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精氨酸促进剂多肽及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42667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L-精氨酸促进剂多肽及其应用,具体涉及具有促进L-精氨酸体内浓度,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多肽。



背景技术: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的供血动脉(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或闭塞、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脑组织坏死的总称。属于急症,也是一个高致残率及高致死率的疾病。现阶段主要的治疗手段在于,根据患者不同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类型、发病时间等情况确定治疗方案,给予个体化治疗。目的在于阻止脑缺血的进一步发展,减轻脑损害。由于现阶段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认识,药物多集中于抗血栓型药物。然而,抗血栓型药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存在治疗时间窗短的问题,同时,使用抗血栓药物时,由于药非靶向治疗,必须严格控制给药剂量,否则,在治疗中常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如出现系统性纤维蛋白原溶解和出血等,给患者带来致命的损害。因此,急需寻找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特异性新靶点,能有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且副作用小。

一般来说,脑组织对氧和葡萄糖的利用率相当高,其能量的产生几乎完全依赖于自身的氧化磷酸化过程,因此脑组织的功能维护必须有足够的血流灌注,当缺血缺氧时,氧化磷酸化的能力下降,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的合成减少,则会发生能量代谢障碍.能量不足还会降低线粒体的呼吸链递氢功能,使ATP的生成更少。所以能量代谢障碍在脑梗死病理变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发生脑损伤的根本原因。

有报道,L-精氨酸对卒中样发作综合征的有效作用,从核磁共振谱上也可以看出脑卒中异常部位明显变小。证明在急性卒中样发作综合症当中,L-精氨酸是一个潜在的线粒体保护药物,可能成为治疗脑损伤的有效药物。分子研究发现,L-精氨酸的低血浆水平和呼吸链功能障碍,导致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患者无依赖性血管舒张能力,进一步指出L-精氨酸潜在的治疗效果。然而,在哺乳动物,精氨酸被分类为半必要或条件性必要的氨基酸,因此,促进L-精氨酸合成和分泌可以有效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减少发病后的脑损伤。

但是,现阶段没有L-精氨酸促进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药物上市。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

本发明提供全新的序列,该序列L-精氨酸促进剂多肽,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很好的疗效。

技术方案

L-精氨酸促进剂多肽,其特征在于其序列为SEQ ID NO:1。

L-精氨酸促进剂多肽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药物中的应用。

有益效果

利用固相合成法化学合成L-精氨酸促进剂多肽,该多肽具有全新的序列,该多肽可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其药理学评价结果显示,本发明多肽能够改善脑梗塞模型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减少大鼠脑梗塞面积,降低脑水肿程度和促进大鼠脑组织中L-精氨酸的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可见,本发明多肽对大鼠脑梗塞模型疗效明显,可作为临床缺血性脑卒中有效的候选治疗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多肽由上海生工吉尔合成。

实施例1

L-精氨酸促进剂多肽对大鼠脑梗塞模型脑梗塞面积的影响。

取8-12W的SD雄性大鼠,建立大鼠脑梗塞模型,观察L-精氨酸促进剂多肽对大鼠脑梗塞模型的影响。大鼠麻醉,取颈部右侧旁切口,分离右侧颈外动脉(ECA)和颈内动脉(ICA),分离ECA主干,在其远端1.5cm处结扎、切断。提拉ECA残端的结扎线,用血管夹在CCA分出ECA处,将ECA临时夹闭,在血管夹与ECA残端之间结扎一道缝合线,不打紧。使用0.2-0.3mm尼龙线硅胶线支持导管栓子,由ECA残端附近进线,扎紧缝合线,松开血管夹,推动尼龙线进人ICA,进人距ICA和ECA分叉处。约1.8-1.9cm时,有阻挡感,表明栓线已越过大脑中动脉(MCA),到达大脑前动脉(ACA)的起始部。记录栓塞开始时间,将ECA上缝合线扎紧。栓塞后90min,将尼龙线拔出。模型建立后将100只模型大鼠机分为5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于当天(第一天)尼龙线拔出时给予皮下注射相应药物,随后,2次/d,共10d;治疗组皮下注射本发明多肽,剂量分别为30、15、7.5mg/Kg,对照组尿激酶,剂量为1000U/Kg。造模后第14d取脑组织,切片、2%TTC染色、孵育、固定后,拍照并使用图像分析系统计算脑片梗死面积及脑片面积,按照公式计算脑梗塞体积百分比,脑梗塞体积百分比=脑片梗死面积/脑片面积×100%,以评价本发明多肽对大鼠脑梗塞模型的影响。

