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元件的封装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25448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半导体元件的封装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半导体元件的封装模组。
其中所述封装基板1通常是多层金属(4层或6层)基板,其包含第一表面1a与第二表面1b,更包含复数个导电塞(via)6与复数个焊接垫(solderpads)7。所述半导体元件2具有复数个金属垫(die Pads),在封装制程中首先在该金属垫形成突块下金属膜(Under Bump Metallurgy;UBM)(未免图形过于复杂,未显示在图上),再形成突块3,再将所述半导体元件2粘着在所述封装基板1的第一表面1a上。所述填隙层4系用以加强所述半导体元件2和封装基板1间的机械粘着强度。所述焊接球5系位于所述封装基板1的第二表面1b的焊接垫7上。
上述习知封装模组具有下列的缺点1、习知的封装模组在其制作过程时,必须先在该金属垫形成突块下金属膜(UMB),再形成突块,再将所述半导体元件粘着在所述封装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其中形成突块下金属膜与突块都是成本很高的制程。
2、其封装基板通常是多层金属(4层或6层)基板,其制作成本很高。
3、对于用以进行电性量测的侦测卡(probe card)而言,适用于有突块的半导体元件的侦测卡的成本较高。由上述三点可以得知,习知的覆晶封装因为必须制作突块下金属膜与突块,使得封装模组的制造成本大幅提高,相对地降低产品的竞争力。
4、因为其使用多层的封装基板,这些封装基板大多为有机材质(organicmaterial),其热膨胀系数通常高达18ppm/℃,远高于矽半导体元件的4ppm/℃。此一热膨胀系数的不同造成温度循环可靠度(temperature-cyclereliability)的威胁,特别是对于大面积的半导体元件更是严重。
因此,如何开发出一种全新的半导体元件的封装模组,以大幅降低制造成本并提升良率,便成为半导体封装产业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具有复数个半导体元件的封装模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半导体元件的封装模组,其包含一封装基板,其包含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封装基板更包含复数个贯穿并连接其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的金属导电塞;一半导体元件,其位于所述封装基板的第一表面;该半导体元件更包含有复数个金属垫,其中每一金属垫皆连接至一个所述金属导电塞;一金属连接层,其位于该封装基板的第二表面;所述金属连接层包含复数条金属导线与复数个接触垫,其中每一金属导电塞皆连接至一个所述金属导线。
其中所述封装基板系由热膨胀系数与所述半导体元件相近的绝缘材质所组成。
其中更包含一胶质层,其位于所述封装基板的第一表面,用以将所述封装基板与半导体元件粘合;所述胶质层具有粘着性,其热膨胀系数小于15ppm/℃。
其中更包含一金属层,其位于该封装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并且覆盖所述半导体元件。
其中更包含一绝缘层,其位于该封装基板的第二表面并覆盖所述金属导线。
其中在每一所述接触垫上更包含一焊接球。
其中所述的封装基板可采用半透明材料或不透光材料制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1、本实用新型的封装模组在制造时,不须制作突块下金属膜(UBM)与突块(bump),可大幅降低其制造成本。
2、本实用新型的封装基板不须使用多层金属(4层或6层)基板,可大幅降低其成本。
3、本实用新型的半导体元件不须形成突块,因此不须使用成本较高的电性量测的侦测卡(probe card),可降低电性量测的成本。
4、因本实用新型的封装基板可选用与半导体元件的热膨胀系数接近的材质,可大幅提升其温度循环可靠度(temperature-cycle reliability)。
5、其位于该封装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并且覆盖所述半导体元件与胶质层的金属层,可形成一电磁屏蔽以防止静电破坏半导体元件,可增强散热功能,并可防止湿气入侵。
6、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胶质层不似习知技艺的填隙层需要填隙,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胶质层可选用粘滞系数较高的材质,可增强封装模组的防湿气效果。
7、因本实用新型的封装基板可选用热膨胀系数较低的材质,可大幅提升其尺寸大小的稳定度。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揭露的半导体元件的封装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揭露的半导体元件的封装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所揭露的半导体元件的封装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所揭露的具有复数个半导体元件的封装模组(multi-chip module)的剖面示意图。
图6A-图6F为本实用新型中半导体元件的封装模组的制作方法的剖面示意图。
