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93227发布日期:2018-09-08 01:33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与配合连接器配合的连接器,其包括与配合连接器保持配合状态的锁定部。



背景技术:

这种类型的连接器在jp5805288b(专利文件1)中披露,以其作为本申请的参考内容。

参照图24和25,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插座(连接器)90,其包括插座壳体(壳体)910和两个电源终端920。连接器90形成有插座侧接收空间(接收部)912。每个电源终端920具有暴露在接收部912内的锁定部922。连接器90可与包括两个锁定部(配合锁定部)962的插头(配合连接器)96配合。在连接器90和配合连接器96相互配合的配合状态下,配合连接器96部分地被接纳在接收部912中,并且配合锁定部962位于接收部912内。在配合状态下,两锁定部922分别对应锁定两配合锁定部962,以保持配合状态。

从图25可以看出,沿上下方向(z轴方向)施加竖直向上的力,或者说,对配合状态下的配合连接器96,施加沿z轴正向的力,两个配合锁定部962分别与两个锁定部922抵接、挡止,以保持锁定部922对配合锁定部962的锁定,换句话说,以保持二者的配合状态。然而,有一种情况是,当沿着前后方向(x轴方向),向配合连接器96的其中一侧(图25中的x轴正向一侧)的上端施加斜向上的力时,配合连接器96的另一侧(图25中的x轴负向一侧)的下端作为支点,使得配合锁定部962可在不被锁定部922挡止的情况下向上移动,即,连接器90与配合连接器96的配合状态被释放。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可与配合连接器相配合,其包括锁定部,该锁定部能够使得连接器与配合连接器保持更加牢固地配合状态。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其可沿上下方向安装于物体上,并可沿上下方向与配合连接器配合。配合连接器具有接收部,接收部具有两个配合锁定部。在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前后方向上,连接器具有第一长度,在垂直于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的横向方向上,连接器具有第二长度,第一长度大于第二长度。连接器包括壳体、终端和两个附加构件,终端和附加构件由壳体保持。壳体具有外壁、突出壁和接收部,沿上下方向,突出壁向上突出。在垂直于上下方向的水平面,外壁围绕突出壁。接收部是在外壁和突出壁之间形成的空间,并且在连接器与配合连接器相配合的配合状态下,接收配合连接器的被接收部。每个附加构件都有锁定部,沿前后方向或是横向方向,两个锁定部分别位于突出壁的相对侧,且面对接收部。在配合状态下,两锁定部分别对应锁定两被锁定部,以保持配合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沿前后方向或是横向方向,两个锁定部分别位于突出壁的相对侧,且面对接收部。这样的结构布设,在配合状态下,向配合连接器施加斜向上的力时,其中一个配合锁定部接收施加于锁定部的力,这样,锁定部对配合锁定部的锁定不会被解锁,从而保持配合状态。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锁定部有利于更安全可靠地保持与配合连接器的配合状态。

通过研究下列优选实施例的描述和参考附图,可以获得对本发明目的的理解和对其结构的更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透视图,其中,虚线部分为安装连接器的电路板轮廓。

图2是图1所示连接器的另一个透视图。

图3是图1所示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4是图1所示连接器的侧视图,其中,虚线部分为电路板轮廓。

图5是图1所示连接器的底部视图。

图6是图3所示连接器沿线vi-vi的横截面视图,其中,虚线部分为电路板轮廓。

图7是图1所示连接器的附加构件的透视图,其中,虚线部分为各弹性部的起始部的位置。

图8是图7所示附加构件的另一个透视图,其中,虚线部分为弹性部的起始部的位置。

图9是图7所示附加构件的俯视图。

图10是图7所示附加构件的仰视图,其中,虚线部分为各弹性部的起始部的位置。

图11是图7所示附加构件的侧视图,其中,虚线部分为弹性部的起始部的位置。

图12是图7所示附加构件的后视图,其中,虚线部分为配合连接器的每个配合附加构件的轮廓,两点划线部分为电路板的轮廓。

图13是图7所示附加构件沿图12中线xiii-xiii的横截面视图。

图14是可与图1所示连接器配合的配合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15是图14所示配合连接器的另一透视图。

