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09419发布日期:2021-03-19 10:45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塑料产品的表面分为外表面和内表面,在设计塑料模具的时候,一般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1.把产品的外表面放在模具的定模部分,把内表面放在动模部分。

2.如果有需要通过斜顶才能脱模的结构,一般是优先把需要使用斜顶结构才能脱模的表面放在动模,把不需要斜顶脱模的表面放在定模。

3.顶出系统和进浇系统分布在模具中的不同位置,顶出系统分布在动模部分,进浇系统分布在定模部分。

这种常规设计,对于比较特殊的塑料产品,比如内、外表面都需要通过斜顶或滑块才能脱模时,如果按照常规方法设计这类产品的模具,模具的结构非常复杂,制造难度很大。

如图1及2所示,某电器产品的塑料底座01外表面设有倾斜的支撑柱011,支撑柱011的内表面有一个带螺纹的内孔0111,塑料底座内表面有扣位012,还有若干筋位和螺柱,在这个产品的注塑模具中,外表面倾斜的支撑柱011需要以动模滑块的结构进行脱模,同时又要设计定模斜顶使支撑柱的内孔成形,内表面的扣位012必须以斜顶结构才能脱模,这些滑块和斜顶直接影响该产品塑料模具的结构,并决定该塑料模具制造的难度。如果按照正常的模具结构,在产品的外表面进浇,进浇位设在定模,在产品的内表面设置顶杆,顶杆设在动模,进浇系统和顶出系统分别属于定模和动模,按照这个思路设计模具,模具结构非常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其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注塑模具,其包括:

动模,其在使用时安装于注塑机的固定模板上;

定模,其在使用时安装于注塑机的移动模板上,并在与所述动模合在一起形成一成型腔;

顶出组件,其用于从所述成型腔内的工件内表面将所述工件顶出;

动模斜顶组件,其用于从所述成型腔内的工件内表面对所述工件进行侧抽芯;

滑块组件,其用于从所述成型腔内的工件外表面对所述工件进行侧抽芯;

定模斜顶组件,其用于从所述成型腔内的工件外表面对所述工件进行侧抽芯;

拉钩组件,其一端连接所述定模,另一端连接所述顶出组件,用于在所述动模和所述定模分开后,带动所述顶出组件移动,使所述顶出组件将动模上的产品顶出;

热流道进料系统,其设于所述动模,用于注塑进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动模包括动模座板、垫板、动模板和型芯,所述动模座板注塑机的固定模板连接,所述垫板设于所述动模座板两侧,所述动模板设于所述垫板上,所述型芯设于所述动模板,所述顶出组件设于所述动模座板和动模板之间,并沿注塑模具的开合模方向相对所述型芯移动,所述热流道进料系统贯穿所述动模座板和动模板与所述型芯上的进浇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定模包括定模座板、定模板和型腔,所述定模座板用于与注塑机的移动模板连接,所述型腔设于所述定模板,所述滑块组件和所述定模斜顶组件位于所述型腔内且与所述定模座板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顶出组件包括推板、顶杆固定板和顶杆,所述推板设于所述模座板和动模板之间且与所述拉钩组件连接,所述顶杆固定板设于所述推板,所述顶杆设于所述顶杆固定板,所述顶杆沿注塑模具的开模方向依次穿置于动模板和型芯,且伸入所述成型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动模斜顶组件包括动模斜顶滑座和动模插芯,所述动模斜顶滑座一端设于所述顶杆固定板,另一端设有斜顶杆“t”型滑槽,所述插芯与动模斜顶滑座连接的一端设有插芯“t”型滑块,所述插芯“t”型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斜顶杆“t”型滑槽,且与所述斜顶杆“t”型滑槽连接的面为斜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滑块组件包括斜锲、滑块、滑块限位块和斜锲导向块,所述斜锲与所述定模座板连接,用于随所述定模座板移动并带动所述滑块离开或进入所述型腔,所述滑块限位块设于所述定模板用于对所述滑块的移动距离进行限位,在所述滑块被所述滑块限位块限位时,所述定模板随所述定模座板移动,所述斜锲导向块与所述定模板连接,用于对所述斜锲进行导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斜锲上设有“t”型滑块,所述滑块上设有“t”型槽,所述“t”型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t”型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滑块限位块的数量有两个,两个滑块限位块相互靠近的面上设有限位台,滑块滑动于两滑块限位块之间,当滑块被滑块限位块上的限位台限位后,定模板随所述定模座板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定模斜顶组件包括斜杆、斜顶滑块和螺牙芯,所述斜杆一端与所述定模座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螺牙芯连接,所述斜顶滑块与所述斜杆连接,所述定模板上设有斜顶滑槽,所述斜顶滑块滑动于所述斜顶滑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拉钩组件包括第一拉钩和第二拉钩,所述第一拉钩与所述定模连接,其上设有拉钩限位槽,所述第二拉钩与所述顶出组件连接,其上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滑动于所述拉钩限位槽内;所述动模和所述定模合在一起时,所述限位柱位于所述拉钩限位槽的最上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注塑模具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注塑模具,动模在使用时安装于注塑机的固定模板上,定模在使用时安装于注塑机的移动模板上,把注塑模具倒装,将热流道进料系统和顶出组件排布在模具的同一侧,且全都放在动模部分,将动模斜顶组件和滑块组件放在定模部分,可以简化模具结构,降低模具的制造难度。

