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程序性死亡配体(PD-L1)的单域抗体及其衍生蛋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24323阅读:2153来源:国知局
针对程序性死亡配体(PD-L1)的单域抗体及其衍生蛋白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药生物领域,公开了针对程序性死亡配体(PD-L1)的单域抗体及其衍生蛋白。具体而言,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结合分子及其用途,特别是在治疗和/或预防、或诊断PD-L1相关疾病例如肿瘤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程序性死亡-1(PD-1)是CD28受体家族的成员,该家族包括CD28、CTLA-4、ICOS、PD-1和BTLA。该家族的最初成员CD28和ICOS通过添加单克隆抗体后增强T细胞增殖的功能而发现(Hutloff等(1999),Nature397:263-266;Hansen等(1980),Immunogenics10:247-260)。已经鉴定了PD-1的两种细胞表面糖蛋白配体,PD-L1和PD-L2,已经表明它们在与PD-1结合后下调T细胞活化和细胞因子分泌(Freeman等(2000),JExpMed192:1027-34;Latchman等(2001),NatImmunol2:261-8;Cater等(2002),EurJImmunol32:634-43;Ohigashi等(2005),ClinCancerRes11:2947-53)。PD-L1(B7-H1)和PD-L2(B7-DC)都是可与PD-1结合但是不与其他CD28家族成员结合的B7同源物(Blank等2004)。也已经显示通过IFN-γ刺激上调细胞表面上PD-L1的表达。PD-L1的表达已经在几种鼠和人类癌症中发现,包括人肺癌、卵巢癌、结肠癌、黑色素瘤和各种骨髓瘤(Iwai等(2002),PNAS99:12293-7;Ohigashi等(2005),ClinCancerRes11:2947-53)。已有的结果显示,肿瘤细胞高表达的PD-L1通过增加T细胞的凋亡从而在肿瘤的免疫逃逸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者发现,转染PD-L1基因的P815肿瘤细胞系在体外可抵制特异性CTL的裂解,将其接种小鼠体内后具有更强的致瘤性和侵袭性。这些生物学特性均可通过阻断PD-L1而逆转。敲除PD-1基因的小鼠,阻断PD-L1/PD-1通路,则接种肿瘤细胞不能形成肿瘤(Dong等(2002),NatMed8:793-800)。也已经提示PD-L1可能与肠粘膜炎症有关,并且PD-L1的抑制防止了与结 肠炎有关的萎缩病(Kanai等(2003),JImmunol171:4156-63)。本领域仍需要能够与PD-L1高亲和力结合,并且能够阻断PD-1与PD-L1结合的抗PD-L1抗体,特别是抗PD-L1重链单域抗体。发明概述本发明的发明人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通过筛选得到了具有高特异性、高亲和力和高稳定性的抗PD-L1重链单域抗体(VHH)。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PD-L1结合分子,其包括特异性结合PD-L1的免疫球蛋白单一可变结构域。在另一方面中,本发明涉及编码PD-L1结合分子的核酸分子以及含有所述核酸分子的表达载体和宿主细胞。本发明还涉及包含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的免疫缀合物和药物组合物。本发明还涉及制备本文所述PD-L1结合分子的方法。本发明还涉及本发明所述PD-L1结合分子、免疫缀合物以及药物组合物的应用,尤其是预防和/或治疗与PD-L1相关的疾病的用途和方法。附图说明图1.示出PD-L1重链单域抗体对PD-1/PD-L1相互作用的阻断效应。图2.示出PD-L1重链单域抗体对PD-L1抗原蛋白的结合曲线。图3.示出PD-L1重链单域抗体对PD-1与PD-L1相互作用的阻断曲线。图4.示出抗体株56的5种人源化变体的序列比对结果。图5.示出PD-L1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对PD-L1的结合曲线(ELISA法)。图6.示出PD-L1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对PD-L1/PD-1相互作用的阻断曲线(竞争ELISA法)。图7.示出PD-L1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对PD-L1/CD80相互作用的阻断曲线(竞争ELISA法)。图8.流式细胞仪检测PD-L1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对PD-L1蛋白结合的特异性。图9.流式细胞仪检测PD-L1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对猴PD-L1蛋白的 结合。图10.示出PD-L1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识别患者组织切片上的PD-L1阳性细胞群。图11.示出PD-L1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对PBMC的激活作用。图12.示出PD-L1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对CD4+T细胞的激活作用。图13.示出用PD-L1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处理后的肿瘤生长曲线。图14.示出hu56V2-Fc与2.41的肿瘤生长抑制活性的比较。A:A375:PBMC=5:1;B:A375:PBMC=1:1。图15.示出碱及氧化处理对PD-L1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活性的影响。发明详述定义除非另有指示或定义,否则所有所用术语均具有本领域中的通常含义,该含义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了解。参考例如标准手册,如Sambrook等人,“MolecularCloning:ALaboratoryManual”(第2版),第1-3卷,ColdSpringHarborLaboratoryPress(1989);Lewin,“GenesIV”,OxfordUniversityPress,NewYork,(1990);及Roitt等人,“Immunology”(第2版),GowerMedicalPublishing,London,NewYork(1989),以及本文中引用的一般现有技术;此外,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未具体详述的所有方法、步骤、技术及操作均可以且已经以本身已知的方式进行,该方式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了解。亦参考例如标准手册、上述一般现有技术及其中引用的其他参考文献。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可互换使用的术语“抗体”或“免疫球蛋白”在本文中无论是指重链抗体还是指常规4链抗体,均用作一般术语以包括全长抗体、其单个的链以及其所有部分、结构域或片段(包括但不限于抗原结合结构域或片段,分别例如VHH结构域或VH/VL结构域)。此外,本文所用的术语“序列”(例如在“免疫球蛋白序列”、“抗体序列”、“单一可变结构域序列”、“VHH序列”或“蛋白序列”等的术语中)一般应理解为既包括相关氨基酸序列,又包括编码所述序列的核酸序列或核苷酸序列,除非本文需要更限定的解释。如本文所用,术语(多肽或蛋白的)“结构域”是指折叠蛋白结构,其能够独立于蛋白的其余部分维持其三级结构。一般而言,结构域负责蛋白的 单个的功能性质,且在许多情况下可添加、移除或转移至其他蛋白而不损失蛋白的其余部分和/或结构域的功能。如本文所用的术语“免疫球蛋白结构域”是指抗体链(例如常规4链抗体的链或重链抗体的链)的球形区域,或是指基本上由这类球形区域组成的多肽。免疫球蛋白结构域的特征在于其维持抗体分子的免疫球蛋白折叠特征,其由排列在两个β折叠中任选由保守二硫键稳定的约7个反平行β折叠股的2层夹层组成。如本文所用的术语“免疫球蛋白可变结构域”是指基本上由本领域及下文中分别称为“框架区1”或“FR1”、“框架区2”或“FR2”、“框架区3”或“FR3”、及“框架区4”或“FR4”的四个“框架区”组成的免疫球蛋白结构域,其中所述框架区由本领域及下文中分别称为“互补决定区1”或“CDR1”、“互补决定区2”或“CDR2”、及“互补决定区3”或“CDR3”的三个“互补决定区”或“CDR”间隔开。因此,免疫球蛋白可变结构域的一般结构或序列可如下表示为:FR1-CDR1-FR2-CDR2-FR3-CDR3-FR4。免疫球蛋白可变结构域因具有抗原结合位点而赋予抗体对抗原的特异性。如本文所用的术语“免疫球蛋白单一可变结构域”是指能够在不与其他免疫球蛋白可变结构域配对的情况下特异性结合抗原表位的免疫球蛋白可变结构域。本发明含义中的免疫球蛋白单一可变结构域的一个实例为“结构域抗体”,例如免疫球蛋白单一可变结构域VH及VL(VH结构域及VL结构域)。免疫球蛋白单一可变结构域的另一实例为如下文定义的骆驼科的“VHH结构域”(或简称为“VHH”)。“VHH结构域”,亦称为重链单域抗体、VHH、VHH结构域、VHH抗体片段和VHH抗体,是称为“重链抗体”(即“缺乏轻链的抗体”)的抗原结合免疫球蛋白的可变结构域(Hamers-CastermanC,AtarhouchT,MuyldermansS,RobinsonG,HamersC,SongaEB,BendahmanN,HamersR.:“Naturallyoccurringantibodiesdevoidoflightchains”;Nature363,446-448(1993))。使用术语“VHH结构域”以将所述可变结构域与存在于常规4链抗体中的重链可变结构域(其在本文中称为“VH结构域”)以及存在于常规4链抗体中的轻链可变结构域(其在本文中称为“VL结构域”)进行区分。VHH结构域特异性结合表位而无需其他抗原结合结构域(此与常规4链抗体中的VH或VL结构域相反,在该情况下表位由VL结构域与 VH结构域一起识别)。VHH结构域为由单一免疫球蛋白结构域形成的小型稳定及高效的抗原识别单元。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术语“重链单域抗体”、“VHH结构域”、“VHH”、“VHH结构域”、“VHH抗体片段”、“VHH抗体”以及及“结构域”(“Nanobody”为AblynxN.V.公司,Ghent,Belgium的商标)可互换使用。例如Riechmann及Muyldermans,J.Immunol.Methods231,25-38(1999)的图2中所示,对于骆驼科的VHH结构域所应用的氨基酸残基,根据Kabat等人给出的VH结构域的一般编号法来编号(“Sequenceofproteinsofimmunologicalinterest”,USPublicHealthServices,NIHBethesda,MD,公开案第91号)。根据该编号法,-FR1包含在位置1-30处的氨基酸残基,-CDR1包含在位置31-35处的氨基酸残基,-FR2包含在位置36-49处的氨基酸,-CDR2包含在位置50-65处的氨基酸残基,-FR3包含在位置66-94处的氨基酸残基,-CDR3包含在位置95-102处的氨基酸残基,且-FR4包含在位置103-113处的氨基酸残基。然而应注意,如本领域中对于VH结构域及VHH结构域所公知的,各CDR中的氨基酸残基的总数可能不同,且可能不对应于由Kabat编号指示的氨基酸残基的总数(即根据Kabat编号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可能在实际序列中未被占据,或实际序列可能含有多于Kabat编号所允许数目的氨基酸残基)。这意味着一般而言,根据Kabat的编号可能对应或可能不对应于实际序列中氨基酸残基的实际编号。本领域中已知对VH结构域的氨基酸残基进行编号的替代方法,所述替代方法还可以类似地应用于VHH结构域。然而,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在本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将遵循如上所述的根据Kabat且适于VHH结构域的编号。VHH结构域中的氨基酸残基的总数将通常在110至120范围内,常常介于112与115之间。然而应注意较小及较长序列也可适于本文所述的目的。VHH结构域及含有其的多肽的其他结构特性及功能性质可总结如下:VHH结构域(其已经天然“设计”以在不存在轻链可变结构域且不与轻链可变结构域相互作用的情况下与抗原功能性结合)可用作单一且相对较小的功能性抗原结合结构单元、结构域或多肽。此区分VHH结构域与常规4链抗体的VH及VL结构域,这些VH及VL结构域自身通常不适于作为单一抗原结合蛋白或免疫球蛋白单一可变结构域进行实际应用,但需要以某种形式或另一形式组合以提供功能性抗原结合单元(如以诸如Fab片段等常规抗体片段的形式;或以由与VL结构域共价连接的VH结构域组成的scFv的形式)。由于这些独特性质,使用VHH结构域—单独或作为较大多肽的一部分—提供许多优于使用常规VH及VL结构域、scFv或常规抗体片段(例如Fab-或F(ab’)2-片段)的显著优势:-仅需要单一结构域以高亲和力及高选择性结合抗原,从而使得既不需要存在两个单独结构域,也不需要确保该两个结构域以适当空间构象及构型存在(例如scFv一般需要使用经特别设计的接头);-VHH结构域可自单一基因表达且不需要翻译后折叠或修饰;-VHH结构域可容易地改造成多价及多特异性格式(格式化);-VHH结构域高度可溶且无聚集趋势;-VHH结构域对热、pH、蛋白酶及其他变性剂或条件高度稳定,且因此可在制备、储存或运输中不使用冷冻设备,从而达成节约成本、时间及环境;-VHH结构域易于制备且相对廉价,甚至在生产所需的规模上亦如此;-VHH结构域与常规4链抗体及其抗原结合片段相比相对较小(大约15kDa或大小为常规IgG的1/10),因此相比于常规4链抗体及其抗原结合片段,显示较高的组织渗透性且可以较高剂量给药;-VHH结构域可显示所谓腔结合性质(尤其由于与常规VH结构域相比其延长的CDR3环),从而可到达常规4链抗体及其抗原结合片段不可到达的靶及表位。