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多粘类芽孢杆菌菌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3872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一株多粘类芽孢杆菌菌株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株多粘类芽孢杆菌( Paenibacillus polymyxa )菌株dgnkzx004。所述菌株已于2014年10月21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号是CCTCC M 2014504。所述菌株不仅对荔枝霜疫霉菌和/或炭疽病菌均具有非常好的抑制作用,还能够抑制荔枝或者龙眼的多酚氧化酶(PPO)和/或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因此,该菌株在荔枝或龙眼等果蔬的保鲜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CCTCC NO: M 201450420141021
【专利说明】一株多粘类芽孢杆菌菌株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株多粘类芽孢杆菌菌株。

【背景技术】
[0002] 新鲜果蔬从采收到被消费者食用前,由于自身呼吸作用及病原生物侵染,每年都 有大量果蔬从采收后在运输、贮藏过程中腐烂损失。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调 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每年年产的果蔬从田间到餐桌损失率高达25?30%,年损失近800亿 人民币。与此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果等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对于水果 的色、香、味要求基础上,人们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的是食品的安全与环保。因此进一步开 展果蔬保鲜技术开发研究,以保证果蔬产品附加值的实现和资源的充分利用刻不容缓。
[0003] 目前国际通用的水果保鲜方法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乙烯吸收剂,通常是用透气袋 来吸收乙烯,使水果不会进一步成熟,无药无害,但是保鲜时间和效果不稳定;另一种是打 蜡,很多水果自身会产生果蜡,可防病虫、微生物侵害,但储存、运输时果蜡容易被蹭掉部 分,效果不能保证,而且不可避免地导致消费者食用到果蜡,危害健康。另外,适量的二氧 化硫对荔枝、龙眼等水果有很好的保鲜效果,但过量使用导致残留超标,不但果品品质受影 响,食用者也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和腹泻等症状,甚至会损伤肝肾功能。有报道称控制果 蔬采后病害的最有效手段是冷藏结合化学杀菌剂处理。但由于化学杀菌剂残留危害人类健 康,而且植物病原菌对化学杀菌剂容易产生抗药性,应用越来越受到限制。
[0004] 以人们喜爱的岭南佳果荔枝为例,荔枝果实营养丰富,其色、香、味具佳,具有"果 王"的美称,极具开发价值,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水果 之一,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栽培荔枝最多的国家。但荔枝很难保存,针对荔枝的保鲜,素有"一 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四日色香味尽去"的总结。荔枝的果实采摘季节处于短暂且炎 热的夏季,采后自身呼吸作用旺盛,水分蒸发率高,在自身酶及外界病原菌侵袭的双重作用 下极易褐变腐烂,不易贮藏,不耐贮运,严重限制了荔枝的远销与出口,制约了地域市场的 开拓。据统计,荔枝每年因腐烂变质而造成的损失约占总产量的20%以上。
[0005] 目前,国内外荔枝果实的贮藏保鲜技术主要有物理贮藏和化学保鲜两种。荔枝 果实的化学保鲜过程中常用防腐药物主要是苯来特、特克多、施保克、灭菌威、多菌灵等, 如申请号为 CN200610123793. 1、CN03140439. 1、CN 201010127794. X 等专利;此外还包括 熏硫或亚硫酸盐处理等化学处理方式,例如申请号为CN96122329. 4、CN97105377. 4以及 CN00130815. 7等专利。虽然化学药剂能比较有效的起到防腐、保鲜的作用,但其所产生的残 留污染不仅影响风味,而且最重要的是药剂残留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威胁。化学保鲜剂屡屡 触动备受食品安全问题煎熬的消费者神经。加之喷酸荔枝、石灰芒果等报道见诸报端和网 络,不断地引发消费者的不安。寻找安全无毒的生物保鲜技术,用于取代化学保鲜法,已经 成为关注的热点。
