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车辆前部结构的制作方法_5

文档序号:9829172阅读:来源:国知局
构件18中的至少一个由于伴随着碰撞的输入而在 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变形,W与形成在悬架构件纵梁36中的凸部36A抵接。
[0089] 因而,相似于上述实施例和变形例,凸部36A能够增加沿车辆宽度方向向外施加至 第一臂构件16(即,作为前侧连接部的连接部22)的向外输入,W便向外输入变得比拆卸载 荷大。注意的是,在此情况下,相似于第一变形例,朝向作为车身侧部构件的悬架构件14(更 具体地,悬架构件纵梁36)凸出的凸部18A可形成在第二臂构件18中,W便凸部18A位于连接 部28附近,或朝向作为车身侧部构件的悬架构件14(更具体地,悬架构件纵梁36)凸出的凸 部可与第一臂构件16整体地形成,W便凸部位于连接部22附近。
[0090] 进一步地,代替设置作为抵接构件的凸部36A、凸部18A、和杆构件38中的任一个, 例如,凸部36A、凸部18A和杆构件38中的两个或两个W上可组合使用。即,在此情况下,凸部 36A可形成在悬架构件纵梁36中,而凸部18A可形成在第二臂构件18中的凸部18A与凸部36A 抵接的位置中。运使得恰好在第二臂构件18由于伴随着碰撞的输入而开始变形之后,能够 引起凸部36A和凸部18A彼此抵接,从而使得能够将第二臂构件18的变形量抑制的小,且能 够增加施加至第一臂构件16的向外输入W立即变得比拆卸载荷大。
[0091] 进一步地,上述实施例和变形例设及如下情况:整体地附着(接合)至第一臂构件 16的第二臂构件18由于伴随着碰撞的输入而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变形。在此情况下,如 果第二臂构件18由于伴随着碰撞的输入而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变形和/或由于构成连接 部28的轴套26而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向后移动,则在第一臂构件16的分离发生在连接部22处 之前,第一臂构件16与形成在悬架构件14(更具体地,悬架构件纵梁36)中的凸部36A抵接。 因而,相似于上述实施例,凸部36A能够增加由于伴随着碰撞的输入而施加至第一臂构件16 的向外输入,W便向外输入变得比拆卸载荷大。
[0092]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和变形例中,悬架构件14(更具体地,悬架构件纵梁36)应 用为车身侧部构件。在此情况下,构成车身的前侧构件30可应用为车身侧部构件。在此情况 下,下臂12,即,第一臂构件16和第二臂构件18分别经由连接部22巧自套20)和连接部28巧由 套26)连接至前侧构件30。在此情况下,通过将作为抵接构件的凸部形成在前侧构件30中, W便凸部位于连接部22和连接部28之间,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例相似的效果。
[0093] 进一步地,上述实施例和变形例设及如下情况:第一臂构件16在作为前侧连接部 的连接部22处从轴套20脱离(分离)。在此情况下,不言而喻,构成前侧连接部的轴套20可构 造为从作为车身侧部构件的悬架构件14(悬架构件纵梁36)分离。即使在此情况下,也能够 获得与上述实施例和变形例相似的效果。
[0094]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和变形例中,应用通过将第一臂构件16连接至第二臂构 件18而形成的下臂12, W支撑轮组件24(前轮)。在此情况下,不言而喻,可应用如下的多连 杆式悬架:第一臂构件16连接至悬架构件14且还连接至轮组件24(前轮),且第二臂构件18 连接至悬架构件14且还连接至轮组件24(前轮),W便第一臂构件16和第二臂构件18直接支 撑轮组件24(前轮)。即使在此情况下,也能够获得相似于上述实施例和变形例的效果。
【主权项】
1. 一种用于车辆的车辆前部结构,包括: 车身侧部构件,其整体地组装到所述车辆的车身; 第一臂构件,其连接至所述车身侧部构件,所述第一臂构件支撑所述车辆的轮组件; 第二臂构件,其连接至所述车身侧部构件,所述第二臂构件支撑所述车辆的所述轮组 件; 前侧连接部,其是将所述第一臂构件连接至所述车身侧部构件的连接部与将所述第二 臂构件连接至所述车身侧部构件的连接部中的任一个; 后侧连接部,其是用于所述第一臂构件的所述连接部与用于所述第二臂构件的所述连 接部中的另一个,所述后侧连接部相对于所述前侧连接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位于后侧;以 及 抵接构件,其相对于所述前侧连接部在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位于后侧,所述抵接构件 相对于所述后侧连接部在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前侧,其中当所述抵接构件与所述 第一臂构件和所述第二臂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构件以及所述车身侧部构件抵接时,所述抵接 构件使所述前侧连接部脱离,所述至少一个构件是由于伴随着在所述车辆的前部中引起的 碰撞来自所述轮组件的输入而变形或在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向后移动的那个构件。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 当所述第一臂构件和所述第二臂构件中的至少一个由于伴随着在所述车辆的所述前 部中引起的所述碰撞来自所述轮组件的所述输入而变形或在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向后移 动时,所述抵接构件与所述第一臂构件和所述第二臂构件中的至少那个没有从所述车身侧 部构件脱离的构件抵接; 至所述第一臂构件和所述第二臂构件的向外输入比拆卸载荷大,所述拆卸载荷使所述 第一臂构件或所述第二臂构件在所述前侧连接部处从所述车身侧部构件脱离,所述向外输 入是由于来自所述轮组件的所述输入而沿车辆宽度方向向外引起的;并且所述抵接构件使 所述向外输入增加。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 在所述轮组件与在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轮组件后面的车身部抵接之前,所述 抵接构件使所述向外输入增加,所述向外输入变得比所述拆卸载荷大;并且 所述抵接构件引起所述第一臂构件或所述第二臂构件在所述前侧连接部处从所述车 身侧部构件脱离。