获得结合特定抗原或表位的VHH的方法,先前已公开于以下文献中: R.vanderLindenetal.,JournalofImmunologicalMethods,240(2000)185–195;Lietal.,JBiolChem.,287(2012)13713–13721;Deffaretal.,AfricanJournalofBiotechnologyVol.8(12),pp.2645-2652,17June,2009和WO94/04678。源自骆驼科的VHH结构域可通过以人常规4链抗体VH结构域中相应位置处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置换原始VHH序列的氨基酸序列中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而经“人源化”(本文中亦称为“序列优化”,除人源化外,“序列优化”也可涵盖通过提供VHH改良性质的一个或多个突变对序列进行的其他修饰,例如移除潜在的翻译后修饰位点)。人源化VHH结构域可含有一个或多个完全人框架区序列,且在一具体实施方案中,可含IGHV3的人框架区序列。如本文所用,术语“结构域抗体”(亦称为“Dab”及“dAb”)特别用于指代非骆驼科哺乳动物的抗体(特别是人4链抗体)的VH或VL结构域。为了以单一抗原结合结构域的形式(即在不与VL域或VH域分别配对的情况下)结合表位,需要例如通过使用人单一VH或VL结构域序列的文库对所述抗原结合性质进行具体选择。与VHH一样,结构域抗体的分子量为约13kDa至约16kDa,且若源自完全人序列,则不需要进行人源化以供例如人治疗使用。正如在VHH结构域的情况下,结构域抗体在原核表达系统中也很好地得以表达,从而显著降低总制造成本。“结构域抗体”已公开于例如以下文献中:Ward,E.S.,等人:“BindingactivitiesofarepertoireofsingleimmunoglobulinvariabledomainssecretedfromEscherichiacoli”;Nature341:544-546(1989);Holt,L.J.等人:“Domainantibodies:proteinsfortherapy”;TRENDSinBiotechnology21(11):484-490(2003)。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将了解,有可能将一个或多个上述CDR“移植”于其他“支架”(包括但不限于人支架或非免疫球蛋白支架)上。适于所述CDR移植的支架及技术在本领域中是已知的。如本文所用,术语“表位”或可互换使用的术语“抗原决定簇”指抗体的互补位所结合的抗原上的任何抗原决定簇。抗原决定簇通常包含分子的化学活性表面基团,例如氨基酸或糖侧链,并且通常具有特定的三维结 构特征以及特定的电荷特征。例如,表位通常以独特的空间构象包括至少3、4、5、6、7、8、9、10、11、12、13、14或15个连续或非连续的氨基酸,其可以是“线性”表位或“构象”表位。参见,例如,EpitopeMappingProtocolsinMethodsinMolecularBiology,第66卷,G.E.Morris,Ed.(1996)。在线性表位中,蛋白质与相互作用分子(例如抗体)之间的所有相互作用的点沿着蛋白质的一级氨基酸序列线性存在。在构象表位中,相互作用的点跨越彼此分开的蛋白质氨基酸残基而存在。可使用本领域中熟知的许多表位定位技术鉴别给定抗原的表位。参见例如EpitopeMappingProtocolsinMethodsinMolecularBiology,第66卷,G.E.Morris,Ed.(1996)。举例而言,线性表位可通过例如以下方法来确定:在固体支持物上同时合成大量肽,其中这些肽对应于蛋白质分子的各部分,且使这些肽在仍然与支持物连接的情况下与抗体反应。这些技术在本领域中为已知的且描述于例如美国专利第4,708,871号;Geysen等人(1984)Proc.Natl.Acad.Sci.USA81:3998-4002;Geysen等人(1986)Molec.Immunol.23:709-715中。类似地,构象表位可通过诸如通过例如x射线结晶学及2维核磁共振确定氨基酸的空间构形加以鉴别。参见例如EpitopeMappingProtocols(同上)。可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常规技术,就与相同表位的结合竞争性筛选抗体。例如,可进行竞争和交叉竞争研究,以获得彼此竞争或交叉竞争与抗原结合的抗体。基于它们的交叉竞争来获得结合相同表位的抗体的高通量方法描述于国际专利申请WO03/48731中。因此,可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常规技术,获得与本发明的抗体分子竞争结合PD-L1上的相同表位的抗体及其抗原结合片段。一般而言,术语“特异性”是指特定抗原结合分子或抗原结合蛋白(例如本发明的免疫球蛋白单一可变结构域)分子可结合的不同类型抗原或表位的数目。可基于抗原结合分子的亲和力和/或亲合力确定其特异性。由抗原与抗原结合蛋白的解离平衡常数(KD)所表示的亲和力,是表位与抗原结合蛋白上抗原结合位点之间结合强度的量度:KD值越小,表位与抗原结合分子之间的结合强度越强(或者,亲和力也可表示为缔合常数(KA),其为1/KD)。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了解,取决于具体感兴趣的抗原,可以以已知方式测定亲和力。亲合力为抗原结合分子(例如免疫球蛋白、抗体、免疫球蛋白单一可变结构域或含有其的多肽)与相关抗原之间结合强度的量度。亲 合力与以下两者有关:与其抗原结合分子上的抗原结合位点之间的亲和力,以及存在于抗原结合分子上的相关结合位点的数目。如本文所用,术语“PD-L1结合分子”意指任何能够特异性结合PD-L1的分子。PD-L1结合分子可以包括针对PD-L1的如本文定义的抗体或其缀合物。PD-L1结合分子还涵盖所谓的“SMIP”(“小模块免疫药物”),或者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抗体(IgSF)或CDR移植分子。“PD-L1结合分子”或者可以指结合PD-L1的单价分子(即与PD-L1的一个表位结合的分子),以及二价或多价结合分子(即结合一个以上表位的结合分子)。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可以包含至少一个结合PD-L1的免疫球蛋白单一可变结构域如VHH。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可以包含两个结合PD-L1的免疫球蛋白单一可变结构域如VHH。含有一个以上的免疫球蛋白单一可变结构域的PD-L1结合分子亦称为“格式化的”PD-L1结合分子。格式化的PD-L1结合分子除结合PD-L1的免疫球蛋白单一可变结构域外也可包含接头和/或具有效应器功能的部分,例如半衰期延长部分(如结合血清白蛋白的免疫球蛋白单一可变结构域)、和/或融合配偶体(如血清白蛋白)和/或缀合的聚合物(如PEG)和/或Fc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还涵盖双特异性抗体,其含有结合不同抗原的免疫球蛋白单一可变结构域。通常,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将以如于Biacore或KinExA测定中测量的优选10-7至10-11摩尔/升(M)、更优选10-8至10-11摩尔/升、甚至更优选10-9至10-11、甚至更优选10-10至10-11或更低的解离常数(KD),和/或以至少107M-1、优选至少108M-1、更优选至少109M-1,更优选至少1010M-1、例如至少1011M-1的缔合常数(KA)结合所要结合的抗原(即PD-L1)。任何大于10-4M的KD值一般都视为指示非特异性结合。抗原结合蛋白对抗原或表位的特异性结合可以以已知的任何适合方式来测定,包括例如本文所述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术(SPR)测定、Scatchard测定和/或竞争性结合测定(例如放射免疫测定(RIA)、酶免疫测定(EIA)及夹心式竞争性测定。氨基酸残基将根据如本领域中公知且达成一致的标准三字母或一字母氨基酸编码加以表示。在比较两个氨基酸序列时,术语“氨基酸差异” 是指与另一序列相比,在参考序列某一位置处指定数目氨基酸残基的插入、缺失或取代。在取代的情况下,所述取代将优选为保守氨基酸取代,所述保守氨基酸是指氨基酸残基被化学结构类似的另一氨基酸残基置换,且其对多肽的功能、活性或其他生物性质影响较小或基本上无影响。所述保守氨基酸取代在本领域中是公知的,例如保守氨基酸取代优选是以下组(i)-(v)内的一个氨基酸被同一组内的另一氨基酸残基所取代:(i)较小脂族非极性或弱极性残基:Ala、Ser、Thr、Pro及Gly;(ii)极性带负电残基及其(不带电)酰胺:Asp、Asn、Glu及Gln;(iii)极性带正电残基:His、Arg及Lys;(iv)较大脂族非极性残基:Met、Leu、Ile、Val及Cys;及(v)芳族残基:Phe、Tyr及Trp。特别优选的保守氨基酸取代如下:Ala被Gly或Ser取代;Arg被Lys取代;Asn被Gln或His取代;Asp被Glu取代;Cys被Ser取代;Gln被Asn取代;Glu被Asp取代;Gly被Ala或Pro取代;His被Asn或Gln取代;Ile被Leu或Val取代;Leu被Ile或Val取代;Lys被Arg、Gln或Glu取代;Met被Leu、Tyr或Ile取代;Phe被Met、Leu或Tyr取代;Ser被Thr取代;Thr被Ser取代;Trp被Tyr取代;Tyr被Trp或Phe取代;Val被Ile或Leu取代。两个多肽序列之间的“序列相同性”指示序列之间相同氨基酸的百分比。“序列相似性”指示相同或代表保守氨基酸取代的氨基酸的百分比。用于评价氨基酸或核苷酸之间的序列相同性程度的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例如,氨基酸序列相同性通常使用序列分析软件来测量。例如,可使用NCBI数据库的BLAST程序来确定相同性。对于序列相同性的确定,可以参见例如:ComputationalMolecularBiology,Lesk,A.M.,ed.,OxfordUniversityPress,NewYork,1988;Biocomputing:InformaticsandGenomeProjects,Smith,D.W.,ed.,AcademicPress,NewYork,1993;ComputerAnalysisofSequenceData,PartI,Griffin,A.M.,andGriffin,H.G.,eds.,HumanaPress,NewJersey,1994;SequenceAnalysisinMolecularBiology,vonHeinje,G.,AcademicPress,1987和SequenceAnalysisPrimer,Gribskov,M.andDevereux,J.,eds.,MStocktonPress,NewYork,1991。相比于其天然生物来源和/或获得该多肽或核酸分子的反应介质或培养基,当其已与至少一种在该来源或介质(培养基)中通常与之相关的其他组分(例如另一蛋白/多肽、另一核酸、另一生物组分或大分子或至 少一种污染物、杂质或微量组分)分离时,多肽或核酸分子视为“基本上分离的”。特别地,多肽或核酸分子在其已纯化至少2倍、特别是至少10倍、更特别是至少100倍且多达1000倍或1000倍以上时被视为“基本上分离的”。经适合的技术(例如适合色谱技术,如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确定,“基本上分离的”多肽或核酸分子优选基本上为均质的。“亲和力成熟”的抗PD-L1抗体,特别是VHH或结构域抗体,在一个或多个CDR中具有一个或多个变化,所述变化导致对PD-L1的亲和力相比于其各自的亲本抗PD-L1抗体有所增加。亲和力成熟的抗PD-L1抗体可通过例如由以下所述的本领域中已知的方法来制备:Marks等人,1992,Biotechnology10:779-783或Barbas等人,1994,Proc.Nat.Acad.Sci,USA91:3809-3813.;Shier等人,1995,Gene169:147-155;Yelton等人,1995,Immunol.155:1994-2004;Jackson等人,1995,J.Immunol.154(7):3310-9;及Hawkins等人,1992,J.MoI.Biol.226(3):889896;KSJohnson及REHawkins,“Affinitymaturationofantibodiesusingphagedisplay”,OxfordUniversityPress1996。如本文所用的术语“对象”意指哺乳动物,尤其灵长类动物,尤其是人。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PD-L1结合分子,其包含至少一个能够特异性结合PD-L1的免疫球蛋白单一可变结构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PD-L1结合分子包含一个特异性结合PD-L1的免疫球蛋白单一可变结构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PD-L1结合分子包含两个或更多个特异性结合PD-L1的免疫球蛋白单一可变结构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至少一个免疫球蛋白单一可变结构域包含选自以下的CDR1、CDR2和CDR3:(1)SEQIDNO:1所示的CDR1,SEQIDNO:2所示的CDR2,SEQIDNO:3所示的CDR3(对应于抗体株10的CDR);(2)SEQIDNO:4所示的CDR1,SEQIDNO:5所示的CDR2,SEQIDNO:6所示的CDR3(对应于抗体株27的CDR);(3)SEQIDNO:7所示的CDR1,SEQIDNO:8所示的CDR2,SEQID NO:9所示的CDR3(对应于抗体株38的CDR);(4)SEQIDNO:10所示的CDR1,SEQIDNO:11所示的CDR2,SEQIDNO:12所示的CDR3(对应于抗体株56的CDR);(5)SEQIDNO:13所示的CDR1,SEQIDNO:14所示的CDR2,SEQIDNO:15所示的CDR3(对应于抗体株69的CDR);(6)SEQIDNO:16所示的CDR1,SEQIDNO:17所示的CDR2,SEQIDNO:18所示的CDR3(对应于抗体株81的CDR);(7)SEQIDNO:19所示的CDR1,SEQIDNO:20所示的CDR2,SEQIDNO:21所示的CDR3(对应于抗体株87的CDR);和(8)SEQIDNO:22所示的CDR1,SEQIDNO:23所示的CDR2,SEQIDNO:24所示的CDR3(对应于抗体株94的CDR)。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中的至少一个免疫球蛋白单一可变结构域是VHH。在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VHH包含SEQIDNO:25-32中任一的氨基酸序列。