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节血脂的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6578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调节血脂的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
背景技术
薯蓣科(D/tMcweflcefle)薯蓣属(DzYwcwefl)植物全球约650种,其中30多种药 用薯蓣属植物的根状茎中含有薯蓣皂苷元(diosgenin)。薯蕷皂苷元是用于合成多 种甾体激素和避孕类药物的重要药源,目前世界上60%以上的甾体激素以它为原 料。甾体激素药物广泛应用于避孕、抗炎、抗风湿、心脏病、抗肿瘤、止血、抗 过敏等症,需求量大,发展迅速,是药品生产一个重要领城,因此该属植物具有 重要的经济价值。
高脂血症是中老年常见病,也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 因。动脉粥样硬化指主动脉、中等动脉(如脑、肾、冠状动脉内膜)的脂类、碳水 化合物及血液成分沉积坏死形成粥瘤,平滑肌细胞和胶原纤维增生、钙化和硬化, 形成血栓而致管腔闭塞。有时还可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 由此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人们生活水平 的提高,高脂血症引起的相关疾病已排在我国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因此 大力开发相关药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血脂,指血液中所含脂类的总称,包括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 A-脂蛋白、磷脂和游离脂酸等。正常情况下大部分血脂可由动脉内膜渗入动脉壁, 再由动脉外膜的淋巴管排出,所以不至于沉积在动脉壁上。当血脂代谢或运转异 常使血浆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即导致高脂血症的发生。当前常用的治疗高 脂血症西药有他汀类和贝特类,它们疗效肯定,但长期服用有一定副作用,停药 后血脂容易反弹。而中药在治疗高脂血症方面虽然起效慢,但疗效肯定、作用持 久、毒副作用小,具有西药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
中医认为高脂血症多归于肝肾亏虚,脾虚痰浊,气滞血瘀,治疗时应从补益肝肾、健脾益气、滋阴养血、活血化瘀、清热通便、消食化痰等方面开始施治。 穿龙薯蓣性味甘、平,主要用于:健脾、补肺、固肾、益精,治脾虚泻泄、久痢、 虛劳咳嗽、消渴等症。可见穿龙薯蓣的性味与功能适用于治疗高脂血症,穿龙薯 蓣根状茎的调节血脂活性已有文献报道,其地上部分的活性研究至今未见报道, 鉴于地上部分的资源更为丰富,本文研究了穿龙薯蓣地上部分水提物及其总皂苷 对高血脂模型小鼠血脂的调节作用。
中医用薯蓣属植物治疗疾病的历史悠久,我国第一部医药专著《神农本草经》 中就有相关记载,薯蓣属植物主要用于健脾、补肺、固肾、益精,治脾虚泻泄、 久痢、虚劳咳嗽、消渴等症。实践证明该属植物具有抗肿瘤、保护心脏、调节血 脂、降血糖、调节机体免疫力等多种生物活性,
现有研究表明薯蓣属植物中除了含有主要的活性成分甾体皂苷类化合物以 外,还含有多种类型的化合物,如黄酮类、木质素类、二萜内酯类、二芳基庚酮 类、多糖类、氨基酸类、异香豆素类等其它成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调节血脂的药物组合物,目的在于拓宽了薯蓣属植物在医药
领域的应用范围。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是由下列按重量百分比的化合物组 成的
3,7-二羟棊-2,4,6-三甲氧基菲10°/『35%,