[0006] 微生物种类丰富、代谢途径多样,并能产生对自然界病害菌有拮抗作用的活性 物质。因此,利用微生物及其制剂来进行水果保鲜,能达到无毒、无害、无残留、无污染 的要求,安全有效地消除化学药剂的残留,符合食品安全的发展趋势。多粘类芽孢杆菌 是土壤中常见的细菌,也是一类重要的病害生物防治微生物, 有不少还具有刺激植物生长的特点。大量研究表明,多粘类芽孢杆菌除了可以直接抑制植 物病原菌,还能通过产生抗菌物质如抗菌蛋白质或酶、诱导寄主的抗病能力等。对于多粘类 芽孢杆菌诱导寄主的抗病能力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2004年童蕴慧等公开了利用多 粘类芽孢杆菌(菌株处理番爺叶片,能够明显增强植株叶内苯 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对灰霉病有明显的诱导抗病作用。也就是说现有的多粘类芽孢杆菌可以直接抑制植物病原 菌,同时增强寄主的过氧化物酶(P0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而本领域公知常识,抑制相 关病菌对果蔬的保鲜具有正向作用,而促进POD、PPO酶类的活性对果蔬的保鲜具有反向作 用,因此目前尚未见有多粘类芽孢杆菌应用于果蔬保鲜的研究和报道。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荔枝或龙眼等果蔬采后生物保鲜技术的缺 陷和不足,提供了一株新的多粘类芽孢杆菌菌株,该菌株不仅 对炭疽病和荔枝霜疫霉病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且能够抑制荔枝或龙眼的多酚氧化酶和 /或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为果蔬的生物保鲜【技术领域】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新菌株。
[0008]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新菌株的制备方法,以及用于培养上述新菌株的 改良LB液体培养基。
[0009] 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多粘类芽孢杆菌菌株dgnkzx004,所 述菌株于2014年10月21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号是CCTCC M 2014504。所述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的地址为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
[0010] 本发明人从东莞农业科学研究中心果园土壤中采集到所述菌株。
[0011] 具体地,在荔枝果园,选用对角线法和棋盘法采样。确定取土地点后,除去上面的 枯枝落叶层以及地表5cm左右的浮土;之后用伊斜向下(离地表5?15cm深度的土壤)切 取一片片的土壤样品。每个取样点取5?15个样,将取好的土样在灭菌牛皮纸上混合,四 分法获取所需土壤的量。编号,记录采集信息:每一采样地的采集地点、采集日期、采集深度 等。
[0012] 将各采样点混合土样各称取10g,放入盛有IOOmL无菌水(制备I : 10 土壤悬液)并 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烧瓶中,振摇约20min,使土样与水充分混合并分散,此为原稀释液;再 用ImL无菌吸管吸取ImL稀释后的土壤溶液注入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用吸耳球多次 吹吸充分混匀,此为KT 1稀释悬液;依次类推将土样梯度稀释成10 _2,1〇_3,1〇_4,1〇_5,1〇_ 6的 土壤稀释悬液,重复3次。多次吹吸混匀所制备好的稀释液,取10'10'KT6三个梯度的稀 释液,用无菌移液管吸取(吸取前再次吹吸,确保稀释液均匀)〇. 2mL加到已凝固的LB平板 上,然后用涂布棒迅速将菌液均匀涂开。待菌落长出,挑取菌落形态差异明显的单菌落进入 平板划线分离,划线分离3次进行纯化并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
[0013]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菌株的最适改良LB液体培养基,上述LB平板就是由改良LB 液体培养基加入琼脂制备而成;所述改良LB液体培养基的成分:蛋白胨15g,葡萄糖20g, 酵母提取物 5g,NaCl 10g,水 lOOOmL,ρΗ6· 8,121°C灭菌 20min。
[0014]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菌株dgnkzx004的培养方法,使用上述改良LB液体培养 基作为培养基,具体步骤如下: 51. 菌株的活化:将多粘类芽孢杆菌dgnkzX〇04的甘油菌种按体积比2%的接种量接种 到改良LB液体培养基中,32°C静置活化培养20小时,得种子液; 52. 扩大培养:将种子液按体积比5%的接种量接种到改良LB液体培养基中,并于32°C 静置培养20小时,得发酵液; 53. 菌体悬液制备:发酵液经离心收集菌体,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2次,离心获得所需 的活菌体,最后用生理盐水将菌体悬起制成细胞悬浮液。
[0015] 其中,S3 所述离心是 9500r/min、4°C离心 15min。
