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品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7740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品加工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小家电,特别是一种食品加工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豆浆机,包括机头和杯体,并且,杯体上设置有加热管,以便制浆过程中,对杯体进行加热已熬煮豆浆,但是,在熬煮加热的过程中,浆液中的颗粒物会粘覆于杯体的内壁上,造成浆液糊锅、糊底,不利于事后的清洗。因此,对于现有豆浆机,研发出不粘、易清洗的豆浆机杯体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对于现有的豆浆机,其机头上均会设置有防溢电极杆,用于检测浆液的溢出信号。由于防溢电极杆突兀的设置于机头上,外观不够美观,并且,制浆完成后,防溢电极杆与机头的连接处容易藏渣、藏污,不利于清洗。另外,现有的防溢电极杆检测溢出信号的方式分为如下两种:

1)模拟信号采集法:通过MCU的AD口采集模拟信号来识别。如图1所示,当防溢系统(FY)两端e1与e2通过浆液与地形成回路连通后,AD口采集到分压信号(小于VCC);而当防溢系统(FY)两端e1与e2没有浆液连通,即没有防溢信号时,AD口采集到的电压为VCC。MCU通过采集到的信号不同,从而识别有无防溢信号。

2)数字信号采集法:通过MCU的AD口采集数字信号来识别。如图2所示,当防溢系统(FY)两端e1与e2没有浆液连通,即没有防溢信号时,AD口识别的是高电平信号(1),当防溢系统(FY)两端e1与e2通过浆液与地形成回路连通时,三极管Q1导通,AD口识别到低电平信号(0)。MCU通过采集到高低电平(0与1)的不同,从而识别有无防溢信号。

上述两种方式均是将杯体接地,实现浆液将防溢电极杆与杯体连通形成回路检测防溢信号。

随着技术的发展,有些研发人员基于电饭煲、炒菜锅等不粘技术开始联想到利用无机陶瓷、聚四氟乙烯等绝缘不粘材料做为涂层涂覆于杯体的内壁上来实现防粘、防糊、易清洗的效果。但是,此时,杯体由于涂覆了绝缘不粘材料,杯体内的浆液无法与地连通,浆液无法将防溢电极杆与地接通形成回路来检测防溢信号。因此,对于杯体内喷涂有绝缘不粘涂层之后,如何实现豆浆机的可靠检测防溢信号,将是未来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另外,随着消费者对豆浆机的外观美感及操作体验感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创造出机头无防溢电极杆,特别容易清洗的豆浆机也是未来研发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金属杯体内壁涂覆有绝缘不粘涂层,且防溢检测极设置于金属杯体内壁上,解决如何实现可靠检测防溢信号,且不会发生粘连现象的食品加工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食品加工机,包括金属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杯体内壁上具有水位标识线,且金属杯体内表面包覆有绝缘不粘涂层,所述金属杯体内壁上设置有防溢检测极,位于防溢检测极的下方,所述金属杯体上还设置有导电极,其中,所述防溢检测极位于水位标识线的上方,所述导电极位于水位标识线的下方,且所述防溢检测极与导电极至少其中一个与金属杯体绝缘,浆液上升将导电极与防溢检测极连通,实现防溢信号的检测。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杯体内壁上设置有绝缘不粘涂层未包覆的第一镂空区,所述第一镂空区形成防溢检测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镂空区为环绕金属杯体内侧壁设置的第一镂空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镂空环的宽度为D1,其中,D1不小于0.3mm;

或者,所述第一镂空环向上延伸至金属杯体的杯沿处;

或者,所述第一镂空环的下边缘距离金属杯体底部的高度为H,其中,120mm≤H≤200mm。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杯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贯穿孔,所述防溢检测极为穿过第一贯穿孔并露于金属杯体内的防溢电极柱,且所述防溢电极柱与第一贯穿孔为绝缘密封配合。

进一步的,位于水位标识线的下方,所述金属杯体内壁上还具有绝缘不粘涂层未包覆的第二镂空区,所述第二镂空区形成导电极。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镂空区为环绕金属杯体内侧壁设置的第二镂空环;

