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胞靶点肝x受体在制备治疗丙型肝炎病毒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110484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细胞靶点肝x受体在制备治疗丙型肝炎病毒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细胞靶点肝X受体在制备治疗或预防丙型肝炎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丙型肝炎病毒OfepatitiS C Virus, HCV)发现于1989年,它是引起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原体。目前全球约有1. 7亿人感染HCV。HCV感染呈世界性分布,感染率约有3%,其中每年新增病例300 400万。我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一般人群HCV阳性率为3. 2%。HCV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输血或血制品的传播、静脉吸毒传播、性接触和母婴传播等。HCV感染极易导致慢性化,只有20%左右的HCV感染者可自愈,而大约80%的急性感染者会发展成为慢性感染,其中20%的慢性感染者会在其后的5到10年终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HCV除了会影响肝脏之外,还会引起其他组织和器官的病变。例如混合型冷凝球蛋白血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和膜性增生性肾丝球肾炎。丙型肝炎病毒在分类学上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的肝病毒属(Hepacivirinae),为有包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组全长9. 4 9. 6Kb,由5'端非翻译区(5' nontranslated region, 5' NTR)、一个长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0RF)、3'端非翻译区(3' nontrnaslated region, 3' NTR)组成。HCV 的 ORF 编码一个约3010-3040个氨基酸的多聚蛋白前体,在宿主细胞蛋白酶和病毒自身编码的蛋白酶作用下,被切割后产生至少10种蛋白产物。分别为病毒的结构蛋白C、E1、E2、P7,主要构成HCV的衣壳和包膜;病毒的非结构蛋白NS2、NS3、NS4A、NS4B、NS5A、NS5B,在病毒蛋白的加工成熟和基因组复制中起关键作用。此外,在Core编码区发现一个移码阅读框,其编码的蛋白称为F蛋白,目前对其功能尚不清。第十一届国际HCV及其相关病毒专题讨论会(2004年)在之前基础上制定并通过了一个统一的HCV分类标准。根据此标准,HCV被分为6个主要的基因型(1、2、3、4、5、6)和若干个基因亚型。HCV的基因型分布存在比较显著地域性差异在美国和西欧的主要是Ia和Ib型,中东地区的埃及主要为4型,南非主要是5型,中非主要是I型和4型,东南亚主要是3型和6型。而在我国HCV Ib和2a基因型较为常见,其中以Ib型为主。HCV整个生活周期都在细胞质中完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I)吸附及侵入病毒表面蛋白和细胞受体结合,决定病毒粒子的嗜性和宿主特异性。HCV目前只能感染人和黑猩猩。人的肝细胞是主要的被感染细胞,其他被报道可感染的还有B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吸附及侵入的过程通过HCV包膜蛋白El、E2与HCV的受体分子结合来完成,这些陆续发现的受体包括⑶81、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清道夫受体SR-B1、Claudin-Uoccludin等,可能还存在其它新的受体。(2)病毒基因组释放HCV病毒粒子由网格蛋白介导内吞进入细胞,在低PH值诱导下,释放出核衣壳和基因组。(3)HCV多聚蛋白合成和加工HCV的正链基因组在5' NTR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介导下被翻译形成一个大的多聚蛋白,多聚蛋白前体被病毒和宿主蛋白酶切割后产生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4)病毒基因组的复制=HCV首先以正链RNA为模板合成负链,再以负链为模板合成正链。研究表明HCV复制发生在ER(内质网)上的膜网结构中。(5)病毒粒子的组装病毒核衣壳的组装通常包括衣壳蛋白的多聚化和核衣壳对基因组RNA的包装过程,最近研究表明HCV病毒粒子的组装可能是在细胞内的脂滴周围完成。