l'(2,7-二羟基-4,6-二甲氧基菲)-2,7-二羟基-4,6-二甲氧基菲10%~35%, 7-羟基-2,6-二甲氧基-l,4-菲醌10%^35%, 山奈酚,3-Ov5-D,吡喃葡萄糖苷10%~35% 山奈酚-3-(9弄芸香糖苷10%~35%, 戸丁 10%~35%。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中的药物组合物成分均从穿龙薯蓣地上部分提取分 离得到,属于天然产物,调节血脂生物活性强,发现了治疗高血脂症药物用途组 合物各成分之间的最佳比例。用法用量口服,每天2次,每次30-100mg,最佳剂量为40-60mg/人/天。


图l是提取分离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能过具体实施方式
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验例1本发明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实验材料、仪器与试剂
穿龙薯蓣地上部分采自吉林省靖宇县,由吉林大学药学院生药教研室张继敏
教授鉴定为穿龙薯蓣wjopo"/cfl Makino的地上部分。
柱色谱用硅胶(400 500目)为青岛海洋化工厂产品,薄层色谱用硅胶板(IOO
mmxlOOmm)青岛海洋化工厂产品。常压ODS g所用填料为天津市化学试剂工厂
色谱技术开发公司生产。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其中石油醚为中沸程(6(TC-90'C)。
纸层析采用新华一号滤纸。薄层层析采用硅胶板。
熔点测定釆用Kofler显微熔点测定仪。荧光检测采用ZF-I型三用紫外分析
仪,上海顾村电光仪器厂生产。核磁共振谱采用ARX-500型核磁共振仪(TMS
内标),美国Bruker公司生产。HRMS谱采用APEX II FT-ICRMS高分辨质谱
仪,德国Bruker Daltonnics公司生产。
实验方法
化合物分离分离用硅胶柱采用硅胶柱和ODS柱,装柱方法采用干法和湿 法装柱。在常压及低压下洗脱。硅胶柱层析洗脱剂石油醚-乙酸乙酯(20:1~1:1), 氯仿-甲醇(40:1~1:1),石油醚-丙酮(20:1~1:1),氯仿-乙酸乙酯-甲醇-水(2:2:4:l)。 ODS柱层析洗脱剂甲醇-水(2:1~20:1)。层析分离监测采用TLC检测法,显色 方法包括荧光显色法和以10。/。H2S04为显色剂105。C下加热显色法。化合物纯化采用重结晶、活性炭脱色及升华等方法。
化合物鉴定采用熔点测定、化学方法、纸层析法、核磁共振波谱、高分辨质 谱等方法。
提取与分离
穿龙薯蕷地上部分的提取工艺未见报道,本研究选择70%乙醇为溶剂。将粉 碎后穿龙薯蓣地上部分5kg用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提取3小时。合并提 取液,减压回收溶剂至相对密度1.12,滤过,滤液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 酯、正丁醇萃取,减压回收溶剂至干,得到石油醚(67.0g,待研究)、氯仿(102.0g)、 乙酸乙酯(44.0g)、正丁醇(31.0g,待研究)四个极性不同的部分。
氯仿萃取物经反复硅胶柱色谱,以石油醚-丙酮、石油醚-乙酸乙酯、氯仿-甲醇等溶剂系统进行梯度洗脱,ODS柱以甲醇-水溶剂系统进行梯度洗脱,分离 得到的粗提物经反复重结晶、活性炭脱色及升华等方法处理得到化合物1、 2、 3、 4、 5、 6、 7、 8、 9、 10、 12、 13、 14、 16、 22、 25。
乙酸乙酯萃取物(40.0g)经反复硅胶柱色谱,氯仿-甲醇、氯仿-乙酸乙酯-甲醇 -水等溶剂系统进行梯度洗脱,ODS柱以甲醇-水溶剂系统进行梯度洗脱,分离得 到的粗提物经反复重结晶、活性炭脱色及升华等方法处理得到化合物11、 15、 17~21、 23、 24。
提取分离流程如图l所示。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化合物l 3,7-二羟基-2,4,6-三甲氧基菲棕色固体(CHCl3)。三氯化铁-铁氰化钾反应阳性,提示结构中有酚羟基存在。 化合物6的^ NMR(500MHz, CD3C1)谱与化合物5的相似,低场给出5个 芳香质子信号,高场给出3个甲氧基质子单峰信号。化合物6的13C NMR(125.8MHz,CD3Cl)谱给出13个芳香碳信号,其中&146.5的碳信号峰度明 显高于其它季碳信号,提示可能为化学位移相同的两个碳的信号累加所致,因此 化合物6与化合物5 —样有14个芳香碳信号和3个甲氧基碳信号,推断化合物 I亦为菲类化合物。