或者,所述第二镂空区为位于金属杯体底壁内表面的第二镂空环。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杯体内壁上设置有第二贯穿孔,所述导电极为穿过第二贯穿孔并露于金属杯体内的导电柱,且所述导电柱与第二贯穿孔为绝缘密封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食品加工机还包括有检测电路,所述防溢检测极与检测电路连通,且所述导电极与市电地线连通;

或者,所述食品加工机还包括有检测电路,所述防溢检测极和导电极分别与检测电路连通;

或者,所述食品加工机还包括有检测电路,所述导电极与检测电路连通,所述防溢检测极与市电地线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食品加工机还包括机头,所述机头安装于金属杯体上方,所述机头上无防溢电极杆;

或者,所述食品加工机还包括有机座和杯盖,且所述杯盖盖合于金属杯体上,所述杯盖上无防溢电极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金属杯体内表面包覆有绝缘不粘涂层,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豆浆机来说,本实用新型的食品加工机制浆完后,更容易清洗,金属杯体内壁上基本不会存在糊锅、糊底的现象,甚至制浆完成后不需要清洗。同时,由于防溢检测极设置于金属杯体内侧壁上,用于检测防溢信号,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食品加工机,其机头或者杯盖上无需设置防溢电极杆,制浆完成后,机头或者杯盖的清洗也将更加的方便、容易,不仅整机的外观美观,安装也更加简单,而且整机的成本也进一步的降低。另外,位于水位标识线的下方,所述金属杯体上还设置有导电极,当加热浆液时,浆液上升,并将导电极与防溢检测极连通,实现防溢信号的检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金属杯体涂覆有绝缘不粘涂层后,食品加工机如何实现防溢信号检测的问题,提升了食品加工机检测防溢信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防止浆液发生溢浆风险。与此同时,由于防溢检测极位于水位标识线的上方,而导电极位于水位标识线的下方,防溢检测极与导电极相距较远,并且,金属杯体内壁涂覆有绝缘不粘涂层,不加热或者浆液冷却退沫时,由于金属杯体内壁光滑、绝缘且不粘,不容易存在挂浆现象,相比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实用新型的食品加工机完全不会发生浆液粘连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防溢信号检测的一种电路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防溢信号检测的另一种电路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中E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F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3、图4、图5、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豆浆机,包括机头1和金属杯体2,所述机头1上无防溢电极杆,所述金属杯体2内壁上设置有水位标识线20,且金属杯体2内表面包覆有绝缘不粘涂层21,所述金属杯体2内壁上设置有防溢检测极,位于防溢检测极的下方,所述金属杯体2上还设置有导电极,其中,所述防溢检测极位于水位标识线20的上方,所述导电极位于水位标识线20的下方,且所述防溢检测极与导电极至少其中一个与金属杯体绝缘,浆液上升将导电极与防溢检测极连通,实现防溢信号的检测。

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杯体2内壁上设置有绝缘不粘涂层未包覆的第一镂空区,该第一镂空区为环绕金属杯体内侧壁设置的第一镂空环22,所述第一镂空环22形成防溢检测极。另外,所述金属杯体2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二贯穿孔23,一导电柱3穿过第二贯穿孔23露于金属杯体2内,且所述导电柱3与第二贯穿孔23之间设置有硅胶密封件6,硅胶密封件6将导电柱3与金属杯体2的第二贯穿孔23密封并绝缘隔开,其中,导电极为该导电柱3。在金属杯体2外侧还套装有杯体壳体4,杯体壳体4与金属杯体2夹层的空间内安装有控制检测装置5,该控制检测装置5包括检测电路和控制电路,其中,金属杯体2的外壁与控制检测装置5电连接,导电柱3与市电地线连接,为了防止触电,控制检测装置5上也设置有与地线连接的线束(图中未画出)。

本实施例中,由于金属杯体内表面包覆有绝缘不粘涂层,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豆浆机来说,本实施例的豆浆机制浆完后,更容易清洗,金属杯体内壁上基本不会存在糊锅、糊底的现象,甚至制浆完成后不需要清洗。同时,由于金属杯体内壁上设置有用于检测防溢信号的第一镂空环,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豆浆机,本实施例的豆浆机机头上无需设置防溢电极杆,制浆完成后,机头的清洗也将更加的方便、容易,不仅整机的外观更美观,安装也更加简单,而且整机的成本也进一步的降低。