图号说明1封装基板1a第一表面1b第二表面2半导体元件 3突块 4填隙层5焊接球 6导电塞 7焊接垫10封装基板 10a第一表面 10b第二表面11导电塞通孔 12金属导电塞 20半导体元件22金属垫 30胶质层 40金属连接层40a金属导线 40b接触垫 42金属层50绝缘层 70焊接球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先参考图2,其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揭露的半导体元件的封装模组的剖面示意图。所述半导体元件的封装模组包含一封装基板(substrate)10、一半导体元件20、一胶质层(glue)30、一金属连接层(interconnect layer)40、以及一绝缘层(insulating layer)50。
所述封装基板10包含第一表面10a及第二表面10b,其系由热膨胀系数(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与所述半导体元件20相近的半透明或不透光的绝缘材质所组成(例如由矽(silicon)所构成的半导体元件20的热膨胀系数约为4ppm/℃)。所述封装基板10更包含复数个贯穿并连接其第一表面10a及第二表面10b的金属导电塞12,该金属导电塞12的直径介于10微米(micro-meter)至100微米之间。
所述半导体元件20位于所述封装基板10的第一表面10a,其包含有复数个金属垫22,其中每一金属垫22皆连接至一个所述金属导电塞12。
所述胶质层30用以将所述封装基板10与半导体元件20粘合,其系由具有强粘着性、强硬度、低热膨胀系数(小于15ppm/℃)与低湿气吸收度等特性的物质所组成,例如环氧复合物(epoxy compounds)、复硫亚氨复合物(polyimide compounds)等等。
所述金属连接层40位于该封装基板10的第二表面10b,其包含复数条金属导线40a、复数个接触垫40b与复数个导电塞垫(via Pads)(位于导电塞外围,未免图形过于复杂,未显示在图上)。其中每一金属导电塞12皆连接至一个所述金属导线40a;所述接触垫40b系做为本封装模组与其他电路板或探针的接触之用。
所述绝缘层50又称为防焊层(solder mask),其位于该封装基板10的第二表面10b并覆盖金属导线40a,用以保护所述金属导线40a。
接下来请参见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半导体元件的封装模组更包含一金属层42,其位于该封装基板10的第一表面10a上并且覆盖所述半导体元件20与胶质层30,可形成一电磁屏蔽以防止静电破坏半导体元件20,亦可增强封装模组散热功能,并可防止湿气入侵半导体元件20。本实施例的其他元件及其连接关系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未免篇幅过长不再赘述。
接下来请参见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所述半导体元件的封装模组更包含复数个焊接球(solder balls)70,其位于该封装基板10的第二表面10b,并附着在所述接触垫40b之上。所述焊接球70通常由锡合金所组成,可做为焊接之用。本实施例的其他元件及其连接关系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未免篇幅过长不再赘述。
接下来请参考图5,其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所揭露的半导体元件的封装模组的剖面示意图。所述半导体元件的封装模组包含一封装基板10、复数个半导体元件20、一胶质层30、一金属连接层40、以及一绝缘层50。
所述封装基板10包含第一表面10a及第二表面10b,其系由热膨胀系数与所述半导体元件20相近的半透明或不透光的绝缘材质所组成(例如由矽所构成的半导体元件20的热膨胀系数约为4ppm/℃)。所述封装基板10更包含复数个贯穿并连接其第一表面10a及第二表面10b的金属导电塞12。
所述复数个半导体元件20位于所述封装基板10的第一表面10a,每一半导体元件20皆包含有复数个金属垫22,其中每一金属垫22皆连接至一个所述金属导电塞22。另外所述胶质层30、金属连接层40、与绝缘层50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未免篇幅过长不再赘述。另外,本实施例亦可如第一实施例般加上金属层42以防止静电破坏半导体元件20,同时增强散热功能,并防止湿气入侵;本实施例亦可如第三实施例般在每一接触垫40b之上加上焊接球,以做为焊接之用。
因本实施例的封装模组包含复数个半导体元件20,因此可形成一多晶粒模组(multi-chip module;MCM)。
本实用新型的封装模组可通过下述方法制得,请先参考图6A,首先提供一封装基板10,其包含第一表面10a及第二表面10b,接着在该封装基板10的第一表面10a上,于预定粘贴半导体元件之处形成一层胶质层(glue)30,再进行一道预固化制程(pre-cure process),图6A所显示系本实用新型第一、第二、及第三实施例的制程剖面示意图,至于第四实施例关于MCM的制程,其所形成的胶质层30亦必须位于预定粘贴各个半导体元件之处。因第四实施例的制程步骤与第一、第二、及第三实施例的步骤完全相同,因此图6A-图6F将仅针对第一、第二、及第三实施例的制程剖面进行描绘。
所述封装基板10系由半透明或不透光的绝缘材质所组成,其热膨胀系数与欲进行封装制程的半导体元件相近,可使封装模组的热预算(thermalbudget)大幅提高。例如欲进行封装制程的半导体元件系由矽所构成,则封装基板10选取热膨胀系数近4ppm/℃的材质,例如陶瓷板(ceramic platelet)等等。所述胶质层30系用以将所述封装基板10与半导体元件粘合,其系由具有强粘着性、强硬度、低热膨胀系数(小于15ppm/℃)与低湿气吸收度等特性的物质所组成,例如环氧复合物(epoxy compounds)、复硫亚氨复合物(polyimide compounds)等等。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胶质层30不似习知技艺的填隙层需要填隙,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胶质层30可选用粘滞系数较高的材质,可增强封装模组的防水效果。所述胶质层30可为液体型态(liqud form)或贴布型态(tape form),若为液体型态,则可利用涂布、网印、喷印等方法将其固定在该封装基板10上;若为贴布型态,则可利用粘贴等方法将其固定在该封装基板10上。之后再进行一道预固化制程(pre-cure process)。
