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01776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公路上吹塑注水道路分隔塑胶栏,在使用过程上加水在里面以增加重量,该产品在使用时要求连接起来使用。现有的道路分隔塑胶栏的连接方式包括:1、凹凸互扣,利用抽芯技术制作模具;但利用该技术制作出的模具制造出的道路分隔塑胶栏,在道路弯道大时不能连接,且连接不牢固,临时移动不方便;2、插注式连接,插注式连接的模具制造出的道路分隔塑胶栏,利用上下双层正面对碰平面摩擦自然成型孔位,使得成孔大小存在限制,孔位直径最大只有33MM,造成道路分隔塑胶栏的工艺强度不足,扣位连接容易折断,且孔位用料存在浪费,生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模具制作出的分隔塑胶栏强度不足,扣位连接容易折断,且孔位用料存在浪费,生产成本高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具结构的设计方案。
[0004]—种模具结构,包括定模及与相对应设置的动模,所述定模设置有第一定模腔、第一定模滑块座、第一定模滑块型芯、第二定模滑块座、第二定模滑块型芯,所述第一定模滑块座、第一定模滑块型芯与所述第二定模滑块座、第二定模滑块型芯错位设置在所述第一定模腔两侧;所述动模设置有与定模相对应的第一动模腔、第一动模滑块座、第一动模滑块型芯、第二动模滑块座、第二动模滑块型芯,所述第一动模滑块座、第一动模滑块型芯与所述第二动模滑块座、第二动模滑块型芯错位设置在所述第一动模腔两侧。
[0005]具体的,所述第一定模滑块座、第二定模滑块座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定模凸块、第二定模凸块;所述第一动模滑块座、第二动模滑块座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动模凸块、第二动模凸块。
[0006]具体的,所述第一定模滑块座与所述第一动模凸块配合形成第一定模凹陷,所述第二定模滑块座与所述第二动模凸块配合形成第二定模凹陷;所述第一动模滑块座与所述第一定模凸块配合形成第一动模凹陷,所述第二动模滑块座与所述第二定模凸块配合形成第二动模凹陷。
[0007]具体的,所述第一定模滑块型芯、第二定模滑块型芯、第一动模滑块型芯、第二动模滑块型芯均呈横截面为L型结构。
[0008]具体的,所述第一定模滑块座与第一定模滑块型芯交替并列设置在所述第一定模腔一侧,所述第二定模滑块座与第二定模滑块型芯交替并列设置在所述第一定模腔另一侦h所述第一动模滑块座与第一动模滑块型芯交替并列设置在所述第一动模腔一侧,所述第二动模滑块座与第二动模滑块型芯交替并列设置在所述第一动模腔另一侧。
[0009]具体的,所述第一定模滑块座、第一定模滑块型芯、第二定模滑块座、第二定模滑块型芯、第一动模滑块座、第一动模滑块型芯、第二动模滑块座、第二动模滑块型芯均为多个。
[001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结构通过在定模、动模上分别设置第一定模滑块座、第一定模滑块型芯、第二定模滑块座、第二定模滑块型芯与动模上相对应地设置第一动模滑块座、第一动模滑块型芯、第二动模滑块座、第二动模滑块型芯,在吹塑合模后,定模与动模互相对碰配合摩擦形成具有连接扣的道路分隔栏,通过设计该模具结构能有效减少孔位用料,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模具结构的立体图。
[0012]图2为图1中模具结构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0013]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模具结构的第一定模滑块座和第一动模滑块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模具结构合模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结构吹塑合模后的连接扣的立体图。
[0016]图6为图5中连接扣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阐述。
[00? 8]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模具结构,包括定模I及与相对应设置的动模2,定模I设置有第一定模腔11、第一定模滑块座12、第一定模滑块型芯13、第二定模滑块座14、第二定模滑块型芯15,第一定模滑块座12、第一定模滑块型芯13与第二定模滑块座14、第二定模滑块型芯15错位设置在第一定模腔11两侧;动模2设置有与定模I相对应的第一动模腔21、第一动模滑块座22、第一动模滑块型芯23、第二动模滑块座24、第二动模滑块型芯25,第一动模滑块座23、第一动模滑块型芯25与第二动模滑块座24、第二动模滑块型芯25错位设置在第一动模腔21两侧。
[00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定模滑块座12、第二定模滑块座14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定模凸块121、第二定模凸块141;在第一动模滑块座22、第二动模滑块座24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动模凸块221、第二动模凸块241。第一定模滑块座12与第一动模凸块221配合形成第一定模凹陷122,,第二定模滑块座14与第二动模凸块241配合形成第二定模凹陷142;第一动模滑块座22与第一定模凸块121配合形成第一动模凹陷222,第二动模滑块座24与第二定模凸块141配合形成第二动模凹陷242,吹塑合模时,利用第一定模滑块座12与第一动模滑块座22的配合以及第二定模滑块座14与第二动模滑块座24的配合使塑件形成带孔位的道路分隔栏的连接扣。
