作方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专利说明】一种生产纯铝-铁复合脱氧剂块的模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脱氧剂块用的模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生产纯铝-铁复合脱氧剂块的模具。
【背景技术】
[0002]铝是一种较S1、Mn等元素还原性强得多的金属,在钢铁冶炼领域中,它通常被作为一种强脱氧剂来使用。纯铝的比重在常态下为2.7g/cm3左右,纯铝和1500-1600?条件下的钢液(比重为7.0g/cm3左右)相比,比重相差达2.2倍之多,较大的悬殊造成了纯铝块脱氧剂在直接加入钢水后,有效收得率达不到50%,同时产生大量的氧化物(Al2O3类)进入钢液,导致钢液产生大量的夹杂,严重的影响了成品钢材的质量。
[0003]专利号为ZL02229604.2的专利采用纯铝(Al>97%)和铁为材料,Al作为脱氧剂,铁仅作为增加比重的材料,即目前常用的纯铝-铁复合脱氧剂块(简称:钢芯铝)。用纯铝-铁复合脱氧剂(块状)进行钢液脱氧,脱氧时加入方便,浸入钢液中的铝元素起到稳定性的脱氧效果,铝元素的含量可达46%左右,脱氧效果好,合金元素收得率稳定,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
[0004]中国专利申请号:200910064074.0,申请日:2009年I月14日,发明创造名称为:钢芯铝脱氧剂块及其制造方法,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钢芯铝脱氧剂块,包括外层和内层,外层包裹在内层外部,外层由下层、过渡层和上层构成,下层上端有过渡层,过渡层上端有上层,外层是由纯铝制成的包裹体;所说的内层是由钢制成的圆柱形体或棱柱形体;所说的下层竖截面呈倒梯形,过渡层竖截面呈倒梯形,下层竖截面上端和过渡层竖截面下端大小、长度相同;所说的上层竖截 面呈矩形,上层竖截面下端和过渡层竖截面上端大小、长度相同。该申请案中还介绍了该钢芯铝脱氧剂块的生产工艺,但是对于该钢芯铝脱氧剂块如何浇铸成型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模具结构说明,实际生产中发现:生产钢芯铝脱氧剂块的模具对于脱氧剂块的脱氧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且如何提高钢芯铝脱氧剂块的生产效率一直是钢铁企业追求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0005]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采用常规模具生产纯铝-铁复合脱氧剂块的效率较低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生产纯铝-铁复合脱氧剂块的模具,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大大提高纯铝-铁复合脱氧剂块的生产效率,且操作简单。
[0007]2.技术方案
[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生产纯铝-铁复合脱氧剂块的模具,包括模具本体,还包括第一吊把和第二吊把,所述的模具本体为矩形体结构,该模具本体的上表面开设有两行以上、两列以上的浇铸孔,所述的浇铸孔为圆台形结构,该浇铸孔的纵向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浇铸孔的底部直径小于开口部直径;所述的第一吊把、第二吊把分别设置于模具本体对称的两侧面上,上述的第一吊把和第二吊把为圆管结构,该第一吊把和第二吊把的中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且第一吊把和第二吊把的中轴线偏离模具本体的中轴线6(T80mm。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模具本体的下表面为600mmX600mm的正方形结构,该模具本体的上表面开设有八行八列排布的浇铸孔,每排浇铸孔的间距为70mmo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浇铸孔底部直径为40mm,浇铸孔的开口部直径为50mm,浇铸孔的高度为60mm。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第一吊把和第二吊把的直径为30mm,该第一吊把和第二吊把伸出端的长度均为120mm。
[0013]3.有益效果
[0014]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I)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生产纯铝-铁复合脱氧剂块的模具,其模具本体的上表面开设有两行以上、两列以上的浇铸孔,浇铸孔为圆台形结构,且浇铸孔的底部直径小于开口部直径,使得一次性可浇铸多个纯铝-铁复合脱氧剂块,且浇铸后的纯铝-铁复合脱氧剂块易脱1旲,大大提闻了生广效率;
[0016](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生产纯铝-铁复合脱氧剂块的模具,其第一吊把和第二吊把的中轴线偏离模具本体的中轴线6(T80mm,操作时吊起第一吊把和第二吊把,模具本体会实现自动翻转,使得纯铝-铁复合脱氧剂块快速脱模,操作方便,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0017](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生产纯铝-铁复合脱氧剂块的模具,结构设计合理,原理简单,便于推广使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生产纯铝-铁复合脱氧剂块的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2中的A-A剖视图。
