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加强胎圈的充气车辆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60235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加强胎圈的充气车辆轮胎的制作方法
具有加强胎圈的充气车辆轮胎[OOOl]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轮胎,尤其是一种充气车辆轮胎,充气车辆轮胎具有胎面橡胶,具有形成在胎面橡胶径向内侧的胎圈区,胎圈区具有胎圈芯,用于将车辆轮胎固定到对应形成的轮辋胎 圈座上;胎圈填胶,尤其具有在胎圈芯径向外侧形成的胎圈填胶;胎 圈加强帘布层,形成在安装区中,胎圈加强帘布层在车辆轮胎的整个 圆周上延伸,并且由至少一个增强支撑物形成,增强支撑物布置为沿 周向缠绕,径向布置为从内向外螺旋方式形成。
例如,根据EP1174289A2以及EP1129870B1己知此类 车辆轮胎。尽管上述现有技术的轮胎制作方式使轮胎具有如下的优 点,即,可充分利用相对于靠近车辆轮胎轮辋胎圈座区域中在圆周方 向上高度抗张强度,籍此实现牢固安装,但是,生产此类具有胎圈增 强帘布层的车辆轮胎存在困难,在轮胎的成品中,胎圈增强帘布层沿 着胎体巻绕胎圈芯和胎圈填胶,并具有至少一个增强支撑物,增强支 撑物布置成沿周向缠绕,在径向上从内向外螺旋方式形成。螺旋缠绕 必须在螺旋式构建的生坯状态(green state)中制成胎圈加强帘布层, 或者必须在构建的圆筒上以常规扁平构建(buildup)进行的扁平缠 绕制成胎圈加强帘布层,然后还必须在生坯轮胎随后的成形过程中对 抗增强支撑物的张力而被提升。在上述两种情况中, 一方面有胎圈芯 /胎圈填胶与胎圈增强物分离的危险,另一方面有胎圈增强物与胎体 帘布层(carecass)分离的危险。张力以及所造成的收縮还会在周围 材料上施加负载,以致胎圈芯与胎圈增强物等之间还可能出现不希望 的剪切作用以及可能的损坏的情况。因此,为避免损坏或防止因硫化 所致的生坯轮胎损坏,有进一步改进的要求。此外,在所有的负载状 态下,胎圈加强帘布层周向缠绕的增强支撑物在车辆轮胎的制造和运 行期间以高张力切入胎圈芯的橡胶材料之中。为减少损坏的危险,以 及确保识别并挑选出可能损坏的车辆轮胎,还需要很多额外的工作。 在这些负载下如果想要分离己经融合在一起的部件,在硫化之前或者 之后都是不太可能的,因而也会带来很大的负担。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简单的手段并以极大的可靠性,提供一种具有胎面橡胶的车辆轮胎尤其是一种充气车辆轮胎, 本发明的车辆轮胎具有在胎面橡胶径向内侧形成的胎圈区,胎圈区具有胎圈芯,胎圈芯用于将车辆轮胎固定到相应形成的轮辋胎圈座上,特别具有在胎圈芯径向外侧形成的胎圈填胶;胎圈加强帘布层形成在安装区中,胎圈加强帘布层在车辆轮胎整个的周向延伸,并且由至少 一个增强支撑物形成,增强支撑物布置成沿周向缠绕,在径向上从内 向外螺旋方式形成。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形成一种具有胎面橡胶的车辆轮胎 尤其一种充气车辆轮胎实现的,本发明的车辆轮胎具有胎面橡胶; 形成在胎面橡胶径向内侧的胎圈区;胎圈芯,用于将车辆轮胎固定到 相应形成的轮辋胎圈座上,特别具有形成在胎圈芯径向外侧的胎圈填 胶;以及,胎圈加强帘布层,形成在安装区中,胎圈加强帘布层在车 辆轮胎的整个圆周上延伸并由至少一个增强支撑物形成,增强支撑物 布置成周向缠绕,在径向上从内向外螺旋方式形成,根据权利要求l 的特征,其中在胎圈芯内侧径向形成至少一个附加胎圈加强条带,尤 其使其在车辆轮胎的整个圆周上延伸,附加胎圈加强条带在胎圈芯的整个轴向范围上沿轴向延伸,并在胎圈芯的两个轴向外侧分别径向向 外折转,第一折转部分延伸至距轮辋顶点X径向范围HF1的高度, 而第二折转部分则延伸至距轮辋顶点X径向范围Hf2的高度。
胎圈加强条带能保护胎圈芯和胎体帘布层免受作用在胎 体帘布层与胎圈芯之间的所不希望的较高负载,此负载可能由胎圈加 强帘布层和胎体帘布层的拉伸应力而引起。其结果是,更好地保护胎 圈区免于胎圈加强帘布层的增强支撑物施加的过度拉伸应力所引起 的不良后果。在车辆轮胎的制造和运行期间,以此方式能够减少由拉 伸应力(tensile stresses)所致高负载造成的损坏的危险。
对于根据权利要求2的特征所形成的轮胎,特别有利的 是,距轮辋顶点X径向范围HF1的高度、以及距轮辋顶点X径向范 围Hf2的高度,均形成在胎圈芯的径向外部范围距轮辋顶点X上述 径向距离的径向外侧。这使完整、可靠的保护作用能够正好施加于轮 胎侧壁与胎圈芯之间的临界过渡区域。
对于根据权利要求3的特征所形成的轮胎,特别有利的 是,第一折转部分形成为轴向上与胎圈加强帘布层邻接。所获得的效 果是,胎圈加强条带将来自胎圈加强帘布层的增强支撑物的高张力所 致的不希望的负载可靠地吸收到邻接的胎圈区中,并进一步降低造成 损坏的危险。通过根据权利要求4的特征所形成的轮胎,其中第一折 转部分形成为与胎圈加强帘布层直接接触,能够特别确定并可靠地确 保这一点。
根据权利要求5的特征所形成的轮胎是特别有利的,第一 折转部分形成为至少径向上在胎圈芯内侧与胎圈芯处于直接接触。这 能够使胎圈芯得到特别可靠的保护,同时确保引入胎圈芯的力更为均 匀。
根据权利要求6的特征形成的轮胎特是特别有利的。第一 折转部分形成为与胎圈芯和胎圈填胶都处于直接接触。这使胎圈芯和 胎圈填胶能得到特别可靠的保护,同时确保使引入胎圈芯的力更为均 匀。
根据权利要求7的特征形成的轮胎是特别有利的,第二折 转部分形成为与胎圈芯和胎圈填胶都处于形成直接接触。这使胎圈芯 和胎圈填胶的特别可靠的保护均成为可能,同时确保使引入该芯中的 力更加均匀。[OOll]根据权利要求8的特征形成的轮胎是特别有利的,第一折 转部分在车辆轮胎中布置于胎圈芯的轴向内侧。这使得有可能以一种 简单的方式在此胎圈区中获得胎体帘布层与胎圈芯的一定分离,并且 使胎体帘布层与胎圈芯之间、以及在胎圈加强帘布层与胎圈芯之间的 力更加均匀。下部胎圈区能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得到强化,以减少由轮 胎下沉量(deflection)和在此胎圈区中的运动学变化所引起的力。