[0016] 本发明所述多粘类芽孢杆菌株dgnkzx004的菌落形态为圆形,奶油白色,表面干 燥不透明,凸起生长,湿润,边缘整齐,直径1. 3?I. 7_ ;显微镜观察菌体形态为革兰式阳 性菌,杆状。
[0017] 本发明通过长期大量的实验研究,获得的该菌株不仅对常见的炭疽病和荔枝霜疫 霉病等水果采后病害具有显著、稳定的抑菌效果,还能够抑制荔枝或者龙眼的多酚氧化酶 (PPO)和/或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因此,该菌株在荔枝或龙眼的保鲜方面具有非常重 要的应用价值,能获得很好地保鲜效果,尤其是应用于岭南佳果荔枝或龙眼,能获得最好的 保鲜效果。其中对桂味荔枝、糯米糍荔枝、井岗红糯荔枝品种的保鲜效果最为突出。
[0018] 本发明提供一种优选地应用技术方案,将多粘类芽孢杆菌株制备成一种保鲜菌 齐U,以多粘类芽孢杆菌菌株dgnk ZX〇04的菌体悬液为有效的活性成分。
[0019] 所述保鲜菌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各组分:纳他霉素0. 2?0. 6g/L,乳酸钠 1%?5%,氯化钠0. 85%?0. 9%,水余量;在上述各组分组成的100%体系中加入所述多粘类 芽孢杆菌的菌体沉淀,使其在体系中的最终浓度为IO8?10 9CFU/mL。
[0020] 优选地,所述保鲜菌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各组分:纳他霉素 0. 3g/L,乳酸 钠1%,氯化钠0. 85%,水余量;在上述各组分组成的100%体系中加入所述多粘类芽孢杆菌的 菌体沉淀,使其在体系中的最终浓度为7. 4?8. 2X 108CFU/mL。
[0021] 本发明所述的多粘类芽孢杆菌菌株dgnkzx004和上述保鲜菌剂可以很好的应用 于荔枝或龙眼的保鲜方面的应用。尤其是对桂味荔枝、糯米糍荔枝、井岗红糯荔枝品种,具 有非常显著的保鲜效果。
[0022] 优选地,所述的多粘类芽孢杆菌菌株dgnkzx004应用于抑制蒸枝霜疫霉菌和/或 炭疽病菌方面。对常见的炭疽病和荔枝霜疫霉病等水果采后病害具有显著、稳定的抑菌效 果。
[0023] 优选地,所述的多粘类芽孢杆菌菌株dgnkzX〇04应用于抑制荔枝或龙眼的多酚氧 化酶和/或过氧化物酶活性方面。
[0024]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新的多粘类芽孢杆菌dgnkzx004菌株, 经试验证明,该菌株不仅对荔枝霜疫霉菌、荔枝炭疽病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而且能够抑 制荔枝或者龙眼的多酚氧化酶(PPO)和/或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对果蔬的保鲜具有显 著的应用效果,尤其是对荔枝的保鲜效果最为突出,为果蔬的生物保鲜【技术领域】提供了一 个新的微生物成员。
[0025] 本发明基于新的多粘类芽孢杆菌dgnkzx004菌株,为 果蔬的生物保鲜【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新的保鲜菌剂。所述保鲜菌剂尤其是对荔枝霜疫霉菌、 炭疽病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还能抑制荔枝或者龙眼的多酚氧化酶(PPO)和/或过氧化 物酶(POD)的活性,对荔枝或龙眼等果蔬具有显著的保鲜作用。
[0026] 上述保鲜菌剂是本发明人在获得的多粘类芽孢杆菌(/^?/?从<3<^777/>5/7〇/7--_7^3) dgnkzX〇04菌株的基础上,将纳他霉素、乳酸钠、氯化钠与所述菌株的菌体悬液相配伍,获 得了优良的果蔬保鲜效果。在选择菌剂辅料时,本发明人经过大量实验结合对各种辅料的 性质研究,总结得到本发明技术方案:纳他霉素依靠其内酯环结构与真菌细胞膜上的甾醇 化合物作用,形成抗生素一留醇化合物,从而破坏真菌的细胞质膜的结构。大环内脂的亲水 部分(多醇部分)在膜上形成水孔,损伤细胞膜通透性,进而引起菌内氨基酸,电解质等物质 渗出,菌体死亡,而且很难被人体消化道吸收,对人体无害,同时微生物很难对其产生抗性, 是一种无臭、无味,低剂量且安全性高的食品防腐剂;本发明提供的菌剂体系中,能够发挥 乳酸钠的保鲜和保水性能,经过不断分析研究和大量实验总结,在本发明提供的合适的配 伍构成的体系下,菌株可以很好地成活并发挥活性作用,重要的是本发明菌体悬液体系共 同产生了显著的应用技术效果。
[0027] 本发明在获得的多粘类芽孢杆菌/7〇/j?j^ra)dgnkzx004菌株的基 础上,进一步总结得到各组分的合理配伍比例,在适宜的用量范围内,本发明的保鲜菌剂具 有很好的保鲜效果,应用于荔枝,尤其是桂味荔枝,常温贮藏4天后仍能保持鲜亮的外观和 良好的风味,好果率可达80%左右,5天后好果率为40%,6天后仍然有20%左右的好果率; 除此之外,本发明保鲜菌剂安全无毒、易溶于水便于食用前清洗等优点。
[0028] 本发明应用所述菌株制备菌剂并成功实现应用,克服了通常微生物菌的活性应用 局限于实验室的缺陷,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前景。所述菌剂制备方法简单,应用方便,为微 生物菌在果蔬保鲜方面的应用提供有力的技术启示和指导,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实际推 广应用可行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9] 图1为多粘类芽孢杆菌dgnkzx004菌株菌落形态(LB培养基,32°C,2天)。
