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元件的安装结构体及半导体元件的安装方法

文档序号:6889992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半导体元件的安装结构体及半导体元件的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元件的安装结构体及半导体元件的安装方法, 其中,通过突起电极对半导体元件的元件电极与基板的基板电极进行连 接,并且在上述半导体元件与上述基板之间配置密封粘接用树脂,从而将 上述半导体元件安装到上述基板上。
背景技术
作为电子器件在利用与以往的半导体封装相比能大幅度缩小安装面
积的裸片(bare chip)安装的情形中,使半导体芯片(半导体元件)的电 路形成面与基板的电路形成面对置并通过隔着由金等金属形成的凸块(突 起电极)重叠来获得导通的面朝下(facedown)安装,相比于使基板的电 路形成面与半导体芯片的电路形成面的相反侧的面对置并通过引线结合 引出金属细线来连接两端子的面朝上(faceup)安装,半导体芯片及其安 装结构体整体能够进一步小型化,因此被广泛利用。
在此,图15中表示这样的以往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501的示 意俯视图,图16中表示图15的安装结构体501中的A—A线剖视图。如 图15和图16所示,在具有大致方形的形状的半导体芯片2的下表面侧即 电路形成面上形成有多个作为元件电极的焊盘3,在作为基板4的上表面 侧的电路形成面上形成有多个基板电极5。各个焊盘3和基板电极5通过 在焊盘3上独立形成的突起电极即凸块6独立地电连接。另外,在半导体 芯片2与基板4之间,作为密封粘接用的绝缘性树脂填充配置有底层填料 7,由此,以各个焊盘3、基板电极5和凸块6被密封的状态形成了半导体 芯片2和基板4被粘接起来的安装结构体。
这样的安装结构体例如可通过使半导体芯片2的各个焊盘3上形成的 凸块6与表面贴附有片状的底层填料7的基板4对置,然后实施隔着底层 填料7将半导体芯片2按压到基板4的所谓的压片工序来形成。尤其是,在这样的以往的压片工序中,能够同时进行向半导体芯片2与基板4之间
填充配置底层填料7、隔着凸块6使半导体芯片2的焊盘3与基板4的基 板电极5电连接,从简化工序和缩短时间的方面来看是有效的,因此被广 泛利用。
专利文献1:特开2000 — 188362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2 — 134558号公报
近年,为了实现半导体封装的小型、低成本化,以芯片内部布线的微 细化为目的的芯片内部的绝缘材料的低介电常数化正在发展。关于这样的 低介电常数的树脂材料(以下称为"Low-k材料"),在介电常数降低的同 时伴随着其机械强度的脆弱化,在半导体芯片的安装工序中,有可能发生 由L o w- k材料的脆弱性引起的半导体芯片的内部破损。
这里,关于Low-k材料,利用图19所示的半导体芯片的示意剖面图 进行说明。如图19所示,半导体芯片2具备硅(Si)层511、在硅层511 上由Low-k材料形成的Low-k层512、在Low-k层512上形成且主要形成 布线的布线层513、在布线层513上由Si02或SiN,形成的绝缘层514。此 外,Low-k层512和布线层513例如层叠多个薄膜层而形成。另外,配置 成在绝缘层514的表面露出多个焊盘3,对各个焊盘3与硅层511进行电 连接的多个通孔电极515按照贯通Low-k层512和布线层513的方式形成。 这样的Low-k层512形成为厚度比作为半导体芯片2的主体部分的硅层 511薄的薄膜,并且如上所述,具有介电常数低且机械强度比其他层脆弱 的特点。由于这样的Low-k层512的机械强度的脆弱性,有可能发生例如 Low-k层512中产生裂缝516或在Low-k层512处发生界面剥离等导致的 半导体芯片的内部破损。
一般,半导体芯片的热膨胀系数与底层填料或基板的热膨胀系数相比 极小,因安装时的加热处理或冷却处理所产生的各构件的热膨胀差或热收 缩差,在半导体芯片的各部分尤其是方形的半导体芯片的角部会产生大的 拉伸负荷。例如,假设半导体芯片的热膨胀率为1,则底层填料的热膨胀 率为40 50ppm、基板的热膨胀率为5 20ppm。另外,在半导体芯片的 安装工序中,例如,由于在安装了半导体芯片后的基板的割断工序、即多 块成型基板的割断工序或实施向基板的背面添加焊料球的工序等时所产生的机械负荷,基板会发生挠曲,对半导体芯片的负荷增大。
为了减轻这些负荷,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如图17的示意说明图所示, 在半导体元件的安装结构体601中采用了下述结构,g卩,在基板4的表面
形成槽部610,该基板4位于半导体元件2的周围形成的填充剂(底层填 料)607的凸缘部(扩边部)607a的下部,向该槽部610中也填充填充剂 607,即用填充剂填满槽部610。在这样的结构中,槽部610中填充的填充 剂607起到锚固作用,提高了填充剂607与基板4的粘接强度。g卩,采用 了借助填充剂使基板4牢固地保持半导体元件的外周端部的结构。
另外,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如图18所示,在半导体元件的安装结构 体701中采用了下述结构,g卩,通过在半导体元件2的角部的侧面与底层 填料707之间设置加强构件(树脂)711,从而由该加强构件711分散所 作用的应力。
但是,在专利文献l的半导体元件的安装结构体601中,由于采用了 为提高填充剂607与基板4的接合力而向半导体元件2的安装区域的周围 形成的槽部610内可靠地填充填充剂607的结构,因此,凸缘部607a处 配置的填充剂607的量变多,存在凸缘部607a的扩展区域扩大的趋势。 因此,难以充分降低由各部件的热膨胀差或热收缩差引起的拉伸负荷,尤 其是对薄型化的半导体元件施加应力负荷(拉伸负荷)会发生剥离引起的 元件破损。这里,剥离是指在半导体元件中与底层填料(树脂或填充剂) 接触的部分从半导体元件主体分离的现象。