接下来请参考图6B,利用光学照相机进行对准与定位,将半导体元件20固定在封装基板10第一表面10a的胶质层30上。该半导体元件20必须被确实压紧在胶质层30上,并伴以一道固化制程(cure process)将其固化。所述半导体元件20包含有复数个金属垫22,粘贴在封装基板10第一表面10a的胶质层30上。
接下来请参考图6C,在进行雷射钻孔制程(laser drilling process)之前,首先进行对准程序(alignment),以确保后续的雷射钻孔制程可确实对准所述半导体元件20的每一个金属垫22。若封装基板10系采用半透明材质,则对准程序可利用光学照相机(CCD camera)由封装基板10的第二表面10b拍摄;若封装基板10系采用不透光材质,则对准程序可利用X射线照相机由封装基板10的第二表面10b拍摄。在运用对准程序以确定所述半导体元件20的每一个金属垫22的位置后,利用雷射钻孔制程由第二表面10b对封装基板10进行钻孔,针对每一金属垫22均在该封装基板10上形成一个导电塞通孔(viahole)11,并使每一导电塞通孔11皆能对准其所对应的金属垫22。该雷射钻孔制程不但必须将该封装基板10完全贯穿,亦必须将导电塞通孔路径上的胶质层30与金属垫22上的薄金属层及金属氧化层去除,以期降低将来形成的金属导电塞的电阻值。所述导电塞通孔11的直径介于10微米(micro-meter)至100微米之间。
该雷射钻孔制程可选用任何型态的短脉冲雷射,并且适度地调整其能量,使得多次雷射照射才将该封装基板10完全贯穿。如此做法的优点在于可降低钻孔过程微小裂痕(micro-cracking)得产生,并使得导电塞通孔11的内壁轮廓更为平整。
接下来请参考图6D,先进行一道清洁制程(cleaning process),接着利用物理沉积法(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PVD)、化学汽相沉积法(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或电镀法在所述封装基板10的第二表面10b形成一层金属层42,同时将每一导电塞通孔11填满而形成复数个金属导电塞12,其中每一个金属导电塞12并连接至一个半导体元件20的金属垫22。
所述清洁制程可为离子体清洁制程(plasma cleaning process)、化学蒸气清洁制程、或化学液清洁制程,系用以清除掉落于封装基板10的第二表面10b上与导电塞通孔11内的碎屑(包含源自胶质层30的有机物与源自封装基板10的无机物)与污染物(contamination)。所述金属层42可为单一铜层,亦可为Ti、W、TiN、TiW、TaN等薄粘着层(glue layer)与铜层的复层(compositelayer)结构。
在形成金属层42与金属导电塞12的制程中,亦可选择在封装基板10的第一表面10a与半导体元件20上亦形成金属层42,如此便形成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此位于封装基板10的第一表面10a的金属层42覆盖半导体元件20,可形成一电磁屏蔽以防止静电破坏(ESD damage)半导体元件20,可增强散热功能,并可防止湿气入侵。
接下来请参考图6E,利用微影制程(photo lithographic process)与蚀刻制程(etching process),于所述封装基板10的第二表面10b形成金属连接层(interconnect layer)40,其包含复数条金属导线40a、复数个接触垫(landpads)40b与复数个导电塞垫(via pads)(位于导电塞外围,未免图形过于复杂,未显示在图上)。其中每一金属导电塞12皆连接至一个所述金属导线40a,而该金属导电塞12连接至其所对应的半导体元件20的金属接触垫22;所述接触垫40b系做为本封装模组与其他电路板或探针的接触之用。
其中所述微影制程系先在所述封装基板10的第二表面10b涂布一层光阻(photo resist),再利用光罩(photo mask)进行曝光,接着运用显影技术以形成光阻图案。该光阻图案在接下来的蚀刻制程中做为硬式护罩(hardmask)。所述蚀刻制程系利用离子体蚀刻(plasma etching)技术或湿蚀刻(wet etching)技术,透过所述光阻图案对金属层42进行蚀刻,以形成所述金属连接层40。
接下来请参考图6F,首先利用喷洒(spray coating)或网印(screenprinting)技术在所述封装基板10的第二表面10b上形成一层绝缘薄膜,利用微影制程(photo lithographic Process)与蚀该制程(etching Process),于所述封装基板10的第二表面10b上形成一绝缘层(insulating layer)50,其又称为防焊层(solder mask),系用以保护所述金属导线40a。
因所述绝缘薄膜系属可感光材质,因此本微影制程不需先行涂布光阻,可直接利用光罩进行曝光,在运用蚀刻制程便可形成所述绝缘层50。最后可再进行一道固化制程(cure process)以强化所述绝缘层50,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半导体元件的封装模组的制程即告完成。
此外,亦可在每一接触垫40b上形成一个焊接球(solder ball)70(烦请参见图4),其通常由锡的合金所组成,可做为焊接之用,如此便完成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制程。另外,亦可在每一接触垫40b上形成有机的抗氧化膜(organic anti-oxidation film),可保护所述接触垫40b避免氧化。
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半导体元件的封装模组具有如下的优点1、本实用新型不须制作突块下金属膜(UBM)与突块(bump),可大幅降低封装制程的成本。
2、本实用新型的封装基板不须使用多层金属(4层或6层)基板,可大幅降低封装制程的成本。