图16是图15所示配合连接器的平面图。

图17是图14所示配合连接器沿图16中线xvii-xvii的横截面视图。

图18是图1所示连接器和图14所示配合连接器的透视图,其中,连接器和配合连接器处于配合状态,虚线部分为电路板的轮廓。

图19是图18所示连接器和配合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20是图19所示连接器和配合连接器沿线xx-xx的横截面视图,其中,虚线部分为电路板轮廓。

图21是图12所示附加构件的侧面部的各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后视图,其中,虚线部分示出了基体部和防护部延伸的路径,点划线部分为弹性部的起始部的轮廓。

图22是从上面看,图21所示侧面部的各部分之间的另一位置关系示意图,即使轮廓被隐藏在另一部分之下,每一部分的轮廓以连续线示出。

图23是图21所示各部分位置关系的修改形式的后视图。

图24是专利文件1的连接器和配合连接器的透视图,其中,配合连接器与连接器分开。

图25是图24所示连接器和配合连接器的截面图,其中,配合连接器与连接器相配合。

虽然本发明容易受到各种修改和替代,具体的实施例以附图的方式示出,此处将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其附图和详细说明不用于将本发明限制于所公开的特定形式,相反,其目的是覆盖属于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修改、等效和替代。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4,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器10,沿上下方向(z轴方向)安装在物体(电路板)80上。换句话说,使用时,连接器10作为装载连接器安装在电路板80上。参照图1、14和18,连接器10与配合连接器70可沿z轴方向(配合方向)相互配合。

参照图14到17,配合连接器70包括由绝缘体(如,树脂)制成的配合壳体72,由可弯曲的材料(如,金属)制成的两配合附加构件76,由导体(如,金属)制成的配合终端78。每个配合附加构件76由配合壳体72保持,并部分覆盖配合壳体72。每个配合终端78由配合壳体72保持。

如图15至17所示,配合连接器70具有配合接收部722和被接收部74。沿z轴方向,配合接收部722是凹进的空间,且位于垂直于z轴方向的水平面(xy平面)内的配合壳体72中间。被接收部74围绕xy平面中的配合接收部722。被接收部74形成有内壁部742和外壁部744,内壁部742面对配合接收部722,外壁部744面对被接收部74的外部。

参照图14、15和17,沿垂直于上下方向(z轴方向)的前后方向(x轴方向),两个配合附加构件76分别位于被接收部74的相对两侧。每个配合附加构件76具有配合锁定部762和两个配合接触点768。配合锁定部762是在配合附加构件76中形成的孔。沿x轴方向,两个配合锁定部762分别位于内壁部742的相对两侧,分别面对配合接收部722。在每个配合附加构件76中,沿垂直于上下方向(z轴方向)和前后方向(x轴方向)的横向方向(y轴方向),两个配合接触点768分别位于外壁部744的相对两侧,沿y轴方向,每个配合接触点768暴露于被接收部74的外面。即,配合连接器70具有被接收部74,被接收部74设置有两个配合锁定部762和四个配合接触点768。

参照图14到17,配合终端78排成两行,每行沿x轴方向排列。每行中的每个配合终端78具有配合接触部782。沿y轴方向,两行配合接触部782位于内壁部742的侧面并面对配合接收部722。

参照图1、5,连接器10包括由绝缘体(如,树脂)制成的壳体20,由导体(如,金属)制成的终端30和由可弯曲的材料(如,金属)制成的两个附加构件40。

如图1和3所示,壳体20具有外壁24。外壁24在xy平面上为矩形框。详细地说,外壁24具有两个侧壁242和两个耦合壁244。每个侧壁242沿x轴方向延伸,沿x轴方向具有一个前端(x轴正向的侧端)和后端(x轴负向的侧端)。每个侧壁242具有用于保持终端30的保持部248。沿x轴方向,保持部248形成于侧壁242中部。每个耦合壁244沿y轴方向延伸,沿y轴方向将两侧壁242的前端或后端对应耦合。沿x轴方向设置的侧壁242的尺寸,大于沿y轴方向设置的耦合壁244的尺寸,因此,连接器10在x轴方向上的尺寸比在y轴方向的尺寸更长。