从HMBC谱可见有2个甲氧基氢信号知3.97(3H, s)和&3.93(3H, s)同时与^c 146.5存在相关信号,进一步证实前述<5146.5信号代表两个碳信号的推断。位于 低场的质子信号^/8.90(lH, s, H-5)与& 146.5(C-6)、 144.6(C-7)、 123.4(C-4b)、 127.8(C-8a)、 118.5(C-4a)和111.0(C-8)存在相关信号,质子信号知7.23(1H, s, H-8) 与^:146.5(C隱6)、 144.6(C-7)、 124.7(C-9)、 123.4(C-4b)、 118.5(C-4a)和106.7(C-5) 存在相关信号;因为这两个质子信号是单峰,与4个相同的碳信号相关,同时两 者的碳氢信号又分别相关,故推断它们位于同一个苯环上的对位。质子信号& 6.96(1H,s,H-l)与(5cl46.5(C-2)、143.5(C-4)、138.7(C-3)、124.9(C-10)和U8.5(C-4a) 存在相关信号;t^7.39(2H, s, H-9, IO)与& 127.8(C-8a), 126.1(C曙10a)、 123.4(C-4b)、 U8.5(C-4a)、 1U.0(C-8)和104.6(C-l)存在相关信号;以上相关信息确定化合物是 菲类化合物。
在HMBC谱中,甲氧基质子信号^3.93(3H, s)与^146.5(C-2)存在相关信号 的同时又与104.6(C-l)存在较弱相关信号,因此确定为2位取代甲氧基;同理知 3.97(3H, s)与& 146.6(C-6)存在相关信号的同时又与104.6(C-5)存在较弱相关信 号,因此该甲氧基在6位。最后1个甲氧基由于与之相连接的碳(3143.5)与同环 的另一个连氧碳O 138.7)相比处于低场,因此确定这个甲氧基是连在C-4位, C-3(》138.7)位连接羟基。综合以上分析,并与文献报道的波谱数据比较,鉴定化 合物I为3 , 7- 二羟基-2 , 4 , 6-三甲氧基菲(3, 7-dihydroxy-2, 4, 6-trimethoxyphenanthrene)。为首次从本属植物获得的化合物。化合物2 l-(2,7-二羟基-4,6-二甲氧基菲)-2,7-二羟基-4,6-二甲氧基菲
OCH3 OCH3
黄色粉末(acetone)。TLC检测,365rnn下显蓝色荧光;以10%硫酸为显色剂, 105'C下加热显黄绿色斑点。
NMR(500MHz, DMSO-^)谱中,3 9.29(1H, br s)和<5 9.01(1H, br s)给出两 个酚羟基质子信号,示结构中含有酚羟基。低场区的信号3 9.08(lH,s)为菲类化 合物H-4或H-5质子信号,通常菲类化合物的H-4或H-5的质子信号在<5 9.5左 右,当它们的邻位或对位有供电子基团-OH或-OCH3取代时,它们的质子信号向 高场移动0.5ppm。 (5 6.79(1H, d, J-9.0Hz)和(5 7.26(1H, d, J二9.0Hz)为苯环上两个 相邻质子信号。<5 4.14(3H, s, -OCH;O和3.98(3H, s, -0013)给出两个甲氧基单峰信 号。
13r 、TiV/fWi,s TT\Aer\丄、说々厶山,Am智甘-您A总j A水龙TT卜iVt
L 丄、丄vxA、、jL^J,o丄VjJTL^, i^丄VuvJ-w6, k日山厶 i , I ■ ^T-Vi^rT^C l口 3 , , i yy "j' )jv
连氧碳(M57.9、 153.4、 147.9、 145.1),其它为芳香季碳信号及未取代的芳香碳
信号,其中M26.4峰度较同类碳信号低,根据HMBC谱可知为化学位移相同的
叔碳信号和季碳信号重合所致,因为在^CNMR(DEPTQSP)谱中季碳信号向下。 在HMBC谱中,可见位于低场的质子信号知9.08(1& s)与<5C 147.9(C-6)、 145.1(C-7)、
126.4(C-8a)、 124.2(04b)、 114.2(C-4a)和U1.8(C,8)存在相关信号,质子信号<^ 7.08(1H, s)
与5C 147.9(C-6)、 145.1(C-7)、 126.4(C-9)、 126.4(C-8a)、 124.2(C-4b)和109.2(C-5)存在相关信
号,这两个质子信号是单峰并且与4个相同的碳信号相关,同时两者的碳氢信号又分别相关,
故推断它们位于同一个苯环上的对位,3h9.08和3h7.06分别连在C-5和C-8位。两个邻位
质子<5 7.26(1H, d, J-9.0Hz)和<5 6.79(1H, d, J-9.0Hz)中,知7.26与<5C 133.9(C-10a)、
