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结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692367阅读:来源:国知局
25、以及前罩21的下方侧的前下罩30。
[0042]底罩25配置成相比前下罩30在车身后方将比动力单元55更靠前方的车身下表面覆盖。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1中,由内罩22、中心罩26、以及车座12包围的空间作为使乘车容易的跨乘空间RS而形成。另外,在车身最前部,设置有以从上方覆盖前轮18的外周的方式设置的前挡泥板63。
[0043]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车身罩20而言,在从侧面看车身时,在前轮18以及后轮19之间的区域且在车身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设置有下侧罩28,该下侧罩28的上端缘部28p形成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大致水平的线段。该上端缘部28p在其前部侧形成为与前罩21的前侧面下缘部21u重叠。另一方面,在上端缘部28p的后方侧,形成为与侧罩27的侧罩侧面下缘部27u重叠。这样,前侧面下缘部21u以及侧罩侧面下缘部27u与上端缘部28p重叠地形成在车身前后方向上的一条线段,成为强调了车身的外观形状的结构。
[0044]另外,前罩21的前侧面下缘部21u不仅如上所述在从侧面看车身时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而且如图1以及图2所示形成在与前挡泥板63的挡泥板侧面下缘部63u大致相同的高度。其结果是,前罩21的前侧面下缘部21u和前挡泥板63的挡泥板侧面下缘部63u形成大致连续的线段,并作为进而与下侧罩28的上端缘部28p连续的线段而向车身后方延伸。即,X_X线和Y-Y线大致连续地形成。
[0045]另外,前侧面下缘部21u和挡泥板侧面下缘部63u即便在作为放大图的图2中具有一些偏移,在整体的侧视图中,如图1所示,从车身最前端部开始的挡泥板侧面下缘部63u和前侧面下缘部21u也是作为连续的线段能够识别的形状。另外,根据前叉17的伸缩,由挡泥板侧面下缘部63u形成的线段X-X以跨过由前侧面下缘部21u形成的线段Y-Y的方式移动,因此,在乘员坐在车座12上时,成为可以使X-X线和Y-Y线更接近的形状。另外,底侧罩24的前部上端部24p向上方延伸至与前侧面下缘部21u相距规定距离L1的位置。而且,挡泥板侧面下缘部63u位于该前部上端部24p和前侧面下缘部21u的上下位置之间。
[0046]以下,参照图3?图9详细说明前下罩30。
[0047]如图3所示,前下罩30在前罩21的下部从前轮18的上部侧方朝后方配置。该前下罩30具有由朝向车身方向凹陷的弯曲面形成的相向面30a (参照图4)以便允许前轮18的旋转。另外,前下罩30的两侧面的前缘部30f(参照图4)与底侧罩24的前缘24f连接,后端缘37e与底罩25的前端缘25f连接。
[0048]如图4以及图5所示,前下罩30设置有使与前轮18相向的相向面30a向车身前方鼓出的鼓出部34,另外,在鼓出部34的左右两侧,具有比鼓出部34更向车身后方具有弯曲面地鼓起的后部壁35、35。并且,设置有从该后部壁35、35向车身前方连续的前方上侧部31、31。该前方上侧部31、31作为使其前端侧的内面(相向面30a)朝向车身下方稍微扭歪的壁面而形成。
[0049]另外,鼓出部34以沿着从头管15朝向车身下方延伸的主框架51的方式向车身前方鼓出。该鼓出部34成为如下的倾斜面结构:与主框架51的倾斜对应地上端部分向车身最前方突出且随着趋向下方而向车身后方后退。
[0050]另外,在前下罩30的下部侧具有朝向车辆前方且下方鼓起的弯曲部36。形成有从该弯曲部36朝向车身后方大致水平地延伸的底面部37。并且,弯曲部36形成为在仰视时车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位于车身后方那样的弯曲形状。
[0051 ]另外,前下罩30在主视时如图3所示形成为使左右的前缘部30f、30f随着趋向下方而使间隔变窄。并且,从侧面看,前缘部30f是朝向车辆后方鼓起的弯曲形状,并且是在下端具有水平延伸出的底面部37的大致三角形(参照图1)。另外,从包括弯曲部36的相向面30a朝向底面部37形成有凹部38,该凹部38的车宽度中央侧相比车宽度外侧向车身后方凹陷。
[0052]这样形成的前下罩30可以将在前轮18周边从前方受到的行驶风fw高效地引导到车身下部。
[0〇5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前下罩30的固定通过利用固定部件80、80a、80b向多个孔30h、41h的紧固而被适当固定。
[005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前下罩30的左右的前缘部30f,形成有以在前罩21的前侧面下缘部21u与底侧罩24的前部上端部24p之间在车身罩20的外侧面露出的方式伸出的伸出部40。该伸出部40如图4所示具有朝向车身前方呈凸状地弯曲的伸出主体部40a。另外,伸出主体部40a以从前缘部30f朝向车身后方逐渐鼓起的方式突出。即,如图8所示,在水平截面形状中,形成为朝向车身前方变尖那样的形状。
