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立式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8033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直立式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立式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以嵌入成型(Insert Molding)方式制成的直立式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电连接器的结构包括前本体、第一、第二后本体、多个导电端子及金属遮蔽壳体。前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凸伸的舌片,基部后端设有固定孔,第一后本体包括第一内表面、自第一内表面凹设的第一收容槽及自第一内表面凸设的第一凸部,第二后本体包括与第一内表面相对接的第二内表面、自第二内表面凹设的第二收容槽及自第二内表面凸设的第二凸部。

导电端子包括第一排导电端子及第二排导电端子,每一导电端子包括固定部、自固定部向前延伸的接触部及自固定部向下延伸的焊接部,第一排导电端子的固定部收容于第一后本体第一收容槽并被第二凸部抵压,第二排导电端子的固定部收容于第二收容槽并被第一凸部抵压。前本体向后组装于第一、第二后本体的前端,第二后本体的前端设有固定于前本体固定孔内的凸柱,导致前本体与第一、第二后本体间的结合强度低且其结合的结构复杂,因此无法有效减化工艺、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有效简化工艺,同时达到提升结构强度及降低成本的直立式电连接器。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立式电连接器,其包括:

一端子单元,包含一第一排端子组、与该第一排端子组间隔设置的一第二排端子组及连接该第一排端子组和该第二排端子组的多个结合部,该第一排端子组及该第二排端子组分别具有一接触部、一导接部及连接该接触部与该导接部的一埋设部;及

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与该端子单元嵌入成型,且具有凸设的一舌板,该第一排端子组与该第二排端子组的各该接触部分别暴露于该舌板的相对二表面,该导接部则凸出于该绝缘本体之外。

上述的直立式电连接器,其中更包含与该端子单元连接的一料带,该料带分别连接该第一排端子组及该第二排端子组的各该接触部。

上述的直立式电连接器,其中每一该接触部还包含与该料带连接的一延伸段。

上述的直立式电连接器,其中该延伸段能够弯折地从该舌板的中间位置处与该料带连接,且该延伸段为一平直部或一弯折部。

上述的直立式电连接器,其中该第一排端子组与该第二排端子组在一第一方向上彼此间隔排列。

上述的直立式电连接器,其中该第一排端子组的该接触部和该导接部与该第二排端子组的该接触部和该导接部在一第二方向上彼此间隔配置。

上述的直立式电连接器,其中该第一排端子组的该埋设部与该第二排端子组的该埋设部彼此间隔且平行地设置。

上述的直立式电连接器,其中该第一排端子组的该接触部与该第二排端子组的该接触部平直状地外露于该舌板的相对二表面上。

上述的直立式电连接器,其中该绝缘本体还包含一贯穿孔,该些结合部暴露于该贯穿孔。

上述的直立式电连接器,其中还包含包覆该绝缘本体的一屏蔽壳体,其中该绝缘本体还包含多个定位柱及二导引凸肋,该屏蔽壳体相对各该导引凸肋则形成有二缺槽及与各该定位柱平行的多个定位片。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绘示本实用新型端子单元连接料带的立体图;

图2为绘示本实用新型端子单元与绝缘本体嵌入成型的立体图;

图3为绘示本实用新型端子单元与绝缘本体嵌入成型的另一立体图;

图4为绘示本实用新型端子单元与绝缘本体嵌入成型的侧视图;

图5为图4的剖视图;

图6为绘示本实用新型去除料带与结合部的侧视图;

图7为图6的剖视图;

图8为绘示本实用新型绝缘本体组装屏蔽壳体前的分解图;

图9为绘示本实用新型绝缘本体组装屏蔽壳体后的组合图;

图10为图9的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电连接器 110端子单元

120第一排端子组 130第二排端子组

140结合部 150接触部

160导接部 170埋设部

180料带 190延伸段

192平直部 194弯折部

200绝缘本体 210舌板

220贯穿孔 230定位柱

240导引凸肋 300屏蔽壳体

310插接口 320缺槽

330定位片

A1第一方向 A2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所附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立式电连接器100,包括一端子单元110及一绝缘本体200。在本实施例中的电连接器100较佳为一种直立(Upright)的高清数字显示接口(Displayport;DP)插座连接器,用以固定于电路板(未图示)上供对接插头(未图示)插接。

