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物组合物的新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8784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药物组合物的新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医药领域,具体而言是涉及一种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抗氧化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黄芪是中医补气要药,味甘,微温,具有补气固表,托疮生肌、利水的功效,主治气血虚弱、自汗、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肾炎浮肿、蛋白尿、糖尿病、慢性溃疡等症。近年来临床用来治疗高血压和急慢性肾炎。现代研究发现,黄芪的这种“补气”作用主要表现在增强免疫力、改善心功能和血液微循环等方面。近来国内外研究表明,黄芪具有降血压的作用。黄芪化学成分复杂,包括皂苷类、多糖类、黄酮类以及各种氨基酸、微量元素和胆碱、β-谷甾醇、甜菜碱等。以往的研究结果表明,黄芪对血压有一定的影响,且黄芪的降压作用同血管的扩张、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以及利尿、增加一氧化氮释放等有关,并且目前认为β-氨酪酸、β-氨基丁酸、黄芪皂苷等是其主要的降压成分。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其根茎部,药用成份大略分为两大部分脂溶性成份和水溶性成份。中药理血药,特别是活血化瘀类药物是历代医家所常用的药物,本类药物具有活血调经、破血消癥、化瘀止痛、消肿生肌的功效,现代药理学证实,理血药具有扩展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抑制血栓形成,增强纤维蛋白溶解活性,抗凝血系统,改善微循环,降压,缓解平滑肌痉挛等作用。
有人在此基础上选用黄芪,丹参,川芎,苍术,石菖蒲,黄连,冰片为药物组成,用于治疗痴呆病,慢性痴呆、血管性痴呆病,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慢性脑功能不全综合征,学习和记忆能力障碍,脑血栓、脑动脉硬化、脑创伤、脑卒中、脑炎引起的意识障碍等疾病。
该药物选择黄芪补气健脾,善大补中气、益元气而通调血脉、助血运行为君药;丹参、川芎活血去瘀,疏通经脉,苍术燥湿健脾,三者共用共为臣药;黄连、菖蒲、清心醒脑,开窍益智为佐药;冰片引药入脑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补气活血、清心开窍,醒脑益智之功。目前关于该药物组合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治疗痴呆病,慢性痴呆、血管性痴呆病,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上,关于由黄芪、丹参、川芎、苍术、石菖蒲、黄连、冰片组成的药物组合物在抗氧化药物中的应用尚无报道。本发明正是在此基础上对该药物组合物进行试验,以发现该药物的新用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的新用途,具体而言是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抗氧化药物中的新用途。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该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抗氧化药物;制备减轻自由基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药物;制备减轻自由基对心、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药物;制备减轻自由基对脑细胞损伤药物;制备高血压脑病药物;制备脑动脉硬化症药物中的新用途。
大量实验研究已证明氧化压力能导致心脑血管系统的损伤。对脑血管而言,主要表现为损害脑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其功能障碍,并促进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使脑动脉管腔狭窄,引起血液流动不畅,易引起栓塞;氧化压力还可直接引起细胞损伤。体内氧化压力主要来源于超氧阴离子的生成。在生理情况下,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以及单核细胞均可产生一定量的超氧阴离子以及羟基(OH·)、过氧化氢等自由基。在高血压及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时,体内自由基生成增多,与其他致病因素共同作用于脑动脉,引起脑动脉硬化。氧化是许多疾病的根本原因,降低氧化可减轻自由基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对心、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对脑细胞损伤以及高血压脑病、脑动脉硬化等疾病的损伤,因此,抗氧化是治疗上述疾病中的基础。