根据权利要求9的特征形成的轮胎是特别有利的,第一折 转部分形成于胎圈加强帘布层与胎圈芯之间。下部胎圈区能以此方式 特别容易并且可靠地得到强化,以减少由轮胎变形或偏移以及在此胎 圈区中运动学变化所引起的力。在胎体帘布层与胎圈加强帘布层之 间、胎体帘布层与胎圈芯之间、以及胎圈加强帘布层与胎圈芯之间的 下部胎圈区中的力能直接地或间接地变得更为均匀。
根据权利要求10的特征形成的轮胎是特别有利的,胎圈加强帘布层形成在第一折转部分与胎圈芯之间。下部胎圈区能以此方 式特别简单并可靠地得到强化,以减少由轮胎下沉量和在此胎圈区中 运动学变化引起的力。在胎体帘布层与胎圈加强帘布层之间、胎体帘 布层与胎圈芯之间、以及胎圈加强帘布层与胎圈芯之间的下部胎圈区 中的这些力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变得更为均匀。
根据权利要求11的特征形成的轮胎是特别有利的,胎圈 加强帘布层形成在第一加强条带的第一折转部分与第二加强条带的 第一折转部分之间。其结果是,在胎圈加强帘布层的增强支撑物的作 用被进一步地减少。此外,可以使胎体帘布层与胎圈加强帘布层永久 性分离。两个加强条带起着类似保护盖的作用,在加强帘布层与胎体 帘布层和胎圈芯(可能还有胎圈填胶)之间提供可靠的保护性分离。 其结果是,使得最大限度上阻止增强支撑物或者增强支撑物的部件 "脱离"增强帘布层成为可能。
根据权利要求12的特征形成的轮胎是特别有利的,附加 胎圈加强条带由嵌入未硫化的或者硫化的橡胶中的增强支撑物特别 是织物增强支撑物的帘布层形成。这使胎圈加强条带可以具有较小的 厚度,从而便于制造并可降低成本。
根据权利要求13的特征形成的轮胎是特别有利的,增强 支撑物形成为相对轮胎周向以35°至55°螺旋角延伸。这是为了在 轮胎的整个使用寿命中获得的部件的永久性分离性,以及永久性地使 得从轮胎与地面接触的区域引入轮胎的力更为均匀。
根据权利要求14的特征形成的轮胎是特别有利的,胎圈 加强帘布层形成有至少一个增强支撑物,增强支撑物布置成在周向缠
绕,在径向上从内向外螺旋方式形成,增强支撑物是在周向具有分段 形式的增强支撑物。
根据权利要求15的特征形成的轮胎是特别有利的,胎圈 加强帘布层形成有至少一个增强支撑物,增强支撑物布置成在周向缠 绕,在径向上从内向外螺旋方式形成,沿周向连续不间断形成的增强 支撑物缠绕在增强材料范围的第一、径向内部区域中,而在周向成分 段形式的增强支撑物则缠绕在增强材料范围的第二、径向外部区域 中。这允许易于改进制造,并且使增强材料的径向外部区域中的帘线 间距变得更加均匀,以确保获得高质量标准的确定性。
根据权利要求16的特征形成的轮胎是特别有利的,胎圈加强帘布层的增强支撑物是金属增强支撑物。这使得承受特别高的张 力并使之更加均匀成为可能。
根据权利要求17的特征形成的轮胎是特别有利的,其中 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特别是径向类型结构的胎体帘布层,由平行布置 的增强支撑物形成,其嵌入未硫化的或者硫化的橡胶材料并且巻绕胎 圈芯,胎圈加强条带也布置在胎体帘布层与胎圈芯之间。胎圈加强条 带保护性地使胎圈芯与胎体帘布层分离,在处于运行状态下轮胎位于 轮辋上的区域处的胎圈芯之下,也设置有胎圈加强条带。
根据权利要求18的特征形成的轮胎是特别有利的,胎体 帘布层以其主要部分在胎肩与胎圈芯的径向内侧之间的轮胎侧壁中径向向内延伸,从而形成于胎圈芯特别是胎圈填胶的径向区域范围 中,沿胎圈芯特别是胎圈填胶的轴向内侧延伸,以及,胎体帘布层形 成有其折转部分,折转部分沿胎圈芯特别是胎圈填胶的轴向外侧形 成,从而径向向外延伸。
根据权利要求19的特征形成的轮胎是特别有利的,胎体 帘布层的折转部分在距胎体帘布层的主要部分大于零的距离处终止 于胎圈填胶的表面上。这允许轮胎的耐久性得到进一步改善。
根据权利要求20的特征形成的轮胎是特别有利的,胎体 帘布层的增强支撑物是单丝或者多丝的纺织品原料,或者是金属材料 特别是钢材料。这允许通过增强支撑物的拉伸应力/延长特性满足各
种轮胎的特殊要求。
以下在

图1至图21中图示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更 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在附图中图l在包含轮胎轴线的截面中示出用于15度楔边式轮辋的商用车辆的充气车辆轮胎的截面图;图2示出根据图1的充气车辆轮胎的径向内部侧壁区域的放大 截面图,轮胎安装在15度轮辋楔边式轮辋上,处于空载操作状态下;图3同样在截面图中示出带有两部分胎圈填胶的充气车辆轮胎 的径向内部侧壁区域的可选形式;图4同样在截面图中示出图2所示充气车辆轮胎的径向内部侧 壁区域的可选形式;图5同样在截面图中示出图3所示充气车辆轮胎的径向内部侧 壁区域的可选形式;图6同样在截面图中示出图2所示充气车辆轮胎的径向内部侧 壁区域的另一可选形式;图7同样在截面图中示出图3所示充气车辆轮胎的径向内部侧 壁区域的可选形式;图8同样在截面图中示出图2所示充气车辆轮胎的径向内部侧 壁区域的另一可选形式;图9同样在截面图中示出图3所示充气车辆轮胎的径向内部侧 壁区域的可选形式;图10同样在截面图中示出图8所示充气车辆轮胎的径向内部侧 壁区域的另一可选形式;图11同样在截面图中示出图9所示充气车辆轮胎的径向内部侧 壁区域的可选形式;图12同样在截面图中示出图9所示充气车辆轮胎的径向内部侧 壁区域的可选形式;图13同样在截面图中示出图2所示充气车辆轮胎的径向内部侧
