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8854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运车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车架。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整车物流运输需求日益增长,符合海、陆、铁等多式联运的汽车集装箱运输也越来越普遍。近几年国内汽车发展有大尺寸、大轴距、SUV热的趋势。由于中大型车、SUV车的尺寸较大,用集装箱运输中会存在以下问题:如果采用在集装箱内平铺上述车辆,司机将车辆直接开入集装箱后,由于车身较宽,可能无法打开车门走出汽车,同时操作人员可能无法进入箱内对车辆进行固定;中大型车辆的尺寸较大,原来适用于中小型车辆的车架可能不适合装载中大型、SUV车辆。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运车架,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例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运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架;

立柱,所述立柱的一端与所述下架铰接,所述立柱上套设有相对于所述立柱可滑动的套管,所述套管具有套管连接轴,

上架,所述上架的一端与所述下架铰接,所述上架的另一端与所述套管连接轴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运车架的上架相对于下架的角度可以调整,从而能够充分利用集装箱的内部空间,并可以在集装箱外装载、固定中大型及SUV车辆,避免了集装箱内空间不足引起的操作不便或安全隐患。

可选地,所述下架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下架侧梁和连接两个下架侧梁的下架横梁。

可选地,所述下架横梁设置有叉槽。

可选地,所述下架横梁之间平行设置有车辆通道板。

可选地,所述下架侧梁的至少一端设置有相对于所述下架侧梁可伸缩地固定的支撑梁。

可选地,所述下架侧梁设置有分别用于与所述上架和所述立柱铰接的铰链座。

可选地,所述下架侧梁的靠近所述上架的一端设置有移动轮。

可选地,所述上架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上架侧梁和连接两个上架侧梁的上架横梁。

可选地,所述上架进一步包括靠近所述上架侧梁的端部的第一轮胎固定器。

可选地,所述上架横梁包括可以调节位置的轮胎固定横梁和/或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上架侧梁的活动横梁。

可选地,所述上架侧梁设置有用于与所述下架铰接的上架连接轴和用于与所述套管连接轴连接的上架铰链座。

可选地,所述上架侧梁的远离所述下架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叉车配合的连接件。

可选地,所述立柱具有多个立柱孔,所述套管具有定位孔,所述套管通过穿过所述定位孔和多个立柱孔中的一个的销轴与所述立柱连接。

可选地,所述立柱具有限位销,以限定所述套管相对于所述立柱的最高位置和/或最低位置。

可选地,所述立柱的顶端设置有相对于所述立柱可伸缩地固定的防撞立柱。

可选地,所述运车架进一步包括叉车叉套,所述叉车叉套包括平行设置的叉槽、设置在所述叉槽外侧的上车斜坡板,以及设置在所述上车斜坡板外侧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与所述上架或下架连接。

可选地,所述运车架进一步包括平托盘,所述平托盘包括平行设置的车辆支撑板、位于所述车辆支撑板的端部的第二轮胎固定器。

可选地,所述平托盘进一步包括相对于所述车辆支撑板可伸缩地设置的伸缩杆。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运车架的立体视图;

图2为图1示出的运车架的下架的立体视图;

图3为图1示出的运车架的上架的立体视图;

图4A为图1示出的运车架的立柱的立体视图;

图4B为图4A示出的立柱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运车架的叉车叉套的立体视图;

图6为运车架的平托盘的立体视图;

图7A和图7B为在40英尺集装箱内不同的运车架组合形式示意图;以及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装载汽车的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运车架1,其包括下架2、用于承载车辆的上架3,以及立柱4,立柱4以相对于下架2的多个角度支撑上架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运车架1结构简单,堆码尺寸小,装载车辆的上架3可以相对下架2形成不同的装载角度,从而能够充分利用集装箱内的空间,并可以在集装箱60外装载、固定中大型车辆及SUV车辆,避免了因集装箱60内空间不足引起的操作不便和安全隐患。

