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76575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携车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自行车的携车架。
背景技术
已知的携车架例如中国台湾M389065号专利所揭示,为了能提供给任何种类的自行车定位,故皆固设于汽车的车体外部,例如后车厢的外侧,或是汽车的车顶。然而,汽车在载运自行车的过程中,由于该自行车位于汽车车体之外,故会有诸多问题,其一,该自行车易遭受日晒雨淋,造成该自行车的零件容易被氧化而加速其耗损速度;其二,该自行车易蒙上一层沙尘,使该自行车外观遭致污损,使用者骑乘前必须擦拭干净方可上路;其三,该自行车容易遭受强风吹拂,当该携车架的固定效果不佳时,该自行车容易被强风吹落于路面,轻则该自行车严重受损,重则使行驶于该汽车后方的车辆发生车·祸;其四,该携车架或该自行车容易遭窃。除了上述问题之外,已知携车架用以固定前后轮的承置件位于同一直线,故前后轮直接固定于二承置件的效果差,所以需要利用一支撑件才能让整个车体稳固。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提供自行车稳固地固定的携车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携车架,用以供固定一自行车,该自行车包含一车架、一前轮和一后轮,该车架包括二前叉和二后叉,该前轮可转动地设于二前叉之间,该后轮可转动地设于二后叉之间,二前叉分别包括一前叉钩爪,该携车架包含一第一横杆、一第二横杆、一第一固
定装置与一第二固定装置;该第一横杆设有至少一前叉固定件,该前轮自二前叉上拆卸下之后,该前叉固定件用以供二前叉的前叉钩爪固定于其上;该第一固定装置包含一第一承置件和一第一固定件,该第一承置件设于该第一、第二横杆之间,该第一承置件用以供拆卸下的前轮承置于其上,该第一固定件用以将该前轮固定于该第一承置件与该自行车的车架其中一者;该一第二固定装置包含一第二承置件,该第二承置件设于该第二横杆远离该第一横杆的一侧,该第二承置件与该第一承置件交错设置,该第二承置件用以供该后轮承置于其上。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包含一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承置件凹设一第二限位槽,该第二限位槽用以供所述后轮承置于其上,该第二固定件用以将所述后轮固定于所述第二承置件。所述后轮包括若干个辐条,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二夹片及一紧固结构,该二夹片的一端可枢摆地设于所述第二承置件的宽度方向两侧,当该二夹片枢摆至夹合位置时,该二夹片的另端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底面的间距大于所述后轮的轮径,该紧固结构穿过所述后轮的辐条间的缝隙,并将二夹片固定于夹合位置,使该二夹片夹掣住所述后轮。所述第二承置件的宽度方向两侧形成二滑轨,各该滑轨形成一第一段落和一第二段落,该第一段落的开口幅宽小于该第二段落的开口幅宽,各所述夹片的一端弯折形成一勾状部,该勾状部的自由端形成一滑块,该滑块的最宽处的幅宽小于该第一段落的开口幅宽,该滑块的最宽处的幅宽大于该第二段落的开口幅宽,令该滑块可滑移地设于该第一段落并可自该第二段落脱离该滑轨。所述前叉固定件包含一固定座和一快拆装置,该固定座开设一轴孔,该快拆装置包含一快拆心轴、一快拆把手、一锁固件与一抵顶件及二弹性件,该快拆心轴可拆卸地穿设于该固定座的轴孔,该快拆心轴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快拆把手枢设于该第一端,该锁固件设于该快拆心轴的第二端,该抵顶件设于该快拆心轴的第一端,该二弹性件分别套设于该快拆心轴,且其中一弹性件位于该固定座与该锁固件之间,另一弹性件位于该固定座与该抵顶件之间。所述第一承置件凹设一第一限位槽,该第一限位槽用以供拆卸下的所述前轮承置 于其上。所述的携车架更包含一第三横杆,所述第二承置件设于所述第二、第三横杆之间。所述的携车架更包含若干个第一固定装置以及若干个第二固定装置,该些第一固定装置的第一承置件与该些第二固定装置之第二承置件呈交错设置。所述的携车架更包含至少一定位件,该定位件包含一上座、一下座和若干个螺固件,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横杆至少一者包括一第一段及一第二段,该第一段的顶面形成一第一滑槽,该第二段的顶面形成一第二滑槽,该些螺固件将该上座与该下座锁固于该第一、第二滑槽的交界处,令该第一、第二段相结合。所述的携车架更包含一立管固定件与若干个第一固定装置,该立管固定件设于所述第一横杆,该立管固定件供一呈收折状的折叠车的立管固定于其上,其中二所述第一承置件分别用以供该折叠车的前轮与后轮分别承置于其上,且其中二所述第一固定件分别用以将该折叠车的前轮与后轮固定于所述二第一承置件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藉此,本实用新型的携车架因第一、第二承置件交错设置,故可供自行车的前叉顺利地固定于前叉固定件上,且前后轮能相继固定于第一、第二承置件,提供相当优异的固定效果。