壁区域的可选形式;图14同样在截面图中示出图13所示充气车辆轮胎的径向内部 侧壁区域的另一可选形式;图15同样在截面图中示出图14所示充气车辆轮胎的径向内部 侧壁区域的另一可选形式;图16在包含轮胎轴线的截面中示出用于5度轮辋楔边式轮辋的 商用车辆的充气车辆轮胎的截面图;图17轮辋示出根据图16的充气车辆轮胎的径向内部侧壁区域 的放大截面图,根据图2所示的在15度楔边式轮辋上的充气车辆轮 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类推,该轮胎安装在5度轮辋楔边式轮辋上处于 空载操作状态下;图18同样在截面图中示出图17所示充气车辆轮胎的径向内部 侧壁区域的另一可选形式;图19同样在截面图中示出图17所示充气车辆轮胎的径向内部 侧壁区域的另一可选形式;图20a轮辋在包含轮胎轴线的截面中示出用于商用车的、具有 槽底式轮辋的充气轮胎的截面图,根据图2所示在15度楔边式轮辋 上的充气车辆轮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类推;图20b示出一个可预制的胎圈芯部件,用于制造根据图20a的 充气车辆轮胎,图21a通过与图2所示在15度轮辋楔边式轮辋上的充气车辆轮 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类比,在包含轮胎轴线的截面中示出用于摩托车 或者轻便摩托车的、具有轮辋槽底式轮辋的充气轮胎的截面图;以及图21b示出了可预制的胎圈芯部件,用于制造根据图21a的充 气车辆轮胎。
图l和2示出安装在相应轮辋上处于空载运行状态下的商 用车辆的充气轮胎。为了简化的目的,图2中未示出相应的轮辋。
图1以截面示意性示出商用车辆的充气轮胎,胎圈区还示 出15度轮辋楔边式轮辋(tapered bead seat rim),其具有与轴A成 15°倾斜的轮辋肩或胎圈座,以及具有轮辋凹槽(well base )。还 示出了如下的商用车辆充气轮胎的一些部件胎面橡胶2、胎体帘布 层3、多层缓冲带8、内层4 (所示为具体是双层的内层4)、两个侧 壁5、以及各侧壁上的胎圈芯6、胎圈填胶(也称为三角胶条带)7、 胎圈带9、以及在侧壁5与胎圈填胶7之间作为外部胎圈型材形成的 附加橡胶型材15。胎体帘布层3特别包括作为增强支撑物的钢帘线, 它们与轮胎周向成直角或者大致成直角延伸以及因此在轮胎的径向 R布置。胎圈芯6包括钢帘线,径向布置在胎圈芯6之外并且位于其 上的胎圈填胶7由具有高弹性模量的橡胶混合物构成,例如,如图3 中所示,胎圈填胶7还能实施为多部分形式,并因此由具有不同弹性 模量的橡胶混合物构成。
如图2所示,胎体帘布层3以其主要部分3a从缓冲带8 径向向内穿过侧壁5,沿胎圈填胶7和胎圈芯6的轴向内侧延伸,将 胎体帘布层3围绕胎圈芯6轴向向外引导,以在胎圈芯6的径向内侧 上形成中间部分3c,以及,使其围绕胎圈芯6径向向外巻绕,并以 其折转部分3b在胎圈芯6的和胎圈填胶7的轴向外侧上延伸至距轮 辋顶点X径向距离Hu,折转部分3b与胎圈填胶7处于直接接触。
在胎圈填胶7的轴向内侧,于胎圈填胶7与胎体帘布层3 的主要部分3a之间形成胎圈加强帘布层10。在此情况下,胎圈加强 帘布层10从距轮辋顶点X径向距离H!处的径向内部位置延伸至距 轮辋顶点X径向距离HA处的径向外部位置。胎圈加强帘布层10由 连续的增强支撑物11形成,使增强支撑物11沿周向在整个轮胎上延 伸,以及,将增强支撑物11埋入橡胶混合物中,并以螺旋方式向上 缠绕,以从始于径向高度H!的径向内侧在径向上向外延伸至位于径 向高度Ha的径向外側。在此情况下,胎圈加强帘布层10沿其在径 向的范围与胎体帘布层3的主要部分3a处于直接接触。
尺寸H!适用以下条件HKB《H!《Hkr,其中Hkb表示 距轮辋顶点X的径向距离,此处胎圈芯6沿充气车辆轮胎轴向测量具有其最大宽度BKMax,以及,HKR是距轮辋顶点X的径向距离,其
与轮辋胎圈芯6的径向外部横向表面区域距轮辋顶点X的最大径向 距离相对应。
在典型的具有15度胎圈座的商用车辆充气车辆轮胎的示 例性实施方案中,Hu选择为等于35mm,而HKR则选择为在9.0 mm 《HKR《28.0 mm的范围中。
此外,在图1中示出了距轮辋顶点X的径向距离H(3b,其 形成在运行状态下所安装的商用车辆充气轮胎的最宽点。
图2中绘出到胎体帘布层3的主要部分3a的垂线L,在 所示截面中,在距轮辋顶点X的径向距离Hu处,使垂线L达到胎体 帘布层3的折转部分3b的帘布层的末端。垂线L至胎体帘布层的主 要部分3a的交点(足点)在距轮辋顶点X径向距离Hw处。胎圈加 强帘布层IO径向向外延伸至距轮辋顶点X径向距离HA,其中Ha造 用以下条件(0.65 HLF)《HA《(1.5HLF)。
胎圈外部型材15 (bead outer profile 15)从位于距轮辋顶 点X径向距离小于距离Hu的径向位置处,延伸至位于距轮辋顶点X 径向距离大于距离HA的径向位置处。
如图1和图2中所示,在胎圈芯6内侧径向形成至少一个 附加胎圈加强条带12,胎圈加强条带12制成为在车辆轮胎整个圆周 上延伸,在胎圈芯6的整个轴向范围的轴向上延伸,以及,在胎圈芯 6的两个轴向外侧,在各情况下使胎圈加强条带12径向向外巻绕胎 圈芯6,使第一折转部分延伸至距轮辋顶点X径向范围Hn的高度, 并使第二折转部分延伸至距轮辋顶点X径向范围Hh的高度。在此 情况下,胎圈加强条带12形成为在胎圈增强帘布层10的径向内部 区域中,从距轮辋顶点X径向范围H^的高度,以胎圈加强条带12 的第一折转部分在胎圈加强帘布层10与胎圈填胶7之间延伸,与胎 圈填胶7和胎圈加强帘布层10都处于直接接触;形成在胎圈芯6的 径向内侧上,从而使其紧贴围绕胎圈芯6放置,与胎圈芯6处于直接 接触;以及,形成在胎圈芯6的轴向外侧上,从而在胎体帘布层3 的折转部分3b与胎圈填胶7之间,径向向外延伸至距轮辋顶点X径 向范围Hf2的高度,与胎体帘布层的折转部分3b和胎圈填胶7都处
于直接接触。胎圈加强条带12由已知类型的织物增强支撑物13形成, 例如由彼此平行布置的一层或多层织物帘线形成,以及包括嵌入未硫 化的橡胶或硫化的橡胶中的单丝或多丝。例如,这些织物增强支撑物 由己知类型的聚酰胺、聚酯或聚烯烃的结构940X2的多丝帘线形成。 在此情况下,增强支撑物13形成为相对轮胎周向以35°至55。的螺 旋角延伸。