2、本实用新型的注塑模具,将热流道进料系统和顶出组件排布在模具的同一侧,进浇口在工件的内表面,顶出组件的作用点也在工件的内表面,可以保护工件的外观,提高工件外观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注塑工件的外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注塑工件的内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注塑模具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注塑模具的立体图;

图5为图3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注塑模具移去定模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注塑模具的顶出组件和动模斜顶组件的位置关系及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动模、11.动模座板、111.定位圈、112.热流道线槽、12.垫板、13.动模板、14.型芯、2.定模、21.定模座板、22.定模板、23.型腔、24.导向柱、3.顶出组件、31.推板、32.顶杆固定板、33.顶杆、34.顶出导柱、35.复位弹簧、4.动模斜顶组件、41.动模斜顶滑座、411.斜顶杆“t”型滑槽、42.动模插芯、421.插芯“t”型滑块、5.滑块组件、51.斜锲、511.“t”型滑块、52.滑块、521.“t”型槽、53.滑块限位块、531.限位台、54.斜锲导向块、541.斜锲导向槽、6.定模斜顶组件、61.斜杆、62.斜顶滑块、63.螺牙芯、7.拉钩组件、71.第一拉钩、711.拉钩限位槽、712.拉钩导向槽、72.第二拉钩、721.限位柱、8.热流道进料系统

本实用新型功能的实现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3至5,图3为本实施例的注塑模具的主视图;图4为本实施例的注塑模具的立体图;图5为图3的局部剖视图。如图所示,注塑模具包括动模1、定模2、顶出组件3、动模斜顶组件4、滑块组件5、定模斜顶组件6、拉钩组件7和热流道进料系统8,动模1在使用时安装于注塑机的固定模板上,定模2在使用时安装于注塑机的移动模板上,并在与动模1合在一起形成一成型腔;顶出组件3用于从成型腔内的工件内表面将工件顶出;动模斜顶组件4用于从成型腔内的工件内表面对工件进行侧抽芯;滑块组件5用于从成型腔内的工件外表面对工件进行侧抽芯;定模斜顶组件6用于从成型腔内的工件外表面对工件进行侧抽芯;拉钩组件7一端连接定模2,另一端连接顶出组件3,用于在动模1和定模2分开后,带动顶出组件3移动,使顶出组件3将动模1上的产品顶出;热流道进料系统8设于动模1,用于注塑进料。

请复阅图5,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动模1包括动模座板11、垫板12、动模板13和型芯14,动模座板11用于与注塑机的固定模板连接,其上设有定位圈111和热流道线槽112,垫板12设于动模座板11两侧,动模板13设于垫板12上且与动模座板11平行,型芯14设于动模板13,顶出组件3设于动模座板11和动模板13之间,并沿注塑模具的开合模方向相对型芯14移动,热流道进料系统8贯穿动模座板11和动模板13与型芯14上的进浇口连通。