本发明经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证实该药物组合物具有抗氧化作用,以减轻自由基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等。
所述的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组成为黄芪、丹参、川芎、苍术、石菖蒲、黄连、冰片;优选的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组成为配比为黄芪8.5-25.5份、丹参8.5-25.5份、川芎5-15份、苍术5-15份、石菖蒲5-15份、黄连1.5-7.5份、冰片0.01-0.8份;进一步优选的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组成为配比为黄芪12-20份、丹参12-20份、川芎7-12份、苍术7-12份、石菖蒲7-12份、黄连2-5份、冰片0.03-0.08份;最佳的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组成为配比为黄芪16.7份、丹参16.7份、川芎10份、苍术10份、石菖蒲10份、黄连3.3份、冰片0.0667份。
本发明药物可以采用中药制剂常规方法制备。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制备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水提法、水提醇沉法、萃取法、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大孔树脂吸附法制备。例如,可将这些原料药研成粉末混合均匀制成散剂冲服;也可以将这些药物一起水煎,然后浓缩水煎液,制成口服液;但是这不能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优选采用下述制备方法制备(1)、取黄芪8.5-25.5、丹参8.5-25.5、川芎5-15、苍术5-15、石菖蒲5-15、黄连1.5-7.5、冰片0.01-0.8备用;(2)、黄芪、丹参加6-14倍量水,回流提取1-4次,每次0.5-3小时,提取液滤过,备用;川芎、苍术、石菖蒲加6-14倍量水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挥发油4-12小时,挥发油备用,滤出水提液,药渣再加6-14倍量水提取0.5-3小时,合并水提液,滤过与黄芪丹参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至1ml约等于0.5-3g生药,放凉,加入86-99%乙醇,使醇浓度为70-85%,静置过夜后,滤过,回收乙醇至1ml约等于1-5g生药,加入86-99%乙醇,使醇浓度为70-85%,静置过夜后,滤过,回收乙醇,在40-80℃条件下浓缩出膏,至相对密度1.10~1.45;(3)、黄连加4-12倍量50-95%乙醇回流提取1-4次,每次1-4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至1ml约为0.1-0.5g生药,加入浓盐酸调PH1~2,0-8℃冷藏过夜,滤过,滤饼用蒸馏水多次洗涤,60-90℃烘干,粉碎,过80目筛,冰片粉碎,过80目筛;(4)、取川芎、苍术、石菖蒲混合挥发油加入黄连提取物、黄芪等混合浸膏、及冰片细粉和适当辅料混和均匀后,制成本发明的中药制剂。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可制成口服制剂和注射剂形式;优选制成口服制剂形式,所制成的剂型可以是片剂、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胶囊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口服液、口含剂、颗粒剂、冲剂、丸剂、散剂、膏剂、丹剂、混悬剂、溶液剂、软膏剂、硬膏剂、喷雾剂、滴丸剂;优选的是滴丸、胶囊、片剂、冲剂、散剂、口服液制剂形式。
以上各组成中的单味中药,尤其是佐药、使药或佐药与使药,可以单独或同时被适当的具有相同药性、功效的中药替换,替换后中药制剂及其药物作用不变。
本发明的药物在使用时可根据病人的情况确定用法用量,每日各生药用量以国家药典用药量为准,不超过药典规定量。
以上组成在生产时可按照相应的比例增大或减少,如大规模生产可以以公斤或以吨为单位,小规模生产也可以以克为单位,重量可以增大或减小,但各组成之间的生药材料重量配比比例不变。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用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抗氧化活性测定的试验结果,说明其在制药领域中的新用途,为方便叙述,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按照实施例1方法制备,,以下将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称为醒脑滴丸。