表1本发明多肽对大鼠脑梗塞模型大鼠脑梗塞体积的影响

*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

本发明多肽对大鼠脑梗塞模型结果如表1显示:本发明多肽能够减少大鼠脑梗塞体积,在剂量在7.5-30mg/Kg时呈剂量依赖性,与模型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

实施例2

L-精氨酸促进剂多肽对大鼠脑梗塞模型脑组织中L-精氨酸含量的影响。

取8-12W的SD雄性大鼠,建立大鼠脑梗塞模型,观察L-精氨酸促进剂多肽对大鼠脑梗塞模型的影响。建模方法见实施例1。模型建立后将100只模型大鼠机分为5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于当天(第一天)尼龙线拔出时给予皮下注射相应药物,随后,2次/d,共10d;治疗组皮下注射本发明多肽,剂量分别为30、15、7.5mg/Kg,对照组尿激酶,剂量为1000U/Kg。造模后第14d,取全脑,匀浆,取上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脑组织中L-精氨酸的含量,评价本发明多肽对大鼠脑梗塞模型的影响。色谱条件:采用三氯乙酸结合加热法除血浆蛋白,用异硫氰酸苯酯(PITC)进行柱前衍生化反应,梯度洗脱0-13.5min,0-97%A;13.5-20min,97-96%A;20-20.5min,96-20%A;20.5-22.5min,20-0%A;22.5-30.01min,0%A,柱温46℃,波长254nm,进样20μL,流速1.0ml/min。

表2本发明多肽对大鼠脑梗塞模型脑组织中L-精氨酸含量的影响

*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

本发明多肽对大鼠脑梗塞模型结果如表2显示:本发明多肽能够促进脑梗塞模型大鼠脑组织中L-精氨酸含量,在剂量在7.5-30mg/Kg时呈剂量依赖性,与模型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

实施例3

L-精氨酸促进剂多肽对大鼠脑梗塞模型神经行为学评分的影响。

取8-12W的SD雄性大鼠,建立大鼠脑梗塞模型,观察L-精氨酸促进剂多肽对大鼠脑梗塞模型的影响。建模方法见实施例1。模型建立后将100只模型大鼠机分为5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于当天(第一天)尼龙线拔出时给予皮下注射相应药物,随后,2次/d,共10d;治疗组皮下注射本发明多肽,剂量分别为30、15、7.5mg/Kg,对照组尿激酶,剂量为1000U/Kg。造模后第14d观察神经行为学评分,以神经行为学评分为指标评价本发明多肽对大鼠脑梗塞模型的影响。脑功能缺损程度指标,描述为:0分-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大鼠被提尾悬空时两前肢向地面伸直;1分-轻微的神经功能缺损,大鼠被提尾悬空时病灶对侧前肢呈屈曲、抬高、肩内收、肘关节伸直;2分-中度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有向瘫痪侧旋转征象;3分-重度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有向病灶对侧跌倒征象;4分-无自发活动及认知水平下降。

表3本发明多肽对大鼠脑梗塞模型神经行为学评分的影响

*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

本发明多肽对大鼠脑梗塞模型结果如表3显示:本发明多肽能够改善脑梗塞模型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在剂量在7.5-30mg/Kg时呈剂量依赖性,与模型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

实施例4

L-精氨酸促进剂多肽对大鼠脑梗塞模型脑水肿的影响。取8-12W的SD雄性大鼠,建立大鼠脑梗塞模型,观察L-精氨酸促进剂多肽对大鼠脑梗塞模型的影响。建模方法见实施例1。模型建立后将100只模型大鼠机分为5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于当天(第一天)尼龙线拔出时给予皮下注射相应药物,随后,2次/d,共10d;治疗组皮下注射本发明多肽,剂量分别为20、10、5、2.5mg/Kg,对照组尿激酶,剂量为1000U/Kg。造模后第14d取脑组织,以脑组织含水量评价L-精氨酸促进剂多肽对大鼠脑梗塞模型的影响。脑组织含水量=(湿质量-干质量)/湿质量×100%。

表4本发明多肽对大鼠脑梗塞模型脑水肿的影响

*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

本发明多肽对大鼠脑梗塞模型结果如表4显示:本发明多肽能够改善脑梗塞模型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在剂量在7.5-30mg/Kg时呈剂量依赖性,与模型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

SEQUENCE LISTING

<110> 苏州普罗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0> L-精氨酸促进剂多肽及其应用

<130>

<160> 1

<170> Patent In version 3.3

<210> 1

<211> 34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400> 1

Val Ala Glu Val Lys Lys Asn Gly Arg Ile Ser Leu Val Leu Gly Gly

1 5 10 15

Asp His Ser Leu Ala Ile Gly Ser Ile Ser Gly His Ala Arg Val His

20 25 30

Pro Asp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