126,4(C-8a)、 124.2(C-4b)和111.8(C-8)存在相关信号,<5H6.79与<5c157.9(C-4)、 133.9(C-10a)、乜6.4(C-8a)、 114.2(C-4a)和111.2(C-l)存在相关信号,故分别归属为菲的C-9和C-10质子信 号。另外一个质子信号&6.97(lH,s)与3c157.9(04)、 153.4(C-2)、 124.2(C-4b)、 114.2(C-4a) 和111.2(C-l)存在相关信号,而与菲的C-IO 0122.7)、 C-10a(5U3.9)不相关,故该质子应该 连在C-3位。
根据HMBC谱进一步确定甲氧基和羟基的取代位置,甲氧基质子信号 4.14(3H, s)与& 157.9(C-4)存在相关信号的同时又与99.6(C-3)存在较弱相关信 号,羟基质子信号5 9.01(lH,brs)与(5cl53.4(C-2)、 & 111.2(C-l)、 3c99.6(C-3)相 关,因此确定为C-4位甲氧基取代,C-2位羟基取代;同样,知3.98(3H, s)与& 147.9(C-6)存在相关信号的同时又与109.2(C-5)存在较弱相关信号,羟基质子信号 (5 9.29(1H,brs)与^:147.9(C-6)、 <5c145.1(C-7)、 & 1U.8(C-8)相关,因此确定另一 个苯环上为C-6位甲氧基取代,C-7位羟基取代。
至此,只有碳信号&111.2(C-1)上的取代基没有确定,13C NMR(DEPTQSP) 谱中显示^111.2(01)为季碳信号,根据化学位移可知它不能连氧原子,由于在 HMBC谱中只有知9.01(3-OH)、 6.97(H-3)和6.79(H-10)与它存在相关信号,因 此推断连接一个与之相同的结构片段。
综合以上分析鉴定化合物n为l-(2,7-二羟基-4,6-二甲氧基菲)-2,7-二羟基 -4,6-二甲氧基菲[1-(2, 7-dihydroxy-4, 6-dimethoxyphenanthrenyl)-2, 7-dihydroxy-4, 6-dimethoxyphenanthrene],经Sciencefounder检索证明为一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 合物。
化合物3 7-羟基-2, 6-二甲氧基-l, 4-菲醌
棕红色针状结晶(CHCl3)。遇碱呈紫红色反应,示为含有游离羟基的醌类化 合物。可溶于氯仿、二甲基亚砜,微溶于甲醇、乙醇,不溶于水。
& NMR(500MHz, DMSO-^)谱中,位于低场的M0.33(1H, br s)信号为羟基质子信号,进一步证明有酚羟基存在;低场还给出5个芳香质子信号峰,其中(5 7.86(1H, d, _/=8.5 Hz)和《5 8.02(1H, d, J-8.5Hz)为苯环上的两个相邻质子信号,两 个甲氧基质子信号氾.86(3H, s)和《3.96(3H, s)。
13C NMR(DMSO-^)谱给出16个碳信号,低场区的两个羰基碳信号(5180.4 和3188.5进一步证明化合物为醌类化合物;三个连氧碳信号158.3、 152.4、 149.5; 两个甲氧基碳信号^56.3、 55.4。
根据HMBC谱确证化合物时结构,知9.00(1H, s, H-5)与<5C 152.4(C-6)、 149.5(C-7)、 134.3(08a)、 124.95(C-4a)有相关信号存在,知7.26(1H,s,H-8)与3C 152.4(C-6)、 149.5(C-7)、 131.6(C-9)、 124.98(C-4b)有相关信号存在,为同一苯环 上的对位质子信号;两个相邻质子知S.02(1H, d, ^8.5Hz)与3c128.6(C-10a)、 124.98(C-4b)、 110.2(C-8)有相关信号存在,& .86(1H, d, J-8.5Hz)与& 180.4(C-1)、 134.3(C-8a)、 124.95(C-4a)有相关信号存在,为菲醌上的H-9和H-10; 另一个芳香质子信号^ 6.23(1H, s3)与(5c 188.5(C-4)、 180.4(C-1)、 158.3(C-2)、 124.95(C-4a)有相关信号存在,归属位H"3;甲氧基质子知3.86(3H, s)与& 158.3(C-2)有相关信号存在,3w3.96(3H,s)与&152.4(C-6)有相关信号存在,因此 两个甲氧基分别取代在2位和6位。以上波谱数据与参考文献W基本一致,因此 鉴定化合物III为7-羟基-2, 6-二甲氧基-l, 4-菲醌。为首次从本属植物获得的化 合物。
