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组装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6599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组装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组装体。
背景技术
通常,抗癌剂、免疫抑制剂等医务人员误接触时危险的粉末药剂被收纳在口部 被橡胶栓密封的管型瓶容器(药剂收纳容器)内。从这样的管型瓶容器取出药剂时,进行如下操作。首先,经由连接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将管型瓶容器的口部和分配溶解用 液的注射器的口部连接。接着,在该连接状态下,从注射器向管型瓶容器注入溶解用 液。而且,边进行泵送操作,边振荡管型瓶容器,由此将药剂均勻地溶解在溶解用液 中。接着,将溶解了药剂的溶解用液(以下,称为“液剂”。)吸引并取出至注射器 内。这样的操作所使用的专利文献1记载的连接器具有前端具有锋利的针尖的中 空针;支承中空针的接口(连接部);覆盖针尖的盖部件。盖部件能够沿中空针的长度 方向移动,能够变位成覆盖针尖的第一位置和该针尖露出的第二位置。另外,该连接器 具有阻止盖部件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非本意地移动的挡块(安全闩)。这样构成的连接 器例如能够将接口连接(安装)在注射器上,对挡块进行操作而使盖部件位于第二位置, 并利用中空针刺穿了管型瓶容器的橡胶栓的状态(以下将该状态称为“使用状态”)下使 用。在该使用状态下,通过连接器(中空针),连通注射器内和管型瓶容器内。但是,专利文献1记载的连接器,在使用状态下作用有从管型瓶容器的橡胶栓 拔出中空针的力时,能够容易地从管型瓶容器的橡胶栓拔出中空针。该情况下,液剂从 露出的针尖飞散而附着于医务人员等,存在着医务人员因针尖发生误穿刺,不能经由该 连接器安全且可靠地移送液剂的问题。专利文献1 日本特表2005-5222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组装体,能够从第一连接器侧向第二连接器侧 或向其相反方向安全且可靠地移送液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连接器,具有外筒,该外筒呈筒状,并具有中空的销子,该销子设置在 该外筒内侧,并具有作为液体能够通过的第一流路发挥功能的内腔;呈筒状的内筒,其 具有对所述第一流路进行开闭的由弹性材料构成的第一阀体,并且该内筒以能够在所述 外筒内绕其轴旋转、并能够沿该轴向移动的方式设置;第二连接器,具有筒状的第二连接器主体,该第二连接器主体具有作为液体 能够通过的第二流路发挥功能的内腔;第二阀体,该第二阀体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器主 体内,对所述第二流路进行开闭,由弹性材料构成;
锁定机构,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被组装的组装状态下,该锁定 机构连结所述内筒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主体;锁定解除机构,该锁定解除机构解除所述锁定机构对所述内筒和所述第二连接 器主体进行的连结,所述组装状态能够得到如下状态第一状态,通过所述锁定机构连结所述内筒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主体,所述内筒 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器主体能够相对于所述外筒绕其轴旋转,而不能在轴向上移动,通过 所述第一阀体关闭所述第一流路,并且通过所述第二阀体关闭所述第二流路;第二状态,从所述第一状态使所述内筒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器主体相对于所述外 筒绕其轴旋转,由此所述内筒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器主体能够相对于所述外筒在其轴向上 移动;第三状态,从所述第二状态使所述内筒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器主体相对于所述外 筒在其轴向上移动、接近,由此所述销子穿插所述第一阀体以及所述第二阀体,所述第 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连通,所述锁定机构对所述内筒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主体进行的连结,在所述第一状态 下能够通过所述锁定解除机构解除,在所述第二状态以及所述第三状态下不能够进行基 于所述锁定解除机构的解除。由此,连接器组装体能够在组装了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组装状态下,得 到第一状态、第二状态以及第三状态,在第三状态下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连通,经由该 相互连通的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能够可靠地从第一连接器侧向第二连接器侧或其相反 方向移送液体。另外,在第三状态下,不能够解除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组装状态。由 此,能够可靠地防止组装状态的连接器组装体非本意地分离,因此,能够通过该连接器 组装体安全地移送液体。另外,在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中,优选在所述外筒以及所述内筒中的一方的 壁部上形成有槽部,所述槽部具有沿其周向形成的横槽和与该横槽连通且沿轴向形成的 纵槽,在另一方的壁部上突出形成有突部,该突部被插入所述槽部,并在所述内筒相对 于所述外筒绕其轴旋转时沿所述横槽移动,并在所述内筒相对于所述外筒沿其轴向移动 时沿所述纵槽移动。由此,能够圆滑地将连接器组装体操作成第一状态、第二状态、第三状态。另外,在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中,优选所述突部在所述第一状态下位于所述 横槽的与所述纵槽相反侧的端部,在所述第二状态下位于所述横槽和所述纵槽之间的交 叉部,在所述第三状态下位于所述纵槽的与所述横槽相反侧的端部。由此,能够圆滑地将连接器组装体操作成第一状态、第二状态、第三状态。另外,在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中,优选所述槽部在所述纵槽的两端部分别配 置有所述横槽。由此,能够维持所述第三状态。另外,在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中,优选所述锁定机构由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 合部构成,所述第一卡合部设置在所述内筒的外周部上,所述第二卡合部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器主体的内周部上并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由此,液体经由组装状态的连接器组装体流下时,能够可靠地防止该连接器组 装体分离成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因此,能够安全且可靠地进行液体的移送。