[0021]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模具本体;2、第一吊把;3、第二吊把;4、浇铸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0023]结合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生产纯铝-铁复合脱氧剂块的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第一吊把2和第二吊把3,所述的模具本体I为矩形体结构,该模具本体I的上表面开设有两行以上、两列以上的浇铸孔4,所述的浇铸孔4为圆台形结构,该浇铸孔4的纵向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浇铸孔4的底部直径小于开口部直径;所述的第一吊把2、第二吊把3分别设置于模具本体I对称的两侧面上,上述的第一吊把2和第二吊把3为圆管结构,该第一吊把2和第二吊把3的中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且第一吊把2和第二吊把3的中轴线偏离模具本体I的中轴线6(T80mm。
[002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5]实施例1[0026]本实施例的一种生产纯铝-铁复合脱氧剂块的模具,由模具本体1、第一吊把2和第二吊把3等组成,所述的模具本体I为矩形体结构(如图1、图2所示),模具本体I的下表面为600mmX 600mm的正方形结构,该模具本体I的上表面开设有八行八列排布的烧铸孔4,每排浇铸孔4的间距为70mm,浇铸孔4为圆台形结构(如图3所示),该浇铸孔4的纵向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浇铸孔4的底部直径小于开口部直径,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浇铸孔4底部直径为40mm,浇铸孔4的开口部直径为50mm,浇铸孔4的高度为60mm。本实施例中第一吊把2、第二吊把3分别设置于模具本体I对称的两侧面上,上述的第一吊把2和第二吊把3是直径为30mm的圆管结构,该第一吊把2和第二吊把3伸出端的长度均为120mm,第一吊把2和第二吊把3的中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且第一吊把2和第二吊把3的中轴线偏离模具本体I的中轴线70mm。
[0027]使用时,将熔炼后的钢液倒入模具本体I中的浇铸孔4,然后依次放入切割好的直径为25_的螺纹钢段,待冷却凝固后,采用吊具将第一吊把2和第二吊把3吊起,由于第一吊把2和第二吊把3的中轴线偏离模具本体I的中轴线一定距离,使得模具本体I实现自动翻转,纯铝-铁复合脱氧剂块快速脱模,操作方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生产的纯铝-铁复合脱氧剂块进行钢液脱氧时加入方便,侵入钢液中的铝元素起到稳定性的脱氧效果,铝元素的含量可达46%左右,脱氧效果好,合金元素收得率稳定,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
[0028]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生产纯铝-铁复合脱氧剂块的模具,包括模具本体(I),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吊把(2)和第二吊把(3),所述的模具本体(I)为矩形体结构,该模具本体(I)的上表面开设有两行以上且两列以上的浇铸孔(4),所述的浇铸孔(4)为圆台形结构,该浇铸孔(4)的纵向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浇铸孔(4)的底部直径小于开口部直径;所述的第一吊把(2)、第二吊把(3)分别设置于模具本体(I)对称的两侧面上,上述的第一吊把(2)和第二吊把(3)为圆管结构,该第一吊把(2)和第二吊把(3)的中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且第一吊把(2)和第二吊把(3)的中轴线偏离模具本体(I)的中轴线6(T8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纯铝-铁复合脱氧剂块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具本体(I)的下表面为600mmX600mm的正方形结构,该模具本体(I)的上表面开设有八行八列排布的浇铸孔(4),每排浇铸孔(4)的间距为7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产纯铝-铁复合脱氧剂块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浇铸孔(4)底部直径为40mm,浇铸孔(4)的开口部直径为50mm,浇铸孔(4)的高度为60mmo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产纯铝-铁复合脱氧剂块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吊把(2)和第二吊把(3)的直径为30mm,该第一吊把(2)和第二吊把(3)伸出端的长度均为120mm。
【文档编号】B22D19/16GK203390185SQ201320291152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27日
【发明者】张木贵, 钱时红, 汪达富, 黄宜荣 申请人:马鞍山市天马铸锻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