化合物4山奈酚-3-0^-"-吡喃葡萄糖苷
黄色粉末(MeOH)。三氯化铁-铁氰化钾反应阳性,提示结构中有酚羟基存在; 盐酸镁粉反应阳性,Molish反应阳性,提示为黄酮苷类化合物;酸水解检出D-葡萄糖。'H NMR(500MH, CD3OD), 《5: 6.11(1H, d, J-2.0 Hz, H-6), 6.31(1H, d, J=2.0 Hz, H-8), 7.99(1H, d, /=9.0 Hz, H-2', H-6'), 6.78(1H, d, J^9.0他,HJ', H-5'), 5.05(1H, d, 《/=7.5 Hz, Glc- H-l), 3.72~3.33为葡萄糖上的其它质子信号。13C 画R(125.8廳,CD3OD), <5: 158.6(C-2), 135.6(C-3), 179.7(C-4) , 163.1(C-5), 99.9(C-6), 166.1(C-7), 94.8(C-8), 159.1(C-9), 105.7(C-10), 122.7(C-l'), 132.4(C-2'), 116.1(C-3'), 161.6(C-4'), 116.1(C-5'), 132.4(C-6'), Glc: 105.0(01), 73.1(C-2), 75.1(C-3), 70.0(C-4), 77.2(C-5), 62.0(C-6)。鉴定化合物IV结构为山奈酚-吡喃葡萄糖苷。
化合物5山奈酚-3-0-^芸香糖苷
淡黄色针晶(MeOH)。与盐酸镁粉反应阳性,Molish试验阳性,推断化合物 为黄酮苷。]H NMR(500MH, CD3OD), J: 6.12(1H, d, J-1.5 Hz, H-6), 6.32(1H, d, /二1.5 Hz, H-8), 7.97(1H, d, 7=9.0 Hz, H-2', H画6,), 6.80(1H, d, 《/=9.0 Hz^ H-3', H-5'), 5.04(1H, d, 《/=7.5 Hz^ Glu- H-l ), 4.42(1H, s, Rha- H-l ), 1.02(3H, d, /=6.5 Hz),为 鼠李糖末端甲基质子信号,3.72~3.30为葡萄糖和鼠李糖的其它质子信号。13C 画R(125.8MH, CD3OD), J: 159.5(C-2), 135,6(C-3), 179,5(C-4), 163.1(C-5), 100.1(06), 166.2(C-7), 94.9(C-8), 158.7(C-9), 105.8(C-10), 122.9(C-1'), 132.4(C-2'): 116.2(C-3'), 161.6(C-4'), 116.2(C-5'), 132.4(C-6'), Glc: 104.7(C-1), 75.9(C-2), 78.2(C-3), 71.5(C-4), 77.3(C-5), 68.6(C-6), Rha: 102.5(C-1), 72.2(C-2), 72.4(C-3), 74.0(C-4), 69.8(C-5), 18.0(C-6)。鉴定化合物V结构为山奈酚-3-CH -芸香糖苷。
化合物6芦丁
黄色针晶(MeOH), mp.l88-19(TC。三氯化铁-铁氰化钾反应阳性,提示结构 中有酚羟基存在;盐酸镁粉反应阳性,Molish反应阳性,提示为黄酮苷类化合物; 酸水解检出D-葡萄糖和L-鼠李糖。NMR(500MH^ CD3OD), & 6.11(1H, d, A2-0Hz, H-6), 6.30(1H, d, /=2.0Hz, H-8), 7.57(1H, d, /=2.0Hz, H-2'), 6.78(1H, d, 7=8.5Hz, H-5'), 7.54(1H, dd, 2.0Hz, H-6'), 5.01(1H, d, /=7.5Hz, Glu國H-l"),
4.42(1H, br s, Rha- H-l'〃), 3.71(1H, d, J-10.5Hz, Glu- H-6"), 3.53(1H, br s, Rha-H-3'〃), 3.44(1H, dd, */=9.5, 3.0Hz, Rha- H-2"'), 3.39 3.28为葡萄糖和鼠李糖上的 其它质子信号,M.02(3H, d, ^6.0Hz)为鼠李糖末端甲基质子信号。3C 画R(125.8MHz, CD3OD), A 159.4(C-2), 135.7(C-3), 179.5(C-4), 163.1(C國5), 101.1(C-6), 166.3(C曙7), 94.9(C-8), 158.6(C-9), 105'7(C-10), 123.2(C-1'), 117,7(C-2'): 145.9(C-3'), 149.9(C-4'), 116.1(C-5'), 123.6(C-6'); Glc: 104.8(C-1"), 78.3(C-2"), 75.8(C-3"), 71.5(C隱4"), 77.3(C-5"), 68.6(C-6"); Rha; 102.5(C-l"'), 72.3(C-2'〃), 72.2(C-3'〃), 74.0(C-4'〃), 69.0(C-5"'), 18.0(C-6"')。鉴定化合物VI结构为芦丁。