另外,在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中,优选所述第一阀体以及所述第二阀体分别 具有呈柱状的部分,该各部分的端面相互在所述组装状态下液密地紧密接触。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经由组装状态的连接器组装体通过的液体向外部漏出。另外,在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中,优选所述第一阀体以及所述第二阀体分别 具有形成了沿轴向贯通的狭缝的呈柱状的部分。由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经由组装状态的连接器组装体通过的液体漏出至 外部。另外,在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中,优选在所述第三状态下,所述第一阀体以 及所述第二阀体分别压接在所述销子的外周部上。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连接器组装体非本意地返回第二状态。另外,在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中,优选所述外筒具有通过螺合与能够收纳液 体的液体收纳容器连接的连接部,将所述液体收纳容器连接在所述外筒上时的该液体收纳容器的旋转方向,是与 从所述第一状态向所述第二状态变换时将所述内筒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器主体相对于所述 外筒绕其轴旋转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由此,在将内筒以及第二连接器相对于外筒旋转时,能够可靠地防止外筒的连 接部和液体收纳容器之间的螺合松动(解除),因此,在组装状态的连接器组装体的使用 过程中,能够防止液体收纳容器从第一连接器非本意地脱离。另外,在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中,优选所述销子位于所述内筒的内侧,在所述销子的外周部和所述内筒的内周部之间,设置有由弹性材料构成的环状 的衬垫。由此,能够可靠地维持第一流路的液密性(气密性),能够可靠地防止通过第一 流路的液体从组装状态的连接器组装体漏出。另外,在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中,优选所述第二流路以通过该第二流路的液 体的流动在所述第二阀体附近成为相反方向的方式形成。由此,即使在通过第二流路的液体中存在气泡,也能够防止该气泡残留在第二 流路内。另外,在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中,优选所述槽部以贯通所述外筒的壁部的方 式形成,所述突部形成在所述内筒上并经由所述槽部露出。由此,能够视认突部相对于槽部的位置,因此,能够掌握连接器组装体是否处 于第一状态、第二状态以及第三状态中的某个状态。另外,在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中,优选所述内筒具有在其壁部上沿轴向形 成的两条欠缺部;形成在这些欠缺部之间的弹性片,所述第一卡合部位于该弹性片。由此,在组装状态下内筒的第一卡合部能够与第二连接器卡合。另外,在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中,优选所述锁定解除机构由设置在所述外筒上的、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向内侧推压所述弹性片的推压部构成。由此,在对弹性片进行推压操作时,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进行该操作。另外,在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中,优选所述弹性片在所述第二状态以及所述 第三状态下退避到不被所述推压部推压的位置。由此,液体经由组装状态的连接器组装体流下时,能够可靠地防止该连接器组 装体分离成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因此,能够安全且可靠地进行液体的移送。另外,在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中,优选所述推压部构成所述外筒的壁部的一 部分。由此,与推压部与外筒的壁部相独立地构成的情况相比,外筒的结构简单。另外,在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中,优选所述第一阀体的所述狭缝和所述第二 阀体的所述狭缝呈一字状,在所述组装状态下,所述第一阀体的所述狭缝和所述第二阀体的所述狭缝在形 成方向上不一致。由此,成为第三状态时,能够可靠地维持第一阀体的端面、第二阀体的端面附 近的液密性。另外,在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中,优选具有定位机构,在连结所述内筒和所 述第二连接器主体时,对所述内筒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主体进行定位。由此,在连结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时,能够可靠地进行该连结操作。另外,在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中,优选具有阻止机构,在所述第一状态下阻 止所述内筒相对于所述外筒绕其轴旋转。由此,能够可靠地维持第一状态。另外,在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中,优选所述第二连接器被连接在管的端部或 能够收纳液体的液体收纳容器的口部上。由此,能够安全且可靠地从第一连接器侧向第二连接器侧或向其相反方向移送 液体。


图1是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第一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沿图2中的A-A线的剖视图。图4是沿图2中的B-B线的剖视图。图5是沿图2中的C-C线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沿图6中的D-D线的剖视图。图8是沿图6中的E-E线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状态的立体图。图10是沿图9中的F-F线的剖视图。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连接器的纵截面 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图11所示的第一连接器中的外筒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图11所示的第一连接器中的内筒的立体图。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二连接器的纵截面 立体图。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第二连接器的纵截面 立体图。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第一阀体以及第二阀 体的立体图。