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座椅的冲击吸收结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558073阅读:来源:国知局
车的座椅50、吸收从汽车前方传来的冲击的冲击吸收结构1。图1的箭头A1表示汽车的前方方向。在儿童座椅10的冲击吸收结构1的说明中,前后方向对应汽车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对应从汽车的前方观察的左右方向。
[0077]儿童座椅10的冲击吸收结构1包括底座部件11、收容部件12和支撑腿13。底座部件11通过汽车包括的安全带(未图示)被安装在座椅50。收容部件12被安装在底座部件11上,收容婴幼儿。相对于底座部件11,收容部件12能够以向前、向后以及横向的3种形态安装。在图1中,表示横向形态的收容部件12。
[0078]支撑腿13为棒状的部件,通过连接轴14可转动地连接于底座部件11的前端部。支撑腿13的下端13a抵接汽车的地板60。如图1所示,称在汽车的地板60上正确地设置了支撑腿13的位置为“正规位置”。
[0079]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不使用的状态下,支撑腿13可折叠直至邻接底座部件11的底部的位置。也就是说,如图2所示,通过连接轴14,支撑腿13能够在以实线所示的展开位置和以假想线所示的折叠位置之间转动。在这种情况下,展开位置与上述“正规位置” 一致。
[0080]从侧面观察,支撑腿13形成为大致逆L字形状,在正规位置下,具有从底座部件11的前端部向前方延伸的第一棒状部131和从第一棒状部131的前端向下方延伸的第二棒状部132。另外,支撑腿13也可仅通过从底座部件11的前端部向下方延伸的1条棒状部件构成。另外,支撑腿13也可具有公知的高度调节机构。
[0081]如同一般的儿童座椅那样,当支撑腿在展开状态(正规位置)下被锁固时,即使从车辆前方传来冲击,也能够通过支撑腿阻止底座部件向前方移动。与此相对地,本实施方式的冲击吸收结构1不具有将支撑腿13在展开状态下完全锁固的锁固机构。因此,如图3所示,当从车辆前方传来冲击(以箭头A2表示)时,通过支撑腿13,将由冲击带来的前方方向的惯性力(以箭头A3表示)传递至底座部件11,变换成使底座部件11的前端部向上升起的力。
[0082]以下,参照图4和图5说明这种冲击吸收结构1的原理。如图4所示,当支撑腿13被设置在正规位置时,连接支撑腿13的下端部13a和连接轴14的假想直线L后倾。也就是说,支撑腿13在正规位置上,假想直线L朝向汽车的后方后倾地被设置。
[0083]因此,如图5所示,当从汽车的前方传来冲击(以箭头A2表示)时,对应向底座部件11作用的朝向前方的惯性力(以箭头A3表示),支撑腿13以下端部13a为中心从正规位置向前方侧转动。另外,随着支撑腿13的转动,连接轴14向前方上方移动。同时,底座部件11的后端部一边进入汽车的座椅50的就座部51 —边向前方下方移动。
[0084]图5通过短划线/点/短划线表示以支撑腿13的下端部13a为中心、以假想直线L为半径的圆弧。连接轴14以假想直线L相对于地板60垂直的位置为限度,大致可在该圆弧上移动。
[0085]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发生事故时容许支撑腿13转动,使向婴幼儿40施加的惯性力的一部分得到分散,因此,能够抑制或减轻婴幼儿40的移动。因此,能够减轻由于冲击对婴幼儿40造成的负担。
[0086]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发生事故时,由于底座部件11向前倾方向倾斜,因此,被安置于收容部件12内的婴幼儿40能够以身体的背面侧分散并承受冲击。此外,能够避免婴幼儿40从收容部件12向惯性力作用的方向飞出。而且,不仅在图1所示的横向形态的情况下,在未图示的向后形态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上述效果。
[0087]但是,如果支撑腿13不具有任何的固定机构,在使用时会难以将支撑腿13正确地设置在正规位置。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冲击吸收机构1优选包括将支撑腿13暂时固定于正规位置的暂时固定机构。以下说明暂时固定机构的构造例。
[0088](有关暂时固定机构)
[0089]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底座部件11和支撑腿13的连接部分设置有暂时固定机构2。在支撑腿13能够如本实施方式地折叠的情况下,优选暂时固定机构2不仅在正规位置、而且在折叠位置也暂时固定支撑腿13。