(6)病毒粒子的成熟和释放HCV病毒粒子可能在内质网上出芽,然后通过高尔基体将成熟病毒粒子释放到细胞膜外。现阶段抗-HCV的治疗方法主要局限于聚乙二醇偶联的长效α干扰素(peg_IFN)和病毒唑(Ribavirin)的结合疗法。该疗法对HCV的治愈率只有40% (I型HCV感染者) 80% (2型HCV感染者),且疗程长,价格昂贵,副作用明显。当然,随着针对HCV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以HCV蛋白为祀点的药物不断涌现。Telaprevir与Boceprevir同属于直接抗病毒药物中蛋白酶抑制剂(PI),随着这两个直接抗病毒药物Telaprevir以及Boceprevir在2011年的陆续上市,丙型肝炎的标准治疗方案将有重大的改进。但是目前尚无有效疫苗预防HCV感染。因此,·HCV感染仍然是目前危害全球人口健康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肝X受体(liver X receptor)是核受体超家族转录因子的一员,属于类甲状腺素受体的第一亚家族,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类法尼醇X受体、视黄醇X受体有密切的联系。肝X受体的激素为氧化固醇,是胆固醇代谢的感受器。同时它还在脂肪形成、糖代谢、免疫与炎症反应等环节起到调节作用。肝X受体有两个亚型被分辨出来,分别是肝X受体α与肝X受体β,根据核受体命名规则这两个亚型分别被命名为NR1H3 (LXR α )与NR1H2 (LXR β )。肝X受体的两个亚型在1994、1995年间先后被分离出来。这两个亚型核受体结构相同,DNA结合域与配体结合域中有77%的氨基酸序列保持一致。肝X受体α主要在肝脏组织细胞中表达,胰脏、脾脏与小肠中也有所发现,而肝X受体β则可在全身各处细胞中检测到。在细胞内,肝X受体的配体为胆固醇衍生物的氧化物,一些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如GW3965和Τ0901317也可作为配体激活肝X受体。GW3965的中文名是3-[3-[[[2_氯-3-(三氟甲基)苯基]甲基](2,2_联苯基乙基)氨基]丙氧基]苯乙酸盐酸盐,筛选自三元胺类化合物库;T0901317的中文名是N-(2, 2, 2-二氣乙基)-N-[4-[2, 2, 2-二氣-1-轻基-1-( 二氣甲基)乙基]苯基]-苯磺酰胺。目前没有以LXR作为靶点在筛选抗丙型肝炎病毒药物方面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是在于提供了一种细胞靶点肝X受体在制备治疗或预防丙型肝炎病毒药物中的应用。LXR激动剂GW3965和T0901317在无毒性范围内能够有效地抑制丙型肝炎病毒的进入,可进一步开发为治疗或预防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疾病的药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更为重要的应用是可以筛选以LXR为靶点的各种抗丙型肝炎病毒药物,为治愈治疗丙型肝炎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和途径。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肝X受体作为制备治疗或预防丙型肝炎病毒药物靶点的应用。其步骤是通过对一系列化合物进行抗丙型肝炎病毒活性筛选,发现了以肝X受体(LXR)为靶标的两种激动剂GW3965和T0901317均有显著的抗丙型肝炎病毒的活性,因此证实了 LXR可以作为有效的筛选抗丙型肝炎病毒药物的靶标。
LXR激动剂GW3965的中文名是3-[3-[[[2-氯-3-(三氟甲基)苯基]甲基](2,
2-联苯基乙基)氨基]丙氧基]苯乙酸盐酸盐,具有结构式I所示的结构式
权利要求
1.一种细胞靶点肝X受体在制备治疗或预防丙型肝炎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细胞靶点肝X受体在制备治疗丙型肝炎病毒药物中的应用,具体为一个可用于筛选抗丙型肝炎病毒药物的细胞靶点。所述的细胞靶点是肝X受体(liverXreceptor,LXR)。其激动剂GW3965和T0901317在体外的抗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中,有显著的抗丙型肝炎的活性。一种细胞靶点肝X受体可用于筛选治疗丙型肝炎病毒的药物。因此,本发明涉及的细胞靶点LXR可以作为新的抗丙型肝炎病毒靶点进行药物开发,为治疗和治愈丙型肝炎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和手段。
文档编号G01N21/64GK103063840SQ20111031674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8日
发明者陈绪林, 曾晶, 廖庆姣, 吴阳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