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y分子筛及其制备方法_3

文档序号:9853473阅读:来源:国知局
例和比较例分子筛分析结果。

[0048] 表6实施例2与比较例2催化剂不同反应温度考察试验。
[0049] 通过采用实施例1与比较例1催化剂在评价装置上的对比试验表明,采用本发明 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更好操作灵活性,提温过程中产品分布变化幅度较大,可以切换进 行多产石脑油和少产石脑油两种模式操作,同时,由于本发明采用特殊方法改性Y分子筛, 在提高分子筛外部酸性中心的同时,保留了分子筛内部的高硅铝比,酸性中心更少,提温过 程造成的二次裂化显著降低,因此,相对于比较例1催化剂,实施例1催化剂在提温过程中 氢耗增加幅度较小,更有利于装置的平稳操作。实施例2与比较例2催化剂的对比试验则 表明,实施例2催化剂具有更好的提温敏感性,当反应温度从372°C提高至380°C的过程中 大于350°C馏分转化率提高约15个百分点,而比较例2仅提高约7个百分点,相比比较例2 催化剂,实施例2催化剂表现出更大的操作空间。因此,总体来看本发明催化剂表现出很好 的提温敏感性、装置操作灵活性和较低的化学氢耗。
【主权项】
1. 一种改性Y分子筛,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性质:体相硅铝比为10-70,表面层硅铝 比疒30,表面层硅铝比低于体相硅铝比5~40,其中所述的表面层指分子筛外表面至内部 5~400nm的厚度范围,表面层原生于改性前的Υ分子筛晶粒;改性Υ分子筛晶胞常数为 2. 425~2. 455nm ;改性Y分子筛比表面积60(T900m2/g,孔容0. 20-〇. 70ml/g ;红外酸含量 0· 3~L 5mmol/g ;相对结晶度 60%~130%。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子筛,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层指分子筛外表面至内部 l(T200nm的厚度范围。3. -种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性Y分子筛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内容: (1)以NaY沸石为原粉进行铵盐离子交换反应;(2)对铵交换后的Y分子筛进行初次脱铝处 理;(3)步骤(2)得到的Y分子筛快速干燥处理;(4)快速干燥后的Y分子筛与液态或气态 的不饱和烯烃充分接触,然后在含氧气氛中进行积炭反应;(5)步骤(4)处理后的分子筛进 行第二次脱铝处理;(6)步骤(5)得到的Y分子筛经干燥、烧炭处理,得到改性Y分子筛。4.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铵盐离子交换过程如下: 以NaY沸石为原料在铵盐水溶液中,6(Tl2(TC下,交换1~3小时,交换次数为1~4次,得到交 换后的NaY沸石,Na 20含量小于3. 0% ;其中NaY沸石原料的硅铝比为3~6,氧化钠质量百分 含量6%~7% ;铵盐是氯化铵、硝酸铵、硫酸铵、醋酸铵或草酸铵中的一种或几种,铵盐水溶液 浓度 0· 3~6. Omol/L。5.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初次脱铝处理过程是水热处 理、酸处理、铝盐处理及氟硅酸铵处理过程中的一种或几种。6. 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水热处理过程是在自身水蒸气或通入水 蒸气的条件下,水热处理条件为:处理温度为40(T60(TC,压力为0. 01~0. 5MPa,处理时间为 1. 0-4. 0 小时。7. 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酸处理过程所用的无机酸和/或有机 酸是硫酸、盐酸、硝酸、柠檬酸、草酸或醋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无机酸和/或有机酸以H+计 为0. l~0.7mol/L,无机酸和/或有机酸与分子筛的液固质量比为3:1~30:1 ;酸处理温度 3(T80°C,处理时间为0. 5~3小时。8. 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铝盐处理过程所用的铝盐是氯化铝、硫酸 铝或硝酸铝中的一种或几种,铝盐浓度为〇. 〇5~2mol/L ;处理温度为5(T120°C,处理时间为 0. 5~3小时。9. 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氟硅酸铵处理过程如下:Y分子筛加水 配成液固质量比3 :1~6 :1的水混样,然后加入浓度为0. 3~1. 2mol/L氟硅酸铵水溶液,于 5(T80°C处理0.5~2小时,其中氟硅酸铵溶液加入量按照每100g分子筛需要纯氟硅酸铵 4~10g计。10.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快速干燥温度 10(r300°C,干燥时间为1~60分钟。11.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的不饱和烯烃是C2~C1(]的 正构或异构烯烃、二烯烃;气态不饱和烯烃与分子筛接触条件为:压力〇. 1~1. 〇MPa,接触时 间0. 1~2小时;液态不饱和烯烃与分子筛接触条件为:压力0. 1~1. OMPa,接触时间0. 5~4小 时,分子筛完全浸渍于液态烯烃中。12.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的含氧气氛为空气、氧 气与氮气的混合物或氧气与惰性气体的混合物中的一种,氧气在气相中的体积分数为 10%~100%〇13.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积炭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5(T50(TC, 反应时间为1~50小时。14.