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半导体元件的安装结构体701中,为了缓和应 力而使用了两种树脂,因此其制造工序变得复杂。进而,对于薄型化的半 导体元件2而言,还存在难以配置加强构件711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半导体元件的安装结构体 及其安装方法,借助突起电极连接半导体元件的元件电极和基板的基板电 极,并且在上述半导体元件与上述基板之间配置密封粘接用树脂,将上述 半导体元件安装到上述基板上,由此,减轻因安装时的加热处理或冷却处 理而产生的各构件的热膨胀差和热收縮差、以及相对于安装后的机械负荷
6的基板的挠曲所导致的半导体元件周边部分产生的负荷,能够避免半导体 元件的安装结构体的内部破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按以下方式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半导体元件的安装结构体,其特征 在于,具备具有多个元件电极的半导体元件;具有多个基板电极的基板; 对上述各个元件电极和基板电极进行连接的多个突起电极;密封粘接用树
脂,其配置在上述半导体元件与上述基板之间,以对上述各个元件电极、 基板电极和突起电极进行密封,并对上述半导体元件与上述基板进行粘
接;和凹部,其形成在上述基板的电极形成面上与上述半导体元件的外周 端部对置的位置,且在内侧的一部分配置有上述密封粘接用树脂。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提供一种具有下述特征的第一方式所述的半 导体元件的安装结构体,在上述基板上形成的上述凹部,是通过在其内侧 配置上述树脂来限制上述树脂向上述基板的与上述半导体元件对置的区 域外扩展的扩展区域的树脂扩展区域限制用凹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提供一种具有下述特征的第一方式所述的半 导体元件的安装结构体,上述凹部形成为包括上述基板的比与上述半导体 元件对置的区域的外周端部靠内侧的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式,提供一种具有下述特征的第一方式所述的半 导体元件的安装结构体,上述凹部具有按照向上述基板的与上述半导体元 件对置的区域的周围变深的方式倾斜的内底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式,提供一种具有下述特征的第一方式所述的半 导体元件的安装结构体,在上述基板的与上述半导体元件对置的区域的中 心形成有比上述凹部的开口端部隆起的隆起部,从上述隆起部到上述凹部 的内底部设置有下降梯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式,提供一种具有下述特征的第一方式 第五方 式中任一方式所述的半导体元件的安装结构体,在与具有大致方形的形状 的上述半导体元件的角部对置的位置形成的上述凹部,形成为其内侧的容 积比其他位置形成的上述凹部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式,提供一种具有下述特征的第一方式 第五方 式中任一方式所述的半导体元件的安装结构体,在上述基板的与上述半导体元件对置的区域的外周端部形成有多个上述凹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式,提供一种具有下述特征的第一方式 第五方 式中任一方式所述的半导体元件的安装结构体,在上述基板的与上述半导 体元件对置的区域的外周端部的整周连续形成有上述凹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式,提供一种具有下述特征的第一方式 第五方
式中任一方式所述的半导体元件的安装结构体,在与具有大致方形的形状 的上述半导体元件的角部对置的位置形成的上述凹部,形成为具有比其他 位置形成的上述凹部深的内底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式,提供一种具有下述特征的第四方式所述的半
导体元件的安装结构体,在与具有大致方形的形状的上述半导体元件的角 部对置的位置形成的上述凹部,形成为具有倾斜角度比其他位置形成的上 述凹部的上述内底部的倾斜角度大的上述内底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式,提供一种半导体元件的安装方法,其特征 在于,在半导体元件的安装区域的外周端部形成有凹部的基板的上述安装 区域上配置密封粘接用树脂,隔着上述密封粘接用树脂将上述半导体元件 按压到上述基板上,通过各个突起电极对上述半导体元件的各个元件电极 与上述基板的各个基板电极进行连接,并且将向上述安装区域外扩展的上 述密封粘接用树脂的一部分导入到上述凹部内,限制上述树脂的扩展区 域,同时通过上述树脂对上述各个元件电极、基板电极和突起电极进行密 封,然后对上述密封粘接用树脂进行加热使其硬化,将上述半导体元件安 装到上述基板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式,提供一种具有下述特征的第十一方式所述 的半导体元件的安装方法,利用具有由弹性材料形成的按压部的压接工具 通过上述按压部隔着上述密封粘接用树脂将上述半导体元件按压到上述 基板上,并通过上述按压部对向上述安装区域外扩展的上述密封粘接用树 脂进行按压将其导入上述凹部内以限制上述树脂的扩展区域,与此同时进 行基于上述密封粘接用树脂的密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半导体的安装结构体中,由于在与半导体元件的外周 端部对置的位置的基板表面上形成了其内侧的一部分配置有密封粘接用
8树脂的凹部,因此,能限制密封粘接用树脂中的凸缘部分(扩边部分)的 配置区域的扩大,同时能增大其倾斜角度。即,由于隔着树脂将半导体元 件安装到基板上时施加的按压力,树脂向基板与半导体元件的对置区域的 周围外侧扩展而形成凸缘部分,但此时通过将树脂的一部分导入到凹部内 能减少树脂的扩展区域,并且能增大凸缘部分的倾斜角度。这样,通过减 少凸缘部分的扩展区域的面积并增大其倾斜角度,能够减轻因安装时的加 热处理或冷却处理而产生的各构件的热膨胀差和热收縮差、以及相对于安 装后的机械负荷的基板的挠曲所导致的半导体元件周边部分产生的应力 负荷,能够避免半导体元件的安装结构体的内部破损。