其次,位于水位标识线的下方,所述金属杯体底壁上还设置有导电柱,当加热浆液时,浆液上升,并将导电柱与第一镂空环连通,实现防溢信号的检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金属杯体内壁涂覆有绝缘不粘涂层后,豆浆机如何实现防溢信号检测的问题,并且该第一镂空环也进一步的提升了豆浆机检测防溢信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防止浆液发生溢浆的风险。其实现防溢信号检测的原理为:由于金属杯体的外壁未涂覆绝缘不粘涂层,并且金属杯体的外壁是与控制检测装置电连接,即第一镂空环与控制检测装置电连接,当加热浆液时,浆液上升,将导电柱与第一镂空环连通,此时,导电柱、第一镂空环、控制检测装置与大地形成了封闭的检测回路,浆液将导电柱与第一镂空环连通后,触发检测电路接受到防溢信号,同时控制检测装置内的MCU触发控制电路动作,控制加热装置停止对金属杯体加热,以便浆液冷却退沫,防止发生溢浆。同时,由于第一镂空环为围绕金属杯体的内壁环形设置,相比于现有豆浆机上设置有防溢电极杆,其检测防溢信号的可靠性更高,也更加灵敏,因为,浆液受热上升时,浆液表面的浆沫高度不均,而防溢电极杆为单点检测,很有可能浆液快要溢出时,而防溢电极杆未检测到防溢信号。

另外,现有技术中,机头上设置有防溢电极杆,由于防溢电极杆呈杆状,当浆液冷却退沫时,防溢电极杆的末端容易挂浆,并且浆液具有粘性,挂浆的浆沫不容易掉落,当所挂的浆沫较大时,极易与金属下盖的外壁或者金属杯体的内壁接触,当所挂的浆液将防溢电极杆与金属下盖的外壁或者金属杯体的内壁持续连通后,豆浆机的检测电路将持续检测到防溢信号,致使制浆时豆浆机不加热,存在制作的饮品煮不熟的可能,该现象行业称为浆液粘连现象。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镂空环位于水位标识线的上方,而导电柱位于水位标识线的下方,第一镂空环与导电柱相距较远,并且,金属杯体内壁涂覆有绝缘不粘涂层,不加热或者浆液冷却退沫时,由于金属杯体内壁光滑、绝缘且不粘,不容易存在挂浆的现象,相比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实施例的豆浆机完全不会发生浆液粘连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一般加热浆液时,浆液液面上升,并且将导电柱与第一镂空环导通。对于不同属性的物料,当加热浆液时,上升的也可能是浆液表面的浆沫或者泡沫或者气泡等将导电柱与第一镂空环导通,因此,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浆液包含浆液液体及浆液表面的浆沫、泡沫、气泡等。

本实施例中绝缘不粘涂层一般为陶瓷涂层,陶瓷涂层具有优良的绝缘性能和防粘性能,可以通过喷涂或烧结的方式涂覆于金属杯体的内表面。而第一镂空环则可以通过局部不喷涂或不烧结的方式制作形成。当然,绝缘不粘涂层不限于陶瓷涂层,也可以是本领域所用到的其它既具有绝缘性,又具有不粘性能的,并且可以与食品接触的其它涂层材料。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镂空区为沿金属杯体的内侧壁环绕设置形成的第一镂空环,该第一镂空环可以为连续的环状结构,也可以为间隔断续的环状结构,或者为半环形结构等。当然,第一镂空区也可以不是环形,比如圆形、方形或者其它规则与不规则的镂空形态。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镂空环的宽度为D1,并且,要求D1不小于0.3mm,因为,当第一镂空环的宽度D1小于0.3mm时,浆液中的物料颗粒有可能将第一镂空环填满,以阻止浆液中的水分子与第一镂空环接触,从而控制检测装置无法检测到防溢信号。并且,D1值过小时,第一镂空区内的物料颗粒也不容易清理,长期清理不干净,容易滋生细菌,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同时,从制造成型的角度来说,若第一镂空环的宽度小于0.3mm,工艺制造上也比较难实现。对于本实施例来说,金属杯体内壁涂覆绝缘不粘涂层的范围越大,金属杯体越容易清洗,本实施例为了保证金属杯体好清洗,第一镂空环的宽度设置的较小,一般在20mm以内,比如3mm~10mm,并且第一镂空环的底部边缘距离金属杯体底部的高度H在120mm~200mm之间,以便制浆时,浆液能够被充足的加热,并被煮熟,同时,又可以保证浆液能够上升并被防溢,并且,还可以保证浆液不会具有足够大的热惯性而从杯体内溢出。当然,本实施例中,第一镂空环也可以向上延伸至金属杯体的杯沿,形成金属杯体内壁为局部涂覆绝缘不粘涂层的状态。

