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雄性不育基因wms及其花药特异性启动子的应用_5

文档序号:9195840阅读:来源:国知局
everse-transcription PCR,RT-PCR)和定量 PCR(qRT-PCR)测 定了 '鲁麦15Ms2 '不同组织中丽S基因 mRNA的积累。RT-PCR使用丽S基因引物丽S-FP6 和丽S-RP6,还涉及内源参照基因 Actin (肌动蛋白基因),应用到PCR引物Actin-FPl和 Actin-RPl。由于'鲁麦15Ms2'中丽S/wms位点杂合,通过对RT-PCR产物的克隆和测序, 明确了显性丽S mRNA占据了表达产物(约98 % )。qRT-PCR使用丽S基因引物丽S-FP7 和丽S-RP7 及内源对照基因引物 Actin-FP2 和 Actin-RP2 (Fu et al. 2007. Molecular Genetics and Genomics 277:301-313)。结果表明,WMS基因只在小麦花药中特异表达,在 颖片(glume)、叶片(leaf)、外稃(lemma)、内稃(palea)、雌蕊(pistil)、根系(root)和莖 段(stem)中均检测不到(图3A);根据qRT-PCR结果,WMS基因在小麦花药中的表达较其它 测试过的组织高出上百倍(图3B)。
[0101] 实施例6 :丽S基因启动子的认定和功能分析
[0102] 真核生物中,通常将起始密码子上游一定长度的基因组DNA用作基因启动子。本 发明通过比较丽S和丽is两基因预测起始密码子上游的基因组序列来认定WMS基因启动 子。对于未知功能基因,通常克隆起始密码子上游2-4kb的片段,以期获得完整并具有活性 的启动子。通过分析wms基因组全长表达框架(SEQ ID NO: 3)和WMS基因组全长表达框架 (SEQIDN0:4),本发明选取了预测起始密码子上游3,502bp( Wms)和 5,578bp(WMS)作为候 选启动子序列。对比候选启动子区段发现,所选区段最上游的2, 414bp在wms和WMS基因 之间序列相同;而wms候选启动子剩余的1,088bp则对应WMS候选启动子剩余的3, 164bp, 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WMS候选启动子存在两个转座子插入,分别为275bp和1,791bp ;除了 转座子插入之外,对应wms候选启动子剩余的1,088bp区段,wms和WMS两基因候选启动子 之间也存在十多个SNP。初步推测,wms和WMS两基因各自的启动子应当从最上游相同序列 (2, 414bp)的某个位置开始。为保险起见,本发明选择保留最上游2, 414bp的相同序列,连 同随后的序列一起认定为启动子。因此,本发明认定的显性WMS基因启动子为5, 578bp(SEQ ID NO: 5),该启动子应当具有花药特异性驱动的活性。
[0103] 为确认WMS基因启动子(SEQ ID NO: 5)的功能,本发明构建了 2个载体:受体载体 (Destination vector) PC613 和 Pwms : : GFP 表达载体 PC966 (图 4A),这里 Pwms代表 WMS 基因启 动子(SEQ ID N0:5)。PC613和PC966载体中GFP融合表达框架来自pGWB4载体(Nakagawa et al.2007.Journal of Bioscience and Bioengineering 104:34-41) ;PC613 和 PC966 两载体的质粒骨架为PCAMBIA1300。在载体PC966中,Pwms和GFP之间的连接序列为5' -TA GGGAGAGGCGCGCCGACCCAGCTTTCTTGTACAAAGTGGTGATCATG-3',5' 端的 TAGGGAG 碱基为 WMS 基 因启动子(SEQ ID NO: 5)的末端,3'端的ATG代表GFP基因的起始密码子。利用PC613和 PC966分别转化小麦的不同花器组织(外稃、内稃、雌蕊和雄蕊),基因强轰击转化方法参见 实施例9。瞬时表达三天后,在立体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绿色荧光,对照质粒PC613的转 化未造成绿色荧光,而质粒PC966 (携带Pwms: :GFP表达盒)的转化则产生了 GFP荧光信号, 尤其是在花药组织(图4B)。可见,本发明丽S基因启动子(SEQ ID N0:5)具有启动子活 性,能驱动GFP基因在花药组织的表达。