一、邻苯三酚红(pyrogallol red,PR)试验1.实验材料药物及试剂醒脑滴丸,天津天士力集团研究院提供;邻苯三酚红Sigma公司;次氯酸钠Sigma公司2)实验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Beckman Du6408型。
2、实验方法精确称取4mg PR溶于100mM PH7.4的磷酸缓冲液(K2HPO4-KH2PO4)中即成1mM的PR溶液,再用上述磷酸缓冲液按1∶10的比例稀释1mM的PR溶液,即得100μM PR溶液。在试管中按下列方案分别加入各种试剂及待测药物空白管1ml磷酸缓冲液PR溶液管1ml 100μM PR溶液样品对照管100ul 1mM PR溶液+900μl磷酸缓冲液样品管100ul 1mM PR溶液+800ul磷酸缓冲液+100μl待测药物溶液(样品管备同样的2管,分别加入待测药物)在室温下放置10分钟后,在样品对照管c和样品管d中分别加入125μM次氯酸钠混匀(a、b管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磷酸缓冲液),然后从所有试管(a,b,c,d)中各取250ul溶液分别加入750μl磷酸缓冲液,混匀后测定在542nm波长处的紫外吸收值(Abs542)。
待测药物为浓度为2mg/ml或10mg/ml的醒脑滴丸水溶液。
3.计算PR试验值=(样品管Abs542-样品对照管Abs542)/(PR溶液管Abs542-样品对照管Abs542)×100%(PR试验值代表抗氧化活性强弱,其确切合义为某待测药物在某浓度时可使PR分子免于被氧化的百分比。例如某药物的PR值为30%,则表示该药物在某浓度时具有使30%的PR分子免于被氧化的抗氧化活性。)4.实验结果醒脑滴丸在浓度为0.2mg/ml及1mg/ml时其PR值分别为39%和65.5%,呈现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表1为醒脑滴丸PR试验数据


二、ABTS试验1.实验材料药物及试剂醒脑滴丸(按实施例1方法制备)天津天士力集团研究院提供ABTS(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 6-sulphonatel]、Trolox、K2SO7Sigma公司实验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Beckman DU6408型。
2.实验方法称取5mg Trolox溶于10ml三蒸水中得2nM Trolox标准溶液(或取0.0176g维生素C(vit C)溶于100ml三蒸水中得1mM vitC标准溶液);取0.03841g ABTS溶于10ml三蒸水中得7mMABTS溶液;取0.03311g K2SO7溶于5ml水中得2.45mM K2SO7。取0.2ml 2.45mM K2SO7加入9.8ml 7mMABTS中,混匀后避光置室温中12小时,取上述混合液1ml加入79ml PH 7.4的磷酸缓冲液中,即为ABTS+溶液。按以下方案在733nm波长处测定紫外吸收值(Abs733)空白管2ml磷酸缓冲液基础吸收管在1960μl或1980μl或1990μl ABTS+溶液中分别加入40ul或20μl或10ul磷酸缓冲液标准管在1960μl或1980μl或1990μl ABTS+溶液中分别加入40μl或20μl或10ul1mM Trolox(或1mM VitC)样品管在1960μl或1980μl或1990μl ABTS+溶液分别加入40μl或20μl或10μl1mg/ml的醒脑滴丸溶液各管均在管内溶液总量达2ml后的3分钟时测定Abs733。样品管备同样的二管,分别测定从Abs733。
待测药物约请除自由基能力以“与Trolox相当的抗氧化活性(Trolox equivalentantioxidant capacity,TEAC)”表示。
3.计算
I=1-[(样品管Abs733-空白管Abs733)/基础吸收管Abs733]II=1-[(标准管Abs733-空白管Abs733)/基础吸收管Abs733]TEAC=(I/II)×药物的稀释系数,本实验的药物稀释系数为5。
4.实验结果在上述实验条件下,当醒脑滴丸的终浓度为0.05mg/ml、0.1mg/ml和0.2mg/ml时,其抗氧化活性分别是已知抗氧化剂Vitc的3.63倍、6.99倍和11.8倍,是Trolox的2.64倍、5.10倍和8.60倍,呈一定的量效关系。
表2为醒脑滴丸ABTS试验结果

上述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证实,醒脑滴丸在一定的浓度条件下,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而正其抗氧化活性分别是已知抗氧化剂VitC的3.6至11.8倍,是Trolox的2.6至8.6倍。本发明醒脑滴丸抗氧化新用途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其不但能“治标”如增加冠脉流量、缓解心肌缺血等,而且能“治本”即通过抗氧化作用减轻自由基对血管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的损伤等。