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芳基喹啉类化合物及其制法和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1420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3-芳基喹啉类化合物及其制法和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些3-芳基喹啉类化合物以及它们在制备抗肝纤维化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鸢尾黄素是从中药材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L.)DC]的干燥根茎中分离出来的活性成分。Thelen P et al.的动物实验表明,鸢尾黄素有明显的抑制肿瘤的作用,Saratikov,A.S.et al.的研究表明,鸢尾黄素等多羟基化合物能抑制肝细胞的坏死,阻止肝内脂肪和蛋白质的失衡,使转氨酶和谷氨酰基转移酶的活性正常化,防止了肝纤维化的发展,起到保护肝脏、恢复肝功能的作用。我们以大鼠作为模型动物,证实了鸢尾黄素的抗肝纤维化作用。为此我们以鸢尾黄素为先导化合物,合成了一系列的含氮的鸢尾黄素的电子等排体,包括3-芳基喹啉酮和3-芳基喹啉类化合物,并在细胞层次上测定了它们的抗癌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表明,一些3-芳基喹啉类化合物具有比鸢尾黄素更好的抑制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作用。为此,我们进一步以大鼠作为模型动物,测试了它们抗肝纤维化作用,有几个表现出了比鸢尾黄素更好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对细胞毒实验所筛选出来的部分活性好的化合物,进行动物(大鼠)体内实验,通过实验,发现了一些具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效果的3-芳基喹啉类化合物。急性毒性实验和细胞毒实验都表明它们具有毒性低的特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3-芳基喹啉类化合物,它们具有如下通式
其中R2=R4=R6=H,则R1=R3=F,R5=Cl;或R1=R3=Cl,R5=OCH3; R2=R3=R4=R5=H,则R1=Cl,R6=OCH3; R1=R2=R4=R5=H,则R3=F,R6=OCH3; R2=R3=R4=R5=H,则R1=F,R6=OCH3; R1=R6=H,则R2=R4=Br和R3=R5=OCH3; 一种上述的3-芳基喹啉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它是将鸢尾黄素的电子等排体化合物I(参照专利CN1850817制备)在POCl3存在下加热到110~120℃间,反应10-15小时,得到喹啉类鸢尾黄素电子等排体(化合物II)
对上述的6个毒性低的化合物及鸢尾黄素测定了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结果表明它们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特别是化合物4、5或6具有的抗肝纤维化的效果比鸢尾黄素更好,在实验所规定的剂量下,其效果好于秋水仙碱。因此,上述化合物可以应用于制备抗肝纤维化药物。

具体实施例方式 通过以下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但应注意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受这些实施例的任何限制。
实施例1.3-(4-氯苯基)-6,8-二氟-4-氯喹啉(化合物1)的制备 将6,8-二氟-3-(4-氯苯基)-4-喹啉酮(我们已经在专利CN1850817中描述了其制备方法)29.2g于500mL的单口瓶中,在磁力搅拌下,加入POCl3 200mL,加热回流12h(油浴温度120℃),减压蒸去POCl3,残渣用饱和的NaHCO3碱化,用200mL×4AcOEt萃取,用饱和食盐水洗至中性,用MgSO4干燥,蒸去溶剂,得黄色固体30.4g,产率98%。Mp 167-168℃;EI-MS310;IR(KBr)cm-12908(C-H),3010(Ar-H);1HNMR(CDCl3)δppm7.15(t,1H),7.55(d,2H),7.69(t,1H),7.75(d,2H),8.58(s,H)。
实施例2.3-(4-甲氧基苯基)-4,6,8-三氯喹啉(化合物2)的制备 将6,8-二氯-3-(4-甲氧基苯基)-4-喹啉酮32.0g于500mL的单口瓶中,在磁力搅拌下,加入POCl3 200mL,加热回流12h(油浴温度120℃),减压蒸去POCl3,残渣用饱和的NaHCO3碱化,用200mL×4AcOEt萃取,用饱和食盐水洗至中性,用MgSO4干燥,蒸去溶剂,得黄色固体33.5g,产率99%。Mp 170-171℃;EI-MS338;IR(KBr)cm-12912(C-H),3013(Ar-H);1H NMR(CDCl3)δppm3.80(s,3H),6.97(d,2H),7.64(d,2H),7.89(s,1H),8.25(s,1H),8.57(s,H)。
实施例3.3-(3-甲氧基苯基)-4,8-氯喹啉(化合物3)的制备 将8-氯-3-(3-甲氧基苯基)-4-喹啉酮28.6g于500mL的单口瓶中,在磁力搅拌下,加入POCl3 200mL,加热回流12h(油浴温度120℃),减压蒸去POCl3,残渣用饱和的NaHCO3碱化,用200mL×4AcOEt萃取,用饱和食盐水洗至中性,用MgSO4干燥,蒸去溶剂,得黄色固体29.2g,产率96%。Mp 163-165℃;EI-MS304;IR(KBr)cm-12910(C-H),3011(Ar-H);1H NMR(CDCl3)δppm3.79(s,3H),6.97(d,1H),7.11(d,1H),7.37(d,1H),7.44(t,1H),7.75(t,1H),8.07(d,1H),8.58(s,H),8.64(d,1H)。