实验例2本发明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的影响试验
材料与方法动物ICR小鼠,120只,雄性80只,雌性40只,体重18-20g。购自吉林 大学基础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动物合格证号SCXK-(吉)-2003-0001。 药品及试剂血脂康胶囊,规格300mg/粒,批号20060305,北京北大维信生 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非诺贝特组,规格200mg/粒,批号89396,法国利博福尼制药公司生产; 胆固醇,规格生化试剂,25g/瓶,批号070516,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 究所;
胆酸钠,规格生化试剂,批号20070525,北京化学试剂公司; 猪油,由本研究室提供;
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测定试剂盒,批号070501,中生北控生物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
甘油三酯(TG)含量测定试剂盒,批号071831,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ho)含量测定试剂盒,批号070171,中生北 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ho)含量测定试剂盒,批号070171,中生北 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
本发明组合物,由本发明人提供。
仪器酶标仪,型号t PECAN A-5082, Austria SUNRISE公司产品。
方法
高脂饲料配制方法参照有关文献,在88.7%的基础词料中加10%猪油、1% 胆固醇和0,3%胆酸钠。将猪油加温溶化,加入胆固醇和胆酸钠,搅拌均匀后倒 入饲料中,拌匀,加适量温水拌匀,平铺在方盘中,厚度约1.5cm,用壁纸刀划 成2cmx3cm大小的小块,放置8(TC恒温干燥箱中烘干。
配药方法分别根据各组给药剂量、动物体重、给药天数计算出所需要量, 精密称定,先加少量蒸馏水,研磨均匀,再加蒸馏水至所需浓度即可。
动物购入后适应环境3天,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阳性对照药血脂康胶囊组(240mg/kg);阳性对照药非诺贝特组(40mg/kg);组合
物高剂量组(400mg/kg)、中剂量组(200mg/kg)和低剂量组(100mg/kg);共7
组,每组12只。雌性每组4只,雄性每组8只。
实验过程中,正常对照组动物饲以常规饲料,其他各组动物均饲以高脂饲料。
实验动物每天上午灌胃给药1次。灌胃体积均为20ml/kg。正常对照组及高脂模
型组动物灌胃蒸馏水,给药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溶液。连续给药2周,最后l
次给药当晚,动物禁食不禁水16小时,次日眼球取血0.5ml,离心(3000r/min)
分离血清;采用酶比色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采用酶比色法测定血