壳体20具有接收部22、底壁26和突出壁28。沿z轴方向,底壁26位于壳体20的下端,或z轴负向的侧端。沿z轴方向,突出壁28向上突出,或是从底壁26向z轴正向突出。突出壁28位于xy平面中壳体20的中部,并且被xy平面中的外壁24包围。接收部22是形成于外壁24和突出壁28之间的空间。

如图2、3和5所示,壳体20的底壁26形成有两个底部孔262。每个底部孔262位于接收部22下并沿z轴方向穿过底壁26。即,接收部22向下开口,或沿z轴负方向,设有穿过壳体20的底部孔262。

参考图4,如上所述形成的壳体20,具有上表面20u及下表面20l。上表面20u位于上端,或连接器10的z轴正向的侧端,下表面20l位于连接器10下端。在本实施例中,上表面20u是外壁24的上表面,下表面20l是底壁26的下表面。

参照图1、2,本实施例的终端30排成两行,每行沿x轴方向排列。每行中的每个终端30是信号终端,且具有接触部32、被保持部34和被固定部38。每个终端30都由壳体20保持。详细地说,两行被保持部34分别由两侧壁242的保持部248对应保持。从图1至3中可以看出,对于每个终端30,接触部32从被保持部34向突出壁28的内部延伸,随后向上延伸,部分突出于接收部22的内侧。在每个终端30中,沿y轴方向,被固定部38从被保持部34的下端向外延伸。

参照图4,使用连接器10时,每个被固定部38被固定并通过焊接等方式与电路板80电性连接,参照图18到20,在连接器10与配合连接器70相配合的配合状态下,连接器10的接收部22接收配合连接器70的被接收部74。从图1和15中可以看出,在配合状态下,配合连接器70的配合接收部722接收连接器10的突出壁28,并且终端30的接触部32分别与配合终端78的配合接触部782相接触。这样,连接器10和配合连接器70实现电性连接,使得配合连接器70与电路板80电性连接。

参照图1,连接器10的壳体20和终端30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可以具有不同的修改形式。例如,壳体可具有任意形状,只要壳体20具有接收部22、外壁24和突出壁28。保持终端30的壳体20部分不限于是外壁24的保持部248。此外,每个终端30没必要是信号终端。

以下将详细解释连接器10的附加构件40。

参照图1到6,两个附加构件40的形状和大小相同。每个附加构件40由壳体20保持。沿x轴方向,两附加构件40彼此分开,以yz平面为准,两附加构件40呈镜像设置。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两个附加构件40中的任一个可以是整体成型的公共单构件的一部分。或者,每个附加构件40可以由连接在一起的多个构件构成。此外,连接器10可设置彼此分开的三个以上的附加构件40,且各附加构件40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状。然而,从降低制造成本的角度考虑,优选的方案是各附加构件40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大小。

参照图7到12,本实施例中的每个附加构件40是弯曲的单金属板,以xz平面为参考,附加构件具有镜像对称的形状。详细地说,每个附加构件40具有两个侧面部42、一个耦合部44、一个主体部46和外部保护部48。沿y轴方向,两侧部42彼此分开,且相对xz平面具有呈镜像对称的形状。耦合部44整体沿y轴方向延伸。

以下将对每个附加构件40的主体部46和外部保护部48进行说明。

参考图6和图7,位于连接器10前面的附加构件40,或者说,位于连接器10前向(x轴正向侧)的附加构件40,其主体部46向后延伸,或者说,从沿y轴方向设置的耦合部44的中部整体上向x轴负向延伸。外部保护部48弯曲向前延伸,或者说,沿x轴正向,其从沿y轴方向设置的耦合部44的中部弯曲向前延伸,随后向下延伸。位于连接器10后面的附加构件40,或者说,位于连接器10后侧(x轴负向侧)的附加构件40,其主体部46从沿y轴方向设置的耦合部44中部整体上向前延伸,且外部保护部48从沿y轴方向设置的耦合部44中部弯曲向后、向下延伸,随后向下延伸。换句话说,对于每个附加构件40,沿x轴方向,主体部46向耦合部44内部延伸,外部保护部48向耦合部44外部延伸。