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下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滴丸的制备取精选下列重量的中药原料经筛选、净化、粉碎备用黄芪16.7g,丹参16.7g,川芎10g,苍术10g,石菖蒲10g,黄连3.3g,冰片0.0667g;取黄芪、丹参加10倍量水,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提取液滤过,备用;川芎、苍术、石菖蒲加10倍量水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挥发油8小时,挥发油备用,滤出水提液,药渣再加10倍量水提取1.5小时,合并水提液,滤过与黄芪丹参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至1ml约等于1g生药,放凉,加入95%乙醇,使醇浓度为60%,静置过夜后,滤过,回收乙醇至1ml约等于3g生药,加入95%乙醇,使醇浓度为70%,静置过夜后,滤过,回收乙醇,浓缩出膏,在60℃条件下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33;黄连加10倍量75%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至1ml约为0.3g生药,加入浓盐酸调PH1~2,5℃冷藏过夜,滤过,滤饼用蒸馏水多次洗涤,80℃烘干,粉碎,过80目筛,冰片粉碎,过80目筛;取川芎、苍术、石菖蒲混合挥发油加入黄连提取物,水浴加热使溶解,加入黄芪等混合浸膏,及冰片细粉,在80~85℃化料均匀,制成本发明的活性成分;将上述活性成分中加入温度为80℃、量为总浸膏量的2.5~3.5倍熔融的聚乙二醇6000中,搅拌均匀,移至滴丸机中,在80~85℃滴制,得滴丸剂1000粒。
实施例2颗粒剂的制备取黄芪25.5g,丹参25.5g,川芎15g,苍术15g,石菖蒲15g,黄连7.5g,冰片0.8g备用;取黄芪、丹参加14倍量水,回流提取2次,每次3小时,提取液滤过,备用;川芎、苍术、石菖蒲加12倍量水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挥发油12小时,挥发油备用,滤出水提液,药渣再加12倍量水提取3小时,合并水提液,滤过与黄芪丹参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至1ml约等于1.5g生药,放凉,加入98%乙醇,使醇浓度为60%,静置过夜后,滤过,回收乙醇至1ml约等于4g生药,加入95%乙醇,使醇浓度为70%,静置过夜后,滤过,回收乙醇,浓缩出膏,在60℃条件下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45;黄连加12倍量95%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至1ml约为0.5g生药,加入浓盐酸调PH1~2,8℃冷藏过夜,滤过,滤饼用蒸馏水多次洗涤,70℃烘干,粉碎,过80目筛,冰片粉碎,过80目筛;取川芎、苍术、石菖蒲混合挥发油加入黄连提取物,水浴加热使溶解,加入黄芪等混合浸膏,及冰片细粉,在60~90℃化料均匀,制成本发明的活性成分;将上述活性成分中加入适当辅料,搅拌均匀,制成颗粒剂500袋。
实施例3胶囊剂的制备取黄芪8.5g,丹参8.5g,川芎5g,苍术5g,石菖蒲5g,黄连2g,冰片0.01g备用;取黄芪、丹参加8倍量水,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时,提取液滤过,备用;川芎、苍术、石菖蒲加8倍量水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挥发油4小时,挥发油备用,滤出水提液,药渣再加10倍量水提取2小时,合并水提液,滤过与黄芪丹参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至1ml约等于0.5g生药,放凉,加入90%乙醇,使醇浓度为60%,静置过夜后,滤过,回收乙醇至1ml约等于3g生药,加入95%乙醇,使醇浓度为80%,静置过夜后,滤过,回收乙醇,浓缩出膏,在60℃条件下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33;黄连加8倍量9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至1ml约为0.2g生药,加入浓盐酸调PH1~2,0℃冷藏过夜,滤过,滤饼用蒸馏水多次洗涤,80℃烘干,粉碎,过80目筛,冰片粉碎,过80目筛;取川芎、苍术、石菖蒲混合挥发油加入黄连提取物,水浴加热使溶解,加入黄芪等混合浸膏,及冰片细粉,在80~85℃化料均匀,制成本发明的活性成分;将上述活性成分中加入适量淀粉,搅拌均匀,制得胶囊剂500粒。
实施例4软胶囊剂的制备取黄芪20g,丹参20g,川芎12g,苍术12g,石菖蒲12g,黄连5g,冰片0.08g备用;取黄芪、丹参加10倍量水,回流提取2次,每次2.5小时,提取液滤过,备用;川芎、苍术、石菖蒲加10倍量水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挥发油4小时,挥发油备用,滤出水提液,药渣再加10倍量水提取2.5小时,合并水提液,滤过与黄芪丹参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至1ml约等于1g生药,放凉,加入90%乙醇,使醇浓度为70%,静置过夜后,滤过,回收乙醇至1ml约等于2g生药,加入95%乙醇,使醇浓度为70%,静置过夜后,滤过,回收乙醇,浓缩出膏,在60℃条件下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33;黄连加10倍量75%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至1ml约为0.3g生药,加入浓盐酸调PH1~2,5℃冷藏过夜,滤过,滤饼用蒸馏水多次洗涤,80℃烘干,粉碎,过80目筛,冰片粉碎,过80目筛;取川芎、苍术、石菖蒲混合挥发油加入黄连提取物,水浴加热使溶解,加入黄芪等混合浸膏,及冰片细粉,在80~85℃条件下化料均匀,制成本发明的活性成分;将上述活性成分中加入适量辅料,制成软胶囊剂1000粒。