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第二次脱铝处理过程是 酸脱铝过程或氟硅酸铵脱铝补硅过程。15. 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酸脱铝过程为用无机酸和/或有机酸 处理步骤(4)得到的Y分子筛;无机酸或有机酸是硫酸、盐酸、硝酸、柠檬酸、草酸或醋酸中 的一种或多种,无机酸和/或有机酸的浓度以H+计为0. 4~2. Omol/L ;酸脱铝处理过程的液 /固质量比为3:1~30:1 ;处理温度6(Tl2(TC,处理时间为0. 5 ~3小时。16. 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氟硅酸铵脱铝补硅过程为将步骤(4)得 到的Y分子筛加水配成液固质量比3 :1~6 :1的水混样,然后加入浓度为0. 8~2. Omol/L氟硅 酸铵水溶液,于7(T120°C处理1~4小时,其中氟硅酸铵溶液加入量按照每100g分子筛需要 存氟硅酸铵9~30g计。17.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所述的烧炭处理条件为: 40(T60(TC下焙烧2~4小时。18.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3)、(4)和(5)采用如 下方式代替:将步骤(1)铵交换后的Y分子筛进行脱铝处理,干燥;在有机溶剂中浸渍,然后 快速干燥,干燥后进行碱脱硅处理。19. 按照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铝处理采用水热处理、酸处 理、铝盐处理或氟硅酸铵处理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20. 按照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水热处理过程是在自身水蒸气或通入 水蒸气的条件下,水热处理条件为:处理温度为40(T60(TC,压力为0. 01~0. 5MPa,处理时间 为1. 0-6. 0小时。21. 按照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酸处理过程中无机酸和/或有机酸以 H+计为0. 4~2. 0m〇l/L,无机酸和/或有机酸与分子筛的液固质量比为3:1~30:1 ;酸处理温 度6(Tl2(TC,处理时间为0. 5~3小时。22. 按照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铝盐处理过程所用的铝盐是氯化铝、硫 酸铝或硝酸铝中的一种或几种,铝盐浓度为〇. 〇5~2mol/L,处理温度为5(T120°C,处理时间 为0. 5~3小时。23. 按照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氟硅酸铵处理过程如下:Y分子筛加 水配成液固质量比3 :1~6 :1的水混样,然后加入浓度为0. 6~2. 0mol/L氟硅酸铵水溶液, 于7(T120°C处理1~4小时,其中氟硅酸铵溶液加入量按照每100g分子筛需要纯氟硅酸铵 9~30g计。24. 按照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处理过程:9(T30(TC干燥 2~10小时。25. 按照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选自链烷烃、石油醚、 四氯化碳、苯、甲苯、乙苯、二甲苯或乙苯中的一种或几种。26. 按照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浸渍方式采用过饱和浸渍,浸渍时间为 1~5小时。27. 按照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快速干燥温度为5(T30(TC,快速干燥时 间为1~60分钟。28. 按照权利要求18或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快速干燥温度高于有机溶剂沸 点,快速干燥时间为:Γ20分钟。29. 按照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脱硅处理过程使用的碱液为 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的水溶液,其中碱液的浓度为〇. lwt%~2wt% ;碱液处理温度5(T100 °C, 处理时间为0. 5~4小时,碱液/分子筛液固质量比为5:1~10:1。30. -种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性Y分子筛在多产柴油、多产化工原料及催化柴油加 氢转化的加氢裂化反应过程中的应用。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Y分子筛及其制备方法,具有如下性质:体相硅铝比为10~70,其中表面层硅铝比7~30,表面层硅铝比低于体相硅铝比5~40,其中所述的表面层指分子筛外表面至内部5~400nm的厚度范围;改性Y分子筛晶胞常数为2.425~2.455nm;改性Y分子筛比表面积600~900m2/g,孔容0.20~0.70ml/g;红外酸含量0.3~1.5mmol/g。本发明改性Y分子筛的制备方法如下:对铵交换后的Y分子筛进行初次脱铝处理,快速干燥,进行积炭反应,高温焙烧处理,然后经二次脱铝处理、干燥、烧炭处理,得到改性Y分子筛。本发明分子筛表面层的硅铝比要低于体相硅铝比,在加氢裂化反应过程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IPC分类】C10G47/20, B01J29/16
【公开号】CN105618115
【申请号】CN201410603747
【发明人】柳伟, 杜艳泽, 王凤来, 刘昶, 秦波, 张晓萍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公开日】2016年6月1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3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