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铣床用扳口自动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5484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一种铣床用扳口自动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具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铣床用扳口自动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扳手是一种工具,用于转动螺栓、螺帽及其他难以用手转动的物件,随着技术的进步,各行各业的产品生产日趋自动化,传统技术中对活扳手扳口进行再加工,多是采用人工上料,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存在操作安全隐患,同时人工上料的低效性会制约后续工序的效率,导致整体生产效率低,不符合当今科技的发展步伐,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因此提出一种铣床用扳口自动上料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铣床用扳口自动上料装置,能够将扳口按照固定的方向进行排列,实现自动排列输送,并依次安装到夹具上,够实现自动上料,结构合理动作稳定,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铣床用扳口自动上料装置,包括底座、推送装置、第一夹具、第二夹具、上料装置、红外测距传感器、液压缸、排列装置、控制处理器和伺服电机,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夹具,所述第二夹具嵌装在第一夹具上,所述液压缸与第一夹具、第二夹具相配合,所述第一夹具的前侧设有滑轨,所述上料装置在滑轨上水平移动,所述上料装置的上方设有红外测距传感器,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与控制处理器相连接,所述控制处理器与伺服电机相连接,所述上料装置的前侧设有排列装置,所述排列装置上设有排列支架,所述排列支架与上料装置相配合,所述底座上还设有推送装置,所述推送装置上设有推送块,所述推送块连接在第二电动液压推杆上,所述推送 装置位于第二夹具的正前方。

作为优选,所述排列装置包括机箱、电机、旋转储料台、送料轨道、排列轨道、回收轨道、上料装置、和支撑架,所述机箱内设有电机,所述电机驱动旋转储料台顺时针圆周运动,所述旋转储料台左侧设有送料轨道,所述送料轨道为弧形,所述送料轨道与排列轨道相连,所述排列轨道的上方设有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与排列轨道的内壁之间形成滑腔,所述扳口的圆柱肩部在滑腔上滑动,所述排列轨道与回收轨道相连,所述回收轨道与旋转储料台相连通,所述排列支架通过支撑架安装在回收轨道的内壁,所述排列支架上设有左支架和右支架,所述左支架位于第一滑轨末端的延长线上,所述左支架位于第一滑轨之间形成旋转腔,所述排列支架上设有隔板,所述隔板通过安装框固定在第一滑轨的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的下方设有若干个保持架,所述保持架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所述第一滑轨高于第二滑轨的位置,所述第二滑轨上设有分选槽,所述分选槽与扳口的扳唇弧形面的形状相同。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夹具的左侧设有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夹具的右端设有第一活动部,所述第一活动部通过第一伸缩杆与液压缸相连接,所述第二夹具的左侧设有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夹具的右侧设有第二活动部,所述第二活动部通过第二伸缩杆与液压缸相连,所述液压缸和伺服电机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上料装置包括滑块、第一电动液压推杆、挡板和夹块,所述夹块与滑块相连,所述滑块在第一电动液压推杆的驱动下沿滑轨水平移动,所述挡板的长度大于第一电动液压推杆的行程。

作为优选,所述推送块的下方设有凸体,所述凸体的宽度小于第二固定部与第二活动部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推送装置、第一夹具、第二夹具、 上料装置、红外测距传感器、液压缸、排列装置、控制处理器和伺服电机的相互配合,可以将扳口按照固定的方向进行排列,实现自动排列输送,并依次安装到夹具上,够实现自动上料,结构合理动作稳定,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铣床用扳口自动上料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铣床用扳口自动上料装置的排列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铣床用扳口自动上料装置的排列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铣床用扳口自动上料装置的上料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1-底座、2-推送装置、3-第一夹具、4-第二夹具、5-上料装置、6-红外测距传感器、7-液压缸、8-排列装置、9-控制处理器、10-伺服电机、11-扳口、21-推送块、22-第二电动液压推杆、211-凸体、31-第一固定部、32-第一活动部、33-第一伸缩杆、41-第二固定部、42-第二活动部、43-第二伸缩杆、51-滑块、52-第一电动液压推杆、53-挡板、54-夹块、55-滑轨、81-机箱、82-电机、83-旋转储料台、84-送料轨道、85-排列轨道、86-回收轨道、87-排列装置、88-支撑架、851-第一滑轨、852-第二滑轨、853-滑腔、854-保持架、8521-分选槽、871-左支架、872-右支架、873-旋转腔、874-隔板、8741-安装框。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铣床用扳口自动上料装置,包括底座1、推送装置2、第一夹具3、第二夹具4、上料装置5、红外测距传感器6、液压缸7、排列装置8、控制处理器9和伺服电机10,所述底座1上设有第一夹具3,所述第二夹具4嵌装在第一夹具3上,所述液压缸7与第一夹具3、第二夹具4相配合,所述第一夹具3的前侧设有滑轨55,所述上料装置5在滑轨55上水平移动,所述上料装置5的上方设有红外测距传感器6,所述红外测 距传感器6与控制处理器9相连接,所述控制处理器9与伺服电机10相连接,所述上料装置5的前侧设有排列装置8,所述排列装置8上设有排列支架87,所述排列支架87与上料装置5相配合,所述底座1上还设有推送装置2,所述推送装置2上设有推送块21,所述推送块21连接在第二电动液压推杆22上,所述推送装置2位于第二夹具4的正前方。