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前叉固定件的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第二固定装置的分解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二夹片将后轮迫紧的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二夹片自第二承置件的各滑轨的第二段落脱离的示意图。图6为一普通自行车固定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7为一普通自行车的前叉固定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前叉固定座的示意图。[0028]图8为多辆普通自行车固定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9为一普通自行车与一折迭式自行车固定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附图标号=IOUO'自行车;111 :前叉;llla :前叉钩爪;112 :后叉;12 :前轮;13 后轮;14 :立管;20 :第一横杆;21 :前叉固定件;211 :固定座;211a :凸柱;211b :轴孔;212 快拆装直;212a :快拆心轴;12b :快拆把手;212c :锁固件;212d :抵顶件;212e :弹性件;30 :第二横杆;40 :第三横杆;41 :第一段;411 :第一滑槽;42 :第二段;421 :第二滑槽;51 第一承置件;511 :第一限位槽;52 :第一固定件;61 :第二承置件;611 :第二限位槽;613 第一段落;614 :第二段落;62 :第二固定件;621 :夹件;621a :滑块;622 :紧固结构;70 :定位件;71 :上座;72 :下座;73 :螺固件;80 :立管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数个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可能实施态样,然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欲保护的范畴,合先叙明。首先请参考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携车架,主要用以供固定一自行车10,该自行车10包含一车架、一前轮12和一后轮13,该前轮12与该后轮13分别包含若干个辐条,该车架包括二前叉111、二后叉112、一车头管、一上管、一下管、一立管等结构,该前轮12可转动地设于二前叉111之间,该后轮13可转动地设于二后叉112之间,二前叉111分别包括一前叉钩爪111a。请参考图I至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携车架包含一第一横杆20、一第二横杆30、一第三横杆40、若干个第一固定装置、若干个第二固定装置与一定位件70。该第一横杆20设有若干个前叉固定件21,各前叉固定件21包含一固定座211和一快拆装置212,该固定座211的两端分别轴向延伸二凸柱211a,该固定座开设一轴孔211b,该轴孔211b贯穿该二凸柱211a,该快拆装置212包含一快拆心轴212a、一快拆把手212b、一锁固件212c与一抵顶件212d及二弹性件212e,该快拆心轴212a可拆卸地穿设于该固定座211的轴孔211b,该快拆心轴212a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快拆把手212b枢设于该第一端,该锁固件212c设于该快拆心轴212a的第二端,该抵顶件212d设于该快拆心轴212a的第一端,该二弹性件212e分别套设于该快拆心轴212a,且其中一弹性件212e位于该固定座211与该锁固件212c之间,另一弹性件212e位于该固定座211与该抵顶件212d之间。各第一固定装置包含一第一承置件51和一第一固定件52,各第一承置件51设于该第一、第二横杆20、30之间,各第一承置件51分别垂直于该第一、第二横杆20、30,且该第一承置件51凹设一第一限位槽511。各第二固定装置包含一第二承置件61和一第二固定件62,各第二承置件61设于该第二、第三横杆30、40之间,各第二承置件61分别垂直于该第二、第三横杆30、40,且各第二承置件61凹设一第二限位槽611,各第一承置件51与各第二承置件61交错设置,换言之,各第一承置件51并未与任何一第二承置件61位于同一直线,各第二承置件61对应于其中一前叉固定件21。其中,各第二承置件61的宽度方向两侧形成二滑轨,各滑轨形成一第一段落613和一第二段落614,该第一段落613的开口幅宽小于该第二段落614的开口幅宽,各第二固定件62包括二夹片621及一紧固结构622,该二夹片621的一端可枢摆地设于该第二承置件61的宽度方向两侧。