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药中间体1h-吡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文档序号:8553409阅读:6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药中间体1h-吡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杂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更特别地涉及一种可用作医药中间体 的IH-吡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属于有机合成领域特别是医药中间体合成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在各类含杂环的化合物中,吡唑及其衍生物作为一类含氮杂环化合物而广泛存在 于各种生物活性和药物化合物之中,其通常具有许多药效活性,例如镇痛、抗菌、抗抑郁、抗 炎、抗癌等等。
[0003] 也正是因为如此的性能,因此吡唑类结构多用于构建先导药物化合物的母核,如 西乐德、杀螨剂Cyenopyrafen等。由此可见,研宄P比挫及其衍生物的高效合成方法是一项 十分重要的课题。
[0004] 酰氧基杂环化合物常出现于各类药物化合物中,构建酰氧基杂环化合物也日益成 为广大科研人员所关注的热点。现有技术中已经有富电子的吡唑和吲哚类化合物的酰氧基 化反应,例如:
[0005]DmitrijsLubriks等("IodoniumSaltsAreKeyIntermediatesinPd-Catal yzedAcetoxylationofPyrroles",OrganicLetters, 2011,13 (6),4324-4327)报道了一 种室温下钯催化的吡咯化合物的酰氧基化反应,其采用Pd(OAc)2作为特定的催化剂,一锅 法实现了酰氧基化合物的成功制备,反应式如下所示:
[0006]
【主权项】
1. 一种下式(III)所示IH-吡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1 :在有机溶剂中,于催化剂、有机配体、助剂和碱存在下,下式(I)化合物、下式(II) 化合物和胺源化合物进行反应,
52 :步骤Sl反应完成后,向体系中滴加加入乙酸,继续搅拌反应,从而得到所述式 (III)化合物; 其中,&和R 2各自独立地为H、C ^C6烷基、C「(:6烷氧基或卤素。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二亚硝基二氨铂、六氯 铂酸钾、三苯基膦氯化铂、氯铂酸钠或硝酸铂中的任意一种,最优选为二亚硝基二氨铂。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配体为下式L1-L3中 的任意一种膦配体,
最优选为Ll。
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为1-氰丙 基-3-甲基咪唑硝酸盐、1-氰丙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氰丙基-3-甲基咪唑四氟 硼酸盐中的任意一种,最优选为1,3_双(3-氰丙基)咪唑氯化盐。
5.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为N aHCO 3、KHC03、 Cs2C03、K 2CO3、三乙胺、二乙醇胺、三异丙醇胺、磷酸钾、六偏磷酸钠等中的任意一种,最优选 为六偏磷酸钠。
6. 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胺源化合物为硝酸铈 铵、硫酸铵、四丁基溴化铵中的任意一种,最优选为硝酸铈铵。
7. 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化合物与式 (II)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 5-2. 5 ;所述式⑴化合物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 02-0. 05 ; 所述式⑴化合物与有机配体的摩尔比为1:0. 05-0. 1 ;所述式⑴化合物与助剂的摩尔比 为1:0. 2-0. 4 ;所述式(I)化合物与碱的摩尔比为1:2-3 ;所述式(I)化合物与胺源化合物 的摩尔比为1:1. 5-3。
8. 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的所述乙酸为 乙酸水溶液的形式,其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0-40%,且所述式(I)化合物与乙酸的摩尔比为 1:2~2, 5 〇
9. 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l的反应温度为 60-80°C,步骤Sl的反应时间为4-8小时。
10. 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的反应温度为 60-80°C ;步骤S2的反应时间为40-80分钟。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下式(III)1H-吡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有机溶剂中,于催化剂、有机配体、助剂和碱存在下,下式(I)化合物、下式(II)化合物和胺源化合物进行反应,S2:步骤S1反应完成后,向体系中滴加加入乙酸,继续搅拌反应,从而得到所述式(III)化合物;其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H、C1-C6烷基、C1-C6烷氧基或卤素。所述方法通过催化剂、助剂、碱、有机配体和胺源化合物的综合选择与组合,从而相互之间发挥了良好的协同作用,可以高产率得到目的产物,可应用于有机合成尤其是医药中间体合成技术领域。
【IPC分类】C07D231-18
【公开号】CN104876871
【申请号】CN201510263295
【发明人】徐连江
【申请人】徐连江
【公开日】2015年9月2日
【申请日】2015年5月1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