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第四实施方式)中的第二连接器的纵剖视 图。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第五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连接器的立体 图。图19是表示与图11所示的第一连接器连接的注射器的局部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根据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第一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发 明的连接器组装体(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沿图2中的A-A线的 剖视图,图4是沿图2中的B-B线的剖视图,图5是沿图2中的C-C线的剖视图,图6 是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沿图6中的 D-D线的剖视图,图8是沿图6中的E-E线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 体(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状态的立体图,图10是沿图9中的F-F线的剖视图,图11是 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连接器的纵截面立体图,图12是 表示图11所示的第一连接器中的外筒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图11所示的第一连接器中 的内筒的立体图,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二连接器 的纵截面立体图,图19是表示与图11所示的第一连接器连接的注射器的局部纵剖视图。 此外,以下,为方便说明,将图1 图3、图6、图7、图9 图11、图13、图14中(图 16 图18也同样)的上侧称为“前端”,下侧称为“基端”,将图19中(图15也同 样)的上侧称为“基端”,下侧称为“前端”。如图1 图10所示,连接器组装体1具有自由拆装的第一连接器2和第二连接 器3。如图11所示,在第一连接器2上预先连接有注射器(液体收纳容器)20。如图14 所示,在第二连接器3上预先连接有管30。该连接器组装体1,在组装了第一连接器2 和第二连接器3的组装状态(图2 图10所示的状态)下,用于从第一连接器2侧向第 二连接器3侧或向其相反方向移送液体。首先,在对连接器组装体1的结构进行说明之前,对连接在连接器组装体1所具 有的第一连接器2上的注射器20、和连接在第二连接器3上的管30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9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注射器20具有外筒(注射器外筒)201 ;能够 在外筒201内滑动的垫圈204 ;沿外筒201的长度方向(轴向)移动操作垫圈204的推杆
8(柱塞杆)206。垫圈204与推杆206的前端连结。外筒201由有底筒状的部件构成,在前端侧底部的中央部一体地突出形成有相 对于外筒201的主体部缩径而成的缩径部(口部)202。另外,在该缩径部202的外周侧,与该缩径部202同心配置的锁定适配器部210 与外筒201—体地形成。锁定适配器部210呈筒状,在其内周部上形成有内螺纹210a。 内螺纹210a能够与后述的第一连接器2的外螺纹441螺合。通过该螺合,能够连接注射 器20和第一连接器2 (参照图11)。在外筒201的后端外周上,一体地突出形成有凸缘(外筒侧凸缘)203。另外,在外筒201的外周面上附设有表示液量的刻度。作为外筒201的构成材料可以列举例如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环状聚烯 烃、聚苯乙烯、聚-(4-甲基-1-戊烯)、聚碳酸酯、丙烯酸树脂、丙烯腈_ 丁二烯-苯乙 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 物、聚酰胺(例如,尼龙6、尼龙6 · 6、尼龙6 · 10、尼龙12)这样的各种树脂,但在 其中,从成形容易且水蒸气透过性低的方面考虑,优选聚丙烯、环状聚烯烃、聚酯这样 的树脂。此外,为确保内部的视认性,外筒201的构成材料优选实质上透明的材料。在这样的外筒201内收纳(插入)有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垫圈204。在垫圈204的 外周部上,在全周范围内形成有多个(两个)环状的突部,这些突部与外筒201的内周面 紧密接触并滑动,能够更可靠地保持液密性,并且实现滑动性的提高。另外,在垫圈204上形成有向其后端面开放的中空部205。该中空部205供后述 的推杆206的头部208螺入(嵌入)。在中空部205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内螺纹。作为垫圈204的构成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列举例如天然橡胶、丁基橡胶、 异戊二烯橡胶、丁二烯橡胶、苯乙烯_ 丁二烯橡胶、硅橡胶这样的各种橡胶材料,聚氨 酯类、聚酯类、聚酰胺类、烯烃类、苯乙烯类等各种热可塑性弹性体、或它们的混合物 等弹性材料。推杆206具有横截面呈十字状的棒状的主体部207。在主体部207的前端侧形成有插入垫圈204的中空部205内、且与垫圈204连 结的头部(连结部)208。在头部208的外周上形成有能够与中空部205的内表面的内螺 纹螺合的外螺纹。通过该外螺纹与内螺纹螺合,连结垫圈204和推杆206。此外,垫圈 204和推杆206不限于基于螺合的连结,也可以是例如通过凹凸嵌合等进行连结的结构、 通过粘结、热粘接等固定粘结的结构、或一体成形的结构。另外,在主体部207的后端上形成有圆盘状(板状)的凸缘209。另外,作为推杆206的构成材料,能够使用与前述的作为外筒201的构成材料所 例示的材料同样的材料。这样构成的注射器20,在由外筒201和垫圈204包围的空间200中预先收纳例如 粉末状的药剂Q。此外,作为药剂Q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列举例如抗癌剂、免疫抑制剂 等医务人员误接触时危险的药剂、或抗生剂、止血剂等使用时需要溶解的药剂、小儿用 药剂等需要稀释的药剂、疫苗、肝磷脂、小儿用药剂等多次分配的药剂等。管30在其前端侧连接有前述的预先填充了溶解用液的袋(未图示)。另外,在 管30的基端部上连接有第二连接器3 (参照图14)。该管30具有挠性,作为其构成材料可以使用例如软质的树脂材料(弹性材料)。作为该软质的树脂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但 可以列举例如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聚烯烃、聚氯乙烯、聚丁二 烯、聚酰胺、聚酯、有机硅等,在它们之中,特别优选使用聚丁二烯。管30的构成材料 使用聚丁二烯的情况下,适度的挠性、耐药品性以及药品的防吸附性优良。接着,对连接器组装体1进行说明。如图1 图10所示,连接器组装体1具有 第一连接器2和第二连接器3。该连接器组装体1在组装状态下能够得到三个状态。所 述三个状态是指图2(图3 图5也同样)所示的第一状态、图6(图7、图8也同样)所 示的第二状态和图9所示的(图10也同样)第三状态。