更明确地说,各夹片621的一端弯折形成一勾状部,该勾状部的自由端形成一滑块621a,该滑块621a的最宽处的幅宽小于该第一段落613的开口幅宽,该滑块621a的最宽处的幅宽大于该第二段落614的开口幅宽,令该滑块621a可滑移地设于该第一段落613并可自该第二段落614脱离该滑轨。其中,该第一固定件52可能是但不限于一束带(如图8所示),或是与第二固定件62同样包含二夹片和一紧固结构,且第一承置件51也与第二承置件61 —样设有二滑轨(如图6所示),亦无不可。该定位件70包含一上座71、一下座72和若干个螺固件73,该第一、第二、第三横杆20、30、40至少一者包括一第一段及一第二段,在本实施例中为该第三横杆40包括该第一段41和该第二段42。该第一段41的顶面形成一第一滑槽411,该第二段42的顶面形成一第二滑槽421,该些螺固件73将该上座71与该下座72锁固于该第一、第二滑槽411、421 的交界处,令第一、第二段41、42相结合。请参考图6与图7并一并参考图3,当一辆普通自行车欲固定于本实用新型时,首先将自行车的前轮12自二前叉111上拆卸下,并且放置在该第一限位槽511中,然后该第一固定件52再将该前轮12夹固于该第一承置件51。该二前叉的前叉钩爪Illa分别跨设于该固定座的二凸柱上,该快拆把手212b向内沿一轴线枢摆即可将二前叉111固定于该固定座211上。再来,该后轮13不用拆卸直接放置在该第二限位槽611,该二夹件621分别沿二滑轨的第一段落613滑移至后轮13的两侧,该二夹片621枢摆至夹合位置时,该二夹片621的另端与该第二限位槽611的底面的间距大于该后轮13的轮径,该紧固结构622穿过该后轮13的辐条间的缝隙,并将二夹片621固定于夹合位置,使该二夹片621夹掣住该后轮13。请参考图8,本实用新型可供多台普通自行车承置并固定于其上,而该第一固定件52可改用束带将前轮12束紧于自行车的车架任一处。请参考图9,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该第一、第二、第三横杆20、30、40皆包括有第一段与第二段,故该另一实施例更包含三个定位件70以及一立管固定件80,该些定位件70将上述第一、第二、第三横杆20、30、40的第一、第二段相结合,而该立管固定件80主要是提供一呈收折状的折叠车10’的立管14固定于其上,且其中二第一承置件51分别用以供该折叠车的前轮12与后轮13分别承置于其上,其中二第一固定件52分别用以将该折叠车的前轮12与后轮13固定于该二第一承置件51上,较佳者,该二第一固定件52的结构与第二固定件同样包含二夹片和一紧固结构。总结以上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携车架因该第一、第二承置件51、61交错设置而使各第一承置件51并未与任一第二承置件61位于同一直线,且各第二承置件61对应于其中一前叉固定件21,藉此,本实用新型可供自行车的前叉顺利地固定于前叉固定件21上,且前、后轮12、13能相继固定于第一、第二承置件51、61,提供相当优异的固定效果以及撑立效果,无须另一支撑件。此外,该前叉固定件21具有该快拆装置212,故能够快速地将二前叉111迫紧固定,反之也能快速地拆卸二前叉111。其次,本实用新型可供使用者利用定位件70将分成多段的第一、第二、第三横杆20、30、40作适当地组合而达到良好的扩充性,藉此,本实用新型能一次提供多辆自行车固定于其上,且可视使用状况调整组合的数量。[0042]承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组合的方式,主要是二第一承置件51的间距缩短,并且在第一横杆20上加装立管固定件80,藉此可同时提供普通自行车和折迭式自行车固定于本实用新型,提升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再者,该些第二固定件62能够各自从第二承置件61两侧的滑轨的第二段落614脱离,藉此,该些第二固定件62可轻易滑入滑轨,反之也可轻易脱离滑轨而被取出。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携车架适合放置于车辆后车箱,并可进一步改善已知携车架的种种问题。当然使用者要将本实用新型固设于后车厢的外侧或车辆的车顶也无妨。
权利要求1.一种携车架,用以供固定一自行车,该自行车包含一车架、一前轮和一后轮,该车架包括二前叉和二后叉,该前轮可转动地设于二前叉之间,该后轮可转动地设于二后叉之间,二前叉分别包括一前叉钩爪,其特征在于,该携车架包含 一第一横杆,设有至少一前叉固定件,该前轮自二前叉上拆卸下之后,该前叉固定件用以供二前叉的前叉钩爪固定于其上; 一第二横杆; 一第一固定装置,包含一第一承置件和一第一固定件,该第一承置件设于该第一、第二横杆之间,该第一承置件用以供拆卸下的前轮承置于其上,该第一固定件用以将该前轮固定于该第一承置件与该自行车的车架其中一者; 