参照图7到10,每个附加构件40的主体部46设有锁定部62,被固定部64,内部保护部66和被保持部68,沿x轴方向,通过内部保护部66的外端与耦合部44连接。沿x轴方向,内部保护部66向内弯曲延伸,沿y轴方向,从耦合部44中部向下,随后向下延伸。沿x轴方向,被固定部64从内部保护部66的底端向内延伸。沿x轴方向,锁定部62从被固定部64的内端向上延伸。沿x轴方向,被保持部68从锁定部62的上端向上、弯曲向内延伸,然后向下延伸。

如图7到9所示,锁定部62具有突出622。如图13所示,突出622位于锁定部62上端并沿x轴方向向外突出。如图6所示,沿x轴方向,两个附加构件40的锁定部62位于突出壁28的两侧,分别面对接收部22。每个突出622突出进入并暴露在接收部22内。上述两个突出622沿x轴方向彼此远离。

沿x轴方向,附加构件40的被固定部64从锁定部62底端向外延伸。这样形成的附加构件40,其被固定部64将内部保护部66的下端和锁定部62的下端相互连接。

参照图2、5和6,在本实施例中,两个被固定部64分别位于壳体20的底部壁26的两个底部孔262内。每个被固定部64位于壳体20的下表面20l,或连接器10的下端,有稍许间隙。当使用连接器10时,每个被固定部64,如上所述,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于电路板80上。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每个被固定部64都可位于形成在壳体20的底壁26上,并连续延伸的公共的底部孔262内。换句话说,壳体20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底部孔262,每个附加构件40的被固定部64可位于其中一个底部孔262内。此外,沿z轴方向,每个被固定部64可具有下端,该下端与壳体20的下表面20l位置相同。

参照图6,每个附加构件40的被保持部68由突出壁28支撑。更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中,附加构件40通过嵌入模制嵌入在壳体20中,且主体部46的被保持部68嵌入在突出壁28中。另外,耦合部44被嵌入在外壁24的耦合壁244的上端。对于每个附加构件40,主体部46的内部保护部66和外部保护部48嵌入耦合壁244,以沿x轴方向插入耦合壁244中。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每个附加构件40的被保持部68等部件可压入壳体20中。

参考图20,配合状态下,两个配合锁定部762在接收部22被接收,且沿x轴方向,两配合锁定部762分别面对两锁定部62,使锁定部62分别锁定配合锁定部762,以保持配合状态。根据本实施例,在配合状态下,锁定部62的突出622分别插入配合锁定部762的内部,以将配合锁定部762锁定。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每个锁定部62可以设置代替突出622的暴露于接收部22内的凹部,在这种结构中,每个配合锁定部762可以是沿x轴方向向内突出的突出,换句话说,两配合锁定部762可分别插入对应的锁定部62的凹部内,以便被锁定。

根据本实施例,沿x轴方向,两个锁定部62分别位于突出壁28的两侧,从而将锁定部62定位使其锁定配合锁定部762。这样的结构设置,当向配合状态下的配合连接器70施加斜向上的力时,该力沿x轴方向、z轴方向具有分量,配合锁定部762接收施加于锁定部62的力,这样,被锁定部62锁定的配合锁定部762不会解锁,从而保持二者的配合状态。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锁定部62能够更安全、牢固地保持与配合连接器70的配合状态。

本发明的锁定部62的布置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其可以具有不同的修改形式。例如,沿y轴方向,两个锁定部62分别设置于突出壁28的相对两侧。即,两个锁定部62分别设置于突出壁28的相对两侧,沿x轴方向,或是y轴方向。当沿x轴方向分别位于突出壁28的相对两侧时,沿y轴方向两锁定部62可以位于相同或不相同的位置,同样,当沿y轴方向分别位于突出壁28的相对两侧时,沿x轴方向,两锁定部62可以位于相同或不相同的位置。

此外,连接器10设有三个或以上的锁定部62。这种结构中,其中一个附加构件40可以具有两个或以上的锁定部62,或者,连接器10设有三个或以上的附加构件40,每个附加构件仅具有一个锁定部62。例如,连接器10具有四个锁定部62,其中两个锁定部62分别位于沿x轴方向的突出壁28的相对两侧,其余两个锁定部62分别位于沿y轴方向的突出壁28的相对两侧。