清甘油三酯(TG)含量、采用磷钨酸-镁沉淀法测定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ho)含量、采用聚乙烯硫酸沉淀法测定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ho)含量。指标数据以均数加减标准差(^t5)表示,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组间t-检验。 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小鼠在连续饲以高脂饲料造模2周后,模型组动物的血清 TC、TG、LDL-cho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TC含量正常对照组为3.16:t0.48 mmol/L,模型组为6.54±0.84mmol/L (PO.01); TG含量正常对照组为0.69±0.20 mmol/L,模型组为0.85±0.21 mmol/L (PO.05); LDL《ho含量正常对照组为 0.30±0.28 mmol/L,模型组为1.92±1.09mmol/L (P<0.01);模型组动物的血清 HDL-cho含量明显降低,正常对照组为3.90±1.63 mmol/L ,模型组为 2.40±0.79mmol/L (PO.05);模型组动物的血清TC与HDL-cho含量的比值 (TC/HDL-cho)明显升高,正常对照组为0.90i0.24,模型组为2.89士1.53(P〈0.01); 结果表明高血脂症动物模型已形成。
给药两周后,组合物400mg/kg给药剂量组动物血清TC含量(4.97±1.37 mmo!7L)均明显低于高脂模型组(6,54±0.84 mmol/L) (PO.05);给药组动物血 清LDL-cho含量(1.13±0.82 mmol/L)也较高脂模型组(1.92±1.09 mmol/L)明 显降低(PO.05);给药组动物血清HDL-cho含量(3.54±0.99 mmol/L)较模型 组(2.40士0.79 mmol/L)明显升高,相应的给药组血清的TC/HDL-cho值(1.30士0.28 mmol/L)也明显低于高脂模型组(2.89±1.53) (P<0,05)。组合物200mg/kg给药剂量组动物血清TC含量(6.23±1.11 mmo冗)与高脂 模型组比较有降低趋势,但无显著差别(PX).05);给药组动物血清LDL-cho含量 (1.69±2.19mmol/L)与高脂模型组比较有降低趋势,但无显著差别(PX).05);给 药组动物血清TG含量及TC/HDL-cho比值与模型组动物相比无明显差别。
组合物lOOmg/kg给药剂量组动物血清TC、 TG、 LDL-cho、 HDL-cho含量 及TC/HDL-cho比值与模型组动物相比也无显著差别。
上述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组合物物具有降低高脂模型小鼠血清TC、 LDL-cho含量、升高血清HDL-cho含量的作用,并使血清TC与HDL-cho含量 的比值(TC/HDL-cho)也随之降低。各组动物TC、 TG、 LDL-cho、 HDL-cho 含量及TC/HDL-cho比值见表。
讨论
血脂类成分不溶于水,在体内运输时必须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以增加与水 的亲和,这种与脂类结合在一起的蛋白质叫脂蛋白。脂蛋白常见的包括极低密度 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不同脂蛋白的脂质 组成主要是量的不同,较少有质的差异。极低密度脂蛋白在肝脏内合成,其化学 组成80% 90%是甘油三酯,是机体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的重要形式,所以当极 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时,甘油三酯也必然升高;低密度脂蛋白是将肝脏合成的胆固 醇转运到全身组织的主要形式,它的胆固醇含量最高,约占其化学组成的45% 50%,所以低密度脂蛋白增高时,血液中的胆固醇总量必然增高;高密度脂蛋白 颗粒较小,蛋白质含量最高,约占45% 55%,能够比较自由地出入动脉,可把 外周组织和动脉壁上的胆固醇逆向转运到肝脏中进行代谢后排出体外,减少胆固 醇在动脉壁上的沉积,高密度脂蛋白的减少就意味着胆固醇总量的增高。本发明 的药物组合物可降低高脂模型小鼠血清TC、 LDL-cho含量,升高血清HDL-cho 含量,因而具有调节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作用。表组合物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血脂含量的影响(x±s)