本发明的以上和其他目的及特点可通过结合附图对优选实施方式的 下述描述进一步明了,各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的示意剖视
图2是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的示意 剖视图3是相对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比较例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 的示意剖视图4是表示图1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的制造方法的示意说明 图,是表示即将通过压接工具进行按压之前的状态的图5是表示图1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的制造方法的示意说明 图,是表示正在通过压接工具进行按压的状态的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的示意剖视
图7是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的示意 剖视图8是相对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比较例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 的示意剖视图9是相对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另一比较例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的示意剖视图10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的示意剖
视图11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的示意俯
视图12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另一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的示 意俯视图13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又一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的示 意俯视图14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再一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的示 意俯视图15是以往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的示意俯视图16是图15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中的A—A线示意剖视图17是以往的另一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的示意剖视图18是以往的又一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的示意剖视图19是以往的半导体芯片的示意剖视图20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的示意俯 视图21是图20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中的B—B线示意剖视图; 图22是图20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中的C一C线示意剖视图; 图23是第五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的示意俯 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继续进行本发明的描述之前,在附图中对相同部件标注了相同标记。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中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元件的安装结构体的 一例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1的示意剖视图。
如图1所示,该第一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1中,在基板4上配置作为密封粘接用树脂的一例的片状的底层填料7,隔着该底层 填料7安装有半导体芯片2。在半导体芯片2的图中下表面侧即电路形成
面上形成有作为元件电极的一例的多个焊盘3,按照与这些焊盘3的形成 位置对应的方式在基板4的图中上表面侧即电路形成面(电极形成面)上 形成有多个基板电极5,各个焊盘3和各个基板电极5通过作为突起电极 的一例的凸块6独立地电连接。另外,凸块6主要由Au形成,以稍微被 挤压变形的状态介于基板电极5与焊盘3之间。另外,底层填料7由绝缘 性树脂材料形成,将处于相互电连接状态的各个焊盘3、基板电极5和凸 块6完全覆盖并密封,而且按照维持这些部件的连接状态的方式介于半导 体芯片2与基板4之间将两者粘接起来。在这样的状态下,半导体芯片2 被安装到基板4上,构成了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1即半导体封装部件。 另外,半导体芯片2的平面形状为大致方形,在与半导体芯片2的方 形的外周端部对置的基板4上的位置Pl、即基板4上用于安装半导体芯片 2的安装区域(半导体芯片2投影到基板表面上的区域或基板4与半导体 芯片2对置的区域)的外周端部位置P1,形成有比其周围表面下凹一部分 而构成的凹部(或槽部)8。该凹部8形成为使与半导体芯片2的外周端 部对置的位置Pl位于其内侧。即,如图1所示,按照使与半导体芯片2 的外周端部对置的位置Pl位于以半导体芯片2的中心为基准的凹部8的 外侧方向的端部位置P3与内侧方向的端部位置P2之间的方式,决定凹部 8的形成位置。