现请转到图2,其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运车架1的下架2的立体视图,其中,下架2包括位于两侧的两个平行设置的下架侧梁21、位于两个下架侧梁21之间的下架横梁22。下架横梁22可以垂直连接两个下架侧梁21,即下架侧梁21沿下架2的长度方向设置,下架横梁22沿下架2的宽度方向设置,下架横梁22。

如图2所示,下架2还包括沿下架2的宽度方向设置在下架横梁22的一端或两端的叉槽23。例如,叉车通过插入叉槽23,可以将运车架1横向挑起并移动至集装箱60门口的进箱踏板上或从进箱踏板处移开,或者,叉车可以通过插入叉槽23搬运和叠放多个运车架1。

可选地,在图示实施方式中,两个下架横梁22之间可以平行设置供车辆行驶的车辆通道板24。由此,通过在下架2设置车辆通道板24,车辆能够经过车辆通道板24行驶至合适的位置,从而可以实现挑起上架3后,车辆的下方没有其他结构,不影响、占用其他车辆的装载空间。进一步可选地,两个下架横梁22之间还可以设置工具箱,以及固定工具箱的支架。

继续参考图2,下架侧梁21的至少一端可设置有相对于下架侧梁21可伸缩地固定的支撑梁25。在图示实施方式中,下架侧梁21的两端均设置有支撑梁25。由此,设置在下架侧梁21的端部的支撑梁25可以沿下架2的长度方向调整不同的伸出长度,以调节运车架与运车架、运车架与集装箱60之间的相对距离。

此外,下架侧梁21设置有分别用于与上架3和立柱4铰接的铰链座26。下架侧梁21的与上架3铰接的铰链座26的一端还可设置有移动轮27。通过设置移动轮27,在运车架1装载车辆后,叉车可以挑起下架2的一端(远离移动轮27的一端)并通过移动轮27的滑动,以方便地移动运车架1。可选地,下架侧梁21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端部的堆码柱28,堆码柱28可用于与另一个运车架进行堆码,从而可以实现多套运车架1的整齐堆码。

现请转到图3,其示出了运车架1的上架3的立体视图。上架3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上架侧梁31,以及位于两个上架侧梁31的多个上架横梁32。进一步地,上架3还可以包括位于两个上架侧梁31的端部的可以调节不同位置的第一轮胎固定器33。

具体地,在图中示出的实施方式中,上架侧梁31沿上架3的长度方向设置,上架横梁32沿上架3的宽度方向设置在挑起上架3后远离下架2的上架侧梁31的一端,上架横梁32连接两个上架侧梁31,第一轮胎固定器33设置上架侧梁31的另一端。多个上架横梁32和/或第一轮胎固定器33的设置,可以使上架3抬起汽车后固定住车辆的前、后轮胎。可以理解,在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将图示的第一轮胎固定器33和上架横梁32的位置互换。

图3中所示出的上架3中上架横梁32包括轮胎固定横梁32’和活动横梁32”。其中,轮胎固定横梁32’可以调节不同的位置,以适应不同车辆的轴距大小,活动横梁32”可以根据需要调节不同的位置或拆卸不用。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当运车架1上车时,调整活动横梁32”的位置,使车辆通过下架2的车辆通道板24倒入上车架3,车辆的前、后轮胎正好卡入轮胎固定横梁32’和第一轮胎固定器33中。

如图3所示,上架侧梁3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下架2铰接的上架连接轴34,上架侧梁31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下文将详细描述的套管连接轴42连接的上架铰链座35。进一步地,上架侧梁31的另一端还可以设置有用于与叉车配合的叉车连接件36。由此,上架3通过叉车连接件36与叉车连接固定后,叉车可以对上架3进行挑起或放下操作,从而调整上架3相对于下架2的角度。