实施例5片剂的制备取黄芪12g,丹参12g,川芎7g,苍术7g,石菖蒲7g,黄连2g,冰片0.03g备用;取黄芪、丹参加6倍量水,回流提取2次,每次1小时,提取液滤过,备用;川芎、苍术、石菖蒲加6倍量水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挥发油5小时,挥发油备用,滤出水提液,药渣再加8倍量水提取1.5小时,合并水提液,滤过与黄芪丹参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至1ml约等于1.5g生药,放凉,加入95%乙醇,使醇浓度为60%,静置过夜后,滤过,回收乙醇至1ml约等于3g生药,加入95%乙醇,使醇浓度为70%,静置过夜后,滤过,回收乙醇,浓缩出膏,在60℃条件下浓缩至相对密度1.20~1.40;黄连加5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4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至1ml约为0.5g生药,加入浓盐酸调PH1~2,5℃冷藏过夜,滤过,滤饼用蒸馏水多次洗涤,80℃烘干,粉碎,过80目筛,冰片粉碎,过80目筛;取川芎、苍术、石菖蒲混合挥发油加入黄连提取物,水浴加热使溶解,加入黄芪等混合浸膏,及冰片细粉,在80~85℃化料均匀,制成本发明的活性成分;将上述活性成分中加入适量淀粉,搅拌均匀,制成片剂500片。
实施例6滴丸剂的制备取黄芪25.5g,丹参20g,川芎12g,苍术5g,石菖蒲7g,黄连5g,冰片0.08g备用;取黄芪、丹参加9倍量水,回流提取2次,每次3小时,提取液滤过,备用;川芎、苍术、石菖蒲加9倍量水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挥发油5小时,挥发油备用,滤出水提液,药渣再加8倍量水提取3小时,合并水提液,滤过与黄芪丹参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至1ml约等于0.5g生药,放凉,加入95%乙醇,使醇浓度为60%,静置过夜后,滤过,回收乙醇至1ml约等于3g生药,加入95%乙醇,使醇浓度为70%,静置过夜后,滤过,回收乙醇,浓缩出膏,在60℃下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33;黄连加9倍量95%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至1ml约为0.5g生药,加入浓盐酸调PH1~2,5℃冷藏过夜,滤过,滤饼用蒸馏水多次洗涤,80℃烘干,粉碎,过80目筛,冰片粉碎,过80目筛;取川芎、苍术、石菖蒲混合挥发油加入黄连提取物,水浴加热使溶解,加入黄芪等混合浸膏,及冰片细粉,在80~85℃化料均匀,制成本发明的活性成分;将上述活性成分中加入80℃、量为总浸膏量的2.5~3.5倍熔融的聚乙二醇6000中,搅拌均匀,移至滴丸机中,在80~85℃滴制,得滴丸剂1000粒。
实施例7滴丸剂的制备取黄芪12.5g,丹参8.5g,川芎7.5g,苍术8.5g,石菖蒲8.5g,黄连4.5g,冰片0.05g备用;取黄芪、丹参加6倍量水,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提取液滤过,备用;川芎、苍术、石菖蒲加6倍量水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挥发油8小时,挥发油备用,滤出水提液,药渣再加6倍量水提取1.5小时,合并水提液,滤过与黄芪丹参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至1ml约等于1g生药,放凉,加入99%乙醇,使醇浓度为60%,静置过夜后,滤过,回收乙醇至1ml约等于3g生药,加入99%乙醇,使醇浓度为70%,静置过夜后,滤过,回收乙醇,浓缩出膏,在60℃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33;黄连加6倍量99%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至1ml约为0.4g生药,加入浓盐酸调PH1~2,6℃冷藏过夜,滤过,滤饼用蒸馏水多次洗涤,80℃烘干,粉碎,过80目筛,冰片粉碎,过80目筛;取川芎、苍术、石菖蒲混合挥发油加入黄连提取物,水浴加热使溶解,加入黄芪等混合浸膏,及冰片细粉,在60~90℃化料均匀,制成本发明的活性成分;将上述活性成分中加入80℃、量为总浸膏量的2.5~3.5倍熔融的聚乙二醇6000中,搅拌均匀,移至滴丸机中,在80~85℃滴制,得滴丸剂1000粒。
实施例8滴丸剂的制备取黄芪40g,丹参30g,川芎25g,苍术15g,石菖蒲10g,黄连20g,冰片0.1g备用;按实施例1方法制成滴丸。
权利要求