请复阅图5,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定模2包括定模座板21、定模板22和型腔23,定模座板21用于与注塑机的移动模板连接,型腔23设于定模板22,滑块组件5和定模斜顶组件6位于型腔23内且与定模座板21连接。

请参阅图6,图6为本实施例的注塑模具移去定模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动模1与定模2之间设有导向柱24,导向柱24一端与定模座板21固定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定模板22、动模板13和垫板12并分别于定模板22、动模板13和垫板12套接。在动模1与定模2开模和合模的过程中,导向柱24随定模座板21沿模具开模和合模方向移动,可以保证模具开模和合模过程移动方向的线性。

请参阅图7,图7为本实施例的注塑模具的顶出组件和动模斜顶组件的位置关系及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顶出组件3包括推板31、顶杆固定板32、顶杆33和顶杆复位件,推板31设于模座板11和动模板13之间且与拉钩组件7连接,顶杆固定板32设于推板31,顶杆33设于顶杆固定板32,顶杆33沿注塑模具的开模方向依次穿置于动模板13和型芯14,且伸入成型腔内,顶杆复位件包括顶出导柱34和复位弹簧35,顶出导柱34一端与推板31固定连接,另一端贯穿动模板13,复位弹簧35套设于顶出导柱34上且位于动模板13和顶杆固定板32之间。开模使,在拉钩组件7的带动下,推板31沿顶出导柱34向型芯14移动,并将复位弹簧35压缩,顶杆33随推板31移动,并伸进成型腔,将成型腔内的工件顶出;之后,定模2停止动作,拉钩组件7不再施加作用力于推板31,复位弹簧37复位,并使顶杆33复位。

请复阅图7,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动模斜顶组件4包括动模斜顶滑座41和动模插芯42,动模斜顶滑座41一端设于顶杆固定板32,另一端设有斜顶杆“t”型滑槽411,插芯42与动模斜顶滑座41连接的一端设有插芯“t”型滑块421,插芯“t”型滑块421滑动连接于斜顶杆“t”型滑槽411,且与斜顶杆“t”型滑槽411连接的面为斜面。脱模时,动模斜顶滑座41随推板31向型芯14移动,由于斜顶杆“t”型滑槽411的限位,插芯“t”型滑块421沿斜顶杆“t”型滑槽411平移,并从工件内表面的卡扣脱模。

请复阅图6,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滑块组件5包括斜锲51、滑块52、滑块限位块53和斜锲导向块54,斜锲51与定模座板21连接,用于随定模座板21移动并带动滑块52离开或进入型腔23,滑块限位块53设于定模板22用于对滑块52的移动距离进行限位,在滑块52被滑块限位块53限位时,定模板22随定模座板21移动,斜锲导向块54与定模板22连接,用于对斜锲51进行导向。具体应用时,斜锲51上设有“t”型滑块511,滑块52上设有“t”型槽521,“t”型滑块滑动连接于“t”型槽,滑块限位块53的数量有两个,两个滑块限位块53相互靠近的面上设有限位台531,滑块52滑动于两滑块限位块53之间,开模时,斜锲51随定模座板21向远离动模1的方向移动,由于“t”型槽521的限位,滑块52发生平移,从型腔23滑出,并从工件上表面脱模,当滑块52被滑块限位块53上的限位台531限位后,滑块52不能在移动,此时在斜锲51的拉动下,定模板22随定模座板21移动,使型腔23与动模1分离进行脱模。合模时,斜锲51随定模座板21向靠近动模1的方向移动,由于“t”型槽521的限位,滑块52发生平移,并进入型腔23。

请复阅图6,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斜锲导向块54上设有与斜锲51适配的斜锲导向槽541,斜锲51连接于斜锲导向槽541,斜锲51随定模座板21移动的过程中,斜锲51在斜锲导向槽541内移动,可以保证斜锲51移动的线性,避免斜锲51发生摆动或偏移。