在另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人源化的VHH包含与SEQIDNO:25-32中任一具有至少80%、优选地至少90%、更优选地至少95%、甚至更优选地至少99%的序列相同性的氨基酸序列。或者,所述VHH的氨基酸序列与SEQIDNO:25-32中任一相比包含一或多个氨基酸取代,优选保守氨基酸取代。例如,包含1、2、3、4、5、6、7、8、9或10个保守氨基酸取代。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VHH是人源化的VHH。在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人源化的VHH包含SEQIDNO:33-37中任一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是经过亲和力成熟获得的。经亲和力成熟的PD-L1结合分子可以在一个或多个CDR中具有一个或多个变化,所述变化导致对PD-L1的亲和力相比于亲本PD-L1结合分子有所增加。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除了至少一个能够特异性结合PD-L1的免疫球蛋白单一可变结构域外,还包含免疫球蛋白Fc区。在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中包含免疫球蛋白Fc区可以使所述结合分子形成二聚体,同时延长所述分子的体内半衰期。可用于本发明的Fc区可以来自不同亚型的免疫球蛋白,例如,IgG(例如,IgG1、IgG2、 IgG3或IgG4亚型)、IgA1、IgA2、IgD、IgE或Ig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以在野生型的Fc序列上引入突变用于改变Fc介导的相关活性。所述突变包括但不限于:a).改变Fc介导的CDC活性的突变;b).改变Fc介导的ADCC活性的突变;或c).改变FcRn介导的体内半衰期的突变。此类突变描述于下列文献中:LeonardGPresta,CurrentOpinioninImmunology2008,20:460–470;EsoheE.Idusogieetal.,JImmunol2000,164:4178-4184;RAPHAELA.CLYNESetal.,NatureMedicine,2000,Volume6,Number4:443-446;PaulR.Hintonetal.,JImmunol,2006,176:346-356。在一些实施方案中,Fc序列上可以引入突变,从而使得突变的Fc更容易形成同二聚体或者异二聚体。如Ridgway,Prestaetal.1996以及Carter2001中提到的利用Fc接触界面氨基酸侧链基团空间作用的knob-hole模型,使得不同Fc突变之间更容易形成异二聚体;再比如如CN102558355A或者CN103388013A中,通过改变Fc接触界面氨基酸所带的电荷,进而改变Fc接触界面之间的离子相互作用力,使得不同的Fc突变对之间更容易形成异二聚体(CN102558355A),亦或是具有相同突变的Fc之间更容易形成同二聚体(CN103388013A)。所述免疫球蛋白Fc区优选是人免疫球蛋白Fc区,更优选是人IgG1的Fc区。在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免疫球蛋白Fc区的氨基酸序列示于SEQIDNO:38。在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包含免疫球蛋白Fc区的PD-L1结合分子包含选自SEQIDNO:39-51的氨基酸序列。在另一方面,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还涵盖能够与由SEQIDNO:25-32中任一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VHH结合PD-L1上的相同表位的抗PD-L1抗体分子。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具有下述特征中的至少一个:(a)结合人PD-L1的KD值小于1×10-7M;(b)阻断PD-L1和PD-1的相互作用;(c)增强PBMC和T细胞的活化;(d)抑制肿瘤生长。本发明的所述PD-L1结合分子结合PD-L1的KD值可以小于1×10-7 M,优选小于1×10-8M、更优选小于1×10-9M、更优选小于1×10-10M、尤其更优选小于1×10-11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能够特异性结合人PD-L1并阻断PD-L1和PD-1的相互作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能够特异性结合人PD-L1并阻断PD-L1和CD80的相互作用。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能够抑制肿瘤生长至少约10%,优选至少约20%,更优选至少约30%,更优选至少约40%,更优选至少约50%,更优选至少约60%,更优选至少约70%,更优选至少约80%。此外,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对碱处理和氧化处理具有抗性。例如,强碱(如500mM碳酸氢铵)处理约8小时、优选约16小时、更优选约24小时或更优选约32小时后,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活性保持不变。或者,氧化剂(1%双氧水)处理约2小时、优选约4小时或更优选约8小时后,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活性保持不变。此外,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具有在高浓度下的稳定性。例如,在约100mg/ml、更优选约150mg/ml、更优选约200mg/ml或更优选约250mg/ml的浓度下,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保持稳定而不出现聚集。核酸、载体、宿主细胞在另一方面中,本发明涉及编码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的核酸分子。本发明的核酸可为RNA、DNA或cDNA。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本发明的核酸是基本上分离的核酸。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编码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的核酸分子包含SEQIDNO:58-65中任一的核苷酸序列。本发明的核酸也可呈载体形式,可存在于载体中和/或可为载体的一部分,该载体例如质粒、粘端质粒或YAC。载体可尤其为表达载体,即可提供PD-L1结合分子体外和/或体内(即在适合宿主细胞、宿主有机体和/或表达系统中)表达的载体。该表达载体通常包含至少一种本发明的核酸,其可操作地连接至一个或多个适合的表达调控元件(例如启动子、增强子、终止子等)。针对在特定宿主中的表达对所述元件及其序列进行选择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识。对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的表达有用 或必需的调控元件及其他元件的具体实例,例如启动子、增强子、终止子、整合因子、选择标记物、前导序列、报告基因。本发明的核酸可基于关于本文给出的本发明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的信息通过已知的方式(例如通过自动DNA合成和/或重组DNA技术)制备或获得,和/或可从适合的天然来源加以分离。在另一方面中,本发明涉及表达或能够表达一种或多种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和/或含有本发明的核酸或载体的宿主细胞。本发明的优选宿主细胞为细菌细胞、真菌细胞或哺乳动物细胞。适合的细菌细胞包括革兰氏阴性细菌菌株(例如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菌株、变形杆菌属(Proteus)菌株及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菌株)及革兰氏阳性细菌菌株(例如芽孢杆菌属(Bacillus)菌株、链霉菌属(Streptomyces)菌株、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菌株及乳球菌属(Lactococcus)菌株)的细胞。适合的真菌细胞包括木霉属(Trichoderma)、脉孢菌属(Neurospora)及曲菌属(Aspergillus)的物种的细胞;或者包括酵母属(Saccharomyces)(例如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裂殖酵母属(Schizosaccharomyces)(例如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pombe))、毕赤酵母属(Pichia)(例如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pastoris)及嗜甲醇毕赤酵母(Pichiamethanolica))及汉森酵母属(Hansenula)的物种的细胞。适合的哺乳动物细胞包括例如HEK293细胞、CHO细胞、BHK细胞、HeLa细胞、COS细胞等。然而,本发明也可使用两栖类细胞、昆虫细胞、植物细胞及本领域中用于表达异源蛋白的任何其他细胞。本发明还提供产生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的方法,所述方法通常包含以下步骤:-在允许表达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的条件下培养本发明的宿主细胞;及-从培养物回收由所述宿主细胞表达的PD-L1结合分子;及-任选进一步纯化和/或修饰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使用哺乳动物 细胞产生。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可以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获得高表达。例如,表达水平可达大约5g/L、优选大约6g/L、优选大约7g/L、优选大约8g/L、更优选大约9g/L或更优选大约10g/L或者更高。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可在如上所述细胞中以细胞内方式(例如在细胞质中、在周质中或在包涵体中)产生,接着从宿主细胞分离且任选进一步纯化;或其可以细胞外方式(例如在培养宿主细胞的培养基中)产生,接着自培养基分离且任选进一步纯化。用于重组产生多肽的方法及试剂,例如特定适合表达载体、转化或转染方法、选择标记物、诱导蛋白表达的方法、培养条件等在本领域中是已知的。类似地,适用于制造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的方法中的蛋白分离及纯化技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然而,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也可以通过本领域已知的其它产生蛋白质的方法获得,例如化学合成,包括固相或液相合成。免疫缀合物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与诸如细胞毒素、放射性同位素或生物活性蛋白质等治疗性部分缀合的PD-L1结合分子。这些缀合物在此被称为“免疫缀合物”。包括一个或多个细胞毒素的免疫缀合物被称作“免疫毒素”。细胞毒素包括对细胞有害(例如杀伤细胞)的任何试剂。实例包括:紫杉醇、细胞松弛素B、短杆菌肽D、溴化乙啶、吐根碱、丝裂霉素、表鬼臼毒吡喃葡糖苷、表鬼臼毒噻吩糖苷、长春新碱、长春碱、秋水仙素、阿霉素、柔红霉素、二羟基炭疽菌素二酮、米托蒽醌、光辉霉素、放线菌素D、1-脱氢睾酮、糖皮质激素、普鲁卡因、丁卡因、利多卡因、普萘洛尔和嘌呤霉素和它们的类似物或同系物。可用于缀合的治疗剂还包括,例如:抗代谢物(例如,氨甲喋呤、6-巯基嘌呤、6-硫代鸟嘌呤、阿糖胞苷、5-氟尿嘧啶、氨烯咪胺),烷化剂(例如,氮芥、苯丁酸氮芥、苯丙氨酸氮芥、卡莫司汀(BSNU)和洛莫司汀(CCNU)、环磷酰胺、白消安、二溴甘露糖醇、链唑霉素、丝裂霉素C和顺-二氯二胺合铂(II)(DDP)顺铂),氨茴霉素类(例如,柔红菌素(以前称为道诺霉素)和阿霉素),抗生素(例如,放线菌素D(以前称为放线菌素)、博来霉素、光辉霉素和安曲霉素(AMC)),和抗有丝分裂剂(例如,长春 新碱和长春碱)。能与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缀合的治疗性细胞毒素的其他优选例子包括倍癌霉素、刺孢霉素、美坦生、阿里他汀、和它们的衍生物。可以利用本领域使用的接头技术将细胞毒素与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缀合。已经用于将细胞毒素与PD-L1结合分子缀合的接头类型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腙、硫醚、酯、二硫化物和含肽的接头。可以选择,例如,在溶酶体区室内易被低pH切割或易被蛋白酶切割的接头,该蛋白酶例如是在肿瘤组织中优先表达的蛋白酶,如组织蛋白酶(例如组织蛋白酶B、C、D)。关于细胞毒素的类型、用于缀合治疗剂与抗体的接头和方法的进一步讨论,参见Saito,G.等(2003)Adv.DrugDeliv.Rev.55:199-215;Trail,P.A.等(2003)Cancer.Immunol.Immunother.52:328-337;Payne,G.(2003)CancerCell3:207-212;Allen,T.M.(2002)Nat.Rev.Cancer2:750-763;Pastan,I.和Kreitman,R.J.(2002)Curr.Opin.Investig.Drugs3:1089-1091;Senter,P.D.和Springer,C.J.(2001)Adv.DrugDeliv.Rev.53:247-264。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也可以与放射性同位素缀合,产生细胞毒性放射性药物,也被称作放射性免疫缀合物。