另外,如图1所示,凹部8内处于在底层填料7的外周侧形成的凸缘 部(扩边部)7a中的树脂的一部分配置在该凹部8内的状态。不过,并不 是凹部8内完全被树脂填充的状态,而是只有内侧的一部分配置了树脂的 状态。这样,通过使凸缘部7a中的树脂的一部分配置在该凹部8内,与 未形成凹部8的情形相比,凸缘部7a的扩展区域被限制在縮小的方向, 并且,成为凸缘部7a的倾斜角度更陡峭的状态、即相对于基板4的表面 的角度更大的状态。
基板4例如由玻璃环氧树脂材料形成,焊盘3和基板电极5由铜形成。 此外,焊盘3和基板电极5可由Ni或镀Au、或A1形成。另外,底层填 料7作为绝缘性树脂材料例如由具有热硬化性的环氧树脂材料形成。此外,作为基板4,还可使用陶瓷基板、树脂基板、树脂片基板等。另外,底层 填料7通过在基板4上配置片状的材料而形成,但也可替代这种情况而通 过将半液状的树脂材料涂敷到基板4上等来配置。
凹部8例如通过激光加工等方法形成。在使用这样的激光加工方法时, 如图1所示,通过预先在基板4的内部设置用于使激光加工停止的停止层 9,能够容易地形成所希望的深度的凹部8。这样的停止层9例如可使用铜 层。此外,在作为基板4使用树脂成形基板的情况下,利用模具形成凹部 8而非利用激光加工。这样的凹部8的形成方法,优选考虑基板4所使用 的材料的种类和基板的形状等来决定。
在这样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l中,例如,半导体芯片2的厚度 尺寸为0.15mm,底层填料7的厚度尺寸(基板与半导体芯片之间的距离) 为0.05mm,基板4的厚度尺寸为0.30mm,凹部8的深度尺寸为O.lOmm。 此外,凹部8的宽度尺寸(图1中的P2P3之间的距离)为0.45mm,凹部 8的内侧方向的端部位置P2与半导体芯片2的外周端部位置Pl之间的距 离为0.15mm,凹部8的外侧方向的端部位置P3与半导体芯片2的外周端 部位置Pl之间的距离为0.3mm。此外,并不希望凹部8的外侧方向的端 部位置P3与半导体芯片2的外周端部位置P1相距过远,例如,优选按照 PlP3之间的距离在0.5mm以下的方式形成凹部8。另夕卜,优选按照凹部8 的内侧方向的端部位置P2不到达基板电极5的形成位置的方式形成凹部 8。
这里,图2中表示该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 体11的示意剖视图,图3中表示该第一实施方式的比较例的半导体芯片 的安装结构体21的示意剖视图。此外,在图2和图3所示的半导体芯片 的安装结构体11、 21中,对于具有与图1的安装结构体1相同结构的构 件标注相同标记并省略说明。
首先,在图2所示的变形例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11中,按照凹 部8的内侧方向的端部位置P2与半导体芯片2的外周端部位置Pl大致一 致的方式形成了凹部8。此外,在凹部8内并非由底层填料7完全填充而 仅配置一部分这一点上与图1的安装结构体1具有同样的结构。在这样的 结构中,虽然凸缘部7a的扩展区域与图1的安装结构体1相比存在稍微扩大的趋势,但与未形成凹部的结构相比具有能限制在使扩展区域縮小的
方向上的效果,而且,能形成使凸缘部7a的倾斜角度处于陡峭的状态。
相对于此,在图3的比较例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21中,具有 按照比半导体芯片2的外周端部位置Pl更靠外侧的方式形成了凹部8的 结构。而且,凹部8内被底层填料7大致完全填充。在这样的结构的安装 结构体21中,无法限制凸缘部7a的扩展区域的扩大。即,想要扩展的凸 缘部7a到达凹部8之后才能开始限制其扩展区域的扩大,但在充分远离 半导体芯片2的外周端部位置地形成凹部8的结构中,无法限制其扩大。 结果,凸缘部7a的倾斜角度更小,以放倒状态形成。
分别制作图1和图2的该第一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1、 11以及图3的比较例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21,在规定的条件下进 行了热循环实验。具体而言,每种安装结构体制作IOO个,对这100个安 装结构体在相对湿度为80%以下的气氛中反复进行500次从0'C 80。C的 温度变化的循环。然后,确认各个安装结构体中的电连接状态和能否实现 导通,测定施加热循环所导致的在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中发生剥离或 内部破损的不合格个数。另外,实施多组这样的热循环实验。
结果,在图1的该第一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1中,100 个中不合格个数为0 1个左右。另外,在图2的该第一实施方式的半导 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11中,IOO个中不合格个数为1 2个左右。相对于 此,在图3的比较例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21中,IOO个中不合格个 数多达10 20个左右。根据这些实验结果可知,在该第一实施方式的半 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中,与比较例相比能充分降低不合格个数。
在图1和图2的该第一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1、11中, 由于形成为使凹部8位于半导体芯片2的外周端部位置P1,因此,能减少 凸缘部7a中的树脂的量、即在基板4上配置的凸缘部7a的树脂量。所以, 能够降低由热膨胀率差产生的应力负荷,即使在反复实施热循环的情况下 也能减少不合格个数。