[0030] 图2为多粘类芽孢杆菌dgnkzx004革兰氏染色镜检结果。
[0031] 图3为多粘类芽孢杆菌dgnkzx004对炭疽菌抑制实验结果。
[0032] 图4为多粘类芽孢杆菌dgnkzX〇04对霜疫霉菌抑制实验结果。
[0033] 图5多粘类芽孢杆菌dgnkzx004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影响效果图。
[0034] 图6为多粘类芽孢杆菌dgnkzx004对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影响效果图。
[0035] 图7为对照例和实施例4的桂味荔枝好果率随贮藏时间变化的对比曲线。
[0036] 图8为对照例和实施例4的桂味荔枝褐变指数随贮藏时间变化的对比曲线。
[0037] 图9为对照例和实施例4的糯米糍荔枝好果率随贮藏时间变化的对比曲线。
[0038] 图10为对照例和实施例4的糯米糍荔枝褐变指数随贮藏时间变化的对比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详细阐述本发明。本发明以下实施例 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并不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的限定。本发明主要阐述所述菌株 以及基于所述菌株的应用思想,实施方式中简单参数的替换不能一一在实施例中赘述,但 并不因此限制本发明,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 代、组合、简化,应被视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应包含在本发明范围内。
[0040] 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采用的试剂、方法和设备为本【技术领域】常规试剂、方法和设 备。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所用试剂和材料均为市购。
[0041] 实施例1菌株分离及鉴定 1、本发明人于2011年8月2日采集东莞农业科学研究中心果园土壤,将各采样点混 合土样各称取l〇g,放入盛有IOOmL无菌水(制备I : 10 土壤悬液)并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烧瓶 中,振摇约20min,使土样与水充分混合并分散,此为原稀释液;再用ImL无菌吸管吸取ImL 稀释后的土壤溶液注入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用吸耳球多次吹吸充分混匀,此为KT1稀 释悬液;依次类推将土样梯度稀释成1〇_ 2,1〇_3,1〇_4,1〇_5,1〇_6的土壤稀释悬液,重复3次。多 次吹吸混匀所制备好的稀释液,取1〇_ 2、1〇_4、1〇_6三个梯度的稀释液,用无菌移液管吸取(吸 取前再次吹吸,确保稀释液均匀)〇. 2mL加到已凝固的LB平板上,然后用涂布棒迅速将菌液 均匀涂开。待菌落长出,挑取菌落形态差异明显的单菌落进入平板划线分离,划线分离3次 进行纯化并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
[0042] 上述LB平板是由改良LB液体培养基加入琼脂制备而成;所述改良LB液体培养 基的成分:蛋白胨15g,葡萄糖20g,酵母提取物5g,NaCl 10g,水1000mL,pH6.8,121°C灭菌 20min〇
[0043] 2、在LB培养基纯化平板上菌落形态为:圆形,奶油白色,表面干燥不透明,凸起生 长,湿润,边缘整齐,直径1. 3?I. 7mm。见附图1所示。
[0044] 将所述菌株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日期是2014年10月 21日,保藏号是CCTCC M 2014504,所述菌株命名为dgnkzx004。
[0045] 所述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的地址为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
[0046] 3、革兰氏染色实验 Si.涂片:取一片干净无油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无菌水,然后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方 法取少许培养好的菌株,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涂匀,注意菌量不宜过多,否则,不易看清单 个菌体。
[0047] S2.固定:将涂好的玻片在酒精灯火焰上快速通过3?4次,使水份蒸发,此时细 菌菌体紧贴在玻片上。
[0048] S3.初染:加草酸铵结晶紫染色剂1滴,染色1分钟。
[0049] S4.媒染:倾去染液并用洗瓶装水轻轻冲洗,加碘液染色1分钟,水洗,然后用吸水 纸吸干。
[0050] S5.脱色:将载玻片略倾斜,滴加95%酒精脱色20?30秒(洗至流下的酒精中无 紫色时为止),然后水洗。