在可选实施方案中,胎圈加强条带12由涂布有未硫化的 或者硫化的橡胶的纺织材料帘线13 (textile cords)的机织织物材料 形成,例如由已知类型的亚麻纺制、斜纹织物或者经编缎纹织物(atlas weave)的一种绞经织物形成。
第一折转部分[]距轮辋顶点X径向范围Hw的高度、以及 第二折转部分距轮辋顶点X径向范围HF2的高度适用以下条件Hjn〉 HpHF1<HA且HF2<Hu。例如,Hp2形成为(10.0 mm) 《 《(30.0 mm)。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Hw与Hj之间的差AHp其代表胎 圈帘布层IO与胎圈加强条带12的交迭尺寸,选择为使AH!:(HFi-Hj)适用以下条件(5 mm)《A仏《(45 mm)。在所示出的示例 性实施方案中,AHi选择为例如等于15 mm。
在所示出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充气车辆轮胎中胎圈芯6 轴向内侧上附加加强条带12距轮辋顶点X径向范围Hjn的高度,选 择为大于胎圈芯6轴向外侧上附加加强条带12距轮辋顶点X径向范 国Hf2的高度。在此情况下,HKR<HF2<Hui HF2>HIt>例如,选择Hfi > Hf2。
图3示出以这种方式形成的商用车辆充气车辆轮胎的可 选形式,其适用于15度楔边式轮辋,轮胎在已知类型的对应形成的 15度楔边式轮辋上处于安装和空载操作的状态下。这种形式与图2 所示的实施方案对应,但与图2中的不同在于,胎圈填胶7以多部分 形式形成,包括至少两种不同弹性模量的橡胶混合物。在示出的示例 性实施方案中,胎圈填胶7由不同弹性模量的两种橡胶混合物形成为 两部分。
在所示出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增强支撑物11是捻搓的 或者被编织的由橡胶覆盖的单丝或者多丝钢帘线。在一种实施方案中,胎圈加强帘布层10的增强支撑物11是具有结构(2 + 6)或(3 + 7)或(3 + 9)的帘线,这种帘线在一种实施方案中绕成螺旋或以 螺旋进行巻绕。
在所示出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径向范国Ha径向位于胎 圈填胶7径向外部最大范围之内。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方案中,P^选择为例如从10mm至 25mm。在所示出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选择为例如等于15mm。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方案中,Ha与HLF之间的差AH2选择 为使AH2 = (HA - HLF)适用以下条件(-15 mm)《AH2《(+23 mm)。在所示出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AH2选择为例如等于7mm。
图4示出一种实施方案,作为图2中的实例所示出实施方 案的可选方案,以及,图5示出了一种实施方案,作为图3中的实例 所示实施方案的可选方案,相对图2和图3的实施方案,图4和图5 的实施方案只是对胎圈加强帘布层IO进行了修改。在这些示例性实 施方案中,从位于距轮辋顶点X径向距离H!处到距轮辋顶点X径向 距离Hw处的胎圈加强帘布层10的径向内部位置范围,以在其中径 向上从里向外螺旋方式连续缠绕达到径向内部区域范围的加强支撑 物ll,形成胎圈加强帘布层IO。在轮辋顶点X径向距离Hw的位置 处、与距轮辋顶点X径向距离HA处的胎圈加强帘布层10的径向外 部位置范围之间径向延伸的径向外部区域范围中,增强支撑物11沿 轮胎周向成等间隔分段形式。在轮胎周向中,这在一个圆周段的结束 与下一个圆周段的开始之间分别产生周向间断14。这样选择分段方 式,使得周向间断14被下一匝的加强支撑物的分段跨接。
图6和图7各示分别为图4和图5中所示实施方案的可选 变化实施方案,其中的胎圈加强帘布层10的增强支撑物11,在每一 情况下在胎圈加强帘布层10的径向范围的整个区域中具有分段形 式。
图8示出的实施方案作为图2中实例所示实施方案的另一 可选实施方案,以及,图9示出的实施方案作为图3中实例所示实施 方案的另一可选实施方案,在这种情况下,胎圈加强条带12形成为 在胎圈加强帘布层10的径向内部区域中,从距轮辋顶点X径向范围Hn的高度开始,胎圈加强条带12的第一折转部分在胎圈加强帘布 层10与胎体帘布层3的主要部分3a之间延伸,并且与胎体帘布层3 的主要部分3a和胎圈加强帘布层IO都处于直接接触;以及,径向形 成在距轮辋顶点X径向范围H:的高度之内,与胎体帘布层3的主要 部分3a和胎圈芯6都处于直接接触;形成在胎圈芯6的径向内侧, 从而紧贴围绕胎圈芯6放置并与胎圈芯6处于直接接触;以及,形成 在胎圈芯6的轴向外侧上,从而在胎体帘布层3的折转部分3b与胎 圈填胶7之间径向向外延伸至距轮辋顶点X径向范围Hf2的高度, 与胎体帘布层3的折转部分3b和胎圈填胶7都处于直接接触。
在又一实施方案中,此形式还可能与所提出或所描述的其 他实施方案结合,例如与图4或图5中所示实施方案结合。
图IO和图11中各示出分别形成作为图8和图9中所示实 施方案的可选变化实施方案,其中胎圈加强帘布层IO的增强支撑物 11,在各自情况中在胎圈加强帘布层10的径向范围的整个区域中具 有分段形式。图12示出这样一种实施方案,通过与图5中所示的带 有胎圈加强帘布层10的实施方案类比形成,胎圈加强帘布层10的增 强支撑物11仅在径向内部区域范围中连续地形成,而在径向外部区 域范围中则具有分段形式。