根据本实施例,当使用连接器10时,被固定部64固定于电路板80上,并且被保持部68被固定在突出壁28上并被保持。每个锁定部62位于被固定部64和被保持部68之间,如上所述,锁定部62被固定,即使接收强大的力,每个锁定部也几乎不会移动,这样,锁定部62可安全可靠地锁定配合锁定部762。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主体部46可以设置被固定部64和被保持部68中的一个或是一个也不设置。

根据本实施例,每个附加构件40的内部保护部66从被固定部64向上延伸并部分覆盖外壁24。特别是,沿x轴方向,内部保护部66分别覆盖耦合壁244的内表面以防止耦合壁244被配合连接器70损坏。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主体部46可根据需要设置内部保护部66。例如,主体部46可以设置外部保护部48以替代内部保护部66。在这种结构中,每个主体部46可具有从耦合壁244下通过的部分,且沿x轴方向,将外部保护部48的下端与被固定部64的外端相耦合。

以下将对连接器10的附加构件40的侧面部42进行说明。如上所述,两个附加构件40结构相同,且以yz平面为准,呈镜向对称设置。因此,以下对位于前向的附加构件40的侧面部42的说明内容,也适用于位于后向的附加构件40的侧面部42。

参照图7到10,沿y轴方向,耦合部44具有相对的两端,这两端分别向后延伸以分别连接两个侧面部42。换句话说,耦合部44将两个侧面部42相互耦合。参照图1,两个侧面部42部分地分别嵌入到两个侧壁242中,即,沿y轴方向,嵌入式的两侧面部42分别设置于接收部22两侧。

如图7至12所示,每个侧面部42具有基体部50、锚定部52、防护部54、弹性部56和突出部58。这样,附加构件40具有两个基体部50、两个锚定部52、两个防护部54、两个弹性部56和两个突出部58。如图7和9所示,本实施例的耦合部44将两个侧面部42的基体部50相互耦合。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耦合部44可以将两个侧面部42的防护部54相互连接。

参照图7,8和11,本实施例的锚定部52是侧面部42的下表面并沿x轴方向延伸。参照图4,沿z轴方向,锚定部52与壳体20的下表面20l或连接器10的下端位置相同。当使用连接器10时,锚定部52经焊接固定在电路板80上并且与电路板电性连接。

参照图7,8,11和12,基体部50整体从锚定部52向上延伸。在本实施例中,锚定部52自身即是基体部50和锚定部52之间的边界部502。本实施例中,基体部50具有平板部504、弯曲部506和上部板508。平板部504呈平板状且与xz平面平行,其从锚定部52竖直向上延伸。平板部504的上部,或者说z轴正向一侧,部分向后突出。弯曲部506从平板部504的上端沿y轴方向向上向内弯曲延伸。上部板508呈平板状,且与xy平面平行,并从弯曲部506沿y轴方向向内延伸。

参照图7,9,12,沿y轴方向,防护部54从基体部50的上部板508内端向内延伸。详细的说,如图12所示,沿y轴方向,防护部54弯曲向下向内延伸。换句话说,防护部54朝向壳体20的接收部22延伸,由此延伸的防护部54具有最内侧部542,最内侧部542即是沿y轴方向,防护部54最内侧的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防护部54的最内侧部542是防护部54的端部。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防护部54可具有另一端,该另一端向基体部50的平板部504弯曲延伸,在这种结构中,沿y轴方向,防护部54的最内侧部542相对防护部54的端部向内。

参照图7到10,弹性部56从基体部50延伸并且由基体部50支撑而可产生弹性变形。换句话说,弹性部56可相对于支撑点产生弹性变形,或者说,相对于弹性部56和基体部50之间的边界部(起始部)562产生弹性变形。

本实施例中,弹性部56除具有起始部562外,还具有第一弹簧564、第二弹簧566和第三弹簧568。第一弹簧564从起始部562沿x轴方向向后延伸。沿y轴方向,第二弹簧566从第一弹簧564的后端向后向内弯曲延伸,随后向前向内延伸。沿y轴方向,第三弹簧568从第二弹簧566的内部前端开始,沿x轴方向前延伸,从防护部54下通过。

本实施例的弹性部56,在xy平面呈j形状,且基于其结构而具有高弹性。特别是,第三弹簧568沿x轴方向延伸而具有高弹性。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弹性部56的结构可以修改为其他形式。例如,沿x轴方向,起始部562的位置前移,第一弹簧564的长度近似等于第三弹簧568的长度。修改形式的结构,弹性部56在xy平面呈u形状。