[002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定模滑块型芯13、第二定模滑块型芯15、第一动模滑块型芯23、第二动模滑块型芯25均呈横截面为L型结构;吹塑合模时,定模I上的第一定模滑块型芯13与动模2上的第一动模滑块型芯23互相配合,定模I上的第二定模滑块型芯15与动模2上的第二动模滑块型芯25互相配合。
[002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定模滑块座12与第一定模滑块型芯13交替并列设置在第一定模腔11 一侧,第二定模滑块座14与第二定模滑块型芯15交替并列设置在第一定模腔11另一侧;第一动模滑块座22与第一动模滑块型芯23交替并列设置在第一动模腔21 —侧,第二动模滑块座24与第二动模滑块型芯25交替并列设置在第一动模腔21另一侧。
[0022]优选地,第一定模滑块座12、第一定模滑块型芯13、第二定模滑块座14、第二定模滑块型芯15、第一动模滑块座22、第一动模滑块型芯23、第二动模滑块座24、第二动模滑块型芯25均为多个。
[0023]如图5、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吹塑合模后,形成的道路分隔栏上的连接扣示意图,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定模I设置第一定模腔11、第一定模滑块座12、第一定模滑块型芯13、第二定模滑块座14、第二定模滑块型芯15与动模2上相对应地设置第一动模腔21、第一动模滑块座22、第一动模滑块型芯23、第二动模滑块座24、第二动模滑块型芯25,在吹塑合模后,定模I与动模2互相对碰配合摩擦形成具有连接扣的道路分隔栏,该连接扣对应形成孔位,利用该连接扣,以及连接扣上的孔位实现道路分隔栏的连接。该模具结构能有效减少孔位用料,降低生产成本。
[0024]本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方式,未进行详细描述的部分均采用公知的成熟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模具结构,包括定模及与相对应设置的动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设置有第一定模腔、第一定模滑块座、第一定模滑块型芯、第二定模滑块座、第二定模滑块型芯,所述第一定模滑块座、第一定模滑块型芯与所述第二定模滑块座、第二定模滑块型芯错位设置在所述第一定模腔两侧;所述动模设置有与定模相对应的第一动模腔、第一动模滑块座、第一动模滑块型芯、第二动模滑块座、第二动模滑块型芯,所述第一动模滑块座、第一动模滑块型芯与所述第二动模滑块座、第二动模滑块型芯错位设置在所述第一动模腔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模滑块座、第二定模滑块座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定模凸块、第二定模凸块;所述第一动模滑块座、第二动模滑块座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动模凸块、第二动模凸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模滑块座与所述第一动模凸块配合形成第一定模凹陷,所述第二定模滑块座与所述第二动模凸块配合形成第二定模凹陷;所述第一动模滑块座与所述第一定模凸块配合形成第一动模凹陷,所述第二动模滑块座与所述第二定模凸块配合形成第二动模凹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模滑块型芯、第二定模滑块型芯、第一动模滑块型芯、第二动模滑块型芯均呈横截面为L型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的所述一种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模滑块座与第一定模滑块型芯交替并列设置在所述第一定模腔一侧,所述第二定模滑块座与第二定模滑块型芯交替并列设置在所述第一定模腔另一侧;所述第一动模滑块座与第一动模滑块型芯交替并列设置在所述第一动模腔一侧,所述第二动模滑块座与第二动模滑块型芯交替并列设置在所述第一动模腔另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模滑块座、第一定模滑块型芯、第二定模滑块座、第二定模滑块型芯、第一动模滑块座、第一动模滑块型芯、第二动模滑块座、第二动模滑块型芯均为多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具结构,包括定模及与相对应设置的动模,定模设置有第一定模腔、第一定模滑块座、第一定模滑块型芯、第二定模滑块座、第二定模滑块型芯,第一定模滑块座、第一定模滑块型芯与第二定模滑块座、第二定模滑块型芯错位设置在第一定模腔两侧;动模设置有与定模相对应的第一动模腔、第一动模滑块座、第一动模滑块型芯、第二动模滑块座、第二动模滑块型芯,第一动模滑块座、第一动模滑块型芯与第二动模滑块座、第二动模滑块型芯错位设置在第一动模腔两侧。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结构能有效减少孔位用料,降低生产成本。
【IPC分类】B29C49/48
【公开号】CN205112363
【申请号】CN201520972645
【发明人】陈彦
【申请人】陈彦
【公开日】2016年3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