能够与诊断或治疗性使用的抗体缀合的放射性同位素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碘131、铟111、钇90和镥177。制备放射性免疫缀合物的方法在本领域中已经建立。放射性免疫缀合物的例子可以作为商品获得,包括ZevalinTM(IDECPharmaceuticals)和BexxarTM(CorixaPharmaceuticals),并且能够利用类似的方法使用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制备放射性免疫缀合物。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也可以与具有需要的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缀合,可用于修饰特定的生物学反应。这样的生物活性蛋白质包括,例如:具有酶活性的毒素或其活性片段,如相思豆毒蛋白、蓖麻毒蛋白A、假单胞菌外毒素或白喉毒素;蛋白质,如肿瘤坏死因子或干扰素-γ;或生物学反应调节物,如淋巴因子、白介素-1(“IL-1”)、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或其他免疫因子如IFN等。将这种治疗性部分与抗体分子缀合的技术是众所周知的,参见,例如,Arnon等,“MonoclonalAntibodiesForImmunotargetingOfDrugsInCancerTherapy”,MonoclonalAntibodiesAndCancerTherapy,Reisfeld等(ed.),pp.243-56(AlanR.Liss,Inc.1985);Hellstrom等,“AntibodiesForDrugDelivery”,ControlledDrugDelivery(2ndEd.),Robinson等(ed.),pp.623-53(MarcelDekker,Inc.1987);Thorpe,“AntibodyCarriersOfCytotoxicAgentsInCancerTherapy:AReview”,MonoclonalAntibodies’84:BiologicalAndClinicalApplications,Pinchera等(ed.),pp.475-506(1985);“Analysis,Results,AndFutureProspectiveOfTheTherapeuticUseOfRadiolabeledAntibodyInCancerTherapy”,MonoclonalAntibodiesForCancerDetectionAndTherapy,Baldwin等(ed.),pp.303-16(AcademicPress1985),和Thorpe等,“ThePreparationAndCytotoxicPropertiesOfAntibody-ToxinConjugates,”Immunol.Rev.,62:119-58(1982)。药物组合物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合物,例如药物组合物,其含有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配制在一起的一种或组合的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这样的组合物可以包含一种或组合的(例如两种或多种不同的)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或免疫缀合物。例如,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以含有结合靶抗原上的不同表位的抗体分子组合。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也可以在联合治疗中施用,即与其他药剂联用。例如,联合治疗可包括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联合至少一种其他的抗肿瘤药物。例如,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可以与靶向其它肿瘤特异性抗原的抗体联合使用。所述靶向其它肿瘤特异性抗原的抗体包括但不限于,抗EGFR抗体、抗EGFR变体的抗体、抗VEGFa抗体、抗HER2抗体、或抗CMET抗体。优选所述抗体是单克隆抗体。本文使用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包括生理学相容的任何和所有的溶剂、分散介质、包衣、抗细菌剂和抗真菌剂、等渗剂和吸收延迟剂等。优选地,该载体适合于静脉内、肌内、皮下、肠胃外、脊柱或表皮施用(如通过注射或输注)。根据施用途径,可将活性化合物即抗体分子、免疫缀合物包裹于一种材料中,以保护该化合物免受可使该化合物失活 的酸和其他天然条件的作用。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包含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的盐。“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是指保持了亲代化合物的所需生物活性而不引起任何不期望的毒理学作用的盐(参见如Berge,S.M.等(1977)J.Pharm.Sci.66:1-19)。这样的盐的例子包括酸加成盐和碱加成盐。酸加成盐包括那些由诸如盐酸、硝酸、磷酸、硫酸、氢溴酸、氢碘酸、亚磷酸等无毒性无机酸衍生的盐,以及由诸如脂族单羧酸和二羧酸、苯基取代的链烷酸、羟基链烷酸、芳族酸、脂族和芳族磺酸等无毒性有机酸衍生的盐。碱加成盐包括那些由诸如钠、钾、镁、钙等碱土金属衍生的盐,以及由诸如N,N’-二苄基乙二胺、N-甲基葡糖胺、氯普鲁卡因、胆碱、二乙醇胺、乙二胺、普鲁卡因等无毒性有机胺衍生的盐。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也可含有药学上可接受的抗氧化剂。药学上可接受的抗氧化剂的例子包括:(1)水溶性抗氧化剂,如抗坏血酸、盐酸半胱氨酸、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亚硫酸钠等;(2)油溶性抗氧化剂,如棕榈酸抗坏血酸酯、丁羟茴醚(BHA)、丁羟甲苯(BHT)、卵磷脂、没食子酸丙酯、α-生育酚等;和(3)金属螯合剂,如柠檬酸、乙二胺四乙酸(EDTA)、山梨糖醇、酒石酸、磷酸等。这些组合物还可含有佐剂,如防腐剂、润湿剂、乳化剂和分散剂。可以通过灭菌程序或通过包含诸如对羟基苯甲酸酯、氯代丁醇、苯酚山梨酸等各种抗细菌剂和抗真菌剂确保防止存在微生物。在很多情况下,组合物中优选包含等渗剂,例如,糖、多元醇例如甘露糖醇、山梨糖醇或氧化钠。通过在组合物中加入延迟吸收剂,例如单硬脂酸盐和明胶,可实现注射型药物延长的吸收。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包括无菌水溶液或分散液和用于临时制备无菌注射液或分散液的粉末剂。这些用于药学活性物质的介质和试剂的使用是本领域公知的。常规介质或试剂,除了任何与活性化合物不相容的范围外,都可能在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中。还可以向组合物中掺入补充的活性化合物。治疗性组合物一般必须是无菌的并且在制备和贮存条件下稳定的。可以将组合物配制成溶液、微乳状液、脂质体或其他适合高药物浓度的有序结构。载体可以是含有例如水、乙醇、多元醇(例如,甘油、丙二醇 和液态聚乙二醇等)及其合适的混合物的溶剂或分散剂。例如,通过使用包衣,例如卵磷脂,在分散液的情况下通过保持所需的颗粒大小,以及通过使用表面活性剂,可以保持适当的流动性。通过将活性化合物以需要的量混入合适的溶剂中,并且根据需要加入以上列举的成分中的一种或其组合,接着无菌微过滤,可制备无菌注射液。通常,通过将活性化合物掺入到含有基本分散介质和上面所列其他所需成分的无菌载体中制备分散剂。对于用于制备无菌注射液的无菌粉末剂,优选的制备方法是真空干燥和冷冻干燥(冻干),由其预先无菌过滤的溶液得到活性成分加任何额外所需成分的粉末。可以与载体材料组合制备单一剂量形式的活性成分的量根据所治疗的对象和特定给药方式而不同。可以与载体材料组合制备单一剂量形式的活性成分的量一般是产生治疗效果的组合物的量。通常,以100%计,这个量的范围是大约0.01%至大约99%的活性成分,优选大约0.1%至大约70%,最优选大约1%至大约30%的活性成分,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相组合。可以调节剂量方案以提供最佳的期望的反应(例如,治疗反应)。例如,可以施用单一推注,可以随时间施用几次分开的剂量,或者根据治疗状况的紧急情况所需,可以按比例减小或增加剂量。特别有利的是将肠胃外组合物配制成容易给药并且剂量均匀的剂量单位形式。此处使用的剂量单位形式是指适合作为单位剂量用于所治疗的对象的物理不连续单位;每个单位含有预定量的活性化合物,经计算该预定量的活性化合物与需要的药物载体组合产生所需的治疗效果。对本发明剂量单位形式的具体说明限定于且直接依赖于(a)活性化合物的独特特性和要达到的特定治疗效果,和(b)本领域中固有的对于配制这种用于治疗个体敏感性的活性化合物的限制。对于抗体分子的给药而言,剂量范围为约0.0001至100mg/kg,更通常为0.01至20mg/kg受者体重。例如,剂量可以是0.3mg/kg体重、1mg/kg体重、3mg/kg体重、5mg/kg体重,10mg/kg体重或20mg/kg体重,或在1-20mg/kg范围内。示例性的治疗方案需要每周给药一次、每两周一次、每三周一次、每四周一次、每月一次、每3个月一次、每3-6个月一次、或起始给药间隔略短(如每周一次至每三周一次)后期给药间隔加长(如 每月一次至每3-6个月一次)。或者,抗体分子也可以作为持续释放制剂来给药,在此情况中需要频率较低的给药。剂量和频率根据抗体分子在患者中的半衰期而不同。通常,人抗体表现出最长的半衰期,之后是人源化抗体、嵌合抗体和非人类抗体。给药剂量和频率根据处理是预防性的还是治疗性的而不同。在预防性应用中,在长时间内以较不频繁的间隔给予相对较低的剂量。有些患者在余生中持续接受处理。在治疗性应用中,有时需要以较短的间隔给予较高的剂量,直到疾病的进展减轻或停止,优选直到患者表现为疾病症状部分或完全改善。之后,可以以预防性方案给患者给药。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实际剂量水平可能改变,以获得可有效实现对特定患者、组合物和给药方式的所需治疗反应,而对患者无毒性的活性成分的量。选择的剂量水平取决于多种药物代谢动力学因素,包括应用的本发明特定组合物或其酯、盐或酰胺的活性,给药途径,给药时间,应用的特定化合物的排泄速率,治疗的持续时间,与应用的特定组合物联合应用的其他药物、化合物和/或材料,接受治疗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状况、总体健康情况和病史,以及医学领域中公知的类似因素。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的“治疗有效量”优选地导致疾病症状的严重性降低,疾病无症状期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增加,或者防止因疾病痛苦而引起的损伤或失能。例如,对于PD-L1相关肿瘤的治疗,相对于未接受治疗的对象,“治疗有效量”优选地将细胞生长或肿瘤生长抑制至少约10%,优选至少约20%,更优选至少约30%,更优选至少约40%,更优选至少约50%,更优选至少约60%,更优选至少约70%,更优选至少约80%。抑制肿瘤生长的能力可以在预测对人类肿瘤的疗效的动物模型系统中评价。或者,也可以通过检查抑制细胞生长的能力来评价,这种抑制可以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试验在体外测定。治疗有效量的治疗性化合物能够减小肿瘤大小,或者以其他方式缓解对象的症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如下因素确定这种量,如对象的大小、对象症状的严重性和选择的特定组合物或给药途径。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利用本领域公知的一种或多种方法通过一种或多种给药途径给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给药途径和/或方式根据 期望的结果而不同。本发明PD-L1结合分子的优选给药途径包括静脉内、肌肉内、皮内、腹膜内、皮下、脊柱或其他肠胃外给药途径,例如注射或输注。本文使用的短语“肠胃外给药”是指除肠和局部给药以外的给药模式,通常是注射,包括但不限于静脉内、肌内、动脉内、鞘内、囊内、眶内、心内、皮内、腹膜内、经气管、皮下、表皮下、关节内、囊下、蛛网膜下、脊柱内、硬膜外和胸骨内注射和输注。或者,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也可以通过非肠胃外途径给药,如局部、表皮或粘膜途径给药,例如,鼻内、经口、阴道、直肠、舌下或局部。活性化合物可以与保护化合物不被快速释放的载体一起制备,例如控释制剂,包括植入物、透皮贴剂和微胶囊递送系统。可以使用生物可降解的、生物相容的聚合物,例如乙烯乙酸乙烯酯、聚酐类、聚乙醇酸、胶原、聚原酸酯和聚乳酸。制备这样的制剂的很多方法受专利保护或者通常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参见,例如,SustainedandcontrolledReleaseDrugDeliverySystems,J.R.Robinson,ed.,MarcelDekker,Inc.,NewYork,1978。治疗性组合物可应用本领域公知的医疗装置给药。例如,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治疗组合物可用无针皮下注射装置给药,如在美国专利No.5,399,163;5,383,851;5,312,335;5,064,413;4,941,880;4,790,824;或4,596,556中公开的装置。可用于本发明的公知的植入物和模块的例子包括:美国专利No.4,487,603,该专利公开了用于以受控速率分散药物的可植入微量输注泵;美国专利No.4,486,194,该专利公开了用于通过皮肤给药的治疗装置;美国专利No.4,447,233,该专利公开了用于以精确的输注速率递送药物的医用输注泵;美国专利No.4,447,224,该专利公开了用于连续递送药物的变流可植入输注装置;美国专利No.4,439,196,该专利公开了具有多腔区室的渗透药物递送系统:和美国专利No.4,475,196,该专利公开了一种渗透药物递送系统。这些专利引入本文作为参考。