实施例4.3-(3-甲氧基苯基)-6-氟-4-氯喹啉(化合物4)的制备 将6-氟-3-(3-甲氧基苯基)-4-喹啉酮26.9g于500mL的单口瓶中,在磁力搅拌下,加入POCl3200mL,加热回流12h(油浴温度120℃),减压蒸去POCl3,残渣用饱和的NaHCO3碱化,用200mL×4AcOEt萃取,用饱和食盐水洗至中性,用MgSO4干燥,蒸去溶剂,得黄色固体27.0g,产率94%。Mp 169-171℃;EI-MS287;IR(KBr)cm-12915(C-H),3013(Ar-H);1H NMR(CDCl3)δppm3.82(s,3H),6.95(d,1H),7.09(d,1H),7.34(d,1H),7.43(t,1H),7.51(t,1H),8.96(d,1H),8.07(d,H),8.56(s,1H)。
实施例5.3-(3-甲氧基苯基)-8-氟-4-氯喹啉(化合物5)的制备 将8-氟-3-(3-甲氧基苯基)-4-喹啉酮26.9g于500mL的单口瓶中,在磁力搅拌下,加入POCl3200mL,加热回流12h(油浴温度120℃),减压蒸去POCl3,残渣用饱和的NaHCO3碱化,用200mL×4AcOEt萃取,用饱和食盐水洗至中性,用MgSO4干燥,蒸去溶剂,得黄色固体27.6g,产率96%。Mp 165-166℃;EI-MS287;IR(KBr)cm-12910(C-H),3010(Ar-H);1H NMR(CDCl3)δppm3.80(s,3H),6.95(d,1H),7.09(d,1H),7.36(d,1H),7.42(t,1H),7.48(t,1H),7.76(t,1H),8.37(d,H),8.57(s,1H)。
实施例5.3-(4-甲氧基苯基)-6-甲氧基-4-氯-5,7-二溴喹啉(化合物5)的制备 将6-甲氧基-5,7-二溴-3-(4-甲氧基苯基)-4-喹啉酮43.9g于500mL的单口瓶中,在磁力搅拌下,加入POCl3200mL,加热回流12h(油浴温度120℃),减压蒸去POCl3,残渣用饱和的NaHCO3碱化,用200mL×4AcOEt萃取,用饱和食盐水洗至中性,用MgSO4干燥,蒸去溶剂,得黄色固体44.8g,产率98%。Mp 178-179℃;EI-MS457;IR(KBr)cm-12912(C-H),3015(Ar-H);1HNMR(CDCl3)δppm3.78(s,3H),3.81(s,3H),7.07(d,2H),7.69(d,2H),8.30(s,H),8.61(s,1H)。上述6个化合物列表如下
实施例21急性毒性试验 将本发明的6个化合物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对于每一个化合物,受试大鼠分为4个剂量组,然后依次是0.6、1.0、1.8、3g/kg;最大剂量组为3g/kg,对于所有化合物共用一个空白组,每组10只大鼠。采用灌胃的方法一次给药,空白组给等量的蒸馏水。给药后,每天观察一次,主要观察死亡情况、活动情况、毛色、粪便、体重等指标,对于死亡的大鼠进行解剖,找出死亡原因。死亡情况见下表
空白组未见大鼠死亡。化合物1、2、3、4、4和4也未观察到大鼠死亡,说明这些化合物的毒性很低。
实施例2动物模型的建立 造模开始的前两周饲以高脂低蛋白饲料(88%玉米粉+11.5%猪油+0.5%胆固醇)。以后饲以不含猪油的饲料(99.5%玉米粉+0.5%胆固醇)。
造模开始的前两周以10%的乙醇为唯一饮料,之后以30%的乙醇为唯一饮料。
造模开始的第一天以0.5ml/100g体重皮下注射40%的四氯化碳花生油溶液,以后改为以0.3ml/100g体重注射40%的四氯化碳花生油溶液,每周两次。整个造模时间持续8周。解剖结果和ALT(谷丙氨酸转氨酶)、AST(谷草氨酸转移酶)活力,ALB(白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造模成功。
实施例3抗肝纤维化实验 我们对上述的6个毒性低的化合物及鸢尾黄素测定了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设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以秋水仙碱为对照,剂量0.1mg/kg体重),药物组的给药剂量为10mg/kg体重,每组7只大鼠,采用灌胃方式给药,一日一次,连续给药6周。给药6周后,分别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的AST和ALT的活力,以及Alb的含量,并做病理切片观察,结果如下所示
切片实验的结果表明,化合物4、5和6的抗肝纤维化的效果比鸢尾黄素更好,在实验所规定的剂量下,其效果好于秋水仙碱。
权利要求
1.一类3-芳基-4-氯喹啉类化合物,其特征是它们具有如下通式
其中R2=R4=R6=H,则R1=R3=F,R5=Cl;或R1=R3=Cl,R5=OCH3;
R2=R3=R4=R5=H,则R1=Cl,R6=OCH3;
R1=R2=R4=R5=H,则R3=F,R6=OCH3;
R2=R3=R4=R5=H,则R1=F,R6=OCH3;
R1=R6=H,则R2=R4=Br和R3=R5=OCH3。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的3-芳基喹啉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将鸢尾黄素的电子等排体化合物I在POCl3存在下加热到110~120℃间,反应10-15小时,得到喹啉类鸢尾黄素电子等排体化合物II
3.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在制备抗肝纤维化药物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3-芳基喹啉类化合物,它们具有如下通式对本发明的6个毒性低的化合物及鸢尾黄素测定了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结果表明它们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特别是化合物4、5或6具有的抗肝纤维化的效果比鸢尾黄素更好,在实验所规定的剂量下,其效果好于秋水仙碱。因此,上述化合物可以应用于制备抗肝纤维化药物。本发明公开了其制法。
文档编号A61K31/47GK101759635SQ201010111249
公开日2010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22日
发明者朱海亮, 肖竹平, 钱勇 申请人:南京大学中国医药城研发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