其次,本实施例中,所述水位标识线为在金属杯体外侧向内冲压形成的凸筋,若金属杯体内的绝缘不粘涂层是通过喷涂形成时,由于喷枪伸入杯体内的深度有限,而位于凸筋的下表面区域存在不容易喷涂的情况,因此,此情况下,凸筋的下表面相对金属杯体的内侧壁所形成的夹角为β,其中,要求β≥100°,当β≥100°时,喷枪基本上都能够对金属杯体的内表面的区域进行喷涂。当然,水位标识线的结构及表面涂覆绝缘不粘涂层的方式不限于本实施例所提及的凸筋及喷涂方式,也可以为本领域所常用的其它结构及涂覆方式。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镂空区为不涂覆绝缘不粘涂层形成,因此,微观来看,第一镂空区相对绝缘不粘涂层呈凹陷的结构,尽管绝缘不粘涂层的厚度一般较薄,但该凹陷区内也有可能会有微小的物料颗粒藏匿,不方便清理干净。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镂空区也可以为向金属杯体内的凸起,并且凸起的高度与绝缘不粘涂层的厚度相当,这样杯体在清洗时,镂空区基本上不会存在藏物料颗粒的现象。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导电柱与地连通,而第一镂空环与检测电路连通,使得导电柱、第一镂空环、检测电路及大地形成封闭回路。本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对于检测防溢信号所形成的回路方式也可以有其它形式的变形,比如:第一镂空环和导电柱分别与检测电路连通,浆液上升,将导电柱与第一镂空环连通形成回路,检测防溢信号;或者,导电柱与检测电路连通,而第一镂空环与市电地线连通,导电柱、第一镂空环、检测电路与大地也能够形成封闭回路,并检测防溢信号;再或者,导电柱与市电地线连通,第一镂空环与检测电路之间通过光耦合器连接,当加热浆液时,浆液上升将导电柱与第一镂空环导通,而触发光耦合器发出光信号至检测电路,实现检测电路检测防溢信号,此时,检测电路无需连接到市电地线。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控制检测装置也可以安装到机头内。对于本实施例上述结构的变化及参数的选取也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

实施例二:

如图7、图8、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杯体2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贯穿孔24,所述防溢检测极为穿过第一贯穿孔24并露于金属杯体2内的防溢电极柱7,且所述防溢电极柱7与第一贯穿孔24之间设置有绝缘密封件8,该绝缘密封件8将防溢电极柱7与金属杯体2绝缘隔离并密封,并且,防溢电极柱7电连接到控制检测装置5,另外,位于水位标识线的下方,所述金属杯体2内壁上还具有绝缘不粘涂层未包覆的第二镂空区,该第二镂空区也为环绕金属杯体2内侧壁设置的第二镂空环25,其中,第二镂空环25与市电地线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机头1包括机头上盖11和金属下盖12,所述金属下盖12内安装有电机9,所述金属下盖12上无防溢电极杆,且金属下盖12外表面和电机轴91的外表面均涂覆有绝缘不粘涂层(图中未画出)。