第二状态是从第一状态将第二连 接器3相对于第一连接器2绕其轴(周向)旋转而得到的。第三状态是从第二状态使第 一连接器2和第二连接器3相互接近而得到的。如图11所示,第一连接器2具有外筒4和设置在外筒4内的内筒5。另外,在 第一连接器2中,内筒5能够绕外筒4的轴旋转,并能够沿外筒4的轴向移动。如图11、图12所示,外筒4具有呈有底筒状的外筒主体41 ;在外筒主体41 的内侧与该外筒主体41同心地设置的中空的销子42。如图12所示,在外筒主体41的壁部(侧壁)411上,形成有两个(一对)槽部 (凸轮槽(引导槽))412。这些槽部412配置在隔着销子42相对的位置上。在各槽部 412中插入后述的内筒5的突部(凸轮从动件)512并卡合(参照图2、图6、图9)。此 外,由于各槽部412分别具有相同的结构,以下,以一个槽部412为代表进行说明。槽部412从侧面观察其形状呈“L”字状。S卩,槽部412由形成方向相互不同 (正交)的周向槽(第一横槽)413和轴向槽(纵槽)414构成。周向槽413沿壁部411的 周向形成。轴向槽414沿壁部411(外筒主体41)的轴向形成。另外,轴向槽414从周 向槽413的一端部向基端方向(外筒主体41的底部415侧)延伸,并与该周向槽413连通。另外,槽部412以贯通外筒主体41的壁部411的方式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 示出了槽部412贯通壁部411的例子,但并不需要必须以贯通的方式形成。另外,在外筒主体41的壁部411上,在与各槽部412不同的位置(槽部412和槽 部412之间)上,在经由销子42相对的位置上分别形成有纵长的两条欠缺部(槽)416a、 416b。各欠缺部416a、416b分别从外筒主体41的前端417沿轴向形成。由此,在欠缺 部416a和欠缺部416b之间,形成有呈长方形状(小片状)且具有弹性的部位。该部位是 在第一状态下,作为向后述的内筒5的内侧(销子42侧)推压该内筒5的弹性片515的 推压片(推压部)418发挥功能的部位(例如参照图4)。通过这样由外筒主体41的壁部 411的一部分构成推压片418,与推压片418与外筒主体41的壁部411相独立地构成的情 况相比,外筒4的结构简单。在各推压片418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对该推压片418进行推压操作的操作片 (操作部)43。该操作片43的宽度(外筒主体41的周向的长度)比推压片418的宽度 大。通过设置这样的操作片43,对推压片418进行推压操作时,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进行 该操作。在外筒主体41的底部415的中央部,销子42向前端方向突出形成。销子42呈 管状,其内腔是作为液体能够通过的第一流路421发挥功能的部位。另外,销子42的前端422呈相对于该销子42(外筒4)的轴正交的平面状。销子42的前端部呈其外径向前 端方向逐渐减小的锥状。如图11所示,在外筒主体41的底部415的中央部,在与销子42的相反侧,设 置有与注射器20连接的连接部44。连接部44呈管状,其内腔与销子42的内腔(第一流 路421)连通。另外,在连接部44的外周部上形成有外螺纹441。该外螺纹441能够与 注射器20的锁定适配器部210的内螺纹210a螺合。由此,注射器20和第一连接器2 (外 筒4)可靠地连接。另外,此时,注射器20的口部202插入连接部44内,并与第一流路 421连通。此外,作为外筒4的构成材料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例如对注射器20的外筒 201进行说明时所列举的材料。如图11所示,内筒5具有呈有底筒状的内筒主体51 ;配置在内筒主体51的 内侧的第一阀体52 ;相对于内筒主体51支承第一阀体52的支承部53。如图13所示,在内筒主体51的壁部(侧壁)511上,向外方(外侧)突出形成 有两个(一对)突部512。这些突部512配置在隔着内筒主体51的轴相对的位置上。如 上所述,各突部512能够分别插入外筒4 (外筒主体41)的各槽部412并卡合(参照图2、 图6、图9)。此外,由于各突部512分别具有相同的结构,以下,以一个突部512为代 表进行说明。突部512的高度可以是从槽部412突出的程度,也可以是不从槽部412突出的程 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突部512的高度是不从槽部412突出的程度(参照图4)。该突部 512能够防止内筒5从第一连接器2的外筒4脱落。另外,突部512经由槽部412露出。由此,能够视认突部512相对于槽部412 的位置,因此,能够掌握组装状态的连接器组装体1是否成为第一状态、第二状态以及 第三状态中的某个状态。在图2、图4所示的第一状态下,突部512位于槽部412的周向槽413的与轴向 槽414相反侧的端部。此时,由于内筒5的基底突起A面530 (参照图13)被外筒4的突 起部A面481 (参照图12)限制,所以内筒5不能够相对于外筒4绕图4中逆时针方向旋 转。另外,由于内筒5的基底突起B面534(参照图13)被外筒4的突起部D面484限 制,所以内筒5不能够相对于外筒4向图2中的下方向移动。而且,接下来的第二状态 也相同,由于突部512嵌入槽部412,所以内筒5不能够相对于外筒4向图2中的上方向 移动。在图6、图8所示的第二状态下,接下来的第三状态也相同,由于内筒5的基底 纵突起532的A面535 (参照图13)被外筒4的突起部B面482 (参照图12)限制,所以 内筒5不能够相对于外筒4过度地绕图4中顺时针方向旋转。此时,内筒5能够相对于 外筒4向图2中的下方向移动。在图9所示的第三状态下,由于内筒5的基底突起A面530被外筒4的突起部C 面483 (参照图12)限制,所以内筒5不能够相对于外筒4绕图4中逆时针方向旋转。另 外,由于内筒5的底部519的外底面被外筒4的内侧的底面限制,所以内筒5不能够相对 于外筒4过度地向图9中的下方向移动。如图13所示,在内筒主体51的壁部511上,在隔着该内筒主体51的轴相对的位置上分别形成有纵长的两条欠缺部(槽)513a、513b。各欠缺部513a、513b分别从内 筒主体51的前端514沿轴向形成。由此,在欠缺部513a和欠缺部513b之间,形成有呈 长方形状(小片状)且具有弹性的弹性片515。如上所述,弹性片515在第一状态下,被 外筒4的推压片418向内筒主体51的内侧推压,并在该方向上挠曲(变形)。另外,解 除该推压力时,弹性片515通过自身的弹性复原到原来的形状。另外,在各弹性片515的前端外周部上,向外侧突出形成有第一卡合部516。第 一卡合部516是在组装状态下与后述的第二连接器3的第二卡合部63卡合的部位。如图 11所示,在第一卡合部516的前端部,形成有高度向前端方向逐渐减小的倾斜面517。第 一卡合部516的基端面518呈平面状。通过形成这样构成的弹性片515,在组装状态下,内筒5的第一卡合部516能够 与第二连接器3的第二卡合部63卡合。另外,如图3、图4所示,在第一状态下,对外筒 4的操作片43进行操作,只要推压片418不以弹性片515变形的程度推压该弹性片515, 该卡合便能够维持,即,该卡合不可能解除。而且,为了使该卡合在更正确的位置解除,在内筒5的外周部上具有连接解除 防止部529 (参照图13)。S卩,当位于不期望解除连接的第一状态附近时,即使通过外筒 4的推压片418推压小突部528,推压片418与连接解除防止部529接触,弹性片515的 变形受到妨碍,因此连接不会解除。另外,如图7、图10所示,在第二状态以及第三状态中的任一个状态下,内筒5 的第一卡合部516和第二连接器3的第二卡合部63之间的卡合被维持。这样,在第一状态、第二状态以及第三状态中的任一个状态下,第一连接器 2(内筒5)的第一卡合部516和第二连接器3的第二卡合部63之间的卡合(组装状态)被 维持。