所述排列装置8包括机箱81、电机82、旋转储料台83、送料轨道84、排列轨道85、回收轨道86、上料装置87、和支撑架88,所述机箱81内设有电机82,所述电机82驱动旋转储料台83顺时针圆周运动,所述旋转储料台83左侧设有送料轨道84,所述送料轨道84为弧形,所述送料轨道84与排列轨道85相连,所述排列轨道85的上方设有第一滑轨851和第二滑轨852,所述第一滑轨851与排列轨道85的内壁之间形成滑腔853,所述扳口11的圆柱肩部在滑腔853上滑动,所述排列轨道85与回收轨道86相连,所述回收轨道86与旋转储料台83相连通,所述排列支架87通过支撑架88安装在回收轨道86的内壁,所述排列支架87上设有左支架871和右支架872,所述左支架871位于第一滑轨851末端的延长线上,所述左支架871位于第一滑轨851之间形成旋转腔873,所述排列支架87上设有隔板874,所述隔板874通过安装框8741固定在第一滑轨851的上方。所述第一滑轨851和第二滑轨852的下方设有若干个保持架854,所述保持架854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所述第一滑轨851高于第二滑轨852的位置,所述第二滑轨852上设有分选槽8521,所述分选槽8521与扳口11的扳唇弧形面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一夹具3的左侧设有第一固定部31,所述第一夹具3的右端设有第一活动部32,所述第一活动部32通过第一伸缩杆33与液压缸7相连接,所述第二夹具4的左侧设有第二固定部41,所述第二夹具4的右侧设有第二活动部42,所述第二活动部42通过第二伸缩杆43与液压缸7相连,所述液压缸7和伺服电机10相连。所述上料装置5包括滑块51、第一电动液压 推杆52、挡板53和夹块54,所述夹块54与滑块51相连,所述滑块51在第一电动液压推杆52的驱动下沿滑轨55水平移动,所述挡板53的长度大于第一电动液压推杆52的行程。所述推送块21的下方设有凸体211,所述凸体211的宽度小于第二固定部41与第二活动部42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一种铣床用扳口自动上料装置在工作过程中,首先将扳口11放入旋转储料台83中,在电机82的驱动下旋转储料台83旋转,扳口11沿着送料轨道84向上移动,扳口11移动到排列轨道85上方时,当扳口11的圆柱肩部落入滑腔853中,扳口11的扳唇位于第二滑轨852的上方时,扳口11能够进入到分选槽8521,能够否则扳口11落入排列轨道85的下方,进入回收轨道86中,当扳口11下落到分选槽8521上方时,当扳口11的弧形扳唇面与分选槽8521相配合,扳口11掉落到回收轨道86中,这样就分选出同一方向的扳口11,随后扳口11进入排列装置87中,当扳口11进入旋转腔873时,扳口11翻转,在后面扳口11的推送下,位于前侧的扳口11的圆柱肩部沿左支架71和右支架72向前移动,然后扳口11送入到夹块54中,红外测距传感器6接收信号传递到控制处理器9,控制处理器9控制第一电动液压推杆52向左收缩,此时滑块51沿着滑轨55向左移动,此时挡板53防止扳口11继续向前移动,当夹块54移动到第二夹具的正前方时,第二电动液压杆22将推送块21向前移动,凸体211将扳口11的圆柱肩部推送到第二夹具4中,然后第二伸缩杆43向左伸长,将扳口11固定在第二夹具4中,第一伸缩杆33向左伸长,第一活动部32向左移动,将第二夹具4锁紧,第二电动液压杆22收缩,将推送块22收回,第一电动液压杆52向右伸长,夹块54回到红外测距传感器6的上方,完成一次上料工作,扳口11再次进入到夹块54中,可进行下一次的上料工作,能够将扳口按照固定的方向进行排列,实现自动排列输送,并依次安装到夹具上,够实 现自动上料,结构合理动作稳定,提高了工作效率。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