相对于此,在图3的比较例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21中,由于 凹部8的形成位置远离半导体芯片2的外周端部,结果凸缘部7a中的树 脂量增多。因此,不能降低应力负荷,在反复实施热循环的情况下容易产
13生不合格产品。
这样,在该第一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中,通过在相当 于半导体芯片2的外周端部的位置形成凹部,将凸缘部7中本要扩展的树 脂导入到凹部内,能够减小扩展区域。从这样的观点出发,凹部内未完全 填充树脂能减少凸缘部的树脂量因而优选。另外,凸缘部的倾斜角度增大
能减少树脂量因而优选。从这样的观点出发,优选凹部8的内侧方向的端 部位置P2位于半导体芯片2的外周端部位置P1的内侧。由此,能降低因 热膨胀差等对各部件产生的应力负荷。尤其是,这样的效果在使用Low-k 材料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中有效。此外,从这样的凹部8的功能来 看,凹部8可以说是树脂扩展区域限制用凹部。
下面,利用图4和图5所示的半导体芯片2和基板4的示意剖视图, 对这样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l的制造方法、即向基板4安装半导体 芯片2的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4所示,向基板4上由凹部8包围的安装区域配置例如片 状的底层填料7。此时,按照底层填料7不进入凹部8内的方式进行底层 填料7的配置。此外,也可取代使用这样的片状的底层填料7,而使用半 液状的树脂材料。然后,在按照基板4的安装区域内形成的各个基板电极 5与焊盘3对置的方式进行了半导体芯片2相对于基板4的定位的状态下, 将半导体芯片2隔着底层填料7配置到基板4上。
然后,将装备了由作为弹性材料的一例的硅酮橡胶材料形成的按压部 16的压接工具15,定位并配置到基板4上隔着底层填料7配置的半导体 芯片2的上方。而后,使压接工具15下降从而使按压部16抵接到半导体 芯片2的上表面,并且通过进一步下降来相对基板4按压半导体芯片2。
通过由该按压而施加的按压力,如图5所示,底层填料7沿基板4的 表面被按压扩展,向安装区域外扩展。由于在安装区域的周围形成有凹部 8,因此这样被按压扩展的底层填料7的一部分进入凹部8,由凹部8限制 了向安装区域外扩展的区域。进而,由于在压接工具15上设置的按压部 16由硅酮橡胶材料形成,因此在按压的同时其形状发生弹性变形,绕半导 体芯片2的周围凹陷,在限制想要向安装区域外扩展的底层填料7的同时, 能起到将底层填料7的一部分积极导向凹部8内的作用。结果,在底层填料7的周围形成具有大的倾斜角度的凸缘部7a。
另一方面,通过这样的按压,半导体芯片2上形成的凸块6挤压底层 填料7,从而成为与基板4的基板电极5电连接的状态。然后,通过压接 工具15加热底层填料7使其热硬化,从而形成如图1所示的半导体芯片 的安装结构体l。
此外,在上述的制造方法的说明中,为了更可靠地形成凸缘部7a的形 状,对使用具有由弹性材料形成的按压部16的压接工具15的情况进行了 说明,但也可不使用这样的压接工具。不过,通过使用具有按压部16的 压接工具15,例如,即使在半导体芯片2的外周端部的平面位置上树脂的 扩展量存在偏差,也能通过弹性变形的按压部16积极限制树脂的扩展量, 从而能够减少扩展的偏差。
(第二实施方式)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也能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 例如,图6中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元件的安装结构体 的一例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31的示意剖视图。此外,在图6的半 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31中,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安装结构体1 相同结构的构件标注相同标记并省略说明。
如图6所示,该第二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31在其凹 部38的内底部38a形成为倾斜面这一点上,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 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1不同的结构。下面,以该不同结构为主进行说 明。
如图6所示,在基板4上的与半导体芯片2的外周端部对置的位置Pl 形成有凹部38。凹部38具有从其内侧方向的端部位置P2向外侧方向变深 地倾斜的内底部38a。该内底部38a形成为在外侧方向的端部位置P3达到 最深部。另外,凹部38的内侧方向的端部位置P2配置为比半导体芯片2 的外周端部位置Pl更靠半导体芯片2的中心侧,外侧方向的端部位置P3 配置为比半导体芯片2的外周端部位置Pl更靠外侧,在这一点上具有与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1同样的配置结构。
在这样的结构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31中,除了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所具有的效果之外,还能够在向基板4安