一第二固定装置,包含一第二承置件,该第二承置件设于该第二横杆远离该第一横杆的一侧,该第二承置件与该第一承置件交错设置,该第二承置件用以供该后轮承置于其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携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包含一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承置件凹设一第二限位槽,该第二限位槽用以供所述后轮承置于其上,该第二固定件用以将所述后轮固定于所述第二承置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携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包括若干个辐条,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二夹片及一紧固结构,该二夹片的一端可枢摆地设于所述第二承置件的宽度方向两侧,当该二夹片枢摆至夹合位置时,该二夹片的另端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底面的间距大于所述后轮的轮径,该紧固结构穿过所述后轮的辐条间的缝隙,并将二夹片固定于夹合位置,使该二夹片夹掣住所述后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携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置件的宽度方向两侧形成二滑轨,各该滑轨形成一第一段落和一第二段落,该第一段落的开口幅宽小于该第二段落的开口幅宽,各所述夹片的一端弯折形成一勾状部,该勾状部的自由端形成一滑块,该滑块的最宽处的幅宽小于该第一段落的开口幅宽,该滑块的最宽处的幅宽大于该第二段落的开口幅宽,令该滑块可滑移地设于该第一段落并可自该第二段落脱离该滑轨。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携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固定件包含一固定座和一快拆装置,该固定座开设一轴孔,该快拆装置包含一快拆心轴、一快拆把手、一锁固件与一抵顶件及二弹性件,该快拆心轴可拆卸地穿设于该固定座的轴孔,该快拆心轴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快拆把手枢设于该第一端,该锁固件设于该快拆心轴的第二端,该抵顶件设于该快拆心轴的第一端,该二弹性件分别套设于该快拆心轴,且其中一弹性件位于该固定座与该锁固件之间,另一弹性件位于该固定座与该抵顶件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携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置件凹设一第一限位槽,该第一限位槽用以供拆卸下的所述前轮承置于其上。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携车架,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第三横杆,所述第二承置件设于所述第二、第三横杆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携车架,其特征在于,更包含若干个第一固定装置以及若干个第二固定装置,该些第一固定装置的第一承置件与该些第二固定装置之第二承置件呈交错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携车架,其特征在于,更包含至少一定位件,该定位件包含一上座、一下座和若干个螺固件,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横杆至少一者包括一第一段及一第二段,该第一段的顶面形成一第一滑槽,该第二段的顶面形成一第二滑槽,该些螺固件将该上座与该下座锁固于该第一、第二滑槽的交界处,令该第一、第二段相结合。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携车架,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立管固定件与若干个第一固定装置,该立管固定件设于所述第一横杆,该立管固定件供一呈收折状的折叠车的立管固定于其上,其中二所述第一承置件分别用以供该折叠车的前轮与后轮分别承置于其上,且其中二所述第一固定件分别用以将该折叠车的前轮与后轮固定于所述二第一承置件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携车架,包含一第一横杆、一第二横杆、一第三横杆、一第一固定装置、一第二固定装置与若干个定位件。该第一横杆设有一前叉固定件。该第一固定装置包含一第一承置件,设于该第一、第二横杆之间。该第二固定装置包含一第二承置件,设于该第二、第三横杆之间,该第一、第二承置件交错设置。藉此,本实用新型可供自行车的前叉顺利地固定于前叉固定件上,且前后轮能相继固定于第一、第二承置件,提供相当优异的固定效果。此外,该些定位件则可供化为多段的第一、第二、第三横杆任意组合扩充来调整供自行车固定的数量。
文档编号B60R9/10GK202686178SQ20122035574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0日
发明者林益成 申请人:林益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