由此,当经由组装状态的连接器组装体1例如从管30向注射器20供给溶解用液 (生理盐水)时,能够可靠地防止该连接器组装体1分离成第一连接器2和第二连接器3, 因此,能够安全且可靠地进行溶解用液的移送。在连接器组装体1中,能够将第一卡合部516和第二卡合部63称为连结第一连 接器2 (内筒5)和第二连接器3 (第二连接器主体6)的锁定机构。另外,能够将推压片 418称为解除第一连接器2和第二连接器3之间的连结的锁定解除机构。如图11所示,在内筒主体51的底部519的中央部,设置有支承第一阀体52的 支承部53。支承部53呈管状,优选在内筒主体51的内侧与该内筒主体51—体地形成。 另外,支承部53与内筒主体51同心地配置。支承部53的基端在内筒主体51的底部519 上开口。在支承部53的内周部上,设置有内径缩径了的缩径部(阶梯部)531。在该缩径 部531上支承第一阀体52。此外,作为内筒主体51(包含支承部53)的构成材料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例 如对注射器20的外筒201进行说明时所列举的材料。如图11所示,在支承部53上支承有由弹性材料构成的第一阀体52。第一阀体 52是用于开闭第一流路421的部件。该第一阀体52具有外形形状呈圆柱状的圆柱状 部521 ;设置在圆柱状部521的外周部上的凸缘部522。圆柱状部521能够被分成位于其前端侧的头部523和位于基端侧的腿部(插入部)524。腿部524上形成有圆柱状的凹部525,位于支承部53 (内筒5)的内侧的销子42 的前端部插入(嵌合)该凹部525。头部523上形成有沿其轴向(高度方向)贯通的狭 缝526。狭缝526与凹部525连通。该狭缝526在第一状态(参照图3)、第二状态(参 照图7)以及不施加外力的自然状态(参照图11)下通过第一阀体52的自我闭塞性闭塞。 由此,成为第一流路421关闭的状态。另外,在第三状态(参照图10)下,通过销子42 穿插狭缝526,该狭缝526开口。由此,成为第一流路421打开的状态。此外,作为狭 缝526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一字状,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例如十字状、“卜”字 状、“Y”字状、“T”字状。凸缘部522位于圆柱状部521的长度方向的中途,是其外径扩径了的部位。该 凸缘部522被夹持在支承部53的缩径部531和与支承部53嵌合的环状的环状部件54之 间。由此,第一阀体52可靠地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环状部件54,但也可以 不使用环状部件54,而使用在缩径部531的上侧利用粘结剂与第一阀体52固定的部件。如图11所示,在内筒5的支承部53的内周部和外筒4的销子42的外周部之间 设置有衬垫(packing) 45。衬垫45是截面形状(横截面形状)呈半圆状的环状的部件。 此外,衬垫45也可以不是预先呈半圆状(圆弧状)的部件,而是在圆形等的部件组装后 的最终状态下成为半圆状。该衬垫45被插入在外筒4的销子42的外周部上沿其周向形成的凹部423中。由 此,能够可靠地防止衬垫45相对于销子42沿其长度方向偏移。通过这样设置衬垫45, 能够可靠地维持第一流路421的液密性(气密性),能够可靠地防止通过第一流路421的 溶解用液从组装状态的连接器组装体1漏出。此外,作为第一阀体52以及衬垫45的构成材料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例如对 注射器20的垫圈204进行说明时所列举的材料。如图14所示,第二连接器3具有筒状的第二连接器主体6 ;配置在第二连接 器主体6内的第二阀体7 ;相对于第二连接器主体6支承第二阀体7的支承部8。第二连接器主体6呈筒状,是作为液体能够通过其内腔的第二流路61发挥功能 的部件。第二连接器主体6的前端部成为能够供管30的基端部插入并连接的管连接部 62。另外,在第二连接器主体6的内周部上设置有两个与第一连接器2的内筒5(内筒主 体51)的各第一卡合部516卡合的第二卡合部63。此外,第二卡合部63的形成数量不 限于两个。这些第二卡合部63隔着第二连接器主体6的轴相对配置。各第二卡合部63 分别由呈与第一卡合部516对应的形状的凹部构成。如图3所示,第一卡合部516和第 二卡合部63卡合时(组装状态下),第一卡合部516的基端面518与第二卡合部63的基 端面631抵接,维持该卡合状态。这样,在连接器组装体1中,内筒5的第一卡合部516 和第二连接器主体6的第二卡合部63能够被称为连结内筒5 (第一连接器2)和第二连接 器主体6 (第二连接器3)的锁定机构。在第二连接器主体6的内侧形成有支承部8。支承部8和第二连接器主体6优选 一体形成。支承第二阀体7的支承部8与该第二连接器主体6同心地配置。该支承部8 呈管状,其前端部81扩径,并与第二连接器主体6的内周部连结(连接)。另外,在支 承部8的内周部上,设置有内径缩径的缩径部(阶梯部)82。第二阀体7支承在该缩径部 82上。
此外,作为第二连接器主体6(包含支承部8)的构成材料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 用例如对注射器20的外筒201进行说明时列举的材料。在支承部8上支承有由弹性材料构成的第二阀体7。第二阀体7是开闭第二流路 61的部件。该第二阀体7具有外形形状呈圆柱状的圆柱状部71 ;设置在圆柱状部71 的外周部上的凸缘部72。在圆柱状部71上形成有贯通其轴向(高度方向)的狭缝711。该狭缝711在第 一状态(参照图3)、第二状态(参照图7)以及不施加外力的自然状态(参照图14)下通 过第二阀体7的自我闭塞性而闭塞。由此,成为第二流路61关闭的状态。另外,在第 三状态(参照图10)下,通过销子42穿插狭缝711,该狭缝711开口。由此,成为第二 流路61打开的状态。此外,作为狭缝711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一字状,但不限于 此,也可以是例如十字状、“卜”字状、“Y”字状、“T”字状。凸缘部72位于圆柱状部71的前端部,是其外径扩径了的部位。该凸缘部72被 夹在支承部8的缩径部82和与支承部8嵌合的环状的环状部件83之间。由此,第二阀 体7被可靠地固定。此外,也可以不使用环状部件83,而利用粘结剂固定缩径部82和第 二阀体7。此外,作为第二阀体7的构成材料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例如对注射器20的 垫圈204进行说明时所列举的材料。如上所述,组装状态的连接器组装体1具有第一状态、第二状态以及第三状 态。接着,对各第一状态、第二状态以及第三状态进行说明。通过从图1所示的连接器组装体1的分离状态(分解状态)使第一连接器2和第 二连接器3相互接近,连接器组装体1成为第一状态。此外,在分离状态的第一连接器 2中,通过第一阀体52关闭第一流路421 (参照图11)。另外,在分离状态的第一连接 器2中,内筒5的突部512位于外筒4的槽部412的周向槽413的与轴向槽414相反侧的 端部(参照图1)。另外,在分离状态的第二连接器3中,通过第二阀体7关闭第二流路 61 (参照图14)。如图3所示,在第一状态下,如上所述,第一连接器2的内筒5的第一卡合部 516和第二连接器3的第二卡合部63卡合。由此,第一连接器2的内筒5和第二连接器 3连结,能够将它们一起相对于第一连接器2的外筒4绕其轴进行旋转操作。另外,在该 第一状态下,由于内筒5的突部512位于外筒4的槽部412的周向槽413中,所以第一连 接器2的内筒5和第二连接器3相对于外筒4沿其轴向的移动受到限制。另外,第一连接器2的内筒5和第二连接器3的连结,能够通过将第一连接器2 的外筒4的操作片43向图4中销子42侧进行推压操作而解除。具体地,将第一连接器 2的外筒4的操作片43向外筒4的内侧(图4中销子42侧)进行了推压操作时,推压片 418向内侧推压与该推压片418相对的内筒5的弹性片515。由此,弹性片515向内侧挠 曲,形成在该弹性片515上的第一卡合部516从第二连接器3的第二卡合部63分离。由 此,将第一连接器2的内筒5和第二连接器3的连结解除。这样,在第一状态下,只要不 对操作片43进行推压操作,第一连接器2的内筒5和第二连接器3的连结就能够维持。另外,在第一状态下,与分离状态同样地,通过第一阀体52关闭第一流路 421,并通过第二阀体7关闭第二流路61 (参照图3)。