装半导体芯片2时,通过倾斜的内底部38a使想要向安装区域的周围扩展 的底层填料7顺畅地导入到凹部38内,从而能使树脂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通过这样使树脂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例如能够使对底层填料7加热而产生 的气泡(void)更好地向树脂外部排出,从而能够提高接合的可靠性。另 外,通过沿着倾斜的内底部38a顺畅地将树脂导入凹部38内,与例如上 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那样未形成倾斜的内底部的情况相比,树脂的流向 不会较大地变化,因此能进一步减少变形等的发生。
这里,在图7中表示本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 构体41的示意剖视图,在图8、图9中表示比较例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 构体51、 61的示意剖视图。
首先,图7的变形例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41形成了具有以与 图6的凹部38相同的深度Dl倾斜的内底部48a的凹部48,但在按照凹 部48的内侧方向的端部位置P2与半导体芯片2的外周端部位置Pl大致 一致的方式配置凹部48这一点,具有与图6的安装结构体31不同的结构。
在这样的结构中,与图6的安装结构体31同样,在凸缘部7a处能降 低因热膨胀差而产生的负荷。但是,由于凹部48的容积比凹部38小,因 此底层填料7的扩展量不会过大所以优选。
另外,图8的比较例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51以及图9的比较 例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61中凹部的配置位置和图6的安装结构体 31相同,但其深度或深或浅。
具体而言,在图8的安装结构体51中,凹部58的深度D2设定为比 凹部38的深度D1深(例如设定为D2二D1X2)。在这样的结构中,需考 虑深度D2的大小和树脂的量,但凹部58的容积过大,凹部58内配置的 底层填料7的热膨胀或热收縮可能会对半导体芯片2产生应力负荷从而造 成影响。
另外,在图9的安装结构体61中,凹部68的深度D3设定为比凹部 38的深度D1浅(例如设定为D3=D1X0.5)。在这样的结构中,需考虑 深度D3的大小和树脂的量,但凹部68的容积对于导入扩展的树脂而言并 不充分,有时难以有效地使凸缘部7a的倾斜角度变陡。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无法充分降低各构件的热膨胀差所产生的应力负荷。
分别制作图6 图9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31、 41、 51和61, 在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条件下进行了热循环实验。结果,在图6的 该第二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31中,100个中不合格个数为 0个。另外,在图7的该第二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41中, IOO个中不合格个数为2 4个左右。相对于此,在图8的比较例的半导体 芯片的安装结构体51中,100个中不合格个数多达10 20个左右。另外, 在图9的比较例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61中,IOO个中不合格个数多 达5 10个左右。根据这些实验结果可知,在该第二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芯 片的安装结构体中,与比较例相比能充分降低不合格个数。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图10中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 体71的示意剖视图。如图10所示,该第三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 结构体71具有与图6所示的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安装结构体31同样的凹 部38的配置结构,但在基板4的安装区域的大致中央附近形成有比其他 表面隆起的隆起部79这一点与图6的结构不同。
如图10所示,通过在安装区域的大致中央附近形成了隆起部79,从 隆起部79的顶部经凹部38中的倾斜的内底部38a到凹部38的最深部形 成了梯度。这样的梯度例如也可从安装区域的中央附近以放射状形成,还 可朝向四方形成。另外,这样的梯度并不限于必须连续的情况,也可以是 其一部分包括平坦部形成所谓的金字塔状(或阶梯状)。这是由于还存在 例如在形成了基板电极5的附近等处无法形成倾斜面的情况。
这样,通过在基板4上从安装区域的大致中央附近到凹部38内设置 了下降梯度,能使安装半导体芯片2时被挤压扩展到安装区域外的底层填 料7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能有效排出气泡等,从而能实现可靠性高的接合。 另外,这种良好的流动性,能使树脂积极且有效地导入到凹部38内,并 能有效限制凸缘部7a的扩展区域。此外,这样的隆起部79相对于未形成 隆起部79的状态的底层填料7的厚度尺寸0.05mm形成为0.015mm 0.025mm左右的高度尺寸。(第四实施方式)
下面,作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对凹 部的平面配置结构的各种方式进行说明。图U 图14中表示该第四实施 方式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101、 111、 121和131的示意俯视图。此 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凹部的平面配置结构进行说明,关于凹部的剖面 形状,应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