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许多其他这样的植入物、递送系统和模块。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可配制为确保在体内的正确分布。例如,血-脑屏障(BBB)阻止了许多高度亲水性的化合物。 为了确保本发明的治疗性化合物能够跨过BBB(如果需要时),可将它们配制在如脂质体中。至于制备脂质体的方法,参见,例如,美国专利4,522,811;5,374,548和5,399,331。脂质体包含可被选择性地转运入特定细胞或器官内的一个或多个靶向部分,从而增强靶向药物递送(参见,例如,V.V.Ranade(1989)J.Clin.Pharmacol.29:685)。靶向部分的例子包括叶酸或生物素(参见,例如,Low等的美国专利5,416,016);甘露糖苷(Umezawa等(1988)Biochem.Biophys.Res.Commun.153:1038);抗体(P.G.Bloeman等(1995)FEBSLett.357:140;M.Owais等(1995)Antimicrob.AgentsChemother.39:180);表面活性剂蛋白A受体(Briscoe等(1995)Am.J.Physiol.1233:134);p120(Schreier等(1994)J.Biol.Chem.269:9090);也参见K.Keinanen;M.L.Laukkanen(1994)FEBSLett.346:123;J.J.Killion;I.J.Fidler(1994)Immunomethods4:273。疾病预防和治疗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本发明所述PD-L1结合分子、核酸分子、宿主细胞、免疫缀合物及药物组合物在预防和/或治疗与PD-L1相关的疾病中用途和方法。可用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预防和/或治疗的PD-L1相关的疾病如下详述。癌症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对PD-L1的阻断可以增强患者中对癌细胞的免疫应答。PD-L1富含于多种人类癌中(Dong等(2002)NatMed.8:787-9)。PD-1与PD-L1的相互作用导致浸润肿瘤的淋巴细胞减少,T细胞受体介导的增殖减少,以及癌细胞的免疫逃逸(Dong等(2003)JMolMed81:281-7;Blank等(2004)CancerImmunolImmunother[epub];Konishi等(2004)ClinCancerRes10:5094-5100)。抑制PD-L1与PD-1的局部相互作用可以逆转免疫抑制,当PD-L2与PD-1的相互作用也被阻断时,效应是协同的(Iwai等(2002)PNAS99:12293-7;Brown等(2003)JImmunol170:1257-66)。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可以单独使用,以抑制癌性肿瘤的生长。或者如以下所述,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可以与其它抗肿瘤治疗手段联合使用,例如与其他免疫原性剂、标准癌症疗法或其他抗 体分子联合使用。因此,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一种预防和/或治疗癌症的方法,包括给该对象施用治疗有效量的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抑制对象中的肿瘤细胞生长。使用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可以预防和/或治疗的优选的癌症包括一般对免疫治疗有应答的癌症。可治疗的优选癌症的非限制性的例子包括肺癌、卵巢癌、结肠癌、直肠癌、黑色素瘤(例如转移的恶性黑色素瘤)、肾癌、膀胱癌、乳腺癌、肝癌、淋巴瘤、恶性血液病、头颈癌、胶质瘤、胃癌、鼻咽癌、喉癌、宫颈癌、子宫体瘤和骨肉瘤。可以用本发明的方法治疗的其他癌症的例子包括:骨癌、胰腺癌、皮肤癌、前列腺癌、皮肤或眼内恶性黑色素瘤、子宫癌、肛区癌、睾丸癌、输卵管癌、子宫内膜癌、阴道癌、阴户癌、何杰金病、非何杰金氏淋巴瘤、食道癌、小肠癌、内分泌系统癌、甲状腺癌、甲状旁腺癌、肾上腺癌、软组织肉瘤、尿道癌、阴茎癌、慢性或急性白血病,包括急性髓细胞样白血病、慢性髓细胞样白血病、急性成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儿童实体瘤、淋巴细胞性淋巴瘤、膀胱癌、肾或输尿管癌、肾盂癌、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原发性CNS淋巴瘤、肿瘤血管发生、脊柱肿瘤、脑干神经胶质瘤、垂体腺瘤、卡波西肉瘤、表皮状癌、鳞状细胞癌、T细胞淋巴瘤、环境诱发的癌症,包括石棉诱发的癌症,以及所述癌症的组合。本发明也可用于治疗转移性癌,特别是表达PD-L1的转移性癌(Iwai等(2005)IntImmunol17:133-144)。任选地,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可以与免疫原性剂如癌细胞、纯化的肿瘤抗原(包括重组蛋白、肽和碳水化合物分子)、用编码免疫刺激细胞因子的基因转染的细胞联用(He等(2004)J.Immunol173:4919-28)。可以应用的免疫原性剂的非限制性实例包括黑素瘤抗原的肽,如gp100的肽、MAGE抗原、Trp-2、MART1和/或酪氨酸酶,或转染后表达细胞因子GM-CSF的肿瘤细胞。在人类中,已经表明一些肿瘤是具有免疫原性的,如黑素瘤。预期通过使用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阻断PD-L1来促进T细胞活化,可以激活宿主中的肿瘤应答。当与肿瘤接种方案联合时,PD-L1阻断剂(如抗PD-L1抗体,例如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可能最有效。已经设计了针 对肿瘤接种的许多实验策略(参见Rosenberg,S.,2000,DevelopmentofCancerVaccines,ASCOEducationalBookSpring:60-62;Logothetis,C,2000,ASCOEducationalBookSpring:300-302;Khayat,D.2000,ASCOEducationalBookSpring:414-428;Foon,K.2000,ASCOEducationalBookSpring:730-738;参见Restifo,N.和Sznol,M.,CancerVaccines,Ch.61,pp.3023-3043,DeVita,V.等(eds.),1997,Cancer:PrinciplesandPracticeofOncology.第五版)。在这些策略之一中,使用自体或异体肿瘤细胞制备疫苗。已经证明,当肿瘤细胞被转导而表达GM-CSF时,这些细胞疫苗最有效。已经表明GM-CSF是用于肿瘤接种的抗原呈递的强激活剂(Dranoff等(1993)ProaNatl.Acad.SciU.S.A.90:3539-43)。各种肿瘤中基因表达和大规模基因表达模式的研究鉴定出许多所谓的肿瘤特异性抗原(Rosenberg,SA(1999)Immunity10:281-7)。在许多情况下,这些肿瘤特异性抗原是在肿瘤和产生肿瘤的细胞中表达的分化抗原,例如gp100、MAGE抗原和Trp-2。更重要的是,证明这些抗原中的许多是在宿主中发现的肿瘤特异性T细胞的靶标。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可以与重组产生的肿瘤特异性蛋白和/或肽组合使用,以产生针对这些蛋白质的免疫应答。这些蛋白质在正常情况下被免疫系统看作自身抗原,因此对其耐受。肿瘤抗原也可以包括蛋白质端粒酶,该酶是染色体的端粒合成所必需的,并且在85%以上的人类癌中表达,而仅在有限数量的自身组织中表达(Kim,N等(1994)Science266:2011-2013)。肿瘤抗原也可以是癌细胞表达的“新抗原”,例如由于体细胞突变改变蛋白质序列或产生两种无关序列的融合蛋白(例如,Philadelphia染色体中的bcr-abl)。其他肿瘤疫苗可以包括来自与人类癌症有关的病毒的蛋白质,如人类乳头瘤病毒(HPV)、肝炎病毒(HBV和HCV)和卡波西疱疹肉瘤病毒(KHSV)。可以与PD-L1阻断剂(如抗PD-L1抗体,例如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联合应用的另外一种形式的肿瘤特异性抗原是从肿瘤组织本身中分离的纯化的热休克蛋白(HSP)。这些热休克蛋白含有来自肿瘤细胞的蛋白质的片段,这些HSP在向抗原呈递细胞递送以引发肿瘤免疫方面非常有效(Suot,R和Srivastava,P(1995)Science269:1585-1588;Tamura,Y.等(1997)Science278:117-120)。树突细胞(DC)是强抗原呈递细胞,可以用来引发抗原特异性应答。DC可以在体外产生,并且载有各种蛋白质和肽抗原以及肿瘤细胞提取物(Nestle,F.等(1998)NatureMedicine4:328-332)。DC也可以通过遗传手段转导,从而也表达这些肿瘤抗原。已经为了免疫而直接将DC融合到肿瘤细胞上(Kugler,A.等(2000)NatureMedicine6:332-336)。作为接种方法,DC免疫可以与PD-L1阻断剂(如抗PD-L1抗体,例如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有效地组合,以激活更强的抗肿瘤应答。CAR-T,全称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himericAntigenReceptorT-CellImmunotherapy)是另一种有效的恶性肿瘤的细胞治疗方法。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是将能识别某种肿瘤抗原的抗体的抗原结合部与CD3-ζ链或FcεRIγ的胞内部分在体外偶联为一个嵌合蛋白,通过基因转导的方法转染患者的T细胞,使其表达嵌合抗原受体(CAR)。同时,还可以引入共刺激分子信号序列以提高T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增殖性与存活时间,促进细胞因子的释放。患者的T细胞被“重编码”后,可在体外扩增生成大量肿瘤特异性的CAR-T细胞并回输患者体内,实现肿瘤治疗的目的。PD-L1阻断剂(如抗PD-L1抗体,例如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可以与CAR-T细胞疗法联合,激活更强的抗肿瘤应答。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也可以与标准癌症治疗组合。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可以与化疗方案有效地组合。在这些例子中,它可以减少施用的化疗剂的剂量(Mokyr,M.等(1998)CancerResearch58:5301-5304)。这种组合的一个例子是抗PD-L1抗体与氨烯咪胺联用治疗黑素瘤。这种组合的另外一个实例是抗PD-L1抗体与白介素-2(IL-2)联用治疗黑素瘤。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和化学疗法联用的科学原理是细胞死亡,这是大多数化疗化合物的细胞毒性作用的结果,应会导致抗原呈递途径中的肿瘤抗原水平升高。可以通过细胞死亡与PD-L1阻断协同作用的其他联合治疗有放疗、手术和激素剥夺。这些方案都在宿主中产生肿瘤抗原的来源。血管发生抑制剂也可以与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组合。血管发生的抑制导致肿瘤细胞死亡,这可以将肿瘤抗原提供给宿主的抗原呈递途径。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还可以与靶向其它肿瘤特异性抗原的抗体 联合使用。所述靶向其它肿瘤特异性抗原的抗体包括但不限于,抗EGFR抗体、抗EGFR变体的抗体、抗VEGFa抗体、抗HER2抗体、或抗CMET抗体。优选所述抗体是单克隆抗体。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也可以与将Fcα或Fcγ受体表达效应细胞靶向至肿瘤细胞的双特异性抗原联合应用(参见,例如USPatentNos.5,922.845和5,837,243)。也可以利用双特异性抗体靶向两种不同的抗原。例如,已经利用抗-Fc受体/抗肿瘤抗原(例如Her-2/neu)双特异性抗体将巨噬细胞靶向肿瘤部位。这种靶向可以更有效地激活肿瘤特异性应答。利用PD-L1阻断剂可以加强这些应答的T细胞方面。或者,可以利用结合肿瘤抗原和树突细胞特异性细胞表面标记的双特异性抗体将抗原直接递送至DC。肿瘤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其中许多机制可以通过灭活肿瘤表达的免疫抑制性蛋白质来克服。尤其包括TGF-β(KehrLJ.等(1986)J.Exp.Med.163:1037-1050)、IL-10(Howard,M.和O′Garra,A.(1992)ImmunologyToday13:198-200)和Fas配体(Hahne,M.等(1996)Science274:1363-1365)。其中每种的抗体可以与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联用,来抵抗免疫抑制剂的作用,并且有利于宿主的肿瘤免疫应答。可以用于激活宿主免疫应答的其他抗体可以与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联用。抗-CD40抗体能够有效地替代T细胞辅助活性(Ridge,J.等(1998)Nature393:474-478),并且可以与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联用(Ito,N.等(2000)Immunobiology201(5)527-40)。也可以为了提高T细胞活化的水平而联合对T细胞共刺激分子如OX-40(Weinberg,A.等(2000)Immunol164:2160-2169)、4-1BB(Melero,I.等(1997)NatureMedicine3:682-685(1997)和ICOS(Hutloff,A.等(1999)Nature397:262-266)的活化抗体以及阻断阴性共刺激分子如CTLA-4(例如,美国专利No.5,811,097)或BTLA(Watanabe,N.等(2003)NatImmunol4:670-9)、B7-H4(Sica,GL等(2003)Immunity18:849-61)的活性的抗体。骨髓移植当前用来治疗造血来源的多种肿瘤。