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器支架及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71194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变速器支架及车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行驶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速器支架及车架。
【背景技术】
[0002]车架是整个车辆的基体,汽车绝大多数部件和总成,例如发动机、变速器等都是通过车架来固定其位置的。车架一般为刚性构架,包括横梁和纵梁,变速器通过变速器支架固定安装在横梁上,横梁再通过其两端的连接板固定在纵梁上,一般采用焊接固定方式。
[0003]现有车辆中,变速器支架与横梁为一体式结构,此种结构形式对变速器的不同布置安装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安装点位置不利于调整,根据不同布置需要对横梁的结构进行重新设计,成本较高;变速器支架的另一种结构形式,是将变速器支架做成较规则的盒状体,搭接并焊接在横梁相应位置上,此种结构形式与横梁连接时,其连接处的接触面积得不到保证,故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与刚度较低,连接处容易发生撕裂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变速器支架及车架,以解决变速器支架与横梁之间连接强度与刚度低、连接处容易发生撕裂现象的技术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变速器支架,使用时将所述变速器支架固定在横梁上,所述变速器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固接有:与所述横梁的上表面紧密贴合的上翼板,与所述横梁的下表面紧密贴合的卡固部,与所述横梁的上、下表面之间的侧表面紧密贴合的左翼板和右翼板。
[0007]进一步的,所述支架本体包括上、下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的左、右两个侧边对称地固设有纵向向下延伸的左、右侧板,所述下支撑板固接在所述左、右侧板之间,所述下支撑板的前边缘与所述横梁的下表面相接;
[0008]所述上支撑板向前延伸出所述上翼板,所述左侧板的前边缘向左延伸出所述左翼板,所述右侧板的前边缘向右延伸出所述右翼板;所述左、右侧板的下边缘均向下且向前延伸出所述卡固部。
[0009]进一步的,所述左、右侧板和上支撑板为一体钣金件。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撑板与所述左、右侧板间交接处的轮廓线为曲线。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下支撑板的左、右边缘均向下延伸出第一翻边,且与所述左、右侧板紧密贴合且焊接固定。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下支撑板的后边缘向后且向上延伸出一斜支撑板,且延伸至所述上支撑板的下表面,所述下支撑板与所述斜支撑板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25°?135°。优选的,所述下支撑板与所述斜支撑板之间的夹角为130°。
[0013]进一步的,所述斜支撑板的上边缘向前延伸出第二翻边,且与所述上支撑板紧密贴合且焊接固定。
[0014]进一步的,自所述斜支撑板的上边缘至所述下支撑板的前边缘对称的固设有加强肋。
[001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变速器支架具有以下优势:
[001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变速器支架的支架本体上固接:与所述横梁的上表面紧密贴合的上翼板、与所述横梁下表面紧密贴合的卡固部、与所述横梁的后表面紧密贴合的左翼板和右翼板。使用时将其固定在横梁上(例如,汽车横梁),上翼板、左翼板、右翼板和卡固部所围成的空间相应的将横梁的上表面、侧表面和下表面包裹住,以增加变速器支架与横梁之间连接处的接触面积,增强变速器支架与横梁之间的连接强度及刚度,降低两者连接处由于受力过大撕裂现象的发生概率,甚至避免此现象的发生。
[0017]本实用新型中,减速器支架包裹横梁相邻的三个表面,分别为上表面、下表面和侧表面,其中侧表面为横梁的上、下表面之间的前表面或后表面。
[0018]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架,包括横梁和上述变速器支架,所述上翼板与所述横梁的上表面紧密贴合且焊接固定,所述左、右翼板与所述横梁的侧表面紧密贴合且焊接固定,所述卡固部的上边缘与所述横梁的下表面紧密贴合且焊接固定。
[0019]进一步的,所述上翼板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横梁上表面的交接处为焊接固定。
[002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架,上翼板、左翼板、右翼板和卡固部能够将横梁完全包裹且固定在四者所围成的空间内,增加了变速器支架与横梁的连接接触面积,能够增强变速器支架与横梁之间的连接强度与刚度,降低两者连接处由于受力过大撕裂现象的发生率,甚至避免此现象的发生,进而提高车架、甚至车辆的NVH性能与舒适性、安全性,保证整车品质。
【附图说明】
[0021]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变速器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上支撑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图1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下支撑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车架中,横梁与变速器支架的位置连接结构的俯视图;
[0026]图5为图4中,横梁与变速器支架的位置连接结构的第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图4中,横梁与变速器支架的位置连接结构的第二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01-上支撑板,102-上翼板,103-通孔;
[0030]201-左侧板,202-右侧板,203-左翼板,204-右翼板,205-卡固部;
[0031]301-下支撑板,302-斜支撑板,303-第一翻边,304-第二翻边,305-加强肋;
[0032]401-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33]本实用新型的中心思想,是将变速器支架的支架本体上固接:上翼板、卡固部、左翼板和右翼板,并能够相应包裹横梁相邻三个表面,即:上表面、下表面及侧表面,从而可以将横梁完全包裹在上翼板、左翼板、右翼板和卡固部四者所围成的空间内,使变速器支架与横梁之间连接处的大部分为面面接触,从而提高两者连接处的连接强度及刚度,降低两者连接处撕裂现象的发生概率,甚至避免此现象的发生。
[003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5]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到的用来描述方位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6]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37]实施例一
[0038]本实施例是一种变速器支架,如图1所示,该变速器支架包括支架本体,该支架本体固接有:与横梁401的上表面紧密贴合的上翼板102,与所述横梁401下表面紧密贴合的卡固部205,与所述横梁401的上、下表面之间的侧表面紧密贴合的左翼板203和右翼板204。当将该支架固定在横梁401 (例如,汽车横梁或其他安装梁)上时,该支架将横梁401的三个相邻表面,即上表面、侧表面(前表面或后表面)和下表面包裹在上翼板102、左翼板203、右翼板204和卡固部205所围成的空间内,如图1所示,这样就可以增加变速器支架与横梁401之间连接处的接触面积,增强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及刚度,降低两者连接处由于受力过大撕裂现象的发生概率,甚至避免此撕裂现象的发生。
[0039]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变速器支架包括上、下支撑板,上支撑板101的左右两个侧边对称地固设有纵向向下延伸的左、右侧板,下支撑板301固接在左、右侧板之间,且下支撑板301的前边缘与横梁401的下表面相接。
[0040]其中,上支撑板101向前延伸出上翼板102,左侧板201的前边缘向左延伸出左翼板203,右侧板202的前边缘向右延伸出右翼板204,左、右侧板的下边缘均向下且向前延伸出卡固部205 ;上翼板102与卡固部205均向前凸出于左、右翼板,如图2和图3所示。
[0041]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上翼板102、左翼板203、右翼板204及卡固部205,四者围成的空间用来将其安装在横梁401上,此时横梁401完全被包裹在此空间内,使变速器支架中的上翼板102、左翼板203和右翼板204与横梁401之间均为面面接触连接,且使卡固部205与横梁401之间为面面接触、或线面接触连接,很明显,大大增加了变速器支架与横梁401的直接连接处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变速器支架与横梁401之间的连接强度与刚度,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