首先,在图11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101中,沿半导体芯片2 的外周端部在其整个周围形成有凹部108。这样,通过在整个周围形成凹 部108,将从外周端部的任意位置扩展的底层填料7导入到凹部108内, 从而能可靠地限制扩展区域。
然后,在图12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111中,采用了在半导体芯 片2的四个角部分及其附近配置了凹部118的结构。 一般,半导体芯片2 的角部分由于距半导体芯片2的中心的距离大,因此热膨胀或热收縮引起 的应力负荷容易集中。从这样的观点来看,在以降低角部分的应力负荷为 主要目的的情况下,这样的结构是有效的。
另外,在图13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121中,采用了在与半导 体芯片2的外周端部对置的位置局部形成凹部128的结构。即,在外周端 部,凹部128并未连续形成,存在未形成凹部128的部分。根据这样的结 构,可利用未形成凹部128的部分作为布线形成位置,能使作为半导体芯 片的安装结构体整体的设计变得容易。此外,在这样局部配置的凹部128 中,通过将角部分设置在中心能降低应力容易集中的角部分的应力负荷, 通过将边部分设置在中心能对与角部分相比树脂的扩展量多的边部分的 树脂的扩展区域进行积极限制。
另外,在图14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131中,采用了包括与半 导体芯片2的外周端部对置的位置且具有大致椭圆形状的凹部138的配置 结构。这样的凹部138的配置结构考虑了底层填料7的实际的流动性,将 流动性比较高的边部分的凹部138的宽度尺寸设定得较大,将流动性比较 低的角部分的凹部138的宽度尺寸设定得较小。根据这样的结构,在边部 分想要大幅扩展的底层填料7能够被具有大容量的凹部138可靠地限制,
18在容易发生应力集中的角部分也能限制底层填料7的扩展。另外,通过将
这样的结构的凹部138与具有由弹性材料形成的按压部16的压接工具15 组合使用,能形成大致椭圆形状的凸缘部7a,能整体降低因热膨胀率差等 产生的应力负荷。
(第五实施方式)
下面,图20中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 体201的示意俯视图。另外,图21中表示图20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 体201中的B—B线剖视图,图22中表示C一C线剖视图。
首先,如图20的示意俯视图所示,在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201 中,采用了在半导体芯片2的四个角部分配置四个凹部208并且在角部分 之间的边部分也配置两个凹部218的结构。
这里,如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201的边部分的剖视图(B—B线 剖视图)即图21和角部分的剖视图(C一C线剖视图)即图22所示,在 角部分形成的凹部208的内底面208a的深度Dll比在边部分形成的凹部 218的内底面218a的深度D12深。这样,通过使凹部208和218的深度 相互不同,能使角部分的凹部208的内底面208a的倾斜角度ei比边部分 的凹部218的内底面218a的倾斜角度e2大。
在具有这种结构的该第五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201 中,考虑底层填料7的实际的流动性,平缓地形成流动性比较高的边部分 的凹部218的内底面218a的倾斜角度02,限制底层填料7向凹部218的 流动量,并且增大流动性比较低的角部分的凹部208的内底面208a的倾 斜角度ei,能容易地将底层填料7导入到凹部208中,从而在整个半导体 芯片的安装结构体201中实现基于底层填料7的可靠密封。
进而,通过采用使角部分的凹部208的深度D11比边部分的凹部218 的深度D12大的结构,能使角部分形成的凸缘部7a的倾斜角度e3比边部 分形成的凸缘部7a的倾斜角度e4大。这样,通过在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的 角部分使凸缘部7a的倾斜角度e3比较大,能够降低因热膨胀率差等产生 的应力负荷。
此外,在图20所示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201中,对角部分的凹部208的内侧端部沿半导体芯片2的角部分的形状形成的情况进行了说
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种情况。可以取代这种情况,例如如图23的 变形例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体251的示意俯视图所示,采用凹部258 的内底面延伸到角部分的内侧区域的结构。尤其是,由于在角部分的内侧 区域大多不形成焊盘3等,因此,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能有效利用内侧区 域。
此外,通过适当组合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实施方式,能起到各自 所具有的效果。
本发明的半导体芯片的安装结构,通过在相当于半导体芯片的外周端 部的基板表面的位置设置凹部,将想要从安装区域扩展的树脂导入,从而 能够抑制树脂的扩展区域的扩大,能够减轻因安装时的加热或冷却处理而 产生的各构件的热膨胀差和热收縮差、以及相对于安装后的机械负荷的基 板的挠曲所导致的半导体芯片中产生的应力负荷,能够避免芯片内部的破 损。
关于本发明参照附图对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充分说明,但对于本领域 技术人员而言自然明了各种变形和修改。这种变形和修改只要不脱离由所 附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就应理解为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 内。