14
另外,如图3所示,第一阀体52和第二阀体7的端面相互推压接触,并沿轴向 被压缩。由此,第一阀体52的前端面527和第二阀体7的基端面712液密地紧密接触。 因此,能够防止经由组装状态的连接器组装体1通过的液体漏出至外部。另外,如图2所示,在第一连接器2中,内筒5的突部512位于外筒4的槽部 412的周向槽413的图2中右侧的端部。如图5所示,在第一状态下,作为阻止内筒5相对于外筒4绕其轴非本意地旋转 的阻止机构,形成有内筒侧突部55和外筒侧突部46。如图5、图13所示,内筒侧突部 55在内筒主体51的基端外周部上突出形成。如图5、图12所示,外筒侧突部46在外筒 主体41的内周部的在第一状态下与内筒侧突部55对应(邻接)的位置上突出(以山状隆 起)形成。通过形成这样的内筒侧突部55和外筒侧突部46,只要不进行对第一连接器2 的内筒5的旋转操作,就能够可靠地防止该内筒5旋转,第一状态被可靠地维持。另外, 将第一连接器2的内筒5和第二连接器3 —起相对于第一连接器2的外筒4绕图5中顺时 针方向进行旋转操作时,内筒侧突部55越过外筒侧突部46。由此,能够从第一状态向第 二状态变换。此外,内筒侧突部55以及外筒侧突部46在能够实现该目的的范围内也可 以设置在其他位置。另外,如图1所示,附设有第一标记47和第二标记64,该第一标记47和第二标 记64作为连结第一连接器2的内筒5和第二连接器3时进行内筒5和第二连接器3的定 位的定位机构。第一标记47分别例如通过刻印附设在第一连接器2的外筒4的各操作片 43(与内筒5的各第一卡合部对应的位置)上。各第一标记47分别由指示前端方向的箭 头构成。第二标记64分别例如通过刻印附设在与第二连接器主体6的外周部的各第二卡 合部63相反侧的部位上。各第二标记64分别由指示基端方向的箭头构成。连结第一连 接器2的内筒5和第二连接器3时,通过使第一标记47和第二标记64对位(相对),能 够可靠地进行该连结操作。如图6所示,通过从第一状态使相互连结的第一连接器2的内筒5和第二连接器 3相对于外筒4绕其轴旋转,连接器组装体1成为第二状态。进行该旋转操作时,内筒5 的突部512沿外筒4的槽部412的周向槽413向图6中左侧移动。由此,能够容易地进 行旋转操作。另外,在该第二状态下,内筒5的突部512位于周向槽413和轴向槽414的交叉 部。由此,前述的第一状态下的内筒5相对于外筒4的向轴向的移动限制被解除。因 此,内筒5以及第二连接器3能够相对于外筒4沿其轴向移动。如图8所示,内筒5相对于外筒4绕其轴旋转时(第二状态下),随着其旋转, 该内筒5的各弹性片515分别退避到从推压该弹性片515的推压片418分离、即不被推压 部418推压的位置。由此,弹性片515不会被推压部418推压,不能够解除内筒5 (第一 卡合部516)和第二连接器3 (第二卡合部63)的卡合。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组装状态 的连接器组装体1非本意地分离。因此,使用组装状态的连接器组装体1时,能够可靠 地确保经由该连接器组装体1的从前端侧向基端侧或向其相反方向的液体的流动。另外,如上所述,第一连接器2中,注射器20的锁定适配器部210通过螺合连 接在外筒4的连接部44上。将注射器20的锁定适配器部210连接在外筒4的连接部44 上时的该注射器20的旋转方向,是与从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变换时将内筒5以及第二连接器主体6相对于外筒4绕其轴旋转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将 内筒5以及第二连接器主体6相对于外筒4旋转时,外筒4的连接部44和注射器20的锁 定适配器部210之间的螺合松动(解除)。因此,在组装状态的连接器组装体1的使用过 程中,能够防止注射器20从第一连接器2非本意地脱离。如图9所示,通过从第二状态,使相互连结的第一连接器2的内筒5和第二连接 器3相对于外筒4向基端方向移动而接近,由此,连接器组装体1成为第三状态。进行 该移动操作时,内筒5的突部512沿外筒4的槽部412的轴向槽414向图9的下方移动。 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移动操作。另外,在该第三状态下,内筒5的突部512位于轴向槽414的基端部。如图10所示,随着所述移动操作,外筒4的销子42穿插内筒5的第一阀体52 的狭缝526以及第二连接器3的第二阀体7的狭缝711。由此,在第三状态下,第一连接 器2的第一流路421 (销子42的内腔)和第二连接器3的第二流路61 (第二连接器主体6 的内腔)连通。经由该相互连通的第一流路421和第二流路61,从第一连接器2侧向第 二连接器3侧,或从第二连接器3侧向第一连接器2侧,能够可靠地移送液体。另外,如图10所示,在第三状态下,内筒5的第一阀体52的狭缝526的内周面 通过该第一阀体52的弹性力压接在外筒4的销子42的外周面(外周部)上。与其同样 地,第二连接器3的第二阀体7的狭缝711的内周面通过该第二阀体7的弹性力压接在外 筒4的销子42的外周面上。这样在第三状态下,第一阀体52以及第二阀体7分别压接 在外筒4的销子42上,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相互连结的第一连接器2的内筒5和第二连 接器3相对于外筒4向前端方向非本意地移动,S卩,能够防止连接器组装体1非本意地返 回至第二状态。而且,还能够通过设置在内筒5的支承部53的内周部和外筒4的销子42 的外周部之间的衬垫45的阻力,控制所述非本意的移动。由此,第一流路421和第二流 路61的连通状态(第三状态)被维持,能够可靠地进行液体的移送。另外,在第三状态下,内筒5的各弹性片515仍分别退避到不被用于对该弹性片 515进行推压的外筒4的推压片418推压的位置。由此,与第二状态同样地,不能够通过 推压部418推压弹性片515而解除内筒5和第二连接器3的卡合。由此,能够可靠地防 止组装状态的连接器组装体1非本意地分离,因此,能够经由连接器组装体1安全地移送 液体。接着,对连接器组装体1的使用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首先,预先准备连接有注射器20的第一连接器2和连接有管30的第二连接器 3。使第一连接器2和第二连接器3相互接近(参照图1),并连结第一连接器2的内 筒5和第二连接器3。由此,连接器组装体1成为第一状态(参照图2)。接着,使第一连接器2的内筒5以及第二连接器3相对于第一连接器2的外筒4 绕其轴旋转。由此,连接器组装体1成为第二状态(参照图6)。接着,将第一连接器2的内筒5以及第二连接器3相对于第一连接器2的外筒4 向基端方向压入。由此,连接器组装体1成为第三状态(参照图9)。接着,将注射器20的推杆206向基端方向牵拉。由此,经由管30、连接器组装 体1,预先与管30连接的所述袋内的溶解用液被吸引到注射器20内。然后,使注射器20的推杆206往复运动,即,进行泵送操作。由此,药剂Q均勻地溶解在溶解用液中。接着,成为将注射器20的推杆206向基端方向牵拉了的状态,与所述相反,对 连接器组装体1进行操作,使该连接器组装体1从第三状态成为第一状态。接着,对第一连接器2的外筒4的各操作片43—起进行推压操作。由此,解除 第一连接器2的内筒5和第二连接器3的连结。然后,使第一连接器2和第二连接器3 分离。