[0055]在本实施方式中,脚踏板23具有向车身外侧大致水平地伸出且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脚踏部23b,从该脚踏部23b向车身上方立起地形成有下侧罩28。而且,该下侧罩28形成为与伸出部40相连。即,下侧罩28的前端缘部28f和伸出部40的后端缘部40r以相连而形成大致相同的车身罩外表面的方式连接。
[0056]在本实施方式中,伸出部40的外表面40s以相对于前罩21以及底侧罩24在车宽度方向上具有台阶地凹陷的方式形成。即,如图3以及图6所示,伸出部40的外表面40s在从车身前方看时,成为与前罩21的前侧面下缘部21u以及底侧罩24的前部上端部24p相比向车身中央侧凹陷的形状。
[0057]参照图7?图9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伸出部40的卡合结构。
[0058]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伸出部40在作为露出部分而形成的伸出主体部40a的上部侧、下部侧以及侧部侧这三个部位具有卡止部41、42、43。
[0059]作为第一卡合结构,在上部的卡止部41,朝向上下方向设置有螺纹孔41h。而且,安装螺钉80a拧入到该螺纹孔41h中。因此,前下罩30的伸出部40和下侧罩28(参照图9)连结。
[0060]作为第二卡合结构,在下部的卡止部42,朝向大致水平后方开设有大致矩形的卡合孔42h。而且,在底侧罩24的内侧设置的卡合突起24c被插入到该卡合孔42h中(参照图8)。在使该卡合突起24c和卡合孔42h卡合的状态下,底侧罩24和前下罩30经由安装螺钉80b连结。
[0061]作为第三卡合结构,如图7所示,在侧部的卡止部43,隔开规定间隔的两个突片40c在伸出部40的后端缘部40r的伸出部内侧40i朝向车辆后方延伸出。另外,在这两个突片40c的之间,在伸出部内侧40i形成有凹部40d。
[0062]另一方面,在下侧罩28上设置有与侧部的卡止部43对应的卡合结构。详细而言,在下侧罩28的前端缘部28f的内侧28i设置有位于两个突片40c之间的前端部突片28c。即,前端部突片28c以使其前端部分从伸出部内侧40i卡合于凹部40d的方式对应。因此,伸出部40和下侧罩28以突片40c以及前端部突片28c在相互的内侧突出的方式卡合。由此,伸出部40的后端缘部40r和下侧罩28的前端缘部28f卡住地被卡止。其结果是,能够以伸出部40的外表面40s和下侧罩外表面28s构成同一面的方式相连地连接。
[006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卡合结构在车宽度方向上与在车高度方向上被联结的第一卡合结构联结。这样,联结方向交叉,从而可以牢固地支承前下罩30。
[006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使前下罩30、下侧罩28以及底侧罩24的卡合部集中于伸出部40的结构。通过如上所述将多个卡合部汇集于伸出部40,其支承方向也处于多个方向,可以使经由伸出部40的前下罩30的支承更强。
[0065]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1的行驶而在前罩21以及前轮18的区域中流动的行驶风基本上在车身罩20表面从车身前方朝向后方流动。在此,例如,在车身下部侧,在前轮18的周围流动的行驶风fw生成沿着前下罩30的内侧流动的行驶风fw和沿着车身侧部流动的行驶风fws。
[0066]前下罩30的内侧的行驶风fw例如如图4以及图5所示,以从前轮18的上方以及左右两侧碰到前下罩30的方式流动,并沿着前下罩30的相向面30a向车身下部流动。
[0067]另外,在前轮18的侧方流动而在车身罩20的侧部流动的行驶风fws的一部分,如图3以及图6所示,在伸出部40的表面流动而向后方被引导。相对于该行驶风fws,伸出部40以朝向车身前方变尖的方式形成(参照图8),由此,行驶风fws的阻力小。另外,伸出部40位于其上侧的前罩21以及下侧的底侧罩24之间而形成为具有台阶的凹状(参照图6),因此,使行驶风fws通过伸出部40的表面向后方引导,从而形成沿着下侧罩28流动的行驶风。
[0068]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伸出部40以及下侧罩28形成为与前罩21不同的色彩。另夕卜,伸出部40以及下侧罩28相对于底侧罩24也以不同的色彩形成。
[0069]另外,伸出部40以及下侧罩28即便是相对于前罩21和底侧罩24不积极地改变其色彩而仅仅改变材质的结构,与改变了色彩的情况同样地,可以容易地识别车身罩20的表面部件。
[0070]如以上说明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结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