3、本实用新型的半导体元件不须形成突块,因此不须使用成本较高的电性量测的侦测卡(probe card),可降低电性量测的成本。
4、因本实用新型的封装基板可选用与半导体元件的热膨胀系数接近的材质,可大幅提升其温度循环可靠度(temperature-cycle reliability)。
5、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揭露的金属层,其位于该封装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并且覆盖所述半导体元件与胶质层,可形成一电磁屏蔽以防止静电破坏半导体元件,可增强散热功能,并可防止湿气入侵。
6、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胶质层不似习知技艺的填隙层需要填隙,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胶质层可选用粘滞系数较高的材质,可增强封装模组的防湿气效果。
7、因本实用新型的封装基板可选用热膨胀系数较低的材质,可大幅提升其尺寸大小的稳定度。
8、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所揭露者为LGA(land grid array)制程,另可轻易转换成PGA(pin grid array)制程、CGA(column grid array)制程BGA(ball grid array)制程。
9、可利用习知的增生技术(build-up process)在本实用新型的封装模组的结构下,在封装基板10的第二表面10b形成增生层(build-up layer),以形成具有多层金属导电层(multi-layer interconnect)的半导体封装模组。
以上所述系利用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且熟知此技艺的人士亦能明了,适当而作些小的改变与调整,仍将不失本实用新型的要义所在,亦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半导体元件的封装模组,其包含一封装基板,其包含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半导体元件,其位于所述封装基板的第一表面;一金属连接层,其位于该封装基板的第二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基板更包含复数个贯穿并连接其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的金属导电塞;所述半导体元件的数目至少为一个;并且每一半导体元件更包含有复数个金属垫,其中每一金属垫皆连接至一个所述金属导电塞;所述金属连接层包含复数条金属导线与复数个接触垫,其中每一金属导电塞皆连接至一个所述金属导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元件的封装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基板系由热膨胀系数与所述半导体元件相近的绝缘材质所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元件的封装模组,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胶质层,其位于所述封装基板的第一表面,用以将所述封装基板与半导体元件粘合;所述胶质层具有粘着性,其热膨胀系数小于15pp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元件的封装模组,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金属层,其位于该封装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并且覆盖所述半导体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元件的封装模组,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绝缘层,其位于该封装基板的第二表面并覆盖所述金属导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元件的封装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每一所述接触垫上更包含一焊接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元件的封装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装基板可采用半透明材料或不透光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一种半导体元件的封装模组,该模组包含一封装基板、一半导体元件与一金属连接层。所述封装基板包含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更包含复数个贯穿并连接其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的金属导电塞。所述半导体元件位于所述封装基板的第一表面,其更包含有复数个金属垫,其中每一金属垫皆连接至一个所述金属导电塞。所述金属连接层位于该封装基板的第二表面,其包含复数条金属导线与复数个接触垫,其中每一金属导线皆连接至一个所述金属导电塞。本实用新型可大幅降低封装模组的成本。
文档编号H01L23/12GK2550902SQ0223030
公开日2003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02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02年3月29日
发明者钱家锜 申请人: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