分组给药剂量 (nig/kg)动物数 (只)TC含量 (mmol/L)TG含量 (mmol/L)HDL-cho含量 (mmol/L)LDL-cho含量 (mmol/L)TC/HDL-cho
正常对照123.16土0.480.69±0.203.卯±1.630.30±0.280.90±0.24
高脂模型126.54士0.84雜* 0.85±0.21*2.40±0.79*1.92士1.09**2.89±1.53**
血脂康240125.49士0.97"10.59±0.18*2.28士0.612.28±0.952.63±1.08
非诺贝特40125.38±0.92*0.98±0.233.29土0,82'1.39±1.201.75±0.34
柳124.97±1.37*0.86±0.263.54士0.99'1.13士0.82'1.30±0.28'
组合辆200126.23士l.il1.02±0.482.05±0.671.69±2.193.25土1.00
賺126.29±1.390.86±0.282.44±1.571.98±1.483.31±1.66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M lf| w 胖pO.01;鹏p<0.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 "p<0.01。实验例1本发明片剂的制备 是由下列按重量百分比的化合物组成的 3,7-二羟基-2,4,6-三甲氧基菲20%,
1 -(2,7-二羟基-4,6-二甲氧基菲)-2,7-二羟基-4,6-二甲氧基菲20%, 7-羟基-2,6-二甲氧基-l,4-菲醌15%, 山奈酚-3-0^-/>吡喃葡萄糖苷15% 山奈酚-3-0^-芸香糖苷15% 卢丁 15%。
将上述化合物中加入制备片剂的常规辅料,制成片剂。
实验例3本发明颗粒剂的制备
是由下列按重量百分比的化合物组成的
3,7-二羟基-2,4,6-三甲氧基菲15%,
l-(2,7-二羟基-4,6-二甲氧基菲)-2,7-二羟基-4,6-二甲氧基菲15%, 7-羟基-2,6-二甲氧基-l,4-菲醌10%, 山奈酚-3-(9-P-D-吡喃葡萄糖苷15% 山奈酚-3-0-々-芸香糖苷15% 卢丁 35%。
将上述化合物中加入制备颗粒剂的常规辅料,制成颗粒剂。 实验例4本发明胶囊剂的制备 是由下列按重量百分比的化合物组成的 3,7-二羟基-2,4,6-三甲氧基菲30%,
l-(2,7-二羟基-4,6-二甲氧基菲)-2,7-二羟基-4,6-二甲氧基菲20%, 7-羟基-2,6-二甲氧基-l,4-菲醌15%, 山奈酚-3-0^-£>-吡喃葡萄糖苷10% 山奈酚-3-0^-芸香糖苷15% 卢丁 10%。将上述化合物中装入胶囊,制成胶囊剂。
权利要求
1、一种调节血脂的药物组合物,其物征在于是由下列按重量百分比的化合物组成的3,7-二羟基-2,4,6-三甲氧基菲10%~35%,1-(2,7-二羟基-4,6-二甲氧基菲)-2,7-二羟基-4,6-二甲氧基菲10%~35%,7-羟基-2,6-二甲氧基-1,4-菲醌10%~35%,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10%~35%山奈酚-3-O-β-芸香糖苷10%~35%,芦丁10%~35%。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节血脂的药物组合物,属于医药领域。是由下列按重量百分比的化合物组成的3,7-二羟基-2,4,6-三甲氧基菲10%~35%,1-(2,7-二羟基-4,6-二甲氧基菲)-2,7-二羟基-4,6-二甲氧基菲10%~35%,7-羟基-2,6-二甲氧基-1,4-菲醌10%~35%,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10%~35%山奈酚-3-O-β-芸香糖苷10%~35%,芦丁10%~35%。本发明的优点是药物组合物成分均从穿龙薯蓣地上部分提取分离得到,属于天然产物,调节血脂生物活性强,发现了治疗高血脂症药物用途组合物各成分之间的最佳比例。
文档编号A61K31/122GK101584685SQ20081005072
公开日2009年1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20日
发明者刘金平, 丹 卢, 李平亚 申请人:李平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