移植物抗宿主疾病是这种治疗的一种后果,移植物对抗肿瘤的应答可以获得治疗性益处。可以利用PD-L1阻断剂提高肿瘤特异性T细胞的有效性。也有几种实验治疗方案涉及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离体激活和扩增以及这些细胞向受体内 的过继转移,以用抗原特异性T细胞对抗肿瘤(Greenberg,R.和Riddell,S.(1999)Science285:546-51)。这些方法也可以用来激活T细胞对传染原如CMV的应答。预期在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存在下离体激活可以提高过继转移的T细胞的频率和活性。因此,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离体激活免疫细胞(如PBMC或T细胞)的方法,包括使所述免疫细胞与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接触。感染性疾病本发明的其他方法用于治疗暴露于特定毒素或病原体的患者。因此,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预防和/或治疗对象中的感染性疾病的方法,包括给该对象施用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使得所述对象的感染性疾病得到预防和/或治疗。类似于对于如上所述的肿瘤的应用,PD-L1阻断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作为佐剂与疫苗组合使用来刺激对病原体、毒素和自身抗原的免疫应答。特别可以应用该治疗方法的病原体的实例包括当前没有有效疫苗的病原体,或常规疫苗不完全有效的病原体。其中包括但不限于HIV、肝炎病毒(甲、乙、丙)、流感病毒、疱疹病毒、贾第虫、疟疾、利什曼原虫、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PD-L1阻断剂特别可用于对抗诸如HIV等病原体已建立的感染,其在感染过程中呈现改变的抗原。在抗人PD-L1抗体给药时,这些新的表位被作为外源物识别,从而引起不受PD-L1的负信号影响的强T细胞应答。引起可用本发明的方法治疗的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病毒的一些实例包括HIV、肝炎(甲、乙、丙)、疱疹病毒(例如VZV、HSV-1、HAV-6,HSV-II和CMV、EB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虫媒病毒、埃可病毒、鼻病毒、柯萨奇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轮状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细小病毒、痘苗病毒、HTLV病毒、登革热病毒、乳头瘤病毒、软疣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狂犬病毒、JC病毒和虫媒病毒脑炎病毒。引起可用本发明的方法治疗的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细菌的一些实例包括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菌、分枝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和淋球菌、克雷伯氏杆菌、变形菌、雷氏菌、假单胞菌、军 团杆菌、白喉杆菌、沙门氏菌、芽孢杆菌、霍乱菌、破伤风菌、肉毒杆菌、炭疽杆菌、鼠疫杆菌、钩端螺旋体、和莱姆病细菌。引起可用本发明的方法治疗的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真菌的一些实例包括假丝酵母(白假丝酵母、克鲁斯假丝酵母、光滑假丝酵母、热带假丝酵母等)、新型隐球菌、曲霉属(烟曲霉、黑曲霉等)、毛霉属(毛霉、犁头霉、根霉)、申克孢子丝菌、皮炎芽生菌、巴西副球孢子菌、粗球孢子菌和夹膜组织胞浆菌。引起可用本发明的方法治疗的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寄生虫的一些实例包括溶组织内阿米巴、结肠小袋纤毛虫、福氏耐格里阿米巴、棘阿米巴属的种、兰伯贾第虫、隐孢子虫属的种、卡氏肺囊虫、间日疟原虫、果氏巴贝虫、布氏锥虫、克氏锥虫、杜氏利什曼原虫、鼠弓形体、巴西日圆线虫。在所有上述的方法中,PD-L1阻断剂可以与其他形式的免疫疗法如细胞因子治疗(例如干扰素、GM-CSF、G-CSF、IL-2)或双特异性抗体治疗联合,双特异性抗体治疗提供增强的肿瘤抗原的呈递(参见,例如,Holliger(1993)Proc.Natl.Acad.Sci.USA90:6444-6448;Poljak(1994)Structure2:1121-1123)。自身免疫反应抗PD-L1抗体可以激起和扩大自身免疫应答。因此,可以考虑利用抗PD-L1抗体联合多种自身蛋白质来设计接种方案,以有效地产生对抗这些自身蛋白质的免疫应答,用于疾病治疗。例如,阿尔茨海默病涉及Aβ肽在脑中淀粉样蛋白沉积物中的不当的积累;针对淀粉样蛋白的抗体应答能够清除这些淀粉样蛋白沉积物(Schenk等(1999)Nature400:173-177)。也可以使用其他自身蛋白作为靶标,如涉及治疗变态反应和哮喘的IgE,和涉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TNFα。最后,可以利用抗PD-L1抗体诱导抗体对各种激素的应答。中和抗体对生殖激素的应答可以用于避孕。中和抗体对激素和特定肿瘤生长所需的其他可溶性因子的应答也可以被认为是可能的接种靶标。如上所述,应用抗PD-L1抗体的类似方法可以用来诱导治疗性自身免疫应答,以治疗具有不恰当的自身抗原积累的患者,如淀粉状蛋白沉 积物包括阿尔茨海默病中的Aβ、细胞因子如TNFα和IgE。慢性炎性疾病抗PD-L1抗体也可以用来治疗如下疾病,如慢性炎性疾病,如扁平苔藓、T细胞介导的慢性炎性皮肤粘膜病(Youngnak-Piboonratanakit等(2004)ImmunolLetters94;215-22)。因此,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T细胞消除慢性炎性疾病的方法,包括给对象施用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疫苗佐剂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作为疫苗佐剂的用途。通过共施用抗PD-L1抗体和目标抗原(例如疫苗),可以利用抗PD-L1抗体提高针对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增强对象中对抗原的免疫应答的方法,包括给该对象施用:(i)抗原;和(ii)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使得所述对象中对抗原的免疫应答得到加强。所述抗原可以是,例如,肿瘤抗原、病毒抗原、细菌抗原或来自病原体的抗原。这些抗原的非限定性实例包括以上章节中所述的那些,例如以上所述的肿瘤抗原(或肿瘤疫苗),或来自上述病毒、细菌或其他病原体的抗原。检测在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检测生物学样品中PD-L1的存在或PD-L1的表达水平的方法,包括在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与PD-L1之间能够形成复合物的条件下,使所述生物学样品和对照样品接触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然后检测复合物的形成,其中所述生物学样品与对照样品之间复合物形成的差异指示样品中PD-L1的存在或PD-L1的表达水平。已经发现PD-L1在许多肿瘤中高表达,或者肿瘤或病原体会造成所述肿瘤或病原体感染位点附近的免疫细胞高表达PD-L1。因此,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可以用于诊断与PD-L1相关的疾病,例如PD-L1高表达相关的肿瘤或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感染。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还缀合有可用于检测或可被其他试剂检测到的荧光染料、化学物质、多肽、酶、同位素、标签等。试剂盒本发明的范围内还包括试剂盒,该试剂盒包括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免疫缀合物或药物组合物,以及使用说明。该试剂盒可以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种另外的试剂或一种或多种另外的本发明的PD-L1结合分子(例如,结合PD-L1不同表位的的结合分子)。试剂盒一般包括表明试剂盒内容物的预期用途的标签。术语标签包括在试剂盒上或与试剂盒一起提供的或以其他方式随试剂盒提供的任何书面的或记录的材料。实施例下面将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中。实施例1:针对PD-L1的重链单域抗体的筛选1.1文库的构建:免疫用的PDL1-Fc融合蛋白(SEQIDNO:52)由CHO细胞表达(pCDNA4,Invitrogen,CatV86220),经ProteinA亲和层析纯化得到。选取一只新疆双峰驼(Camelusbactrianus)进行免疫。4次免疫结束后,提取骆驼100ml外周血的淋巴细胞并使用QIAGEN公司提供的RNA提取试剂盒提取总RNA,使用Super-ScriptIIIFIRSTSTRANDSUPERMIX试剂盒按照说明书将提取的RNA反转录成cDNA。用巢式PCR扩增编码重链抗体的可变区的核酸片段:第一轮PCR:上游引物:GTCCTGGCTGCTCTTCTACAAGGC(SEQIDNO:66);下游引物:GGTACGTGCTGTTGAACTGTTCC(SEQIDNO:67)。第二轮PCR:以第一轮PCR产物作模板,上游引物:GATGTGCAGCTGCAGGAGTCTGGRGGAGG(SEQIDNO:68);下游引物:GGACTAGTGCGGCCGCTGGAGACGGTGACCTGGGT (SEQIDNO:69)。回收目标重链单域抗体核酸片段,并使用限制性内切酶(购自NEB)PstI及NotI将其克隆进入噬菌体展示用载体pCDisplay-3(CreativeBiolabs,Cat:VPT4023)中。产物随后电转化至大肠杆菌电转感受态细胞TG1中,构建针对PD-L1的重链单域抗体噬菌体展示文库并对文库进行检定。通过梯度稀释铺板,计算库容的大小为1.33×108。为检测文库的插入率,随机选取24个克隆做菌落PCR。结果显示插入率已达到100%。1.2针对PD-L1的重链单域抗体淘选:用PDL1-Fc融合蛋白10μg/孔包被平板,4℃放置过夜。第二天用1%脱脂奶室温封闭2小时后,加入100μl噬菌体(8×1011tfu,来自1.1所构建的骆驼重链单域抗体噬菌展示文库),在室温下作用1小时。之后用PBST(PBS中含有0.05%吐温20)洗5遍,以洗掉不结合的噬菌体。最后用三乙基胺(100mM)将与PD-L1特异性结合的噬菌体解离下,并感染处于对数期生长的大肠杆菌TG1,产生并纯化噬菌体用于下一轮的筛选。相同筛选过程重复3-4轮。由此,阳性的克隆被富集,达到了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取抗体库中PD-L1特异抗体的目的。1.3用噬菌体的酶联免疫方法(ELISA)筛选特异性单个阳性克隆3-4轮淘选后,获得的PD-L1结合阳性的噬菌体感染空白大肠杆菌并铺板。随后挑选96个单菌落分别培养,生产并纯化噬菌体。用PDL1-Fc融合蛋白包被平板4℃过夜,将获得的样品噬菌体(对照组为空白噬菌体)加入,室温下反应1小时。洗涤之后加入一抗小鼠抗-HA标签抗体(购自北京康为世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室温反应1小时。洗涤之后加入二抗山羊抗-小鼠碱性磷酸酶标记抗体(购自艾美捷科技有限公司),室温反应1小时。洗涤之后加入碱性磷酸酶显色液,405nm波长读取吸收值。当样品孔OD值大于对照孔OD值3倍以上时,判为阳性克隆孔。将阳性克隆孔的菌转移至含有100微克每毫升氨苄霉素的LB液体中培养以便提取质粒并进行测序。根据序列比对软件VectorNTI分析各个克隆的蛋白序列。把CDR1、CDR2、CDR3序列均相同的克隆视为同一抗体株,而CDR序列不同的克隆视为不同抗体株。最终共获得21株不同的抗体。实施例2:针对PD-L1的重链单域抗体的初步评价鉴定2.1重链单域抗体在宿主菌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将测序分析所获得21株重链单域抗体的编码序列亚克隆至表达载体PET32b(Novagen,产品号:69016-3)中,并将测序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到表达型宿主菌BL1(DE3)(天根生化科技,产品号:CB105-02)中,其涂布在含有100微克每毫升氨苄青霉素的LB固体培养基的板上,37℃过夜。挑选单菌落接种、培养过夜,第二天将过夜菌种转接扩增,37℃摇床培养至OD值达到0.6-1时,0.5mMIPTG诱导,28℃摇床培养过夜。第二天,离心收菌,并将菌体破碎以获得抗体粗提液。然后镍离子亲和层析柱纯化抗体蛋白。最终得到纯度达90%以上的抗体蛋白。2.2检测候选PD-L1重链单域抗体对人PD-L1蛋白的特异性结合用PDL1-Fc融合蛋白包被平板4℃过夜,每孔加入100ng实施例2.1所得的重链单域抗体(对照组为不结合PDL1-Fc蛋白的单域抗体),室温下反应1小时。洗涤之后加入一抗小鼠抗-His标签抗体(购自北京康为世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室温反应1小时。洗涤之后加入二抗山羊抗小鼠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义翘神州,Cat:SSA007200),室温反应1小时。洗涤之后加入显色液,405nm波长读取吸收值。用Fc蛋白包被平板4℃过夜,每孔加入100ng实施例2.1所得的重链单域抗体(对照组为针对其他不相关靶标的单域抗体),室温下反应1小时。洗涤之后加入一抗兔抗人Fc抗体(购自上海普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室温反应1小时。洗涤之后加入二抗山羊抗兔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购自上海普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室温反应1小时。