接着,将第一连接器2从注射器20拆下,从该注射器20投与液剂。<第二实施方式>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第二连接器的纵截面 立体图。以下,参照该图对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以与前 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同样的事项省略其说明。本实施方式除了第二连接器的结构不同以外,其他都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 同。图15所示的第二连接器3A安装在能够收纳溶解用液的管型瓶(液体收纳容 器)40的口部上。管型瓶40呈有底筒状,是具有前端开口的前端开口部的部件。该前 端开口部成为管型瓶40的口部。在第二连接器3A中,形成有将第二阀体7相对于第二连接器主体6进行支承的 支承部8A。此外,支承部8A优选与第二阀体7—体形成。支承部8A的外周面紧密接 触(压接)在第二连接器主体6的内周面上。由此,能够将第二阀体7相对于第二连接 器主体6进行支承。通过这样构成的第二连接器3A,组装状态的连接器组装体1能够在第三状态下 从管型瓶40将溶解用液吸引至注射器20。<第三实施方式>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第一阀体以及第二阀 体的立体图。以下,参照该图对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以与前 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同样的事项省略其说明。本实施方式除了组装状态下的第一阀体的狭缝和第二阀体的狭缝之间的位置关 系不同以外,其他都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如图16所示,在连接器组装体IB中,在组装状态下,第一阀体52的狭缝526的 形成方向和第二阀体7的狭缝711的形成方向不是同一方向(不一致),而是相互正交。在这样构成的连接器组装体IB中,成为第三状态时,即,销子42穿插第一阀体 52的狭缝526和第二阀体7的狭缝711时,能够可靠地维持第一阀体52的前端面527、 第二阀体7的基端面712附近的液密性。<第四实施方式>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第四实施方式)中的第二连接器的纵剖视 图。以下,参照该图对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以与前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同样的事项省略其说明。本实施方式除了第二连接器的第二流路的形状不同以外,其他都与所述第一实 施方式相同。图17所示的第二连接器C设置在管30的中途,并以补充该管30的上游侧的部 分301和下游侧的部分302之间的方式连接。在该第二连接器C中,第二流路61C以通过该第二流路61C的液体的流动在第 二阀体7附近成为相反方向的方式形成。S卩,第二流路61C具有第二阀体7附近的纵截 面形状呈“U”字状的U字状部611。由此,即使在通过第二流路61C的液体中存在气 泡,也能够防止该气泡残留在第二流路61C内。<第五实施方式>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第五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连接器的立体 图。以下,参照该图对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以与前 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同样的事项省略其说明。本实施方式除了形成在第一连接器的外筒的外周部上的作为凸轮槽的槽部的结 构(形状)不同以外,其他都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图18所示的第一连接器2D中,形成在外筒4上的槽部412D从侧面观察其形 状呈曲柄状。即,槽部412D在轴向槽414的基端部上还具有与该轴向槽414连通的周向 槽(第二横槽)416。内筒5的突部512能够在这样构成的槽部412D内移动。因此,如 图18所示,在第三状态的连接器组装体1中,突部512能够位于周向槽416的图18中左 端部。在该状态下,第一连接器2D的内筒5和第二连接器3相对于外筒4沿其轴向的移 动被限制。通过这样的结构,即使施加例如欲将第一连接器2D和第二连接器3分解的力, 也能够防止这些连接器相互分解,因此,能够可靠地维持连接器组装体1的组装状态(第 三状态)。以上,对于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根据图示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 不限于此,构成连接器组装体的各部分能够置换成发挥同样功能的任意结构。另外,也 可以附加任意的构成物。另外,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也可以组合所述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两个以上 的结构(特征)。另外,第一连接器的销子可以由前端具有锋利的针尖的中空针构成,也可以由 前端具有相对于轴向斜切的针尖的中空针构成。该情况下,在第一阀体中,可以省略狭 缝。此外,中空针可以由金属材料构成,也可以由树脂材料构成。另外,第一连接器在各实施方式中在外筒的壁部上形成有槽部,并在内筒的壁 部上形成有插入槽部的突部,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在内筒的壁部上形成槽部,并在外筒 的壁部上形成突部。另外,第一连接器的槽部以及突部在各实施方式中设置了两个,但不限于此, 例如,也可以是一个。另外,第一阀体以及第二阀体分别形成有狭缝,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例如形成细孔(针孔)。工业实用性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具有第一连接器,具有外筒,该外筒呈筒状,并 具有中空的销子,该销子设置在该外筒内侧,并具有作为液体能够通过的第一流路发挥 功能的内腔;呈筒状的内筒,其具有由对所述第一流路进行开闭的弹性材料构成的第一 阀体,并且该内筒以能够在所述外筒内绕其轴旋转、并能够沿该轴向移动的方式设置; 第二连接器,具有筒状的第二连接器主体,该第二连接器主体具有作为液体能够通过 的第二流路发挥功能的内腔;第二阀体,该第二阀体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器主体内,对 所述第二流路进行开闭,由弹性材料构成;锁定机构,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 接器被组装的组装状态下,该锁定机构连结所述内筒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主体;锁定解除 机构,该锁定解除机构解除所述锁定机构对所述内筒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主体的连结,该 连接器组装体能够得到如下状态第一状态,在所述组装状态下,通过所述锁定机构连 结所述内筒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主体,所述内筒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器主体能够相对于所述 外筒绕其轴旋转,而不能在轴向上移动,通过所述第一阀体关闭所述第一流路,并且通 过所述第二阀体关闭所述第二流路;第二状态,从所述第一状态使所述内筒以及所述第 二连接器主体相对于所述外筒绕其轴旋转,由此所述内筒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器主体能够 相对于所述外筒在其轴向上移动;第三状态,从所述第二状态使所述内筒以及所述第二 连接器主体相对于所述外筒在其轴向上移动、接近,由此所述销子穿插所述第一阀体以 及所述第二阀体,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连通,所述锁定机构对所述内筒和所述 第二连接器主体进行的连结,在所述第一状态下能够通过所述锁定解除机构解除,在所 述第二状态以及所述第三状态下不能够进行基于所述锁定解除机构的解除。