本实施例中,由于金属下盖与电机轴外表面均涂覆有绝缘不粘涂层,且金属下盖外侧无防溢电极杆,相比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实施例豆浆机的清洗效果更好。当然,本实施例中,金属下盖与电机轴外表面也可以不涂覆绝缘不粘涂层。另外,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镂空环与市电地线连接,即金属杯体的外壁与市电地线连接,因此,防溢电极柱与金属杯体的第一贯穿孔之间不仅需要密封,而且也需要绝缘,以便浆液上升时,浆液能够将第二镂空环与防溢电极柱导通。

本实施例中第二镂空环宽度为D2,其中,要求0.3mm≤D2≤20mm,因为,当第二镂空环的宽度D2小于0.3mm时,浆液中的物料颗粒有可能将第二镂空环填满,以阻止浆液中的液体分子与第二镂空环接触,从而不能实现浆液将第二镂空环与防溢电极柱导通。并且,D2值过小时,第二镂空区内的物料颗粒也不容易清理,长期清理不干净,容易滋生细菌,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同时,本实施例中,还要求D2值小于20mm,因为,本实施例中金属杯体涂覆绝缘不粘涂层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制浆完后的清洗,而如果D2值大于20mm,镂空环内仍有可能存在焦糊现象,不能完全达到本实施例所要求的易清洗效果。另外,若D2值过大,第二镂空环的顶部边缘距离防溢电极柱的高度可能相应减小,到小到一定程度时,防溢电极柱边缘所挂的浆沫有可能持续将第二镂空环与防溢电极柱导通,此时,有存在粘连的风险。对于本实施例来说,第二镂空环的优选宽度为0.5~10mm,比如,1mm、3mm、5mm、6mm、8mm等等。既方便工艺成型,也利于杯体清洗。

另外,本实施例中,第二镂空环也可以设置于金属杯体的底壁上,并且,形成第二镂空环的第二镂空区也可以为设置于金属杯体底部的镂空圆,或者其它形状的镂空。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若导电极为设置于金属杯体底部的导电柱,且导电柱与金属杯体之间为绝缘配合时,防溢检测极可以是实施例一中的第一镂空环,也可以是本实施例中的防溢电极柱,此时,防溢电极柱与金属杯体之间即可以绝缘,也可以不绝缘。而导电柱与金属杯体之间不绝缘时,则防溢电极柱与金属杯体之间必须设置绝缘。因为,对于本实施例来说,防溢检测极与导电极必须至少其中一个需要与金属杯体绝缘,以便能够形成回路检测防溢信号。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不适用于第一镂空环用作防溢检测极,而第二镂环用作导电极的情形,因为这样第一镂空环与第二镂环存在持续连通的状态,根本无法检测防溢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上述结构的变换及参数的选取也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

实施例三:

如图10、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食品加工机,包括机座a,设置于机座上的金属杯体2,及盖合于金属杯体2上的杯盖b,其中,机座a内安装有电机9,金属杯体2底部设置有贯穿孔26,转轴92穿过贯穿孔26伸入金属杯体2内,位于转轴92与贯穿孔26之间设置有轴密封件c,并且轴密封件c由固定块d固定。

其中,金属杯体2上设置有防溢检测极与实施例二相同,转轴92与市电地线连接。另外,所述杯盖b上无防溢电极杆,并且杯盖b的底部表面涂覆有绝缘不粘涂层(图中未标记)。

本实施例中,转轴作为导电极,浆液上升时,浆液将转轴与防溢电极柱导通,实现检测电路检测防溢信号。本实施例中的金属杯体适用于电机下置的食品加工机,此时,杯盖上无需设置防溢电极杆,并且杯盖的底部表面也涂覆有绝缘不粘涂层,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电机下置食品加工机来说,本实施例的食品加工机优势明显,并且美观度也更高,更容易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当然,本实施例中杯盖底部表面不涂覆绝缘不粘涂层,也不影响本实施例所产生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上述结构的变换也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食品加工机可以为电机上置式的豆浆机,比如,无网豆浆机,有网豆浆机等,同时,本实用新型的食品加工机也可以是电机下置式的、具有加热功能、能够制作热饮的食物料理机。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