请复阅图5,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定模斜顶组件6包括斜杆61、斜顶滑块62和螺牙芯63,斜杆61一端与定模座板21连接,另一端与螺牙芯63连接,斜顶滑块62与斜杆61连接,定模板22上设有斜顶滑槽(图中未标示),斜顶滑块62滑动于斜顶滑槽。开模时,斜杆61随定模座板21移动移动,在斜杆61的带动下斜顶滑块62在斜顶滑槽内平移,并使斜杆61倾斜移动将螺牙芯63从工件外表面的支撑柱011的内孔0111内脱模。具体应用时,螺牙芯63只是为了使支撑柱011的内孔0111成型,所以螺牙芯63的硬度小于工件的硬度,将螺牙芯63从支撑柱011的内孔0111抽出时,螺牙芯63不会损伤支撑柱011的内孔0111的螺纹。

请复阅图4及6,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拉钩组件7包括第一拉钩71和第二拉钩72,第一拉钩71与定模2连接,其上设有拉钩限位槽711和拉钩导向槽712,拉钩导向槽712与拉钩限位槽711连通,第二拉钩72滑动连接于拉钩导向槽712且与顶出组件3连接,第二拉钩72上设有限位柱721,限位柱721滑动于拉钩限位槽711内;动模1和定模2合在一起时,限位柱721位于拉钩限位槽711的最上端。开模时,定模座板21带动第一拉钩71向开模方向移动,第二拉钩72沿拉钩导向槽712移动,限位柱721沿拉钩限位槽711滑动,当限位柱721滑动到拉钩限位槽711的最下方时,第二拉钩72开始随第一拉钩71滑动,顶出组件3开始随第二拉钩72向开模方向移动,并将工件顶出。

请复阅图5,以下以用本实施例的注塑模具注塑某电器产品的塑料底座01为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注塑模具的工作流程:

步骤一、动模1和定模2合模后,由动模1处的热流道进料系统8进料,进行注塑,待填充、保压、冷却等过程完成后,注塑模具再准备开模。

步骤二、注塑模具准备开启,注塑机带动定模座板21与定模板22首先分开,即在p1开模面处打开,此过程为:定模座板21向远离动模1的方向移动,并带动斜锲51和斜杆61移动,斜锲51沿斜锲导向块54向远离动模1的方向移动,由于“t”型槽521的限位,滑块52在两滑块限位块53之间平移,从型腔23滑出,并从塑料底座01外表面的支撑柱011一侧脱模,同时斜杆61带动下斜顶滑块62在斜顶滑槽内平移,并使斜杆61倾斜移动将螺牙芯63从塑料底座01外表面的支撑柱011的内孔0111内脱模;当滑块52被滑块限位块53上的限位台531限位后,滑块52不能在移动,此时,定模座板21与定模板22停止进一步分开,此时定模座板21带动滑块组件5和定模斜顶组件6离开塑料底座01,并与塑料底座01完全脱模,此过程中,定模座板21带动第一拉钩71一起移动,第二拉钩72沿拉钩导向槽712移动,限位柱721沿拉钩限位槽711滑动。

步骤三、注塑机带动定模座板21继续向远离动模1的方向移动,定模板22与动模板13分开,即注塑模具在p2开模面处打开,定模2与动模1完全分开后,塑料底座01留在动模1,此时,限位柱721滑动到拉钩限位槽711的最下方。

步骤四、注塑机带动定模座板21继续后退,定模座板21带动第一拉钩71一起后退,在拉钩限位槽711对限位柱721的作用下,第二拉钩72随第一拉钩71移动,第二拉钩72再带动推板31运动,并由推板31带动顶杆33、动模斜顶滑座41等一起运动,推板31沿顶出导柱34向型芯14移动,并将复位弹簧35压缩,顶杆33随推板31移动,并伸进成型腔,将成型腔内的塑料底座01顶出,同时动模斜顶滑座41随推板31向型芯14移动,由于斜顶杆“t”型滑槽411的限位,插芯“t”型滑块421沿斜顶杆“t”型滑槽411平移,并从塑料底座01内表面的卡扣012脱模,此时塑料底座01从型芯14上完全顶出而脱模。

步骤五、注塑机带动定模2进行复位,复位时,定模板22与动模板13先复位,然后使定模座板21与定模板22复位,即模具首先是p2处闭合,然后在p1处闭合,模具完全闭合后,开始下一个注塑周期。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