参照图7至10,突出部58由弹性部56支撑。详细的说,突出部58形成在弹性部56的第三弹簧568的前端附近,并沿y轴方向向内突出。

参考图9,沿z轴方向,从上看附加构件40时,弹性部56的第三弹簧568部分被防护部54覆盖。特别是,本实施例中,沿x轴方向,第三弹簧568与防护部54位置相同的部分,被防护部54完全覆盖。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弹性部56可以至少部分地被防护部54所覆盖。例如,防护部54可以向后延伸以完全覆盖弹性部56的第三弹簧568。此外,弹性部56可以从沿x轴方向的基体部50的中部沿y轴方向向内延伸,使弹性部56被防护部54完全覆盖。

参照图1和5,除了上部板508的一部分和基体部50下端附近的一部分之外,基体部50嵌入在壳体20的侧壁242中,使得基体部50固定在壳体20上。此外,弹性部56的第一弹簧564和第二弹簧566(见图7)嵌于侧壁242以被固定到壳体20,而,弹性部56的第三弹簧568位于形成于侧壁242的空间,并且相对于壳体20可移动。突出部58由第三弹簧568支撑而可沿y轴方向移动。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中,第一弹簧564和第二弹簧566(见图7)嵌在壳体20且相对壳体20不可移动。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第一弹簧564和第二弹簧566中的一个或两个可不嵌入壳体20中,而相对于壳体20可移动。

参照图1和3,沿y轴方向,基体部50位于接收部22外部。此外,沿z轴方向,从上看附加构件40时,当连接器10与配合连接器70处于(见图14)未配合的状态下,突出部58位于接收部22中是可见的,当连接器10与配合连接器70处于配合状态下,突出部58被压入并与配合连接器70接触。

参照图12,本实施例中,当连接器10与配合连接器70处于配合状态下,突出部58与配合连接器70的配合接触点768相接触。在本实施例中,附加构件40是连接器10的电源终端,且配合附加构件76是配合连接器70的电源终端。这样,突出部58和配合接触点768都是电源终端的接触部分,突出部58和配合接触点768在配合状态下电性连接。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突出部58和配合接触点768也可以不是电源终端。使用附加构件40时,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与配合连接器70通过由弹性部56支撑的突出部58连接。

根据本实施例,突出部58完全位于接收部22中,其是可见的。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突出部58可以至少部分地位于接收部22中而部分可见。

参照图1和3,根据本实施例,附加构件40的每个侧面部42都具有弯曲向下延伸的防护部54。如前所述,防护部54覆盖第三弹簧568(参见图7),其相对于壳体20可移动。因此,在连接器10与配合连接器70的配合过程中,配合连接器70被防护部54引导而顺利地向下移动,在连接器70与突出部58接触之前,第三弹簧568不产生弹性形变。

参照图1,在附加构件40的侧面部42中,除了防护部54和第三弹簧568之外的所有部件均固定在壳体20上,因此,只有防护部54和第三弹簧568可相对于壳体20移动。另外,防护部54和第三弹簧568不直接连接,因此,即使配合连接器70(见图14)在与连接器10的配合过程中与防护部54抵靠,防护部54接收到一个相对小的推力,防护部54产生弹性变形,第三弹簧568也不会受此推力的影响。换句话说,由第三弹簧568支撑的突出部58不会受此推力影响而产生移动,而是与配合接触点768(见图14)接触。

参照图12,配合连接器70的推力,施加到附加构件40的防护部54,该推力通过基体部50和锚定部52被电路板80所接收。因此,即使推力很大导致防护部54产生塑性变形,附加构件40接近锚定部52的部分,几乎不会受到该推力的影响。