由此,能够 从第一连接器侧向第二连接器侧或向其相反方向安全且可靠地移送液体。因此,本发明 的连接器组装体具有工业实用性。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连接器,具有外筒,该外筒呈筒状,并具有中空的销子,该销子设置在该外 筒内侧,并具有作为液体能够通过的第一流路发挥功能的内腔;呈筒状的内筒,其具有 对所述第一流路进行开闭的由弹性材料构成的第一阀体,并且该内筒以能够在所述外筒 内绕其轴旋转、并能够沿该轴向移动的方式设置;第二连接器,具有筒状的第二连接器主体,该第二连接器主体具有作为液体能 够通过的第二流路发挥功能的内腔;第二阀体,该第二阀体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器主体 内,对所述第二流路进行开闭,由弹性材料构成;锁定机构,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被组装的组装状态下,该锁定机构 连结所述内筒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主体;锁定解除机构,该锁定解除机构解除所述锁定机构对所述内筒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主 体进行的连结,所述组装状态能够得到如下状态第一状态,通过所述锁定机构连结所述内筒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主体,所述内筒以及 所述第二连接器主体能够相对于所述外筒绕其轴旋转,而不能在轴向上移动,通过所述 第一阀体关闭所述第一流路,并且通过所述第二阀体关闭所述第二流路;第二状态,从所述第一状态使所述内筒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器主体相对于所述外筒 绕其轴旋转,由此所述内筒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器主体能够相对于所述外筒在其轴向上移 动;第三状态,从所述第二状态使所述内筒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器主体相对于所述外筒在 其轴向上移动、接近,由此所述销子穿插所述第一阀体以及所述第二阀体,所述第一流 路和所述第二流路连通,所述锁定机构对所述内筒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主体进行的连结,在所述第一状态下能 够通过所述锁定解除机构解除,在所述第二状态以及所述第三状态下不能够进行基于所 述锁定解除机构的解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筒以及所述内筒中的一 方的壁部上形成有槽部,所述槽部具有沿其周向形成的横槽和与该横槽连通且沿轴向形 成的纵槽,在另一方的壁部上突出形成有突部,该突部被插入所述槽部,并在所述内筒 相对于所述外筒绕其轴旋转时沿所述横槽移动,在所述内筒相对于所述外筒沿其轴向移 动时沿所述纵槽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突部在所述第一状态下位于 所述横槽的与所述纵槽相反侧的端部,在所述第二状态下位于所述横槽和所述纵槽之间 的交叉部,在所述第三状态下位于所述纵槽的与所述横槽相反侧的端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部在所述纵槽的两端部分 别配置有所述横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由第一卡合部和第 二卡合部构成,所述第一卡合部设置在所述内筒的外周部上,所述第二卡合部设置在所 述第二连接器主体的内周部上并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体以及所述第二阀体分别具有呈柱状的部分,该各部分的端面相互在所述组装状态下液密地紧密接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体以及所述第二阀体 分别具有形成了沿轴向贯通的狭缝的呈柱状的部分。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状态下,所述第一阀 体以及所述第二阀体分别压接在所述销子的外周部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具有通过螺合与能够收 纳液体的液体收纳容器连接的连接部,将所述液体收纳容器连接在所述外筒上时的该液体收纳容器的旋转方向,是与从所 述第一状态向所述第二状态变换时将所述内筒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器主体相对于所述外筒 绕其轴旋转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销子位于所述内筒的内侧,在所述销子的外周部和所述内筒的内周部之间,设置有由弹性材料构成的环状的衬垫。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路以通过该第二流 路的液体的流动在所述第二阀体附近成为相反方向的方式形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具有第一连接器,具有具有销子的外筒,该销子具有第一流路;内筒,该内筒具有对第一流路进行开闭的第一阀体;第二连接器,具有第二流路;对第二流路进行开闭的第二阀体;锁定机构,在组装了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组装状态下连结内筒和第二连接器;锁定解除机构,解除锁定机构对内筒和第二连接器的连结,在组装状态下成为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连通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不能够通过锁定解除机构解除锁定机构对内筒和第二连接器的连结。
文档编号A61M39/26GK102015014SQ20098011580
公开日2011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7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2日
发明者今井正臣 申请人:泰尔茂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