洗涤之后加入显色液,405nm波长读取吸收值。其中当对PDL1-Fc蛋白的OD值除以空白对照OD值的比值>=4时,判断候选抗体能结合PDL1-Fc蛋白;同时上述能结合PDL1-Fc抗原蛋白的抗体,其结合PDL1-Fc的OD值除以其结合Fc蛋白的OD值,比值>=5时,则认为该候选抗体能特异性结合PD-L1部分而非Fc部分。结果显示筛选出的21株抗体中,有8株(斜体加粗标出)能特异性结合PD-L1,而不与Fc结合。具体结果见下表1:表1抗体株OD(对PD-L1)OD(对Fc)OD(PD-L1/Fc)OD(PD-L1/空白)SEQIDNOPDL1-4dAb2.5782.1791.18311151947.74074074PDL1-8dAb2.381.3981.70243204644.07407407PDL1-10dAb0.8540.0998.62626262615.8148148125PDL1-21dAb1.291.0811.193339523.88888889PDL1-22dAb0.1580.0971.6288659792.925925926PDL1-27dAb2.620.0832.7548.5185185226PDL1-29dAb2.0782.0311.0231413138.48148148PDL1-38dAb1.9830.06530.5076923136.7222222227PDL1-47dAb0.9462.3140.40881590317.51851852PDL1-56dAb2.9310.06843.1029411854.2777777828PDL1-64dAb1.3211.2471.05934242224.46296296PDL1-69dAb1.1720.1657.10303030321.703703729PDL1-72dAb0.0740.0681.0882352941.37037037PDL1-75dAb1.0670.9871.08105369819.75925926PDL1-76dAb1.9312.8050.68841354735.75925926PDL1-81dAb2.680.08531.5294117649.6296296330PDL1-87dAb2.2380.12418.048387141.4444444431PDL1-90dAb0.0670.0710.9436619721.240740741PDL1-91dAb1.3841.5410.89811810525.62962963PDL1-94dAb0.8750.08510.2941176516.203703732PDL1-96dAb1.2931.9820.65237134223.94444444空白0.0540.0720.7512.3PD-L1重链单域抗体对小鼠PD-L1蛋白的结合情况小鼠PDL1-Fc蛋白(SEQIDNO:53)由HEK293细胞表达获得(pCDNA4,Invitrogen,CatV86220)。用小鼠PDL1-Fc融合蛋白0.5μg/孔包被平板4℃过夜,每孔加入100ng实施例2.1所得的重链单域抗体(对照组为针对其他不相关靶标的单域抗体),室温下反应1小时。洗涤之后加入一抗小鼠抗-His标签抗体,室温反应1小时。洗涤之后加入二抗山羊抗小鼠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室温反应1小时。洗涤之后加入显色液,405nm波长读取吸收值。结果见表2。表2抗体株OD(对小鼠PD-L1)PDL1-4dAb0.115PDL1-8dAb0.098PDL1-10dAb0.067PDL1-21dAb0.087PDL1-22dAb0.158PDL1-56dAb0.075空白0.096可见,本发明的人PD-L1的重链单域抗体不结合小鼠PDL1-Fc蛋白。2.4竞争ELISA考察PD-L1重链单域抗体对PD-1与PD-L1相互作用的阻断效果PDL1-Fc蛋白与PD1-Fc蛋白(SEQIDNO:54)由HEK293细胞表达获得(pCDNA4,Invitrogen,CatV86220)。利用Thermo公司的Biotinlytion试剂盒,得到生物素化的蛋白PD1-Fc-Biotin。PDL1-Fc融合蛋白0.5μg/孔4℃过夜包被平板,之后每孔加入100ng实施例2.1所得的重链单域抗体(对照组为针对其他不相关靶标的单域抗体,或只是缓冲液)以及10μgPD1-Fc-Biotin(空白组不加入任何抗体或蛋白,只加入等体积缓冲液),室温下反应1小时。之后加入SA-HRP(购自Sigma公司),室温反应1小时。之后加入显色液,405nm波长读取吸收值。当样品OD值比对照OD值<0.8时,则认为抗体有阻断效果。结果如表3所示,抗体株10、27、56、87、81均表现出对PD-1/PD-L1相互作用的阻断效应。表3样品OD对照12.335对照22.413空白0.079PDL1-100.126PDL1-270.161PDL1-560.129PDL1-870.897PDL1-810.4292.5通过FACS考察PD-L1重链单域抗体对细胞表面PD-L1与PD-1相互作用的阻断效果通过向人HEK293细胞瞬时转染带有人PD-L1全长蛋白基因的质粒(pCDNA4,Invitrogen,CatV86220),获得在膜上瞬时表达人PD-L1蛋白的HEK293细胞(293-PDL1细胞)。取293-PDL1细胞,在96孔板重悬于0.5%PBS-BSA缓冲液中,加入上述待检测抗体。同时设置阴性对照,阴性对照为2μg的针对其他靶标的单域抗体。所有样本加入0.3μghPD-1-Fc-biotin,二抗为eBioscience的SA-PE,染色完毕后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如果加入抗体后荧光值比不加抗 体组向空白方向迁移,则认为该抗体能阻断细胞表面PD-L1和PD-1的相互作用。以此方法鉴定能阻断细胞表面PD-L1抗原和PD-1结合的抗体。结果如图1显示,抗体株10、27、56均表现出对PD-1/PD-L1相互作用的阻断效应。2.6PD-L1重链单域抗体对PD-L1抗原蛋白的结合曲线用得到的PD-L1重链单域抗体0.5μg/孔4℃过夜包被平板,随后加入PDL1-Fc融合蛋白的梯度稀释系列,室温下反应1小时。洗涤之后加入山羊抗人IgG-Fc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室温反应1小时。洗涤之后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显色液,405nm波长读取吸收值。应用软件SotfMaxProv5.4进行数据处理和作图分析,通过四参数拟合,得到抗体对PD-L1结合曲线及EC50值(其中抗体株56和27约为5ng/ml)。结果见图2。2.7PD-L1重链单域抗体对PD-1与PD-L1相互作用的阻断曲线用PDL1-Fc融合蛋白0.5μg/孔4℃过夜包被平板,之后每孔加入100uLPD-L1阻断型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的梯度稀释系列(稀释液中含有100μg/mLPD1-Fc-Biotin),室温下反应1小时。之后加入SA-HRP(购自Sigma公司),室温反应1小时。之后加入显色液,405nm波长读取吸收值。应用软件SotfMaxProv5.4进行数据处理和作图分析,通过四参数拟合,得到抗体株27、56对PD-L1/PD-1阻断曲线及IC50值(其中抗体株56的IC50为143ng/mL,抗体株27约为917ng/ml)。结果见图3。实施例3:PD-L1单域抗体的人源化人源化方法采用蛋白表面氨基酸人源化(resurfacing)的方法及VHH人源化通用框架移植法(CDRgraftingtoauniversalframework)完成。人源化步骤如下:对抗体株56进行同源建模,建模软件为Modeller9。参考同源序列为NbBcII10抗体(PDB编号为:3DWT),并根据蛋白三维结构计算氨基酸的相对溶剂可及性(relativesolventaccessibility)。如抗体株56的某个氨基酸暴露在溶剂内,则替换为参考人抗体DP-47序列相同位置的氨基酸,最终完成全部替换。VHH人源化通用框架移植法具体步骤如下:首先获取CécileVincke等 人根据序列同源性设计完成的通用性人源化VHH框架h-NbBcII10FGLA(PDB编号为:3EAK),该框架设计基于纳米抗体NbBcII10抗体(PDB编号为:3DWT),参考人源抗体DP-47进行蛋白表面氨基酸人源化,并改造VHH序列框架2(framework-2)的部分氨基酸FGLA完成。我们直接使用h-NbBcII10FGLA作为框架,将CDR替换为抗体株56的CDR区,完成抗体的人源化。对抗体株56进行人源化,获得5种抗体株56的人源化变体。表4列出这些人源化变体的序列编号以及其中的氨基酸变化,其中氨基酸残基编号比照Kabat编号。图4显示人源化序列的比对结果。表4实施例4:用哺乳动物细胞制备PD-L1阻断型抗体蛋白4.1制备PD-L1单域抗体的Fc融合蛋白根据蛋白数据库Uniprot上人免疫球蛋白gamma1(IgG1)的恒定区氨基酸序列(P01857),得到人IgG1-Fc区氨基酸序列(SEQIDNO:38)。通过逆转录PCR,从人PBMC总RNA中获得编码人IgG1-Fc的核酸片段,再通过overlappingPCR得到由上述实施例获得的PD-L1单域抗体与Fc的融合蛋白的编码核酸片段。之后再亚克隆至载体pCDNA4(Invitrogen,CatV86220)。重组构建的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质粒转染HEK293细胞进行抗体表达。将重组表达质粒用Freestyle293培养基稀释并加入转化所需PEI(Polyethylenimine)溶液,将每组质粒/PEI混合物分别加入HEK293细胞悬液中,放置在37℃,10%CO2,90rpm中培养;同时补加50μg/LIGF-1。四小时后再补加EX293培养基,2mM谷氨酰胺和50μg/LIGF-1,135rpm培 养。24小时后加3.8mMVPA。培养5~6天后,收集瞬时表达培养上清液,通过ProteinA亲和层析法,纯化得到目标PD-L1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所获得的PD-L1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的序列分别示于SEQIDNO:39-SEQIDNO:51。4.2制备MedImmuneLLC公司和Roche公司的PD-L1抗体MedImmuneLLC公司的抗PD-L1抗体,参照专利US20130034559中2.14H9的方法克隆抗体基因,并将其克隆进载体pCDNA4中。TM004为Roche公司的抗PD-L1抗体,参照专利US20130045201A1中YW243.55.S70.hIgG的方法克隆其抗体基因,并将其克隆进载体pCDNA4中。重组构建的质粒通过4.1相同的方法进行HEK293细胞的瞬时转染表达,得到的MedImmuneLLC公司的抗PD-L1抗体重新命名为2.41H90P;Roche公司的抗PD-L1抗体重新命名为243.55。4.3PD-L1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与两种已知PD-L1抗体表达结果比较利用相同的表达体系和瞬时转染条件,本发明的PD-L1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为200mg/L,而抗体2.41H90P表达水平约为80mg/L,抗体243.55表达水平约为40mg/L。该结果表明,本发明的PD-L1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相比另两种已知PD-L1抗体,其结构更为稳定,能够获得更高表达水平。实施例5:鉴定PD-L1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的功能5.1PD-L1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对PD-L1结合能力鉴定(ELISA法)PDL1-Chis蛋白(SEQIDNO:55)由HEK293瞬时表达及镍柱亲和层析纯化获得。得到的PDL1-Chis蛋白0.5μg/孔4℃过夜包被平板,之后加入上述实施例获得的PD-L1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的梯度稀释系列,室温下反应1小时。洗涤之后加入山羊抗人IgG-Fc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室温反应1小时。洗涤之后加入显色液,405nm波长读取吸收值。应用软件SotfMaxProv5.4进行数据处理和作图分析,通过四参数拟合,得到抗体对PD-L1结合曲线及EC50值(所有供试抗体EC50值均为约150ng/mL)以反映抗体对 PD-L1的亲和能力。结果见图5,其中纵坐标为OD405,横坐标为PD-L1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浓度(单位ng/mL);倒三角、正三角、方形分别代表抗体株56的三种不同人源化形式的Fc融合蛋白:hu56v1-Fc、hu56v2-Fc、hu56v5-Fc。三种蛋白对PD-L1的亲和力相当。5.2鉴定PD-L1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对PD-L1结合能力(SPR法)并与已知抗体比较上述实施例获得的PD-L1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针对重组的人PD-L1的结合动力学通过表面等离振子共振(surfaceplasmonresonance,SRP)方法,使用BIAcoreX100仪器测量。重组的人PDL1-Fc直接包被于CM5生物传感器芯片上以获得大约1000应答单位(responseunits,RU)。对于动力学测量,将抗体用HBS-EP+1×缓冲液(GE,cat#BR-1006-69)三倍连续稀释(1.37nm至1000nm),在25℃进样120s,解离时间为30min,10mM甘氨酸-HCl(pH2.0)再生120s。使用简单一对一Languir结合模型(BIAcore评价软件3.2版(BIAcoreEvaluationSoftwareversion3.2))计算结合速率(kon)和解离速率(koff)。平衡解离常数(kD)以比率koff/kon计算。测量的抗PD-L1抗体的结合亲和力见表5。结果表明PDL1-56-Fc蛋白对PD-L1靶标蛋白的亲和力显著高于两个本领域已知PD-L1抗体,其较高的Ka及较低的Kd值说明该抗体融合蛋白能更快速的结合PD-L1抗原并很难解离下来,这进一步说明PDL1-56-Fc作为一个阻断型抗体,其性质更优于两个已知PD-L1抗体。