图13示出了另一实施方案,它特别适合于重载轮胎,作 为由图2中实例所示实施方案的可选实施方案,胎圈加强条带12包 括内帘布层12a和外帘布层12b。内帘布层12a的第一折转部分延伸 至距轮辋顶点X径向范围H'f,的高度,而第二折转部分则延伸至距 轮辋顶点X径向范围Hf2的高度。在此情况下,胎圈加强条带12的 内帘布层12a形成为在胎圈加强帘布层IO的径向内部区域中,从 距轮辋顶点X径向范围H'F1的高度开始,以其第一折转部分在胎圈 加强帘布层10与胎圈填胶7之间延伸,并与胎圈填胶7和胎圈加强 帘布层10处于直接接触;形成在胎圈芯6的径向内侧,与胎圈芯6 处于直接接触,从而使其紧贴围绕胎圈芯6放置;以及,形成于胎圈 芯6的轴向外侧,从而在胎体帘布层3的折转部分3b与胎圈填胶7 之间径向向外延伸至距轮辋顶点X径向范围Hp2的高度,并与胎体帘布层3的折转部分3b和胎圈填胶7都处于直接接触。胎圈加强条 带12的外部帘布层12b制成为在胎圈加强帘布层10的径向内部区 域中,以其第一折转部分,在胎圈加强帘布层10与胎体帘布层3的 主要部分3a之间从距轮辋顶点X径向范围H"h的高度延伸,并与胎 体帘布层3的主要部分3a和胎圈加强帘布层10都处于直接接触,而 且,从距(轮辋)顶点X径向范围Hj的高度的径向内部与胎体帘布 层3的主要部分3a和胎圈加强条带12的内帘布层12a都处于直接接 触。在图13所示的一种实施方案中,外部帘布层12b在径向内帘布 层12a上终止于胎圈芯6的径向内侧。在另一实施方案(未示出)中, 径向外部帘布层12b延伸并与径向内帘布层12a处于直接接触,使其 紧贴围绕胎圈芯6放置,并在胎圈芯6的轴向外侧径向向外延伸,例 如达到距轮辋顶点X径向范围Hf2的高度,并且在胎体帘布层3的 折转部分3b与径向内帘布层12a之间,与胎体帘布层3的折转部分 3b和径向内帘布层12a都处于直接接触。
在这种情况下,内帘布层12a的第一折转部分距轮辋顶点 X径向范围H'F1的高度、还有外部帘布层12b的第一折转部分距轮辋 顶点X径向范围H"F1的高度选择为Omm《(H'F1 — H"F1)《11 mm。
内帘布层12a的增强支撑物13a和外帘布层12b的增强支 撑物13b形成为相对于轮胎周向以35°至55°的螺旋角延伸。在一 种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内帘布层12a的增强支撑物13a在此情况下形 成有相对于周向U的螺旋渐进,使其沿车辆轮胎周向U转向与外部 帘布层12b的增强支撑物13b转向相反。在另一实施方案中,内帘布 层12a的增强支撑物13a在此情况下形成有相对于周向U的螺旋渐 进,使其沿车辆轮胎周向的转向与外部帘布层12b的增强支撑物13b 的转向相同。
另外,关于尺寸和材料的上述细节在此也适用。
即使没有用进一步的附图示出,但这些形式与以上已示出 的或进一步描述的实施方案结合也可分别形成进一步的示例性实施 方案,例如与两部分胎圈填胶结合和/或与带有局部分段式增强支撑物11的胎圈加强帘布层10结合,如结合涉及图3至图12的实施方案所示出和说明的那样。
例如,图15中所示的是一种实施方案,其中胎圈加强帘 布层10的增强支撑物11各情况下在胎圈加强帘布层10的整个径向 范围区域中是分段形式。图14示出这样一种实施方案,其中胎圈加 强帘布层10的增强支撑物11仅在径向内部区域范围中是连续形成 的,而在径向外部区域的范围中则为分段形式。
即使在图1至15中基于具有十五度楔边式轮辋的商用车 辆充气轮胎分别示出以上所提出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但所有这些实施 方案在具有5度楔边式轮辋的商用车辆充气轮胎的情况下的另外类 似实施方案中也可以形成。
图16至图19分别示出了用于5度楔边式轮辋的这类商用 车辆的充气轮胎,该轮胎安装在相应的轮辋上,处于空载操作状态下。
图16示意性示出商用车辆的充气轮胎的剖视图,5度楔 边式轮辋具有轮辋肩或胎圈座与轴线A成5度的倾斜度,并且在胎 圈区中还示出平底座(flat base)。在此,这些部件的标示以及这些 尺寸的标示与图1中的那些相同。商用车辆轮胎的基本结构对应于联 系图1至15中已经说明的结构以及与其相关给出的不同示例性实施 方案。
取代图16至19所示的一部分胎圈填胶,在其他未示出的 实施方案中,使用了多部分胎圈填胶,例如两部分胎圈填胶。取代图 17中所示的具有连续缠绕增强支撑物11的胎圈加强帘布层IO,在图 18中所示实施方案中,以类似于关于图4所说明的方式,使用了一 种胎圈加强帘布层10,其具有在径向内部区域范围中连续缠绕、而 在径向外部区域范围中成带有周向间断14的分段形式的增强支撑物 11,以及,在图19中所示实施方案中,以类似于关于图6所说明的 方式,使用了一种胎圈加强帘布层10,其具有在整个径向区域范围
上呈具有周向间断14的分段形式缠绕的增强支撑物11。
在具有5度胎圈座的典型商用车辆充气车辆轮胎的示例 性实施方案中,从轮辋顶点X到胎体帘布层3的折转部分3b延伸所 至的径向距离Hu折转部分,选择为比在带有15度胎圈座的商用车 辆充气车辆轮胎情况下的大。在具有5度胎圈座的典型商用车辆充气 车辆轮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Hu选择为例如45 mm《Hu《75 mm。
如由图17中的示例可见,在类似于图2所示的示例性实 施方案中,胎圈加强帘布层IO径向向外延伸至距轮辋顶点X径向距 离HA,其中在带有5度胎圈座的商用车辆充气车辆轮胎的情况下HA 适用以下条件(0.65 HLF)《HA《(1.3HLF)。
在具有5度胎圈座的商用车辆充气车辆轮胎的示例性实 施方案中,Hf,与Ht之间的差AHP其代表胎圈加强帘布层10与胎 圈加强条带12的交迭尺寸,选择为使AHt = (HF1 - HD适用以下条 件(5 mm)《AHi《(32 mm)。在所示示例性实施方案中,A Hi选择为例如等于20mm。
在具有5度胎圈座的商用车辆充气车辆轮胎的示例性实 施方案中,Ha与Hlf之同的差AH2选择为使AH2:(HA-HL》适用 以下条件(-22 mm)《AH2《(+22 mm)。在所示示例性实施方 案中,AH2选择为例如等于12mm。
在具有5度胎圈座的商用车辆充气车辆轮胎的示例性实 施方案中,第一折转部分距轮辋顶点X径向范围HF1的高度、以及 第二折转部分距轮辋顶点X径向范围Hf2的高度同祥造用以下条件 HF1 > &、 HF1 < HA且HF2 < Hu。例如,HF2形成为(10 mm)《HF2 《(30mm)。例如,Hn可能高达55mm。