端子单元110包含一第一排端子组120、与第一排端子组120间隔设置的一第二排端子组130及连接第一排端子组120和第二排端子组130的多个结合部140。第一排端子组120及第二排端子组130分别具有一接触部150、一导 接部160及连接接触部150与导接部160的一埋设部170。

绝缘本体200与端子单元110嵌入成型,亦即当金属制的端子单元110一体冲压成型制成并弯折后,再放入模具(图略)作为埋入件射出嵌入成型(Insert Molding)以成为如图2至图5所示的绝缘本体200,其中绝缘本体200具有凸设的一舌板210。

第一排端子组120与第二排端子组130的各接触部150分别暴露于舌板210的相对二表面,导接部160则凸出于绝缘本体200之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排端子组120与第二排端子组130在一第一方向A1上彼此间隔排列。第一排端子组120的接触部150和导接部160与第二排端子组130的接触部150和导接部160在一第二方向A2上彼此间隔配置。第一方向A1与第二方向A2在二维空间中彼此垂直。

因此第一排端子组120及第二排端子组130的各接触部150与各导接部160分别在第一方向A1与第二方向A2上彼此间隔而错位设置。第一排端子组120的埋设部170与第二排端子组130的埋设部170则仅于第一方向A1上彼此间隔且平行地设置。在如图2至图4的实施例中,埋设部170是实质埋入地固设于绝缘本体200中。

特别是,绝缘本体200还包含一贯穿孔220,该些结合部140靠近导接部160且暴露于贯穿孔220,以便利用后续工艺通过贯穿孔220将各结合部140切除,进而传输各端子单元110预设的电气信号。

在如图2至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更包含与端子单元110连接的一料带180,也就是说,端子单元110较佳与料带180一体冲压成型制成。料带180分别连接第一排端子组120及第二排端子组130的各接触部150。每一接触部150还包含与料带180连接的一延伸段190,即每一延伸段190平行地从各接触部150延伸而出。

各延伸段190能够弯折地从舌板210的中间位置处与料带180连接,且延伸段190根据每一接触部150不同的长度包含有一平直部192或一弯折部194,以便与料带180连接。也就是说,由于第一排端子组120与第二排端子组130的各接触部150间在舌板210的第二方向A2上存在一定的间距。为了与料带180连接,通过各平直部192或各弯折部194能够与料带180连接。

当端子单元110与绝缘本体嵌入成型后,即可将料带180折断去除,同时 将各结合部140冲断去除,如图6及图7所示。如图所示,第一排端子组120的接触部150与第二排端子组130的接触部150较佳系平直状地外露于呈ㄇ字型的舌板210的相对二表面上。

请一并参考图8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含包覆绝缘本体200的一屏蔽壳体300。绝缘本体200还包含多个定位柱230及二导引凸肋140,金属制的屏蔽壳体300相对各导引凸肋140则形成有二缺槽320及与各定位柱230平行的多个定位片330。

如图9所示,当屏蔽壳体300的缺槽320沿着绝缘本体200的导引凸肋140组装定位后,插座连接器100于舌板210的方向上形成一插接口310,供与对应的连接器(图略)插接。在本实施例中,端子单元110的各导接部160、各定位柱230及各定位片330较佳彼此平行地插接电路板(图略),其中各导接部160及各定位片330较佳是以双列直插式封装技术(Dual In-line Package;DIP)与电路板焊固形成电性导通。然而在其他不同的实施例中,各导接部160与各定位片330亦可以表面黏着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与电路板焊固形成电性导通。

在此须说明的是,由于端子单元110的各接触部150与各导接部160之间较佳夹90度角或近似于90度角。藉此本实用新型利用嵌入成型工艺,有效简化工艺,同时达到提升端子单元110结构强度及降低成本的优点。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