表5抗体KaKdKDPDL1-56-Fc1.796E+61.432E-57.975E-12PDL1-hu56V2-Fc2.123E+61.820E-58.573E-12PDL1-563.323E+68.213E-42.472E-10PDL1-811.546E+68.469E-45.478E-10PDL1-271.248E+69.622E-47.710E-102.41H90P7.949E+56.160E-57.750E-11243.554.481E+56.055E-51.351E-105.3鉴定PD-L1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对PDL1-PD1相互作用的阻断效果(竞争ELISA法)PDL1-Fc融合蛋白0.5μg/孔4℃过夜包被平板,之后加入上述实施例获得的PD-L1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的梯度稀释系列,每孔100uL(稀释液中含有100ug/mLPD1-Fc-Biotin),室温下反应1小时。洗涤之后加入SA-HRP(购自Sigma公司),室温反应1小时。洗涤之后加入显色液,405nm波长读取吸收值。应用软件SotfMaxProv5.4进行数据处理和作图分析,通过四参数拟合,得到抗体对PDL1-PD1阻断曲线及IC50值。结果见图6,其中纵坐标为OD405,横坐标为PD-L1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浓度(单位ng/mL);倒三角、正三角、方形分别代表抗体株56的三种不同人源化形式的Fc融合蛋白:hu56v1-Fc、hu56v2-Fc、hu56v5-Fc。三种蛋白对PDL1-PD1相互作用的阻断能力相当。5.4鉴定PD-L1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对PD-L1/CD80相互作用的阻断能力(竞争ELISA法)CD80-Fc蛋白(SEQIDNO:56)由HEK293细胞表达获得。利用Thermo公司的Biotinlytion试剂盒,得到生物素化的蛋白CD80-Fc-Biotin。PDL1-Fc融合蛋白0.5μg/孔4℃过夜包被平板,之后加入上述实施例获得的PD-L1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的梯度稀释系列,每孔100uL(稀释液中含有300ug/mLCD80-Fc-Biotin),室温下反应1小时。洗涤之后加入SA-HRP(购自Sigma公司),室温反应1小时。洗涤之后加入显色液,405nm波长读取吸收值。应用软件SotfMaxProv5.4进行数据处理和作图分析,通过四参数拟合,得到抗体对PDL1-CD80阻断曲线及IC50值。结果见图7,其中纵坐标为OD405,横坐标为PD-L1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hu56V2-Fc的浓度(单位ng/mL)。结果显示,PD-L1阻断型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hu56V2-Fc能有效阻断PD-L1与CD80之间的相互作用。5.5分析PD-L1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对PD-L1蛋白结合的特异性人HEK293细胞通过瞬时转染带有人B7家族蛋白全长基因的质粒(pCDNA4,Invitrogen,CatV86220),于膜上瞬时表达人PD-L1蛋白。该质粒还使得目标蛋白C端融合EGFP蛋白,从而可以通过绿色荧光强度来考 察膜上B7家族蛋白的表达水平。构建好的瞬时转染细胞株包括:293-PDL1-EGFP,293-PDL2-EGFP,293-B7H3-EGFP,293-B7H3-EGFP。取构建好的细胞,重悬于0.5%PBS-BSABuffer中,加入hu56V2-Fc抗体,同时设置阴性对照为2μg的针对其他不相关靶标的单域抗体,冰上孵育20min。洗涤后加入eBioscience二抗anti-hIg-PE,冰上20min。洗涤后将细胞重悬于500μl的0.5%PBS-BSABuffer中,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结果如图8所示。上排为对照组,下排为样品组。可以清楚的看到,hu56V2-Fc抗体只特异性结合人PD-L1蛋白,而不与其他B7家族蛋白结合。5.5PD-L1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对猴PD-L1蛋白的结合人HEK293细胞通过瞬时转染包含猴PD-L1全长基因的质粒,于膜上瞬时表达猴PD-L1蛋白(SEQIDNO:57)。该质粒上还使得目标蛋白C端融合EGFP蛋白,从而可以通过绿色荧光强度来考察膜上猴PD-L1蛋白的表达水平。取构建好的细胞,重悬于0.5%PBS-BSABuffer中,加入hu56V2-Fc抗体,冰上孵育20min。洗涤后加入eBioscience二抗anti-hIg-PE,冰上20min。洗涤后将细胞重悬于500μl0.5%PBS-BSABuffer中,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结果如图9所示。可以清楚的看到,hu56V2-Fc抗体能有效与猴PD-L1蛋白结合。5.6PD-L1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可有效识别病人组织切片上的PD-L1阳性细胞群PD-L1阳性肺癌病人的肿瘤组织切片,用5ug/mL的hu56V2-Fc抗体作为一抗过夜染色,用山羊抗人HRP标记抗体(Perkin-Elmer,Cat:NEF802001EA)为二抗室温反应1.5hr,最后显色。结果如图10,hu56V2-Fc抗体能有效识别肺癌病人组织切片上的PD-L1阳性细胞群,且能同时识别PD-L1阳性的肿瘤细胞和PD-L1阳性的免疫细胞。5.7PD-L1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在对PBMC的激活作用利用人淋巴细胞分离液(天津灏洋)密度梯度离心从健康捐献者外周血 浓缩白细胞中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将2.5ug/mL抗-CD3抗体以及PD-L1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hu56V2-Fc(实验中也命名为KN035)的梯度稀释系列在4℃过夜包被于细胞培养板上。第二天每孔中加入1x105个PBMC细胞。培养5天后取上清,利用IFN-γELISA检测试剂盒(ebioscience)检测上清中IFN-γ的水平。结果见图11。可见PD-L1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配合anti-CD3抗体可以增强PBMC中细胞分泌γ-干扰素,即PD-L1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增强了PBMC细胞的活化。同时这种激活效果具有浓度依赖性。5.8在树突细胞-T细胞混合淋巴反应中测定PD-L1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对CD4+T细胞的激活作用利用人淋巴细胞分离液(天津灏洋)密度梯度离心从健康捐献者外周血浓缩白细胞中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然后将其用无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1-2小时,除去未贴壁的细胞,并将细胞培养于含10%FBS,10ng/mlGM-CSF以及20ng/mLIL-4的RPMI中。培养5-6天后,加入10ng/ml的TNF-α并孵育24小时,获得成熟的树突细胞。将通过此方法获得的树突细胞重悬于RPMI完全培养基中,2x105/ml。然后在96孔U形底板(Costar:3799)中每孔加入50μl,在培养箱中培养。利用磁珠分离试剂盒(MiltenyiBiotec:130-096-533)按照说明书方法从另一个供体PBMC中分离CD4+T细胞。将通过上述方法获得的1x104个树突细胞和1x105个CD4+T细胞混合,于RPMI完全培养基中重悬并加入96孔培养板,每孔加入50μl细胞混液;每孔加入100μl稀释于RPMI完全培养基中的hu56V2-Fc,抗体终浓度为0.1μg/ml或0μg/ml。培养5-7天后取上清,利用IFN-γELISA检测试剂盒(ebioscience)检测上清中IFN-γ的水平。结果见图12。可见PD-L1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可以增强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CD4+T细胞的γ-干扰素分泌,即PD-L1阻断型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增强了T细胞的活化。5.9PD-L1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对肿瘤生长的抑制活性对于不能识别小鼠PD-L1的PD-L1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hu56V2-Fc, 采用免疫缺陷NOD/SCID(非肥胖型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研究其体内活性。通过对NOD/SCID小鼠皮下移植表达人PD-L1的黑色素瘤细胞系A375(ATCC,CRL-1619TM)和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实验来实现此研究目的。A375和PBMC在注射前按5:1的比例混合,皮下注射总体积100μl(含500万A375,100万PBMC)。抗体在肿瘤接种后24小时第一次腹腔注射给药,之后每周给药一次,给药剂量为0.3mg/kg;PBS作为阴性对照。每个实验组4-6只小鼠。每周两次观察肿瘤的形成,并用游标卡尺测量肿瘤长径和短径,计算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图(参见图13),可以看出抗体hu56V2-Fc在0.3mg/kg剂量下就可以显著抑制肿瘤生长。5.10PD-L1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对肿瘤生长的抑制活性并与MedImmuneLLC公司的抗PD-L1抗体进行比较通过对NOD/SCID小鼠皮下移植表达人PD-L1的黑色素瘤细胞系A375(ATCC,CRL-1619TM)和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实验来实现此研究目的。A375和PBMC在注射前按5:1的比例混合,皮下注射总体积100μl(含500万A375,100万PBMC),抗体在肿瘤接种后24小时第一次腹腔注射给药,之后每周给药一次,给药剂量为1mg/kg。给药组包括hu56V2-Fc(表示为hu56)以及MedImmuneLLC公司的抗PD-L1抗体组(表示为2.41),PBS作为阴性对照。每个实验组4-6只小鼠。每周两次观察肿瘤的形成,并用游标卡尺测量肿瘤长径和短径,计算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图(参见图14A)。其中MedImmuneLLC公司的抗PD-L1抗体在此模型下基本无效,且在第35天肿瘤体积已经超出阴性对照组,因此停止给药及肿瘤体积测量。可以看出在该模型下,hu56V2-Fc在1mg/kg剂量下抑制A375肿瘤生长的效果显著优于MedImmuneLLC公司的抗PD-L1抗体2.41H90P。由于上述体系下MedImmuneLLC公司的抗PD-L1抗体没有显示出肿瘤抑制效果,有可能是由于体系内PBMC的激活不足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因此增加混合细胞中PBMC的含量重复考察MedImmuneLLC公司的抗PD-L1抗体的抑瘤效果。A375和PBMC在注射前按1:1的比例混合,皮下注射总体积100μl(含500万A375,500万PBMC),抗体在肿瘤接种后24小时第一次腹腔注射给 药MedImmuneLLC公司的抗PD-L1抗体(2.41H90P),之后每周给药一次,给药剂量为1mg/kg;PBS作为阴性对照。每个实验组4-6只小鼠。每周两次观察肿瘤的形成,并用游标卡尺测量肿瘤长径和短径,计算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图(参见图14B)。可以看出,增加PMBC的比例后,MedImmuneLLC公司的抗PD-L1抗体在体内模型中表现出了抑瘤效果。计算抗体在第42天的平均肿瘤抑制率(TGI=(1-给药组肿瘤体积/对照组肿瘤体积)x100%),列入下表6:表6上述体内抑瘤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PD-L1阻断型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在对黑色素瘤A375的裸鼠体内模型中,表现出显著优于已知PD-L1阻断型抗体(MedImmuneLLC公司的抗PD-L1抗体)的抑瘤效果。实施例6:PD-L1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稳定性研究6.1PD-L1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对碱性破坏及氧化破坏的抗性研究使用500mM碳酸氢铵作为碱性破坏试剂,37℃处理38小时。选择1%双氧水作为氧化剂,室温处理8小时。使用竞争ELISA法检测处理前后的上述实施例获得的PD-L1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变化。如图15可知,碱性及氧化破坏不影响候选PD-L1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的活性,38小时碱处理后的竞争ELISA活性相对0小时为103%。8小时氧化的竞争ELISA活性相对0小时为106%。6.2PD-L1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在高浓缩下的稳定性将PD-L1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通过UF/DF浓缩并换液到PBS缓冲液中。并通过SE-HPLC检测其聚体的形成趋势。浓缩至200mg/mL时,PD-L1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的SE-HPLC检测纯度为96.8%,与低浓度(~2mg/mL)时相比,聚体增加了约2.4%。整个浓缩过程中,蛋白溶液未出现浑浊或聚集现象。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