如图4A和图4B所示,立柱4的底端设置有与下架2的铰链座26铰接的铰链板,立柱4的顶端设置有相对于立柱4可伸缩固定的防撞立柱43。进一步地,立柱4上套设有相对于立柱4可滑动的套管41,套管41具有套管连接轴42,套管连接轴42连接上架3的另一端。立柱4设置有多个立柱孔44,套管41设置有定位孔45,套管41通过穿过定位孔45和多个立柱孔44中的一个的销轴46与立柱4连接。换句话说,叉车在挑起上架3时,通过套管41上设置的套管连接轴42将立柱4与上架3连接,同时,通过穿过定位孔45和多个立柱孔44中的一个的销轴46在立柱4上固定套管41以间接地固定上架3,并通过调节销轴46穿过的立柱孔44调整上架3相对于下架2的挑起高度。

进一步参考图4B,立柱4还具有限位销47,以限定套管41相对于立柱4的最高位置和/或最低位置。其中,限制最高位置的限位销47可以限制套管41在立柱4上的最高位置,用以限制车辆升起的最高位置,从而避免车辆与集装箱60顶板相撞;限制最低位置的限位销47为安全销,用以防止套管41在沿着立柱4上升或下降的过程中由于叉车失误导致上架3直接坠落到立柱4的最低点。

现请转到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运车架1进一步包括叉车叉套5。叉车叉套5为叉车挑起或放下下架2和上架3的专用工具。叉车叉套5设置有横梁、叉槽51、上车斜坡板52以及连接件53,其中,叉槽51、上车斜坡板52以及连接件53的一端连接至横梁。具体地,叉槽51平行设置,上车斜坡板52设置在叉槽51的外侧,连接件53设置在上车斜坡板52的外侧梁,连接件53用于与上架3或下架2连接。

现请转到图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运车架1,将装载车辆后的运车架1推入集装箱60内时,叉车叉套5与上架3的叉车连接件36连接,叉车叉入叉车叉套5,慢速挑动上架3,使上架3绕着上架连接轴34转动,同时,立柱4的套管41沿着立柱4向上滑动至使车辆的车头位置抬起至稍低于集装箱60的门楣处,使用销轴46将套管41固定在立柱4的某一个立柱孔44上,并将限位销47叉入预定的(另一个)立柱孔44中。由此,车辆的车头位置矮于集装箱60的门楣,车辆可以被顺利地推入集装箱60内。进一步地,叉车通过叉入与下架2的支撑梁25连接的叉车叉套5,可以挑起下架2,并与移动轮27相互作用,将运车架1推入至集装箱60内的合适位置。换句话说,通过叉车叉套5与上架3的叉车连接件36连接,叉车可以将上架3挑起并通过销轴46调整套管41固定在立柱4上的位置可以调整车辆的抬起高度;通过叉车叉套5与下架2的支撑梁25连接,叉车可以将下架2挑起并对运车架1进行转运、拖拉操作。更进一步地,通过调整支撑梁25的伸出长度,调节运车架1之间以及运车架1与集装箱60之间的相对位置。

现请转到图7A,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40英尺的集装箱60中能够容纳上述3套运车架1,以上述同样的方式可以装入第二套、第三套运车架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运车架1,可以在集装箱60外装载、固定车辆后将运车架1移动至集装箱60内,避免了集装箱60内空间不足引起的操作不便或安全隐患。

如图6所示,运车架1可以进一步包括平托盘6。平托盘6包括平行设置侧梁61和车辆支撑板62、位于车辆支撑板62的端部的可以调节位置的第二轮胎固定器63以及位于车辆支撑板62之间的平托盘叉槽64。由此,叉车可以插入平托盘叉槽64,从而对平托盘6进行转运、拖拉操作。可选地,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平托盘6还可以包括套设在侧梁61里并且相对于车辆支撑板62可伸缩的伸缩杆65。即伸缩杆65沿车辆支撑板62的长度方向可伸缩,以调节托盘与集装箱60的相对位置。

如图7B所示,在40英尺的集装箱60内,使用两套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运车架1装载汽车后,还可以使用上述平托盘6替代上述第三套运车架1以完成装载任务。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等。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