[0104] -方面为了开展小麦遗传互补实验(实施例9),另一方面为了研宄丽S基因启 动子(SEQ ID N0:5)的功能,本发明克隆了 "鲁麦15Ms2"WMS基因组全长表达框架(SEQ ID NO: 7),并构建了携带WMS基因组全长表达框架的双元表达载体PC976(图4A)。该载体的 创建办法以及小麦基因枪转化参见实施例9。值得强调的是,PC966和PC976中使用了长度 和序列完全一样的丽S基因启动子(SEQ ID NO: 5)。利用携带丽S基因组全长表达框架的 小麦转基因植株JZ7-2 (表3),来确认了丽S cDNA表达的组织特异性,这里应用了丽S基 因引物丽S-FP6和丽S-RP6以及内参基因引物Actin-FPl和Actin-RP 1。结果发现本发明 认定的丽S基因启动子(SEQ ID N0:5)能够驱动丽S基因在小麦花药组织的特异表达,而 在颖片、叶片、外稃、内稃、雌蕊和茎段中均未检测到WMS cDNA的表达(图4C)。综上所述, WMS基因启动子(SEQ ID NO: 5)具备花药特异性驱动的活性。
[0105] 由此可见,构建WMS基因启动子(SEQ ID NO:5)和目的基因表达盒,将其导入植物 (如粮食作物、花丼植物,蔬菜和林木等),可能会实现目标基因的花药特异性表达,这对于 创建植物雄性不育等性状非常重要。
[0106] 实施例7 : '鲁麦15Ms2' EMS突变群体的创建
[0107] 为确认显性WMS基因的功能,本发明利用EMS水溶液处理了 11,000粒"鲁麦15Ms2/ 鲁麦15"组合的F1种子,经温室种植和分子标记筛选,保留了携带显性丽S基因的1,200 株突变个体(M 1世代)。群体的创建如下:将400粒种子(F 1或M ^种子)浸泡在100毫升 EMS水溶液(87. 4 μ M),放置于水平摇床震荡IOh (150rpm,25°C ),然后在室温下用自来水冲 洗4h;将处理过的种子(M1种子)摆放到湿润滤纸,一起放入敞口塑料盆(长X宽X高 =40cmX3〇 CmX2〇Cm),然后覆上一层保鲜薄膜,在温室下催芽8d ;将长势健康、根系健全 的幼苗移栽到营养土中,在春化室(4°C,12h光照)处理6w;将幼苗转移到温室生长,利用 丽S-EM标记鉴定突变单株的基因型,只保留携带显性丽S基因的植株,共1,200株%植 株)。为区分主茎和分蘖,在植株拔节期间,将单株上发育最快、长势最强的茎杆作为主茎, 并挂牌标注。
[0108] 实施例8 :利用TILLING技术筛选'鲁麦15Ms2' EMS突变群体
[0109] 实施例4结果表明,"鲁麦15Ms2/鲁麦15"后代中显性丽S基因和雄性不育性状完 全连锁。由于显性WMS基因的存在,现有的1,200株乂突变个体应当表现雄性不育。考虑 到WMS/wms区段在'鲁麦15 Ms2'中处于杂合状态,如果显性WMS基因发生点突变并且该突变 影响基因功能,在M1世代将可能看到突变表型。为此,实验统计了该突变群体M ^直株上所 有麦穗的育性情况,总计3, 138个麦穗,其中20麦穗表现雄性可育的特征(图5),主要表现 为花药正常生长、花药外挂、花粉散粉和部分结实等现象。
[0110] 为开展TILLING筛选,需提取植物基因组DNA,这里采用十二烷基肌氨酸钠 (Sarkosyl)方法(Yuan et al. 2012.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39:587-592) 〇 针对整个群体,首先收集单株主茎旗叶组织,获得基因组DNA,利用ND2000微量分光光度计 (Thermo Scientific,Wilmington,DE,USA)测定 DNA 浓度,统一调整为 IOOng/ μ 1。分别 移取部分DNA样品,每4个DNA样品等量混合成池(四重池),于96孔板保存。对于鉴定到 的20个可育麦穗,分别提取与之对应的旗叶组织DNA ;当可育麦穗同时为主茎穗时,不需要 重复提取;移取部分DNA样品,分别与野生型'鲁麦15Ms2'的DNA等量混合成池(二重池), 同样于96孔板保存。
[0111] WMS基因突变个体的筛选采用改良的TILLING技术(Uauy et al. 2009. BMC Plant Biology9:115)。利用普通聚丙烯酰胺胶电泳鉴定突变个体需要两轮筛选过程。第一轮 筛选又涉及两轮PCR反应:a)利用长片段KOD FX试剂盒(Toyobo Co.,Osaka,Japan)扩 增显性丽S基因,PCR引物丽S-FP8和丽S-RP10 ;反应体系为50 μ 1,包括IXPCR缓冲液 (KOD-Plus-Neo),硫酸镁 I. 5mM, dNTPs 各 0· 2mM,引物各 0· 2 μΜ,基因组 DNA 200ng,IU 聚 合酶(KOD-Plus-Neo),加双蒸水补足体系;PCR反应条件为,初始变性94°C、2min,35个循 环(变性98°C、lOsec,退火60°C、30sec,延伸68°C、6min),终延伸68°C、IOmin ;用双蒸水稀 释PCR产物500倍,用作第二轮PCR反应的模板;b)第二轮PCR的反应体系为25 μ 1,包含 I XPCR 缓冲液(氯化镁 I. 5mM,dNTPs 各 0· 2mM ;Promega,Madison,USA),引物各 0· 2 μ Μ,第 一轮稀释后的PCR产物2 μ 1,IU聚合酶(Promega),加双蒸水补足体系;将全长5, 925bp的 模板分三段扩增,第一段使用PCR引物丽S-FP8和丽S-RP8,第二段使用PCR引物丽S-FP9 和WMS-RP9,第三段使用PCR引物WMS-FPlO和WMS-RPlO ;PCR反应条件为,初始变性94°C、 5min,35 个循环(变性 94°C、30sec,退火 61 °C、30sec,延伸 72°C、90sec),终延伸 72°C、 IOmin ;最后经历变性和缓慢复性的过程(变性99°C、lOmin,从72°C开始90个循环,每循环 20sec,依次降低0. 3°C ),以保证携带突变碱基的PCR产物形成杂合链(heteroduplex)。