1.一种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抗氧化药物中的应用,其中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的组成为黄芪、丹参、川芎、苍术、石菖蒲、黄连、冰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的组成配比为黄芪8.5-25.5份、丹参8.5-25.5份、川芎5-15份、苍术5-15份、石菖蒲5-15份、黄连1.5-7.5份、冰片0.01-0.8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的组成配比为黄芪12-20份、丹参12-20份、川芎7-12份、苍术7-12份、石菖蒲7-12份、黄连2-5份、冰片0.03-0.08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的组成配比为黄芪16.7份、丹参16.7份、川芎10份、苍术10份、石菖蒲10份、黄连3.3份、冰片0.0667。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组合物是以下述方法制备的(1)、取黄芪8.5-25.5、丹参8.5-25.5、川芎5-15、苍术5-15、石菖蒲5-15、黄连1.5-7.5、冰片0.01-0.8备用;(2)、黄芪、丹参加6-14倍量水,回流提取1-4次,每次0.5-3小时,提取液滤过,备用;川芎、苍术、石菖蒲加6-14倍量水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挥发油4-12小时,挥发油备用,滤出水提液,药渣再加6-14倍量水提取0.5-3小时,合并水提液,滤过与黄芪丹参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至1ml约等于0.5-3g生药,放凉,加入86-99%乙醇,使醇浓度为70-85%,静置过夜后,滤过,回收乙醇至1ml约等于1-5g生药,加入86-99%乙醇,使醇浓度为70-85%,静置过夜后,滤过,回收乙醇,在40-80℃条件下浓缩出膏,至相对密度1.10~1.45;(3)、黄连加4-12倍量50-95%乙醇回流提取1-4次,每次1-4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至1ml约为0.1-0.5g生药,加入浓盐酸调PH1~2,0-8℃冷藏过夜,滤过,滤饼用蒸馏水多次洗涤,60-90℃烘干,粉碎,过80目筛,冰片粉碎,过80目筛;(4)、取川芎、苍术、石菖蒲混合挥发油加入黄连提取物、黄芪等混合浸膏、及冰片细粉和适当辅料混和均匀后,制成本发明的中药制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中该药物组合物可以是口服制剂和注射剂和外用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中该药物组合物可以是滴丸剂、片剂、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胶囊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口服液、口含剂、颗粒剂、冲剂、丸剂、散剂、膏剂、丹剂、混悬剂、溶液剂、软膏剂、硬膏剂、喷雾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组合物是在制备减轻自由基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药物中、制备减轻自由基对心、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药物中、在制备减轻自由基对脑细胞损伤药物中的应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组合物是在制备高血压脑病药物中的应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组合物是在制备脑动脉硬化症药物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医药领域,具体而言是涉及一种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抗氧化药物中的应用。该药物组合物是由黄芪,丹参,川芎,苍术,石菖蒲,黄连,冰片组成。本发明经过体外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证实该药物组合物在一定浓度条件下,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抗氧化的新用途可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其可以通过抗氧化作用减轻自由基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等。
文档编号A61K9/00GK1745791SQ20041007186
公开日2006年3月15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7日
发明者李永强, 郑永锋, 李旭 申请人: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