上述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胎圈芯6,例如,如根据图2至图 15给出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所示,是具有大致五角形截面的胎圈芯6。 在另一实施方案中,如根据图1、图16至图19给出的示例性实施方 案所示,胎圈芯6是例如带有大致六角形截面的胎圈芯,六角形截面
例如具有如图1中所示局部展平的拐角。在另一可选实施方案中(未 示出),胎圈芯6形成为一种已知类型的可选截面形式,例如为圆 形、卵形、椭圆形截面形式或适合于形成胎圈芯的其他多边形截面形 式。
即使具有胎圈加强帘布层IO和胎圈加强条带12的形式到 目前为止仅仅结合商用车辆充气轮胎给出并加以说明,但在其他充气 车辆轮胎的情况中,诸如用于轿车、摩托车、轻便摩托车、挖土机、 拖拉机的充气车辆轮胎或者航空器轮胎,同样包括这种类似形式的进 一步的示例性实施方案。
这以图20和图21中的示例作为代表,图20a和20b中示 出用于轿车的充气车辆轮胎的实例,而图21a和21b中示出用于摩托 车和轻便摩托车的充气车辆轮胎的实例。
图20a示出安装在相应轮辋(未示出)上处于空载运行状 态下用于槽底式轮辋的轿车充气车辆轮胎。图20a示意性示出轿车充 气车辆轮胎的截面,轮辋肩同样在胎圈区中具有胎圈座,它与轴A 成5°倾斜角。在此,这些部件标记与图1中的那些相同。充气车辆 轮胎的基本结构与结合图1至图19所说明的结构以及与它们结合给 出的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相对应。
作为用于轿车充气车辆轮胎的一些部件,示出胎面橡胶 2、 一个胎体帘布层3、带有压边带(belt edge bandage)的多层缓冲 带8、内层4、两个侧壁5以及在各侧壁上的胎圈芯6、胎圈填胶7 和胎圈带9。胎体帘布层3特别具有作为增强支撑物的织物帘线,它 们成直角或大致成直角延伸至轮胎的周向,并因此处于轮胎的径向R 中。胎圈芯6包括钢帘线,径向布置在胎圈芯6之外并且位于其上的 胎圈填胶7由具有高弹性模量的橡胶混合物构成,并且胎圈填胶7 能够实施为一部分形式(如所示出的)或多部分形式(未展示),多 部分形式由具有不同弹性模量的橡胶混合物构成。
如图20a中所展示,胎体帘布层3以其主要部分3a从缓 冲带8径向向内穿过侧壁,沿胎圈填胶7和胎圈芯6的轴向内侧延伸; 将胎体帘布层3围绕胎圈芯6轴向向外引导,以在胎圈芯6的径向内 侧上形成中间部分3c;以及,使其围绕胎圈芯6径向向外巻绕,并 以其折转部分3b在胎圈芯6以及胎圈填胶7的轴向外侧上延伸至距轮辋顶点X径向距离Hu,折转部分3b与胎圈填胶7处于直接接触。
在胎圈填胶7的轴向内侦ij,于胎圈填胶7与胎体帘布层3 的主要部分3a之间形成胎圈加强帘布层10。在此情况下,胎圈帘布 层10从距轮辋顶点X径向距离Hz处的径向内部位置延伸至距轮辋 顶点X径向距离HA处的径向外部位置。胎圈加强帘布层10由连续 的增强支撑物ll形成,使增强支撑物沿整个轮胎周向延伸,将增强 支撑物11嵌在橡胶混合物中,并以螺旋方式向上缠绕,以从径向高 度Hz处的径向上的内侧开始在径向向外延伸至径向高度HA。在此情 况下,胎圈加强帘布层IO沿其径向范围与胎体帘布层3的主要部分 3a处于直接接触。
如图20a中所示,在此实施方案中,在胎圈芯6的径向内 侧还形成有至少一个附加的胎圈加强条带12,胎圈加强条带12制成 为在车辆轮胎的整个圆周上延伸、在胎圈芯6的整个轴向范围上沿轴 向延伸、并使其在胎圈芯6的两个轴向外侧上分别径向向外折转,第 一折转部分延伸至距轮辋顶点X径向范围HF1的高度,而第二折转 部分延伸至距轮辋顶点X径向范围Hm的高度。这样选择Hh和Hu 的尺寸,例如使得Hw》HF2>Hu。例如,HA选择为使得HA < HF1以及,在所示出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还使得ha〈Hp2。
在此情况下,胎圈加强条带12形成为以其第一折转部 分(在径向内侧方向中所见)从距轮辋顶点X径向范围HF1的高度 在胎体帘布层3的主要部分3a与侧壁橡胶5之间延伸至距轮辋顶点 X径向范围Hf2的高度;由此在胎体帘布层3的主要部分3a与胎圈 加强条带12的第二折转部分之间进一步延伸至距轮辋顶点X径向范 围Ha的高度,并与胎体帘布层3的主要部分3a和胎圈加强条带12 的第二折转部分都处于直接接触;由此进一步在胎体增强帘布层10 与胎圈填胶7之间延伸至距轮辋顶点X径向范围Hz的髙度,并与胎 圈填胶7和胎圈加强帘布层IO都处于直接接触;以及,在距轮辋顶 点X径向范围Hz的高度的径向内部以及胎圈芯6的径向内侧上形成,
与胎圈芯6和胎体帘布层3都处于直接接触,以将其紧贴围绕胎圈芯 6放置,并形成在胎圈芯6的轴向外侧上;以及,使其在胎体帘布层 3的折转部分3b与胎圈填胶7之间径向向外延伸至距轮辋顶点X径 向范围Hu的高度,并与折转部分3b和胎圈填胶7都处于直接接触; 以及,此后在侧壁橡胶5与胎圈加强条带12的第一折转部分之间延 伸至距轮辋顶点X径向范围Hf2的高度,与胎圈加强条带12的第一 折转部分处于直接接触。
图20b示出了一种部件,由胎圈芯6、胎圈填胶7、具有 增强支撑物13的胎圈加强条带12、以及具有增强支撑物11的胎圈 加强帘布层10预先制作,并且以一种标准件组合方式用在充气车辆 轮胎的制造过程中。
与结合给出的实施方案所明确的或者结合商用车辆的充 气轮胎所说明的一样,胎圈加强条带12由已知类型的纺织材料增强 支撑物13形成。
