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枝状聚酰胺胺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2501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树枝状聚酰胺胺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一种树枝状聚合物的生产工艺,特别涉及一种树枝状聚酰胺胺的生产工艺。采用低温循环机精确控制反应温度,初始反应温度控制在-5±2℃左右,加料完成后反应温度控制在20±2℃使反应更加稳定,调配合适的单体过量比例,减少副产物的产生,配合吨级工业化合成反应釜,实现工业化生产规模;首次采用连续化进料和出料的旋蒸设备对树枝状聚酰胺胺进行提纯,提高提纯效率;利用工业化生产旋蒸仪对难分离的原料进行回收提纯,获得可以再利用的原料,进一步降低工业化生产时的原料成本。
【专利说明】树枝状聚酰胺胺的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一种树枝状聚合物的化学合成工艺,特别涉及一种树枝状聚酰胺胺的
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0002]树枝状聚酰胺胺是一种树枝状聚合物,其具有高度分支的分子结构,大量的表面官能团,随着代数的增加,分子结构成球形,分子内存在空腔,分子具有纳米尺寸,其特殊的合成方法使其具有单分散的分子量分布。
[0003]现有技术合成树枝状聚酰胺胺是在实验室以胺类(如乙二胺、氨、己二胺、二亚乙基三胺等)、丙烯酸酯类(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等)为原料通过迈克尔加成反应以及酰胺化交替反应,制得的代数不同、结构中含有大量叔胺、酰胺的树枝状聚合物,其中通过迈克尔加成反应直接制得半代树枝状聚合物,酰胺化反应直接制得整代树枝状聚合物,逐代累计,即高代数的产品是以前面低代数的产品作为原料来合成的,不同代数产品分别记作G-0.5 代、GO 代、G0.5 代、Gl.0 代、Gl.5 代、G2.0 代、G2.5 代、G3.0 代、G3.5 代等。由于其合成和提纯方法复杂,目前在国内只停留在实验室合成阶段,在国外也只是停留在中试阶段,未报导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工艺。不同代数树枝状聚合物的合成过程如下:
[0004]迈克尔加成反应合成半代树枝状聚酰胺胺(G-0.5代树枝状聚酰胺胺):
[0005]
【权利要求】
1.一种树枝状聚酰胺胺的生产工艺,迈克尔加成反应直接制得半代树枝状聚酰胺胺, 酰胺化反应直接制得整代树枝状聚酰胺胺,高代数的产品是以前面低半代数的产品作为原料,其特征在于,(1)所述的半代树枝状聚酰胺胺制备步骤包括:将胺单体或整代树枝状聚酰胺胺和丙烯酸酯类单体分别溶于甲醇,将胺单体或整代树枝状聚酰胺胺的甲醇溶液和丙烯酸酯类单体甲醇溶液在-7~3°C混合,18~22°C氮气保护下反应;减压蒸馏,利用连续化进料和出料的旋蒸仪进一步蒸馏,提纯,得半代树枝状聚酰胺胺;胺单体与丙烯酸酯类单体反应得 G-0.5代树枝状聚酰胺胺,整代树枝状聚酰胺胺与丙烯酸酯类单体反应得更高代的半代树枝状聚酰胺胺;(2)所述的整代树枝状聚酰胺胺制备步骤包括:将半代树枝状聚酰胺胺和胺单体分别溶于甲醇中,-2~2°C将半代树枝状聚酰胺胺溶液滴加到胺单体溶液中,18~22°C氮气保护下反应;减压蒸馏,正丁醇作为甲醇和胺单体的共沸剂,采用连续化进料和出料的旋转蒸发仪提纯,甲醇洗涤,得更高代的整代树枝状聚酰胺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枝状聚酰胺胺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半代树枝状聚酰胺胺制备步骤中丙烯酸酯类单体的用量为胺单体或整代树枝状聚酰胺胺中伯氨氢原子摩尔量的2~3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枝状聚酰胺胺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整代树枝状聚酰胺胺制备步骤中胺类单体的用量为半代树枝状聚酰胺胺酯基摩尔量的4~6倍。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树枝状聚酰胺胺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胺单体为氨或乙二胺,丙烯酸酯类单体为丙烯酸甲酯。
5.根据权利要 求1所述的树枝状聚酰胺胺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正丁醇的加入量为甲醇和胺单体总质量的0.1~0.3%。
【文档编号】C08G83/00GK103601895SQ201310526889
【公开日】2014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30日
【发明者】李武松, 刘聪聪 申请人:威海晨源分子新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