[0090]图6?图8表示当支撑腿13位于正规位置时的暂时固定机构2,图9和图10表示当支撑腿13位于折叠位置时的暂时固定机构2。另外,图7表示从图6的箭头VII的方向观察的暂时固定机构2,图8表示沿着图6的箭头VII1-VIII线切断时的暂时固定机构2。另外,图9对应图7,图10对应图8。在说明暂时固定机构2的图中,为了更容易理解,以假想线表示底座部件11。
[0091 ] 暂时固定机构2包含向宽度方向延伸的轴部件21、被设置在引导部件22的引导面23、偏置部件24。轴部件21被连接于底座部件11和支撑腿13中一方的部件。引导面23被设置于底座部件11和支撑腿13中另一方的部件,引导轴部件21的移动。
[0092]在本实施方式中,轴部件21被设置于支撑腿13,具有引导面的23的引导部件22被设置于底座部件11。在这种情况下,向支撑腿13设置被轴部件21插通的长孔30,引导面23引导长孔30内的轴部件21的移动。
[0093]更具体地说,支撑腿13的第一棒状部件131具有例如大致U字形的截面,一对长孔30分别设置在相互对向的左侧面131a和右侧面131b。在展开状态(正规状态)下,各长孔30位于例如比连接轴14更后方的位置,向前后方向延伸。
[0094]引导部件22具有沿着第一棒状部131的侧面131a、131b分别设置的、例如为树脂制的引导板221、222。各引导板221、222的后端部侧具有向斜后方突出的山形缺口,其缺口面成为引导面23。如图7所示,当支撑腿13位于正规位置时,轴部件21抵接引导面23的后方侧的端部23a。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当支撑腿13位于折叠位置时,轴部件21抵接引导面23的前方侧的端部23b。在本实施方式中,称对应正规位置的后方侧的端部23a为轴部件21的“初期位置”,称对应折叠位置的前方侧的端部23b为轴部件21的“终端位置”。
[0095]当轴部件21位于引导面23的端部23a、23b、即初期位置和终端位置时,轴部件21被设置在长孔30的前端部。另一方面,当轴部件21位于引导面23的顶部23c (中途位置)时,轴部件21被设置在长孔30的后端部(参照图13)。
[0096]偏置部件24使沿着引导面23移动的轴部件21向初期位置和终端位置偏置。偏置部件24是连接连接轴14和轴部件21的拉伸弹簧。因此,如图8和图10所示,当轴部件
21位于初期位置和终端位置时,偏置部件24最为收缩。
[0097]如上所述,由于轴部件21通过偏置部件24向初期位置和终端位置偏置,因此,能够在正规位置和折叠位置暂时固定支撑腿13。
[0098]但是,由于偏置部件24为拉伸弹簧,其偏置力小于压缩弹簧。因此,优选向引导面23设置凸部23d和凸部23e,其中,所述凸部23d保持位于初期位置的轴部件21,所述凸部23e保持位于终端位置的轴部件21。由此,能够防止在不使用的状态下支撑腿13由于重量而意外转动。也就是说,只有用户通过手动地转动支撑腿13,才能够使位于初期位置和终端位置的轴部件21沿着引导面23移动。另外,即使在使用状态下,只有在产生大于规定的惯性力的强冲击的情况下,才能够容许支撑腿13的转动。因此,能够稳定地使用支撑腿13。
[0099]这里,参照图11?图15,说明在不使用的状态下、当用户通过手动使支撑腿13从正规位置转动至折叠位置时,轴部件21和引导面23的关系。
[0100]当用户握持位于正规位置的支撑腿13的第二棒状部132并施加向后方的力时,如图11所示,被设置在引导面23的端部23a (初期位置)的轴部件21越过引导面23上的凸部23d。参照图12,即使轴部件21完全越过凸部23d,轴部件21还是会由于偏置部件24的偏置力而向引导面23的端部23a侧恢复,但通过进一步使支撑腿13转动,轴部件21就会朝着引导面23的顶部23c移动。
[0101]当轴部件21如图13所示地位于引导面23的顶部23c时,如图14所示,轴部件21位于长孔30的后端部,因此,偏置部件24拉伸得最长。当轴部件21越过引导面23的顶部23c时,用户只要轻轻地提起支撑腿13的第二棒状部132,轴部件21就能够通过偏置部件24的偏置力朝着引导面23的端部23b (终端位置)、在引导面23上移动。这时的情况在图15中表示。
[0102]在从引导面23的顶部23c到端部23b之间存在凸部23e,但由于从顶部23c到凸部23e的形状比较平缓,因此,用户能够以较少的力使轴部件21嵌入端部23b (参照图9)。另外,从引导面23的顶部23c到初期位置一侧的凸部23d的形状也可相同。
[0103]在使用上述暂时固定机构2的情况下,即使发生事故,支撑腿13也能够如图3所示地摇动。也就是说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