图21a示出安装在对应的轮辋上(未示出)处于空载运行 状态下用于槽底式轮辋(well-base rim)的摩托车或者轻便摩托车的 充气车辆轮胎。图21a示意性示出用于摩托车或者轻便摩托车的充气 车辆轮胎的截面。这里,这些部件的标识与图1中的那些相同。充气 车辆轮胎的基本结构与结合图1至图20所说明的结构以及与其关联 给出的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相对应。与用于轿车的充气车辆轮胎的一 些部件类似,图中示出胎圈橡胶2、胎体帘布层3、多层缓冲带8、 单帘布层内层4、两个侧壁5以及在各侧壁上的胎圈芯6、胎圈填胶 7、和胎圈带9。胎体帘布层3特别具有作为增强支撑物的织物材料 帘线,它们与轮胎周向成直角或者大致成直角延伸,并因此处于轮胎 的径向R中。胎圈芯6包括钢帘线(钢索)或者具有高拉伸强度的 已知类型的其他合适帘线(索),径向布置在胎圈芯6外部并且位于 其上的胎圈填胶7,由具有高弹性模量的橡胶混合物构成,并且还能 够实施为由一部分形式(如所示出的)或者由多部分形式(未示出), 由多部分形式则是由具有不同弹性模量的橡胶混合物构成。[(K)76]如图21a所示,胎体帘布层3以其主要部分3a从缓冲带
8径向地向内穿过侧壁,沿胎圈填胶7和胎圈芯6的轴向内侧延伸, 将其围绕胎圈芯6轴向向外引导,以在胎圈芯6的径向内侧上形成中 间部分3c,以及,围绕胎圈芯6径向地向外巻绕,并以其折转部分 3 b在胎圈芯6和胎圈填胶7的轴向外侧上延伸至距轮辋顶点X径向 距离Hu,折转部分3b与胎圈填胶7处于直接接触。
在胎圈填胶7的轴向内侧,于胎圈填胶7与胎体帘布层3 的主要部分3a之间形成胎圈加强帘布层10。在此情况下,胎圈加强 帘布层10从距轮辋顶点X径向距离Hi处的径向内部位置延伸至距 轮辋顶点X径向距离HA处的径向外部位置。胎圈加强帘布层IO由 连续的增强支撑物11形成,连续的增强支撑物制成为,在整个轮胎 的周向延伸,使其嵌在橡胶混合物中并以螺旋方式向上缠绕,以从始 于径向高度Hz处径向的内部、径向向外延伸至径向高度Ha。在此情 况下,胎圈加强帘布层10沿其径向范围与胎体帘布层3的主要部分 3a处于直接接触。
如图21a中所示,在此实施方案中,在胎圈芯6内侧还径 向方式形成至少一个附加胎圈加强条带12,附加胎圈加强条带12制 成为在车辆轮胎的整个圆周上延伸、在胎圈芯6的整个轴向范围上沿 轴向延伸、并使其在胎圈芯6的两个轴向外侧上分别径向向外折转, 第一折转部分延伸至距轮辋顶点X径向范围HF1的高度,而第二折 转部分延伸至距轮辋顶点X径向范围Hh的高度。这样选择Hm和 Hu的尺寸,例如使得HF1> HF2〉Hu。HA选择为例如使得HA〈Hw ,以及,在所示出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还使得HA〈HF2。
在此情况下,胎圈加强条带12形成为以其第一折转部 分(在径向内侧方向所见)从距轮辋顶点X径向范围Hw的高度在 胎体帘布层3的主要部分3a与侧壁橡胶5之间延伸至距轮辋顶点X 径向范围Hf2的高度;由此在胎体帘布层3的主要部分3a与胎圈加 强条带12的第二折转部分之间进一步延伸至距轮辋顶点X径向范围 Ha的高度,并与胎体帘布层3的主要部分3a和胎圈加强条带12的 第二折转部分都处于直接接触;由此在胎圈加强帘布层IO与胎圈填 胶7之间进一步延伸至距轮辋顶点X径向范围Hz的高度,并与胎圈填胶7和胎圈加强帘布层IO都处于直接接触;以及,在距轮辋顶点 X径向范围Hz的高度形成在径向内侧,并且形成在胎圈芯6的径向 内侧上,与胎圈芯6和胎体帘布层3都处于直接接触;以使其紧贴围绕胎圈芯6放置,并形成在胎圈芯6的轴向外侧上,以使其在胎体帘 布层3的折转部分3b与胎圈填胶7之间径向向外延伸至距轮辋顶点 X径向范围Hu的高度,并与胎体帘布层3的折转部分3b和胎圈填 胶7都处于直接接触;以及,此后在侧壁橡胶5与胎圈加强条带12 的第一折转部分之间延伸至距轮辋顶点X径向范围Hh的高度,并 与胎圈加强条带12的第一折转部分处于直接接触。
图21b示出了一个部件,该部件由胎圈芯6、胎圈填胶7、 带有增强支撑物13的胎圈加强条带12、附加橡胶型材15、以及带有 增强支撑物11的胎圈加强帘布层IO预先制成,并且以一种标准件组 合方式用在充气车辆轮胎的制造过程中。
与给出的实施方案结合所明确的或与商用车辆的充气轮 胎结合所说明的一样,胎圈加强条带12由已知类型的织物材料增强 支撑物13形成。附图标记1 轮辋2 胎面橡胶型材3 胎体帘布层3a 胎体帘布层的主要部分3b 胎体帘布层的折转部分3c 胎体帘布层的中间部分4 内层5 侧壁6 胎圈芯7 胎圈填胶(三角胶条带)8 缓冲带9 胎圈带 10 胎圈加强帘布层11 增强支撑物12 胎圈加强条带 12a胎圈加强条带 12b胎圈加强条带13 增强支撑物 13a增强支撑物 13b增强支撑物14 周向间断15 附加橡胶型材
权利要求
1. 一种车辆轮胎,特别是充气车辆轮胎,具有胎面橡胶;形成在所述胎面橡胶径向内侧胎圈区,所述胎圈区具有胎圈芯,用于将所述车辆轮胎固定到相应形成的轮辋胎圈座上;特别具有形成在所述胎圈芯径向外侧的胎圈填胶;以及,胎圈加强帘布层(10),形成在安装区中,所述胎圈加强帘布层(10)在所述车辆轮胎外周延伸并且由至少一种增强支撑物形成,所述增强支撑物布置为沿所述车辆轮胎周向缠绕、在径向上从内向外螺旋方式形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胎圈芯(6)径向内侧形成有至少一个附加胎圈加强条带(12),尤其使所述胎圈加强条带(12)在所述车辆轮胎的整个圆周上延伸,所述附加胎圈加强条带(12)在所述胎圈芯(6)的整个轴向范围上沿轴向A延伸,并且在所述胎圈芯(6)的两个轴向外侧分别径向向外折转,第一折转部分延伸至距所述轮辋顶点X径向范围HF1的高度,而第二折转部分则延伸至距所述轮辋顶点X径向范围HF2的高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轮胎,距所述轮辋顶点X径向范 围Hw的高度、以及距所述轮辋顶点X径向范围Hf2的高度,均径向 形成在所述胎圈芯(6)的径向外部范围距所述轮辋顶点X所述径向 距离的外侧。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轮胎,所述第一折转部分形 成为在轴向与所述胎圈加强帘布层(10)邻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轮胎,所述第一折转部分形成为 与所述胎圈加强帘布层(10)处于直接接触。