参照图21,弹性部56从前述几乎不受推力影响的部分延伸。更具体地说,弹性部56具有起始部562,其作为弹性部56的起始部分从基体部50延伸,相对于防护部54的最内侧部542,起始部562更接近于锚定部52。这样的结构,由于起始部562更接近于锚定部52,即使由于配合连接器70推移而使防护部54(见图15)产生弹性或塑性变形,起始部562也几乎不会产生移动。因此,从起始部562延伸的弹性部56和由弹性部56支撑的突出部58几乎不会移动。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参见图1),可以提高突出部58与配合连接器70的连接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附加构件40,沿y轴方向,弹性部56的起始部562的位置与锚定部52的位置相同。换句话说,沿y轴方向,起始部562和锚定部52之间的距离d0(见图23)为零。而,沿y轴方向,防护部54的最内侧部542与起始部562具有距离d1。因此,在y轴方向,起始部562到锚定部52之间的距离d0(见图23)小于起始部562到最内侧部542之间的距离d1。换句话说,沿y轴方向,相较于最内侧部542,起始部562更靠近于锚定部52。根据本实施例,这样的结构可减少前述推力对弹性部56的影响。

根据本实施例,从x轴方向看起始部562、最内侧部542和锚定部52时,可定义通过起始部562在锚定部52和最内侧部542之间延伸的虚构路径p1。沿着路径p1,起始部562到锚定部52之间的路径长度(爬行距离)小于起始部562到最内侧部542之间的路径长度(爬行距离)。换句话说,从x轴方向看起始部562、最内侧部542和锚定部52时,在基体部50和防护部54延伸的延伸方向,或在路径p1的方向上,相较于最内侧部542,起始部562更靠近于锚定部52。根据本实施例,这样的结构可减少前述推力对弹性部56的影响。

参照图12,在本实施例中,对于附加构件40,由于平板部504位于锚定部52的上方,基体部50的平板部504安全可靠地抵抗上述向下推力。由于弹性部56从平板部504延伸,使得弹性部56几乎不受前述推力的影响。根据本实施例,可以进一步提高连接器10的突出部58与配合连接器70的连接可靠性。然而,弹性部56也可以从基体部50的其他部分延伸,而不从平板部504延伸,例如,弹性部56可从弯曲部506延伸。

参照图22,在本实施例中,对于附加构件40,沿x轴方向,锚定部52的位置与防护部54的位置重叠。这样的结构可更有效地将前述推力分散到锚定部52上。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连接器10(参见图1)的突出部58(参见图21)与配合连接器70(参见图15)的连接可靠性。从有效分散推力的角度讲,沿x轴方向,防护部54的位置最好是等于或包括锚定部52的位置。

本实施例除了已解释过的修改方式外,还可以根据以下描述进一步进行不同的修改。

参照图7,附加构件40可根据需要设置侧面部42、耦合部44和外部保护部48。换句话说,附加构件40可以只有主体部46。此外,主体部46可以仅具有锁定部62。

对于附加构件40,弹性部56的第一弹簧564和第二弹簧566可以具有向下延伸的部分,使得第一弹簧564和第二弹簧566具有与锚定部52相同位置的下端。此外,向下延伸的第一弹簧564和第二弹簧566的下端可以通过焊接固定在电路板80上(见图1),根据这样的结构,使用连接器10时,第一弹簧564和第二弹簧566失去弹性性能,可以更可靠地防止弹性部56,或者说第三弹簧568向下移动。因此,可进一步提高连接器10的突出部58与配合连接器70的接触可靠性。

参考图23和图21,修改形式的附加构件40a,具有侧面部42a,其与附加构件40的侧面部42结构不同。侧面部42a具有基体部50a和锚定部52a,与前述基体部50和固定部52的结构均不相同。然而,除上述差异外,侧面部42a与侧面部42的其他部分结构相同。基体部50a具有位于下端附近,在y轴方向弯曲向外延伸的部分,从y轴方向看,锚定部52a从基体部50a的外端的边界部502向外延伸。

修正形式的弹性部56同样具有起始部562,并从基体部50a延伸,且相较于防护部54的最内侧部542更接近于锚定部52a。详细的说,在y轴方向,起始部562到定义为锚定部52a边界的边界部502之间的距离d0,小于起始部562到最内侧部542之间的距离d1。此外,沿x轴方向看,起始部562、最内侧部542和锚定部52a,爬行距离,或者说沿路径p1,起始部562到锚定部52a之间的距离小于起始部562到最内侧部542之间的距离。参照图3,根据这样的修改形式,同样可以提高连接器10的突出部58与配合连接器70的接触可靠性。

虽然已经有了被认为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会认识到,其他的和进一步的修改,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做出,目的是要求所有这样的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