[0112] 对于经历了缓慢复性的第二轮PCR产物,用具有Cell核酸酶活性的芹菜粗提产 物(celery juice extract,CJE)进行酶切,CJE的提取以及CJE酶切缓冲液的配制参照 Till 等人的方法(Till et al. 2006. Nature Protocols 1:2465-2477),CJE 用量的优化参 照 Uauy 等人的方法(Uauy et al. 2009. BMC Plant Biology 9:115)。本发明建立的 CJE 酶 切体系为,PCR产物14μ1,芹菜粗提产物1μ1,10Χ酶切缓冲液2μ1,加双蒸水3μ1补足 体系;将酶切体系放置到45°C条件下催化30min ;随后加入5 μ I EDTA(75mM)终止反应;最 后加入5 μ 1溴酚蓝缓冲液(6X),混匀后,将其中的24 μ 1样品在3%的聚丙烯酰胺胶(丙 烯酰胺:甲叉双丙烯酰胺=19:1)上分离。对于携带突变的DNA池,单个泳道中酶切形成 的条带长度相加近似于非酶切完整条带。对于直接与野生型DNA混合的双重DNA池,如果 出现特异酶切小条带,说明与野生型DNA相混的那个DNA样品携带点突变。但对于四重DNA 混合池来讲,如果能鉴定到点突变,则需要第二轮筛选确定突变单株。
[0113] 第二轮筛选用来确定四重DNA混合池中携带点突变的单个样本。为此,挑取四重 阳性池对应的原始DNA样品,移取部分DNA样品,分别与野生型'鲁麦15 Ms2'的DNA等量混 合成池(二重池),然后重复第一轮筛选过程,确定携带点突变的单株。
[0114] 通过TILLING筛选,在1,200个主茎旗叶DNA样品中,发现大约35个主茎旗叶携 带丽S基因组DNA点突变;而对于20个雄性可育穗对应的旗叶DNA样品,其中8个携带丽S 基因点突变(图5)。根据主茎数据计算,WMS基因突变的概率为2. 92%。在20个雄性可 育穗对应的旗叶DNA样品中,实际观察到8样品携带丽S基因点突变而其它12个样品可能 不携带丽S基因点突变。假设丽S基因和雄性不育性状无关(H ci假设),对于20个雄性可 育穗对应的旗叶DNA样品,根据主茎丽S基因的突变概率(2.92% ),携带丽S基因点突变 和没有WMS基因点突变的预想值分别为0. 58和19. 42 ;据此开展卡方拟合优度检验(X 2 = 97. 13, df = 1,P = 6. 49E-23),推翻Htl假设。据此,丽S基因很可能决定'太谷核不育小 麦'的雄性不育性状。
[0115] 实施例9 :转基因小麦的获得、表型分析及分子验证
[0116] 为开展小麦遗传互补实验,首先从"鲁麦15Ms2"上扩增了 WMS基因组全长表达框架 (SEQ ID N0:7),这里应用到长片段KOD FX试剂盒以及PCR引物WMS-FPll和WMS-RPll ;克隆 PCR产物到入门载体;再重组到携带BAR筛选标记(Block et al. 1987. The EMBO Journal 6:2513-2518)的目的载体,得到植物表达载体PC976(图4A)。本发明获得了携带显性WMS 基因的BAC质粒,从质粒上克隆丽S基因组全长表达框架(SEQ ID NO:7)相对容易。如果需 要从'太谷核不育小麦'基因组DNA上直接扩增,可以采用重叠延伸PCR(Vasl et al. 2004. BioTechniques 37:726-730)等技术加以解决。
[0117] 小麦幼胚培养和基因枪轰击转化参照Lv等人的流程(Lv et al.2014.PLoS ONE 9:e94171)。本发明选择正常可育的普通小麦品种'Bobwhite'作为转化受体;取 '13<^¥11;^6'开花后7-14(1左右的幼胚,进行幼胚表面灭菌,首先70%酒精(含0.05%吐 温-20)处理5111;[11,然后20%高乐氏漂白液((]1〇1'€^1^811]^13163(311,〇31^1311(1,0六,113八; 额外添加了 0.05%吐温-20)处理15min,最后用灭菌水冲洗3-5遍。在超净台上剥取幼 胚(幼胚长度介于1-1. 5mm),按盾片朝上摆放到诱愈培养基(MS基本培养基4.
当前第5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