2006年12月26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6—349511号的说明书、 附图以及权利要求书所公开的内容引入到本说明书中作为整体进行参照。
权利要求
1、一种半导体元件的安装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具备具有多个元件电极的半导体元件;具有多个基板电极的基板;对上述各个元件电极和基板电极进行连接的多个突起电极;密封粘接用树脂,其配置在上述半导体元件与上述基板之间,以对上述各个元件电极、基板电极和突起电极进行密封,并对上述半导体元件与上述基板进行粘接;和凹部,其形成在上述基板的电极形成面上与上述半导体元件的外周端部对置的位置,且在内侧的一部分配置有上述密封粘接用树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元件的安装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基板上形成的上述凹部,是通过在其内侧配置上述树脂来限制上述树脂向上述基板的与上述半导体元件对置的区域外扩展的扩展区域 的树脂扩展区域限制用凹部。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元件的安装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凹部形成为包括上述基板的比与上述半导体元件对置的区域的外周端部靠内侧的区域。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元件的安装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凹部具有按照向上述基板的与上述半导体元件对置的区域的周围变深的方式倾斜的内底部。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元件的安装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基板的与上述半导体元件对置的区域的中心形成有比上述凹部的开口端部隆起的隆起部,从上述隆起部到上述凹部的内底部设置有下 降梯度。
6、 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半导体元件的安装结构体,其 特征在于,在与具有大致方形的形状的上述半导体元件的角部对置的位置形成 的上述凹部,形成为其内侧的容积比其他位置形成的上述凹部小。
7、 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半导体元件的安装结构体,其 特征在于,在上述基板的与上述半导体元件对置的区域的外周端部形成有多个 上述凹部。
8、 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半导体元件的安装结构体,其 特征在于,在上述基板的与上述半导体元件对置的区域的外周端部的整周连续 形成有上述凹部。
9、 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半导体元件的安装结构体,其 特征在于,在与具有大致方形的形状的上述半导体元件的角部对置的位置形成 的上述凹部,形成为具有比其他位置形成的上述凹部深的内底部。
10、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导体元件的安装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在与具有大致方形的形状的上述半导体元件的角部对置的位置形成的上述凹部,形成为具有倾斜角度比其他位置形成的上述凹部的上述内底 部的倾斜角度大的上述内底部。
11、 一种半导体元件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半导体元件的安装区域的外周端部形成有凹部的基板的上述安装区域上配置密封粘接用树脂,隔着上述密封粘接用树脂将上述半导体元件按压到上述基板上,通过 各个突起电极对上述半导体元件的各个元件电极与上述基板的各个基板 电极进行连接,并且将向上述安装区域外扩展的上述密封粘接用树脂的一 部分导入到上述凹部内,限制上述树脂的扩展区域,同时通过上述树脂对 上述各个元件电极、基板电极和突起电极进行密封,然后对上述密封粘接用树脂进行加热使其硬化,将上述半导体元件安 装到上述基板上。
12、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半导体元件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具有由弹性材料形成的按压部的压接工具通过上述按压部隔着 上述密封粘接用树脂将上述半导体元件按压到上述基板上,并且通过上述 按压部对向上述安装区域外扩展的上述密封粘接用树脂进行按压将其导 入上述凹部内以限制上述树脂的扩展区域,与此同时进行基于上述密封粘 接用树脂的密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元件的安装结构体,通过在与半导体元件的外周端部对置的位置处的基板表面上形成其内侧的一部分配置有密封粘接用树脂的凹部,从而在抑制密封粘接用树脂中的凸缘部分(扩边部分)的配置区域的扩大的同时增大其倾斜角度。由此,减轻了因安装时的加热处理或冷却处理而产生的各构件的热膨胀差和热收缩差所导致的半导体元件周边部分产生的应力负荷,能够避免半导体元件的安装结构体的内部破损。
文档编号H01L23/12GK101578695SQ20078004855
公开日2009年11月11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26日
发明者光明寺大道, 户村善广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