[0051] S6.复染:在玻片上滴加番红染液约2分钟,水洗,然后用吸水纸吸干。染色中应 防止染液干涸。
[0052] S7.镜检:干燥后用油镜进行镜检,镜检显示为一株革兰氏阳性杆菌,杆状。菌体 形态结果见附图2。
[0053] 实施例2抑菌试验 由于炭疽病和荔枝霜疫霉病是采后荔枝最常见的病害,因此本实施例选用炭疽病菌、 荔枝霜疫霉菌作为病原指示菌,来研究多粘类芽孢杆菌菌株dgnkzX〇04的抑菌活性。
[0054] 1、制备悬浮液 将50%甘油管冷冻保藏的多粘类芽孢杆菌dgnkzx004的 甘油管冷冻保藏的菌种按2%(v/v)接种量到20mL改良LB液体培养基中,并于32°C培养箱 中静置活化培养20小时;将活化好的种子液按5%(v/v)接种量接到IOOOmL改良LB液体培 养基中,并于32°C培养箱中震荡培养20小时;发酵完成后,发酵液经8000r/min、4°C离心 15min收集菌体,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2次,离心获得所需的活菌体。最后用适量生理盐水 将菌体悬起制成细胞悬浮液。
[0055] 所述改良LB液体培养基的成分:蛋白胨15g/L,葡萄糖20g/L,酵母提取物5g, NaCl 10g,水 lOOOmL,ρΗ6· 8,121°C灭菌 20min。菌株培养温度 32°C。
[0056] 2、抑制效果检测 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1)对照:用一毫升枪头的大口端打取真菌(霜疫霉菌,炭疽病菌)培养基块置于PDA平 板中央生长。
[0057] (2)发酵液组:取2毫升发酵液(完全发酵液,包括菌体)和18毫升带有琼脂的PDA 培养基混匀,倒于平板上,冷却,用一毫升枪头的大口端打取真菌培养基块置于平板中央生 长。
[0058] (3)发酵液上清组:取2毫升发酵液上清(完全发酵液经过离心后的上清,不包括 菌体)和18毫升带有琼脂的PDA培养基混匀,倒于平板上,冷却,用一毫升枪头的大口端打 取真菌(霜疫霉菌,炭疽病菌)培养基块置于平板中央生长。
[0059] (4)菌体悬浮液组:取2毫升菌体悬浮液(完全发酵液经过离心后的菌体)和18毫 升带有琼脂的PDA培养基混匀,倒于平板上,冷却,用一毫升枪头的大口端打取真菌(霜疫 霉菌,炭疽病菌)培养基块置于平板中央生长。
[0060] 结果如附图3和附图4所示,附图3为多粘类芽孢杆菌dgnkzx004菌株对炭疽菌 的抑制结果,附图4为对霜疫霉菌的抑制结果。
[0061] 与对照组相比,多粘类芽孢杆菌dgnkzx004菌株,以及其发酵液和发酵液上清,均 对霜疫霉菌和炭疽病菌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0062] 3、抑菌率计算 抑菌率(%)=(对照菌落平均直径-处理菌落平均直径)/对照菌落平均直 径 X 100。
[0063] 结果如表1所示,结果显示,本发明的多粘类芽孢杆菌dgnkzx004菌株、以及其发 酵液和发酵液上清,均对炭疽病菌和荔枝霜疫霉菌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0064] 表1多粘类芽孢杆菌dgnkzX〇04对炭疽菌及霜疫霉菌的抑制率

【权利要求】
1. 一株多粘类芽孢杆菌(菌株dgnkzx004,其特征在于,所 述菌株于2014年10月21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号是CCTCC M 2014504, 保藏地址为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株的菌落形态为圆形,奶油白色,表 面干燥不透明,凸起生长,湿润,边缘整齐,直径1. 3?1. 7_ ;显微镜观察菌体形态为革兰 式阳性菌,杆状。
3. -种权利要求1或2所述菌株dgnkzx004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51. 菌株活化:将多粘类芽孢杆菌dgnkzX〇04的甘油菌种按体积比2%的接种量接种到 LB液体培养基中,32°C静置活化培养20小时,得种子液;
52. 扩大培养:将种子液按体积比5%的接种量接种到LB液体培养基中,并于32°C静置 培养20小时,得发酵液;
53. 菌体悬液制备:发酵液经离心收集菌体,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离心获得所需的活 菌体,最后用生理盐水将菌体悬起制成细胞悬浮液。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S1或S2所述LB液体培养基为改良LB 液体培养基,成分为:蛋白胨15g,葡萄糖20g,酵母提取物5g,NaCl 10g,水1000mL,pH6. 8, 121°C 灭菌 20min。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S3所述离心是9500r/min、4°C离心 15min〇
【文档编号】C12N1/20GK104480034SQ201410630169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1日
【发明者】马锞, 徐匆, 范妍, 胡珊, 李艳芳, 胡文锋, 罗华建, 罗诗 申请人:东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 胡文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