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焊模具冷却腔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2360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铸焊模具冷却腔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铸焊模具,尤其涉及一种铸焊模具冷却腔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铸焊模具结构为铸焊模体用金属制成,模体内设有空腔,模体两侧分别有进出水、气的通道口,模体上表面有电池集流排成型的凹道槽和极柱槽。此种结构的主要问题在于铸焊模在冷却脱模时,单一的空腔结构冷却效果差,并且在急速冷却过程中,易引起铸焊模的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铸焊模具冷却腔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铸焊模具冷却腔结构,包括上模体和下模体,所述上模体上设有上冷却腔,所述下模体上设有下冷却腔,所述上冷却腔和下冷却腔均设有供冷却介质出入的进口和出口,所述上冷却腔和下冷却腔内均设有与所述进口和出口中心的连线平行的导流筋板,与所述导流筋板相交叉地设置有支撑筋板,所述导流筋板与支撑筋板的交叉处设有定位台,所述位于上冷却腔内的定位台上设有定位孔,所述位于下冷却腔内的定位台上设有定位销。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所述进口和出口各有两个,所述上冷却腔和下冷却腔内设有分隔板,所述的两个进口和出口分别位于分隔板的两侧。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所述分隔板与支撑筋板的交叉处也设置有定位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所述上模体和下模体为长方体结构,所述上模体和下模体的四个顶点处均设有便于起模的缺口。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所述上模体或下模体上设有安装孔。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所述上冷却腔和下冷却腔内靠近所述进口或出口处设有弧形凸起。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在上冷却腔和下冷却腔内设置了导流筋板,与导流筋板交错布置的支撑筋板,这样增大了散热面积,并且在热胀冷缩时不易碎裂,使得强度提高,定位台设置在导流筋板与支撑筋板的交叉处,既节省了材料的使用又提高了定位台的强度,定位销与定位孔的设置使得上模体和下模体配合紧密。2、本实用新型设置了两个进水口和出水口,增大了冷却介质的流量,使得冷却效果更优。

图1为上模体的示意图;图2为下模体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2所示,一种铸焊模具冷却腔结构,包括上模体1和下模体2,所述上模体 1上设有上冷却腔11,所述下模体2上设有下冷却腔21,所述上冷却腔11和下冷却腔21均设有供冷却介质进出的进口 3和出口 4,所述上冷却腔11和下冷却腔21内均设有与所述进口 3和出口 4中心的连线平行的导流筋板5,与所述导流筋板5相交叉地设置有支撑筋板 6,所述导流筋板5与支撑筋板6的交叉处设有定位台7,所述位于上冷却腔11内的定位台 7上设有定位孔71,所述位于下冷却腔21内的定位台7上设有定位销72。所述进口 3和出口 4各有两个,所述上冷却腔11和下冷却腔21内设有分隔板8,所述的两个进口 3和出口 4分别位于分隔板8的两侧。分隔板8与支撑筋板6的交叉处也设置有定位台7。所述上模体1和下模体2为长方体结构,所述上模体1和下模体2的四个顶点处均设有便于起模的缺口 9。所述上模体1或下模体2上设有安装孔10。所述上冷却腔11 和下冷却腔21内靠近所述进口 3或出口 4处设有弧形凸起。本实施例中所说的上、下、左、右均是为了便于描述,并不是具体的限制,将其互换位置也能达到发明目的,而进口 3与出口 4可以通入冷却液或者冷却气体。以上说明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使得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完整的实施本方案,但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权利要求1.一种铸焊模具冷却腔结构,包括上模体(1)和下模体(2),所述上模体(1)上设有上冷却腔(11),所述下模体(2)上设有下冷却腔(21),所述上冷却腔(11)和下冷却腔(21)均设有供冷却介质出入的进口(3)和出口(4),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冷却腔(11)和下冷却腔 (21)内均设有与所述进口(3)和出口(4)中心的连线平行的导流筋板(5),与所述导流筋板 (5)相交叉地设置有支撑筋板(6),所述导流筋板(5)与支撑筋板(6)的交叉处设有定位台 (7),所述位于上冷却腔(11)内的定位台(7)上设有定位孔(71),所述位于下冷却腔(21)内的定位台(7)上设有定位销(7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焊模具冷却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3)和出口 (4)各有两个,所述上冷却腔(11)和下冷却腔(21)内设有分隔板(8),所述的两个进口(3) 和出口(4)分别位于分隔板(8)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铸焊模具冷却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8)与支撑筋板(6)的交叉处也设置有定位台(7)。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一种铸焊模具冷却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体(1)和下模体(2)为长方体结构,所述上模体(1)和下模体(2)的四个顶点处均设有便于起模的缺口(9)。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一种铸焊模具冷却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体(1)或下模体(2 )上设有安装孔(10 )。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一种铸焊模具冷却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冷却腔(11)和下冷却腔(21)内靠近所述进口(3)或出口(4)处设有弧形凸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铸焊模具冷却腔结构,包括上模体和下模体,上模体上设有上冷却腔,下模体上设有下冷却腔,上冷却腔和下冷却腔均设有供冷却介质出入的进口和出口,上冷却腔和下冷却腔内均设有与进口和出口中心的连线平行的导流筋板,与导流筋板相交叉地设置有支撑筋板,导流筋板与支撑筋板的交叉处设有定位台,位于上冷却腔内的定位台上设有定位孔,位于下冷却腔内的定位台上设有定位销。本实用新型在上冷却腔和下冷却腔内设置了导流筋板,与导流筋板交错布置的支撑筋板,这样增大了散热面积,并且在热胀冷缩时不易碎裂,使得强度提高。
文档编号B22D19/04GK202143948SQ20112025310
公开日2012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8日
发明者李小兵, 陈新明 申请人:长兴新源机械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