5.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车辆轮胎,所述第一折转部分形成为至少在所述胎圈芯(6)径向内侧与所 述胎圈芯(6)处于直接接触。
6.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车辆轮 胎,所述第一折转部分形成为与所述胎圈芯(6)和所述胎圈填胶(7) 都处于直接接触。
7.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车辆轮 胎,所述第二折转部分形成为与所述胎圈芯(6)和所述胎圈填胶(7) 都处于直接接触。
8.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车辆轮 胎,所述第一折转部分在所述车辆轮胎中布置于所述胎圈芯(6)的 轴向内侧。
9.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车辆轮 胎,所述第一折转部分形成在所述胎圈加强帘布层(10)与所述胎圈 芯(6)之间。
10.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一项或多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车辆 轮胎,所述胎圈加强帘布层(10)形成在所述第一折转部分与所述胎 圈芯(6)之间。
11.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车辆轮 胎,所述胎圈加强帘布层(10)形成在第一加强条带(12a)的第一 折转部分与第二加强条带(12b)的第一折转部分之间。
12.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车辆轮 胎,所述附加胎圈加强条带(12)由嵌入未硫化的或者硫化的橡胶中 的增强支撑物(13)特别是纺织材料增强支撑物(13)的帘布层形成。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轮胎,所述增强支撑物(13)形成为相对所述轮胎周向U以35°至55°螺旋角延伸。
14.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车辆轮 胎,所述胎圈加强帘布层(10)由至少一个增强支撑物(11)形成, 所述增强支撑物布置成在所述周向缠绕,在径向上从内向外螺旋方式 形成,所述增强支撑物(11)是在所述周向具有分段形式的增强支撑 物(11)。
15.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车辆轮 胎,所述胎圈加强帘布层(10)形成有至少一个增强支撑物(11), 所述增强支撑物布置成在所述周向缠绕,在径向上从内向外螺旋方式 形成,沿所述周向连续且不间断形成的增强支撑物(11)缠绕在所述 增强材料范围的第一径向内部区域中,而沿所述周向成分段形式的增 强支撑物(11)则缠绕在所述增强材料范围的第二径向外部区域中。
16.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车辆轮 胎,所述胎圈加强帘布层(10)的增强支撑物(11)是金属增强支撑 物(11)。
17.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车辆轮 胎,其中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3)特别是具有径向类型结构的胎体 帘布层(3),由嵌入未硫化的或者硫化的橡胶材料中并且绕过所述 胎圈芯(6)的平行增强支撑物形成,所述胎圈加强条带(12)也布 置在所述胎体帘布层(3)与所述胎圈芯(6)之间。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辆轮胎,所述胎体帘布层(3)以 其主要部分(3a)在所述胎肩与所述胎圈芯(6)径向内侧之间的所 述轮胎侧壁中径向向内延伸,从而形成在所述胎圈芯(6)特别是所述胎圈填胶(7)的径向区域范围中,沿所述胎圈芯(6)特别是所述胎圈填胶(7))的轴向内侧延伸,以及,所述胎体帘布层(3)形成 有其折转部分(3b),所述折转部分(3b)沿所述胎圈芯(6)特别 是所述胎圈填胶(7)的轴向外侧径向地向外延伸。
19. 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车辆轮胎,所述胎体帘布层(3) 的折转部分(3b)在距所述胎体帘布层(3)的主要部分(3a)大于 零的距离处终止于所述胎圈填胶(7)表面上。
20. 根据权利要求17、 18或19所述的车辆轮胎,所述胎体帘布 层(3)的增强支撑物是单丝或者多丝纺织材料,或者是金属材料特 别是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轮胎,包括胎面部分,设有径向形成在胎面部分内侧的胎圈区,胎圈区包括胎圈芯(6);径向形成在胎圈芯外侧的胎圈填胶(7);以及,胎圈增强帘布层(10),在车辆轮胎圆周延伸,并包括至少一个增强载体(11),增强载体(11)从内侧向外周径向向外螺旋方式缠绕。另一个胎圈加强条带(16)径向形成在胎圈芯(6)内侧,胎圈加强条带(16)在胎圈芯(6)的整个轴向长度上沿轴向延伸,并且朝胎圈芯(6)的两个轴向外侧径向向外折转,第一折转部分向上延伸至距车轮轮辋顶点X径向范围H<sub>F1</sub>的高度,而第二折转部分向上延伸至距车轮轮辋顶点X径向范围H<sub>F2</sub>的高度。
文档编号B60C15/06GK101400525SQ200780008405
公开日2009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10日
发明者海因茨-伯恩哈德·马楚尔, 马丁·约瑟夫·克劳斯 申请人:大陆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