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 当所述抵接构件使所述向外输入增加且所述向外输入变得比所述拆卸载荷大,并且所 述第一臂构件或所述第二臂构件由于所述向外输入而在所述前侧连接部处从所述车身侧 部构件脱离时,所述抵接构件使所述轮组件至少围绕所述后侧连接部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 上向外远离,且所述抵接构件使所述轮组件在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朝所述后侧移位。5. 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 所述拆卸载荷是使所述第一臂构件或所述第二臂构件从固定构件脱离的载荷,所述固 定构件整体地固定至所述车身侧部构件,所述固定构件构成所述前侧连接部,所述第一臂 构件整体地附着至所述固定构件,所述第二臂构件整体地附着至所述固定构件。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 所述固定构件是沿所述车辆前后方向具有中心轴的轴套,所述轴套允许所述第一臂构 件或所述第二臂构件围绕所述中心轴在车辆上下方向上以旋转方式移位;并且 所述拆卸载荷是使所述第一臂构件或所述第二臂构件从所述轴套脱离的载荷,所述轴 套整体地固定至所述车身侧部构件,所述第一臂构件整体地附着至所述轴套,所述第二臂 构件整体地附着至所述轴套。7. 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 当伴随着在所述车辆的所述前部中引起的所述碰撞来自所述轮组件的输入假定为F, 所述前侧连接部相对于所述输入F的刚性假定为K1,所述后侧连接部相对于所述输入F的刚 性假定为K2,所述抵接构件相对于所述输入F的刚性假定为K3,所述前侧连接部和所述后侧 连接部之间的距离假定为L,且所述前侧连接部和所述抵接构件之间的距离假定为L '时,向 外输入Π 由以下公式表示: fl = (KlX(LXK2+L' XK3)XWXF)/((L-L')2XK2XK3+L'2XK1XK3+L2XK1XK2))。8.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 所述抵接构件设置在如下位置处:在所述位置处,伴随着所述碰撞,所述第一臂构件和 所述第二臂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变形。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臂构件和所述第二臂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变形的 所述位置是对所述变形的抵抗力比其他部分小的位置。10. 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 所述第二臂构件连接至所述车身侧部构件且也连接至所述第一臂构件。11. 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 所述抵接构件是与所述第一臂构件、所述第二臂构件、以及所述车身侧部构件中的至 少一个整体地形成的凸部。12. 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 所述抵接构件位于所述第一臂构件和所述第二臂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车身侧部 构件之间,所述抵接构件整体地组装到所述车身侧部构件;并且 所述抵接构件夹在所述第一臂构件和所述第二臂构件中的所述至少一个与所述车身 侧部构件之间。13. 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臂构件和所述第二臂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车身侧部构件在车辆上下方 向上的相同高度处与所述抵接构件抵接。14. 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 所述车身侧部构件是构成所述车身的前侧构件或整体地附着至所述前侧构件的悬架 构件,所述悬架构件支撑包含所述第一臂构件和所述第二臂构件的悬架。15. -种用于车辆的车辆前部结构,包括: 车身侧部构件,其整体地组装至所述车辆的车身; 第一臂构件,其连接至所述车身侧部构件,所述第一臂构件支撑所述车辆的轮组件; 第二臂构件,其连接至所述车身侧部构件,所述第二臂构件支撑所述车辆的所述轮组 件; 前侧连接部,其是将所述第一臂构件连接至所述车身侧部构件的连接部与将所述第二 臂构件连接至所述车身侧部构件的连接部中的任一个; 后侧连接部,其是用于所述第一臂构件的所述连接部与用于所述第二臂构件的所述连 接部中的另一个,所述后侧连接部相对于所述前侧连接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位于后侧;以 及 凸部,其相对于所述前侧连接部在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位于后侧,所述凸部相对于所 述后侧连接部在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前侧,所述凸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臂构件、所 述第二臂构件和所述车身侧部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中,当所述凸部与所述第一臂构件和所述 第二臂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以及所述车身侧部构件抵接时,所述凸部使所述前侧连接部脱 离,其中: 所述第一臂构件、所述第二臂构件和所述车身侧部构件中的所述至少一个与所述凸部 在车辆上下方向上的相同高度处相对,以便与所述凸部抵接。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车辆的车辆前部结构(10),包含:悬架构件(14),其整体地组装到车身;第一臂构件(16),其将悬架构件(14)连接至轮组件(24);以及第二臂构件(18),其将悬架构件(14)连接至第一臂构件(16)。车辆前部结构(10)包含凸部(36A),所述凸部在构成悬架构件(14)的纵梁(36)中位于用于第一臂构件(16)的连接部(22)和用于第二臂构件(18)的连接部(28)之间,且构造为与由于伴随着车辆前部中所引起的碰撞的输入而变形的第二臂构件(18)抵接。
【IPC分类】B60G7/00, B60G7/02
【公开号】CN105593037
【申请号】CN201480053281
【发明人】坂口慎一
【申请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6年5月18日
【申请日】2014年9月25日
【公告号】WO2015044753A1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